當前位置:首頁 » 衣服發型 » 最簡單的桃源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最簡單的桃源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2-24 21:29:41

1. 嚮往世外桃源與世隔絕的生活的句子

有關世外桃源的詩句:

1.《世外桃源》-王洪(現代詩人)

    世間山水美如畫,外傳美名贊聲隆。

    桃花綻放迎賓客,源涌銀浪笑春風。

    2. 《桃花源記》-王洪(現代詩人)

    桃李芬芳映山紅,花開果實物阜豐。

    源泉作墨抒壯志,記載詩篇畫圖宏。

    3. 《憶桃源》-王洪(現代詩人)

    東晉陶令隨仙去,陽朔留下桃花源;

    輕舟滿載天下客,仙境暢游樂開顏。

    4. 《桃源人間》-王洪(現代詩人)

    燕子湖水繞桃源,南山種豆有良田;

    阡陌桑竹美如畫,狹道通船逾千年。

    5. 《原始部落》-王洪(現代詩人)

    遊船悠悠進部落,狹道豁然見開闊;

    粗獷奔放民族舞,自編自演共享樂。

    6. 《壯鄉歌台》-王洪(現代詩人)

    承傳前輩老銅鼓,敲響歌圩盛情中;

    相繼歌仙好傳統,笑迎天下眾嘉朋。

    7.《水鄉侗寨》-王洪(現代詩人)

    過寨門前品甜酒,豐碩果實心中留;

    三姐綉球表深意,蠟染姑娘巧手頭。

    8.《淵明山莊》-王洪(現代詩人)

    世外仙境水連天,桃源景色醉人間;

    淵明採菊東籬下,山莊平曠好耕田。

    9.《風雨橋》-王洪(現代詩人)

    漫步走上風雨橋,人來客往主通道;

    一步一窗觀佳景,四季全貌皆賞到。

    10.《戀桃源》-王洪(現代詩人)

    桃源幽美勝仙境,寶地耕耘宜精勤;

    嫦娥下凡不思去,甘願化作陽朔人。

    關於「世外桃源」的成語故事: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漁為生。(一天)他順著溪水劃船,忘記走了多遠。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長在溪水的兩岸,)兩岸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花草鮮艷而美麗,花瓣紛紛落下。他對此感到非常詫異。繼續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盡頭桃林的盡頭正是溪水的發源地,便看到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隱隱約約好像有光。漁人便下了他的船,從洞口進去。起初洞口很狹窄,僅容一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寬闊明亮了。(呈現在他眼前的是)寬闊平坦的土地,排列整齊的房屋,有肥沃的土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雞鳴狗叫之聲都可以互相聽到。人們在田野里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世人完全一樣。老人和孩子們都神情愉快,自得其樂(那裡的人)看見了漁人,都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人詳細地作了回答,(有人)就邀請他到自己家裡去,擺了酒,又殺雞做飯(來款待他)。村裡的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人,(就)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領著妻子兒女和同縣的人來到這個跟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他們)問現在是什麼朝代,竟然不知道漢朝,更不用說魏朝和晉朝了。漁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詳細地告訴了他們,(聽罷)他們都感嘆,惋惜。其餘的人各自又把漁人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漁人逗留了幾天後,向村裡人告辭。(臨別時)村裡人囑咐他道:「(我們這個地方)的情況不必對外邊的人說啊。」,(漁人)出來以後,找到了他的船,就順著來時的路劃回去,處處都做了記號。到了郡城,去拜見太守,報告了這番經歷。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去,尋找先前所做的記號,最終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南陽人劉子驥是個志向高潔的隱士,聽到這件事後,高高興興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實現,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後就再也沒有人探尋(桃花源)了。

2. 現實中的桃花源(理想 社會)

桃花源,原指「世外桃源「,是指一個完美的、理想的、美好世界;

一、桃花源的虛擬與根源出處

桃花源,該詞,最早源於一千六百多年前,晉代大詩人陶淵明寫下了《桃花源記》,由此給後人留下了一個令世人追逐的「世外桃源」;由陶淵明的經歷可以看出,陶淵明不但是一個田園詩人,也本就是一個理想主義者;

二、陶淵明的簡介及其作品手法

(1)陶淵明,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有《陶淵明集》;

(2)陶淵明作品手法,善於以白描及寫意手法勾勒景物、點染環境,意境渾融高遠又富含理趣。語言精工本色,樸素真率,筆調疏淡,風韻深厚。但陶詩並非只有飄逸悠然、自然沖淡一種風格,也有金剛怒目的慷慨豪放如《詠荊軻》、《讀山海經》的「精衛銜微木」等。陶詩還善於將興寄和自然美融為一體。他筆下的景物既是有象徵意義的意中之景,又是生活中的實有之景。如《擬古》其七「日暮天無雲」中所寫「雲間月」、「葉中華」,便既是月夜春景,又是對人生最美好酣暢的短暫時光的比喻。陶淵明筆下的景物往往被人格化,如青松、芳菊、歸鳥、孤雲,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景物,也是詩人高潔性格的象徵。

三、現實中的桃花源(理想 社會)

(1)今天,桃花源,仍然是一個令人心之嚮往的地方,但是它有過於的虛幻,不符合現實的情況。在世界上我們不可能真正的擺脫一切束縛來到「桃花源」中度過一生,不過只要保持自己的心中有一片平和之地,那也就有了一片專屬與自己的「桃花源」;

(2)桃花源,說的是一個遠離世俗的美好世界,那裡沒有戰爭,飢餓,官場的黑暗的困擾。生活在那裡的人們淳樸,善良,樂觀,安居樂業。這正是在作者所在的魏晉戰亂時期缺失卻又希望的,當時的人民都希望沒有戰爭,安居樂業。人們心之所向,所以說是當時的理想社會;

四、現實中的桃花源,旅遊勝地,

(1)桃花源(Youyang Taohuayuan):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旅遊品牌,最負國際盛名景區,國家戶外運動基地;

(2)具備旅遊條件的桃花源旅遊地,國內有很多,遍布中國大江南北,四川、雲南、甘肅、陝西等省份均有類似旅遊勝地,名稱有:桃花源、世外桃源、桃花島等等;

(3)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詩》的序言,選自《陶淵明集》。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系起來,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時的現實生活不滿。

五、桃花源、世外桃源、桃花島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