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樂器名稱及圖片大全
我國民族樂器分為吹奏樂器、彈撥樂器、打擊樂器和拉弦樂器四類。
吹奏樂器
笙、蘆笙、排笙、葫蘆絲、笛、管子、巴烏、塤、嗩吶、簫。 全部樂器: 木葉、紙片、竹膜管(侗族) 、田螺笛(壯族) 、招軍(漢族) 、吐良(景頗族) 、斯布斯、額(哈薩克族) 、口笛(漢族) 、樹皮拉管(苗族) 、竹號(怒族) 、簫(漢族) 、尺八 、鼻簫(高山族) 、笛(漢族) 、排笛(漢族) 、侗笛(侗族) 、竹筒哨(漢族) 、排簫(漢族) 、多(克木人) 、篪(漢族) 、塤(漢族) 、貝(藏族) 、展尖(苗族) 、姊妹簫(苗族) 、冬冬奎(土家族) 、蓽達(黎族) 、(口利)咧(黎族) 、嗩吶(漢族) 、管(漢族) 、雙管(漢族) 、喉管(漢族) 、芒筒(苗族) 、笙(漢族) 、蘆笙(苗、瑤、侗族) 、確索(哈尼族) 、巴烏(哈尼族) 、口哨(鄂倫春族) 。
彈撥樂器
琵琶、箏、揚琴、七弦琴(古琴)、熱瓦普、冬不拉、阮、柳琴、三弦、月琴、彈布爾。 全部樂器:金屬口弦(苗族)(柯爾克孜族) 、竹製口弦(彝族) 、樂弓(高山族) 、琵琶(漢族) 、阮(漢族) 、月琴(漢族) 、秦琴(漢族) 、柳琴(漢族) 、三弦(漢族) 、熱瓦甫(維吾爾族) 、冬不拉(哈薩克族) 、扎木聶(藏族) 、箏(漢族) 、古琴(漢族) 、伽耶琴(朝鮮族) 、豎箜篌、雁柱箜篌。
打擊樂器
定音缸鼓、排鼓、雲鑼等。 典型樂器:堂鼓(大鼓)、碰鈴、缸鼓、定音缸鼓、銅鼓、朝鮮族長鼓、大鑼小鑼、小鼓、排鼓、達卜(手鼓)、大鈸。 全部樂器: 梆子(漢族) 、杵(高山族) 、叮咚(黎族) 、梨花片(漢族) 、臘敢(傣族) 、編磬(漢族) 、木鼓(佤族) 、切克(基諾族) 、鈸(漢族) 、鑼(漢族) 、雲鑼(漢族) 、十面鑼(漢族) 、星(漢族)——碰鍾 、鍾(漢族) 、編鍾(漢族) 、連廂棍(漢族) 、喚頭(漢族) 、驚閨(漢族) 、板(漢族) 、木魚(漢族) 、吾攵(漢族) 、法鈴(藏族) 、腰鈴(滿族) 、花盆鼓(漢族) 、銅鼓(壯、仡佬、布依、侗、水、苗、瑤族) 、象腳鼓(傣族) 、納格拉鼓(維吾爾族) 、漁鼓(漢族) 、塞吐(基諾族) 、京堂鼓(漢族) 、腰鼓(漢族) 、長鼓(朝鮮族) 、達卜(維吾爾族) 、太平鼓(滿族) 、額(藏族) 、撥浪鼓(漢族) 、揚琴(漢族) 、竹筒琴(瑤族) 、蹈到(克木人)、薩巴依(維吾爾族) 。
拉奏樂器
二胡、板胡、革胡、馬頭琴、艾捷克、京胡、中胡、高胡。 全部樂器: 樂鋸(俄羅斯族) 、拉線口弦(藏族) 、二胡(漢族) 、高胡(漢族) 、京胡(漢族) 、三胡(漢族)、四胡(漢族) 、板胡(漢族) 、墜琴(漢族) 、墜胡(漢族) 、奚琴(漢族) 、椰胡(漢族) 、擂琴(漢族) 、二弦(漢族) 、大筒(漢族) 、馬頭琴(蒙古族) 、馬骨胡(壯族) 、艾捷克(維吾爾族) 、薩它爾(維吾爾族) 、牛腿琴(侗族) 、獨弦琴(佤族) 、雅箏(朝鮮族) 、軋箏(漢族)。
❷ 怎樣分辨琵琶的三弦和四弦單從外觀和手感上看……
琵琶知識大全
2009年04月21日 星期二 天氣:
為什麼琵琶以木材名稱命名,如花梨琵琶,紫檀琵琶?
