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世界很簡單,復雜的是人。為什麽經常有人這麽說
這個世界其實很簡單,只是人心很復雜。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很簡單,由於利益分配很復雜才有了爾虞我詐,才有了勾心鬥角。紛繁的塵世其實也很簡單,由於人類情感很復雜才有了書劍恩仇,才有了離合聚散。
人生之簡單,是生命長卷中的幾筆線條,有著疏疏朗朗的淡泊;是生命意境中的一輪薄月,有著清清涼涼的寧靜。
人生之復雜,是潑灑在生命宣紙上的墨跡,渲染著城府與世故;是拉響在生命深處的咿咿呀呀的胡琴,揮不去嘈雜和迷惘。
天地有大美,於簡單處得;人生有大疲憊,在復雜處藏。生活中常有大情趣,一定是日子過的很簡單;生命常得大愉悅,一定是心靈純凈到不復雜。
人,一簡單就快樂,但快樂的人寥寥無幾;一復雜就痛苦,可痛苦的人卻熙熙攘攘。這反映出的現實問題是:更多的人,要活出簡單來不容易,要活出復雜來卻很簡單。
這個世界,每天都充斥著利益的調整與分配。人,每天都被各種復雜的心情左右著,操控著。科技發展到現在,我們利用它幾乎可以做到一切,譬如可以准確的登上月球,可以把一周的天氣預報得分毫不差,卻無法知道下一刻會擁有怎樣的心情。
說到底,科技掌控的是客觀,是理性;而人,卻是主觀的感性動物。而主觀與感性,是最不容易捉摸與掌控的。
一眼望到底的,似乎是簡單的。一口百年古井,幽深,澄澈,也可以一望到底,但這口古井,本身卻不簡單。人也一樣。有時候,一個人可以一眼望到底,並不是因為他太過簡單,不夠深刻,而是他太過純凈。一個人,有至純的靈魂,原本就是一種撼人心魄的深刻。這樣的簡單,讓人敬仰。
有的人雲山霧罩,看起來很復雜,很有深度。其實,這種深度,是城府的深度,而不是靈魂的深度。這種復雜,是險惡人性的交錯,而不是曼妙智慧的疊加。
人生,說到最後,簡單得只有生死兩個字,但由於有了命運的浮沉,由於有了人世的冷暖,簡單的過程才變得跌宕起伏,紛繁復雜。
簡單,是生命留給這個世界的美麗的手勢;而復雜,是生命永遠無法打撈的蒼涼的夢境
❷ 世界大陸原來是什麼樣子的求圖,需解
現在必須利用電腦模擬技術才能顯現地球大陸原來的樣子,所以,只能找到這個了。我在問一下,您要這個是幹嘛用的呢?
❸ 世界如此簡單
那要看心態、經歷和閱歷了,主要還是心態佔了一大部分
❹ 啊!原來世界如此遼闊.作文
我們生活在一顆美麗而又湛藍的星球上,在這顆我們賴以生存的星球上,又有如此多美麗的生物,生物在這顆星球上繁多又復雜的關系網使這顆星球更加絢爛多彩。小時候,常常趴在那不足10平米的陽台上望著那片美麗天空喃喃自語;『這個世界到底有多大呢』『世界到底是大是小呢』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伴隨我至今,那時的我總是依靠著父母的臂膀,認為強壯的爸爸就是整個世界,而我,便是最幸福的那個人。而現在,我已長大,視野廣闊了,學識也多了起來,可是那些陪伴我的問題卻始終沒有得到解答。直到有一天,清理書櫃時發現了一本卡通圖書,本想丟棄時,弟弟卻忽然想翻看,其中一篇是熟悉的井底之蛙,弟弟嘲笑著那隻青蛙,而我,卻陷入了沉思。那隻青蛙多像我啊,總是沉醉在狹小的自我世界,想知道的問題卻不去探究。正是因為這樣,我沒能去廣泛的了解世界,沒有看到其中的奧秘與美好。從那以後,我愛上了閱讀。因為閱讀能讓我懂得一些我不知道的知識,使我明白了世界的神奇,我還愛上了旅遊,旅遊使我放鬆了心情,使我領悟了生命的傳奇色彩與生活的樂趣,它讓我知道了世界的美好,讓我重新了解了這個多彩的世界。原來世界這么大,童年的那些問題似乎也變得豁然開朗起來。還記得閱讀世界歷史時,幾千年的滄海桑田幾番變化使我驚訝,更記得去游覽祖國大好河山時,那份驚喜是我從未有過的;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只有有心人,才能感受到它的豪情。世界如此之大,還有許許多多的謎團等待著我們去解開,它們呼喚著我們,激勵我們在不久的將來成就夢想,成就世界。
❺ 作文《幸福原來如此簡單》
什麼是幸福?
