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保護動物的手抄報簡單又漂亮
要獵殺動物來做成美味的食物,或取下它們的毛做成毛皮大衣,地毯,更不要拿下它們的角來當葯材.那是很殘忍,又糟蹋生命的行為. 森林是動物的家,我們不能夠任意的破壞 堅持記錄身邊野生動物和鳥類的情況,生態環境情況,很多專業的野保工作者非常需要這一類的資料。...自己不參與捕獵、販賣、購買國家保護野生動物和製品,發現這類行為堅決舉報,這個不用多說了。... 我們生活在台灣這一塊美麗又漂亮的寶島上,有許多珍貴的野生動物存活,可是由於現代人生活富裕,把一些非常珍貴的野生動物抓來煮食或做成葯材來補身體,使得一些非常少見的野生動物已經面臨絕種的危機,要保護這些快要絕種的野生動物,我們可以做一些比較具體的保護方法:例如:不濫墾、濫伐,留下一片綠地給野生動物們休息;立法保護野生動物,禁止亂殺野生動物,如果有人違反規定,就加以處罰;還有一些商人專門在賣動物的標本和肉,這是很不應該的,如果我們拒買那些標本和動物的肉,這樣一來,商人無利可圖,自然就不會殺害那些野生動物了。 一:保護野生動物生存環境 保護野生動物最重要的是保護它們的棲息地,不要亂砍亂伐,破壞草坪,不要隨意堆放垃圾,不要濫用農葯和殺蟲劑,保護水源和空氣也是保護寶棲息地的一部分。 二:其次不濫捕濫殺野生動物 不參與非法買賣野生動物,見到違法者立即向野生動物協會反映.拿出我們的愛心和勇氣,勸阻親人和周圍和人拒食野味,不去野味餐館用餐,對於用珍稀野生動物做的製品,如皮衣、葯品、補品等,也應堅決抵制。團結起來積極宣傳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意義,從家庭做起,培養尊重一切生命的道德觀,加強法制教育,樹立公民意識,對違背國家《野生動物保護法》的現象要抵制,舉報,監督。
⑵ 保護動物的手抄報
上網查點動物方面的資料就抄咯`小學我弄的時候也是`畫多點畫不用寫那麼多字`
⑶ 愛護小動物的手抄報 急求!!
我給你找了一些關於動物的資料,你可以參考參考。手抄報很簡單,一些資料再畫些圖案就好了。
珍稀動物:我國的國寶—大熊貓
大熊貓(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一般稱作「熊貓」,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動物之一,數量十分稀少,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體色為黑白相間,被譽為「中國國寶」。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種,屬熊科,現存的主要棲息地在中國四川、陝西等周邊山區。全世界野生大熊貓現存大約1590隻左右。成年熊貓長約120~190厘米,體重85到125公斤,適應以竹子為食的生活。大熊貓憨態可掬的可愛模樣深受全球大眾的喜愛,在1961年世界自然基金會成立時就以大熊貓為其標志,大熊貓儼然成為物種保育最重要的象徵,也是中國作為外交活動中表示友好的重要代表。
世界最瀕臨滅絕的12種動物:
1.北部白犀牛(Sumatran rhinocerous)
2.白鰭豚
3.蘇門答臘虎
4.奧里諾科鱷魚
5.僧海豹(monachus-monachus ormonkseal)
6.小嘴狐猴(Mouse lemur)
7.蘭.坎皮海龜(L. Kemp』sRidleyTurtle)
8.奧瑞納克鱷魚(OrinocoCrocodile,學名為Crocodylusintermedius)
