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外面街邊捏麵人用的是什麼材料
捏麵人用的是麵粉、糯米粉為主要原料做成的面團。
面人按其使用功能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專用於收藏的面人,另一類是可以食用的面人。用於收藏的面人通常用精麵粉、糯米粉、鹽、防腐劑及香油等製成,而用於食用的面人則用澄粉、生粉等製成。
捏面藝人根據所需隨手取材,在手中幾經捏、搓、揉、掀,用小竹刀靈巧地點、切、刻、劃,塑成身、手、頭面,披上發飾和衣裳,頃刻之間,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便脫手而成。
起源發展
山西麵食花樣繁多,人們不僅把麵食當做一日三餐主食,還精心用麵粉塑造出各式各樣的「面花」,表達內心的精神世界和對生活的美好願望。這就是山西面人,堪稱「可以食用的藝術品」。興盛於民間流傳至今天
山西面人興盛於民間,流傳至民間,面人形式、用途、色彩都與當地民俗活動、民俗風情緊密聯系並發展變化著。它們大多出自家庭婦女之手,山西城鄉大部分家庭婦女都會捏制,而且普遍都會捏制多種造型,由於是自做自用,盡管水平不一,並不影響食用;
而後延續到城市,發展到通過非食用的,防腐、防乾裂、易存放的配比特點,用藝人靈巧的雙手,捏制出精細的、生動的、有故事情節的、有文化內涵的純觀賞意義的面人藝術品。
Ⅱ 捏麵人的製作方法
捏麵人的製作方法麵塑實際上就是「饃」,用糯米粉和面加彩後,用手指和小刀、小篦子、竹針等通過壓、按、點等手法塑造出點、線、面等造型元素而形成的各種小型動物、植物、人物等形象的工藝品,製作步驟「一印、二捏、三鑲、四滾」,缺一不可。
麵塑的核心技術是發面,只要掌握好發面技術,按照式樣、步驟進行捏制,那麼一個鮮活的麵塑形象就會脫穎而出。捏面藝人,根據所需隨手取材,在手中幾經捏、搓、揉、掀,用小竹刀靈巧地點、切、刻、劃、塑成身、手、頭面,披上發飾和衣裙,頃刻之間,各種各樣的藝術形象便脫手而成。
(2)民俗面人圖片大全簡單擴展閱讀
第一代麵塑大師湯子博,1882年生於通州。從小喜繪塑,興趣廣泛,對醫、儒、釋、道、禪都有研究。捏麵人麵塑,清末由湯子博首創,他以深厚的國學和藝術功底,博採眾長,將民間面人由「簽舉式」改為「托板式」。
進而創出核桃麵塑、浮雕麵塑、懸塑面人等多種形式,題材也拓展得極為廣泛,有書卷人物、戲曲人物、仙佛人物等,用料從麵粉到陶、木、泥等,以大量成功的作品確立了捏麵人麵塑流派的地位。1956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成立湯子博工作室,從此捏麵人從民間登上藝術殿堂。
湯羽是北京捏麵人在沈陽的第四代傳人,她與父親湯福祥同為「非遺」傳人。湯羽回憶,湯家祖籍通縣,爺爺湯祿林從事磚瓦雕刻,當時也叫細瓦匠,因手藝地道在圈子裡頗有口碑,生意很是興隆,家境小康。湯祿林生有五男二女,「太爺在兄弟幾個中排老幺,他三哥湯子博是個特別傳奇的人,也是捏麵人的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