有人說,幸福是在萬人矚目的舞台上舞蹈,揮灑自如。
有人說,幸福是在歷盡坎坷的馬拉松賽道上聽到「過線了!」的歡呼
還有人說,幸福是周遊世界,看盡所有的風景,聽遍所有的故事……
...........................
什麼是幸福?
曾經,(事例一,如一家三口走在田野里/小路上溫馨的對話、動作、神情)
曾經,(事例二,可以是隊友在誤解化解後的一聲鼓勵)
(事例隨便想,但最好是一個主題的,如「愛」)
................................
幸福可以很簡單
它可以是回家時母親的一碗濃湯
它可以是失敗後父親的一句鼓勵
它可以是朋友的一聲問候
也許,最幸福的事,往往最簡單
真正的幸福源於辛勤的勞動和創造,人們在為人類創造幸福中,才能使自己獲得幸福。真正的幸福決不是追求個人的享樂。"人找到生活的意義才是幸福。"它是與人類勞動,創造,奉獻,甚至犧牲聯系在一起的。讓我們正確對待幸福,勇敢地去創造幸福!
事實論據
烈火中的風凰
50年代的青年女工向秀麗,看見燃燒的酒精即將流向金屬鈉,金屬鈉如果著火爆炸,不僅整個工廠大樓保不住,而且附近居民和工人兄弟弟姐妹的生命都會受到嚴重威脅,會給無數幸福家庭帶來莫大的災難。向秀麗為了他的幸福,她奮不顧身地撲向烈火,以自己的身堵住燃燒著的酒精向向金屬鈉,為消防救火贏得了寶貴時間,防止了一場巨大的災難,保住了許多幸福的家庭,可她因傷勢過重犧牲了,向秀麗在烈火中永生,人們稱頌她是"烈火中的風凰"。
人民的幸福高於一切
雷鋒在日記中寫道:"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為黨的事業貢獻自己的一切,這才是最幸視的。"他事事處處想到的是人民的利益。假日里,他自動到車站為旅客服務;他把自己省吃儉用節下的津貼費,支援災區人民和有困難的戰友。他看病路過建設工地,就主動參加工地勞動;他到哪裡,好事就做到哪裡。他認為,這樣生活才有意義,才是真正的幸福。
理論論據
人找到生活的意義才是幸福。--[俄]邦達列夫《人生舞台》
人的真正幸福寓於科學與勞動之中。--[前蘇聯]高爾基《排演》
如果有一天,我能夠對我們的公共利益有所貢獻,我會認為自己是最幸福的人。--[俄]果戈理
幸福的生活有三個不可缺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愛人。
有希望。
亞歷山大大帝有一次大送禮物,表示他的慷慨。他給了甲一大筆錢,給了乙一個省份,給了丙一個高官。他的朋友聽到這件事後,對他說:「你要是一直這樣做下去,你自己會一貧如洗。」亞歷山大回答說:「我哪會一貧如洗,我為我自己留下的是一份最偉大的禮物。我所留下的是我的希望。」 一個人要是只生活在回憶中,卻失去了希望,他的生命已經開始終結。回憶不能鼓舞我們有力的生活下去,回憶只能讓我們逃避,好像囚犯逃出監獄。
有事做。
一個英國老婦人,在她重病自知時日無多的時候,寫下了如下的詩句:現在別憐憫我,永遠也不要憐憫我,我將不再工作,永遠永遠不再工作。很多人都有過失業或者沒事做的時候,就會覺得日子過得很慢,生活十分空虛。有過這種經驗的人都會知道,有工作不是不幸,而是一種幸福。
能愛人。
詩人白朗寧曾寫道:「他望了她一眼,她對他回眸一笑,生命突然蘇醒。」 生命中有了愛,我們就會變得煥發、謙卑、有生氣,新的希望油然而生,彷彿有千百件事等著我們去完成。有了愛,生命就有了春天,世界也變得萬紫千紅。
最完美的禱告,應該是:「主啊,求你幫助我有力量去幫助別人。」
第一次吃糖
(甜滋滋的感覺就是幸福)
一個叫扎西達娃的藏族幹部要別人猜一猜,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是什麼,可誰也猜不出。他說:「是我第一次吃水果糖的時候。」
