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中國的校服丑出了境界
為什麼中國的校服丑出了境界?慣用的答案是,杜絕攀比和早戀。大概是覺得眾人都穿上千篇一律、絕不合體的校服,哪怕在人群中多看你一千眼,也記不清你的容顏。
我讀初中那會兒,學校甚至對男女生的發行有嚴格要求,男生必須板寸,女生短發不過耳。老師們諄諄教誨:把一門心思都放在學習上,不要花那些歪心思去臭美。
青春期的孩子第一次有了自我意識的覺醒,對更美好的自我形象有了要求,對異性也有了本心的好奇。為了避免這一群小羊走上迷途,牧羊人選擇了集體圈養,砍斷所有出路,一了百了干凈利落。
以攔腰折斷取代循循善誘的校園教育,與耍流氓何異?
為什麼中國的校服丑出了境界?
校服,真是一個純潔的字眼。不由得令人想起那年17歲的初戀......

換個校服就能預防早戀未免太想當然了。相反,這種做法,不能正確展現男女成長中性別特點的衣服,不利於青春期少年樹立正確健康的性別意識,也不利於性別自信的建立,越是遮遮掩掩,越是不能坦然面對。
學生們並沒有生機勃勃的活力。
同時,應試教育的改革也應該加速,如果學生只是考試的工具,教育機構與學校不注重個人的內在發展,即使校服再好看,卻也顯示不了任何的朝氣與校服該有的風采。
-End-
⑵ 上學的時候都要穿校服,你感覺哪一個學校的校服比較好看
上學的時候都要穿校服,你感覺哪一個學校的校服比較好看?
上學的時候總是不喜歡穿校服,總覺得千篇一律,實在是沒個性。
如今人到中年,看著孩子穿上了校服,突然覺得穿校服的好處真的是太多啦:
1.家長省下買衣服的錢和時間,可以專心陪孩子;
2.孩子們不必花時間考慮每天穿什麼衣服,還可以省去彼此的攀比,這樣就能減少對學習的干擾;
3.學校要求學生們穿校服,便於統一管理;
4.校服每個學校都不同,識別度高,言行都代表著學校的校風和學風;
5.在外面,別人一看就是學生,可以增加自身的安全性。
接下來,想穿更時髦的話,只能在校服上做文章。建議如下:
1.穿合適的尺碼。不要為了可以多穿幾年而買大一號的衣服,一定要自己現在身高的正確尺碼,時髦之前,衣服首先要合身;
2.無論穿什麼衣服,必須干凈整潔,讓人看著舒服和清爽,校服也一樣。
3.千篇一律的情況下,可以搭配一些配飾來穿出不一樣的風格。比如搭配小白鞋,時髦的T恤,女孩還可以搭配小絲巾或者領花等;
4.穿校服就代表著年輕,而年輕就是資本,十五六歲到十七八歲的孩子,本身就散發著光輝,無論穿什麼都好看,穿的人多了就成了一種時髦。
5.如果還是不滿意,抽空學一些穿搭的技巧,自己試著搭配,穿出時髦的樣子。
能問出這樣的問題,說明你是個追求時尚,不滿足於現狀的人。好好珍惜現在穿校服的時光,因為離開校園,就再也沒機會穿啦。
每個人上學的時候都穿過校服,而每個人都覺得校服千篇一律,甚至有人羨慕嫉妒日本的校服,也有人覺得應該取消校服。到底應該如何看待校服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聊一聊吧:
⑶ 朝鮮民族服裝究竟叫什麼名字
