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知了猴(金蟬)怎麼烹飪才好吃
知了聲聲叫,知了,知了(Zhi,liao),夏天來到了,……兒時的歌又在耳畔回盪。我們這里金蟬叫截柳鬼,何為截柳鬼,因其金蟬脫殼後變為截柳,為延續後代,公母交尾,母蟬用尾針刺入柳枝,產下卵,柳枝枯死,風吹落地,枯葉掩之,卵化蟲,吸根汁,四五載出,為截柳鬼
說起知了我們老家的人更喜歡叫它知了猴,因為它們成蟲後都喜歡在樹上羽化,叫來叫去的,知了猴在我們老家可是非常美味的食物,到這個夏天的季節,一家老小拿著電筒,就去樹林里捉知了猴,第二天,把知了猴油一炸,真是人間的美味。營養價值也挺高的,蛋白質含量也高
知了猴雖然好吃,但是這種食材也越越少了。所以我們大家要愛護自然環境,這樣大自然才會給我們提供更多的美食。
❷ 金蟬如何感知時間,為什麼恰巧在晚上鑽出地面脫殼
三伏天馬上就要開始了,這也要到了蟬鳴的高峰期,記得小時候每次午睡醒來都能聽到蟬鳴聲,那是一種特別的記憶。而在這蟬鳴之前,還有一種特殊的美食,在民間都把它稱為“知了猴、節老龜等等,通過簡單的烹飪方式,甚至不用放任何的佐料,就可以得到特別的美食,並且營養價值還很高。
而如果炎熱的白天出土,經過陽光的暴曬,殼可能變得非常堅硬,根本完成不了脫殼的過程。
蟬這種生物真的是一生中大部分光陰都是生活在泥土了,經過脫殼涅槃才可以一飛沖天。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❸ 金蟬如何養殖
養殖方法:
1、養殖地:林下養殖,各種果樹、木材樹下都可以滿足其生長需要。
2、採暖:在農歷七月份金蟬進入採暖期,這時要及時採集蟬卵。
3、采卵後處理:將有蟬卵的枝條採集後,去除干葉,剪去兩端,捆成一捆,用大洗衣盆底部鋪一層沙,將捆好的枝條立著放入盆內,溫度保持在28至34度。
4、孵化後掩埋:孵化出幼蟲20%的時候就要進行掩埋,埋坑選擇多細軟毛根的地區,以便幼蟲能吸取根上的養分。
5、播種:將坑挖成條形,深度以挖到多毛根處為主,將孵化好的幼蟲的枝條順坑放入坑內,還土時要輕緩,蟬蟲自播種之日起15至18個月即成成蟲,及時採收即可。
(3)金蟬簡單圖片擴展閱讀:
一、種源獲取
初級種源的獲取可以在田間自然採集.卵、若蟲、成蟲均可作為種源採集。7~9月份可以採集各個蟲態;8~9月份是採集若蟲的最佳季節,9月份是採集蟬卵樹枝的最佳時間,全年均可採集 。
卵的採集可以選擇樹密蟬多的理想場所,用果枝剪或頂端帶鉤的長桿,把樹上被蚱蟬產卵致死的1~2年生細千桔條輕巧取下。
凡是一側呈扁平干桔且表面不完整、皮下木質部鑲嵌有大量乳白色長橢圓形卵的即是蟬卵。剪除產卵窩上部多餘的無卵桔梢、在產卵窩痕下部留出10~15cm無卵枝條部分,將50條左右捆成一小捆,放入塑料袋中待用。
二、殖種
殖種對象為初孵若蟲以及接近孵化的卵將直接從野外或在種源場地採集的具卵枝條,集中於室內促進孵化。孵化方法:在70cm×40cm×20cm的塑料盒中.底部鋪撤5~10cm厚的細千沙,將卵枝成捆豎放或橫放於其上。
不斷用小噴霧器噴灑霧水,保持具卵枝條周圍空氣的高濕度,使多餘的水珠吸附於底部細沙中。殖種時間一般在9~10月份(2年卵)或6~7月份(當年卵)。
在飼養場所的寄主植物樹下地面遠離樹干基部1m左右。挖掘深約30~50cm有規律的窄溝,如環、方、三角、平行或輻射等形狀,目的是為了以後的挖掘和捕收。殖種後蓋土壓實,做好時間、數量、殖種溝形及深度等的記錄。
❹ 俗稱的知了(蟬)應當怎麼個吃法
干煸金蟬。
主料:知了100克
輔料:植物油15克、食鹽2克、干辣椒4個、乾花椒10粒、椒鹽1克
1、准備好原材料
❺ 農村常見的「知了猴」,是帶殼的好吃,還是不帶殼的好吃
每到夏天的時候「知了猴」這種應季才有的食材就備受關注,不過可能隨著現在城市化越來越快,很多人的生活都遠離了茂密樹林,所以有些朋友可能沒怎麼見過「知了猴」。再加上「知了猴」本身就算比較生僻的食材,一些現在的年輕小夥伴就更陌生了,這次我們就借著這個題目來了解一下「知了猴」!
有人可能會有疑問【「知了猴」的外殼不就是蟬蛻嗎?那可是一味葯材,不是好東西嗎,為什麼不能多吃?】
我覺得咱們可以稍微拋去一些固有印象,然後思考一個問題:葯都是好東西嗎?