那是1950年初春的一天,還是農奴的扎西達娃正在放牧,遇見一支年輕的隊伍,他們每個人帽子上都有一顆耀眼的紅五星。他十分恐懼,可這些軍人非常友好,一個與他年紀相仿的軍人還送給他一顆水果糖。這是一顆普通的糖。他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只見軍人比畫著剝開紙放到嘴裡吃起來。他不敢吃,便把它揣在懷里。
事情過後,更不敢聲張,因為農奴主知道了要挖眼睛,割舌頭。到了夜深人靜時,他偷偷地把這塊水果糖拿出來,剝開紙,放在嘴邊輕輕一舔。天哪,一種從來沒有體驗過的感覺傳遍全身,世界上還有這么美妙的東西。他又一舔,簡直懷疑自己是在做夢。他十分珍惜,到了一定的時間拿出來舔一舔,一直過了很長的時間,他才把那顆糖吃完。
這位後來成為西藏自治區高級幹部的扎西達娃,以後也不知道吃了多少糖,也不知道做了多少引以為豪的業績,但只有這一次吃糖,使他感受最深,覺得最幸福。
林覺民的訣別信
(為天下人謀幸福是最大的幸福)
林覺民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出身於富貴家庭,為了推翻清朝的封建統治,他拋妻別子,離開了幸福的小家庭投身了革命。為了國家繁榮昌盛,民族振興,他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廣州起義,不幸在攻打總督署的時候,中彈受傷而被捕,最後就義犧牲了。
林覺民在起義前就做好了犧牲的充分准備,在攻打總督署的前三天夜裡,他給父親和妻子分別寫了一封訣別信。給父親的信這樣寫道:「兒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補於全國同胞。」給妻子的信中這樣寫道:「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雲,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夠?……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於啼泣之餘,亦以天下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 林覺民懷著對愛妻深深的眷戀,寫下了這封信。從中,我們看到了一個革命者的高尚情懷,犧牲個人的幸福換來天下人的幸福,這才是最大的幸福。
杜朗尋找幸福
(幸福就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里)
在我們這個世界上,最使幸福可望不可即的,莫過於刻意追求幸福。美國作家威廉?杜朗曾經敘述過他如何尋找幸福。他先從知識里尋找幸福,得到的只是幻滅;從旅行找,得到的只是疲倦;從財富里找,得到的只是爭斗和憂愁;從寫作中找,得到的只是勞累。然而有一天,他從車站出來,看到一輛小汽車里坐著一位年輕婦女,懷里抱著一個熟睡的嬰兒。一位中年男子從火車上下來,徑直走到汽車旁邊。他吻了一下妻子,又輕輕地吻了一下嬰兒——生怕把他驚醒。然後,這一家人就開車離去了。這時杜朗才驚奇地發現什麼是真正的幸福。他高興地鬆了一口氣,從此懂得:生活的每一正常活動都帶有某種幸福。
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其實都帶著某種幸福。那一個淺淺的吻,其中蘊含著丈夫的關愛、父親的慈愛,這一個小小的細節卻是飽含著人類對感情最詳細的詮釋。你能說那個妻子在接受那個吻時不是幸福的嗎?你能說那個小小的嬰孩沒感覺到他在被關懷著嗎?幸福就是這樣被召喚著,不用什麼妙法仙方,只是需要你感情的投入。給睡夢中的孩子拉拉鬆掉的棉被,那拉棉被的手就是幸福召喚的方式;給疲倦的愛人敲敲脊背,那一上一下、一緊一松的拳頭就是召喚幸福的方式;給悄然老去的父母講一個古老得掉了牙的所謂笑話,那平穩的氣流就是召喚幸福最強有力的方式。在你使用這些方式召喚著幸福時,難道此刻你不是世間幸福的人嗎?
