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諸葛亮死後,劉禪查他家底後為什麼大喊氣死了
劉禪清查諸葛亮家底後之所以會大怒,是因為諸葛亮的家底和他所給清單一模一樣,不多不少,不過身為宰相的諸葛亮竟然如此的清廉,劉禪也是很意外,想想諸葛亮在世時一心輔佐自己,他萬分的羞愧。
不過諸葛亮一生清廉,一心輔佐他們,劉禪看到他的家底後氣憤可能是因為劉禪相信小人讒言,誤會了諸葛亮,反正我是搞不懂劉禪大怒的具體原因,按理來說朝中有這么清廉的宰相,應該感到慶幸才是,但是劉禪看到諸葛亮的家底後的第一反應卻是大怒,實在不解。
② 中國古代三國時人穿的什麼衣服
三國時期是延續了漢制的,在漢代也出現了較為嚴格的等級制度,主要體現在服飾的顏色、樣式,佩飾的樣式上。
先說顏色的事,對於朝中官員來說,主要有兩類衣服:祭服、朝服。
顧名思義,祭服是古代祭祀時所用的禮服,古人對此極其重視,就像《左傳》中所言「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有執胳,戎有受服,神之大節也」,因此祭服是官府制度中最庄嚴的服飾了。
祭服該穿什麼顏色呢?天子、三公、九卿、侯爵都是一樣的:衣裳玄上纁xūn下,即黑色上衣,淺紅色下衣。天子、三公、九卿、侯爵都要戴有旒liú的冕,黑色的。至於鞋,「赤舄xì」即紅色的鞋。
主掌祭祀的官員戴長冠,穿黑色衣服。五郊祭祀,戴袀jūn玄長冠,也是黑色的,他們衣服的顏色取決於所處方位,東郊青色、南郊紅色、西郊白色、北郊黑色、中郊黃色。不參與祭祀事宜的官員,佩戴常冠,穿黑色衣服。
同時里邊的中衣,領子、袖子邊緣都要是紅色的,還要穿紅色的膝褲,以示敬奉神明之心。「絳緣領袖為中衣,絳絝,示其赤心奉神也」
。
太皇太後、皇太後、皇後的祭服,或者說廟服:紺gàn上皂下,即青紫色上衣,黑色下衣。
太皇太後、皇太後、皇後有蠶服,也就是皇後主持親蠶禮時要穿的衣服,顏色:青上縹piǎo下,即青色上衣青白色下衣。貴人在親蠶禮時,要穿助蠶服,顏色:純縹上下,一身的淡青色。
朝服的顏色是隨著五郊變化的,也就是說在立春到立夏之間,要穿青色朝服。在立夏到立秋前18天,要穿紅色朝服。在立秋前18天到立秋,要穿黃色朝服。在立秋到立冬之間,要穿白色朝服。在立冬到立春之間,要穿黑色朝服。
皇後與二千石以上官員的夫人,她們的朝服就是蠶服。「自二千石夫人以上至皇後,皆以蠶衣為朝服。」
至於尋常百姓,只允許穿本色麻布衣,不允許有間色,應為灰白色,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散民不敢服雜彩,百工商賈不敢服狐貉。」在《中國服飾史》中看到,公元前13年時,才允許百姓穿青綠色衣服,不過沒有在史書上找到具體出處。
還可以從《三國志·呂蒙傳》白衣渡江部分了解,當時商人穿的是白色衣服。「蒙至尋陽,盡伏其精兵舳艫中,使白衣搖櫓,作商賈人服。」
漢代已經有口紅了,只不過叫「口脂」,因為摻了硃砂,所以是紅色的。《急就篇》就有註解「脂脂謂面脂及唇脂,皆以柔滑膩理也。」
這個時期,是以黑紅為尊的。最後,皂、緇zī、玄、黑都是黑色,赤、丹、紅、絳都是紅色,實在無力分辨。
③ 諸葛亮這一身本事究竟從何而來,為何他喜歡穿著八卦衣