9.泰國豬鼻蝙蝠(Kittis Hog-nosed Bat)
10.夏威夷蝸牛(genus Achatinella)
11.斯比克斯鸚鵡
12.微型豬(pigmyhog,學名為Sussalvanius)
保護野生動物的意義
首先,《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珍貴、瀕危的陸生、水生野生動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受國家法律保護,所以濫食野生動物是違法行為。
其次,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由於環境的惡化,人類的亂捕濫獵,各種野生動物的生存正在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威脅。近100年,物種滅絕的速度已超過了自然滅絕速度的100倍,現在每天都有100多種生物從地球上消失。我國也已經有10多種哺乳類動物滅絕,還有20多種珍稀動物面臨滅絕。而它們的滅絕會導致許多可被用於製造新葯的分子歸於消失,還會導致許多有助於農作物戰勝惡劣氣候的基因歸於消失,甚至引起新的瘟疫,由此所造成的損失是我們永遠也無法挽回的。
再者,食用野生動物極易傳染疾病。野生動物與人類共患的疾病有100多種,如狂犬病、結核、鼠疫、甲肝等。它們的內臟、血液乃至肌肉中均含有各種病毒、寄生蟲,如B病毒、弓形蟲、絛蟲、旋毛蟲等,有些即使在零下15℃的低溫或100℃的高溫下也不能被殺死或清除。稍有不慎,就會得出血熱、鸚鵡熱、兔熱病、腦囊蟲、肺吸蟲、血吸蟲、腸道寄生蟲病等。例如我國主要猴類之一獼猴有10%至60%攜帶B病毒,而生吃猴腦者感染的可能性很大,一旦染上B病毒,人則必死無疑。再拿人們吃得最多的蛇來說,它的患病率很高,諸如癌症、肝炎、寄生蟲病等幾乎什麼病都有,再者,在廣東地區,由於對飲食力求新鮮,食用生食和半生食,這使得食源性的寄生蟲發病率逐年增加。據最近的調查,在廣東省這種寄生蟲病的感染率已達16.7%。另一方面,各種家養動物能夠為我們提供足夠的營養,所以人類沒有必要去食用野生動物。
十年前就回答過這個問題,我寫過一篇《為什麼我們要熱愛野生動物?》登載在科技日報上,很多報刊和書都轉載過這篇文章。沒想到十年以後我們在認識上還有這么大的分歧。這個分歧,不是說要不要保護動物,而是為什麼要保護動物?一個是從人本位出發;一個是從生態出發。許多人,包括一些做動物保護工作的人,仍然堅持人本位的觀點,仍然認為保護動物就是為了人,就是為了人類的利益和發展,保護就是為了利用,否則就沒有必要保護了,他們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在製作這個電視節目中,司馬南先生表現得最為強烈。當時我都急了,大聲地喊:「人本位保護不了人,只有保護生態才能保護人!」他脫口說了一句:「我同意你這觀點。」接著他又改口了,在三次發言中又重復了一句話:「我還是堅持人本位。」
其實,解釋這個問題並不難。人也好,動物也好,植物也好,所有的生命,都共同生活在一個有機統一體之中,生態就好比是我們的巢,我們的綠色家園,我們的諾亞方舟。「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不保護生態,哪有動物、植物和一切生命,也哪有人?一味地強調人,強調人的利益和發展,只保護和發展一個物種,這個物種能保護得住嗎?你可能狡辯說:「我為了保護人,所以我保護動物,保護生態。」這個說法雖然進了一步,畢竟還是本末倒置。譬如人類發明了農葯,這是保護人的一個偉大成果,可以得諾貝爾獎,但從生態來看,它開闖了一個污染環境的時代,不僅害了動物、植物,害了生態,也害了人。