琵琶音質的好壞,取決於兩大方面,一方面是琵琶的製作工藝,大大小小的幾十種另部件都是以毫米為單位製成的,如木質較松的面板厚度在8毫米,如果相差一毫米,音質就會大受影響。 另一方面是琵琶的選材, 現今的琵琶面板都是桐木的,復手和品都是竹子的,而琴身(背面)則選材於木質堅硬的樹木。如白木,香紅木,花梨木,酸脂木,黃檀木,綠檀木,老紅木,巴西紫檀,印度紫檀等。木質堅硬的樹木做成的琴身(背面),音的反射敏銳,透亮,音質與音色非常好, 琴身(背面)所產生的共鳴有一種類似金屬的明亮而堅實聲音。最好的選材屬印度紫檀了,現今已很難遇見,價格則無從談起, 酸脂木,黃檀木,綠檀木,老紅木,巴西紫檀每方則在一萬元到三萬元左右, 香紅木,花梨木每方則在幾千元之內,白木價格最為低廉,由於琴身(背面)是琵琶的主體部分,琴身(背面)的材料直接反映著琵琶的檔次,所以常根據琴身(背面)材料的不同名稱而稱呼,如 紫檀琵琶,老紅木琵琶,酸脂木琵琶,花梨琵琶,白木琵琶。我們也可以根據以木材命名的琵琶來判斷琵琶的檔次,紫檀琵琶是最好的,價格在萬元左右或者更高, 白木琵琶則是最差的,一般幾百元錢就可買到,只能作為初學者練習之用。
2 材料的選購
琵琶的製作工藝是非常復雜的,即要有外在的形態美,如通身具有對稱的曲線,還要有內在的質量美,如琴聲應有的音準和音色。因此,一把琵琶的製作從始直終都要求製作者細心選料,精心製作準確校音。
製作琵琶的材料有木材(用於琴身、面板、琴頭,旋軸)、竹子(用於品和復手)、牛角(用於相和旋軸)、骨頭(用於相、旋軸、琴頭花)和琴弦等。
在琵琶材料選購中,木材的選購是非常重要的,木材分兩類,一類是面板木材,一類是琴身和琴頭。面板木材只有木質松軟的桐木為上乘。琴身則選用木質堅硬的木材,如紫檀,老紅木等。
面板木材要松軟,共鳴強,選擇上要注意挑選木紋寬直、無節的中心板材,現今面板都選用桐木。
琴身木材以木質堅硬、共振強烈為首選;木材密度應在一個以上,簡單方法,放入水中即可沉底的木材為上乘。如紫檀、老紅木、 酸脂木、黃檀、綠檀等。名稱相同的木材區別很大,同一棵樹的材料朝陽部分和背陽的部分密度也不一樣。木材存放時間越長越好。木材含油脂多少要有一定的要球,所以選材要根據木材類型、密度大小、木紋特性等進行。
3 毛坯的製作
選好材料後,就可以進行加工了,首先是毛柸的製做。面板一般都是桐木的,選好材料後存放起來,到時用就可以了,而琴身則要復雜的多,先根據模型板劃線下料。注意尺寸要留有一定的餘地,既不影響加工,也不浪費木材,下料後用鑿子等工具把內心掏空,外部成型。一次不能到位,要邊加工邊乾燥。
琴身的製做
毛坯製作成後需很長時間的乾燥,時間越長越好,等徹底乾燥後就可進行琴身的加工了,琴身的尺寸很有講究,都是以毫米為單位的,除外形美觀外,內在質量是關鍵,琴身的厚度是不統一的,密度大的要薄一些,密度小的要厚一些,主要是通過聽力判斷,琴身邊沿下嵌一小棱,便於裝面板,內心裝有兩條橫梁。
琴頭的製作
琵頭部分是由多快木頭粘結而成的,琴頭下料要順著木紋,追求最大的堅實度;目前比較流行漂亮的樣式是如意琴頭,寓意吉祥如意,琴頭上鑲嵌骨頭頭花。琴頭要對稱圓潤,軸眼要有一定的斜度,而且要與琴軸密切吻合,以防跑弦。具體工藝流程是下料、開槽、粘接、整形、打磨、拋光。
琴頭的連接
琵頭部分做好就可以與琴身連接了,首先在琴身的連接部位開一榫頭,榫頭上開一凹口,凹口左小右大,便於子弦軸的安裝,琴頭與琴身的連接部位要密切吻合,角度合適,不得左右偏移,要多方位、多角度仔細觀察,耐心修正,確認無誤後可用高強度粘膠連接。
面板的製作
面板木材選之松軟的桐木,中心材是上品,邊材不可用,一般好的木板尺寸不夠,需要兩快或者三快粘接而成。選料時要從木材色澤,紋路寬窄,松密程度進行搭配,盡量和諧統一。對縫要直,用高級粘膠連接。連接後就可以根據琴身邊槽下料,面板的厚度都在10mm以內,面板鑲嵌與琴身時粘膠塗抹要均勻,凝固之前可施以重力,使其粘接牢固。
相品的製作
琵琶的相是琴上部的長條三角形部分,選材比較多,有象牙、骨頭、玉石、牛角和紅木等,共有六個;琵琶的品是琴下部的長條,由竹子製成。相品的排列是根據音節,每半音排一個,要符合十二平均率規則。從上到小間隔距離越來越小,高度越來越低,下一相或者品不得影響上一相或者品。
#9 演奏琵琶要戴假指甲,據說形狀很有講究,是這樣嗎?