朝鮮族服飾就叫朝鮮服,韓國人稱為「韓服」。 朝鮮族長期生活在我國風光秀麗、物產豐富的東北地區,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朝鮮人主要聚居區,其它主要集中在吉林和黑龍江、遼寧省,還有散居於內蒙古自治區和內地一些城市的,他們大約有190萬人。朝鮮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朝鮮族多數從事農業生產,尤其擅長種植水稻,延邊地區就是我國東北的主要水稻產區。中國的朝鮮族是部分人從明末清初陸續從朝鮮半島移居東北逐漸形成的一個少數民族,其文化與朝鮮半島的文化有著深厚的淵源。因此,朝鮮族服裝比較獨特,呈出現素凈、淡雅、輕盈的特點。其實朝鮮族的服飾發展有著一定的歷史淵源,在初期,朝鮮族人民多居於偏僻的山村,服飾的原料主要以自種自織的麻布和土布為主。二十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滲透和近代文化的輸入,機織布和絲絹、綢緞等面料開始傳入,服飾的顏色也隨之多樣化了。 白色是朝鮮族的服裝最喜歡的顏色,象徵著純潔、善良、高尚、神聖的意義,故朝鮮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稱,自稱「白衣同胞」。朝鮮民族服飾可分為官服、民服等,這些服裝的結構自成一格,上衣自肩至袖頭的筆直線條同領子、下擺、袖肚的曲線,構成曲線與直線的組合,沒有多餘的裝飾,體現了「白衣民族」的古老袍服的特點。 官服為過去歷代王公貴族的服裝,依官位、官職、身分而異,但基本式樣大體一致。冕服為其代表,用黑色綢緞做團領,肩部有帶色之龍,袖口畫有火、華蟲、宗彝等圖案。裳用紅綢緞縫制,裳前有藻、粉米、黼黻的圖案。「藻取其潔,粉米取其養入,黼取其斷,黻取背惡向善」。還有男痕跡女裝之別。 民服就分的很細了。 朝鮮男子愛穿燈籠褲,而且白色居多,「巴基」和「古克」就是其中的兩種,(「巴基」和「古克」是指傳統的朝鮮族服飾「褲子」和「坎肩」)。「巴基」 褲襠褲腿肥大,穿著陸隨便輕松,適合其盤腿席坐的習慣,褲腿有系絲帶,以防風寒;再就是「古克」,古克一般套在「則高利「上衣的外面,多用綢緞作面,毛皮或布料作里,有三個口袋,五個扣,穿上顯得特別精神。後成男子的上衣衣短,斜襟、寬袖、左衽、無紐扣,前襟兩側各釘有一飄帶,穿衣時系結在右襟上方。他們還喜歡外套黑色或其它顏色的帶紐扣的「背褂」(坎肩)。也有外著道袍或朝鮮長袍者。道袍是過去士大夫、儒生的常服,後成為男子出門時的禮服。長袍當大衣穿,有單、夾、棉之分。冬天上穿短大衣或棉、毛大衣,下穿燈籠褲。這種褲子褲長腰寬,褲襠和褲管肥大,便於在炕上盤腿而坐。穿時將褲腰前部折起後繫上腰帶,褲管下口用布帶系綁。 女裝一般都是白色,分「則高利」和長裙,它們都是朝鮮族服飾中最具傳統的服裝。「則高利」是朝鮮族最喜歡的上衣,無紐扣,用布帶打結,女性的在袖口、衣襟、腋下鑲有色彩鮮艷的綢緞邊,穿起來瀟灑、美麗、大方;長裙是朝鮮族女子的主要服飾,多有長皺褶,可分為纏裙、筒裙、長裙、短裙、圍裙。