什麼是生態和生態學觀點?簡單說來,就要按照大自然本來的面目和自身的規律,來認識自然、研究自然、保護自然。地球本來是個有機的統一體,一切生物都生長、繁衍、進化在這個統一體之中。偉大詩人李白說:「天生我才必有用。」這話可能是抒發他自己的感情,天生我李白,就應該是有用的;也可以說,天生我們人類,就應該是有用的;還可以引申一下,天生動物,生植物,生一切生命,都是有用的。它們的存在,就說明有用。我們有些人也說「有用」,一看到森林,就想到木材;一看到河流,就想到發電;一看到草原,就想到放牧,變成牛肉羊肉,一看到動物,就想到能不能吃,能不能用,能不能入葯。不是說這樣想不對,這樣做不對,而是太狹隘了,太片面了,從生態觀點來看,問題要復雜得多,深刻得多。有人說,生態財富是頂極財富,而許多人看不到這點。正如原始森林的生態效益、科學效益、社會效益、也包括經濟效益,其價值是無限的,如果你只把森林看作木材,那隻是看到了森林全部效益的百分之幾,把森林砍了,就等於只用了百分之幾,而破壞了九十幾。所以我們應該學會用生態學的觀點觀察問題,任何組成天然群落的物種,都是共同進化過程中的產物,各個生物區系的存在和作用,都是經過自然選擇的巨大寶庫,各個物種和人類一樣,人類也和各個物種一樣,都是自然界中的一個環節,在漫長的進化發展過程中共同維持著自然界的穩定、和諧和發展。在這個五花八門的生物圈中,誰能適應,誰發揮優勢,誰被淘汰,這是在自然歷史的長河中物競天擇、不斷演化、不斷優化的結果,既非上帝所創造,更不能由人類來主宰。這就是大自然為什麼擁有物種的多樣性、遺傳的變異性和生態系統的復雜性的根源。
放眼宇宙,大小星球無數,又有哪個可以和地球相比?過往歷史無窮,又有什麼樣的奇妙想像可以比喻現在的世界?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第一個登上月球,當站在38萬多公里的遠處看到小小的地球時,他深切地感到地球不僅是一個綠洲,一個孤島,而更重要的是,直至目前所知,它是唯一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他說:「我從來沒有像此時此刻那樣突然警覺到,保護和拯救這個家園是如此地重要。」我們作為生物界的精華而又芸芸眾生中的一員,來到這個宇宙間僅有的地球,很偶然,很幸運,也很自豪。所以,我們愛這個物種多樣性的世界,愛這個統一和諧的大自然,愛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生命現象,更愛我們的子孫——希望他們永遠享有和我們同樣美好或者更加美好的生活環境。
也許我走得多,看得多,想得多,在我腦子里就形成一種自然觀、哲學觀:「物我同舟,天人共泰,尊重歷史,還我自然。」
「物我同舟」的「物」,是指動物、植物和一切生命,「我」是指我們人類。我們人類和動物、植物等同舟共濟,是坐在一條船上,一條太空船上。就現在所知,到今天為止,在宇宙間還只有這么一條船,還沒有發現第二條船。「天人共泰」原來我說的是「天人合一」,因為有些人對「天人合一」有異議,我就把它說得更明確點:「天人共泰。」意思就是人和自然應該是「和諧」「協調」「共泰」的關系,而不應該是「我掠奪你,你報復我」的關系。長江和其它流域的自然災害給我們上了一課,有人說:「這是一半天災;一半人禍。」還有人說:「這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連這我也不能同意,江河泛濫,早在意中,名曰天災,實為人禍。道理很簡單:你把樹砍了,把濕地佔了,這些江河忍無可忍,才以暴怒的姿態對人們說話了!