諸葛亮的形象一直都是穿著八卦服然後手裡拿著一把扇子,他身上穿的這個八卦服是他的師母送給他的,而他喜歡穿這件衣服是因為這件衣服包含了他所學的很多知識,而且也是他在學習的時候所特有的記憶。
於是由於司馬夫人非常的器重諸葛亮所以說他就將八卦服賜給了諸葛亮,因為曾經有傳言一旦披上了八卦服,那麼就可以通曉千年的往事以及未來五百年的歷史,所以當時水鏡先生的夫人也是想要嘗試一下,而當諸葛亮披上了這件八卦服之後就再也沒有脫下來過,而且也造就了他的未來,有了八卦服就可以對所有的事了如指掌,這也是他喜歡八卦服的主要原因。
④ 「羽扇綸巾」到底指的是諸葛亮還是周瑜呢
前言
「羽扇綸巾」是指手拿羽毛扇子,頭戴著青絲綬的頭巾。形容態度從容儒將 。
我們最熟悉的羽扇綸巾來自兩處,一個時蘇軾的額《念奴嬌·赤壁懷古》,一個來自於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不過,羽扇綸巾,這個詞彙在很多作品能見到,可見這並不是某個人物的專屬形象
一、《三國演義》中只出現了一次羽扇綸巾
1、三國演義只出現一次羽扇綸巾
三國演義中其實只出現了一次「羽扇綸巾」。在第九十回《驅巨善六破蠻兵燒藤甲七擒孟獲》中寫道,
孔明乃請孟獲上帳,設宴慶賀,就令永為洞主。所奪之地,盡皆退還。孟獲宗黨及諸蠻兵,無不感戴,皆欣然跳躍而去。後人有詩贊孔明曰:
「羽扇綸巾擁碧幢,七擒妙策制蠻王。至今溪洞傳威德,為選高原立廟堂。」
其實在三國演義中更常見的是「綸巾羽扇 」,而不是「羽扇綸巾」。那麼為什麼在這里是「羽扇綸巾」呢?
為了符合格律而已。
四、宋詞中的「羽扇綸巾」或者綸巾羽扇
1、 羽扇綸巾
北宋大書法家米芾有《減字木蘭花》一闋:
雲間皓月。光照銀淮來萬折。海岱樓中。拂袖雄披楚岸風。醉餘清夜。【羽扇綸巾】人入畫。江遠淮長。舉首宗英醒更狂。
羽扇綸巾人入畫,是一個登樓遙望的文人形象。
南宋詞人范成大有《臨江仙》一闋
【羽扇綸巾】風裊裊,東廂月到薔薇。新聲誰喚出羅幃。龍須將笛繞,雁字入箏飛。陶寫中年須個里,留連月扇雲衣。周郎去後賞音稀。為君持酒聽,那肯帶春歸。
【羽扇綸巾】風裊裊,微風中的一個讀書人形象。
2、綸巾羽扇
北宋詞人周邦彥 《隔浦蓮近拍·中山縣圃姑射亭避暑作》
新篁搖動翠葆,曲徑通深窈。夏果收新脆,金丸落,驚飛鳥。濃靄迷岸草。蛙聲鬧,驟雨鳴池沼。
水亭小。浮萍破處,簾花檐影顛倒。[綸巾羽扇],困卧北窗清曉。屏里吳山夢自到。驚覺,依然身在江表。
晁補之《水龍吟(寄留守無愧文)》
滿湖高柳搖風,坐看驟雨來湖面。跳珠濺玉,圓荷翻倒,輕鷗驚散。堂上涼生,檻前暑退,羅裾凌亂。想東山謝守,[綸巾羽扇],高歌下、青天半。
應記狂吟司馬,去年時、黃花高宴。竹枝苦怨,琵琶多淚,新年鬢換。常恐歸時,眼中物是,日邊人遠。望隋河一帶,傷心霧靄,遣離魂斷。
可以看出,宋詞中的羽扇綸巾,除了蘇軾《念奴嬌》外,大多是指讀書人的形象。
結束語
三國中的羽扇綸巾明顯是指諸葛亮,但是其他小說的中羽扇綸巾就和諸葛亮無關了,有周公、姜子牙、孫臏、道士等等。
⑤ 扮演諸葛亮,穿什麼衣服好急啊