有愛就有幸福
(燕妮的幸福觀)
馬克思和他的夫人燕妮之間的愛情是一個經久傳頌的故事,燕妮是一個偉大的女性,為了愛情,她離開了原本富裕的家庭,和馬克思一起過著清貧的生活。倫敦流亡期間,他家一連幾個星期靠吃馬鈴薯過活。嚴冬沒柴生火,生病沒錢請醫生。他付不出房租,家裡的鐵床、被褥、衣服,連女兒的玩具、孩子們的搖籃都拿去抵押了。馬克思寫完《政治經濟學批判》,卻沒有郵費把手稿寄到柏林去。因為交不起學費,孩子只能輟學。孩子病死了,沒有錢買棺材埋葬……面對如此貧寒的日子,燕妮沒有抱怨也沒有離開,相反,她始終對生活充滿著信心,因為她的生活中有愛。她曾自豪地說:「我坐在卡爾的房間里轉抄他那潦草不清的文章的那些日子,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
徐霞客的探險生涯
(幸福是在奮斗的過程中)
公元1586年(明萬曆十四年),一個小男孩在江蘇江陰縣呱呱墜地,他就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學家徐霞客。
從二十二歲起,徐霞客開始了艱苦的旅行探險生涯,直到他去世的前一年止。這三十多年時間里,他不畏艱險,跋山涉水,風餐露宿,東至浙江普陀,北抵河北省一帶,南遊福建、廣東,西北到達華山之巔,西南則遠涉雲南、貴州邊疆,足跡遍及當時的十六個省。雖然三次遇盜,四次絕糧,還差點丟掉性命,徐霞客卻從不後悔。他對所到之處的地形、地貌、水文、氣候和植被等情況都作了深入系統的考察。多年艱苦卓絕的實踐,終於結出了豐碩的果實。徐霞客用生動的文筆寫成的《徐霞客游記》一書,在世界科技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1636年,徐霞客准備萬里長征大西南時,曾有人勸阻,因為當時他已年過半百了,但是他卻果斷地說:「我肩扛鋤頭,哪裡不能埋我的屍骨呢?」 徐霞客把自己的畢生精力獻給了地理學研究事業,晚年仍感到有些遺憾,認為沒能走遍祖國的山山水水,沒有去昆侖山,去更邊遠的地方,進一步探索大自然的奧秘。也許那個勸阻他的人永遠無法理解,野外考察那麼艱險,為什麼他要這樣執著呢?為什麼他不懂得享福呢?只有徐霞客自己知道,自己的理想就是終生奮斗,而奮斗的過程就是他享受幸福的過程。
貪官懺悔錄
(貪婪是不幸的起點)
幸福是要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去創造的,想要不勞而獲只會走向罪惡的深淵,所以貪婪往往就是不幸的起點。看看這兩位貪官懺悔的心聲吧:
徐炳松(原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受賄55萬元,1999年8月被判處無期徒刑):
七八十年代,我和常人一樣過清貧的生活,工作認真。隨著改革深入,分配差距拉大,我心理越來越不平衡。身居領導崗位,大權在握,不可避免地要經常面對對等交換的場面,思想防線逐步瓦解。由抵制、拒絕變得躲躲閃閃,繼而心存僥幸,逐漸心安理得以致完全喪失了抵制力。
鍾季湛(原中國工商銀行福建分行行長,受賄摺合人民幣205萬元,491.48萬元巨額財產來源不明,2000年1月被判處死刑):