年輕女子和少女多愛穿背心式的帶 褶筒裙、 裙長過膝蓋的短裙,便於勞動。隨著紡織工業的發展,如今婦女 們穿用的衣料顏色更是絢麗多彩、不拘一格,只有短衣長裙這一傳統民族風格久久不變,因為它符合朝鮮族婦女的審美心理,充分反映了她們溫順、善良和勤勞淳樸的美德。 中老年婦女多穿纏裙、長裙,冬天在上衣外加穿棉(皮)坎肩。纏裙為一幅未經縫合的裙料,由裙腰、裙擺、裙帶組成。上窄下寬,裙長及腳面,裙擺較寬,裙上端有許多細褶,裙帶酚冥在裙腰兩側,穿時用纏腰一圈後系結在右腰一側。因為這種裙子很長,穿著時為了不使裙擺拖地,一般都把裙的一端從右邊提上來掖在系帶里。穿這種裙子時,裡面必須加穿素白色的襯裙。 朝鮮族兒童多穿七彩上衣,色彩斑斕,好像彩虹在身,使孩子們顯得更加聰慧可愛。朝鮮族一向認為彩虹是光明和美麗的象徵,因此,喜用七色綢緞給兒童做衣服,意在讓兒童美麗幸福。關於七綵衣的起源,說法很多。有的認為是出於審美心理;有的認為是出於避邪的目的;還有的認為是過去朝鮮婦女善於保存各種顏色的布塊,用來給孩子做衣服等等。 船形鞋是朝鮮族獨有的鞋。鞋樣像小船,鞋尖向上微翹,用人造革或橡膠製成,柔軟舒適。男鞋一般是黑色,女鞋多為白色、天藍色、綠色。此外朝鮮族服飾中還有一種七彩上衣,用七彩緞做成,象徵幸福和光明,一般是在集會和喜慶活動時穿戴。朝鮮族早期穿木屐、革屐,後來出現草鞋、麻鞋、膠鞋,現在普遍穿膠鞋或皮鞋。
⑷ 同是校服,憑啥貴族學校穿裙子普通學校穿褲子原因現實又扎心,你怎麼看
如果用一件物品代表學生,孩子會選擇什麼?書包?教材?文具?都不對,答案是校服!
畢竟,前面三種物品就算不是學生都可能用到,唯獨校服,對於國內孩子而言,那是一段傷心而又難過的回憶。
眾所周知,我們的校服分成「春」、「秋」兩種,都是「寬大版」,色調是藍白或者紅黃白等,看起來就很難看。
貴族學校的學生家境都非常好,孩子從小就生活在優越的環境中,他們肯定對服裝、飲食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
孩子穿褲子固然也不妨礙上學,而且更加安全方便,但是貴族學校的學生也看重美觀,他們都有自己的審美能力,如果穿著太差不僅給自己丟臉,也是給父母丟臉。
⑸ 朝鮮族的服飾有什麼特點
朝鮮族傳統服飾最大的特點是斜襟,無紐扣,以長布帶打結。男女服飾迥然不同,男人穿褲,女人穿裙。
男裝衣短,褲長肥大,加穿坎肩,也有外著道袍或朝鮮長袍者。長袍當大衣穿,有單、夾、棉之分,特點是褲襠和褲腿都較寬,褲腳系布帶,便於盤腿席坐。
婦女為短衣長裙,衣有長長的白布帶在右肩下方打蝴蝶結,長裙多有長皺褶,長及腳跟。裙有纏裙、筒裙、長裙、短裙、圍裙之分。衣服大多用絲綢縫制,色彩十分鮮艷。
(5)朝鮮學校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朝鮮族兒童服裝主要是七綵衣,是用七色綢緞給兒童做的衣服,好像彩虹在身。朝鮮族認為彩虹是光明和美麗的象徵,或出於審美心理,或出於避邪的目的,意在讓兒童美麗幸福,使孩子們顯得更加聰慧、活潑可愛。