古裝 頭戴綸巾,身披鶴髦」,「手搖羽扇,端坐在四輪車上」,這便是《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視覺形象。隨著該書的廣泛傳播,羽扇綸巾的諸葛亮已深入到街巷婦孺、戲劇舞台、繪畫雕塑和電影電視之中。一部文學作品,要塑造一個成功的主人公,除了賦予他思想、性格、言行等的典型性外,在其穿戴服飾方面給予明顯的特徵,使之也具有典型性,是十分必要的。關於這種外觀形象對塑造人物的意義將另文探討,本文只對諸葛亮的綸巾、鶴髦、羽扇、四輪車等服飾打扮的歷史依據、形成過程、具體式樣諸問題略作論考。
(一)
諸葛亮在《三國演義》第38回「定三分隆中決策」中,第一次亮相即「頭戴綸巾,身披鶴髦;。其後,除祭風、禳星外,凡是描述諸葛亮裝束服飾的,無不如此。全書還有巧處,茲抄錄於下。
第52回,「趙子龍計取桂陽」,
旗開處,推出一輛四輪車,車中端坐一人,頭戴綸巾,身披鶴髦,手執羽扇,··…
第55回,「孔明二氣周公瑾」
只見船艙中一人綸巾道服,大笑而出……
第64回,「孔明定計捉張任」
(孔明)乘四輪車,綸巾羽扇而出,
第89回,「武鄉侯四番用計」
孔明頭戴綸巾,身披鶴髦,手執羽扇,乘驪馬車,·…
第90回,「驅巨獸六破蠻兵」
孔明綸巾羽扇,身衣道袍,端坐於車上。
擁出一輛小車,車中端坐一人,綸巾羽扇,身衣道袍,乃孔明也。
第91回,「祭滬水漢相班師」
孔明金冠鶴髦,親自臨祭,……
第92回,「諸葛亮智取三城」
大旗之下,一人綸巾羽扇,道袍鶴髦,端坐於車上。
第93回,「姜伯約歸降孔明」
忽然一輛小車從山坡中轉出.其人頭戴綸巾,身披鶴髦,手搖羽扇,乃孔明也。
門旗影下,中央一輛四輪車,孔明端坐車中,綸巾羽扇,素衣皂絛,飄然而出。
第95回,「武侯彈琴退仲達」
孔明乃披鶴髦,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
第98回,「襲陳倉武侯取勝」
只見一人綸巾羽扇,鶴擎道袍。……
第100回,「武侯斗陣辱仲達」
只見孔明端坐於四輪車上,手搖羽扇。
第101回,「出隴上諸葛妝神」
只見孔明替冠鶴擎,手搖羽扇,端坐於四輪車上
⑥ 故事中諸葛亮的衣著
故事中諸葛亮的衣著:身高八尺,同字體格,面如冠玉,眉分八彩,目若朗星,鼻如玉柱,唇若丹朱,兩耳有輪。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氣概。
隨著該書的廣泛傳播,羽扇綸巾的諸葛亮已深入到街巷婦孺、戲劇舞台、繪畫雕塑和電影電視之中。一部文學作品,要塑造一個成功的主人公,除了賦予他思想、性格、言行等的典型性外,在其穿戴服飾方面給予明顯的特徵,使之也具有典型性,是十分必要的。
諸葛亮人物早年生平:
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在琅琊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琊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在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
諸葛亮3歲時,母親章氏病逝。諸葛亮8歲時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荊州劉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