身處金融系統,目睹一部分人利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化之機,搶先佔有土地、勞動力和生產資料等寶貴資源,迅速致富,也看到另一些人在生產資料「雙軌制」中依靠關系取得經營權而積累巨額財富,我動搖了政治上的信心,迷失了人生方向。我想逐步退出原有崗位創辦個人企業,許多私營老闆投我所好,我收受了其中幾個人的錢財,最終導致身陷囹圄。
卡耐基的慈善事業
美國19世紀「鋼鐵大王」安德魯?卡耐基在1892年便控制了全國鋼產量的四分之一,每年盈利達兩千多萬美元。1900年,他的公司年收入高達4000萬美元。這年他出版了專著《財富的福音》,系統地提出興辦慈善事業的思想。並且他還身體力行,成為推動西方慈善事業理念的代言人。自1891年給紐約捐獻一所音樂廳開始,卡耐基不斷地向各地捐贈集會堂、音樂廳、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僅圖書館建設事業,卡耐基16年就投資1200萬美元,總共設立了3500座圖書館,受惠者遍布社會各階層。1895年他捐款成立卡耐基匹茲堡學會,1902年設立卡耐基華盛頓學會,1903年在海牙建立和平大廈,1904年在美國設立英雄基金,1905年為年邁的教授設立退休基金,1912年設立國際和平基金……一直到生命結束之前,他都在為社會貢獻他的財富,合計捐獻總額高達333299460美元。
卡耐基從社會中獲得了豐富的利益,擁有了巨額的資產,但他並不滿足,因為這不是幸福的人生。只有當他將這些財富回報給社會,為社會做出貢獻的時候,才是他最幸福的時刻。
思索幸福
一、作文素材
1、2009年11月19日《中國青年報》做的關於「幸福和屋子的關系」的在線調查顯示,八成中國被調查者以為「幸福和屋子有關系」,不過對此結果,日本網友的意見大相徑庭,約九成以上日本網友以為幸福和屋子沒有關系。
2、一位哲學家不小心掉進了水裡,被救上岸後,他說出的第一句話是:呼吸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活著就是幸福,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人為了「所謂的幸福」葬送了自己。
3、有人認為:人生的幸福最淺層的是慾望、物質帶來的,慾望和物質的人生是永不能滿足的。
二、構思點撥
幸福是一種感覺,它不取決於人們的生活狀態,而取決於人的心態。
幸福畢竟是個人的主觀體驗,所以,對幸福的評價是非常困難的。國內外已經有眾多的幸福評價指標體系,如國外有法國的「快樂指數」、英國的「國民福祉指標體系」等,國內也出現了如「幸福江陰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等評價體系。但目前並沒有公認的幸福評價體系。
許多關於幸福的研究表明,在影響個人幸福的最重要變數中,前三項分別是就業、婚姻和教育。政府對個人的婚姻狀況影響可能有限,但與就業和教育卻直接相關。其他影響個人幸福感的因素如安全、環境、醫療、文化生活等,也與政府治理關系密切。
幸福是個人由於理想的實現或接近而引起的一種內心滿足。幸福不僅包括物質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個人幸福依賴集體幸福,集體幸福高於個人幸福;幸福不僅在於享受,而主要在於勞動和創造。
要幸福,就要追求,就要奮斗。