解放前朝鮮族的官服,隨官職、身份而異,但基本式樣大體上是冕服,用黑色綢緞做團領,受中國冕服十二章紋飾的影響,肩部亦有帶色之龍,袖口畫有火、華蟲、宗彝等圖案。裳用紅綢緞縫制,裳前有藻、粉米的紋飾圖案。
⑹ 韓服的場合
韓服按不同的場合而分為不同類型,現代韓服可分為:節日服、花甲宴服、周歲服、 儀式禮服、婚禮服等。包括:日常生活型、典禮型和特定場合型。典禮服飾在一些正式、隆重的場合時穿著,例如嬰兒滿月、婚禮和葬禮。 由於韓服是禮服,除了節日,正式的場合和一些古老鄉村外,已很少韓國人會在日常生活中穿著韓服。有人製造改良韓服(又稱生活韓服)作日常生活穿著之用,不過整體來說現代穿著韓服的人主要還是女多男少,而穿著的場合大部份也都是像節日、婚禮等隆重場面。在朝鮮則有較多人仍然經常穿著韓服,尤其是農村地區,一些學校也會以改良韓服作為校服。
朝鮮半島上的婚禮服(혼례복)明亮而且多彩。過去朝鮮平民也只有特殊節日和慶典才穿彩色的衣裝,平時都是穿白衣。在過去也只有結婚的時候,平民才允許穿官服,而且還要佩戴更多的儀式性頭飾。傳統上,新娘新郎在婚禮幾天後的幣帛(폐백)儀式得穿著民族服。
有錢人的婚禮上,女性嫁衣通常是表面紅色內襯藍色的闊衣,衣服上的圖案代表兩姓之合、萬福之源。或者是袖子有五種顏色的綠圓衫,同時用後面系帶的紅色真絲金綉辮帶從腋下扎緊,還要戴上簇頭。朝鮮貴族女性過去以紅內襯的綠色唐衣或者粉內襯的紫色唐衣作為嫁衣,再戴上花冠。後來還出現了白色闊衣的嫁衣。新郎穿的是紗帽冠帶。平民新郎通常是穿朝鮮王朝的最下級的九品官服,戴黑色的紗帽。而有級別的朝廷官員則是穿他們自己的官服。團領是宮中官員在平時執行政務時穿著的官服。官服的顏色,胸口和背後的正方形補綴的顏色及圖案都象徵著穿著者的社會地位。第一次採用團領是在新羅28代真德女王2年(公元648年),一直延續到朝鮮王朝。另外也有穿赤古里巴基結婚的人。
闊衣是高麗王朝和朝鮮王朝時期朝鮮公主和翁主的大禮服。闊衣上飾有紅線綉上的十種高貴植物和動物,在韓文化里代表了長壽、幸運和富貴。同時闊衣也是皇室女性和貴族女性結婚儀式上所穿的嫁衣。闊衣在朝鮮時代起初是上流階層婦女們的禮服,到後期平民也被允許穿著。禮服的面料多以棗紅色貢緞、花紋緞、洋緞等做成;襯里則多用藍色。襖裙是朝鮮王朝女性的常服,沿用了以前的制式,而只有貴族女子才能著長衫。 朝鮮官服(궁복)比普通人的衣服更精緻更貴重。某些款式和顏色只有古代朝鮮王室才能穿。官服也根據朝鮮朝廷的官位有所區別。
【官服(상징)】
朝鮮王朝時期,朝鮮國王的官服是紅底金色圖案的龍袍(용포),朝鮮王後服則飾以鳳。公主、翁主和嬪妃衣裝則飾以花型圖案。高級朝廷官員衣上飾以流雲和仙鶴。
【貼里/天翼(철릭/Cheorik)】
深衣制。來源於貼里,穿著在圓領袍下。朝鮮王國時代的軍服。本來是穿在團領裡面的白色內衣。後來作為外套後出現了藍色和紅色的貼里。
【黃袍(황포/Hwangpo)】
西元1897年朝鮮王國從大清帝國獨立出去以後,朝鮮稱大韓帝國,朝鮮國王穿黃袍。
【鶯衫(앵삼/Aengsam)】
鶯衫是朝鮮儒生在科舉考場和朝廷典禮上穿的正式禮服。 【闊衣(활옷/Hwal-ot)】