在古代演奏琵琶是不用戴假指甲(也稱義甲)的,那時演奏用的是撥子,後來演奏者用指甲演奏,隨著絲弦換成剛絲弦後,一般人們的指甲已不能勝任剛絲弦的強度,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琵琶演奏家及琵琶製作家梁世侃先生最早提出使用假指甲演奏,並在全國推廣使用。這在琵琶演奏發展史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假指甲的使用極大的豐富了右手演奏的技巧。我們現在從市面上買到的假指甲,一般都不合適,還需要進一步加工,以符合自己的指形,否則大大影響演奏水平,根據梁世侃先生的設計要求,做假指甲的材料以賽璐璐為上乘,材料的厚薄,軟硬有著嚴格的要求,假指甲的弧度要和自己的指甲弧度一致,假指甲的邊沿要打磨光滑,假指甲前端的圓尖狀的尖、純,厚薄以及角度直接影響著琵琶的音量和音色。演奏水平達到一定程度時,假指甲的製做工藝要求也越來越高,能夠擁有一副好義甲則讓演奏者得心應手,如能得到先生親手製做的假指甲則是很幸運的。
#10 琵琶質量的高低與重量有關系嗎?
琵琶質量的高低與重量有關系嗎?回答是肯定的,琵琶的質量取決於琴身,面板兩大類,選材時,面板現在都選用木質松軟的桐木,而琴身是越硬越好,目前,選用琴身的木材有白木,香紅木,紅檀,花梨木,酸枝,老紅木,綠檀,紫檀等。在這些木材中,質地堅硬的木材音響效果好,如酸枝,老紅木,綠檀,紫檀等,它們的比重比水的比重還大,放入水中即沉底,用這類木材做出來的琵琶屬高質量的。當然它們的重量比一般的琵琶要重。總的來說,一般選用白木,香紅木,紅檀,花梨木的琵琶在六斤到八斤左右,其中白木最輕,花梨木最重,選用酸枝,老紅木,綠檀,紫檀的琵琶在八斤以上到十斤左右,其中酸枝較輕,紫檀最重,當然質量最高,所以琵琶質量的高低與重量有很重要的關系,初次判斷琴的好壞,從重量上就可分辨琴的大概檔次。不過請大家注意,傳統意義上的紫檀琵琶現以很難遇見,有些紫檀琵琶實際上是巴西紫檀琵琶。
我是琵琶新手,怎樣初步了解我的琵琶質量?
從價格上判斷,3000元以內的是初級琵琶,4000元-6000元是中級琵琶,8000元以上是高級琵琶。從木材上判斷,一般硬木是初級琵琶,花梨木是中級琵琶。印度紫檀、綠檀、黑檀、酸枝木是高級琵琶。
12 我的琵琶弦斷了,怎樣更換新弦?