對於生病的人來說,對症下葯是必須的,所以對於病人來講,可以說是「對症的葯是好東西」。但是身體健康的人為什麼要吃葯呢?
葯對於病人來說都還得必須有個「對症」的前提,那才能被稱為是「好東西」,那身體正常的人可實在是找不出吃葯的理由。所謂的「有病治病,沒病強身」之類的觀點,這不是早期那些推銷保健品的商家才會有的嗎?
而且蟬蛻這個東西其實也沒那麼容易消化吸收的,古時候的用法也幾乎都是研碎磨粉,直接嚼著吃的太多的話,對於消化吸收也是一個負擔,所以完全沒有必要為了蟬蛻什麼的而刻意多吃「知了猴」。而這類昆蟲食物都含有異種蛋白,比較容易引起過敏,我個人就有一點這個情況。
❻ 蟬怎樣吃法
做成油炸金蟬品嘗,方法如下:
提前准備食材:金蟬、鹽、蔥、姜、蒜、食用油、生抽。
一、首先把金蟬用清水沖洗干凈。
❼ 金蟬的簡單資料
實名金蟬,是蟬科昆蟲的代表種,成蟲又稱黑蚱蟬,俗稱知了龜、知了猴等。 方言:山東各地的叫法不一,魯西南一代叫爬蟬(正確發音為pá chá),也有叫結了龜的(發音:jiē le guī),魯南叫幼蟲為姐溜龜,叫成蟲為姐溜,江蘇徐州的叫爬拉猴。
成蟲體長40~48毫米,翅展125毫米。全體黑色,有光
澤,被有金屬光澤。復眼淡赤褐色。頭的前緣中央及頰上方各有黃褐色斑一塊。中胸背板寬大,中央有黃褐色「X「形隆起。前後翅透明。前翅前緣淡黃褐色,基部黑色,亞前緣室黑色,前翅基部1/3黑色,翅基室黑色,具一淡黃褐色斑點;後翅基部2/5黑色,翅脈淡黃色及暗黑色。足淡黃褐色。雄性腹部第一、二節有鳴器,雌性無鳴器,有聽器,腹瓣很不發達,產卵器顯著而發達。卵長橢圓形,微彎曲;長約2.5毫米,寬0.5毫米;乳白色,有光澤。若蟲黃褐色,具翅芽,能爬行,一齡的前足即表現為明顯的開掘式;末齡若蟲體長35毫米,黃褐色,前足開掘式,翅芽非常發達。
❽ 金蟬長什麼樣
蚱蟬又名知了、嘛嘰嘹,黑老哇哇,幼蟲期叫爬拉猴、蟬猴、知了猴、結了猴、肉牛、結了龜、神仙或蟬龜,為同翅目蟬科中型到大型昆蟲,約2000餘種。體長2~5公分(0.8~2吋),有兩對膜翅,復眼突出,單眼3個。螽蟬科有兩個種,俗稱為毛蟬僅分布於澳大利亞南部。
蟬的幼蟲期叫蟬猴、知了猴或蟬龜。最大的蟬體長4~4.8厘米,翅膀基部黑褐色。夏天在樹上叫聲響亮,用針刺口器吸取樹汁,幼蟲棲息土中,吸取樹根液汁,對樹木有害。蟬蛻下的殼可以做葯材。
蟬是一種較大的吸食植物的昆蟲,通常大約有四五公分長。它們像針一樣中空的嘴裡可以刺入樹體,吸食樹液。蟬也有不同的種類,它們的形狀相似而顏色各異。蟬的兩眼中間有三個不太敏感的眼點,兩翼上簡單地分布著起支撐作用的細管。這些都是古老的昆蟲種群的原始特徵。
蟬的幼蟲生活在土中,刺吸植物根部汁液,削弱樹勢,使枝梢枯死,影響樹木生長。蚱蟬的幼蟲一生在土中生活。將要羽化時,於黃昏及夜間鑽出土表,爬到樹上蟬,然後抓緊樹皮,蛻皮羽化。6月末,幼蟲開始羽化為成蟲,最長壽命長約60~70天。7月下旬,雌成蟲開始產卵,8月上、中旬為產卵盛期,卵多產在4~5毫米粗的枝梢上。雌成蟲產卵時,先用產卵器刺破樹皮,將產卵器插入枝條組織中,造成爪狀卵孔,然後產卵於木質部內。每個產卵孔有卵6~8粒。一個枝條上所布蟬卵,多者達90餘粒。此蟲嚴重發生地區,至秋末常見滿樹乾枯枝梢。所產的卵至次年6月中孵化。幼蟲孵出後,由枝上落於地面,隨即鑽入土中。幼蟲在土中生活若干年(北美洲東岸森林中的蟬幼蟲可在地下生活長達17年之久),共蛻皮5次。每當春暖時,幼蟲即向上移動,吸食植物根的汁液,秋去冬來時,則又深入土中,以避寒冷。幼齡幼蟲身體多為白色或黃色,很柔軟,額顯著膨大。老齡幼蟲身體較堅硬,黃褐色,翅芽非常發達,自頭頂至後胸背中央,有一道蛻皮線,為羽化成蟲時的開裂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