闊衣源自長褙子(장배자/jangbaeja),在朝鮮文化里代表了長壽、幸運和富貴。到後期平民也被允許穿著。禮服的面料多以棗紅色貢緞、花紋緞、洋緞等做成;襯裏則多用藍色,無花紋。由於闊衣相當昂貴,普通百姓則以綠圓衫作為新娘結婚禮服。
【圓衫(원삼/Wonsam)】
圓衫也來自長褙子。朝鮮時代,王族女性、貴族女性和貴婦的正禮裝是材料為絹(蠶絲),肩上、胸和背面前鑲有代表階層的金箔裝飾的大袖服裝。穿在赤古里裙外面。
黃圓衫(황원삼/hwang wonsam):西元1897年10月朝鮮宣告改稱大韓帝國以後,朝鮮皇後所穿的圓衫改變為黃色。 綠圓衫(녹원삼/nok wonsam):朝鮮公主和王妃所穿的圓衫是綠色的。上面飾有壽福二字。王妃綠圓衫的補子是茶色的,胸背上有雙鳳紋。綠圓衫也是王後和公主、翁主在較小規模慶典上穿著的小禮服,也是宮中的高級別宮女和貴婦人的主禮服。到了朝鮮時代末期,也允許平民在婚禮上穿著,但其款式較為簡單。民間用服袖口大多以彩色緞子代替燙金圖案,以此與宮廷禮服區別。 開城圓衫(개성원삼/kaesong wonsam):朝鮮貴族在開城地區所穿的圓衫。
【唐衣(당의/Tangui)】
唐衣源自短褙子。唐衣是正面常常垂下的赤古里,王侯貴族女性的第二禮裝,用於出席重要慶典。王室女性的唐衣有金色鑲邊,其他人則沒有。 【冕服(면복/Myonbok)、翟衣(적의/Cheokui)】
朝鮮冕服由冕旒冠(면류관/Myonryugwan)和袞服(곤복/gonbok)所組成,後來朝鮮國王的九章冕服越制增加了玉圭、冕旒冠、繪衣等,以及纁繪常、大帶、白繪中單、佩玉、紅綬、白羅方心曲領、纁繪蔽膝、襪以及摘舃等。天青色翟衣作為皇後等級專用,在清國甲午海戰失敗、朝鮮獨立以後,朝鮮皇後並穿天青翟衣。 儒家興盛以來,朝鮮儒學者盛行穿根據《禮記·深衣》所載由薴麻所制的白紵深衣,且呼以大敞衣、中致莫、小敞衣等袍衣類名稱。朝鮮李朝學者李滇認為「東俗以簽子及白佈道袍為最尊之服,吉凶通用。」周衣式樣同襖,只是比襖長,垂至膝下,是成年男子的禮服。有單、夾、棉之分,常用薴麻、木棉、綢緞等製作,顏色多青色或灰色。道袍,多用麻布縫制,斜領、左衽、寬袖,下擺長至腳面,前後垂有同肩寬的布條,垂直下擺,胸上部扎道袍帶。
【長衣(장옷/Chang-ot)】
朝鮮王朝末期貴族女性在任何公共場所都得穿著長衣遮住臉和上半身。
【周衣(두루마기/rumagi)】
源自直綴,周衣最初是朝廷官員和王室的日常穿著。後來普通人逐漸開始在特殊的重要場合穿著周衣。在現代韓國,周衣則用作穿在赤古里外面的保暖外套。
【道袍(도포/Dopo)】
道袍是袍的一種,源自袍。朝鮮男性的普通禮服。朝鮮王朝中期(西元1600-1910)的士大夫階級的外套。普通人只能在家祭等特殊場合穿著。
【鶴氅衣(학창의/Hakchangui)】
源自中國的鶴氅,鶴氅衣是高麗王朝和朝鮮王朝時期士大夫的裝束。「鶴」在古代朝鮮指的是「學習」,所以是士大夫和貴族的衣裝。
【深衣(심의/Shimui)】
在朝鮮,深衣是士大夫階層閑暇時的裝束。典型的深衣是直領,但也有方領襟的深衣(방녕깃 심의/bangyeongkit shimui)。
【直領袍(직령포/Jignyeongpo)】