琵琶用久了就容易斷弦,更換新弦並不太難,琵琶共有四根弦,從細到粗各不一樣,最細的是一弦,再粗一點的分別是二弦、三弦,最粗的是四弦。一弦是由單根優質鋼絲製成或由多根鋼絲外裹絲線製成,二弦、三弦和四弦都是由多根鋼絲外裹絲線製成。琵琶弦斷了要更換同一粗細的弦,也就是說,一弦斷了,換一弦,二弦斷了換二弦,不可換錯,如果同時換四根弦,應該先換一弦,然後換二、三、四弦。同時趁此機會給弦軸加一點松香粉,我們可以參照下列圖片了解更換新弦的方法。
琵琶共有四根弦,從細到粗分別為一弦、二弦、三弦、四弦。
琵琶弦是由多股優質鋼絲外裹尼龍線和絲製成
琵琶弦的一頭被折成小圈
上弦前,用軸銷粘些粉筆粉
把一頭有圈的弦穿入復手眼內後,然後把另一頭穿入圈內
一弦可以事先穿入圈內,然後從復手側面套入復手的弦眼
一弦的另一頭是繞在琴軸上,可以從軸眼穿出來,從外面把弦頭插入弦眼,並打上結
二、三、四弦的琴軸放入軸眼,然後用鑷子把弦頭插入軸眼
給弦頭打一結
轉動琴軸,拉緊琴弦,一軸和三軸順時旋轉,二軸和四軸逆時旋轉,弦要放入山口槽內
弦圈要靠近復手
如何給琵琶定弦
琵琶跑弦是經常遇到的頭疼問題,特別是初學者,定弦比較困難,在此提出一些方法,也許有幫助。定弦也就是定準四根弦的音高及其關系,目前常用的音高是以D調把位為依據的,既以子空弦D調 音為標志。琵琶上安裝的四根弦由細到粗分別叫做子弦、中弦、老弦和纏弦。空弦是指左手不按弦,右手指甲彈弦。子弦、中弦、老弦和纏弦的空弦音高定位分別是D調。子弦音位最高,纏弦音位最低。定子弦要准確,應藉助音叉,音樂用的音叉標準是D調,頻率是每秒440赫茲。相對於子弦上第六個品的位置,也是最長一個那個品。左手按第六品子弦,右手彈弦,所發音頻率也應該是每秒440赫茲,判斷和音叉標准音是否相同為標准。如果不同,左手可按相近的品進行判斷,可以容易地判斷音過高還是過底,確定轉軸的方向。 (待續)
琵琶面板的保護
琵琶面板取之木質較松的桐木,製成後並不上漆保護,所以在使用中要倍加小心愛護,保持面板干凈,以免影響外觀質量,演奏時,盡量不要甲指碰撞面板,以減少面板磨損,延長使用壽命,有人在面板上貼一張有一定厚度的透明塑料片也是一種好辦法,面板吸水性強,太乾燥、潮濕都會影響音質,要保持一定的濕度。
鋼絲弦的保護
目前常用的琵琶弦是北京的琵琶弦和上海的琵琶弦,現在人們一般一弦用北京的弦,二、三、四弦用上海的,琵琶弦是尼龍線和多股細鋼絲繞制而成,上弦時,轉軸不要用勁過猛,山口處要光滑,減少阻力,彈完琴後,要用浸有少量潤滑油的軟布擦拭各弦,清除汗漬,以防生銹。
#17 復手的保護
琵琶的復手是由高級竹子經特殊加工製作成的。它對琵琶的音色質量起著很大的作用,因為復手是懸空著的,厚度不大,加上四根琴弦的拉力,極容易斷裂,所以使用時要倍加小心,不得磕碰,定弦時,轉軸力度不要過大,定音到位就行;不用時,可用較軟的木塊做成斜三角形狀,輕輕塞入復手上口下方,起一定的支撐作用。
琵琶指甲的正確帶法(特別是大指)
#1 琵琶指甲的正確帶法(特別是大指)
在教學過程中,經常發現學生因為指甲沒有帶清楚,造成"挑"弦時手型變了,她們常常找不到原因,其實原因就是大指沒有帶清楚.
量一下你的大拇指的指甲蓋,是否1厘米(小號) 1.1厘米--1.3厘米(中號) 1.4--1.6厘米(大號) 記住只能量與肉連接的部分,長出來的真指甲不算 .
真正專業的琵琶指甲有以下幾個特點:
大指向左突出,邊緣圓潤.產生雜音小,無名指與小指偏向右邊彎,這樣彈輪指時會顯得非常精確到位
這是最重要的琵琶指甲大拇指的帶法,其它 的手指以此類推,相對而言簡單。
❸ 此三弦樂器的具體名字
三弦琴
三弦琴即三味線,是日本傳統弦樂器。自16世紀有中國傳入日本以來,加入了許多日本的獨特演奏手法,比如以撥子彈琴等等。由於江戶時代以其為歌舞伎伴奏音樂的道具,因而迅速普及成為日本代表性的樂器之一。其中津輕三味線是在嚴寒多雪的青森津輕地區獨自發展出來的一門分支,以具即興性、接近打擊樂器的奏法、快速的拍子為特徵。因為它可以即興演奏,所以又有「日本的爵士樂」之稱。三味線分為膛部和桿部,種類有粗桿、中桿和細桿三種。粗桿會發出強而大的樂聲,細桿則發出十分細膩的樂聲。而津輕三味線則比一般的粗桿三弦琴更大,弦也更粗。 《銀魂》中的人物河上萬齊就善於彈奏三弦琴。 三弦琴音樂 三弦琴有3條弦,其共鳴箱的鼓面蒙以貓皮或狗皮,是具有代表性的日本樂器。在江戶時代被廣泛運用的三弦琴,如今仍用於彈奏歌舞伎、偶人凈琉璃等的劇場音樂以及各種歌曲音樂的伴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