「尊重歷史,還我自然」,這話字面上好理解,但要做到卻非常非常的難。長江是一部歷史,原始森林是一部歷史,洞庭湖是一部歷史,大熊貓是一部歷史,我們尊重這個歷史嗎?看來我們並不尊重這個歷史。「還我自然」是借用岳飛的一句話:「還我河山!」其實大自然被破壞了,就很難還,很多是不可逆轉的。長江被破壞了,你能還一條長江嗎?原始森林被砍了,你能還一片原始森林嗎?洞庭湖消失了,你能還一個洞庭湖嗎?大熊貓滅絕了,你能再生產一隻大熊貓嗎?你連一根毛也生產不出來。也許有人說:「我可以克隆一隻大熊貓。」即使你能克隆,那也只是復制一個個體,絕不能挽救一個物種。正如動物園的大熊貓也是大熊貓,但不能代替野外的大熊貓一樣。我說「還我自然」的意思,只是告誡我們在處理人和自然的關繫上,我們要謙虛一些,謹慎一些,鄭重一些,節制一些;不能惟我獨尊,目空一切,飛揚跋扈,為所欲為。
總之,人是在大自然之中,不在大自然之外,更不在大自然之上,所以我們在討論保護動物、保護植物、保護生態以及保護人的時候,必須放棄人本位觀點。
提醒人類要保護生物鏈條,保護生態平衡,關心人類自身的未來,是最傳統的說法;
提醒人類注意健康,以免病從口入,關心人類自身的現在,是最有威力的說法;
提醒人們正視國際上的動物保護潮流,正視動物福利的貿易壁壘,與國際接軌,是最時新的說法
希望以上資料對你有幫助,滿意請採納~
⑷ 有關動物的手抄報怎麼做
可以表現一下動物的起源,然後展示一下進化過程,最後體現一下動物物種的多
樣性,注意圖文並茂,排版合理。
⑸ 又漂亮又簡單的動物手抄報怎麼畫
新手如何設計手抄報:
整體構思和版面編排
首先我們要確立手報的主題,內容。達到內容豐富,有特色。
版面編排要做到,主題明確,版面新穎。手報是由報頭、花邊、插圖、文字組成。一般手抄報都是選用A4紙,為了美觀建議才用橫版編排.
報頭設計(主題)
報頭主要是要明確、突出。一定要字夠大,讓人一眼就看到主題。主題的文字可以用一些好看的字體來製作。
注意:在報頭下面寫上日期、姓名。
花邊設計(邊框)
花邊一般不宜過多、太粗,否則容易搶了主題的風頭。可以利用花邊將版面分成幾個板塊,從而更好的便於我們書寫不同的內容,為我們的手報增加一份靚麗的色彩。
花邊一般可以採用樹藤、花藤、曲線、心形、不規則的圖形等進行繪畫。
插圖
可以採用更文章內容相關的內容插圖來進行繪畫,使得文章表達得更加透徹。也可以採用與文章不相關的插圖來進行繪畫,比如花、鳥、草、等一些事物,使得整個版面內容豐富、美觀。
文字內容
可以去網上搜索一些與主題相關的文章來放在版面上,也可以引用書上的一些名言警句,當然也可以自己寫。
當一段文章寫在某個版塊上寫不下的時候,可以採用轉引的方式放在下一個版面當中。
顏色
最後根據自己的喜好,將邊框,插圖都塗上顏色。一般內容都是比較沉穩的,所以邊框可以將色彩做得相對鮮艷。
⑹ 以動物為主題的手抄報
以動物為主題的手抄報
⑺ 我最喜歡的動物的手抄報怎麼做
刺蝟的生活習性
刺蝟的適應性很強,對環境要求不嚴。但刺蝟有喜靜怕光,晝伏夜出的習性,內窩室為巢窩,鋪放乾草、松樹葉或秸稈。外窩室為活動場所,包括土堆或山、花草、灌木等,以便夏季遮陰和冬季保暖。刺蝟為夜行性動物,傍晚前後一次性餵食瓜果蔬菜和清水即可。
松鼠的生活習性
松鼠為典型樹棲鼠種,棲息於山地針葉林和針葉-闊葉混交林中,以樹枝、苔薛和羽毛等為構巢物,在樹枝間築巢。巢呈圓形,出口開於背風面,但也有棲居於樹窟內,也有的以舊的大鳥巢加以修補而成。松鼠每年可做幾個巢、有主、副巢之分,副巢用於臨時休息。雄鼠很少築巢,大多利用舊巢。 松鼠以植物性食物為主,也取食昆蟲及其幼蟲、蟻卵、鳥卵及其他動物,但主要食物為落葉松等針葉林的種籽,夏季多取食各種漿果和蘑菇;在食物缺少的情況下,亦吃樹的幼芽。日間活動,清晨最活潑,不冬眼,但冬季活動減少,嚴冬寒冷之際,很少出窩活動。
⑻ 關於動物的手抄報
動物的手抄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