直領袍是高麗時代下級政府官員的衣服。到了朝鮮王朝時代,直領袍也成為普通男性的衣服。 赤古里(저고리,羅馬字Jeogori)
赤古里作為上衣在朝鮮男女通用。百濟新羅時代,赤古里在百濟叫做「復杉」,新羅叫做「尉解」。直到高麗時代的時候,赤古里這個名稱才第一次被記錄下來,用漢字寫作「赤古里」或者「短赤古里」,赤古里這種叫法很可能有來自蒙古的影響。最初赤古里長及腰部。白絲綢做的動襟則襯托出了女性頸部。赤古里由五個部分組成,分別是衣(길)、襟(깃)、動襟(동정/半襟)、紟(고름)和筒袖。為扣好短上衣,在兩個前衣襟上各縫有紟,女性赤古里的長帶垂落在長裙前面,也有裝飾的作用。 赤古里袖口是指短衣的袖子下方, 其特徵為像傳統韓屋飛檐的曲線似的自然柔美。 男女的赤古里有差異,男式赤古里以線條粗、平坦為特點。女式則以裝飾華麗,曲線短而美麗為特點。
冠赤古里(갓저고리/Gat-jeogori)
比典型的赤古里稍大,里層是兔毛外層是蠶絲的女士赤古里。
⑺ 朝鮮族服飾的介紹
朝鮮族人比較喜歡素白色服裝,以示清潔、干凈、樸素、大方,故朝鮮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稱,自稱「白衣同胞」。朝鮮族男裝衣短,褲長肥大,加穿坎肩,也有外著道袍或朝鮮長袍者。道袍是過去士大夫、儒生的常服,後成為男子出門時的禮服。長袍當大衣穿,有單、夾、棉之分。1朝鮮族女裝短衣長裙。短衣有長長的白布帶在右肩下方打蝴蝶結。長裙多有長皺褶。裙有纏裙、筒裙、長裙、短裙、圍裙之分。短衣,朝鮮語叫「則高利」,是一種斜領、無扣、以帶打結、只遮蓋到胸部的衣服;長裙,朝鮮語叫「契瑪」,腰間有細褶,寬松飄逸。這種衣服大多用絲綢縫制,色彩十分鮮艷。年輕女子一般愛穿筒裙、短裙,老年婦女常穿纏裙、長裙。冬天,中老年婦女在上衣外加穿棉(皮)坎肩。12008年6月7日,朝鮮族服飾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⑻ 朝鮮的服裝和習俗
朝鮮族人比較喜歡素白色服裝,以示清潔、干凈、樸素、大方,故朝鮮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稱,自稱「白衣同胞」。婦女穿短衣長裙,這也是朝鮮族婦女服裝的一大特色。短衣朝鮮語叫:「則高利」,是一種斜領、無扣用帶子打結、只遮蓋到胸部的衣服;長裙,朝鮮語也叫做「契瑪」,腰間有細褶,寬松飄逸。這種衣服大多用絲綢縫制而成,色彩鮮艷。朝鮮族男子一般穿素色短上衣,外加坎肩,下穿褲腿寬大的長褲,褲腳繫上絲帶。外出時多穿斜襟以布帶打結的長袍,現在改穿制服或西服。
朝鮮族素以講究禮儀而著稱,有「東方禮儀民族」的美譽。尊重長輩、禮貌待人以及群體內團結互助等許多社會習俗一直是朝鮮族人民的傳統美德,這些習俗構成了朝鮮族人民日常人際交往中道德規范的重要內容。�
在路上,晚輩見到長輩,必須使用敬語問候請安,恭敬地站立路旁讓道,並叩首致意。與長輩同行時,年輕人應該走在後面;若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須向老人說明情況後方可超前。尤其講究語言美。晚輩對長輩說話必用敬語,同輩人之間初次見面,要使用敬語互通姓名,握手問好,以示文雅、謙恭。�
吃飯時,盛飯、盛湯、夾菜,必須先敬老人;有的還給老人專擺單人桌,由媳婦、兒子恭順地把食物端到老人面前,等老人舉匙就餐了,全家才能開始吃飯。陪客用餐時,匙要放在湯碗里,若把匙子放在桌上就表示已經吃完了,因此,主人決不可以先把匙子放在桌上,否則被視為嚴重失禮,無異於「令客住嘴罷食」。�
晚輩不能在長輩面前吸煙、飲酒。若是老人遇見晚輩正在吸煙,一般也都主動迴避,免使晚輩尷尬。不論何時何處,即使素不相識,也不許向老年人借火抽煙,更不能接火;這種有違禮儀的行為往往被認為是不恭的行為。家宴中,父子一般不同席,就是因為兒子或晚輩不能在父親或長輩面前飲酒的習俗。如果非同席不可,晚輩則應舉杯背席而飲,以示尊敬。酒席上按年齡的大小依次倒酒,並依年齡的大小依次舉杯;與年齡大的人碰杯時,年齡小的人將自己杯子的上部碰在對方杯子的下部,以示謙恭。晚上就寢時,小輩將老人的被褥鋪好,待老人躺下後,家人方可就寢。白天在家休息時,如老人在家,做兒媳的以及小輩們隨意躺下休息,都會被認為不禮貌。�
朝鮮族過去沒有入室前敲門的習慣,但須乾咳幾聲,等室主聞聲出來詢問後方可對話。現在,多是在門外先喊一聲:「在家嗎?」這時雙方使用的都是敬語。�
朝鮮族歷來有尊師重教的傳統。無論大人、孩子,即便是老人,見到老師都要稱呼「老師」,並向老師行禮。�
長期以來逐漸形成的群體互助的精神,已經沉澱成為朝鮮族優良的群體意識,早在遷入初期水稻區的農民就自發組織了「都列」作為共同勞動的組織。旱田地區的農民成立「荒渡」,大家共同鏟地,戰勝草荒。還有「品阿西」、「農務契」等生產互助組織,大家在打柴、蓋房、織布等勞動中換工互助。�
在日常生活中,為了更好地互相幫助,朝鮮族人民自動組織過各種叫作「契」的互助組織。如殯葬時的「治喪契」,婚宴時的「婚姻契」,只要一家有事,大家定會相幫。在文化生活方面,朝鮮族還成立過「興學契」,即大家共同設法興辦學校,教育子女。�
因此,具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和國家意識的朝鮮族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積極參軍參戰,用鮮血和生命保衛自己的家園。在各少數民族中,朝鮮族參戰人數和犧牲人數均居首位。
⑼ 朝鮮服飾的傳統女裝
朝鮮民族服裝根據穿著者的年齡和場合,選用各種質地、顏色的面料製作。女子婚前穿鮮紅的裙子和黃色的上衣,衣袖上有色彩繽紛的條紋;婚後則穿紅裙子和綠上衣。年齡較大的婦女,可在很多顏色鮮明、花樣不同的面料中選擇。
朝鮮婦女的短衣長裙,是朝鮮服飾中最具傳統的服裝,這也是朝鮮族婦女服裝的一大特色。短衣在朝鮮語中叫則高利,是朝鮮族最喜歡的上衣,以直線構成肩、袖、袖頭,以曲線構成領條領子,下擺與袖籠呈弧形,斜領、無扣、用布帶打結,在袖口、衣襟、腋下鑲有色彩鮮艷的綢緞邊,只遮蓋到胸部,顏色以黃、白、粉紅等淺顏色為主,女性穿起來瀟灑、美麗、大方;長裙,朝鮮語也叫做契瑪,是朝鮮族女子的主要服飾,腰間有長皺褶,寬松飄逸。這種衣服大多用絲綢縫制而成,色彩鮮艷,分為纏裙、筒裙、長裙、短裙、圍裙。年輕女子和少女多愛穿背心式的帶褶筒裙,裙長過膝蓋的短裙,便於勞動。中老年婦女多穿纏裙、長裙,冬天在上衣外加穿棉(皮)坎肩。纏裙為一幅未經縫合的裙料,由裙腰、裙擺、裙帶組成。上窄下寬,裙長及腳面,裙擺較寬,裙上端有許多細褶,穿時纏腰一圈後系結在右腰一側,穿這種裙子時,裡面必須加穿素白色的襯裙。
⑽ 哪國中學生的校服最好看是什麼樣的呀
1.美國學生校服美國的孩子追求個性世人皆知,想要用統一的校服栓住他們可不容易。因此,除了教會學校和部分私立學校外,美國的的公立學校都不要求學生穿校服。不過學校還是會在學生畢業時為他們准備統一的服裝,好讓學生們以統一的形象參加畢業典禮和拍集體照。2.英國學生校服英國校服款式經典、簡潔大方,中學生必須穿著正統西式校服,男生為正統西裝、正規皮鞋、需要佩戴領帶;女生也是統一西式正統服裝、正規女式皮鞋、必須佩戴領花。這種經典的校服款式,以及嚴謹細致的服飾搭配,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英國學生的氣質和審美3.澳大利亞學生校服和美國不要求學生穿校服比起來,澳大利亞就嚴格多了。不論是男生還是女生,都必須穿校服、黑皮鞋黑襪子上學,只有上體育課的時才能換運動服。這都是校規所規定了的,有些時候學校搞活動可以特許不穿校服,但這種狀況極少發生4.韓國學生校服如今,韓版服飾已成了當下許多年輕人的最愛。其實韓國學生的校服也同樣非常好看。男生大多是白襯衫西裝褲,女生通常是白襯衫加花格子百褶裙還有蝴蝶結。青春中不乏時尚。還記得《我的野蠻女友》中全智賢和車太賢穿著高中校服去酒吧的的經典畫面嗎?5.泰國學生校服泰國在對待學生的著裝上要求相當嚴格,從小學到大學在校都必須穿校服。小學生的校服比較鮮艷明亮,大學校服則比較中規中矩:女生是白上衣、黑裙子和白球鞋;男生則被要求統一穿穿白上衣、黑褲子、黑皮鞋,必須打領帶或領結6.馬來西亞學生校服乍一看,你是不是覺得這樣的校服和我們許多學校的校服相似?但仔細一看你就會發現區別。馬來西亞對學生著裝有非常嚴格的規定,如女生裙子要到膝蓋以下,襯衣要遮住手肘等。因此,這張照片好像是教堂里的修女的合照一樣。7.朝鮮學生校服看到這樣的照片,大家是不是覺得很親切?紅領巾藍布衫,朝鮮的學生滿臉都是質朴。都說中國和朝鮮唇齒相依,朝鮮連校服都深受中國的影響。雖然兩國相鄰,但是朝鮮一直保持著神秘的色彩,從校服我們大概可以直到朝鮮好像幾十年前的中國吧8.不丹學生校服不丹作為益一個宗教信仰非常濃厚的國家,即便是學生的校服也充滿了宗教的特點。不過這寬大的校服到是讓學生省了不少力:據說學生上學不用背書包,所有文具和書本都揣在懷里,衣服也變得更加鼓鼓囊囊的。9.阿曼學生校服阿曼的學生校服極具民族特色,一般男生都是穿著傳統的長袍,女生則戴紗巾。 遠遠的看去,好像美國大片《指環王》里奧蘭多。 個人覺得韓國的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