有個小村莊里有位中年郵差,他從剛滿二十歲起便開始每天往返五十公里的路程,日復一日將憂歡悲喜的故事,送到居民的家中。就這樣二十年一晃而過,人事物幾番變遷,唯獨從郵局到村莊的這條道路,從過去到現在,始終沒有一枝半葉,觸目所及,唯有飛揚的塵土罷了。「這樣荒涼的路還要走多久呢?」他一想到必須在這無花無樹充滿塵土的路上,踩著腳踏車度過他的人生時,心中總是有些遺憾。有一天當他送完信,心事重重准備回去時,剛好經過了一家花店。「對了,就是這個!」
他走進花店,買了一把野花的種子,並且從第二天開始,帶著這些種子撒在往來的路上。
就這樣,經過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他始終持續散播著野花種子。
沒多久,那條已經來回走了二十年的荒涼道路,竟開起了許多紅、黃各色的小花;夏天開夏天的花,秋天開秋天的花,四季盛開,永不停歇。
種子和花香對村莊里的人來說,比郵差一輩子送達的任何一封郵件,更令他們開心。
在不是充滿塵土而是充滿花瓣的道路上吹著口哨,踩著腳踏車的郵差,不再是孤獨的郵差,也不再是愁苦的郵差了。
——人生如白駒過隙,時光飛逝,何妨留下善行,提供後人乘涼?
2.有一名年輕人想要得知「幸福」的秘訣,於是不惜跨越千山萬水,橫跨大沙漠,終於來到智慧老人居住的美麗城堡。
年輕人見到老人,即刻道明來意。老人便叫年輕人拿起一個湯勺,盛兩滴油,然後到城堡各處走動。他囑咐年輕人絕不能漏掉一滴油,年輕人回來後,老人一看,果然一滴油都沒有滴掉。但是,他問年輕人都看到了些什麼?年輕人卻什麼印象都沒有。
老人叫他再走一遍,這次留意城堡內的一草一木。年輕人回來後,對四處所見匯報得很詳細,可匙中的油卻一滴不剩。智慧老人這時對他說:「真正的幸福在於你可以看遍全世界,但卻永遠不能忘記你手上的兩滴油。」
這是個深具人生哲理的故事。「兩滴油」價值雖小,卻是掌握在我們手中的東西:家庭,朋友,親情,國家,精神追求等等。
3.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英國思想家羅素,在上世紀20年代初來到中國的四川。
當時正值夏天,四川的天氣非常悶熱。羅素和陪同他的幾個人坐著那種兩人抬的竹轎上峨眉山。山路非常陡峭險峻,幾位轎夫累得大汗淋漓。作為一個思想家和文學家的羅素,此情此景,沒有了心情觀賞峨眉山的景觀,而是思考起幾位轎夫的心情來。他想,轎夫們一定痛恨他們幾位坐轎的人,這樣熱的天氣,還要他們抬著上山,甚至他們或許正在思考,為什麼自己是抬轎的人而不是坐轎的人?
羅素正思考著的時候,到了山腰的一個小平台,陪同的人讓轎夫停下來休息。羅素下了竹轎,認真地觀察轎夫的表情,很想去寬慰一下辛苦的轎夫們。
但是,他看到轎夫們坐在一起,拿出煙斗,有說有笑,講著很開心的事情,絲毫沒有怪怨天氣和坐轎人的意思,也絲毫沒有對自己的命運感到悲苦的意思。他們還饒有趣味地給羅素講自己家鄉的笑話,還給這位大哲學家出了一道智力題:「你能用11畫,寫出兩個中國人的名字嗎?」羅素承認不能。轎夫笑呵呵地說出答案:「王一、王二。」他們在交談中不時發出高興的笑聲。羅素陡然心生一絲慚愧和自責,我憑什麼去寬慰他們?我憑什麼認為他們不幸福?
後來,羅素在他的著作中講到了這個故事。而且,他因此得出了一個著名的人生觀點:用自以為是的眼光看待別人的幸福是錯誤的。
著名音樂家譚盾當年剛到美國時,生活十分困難,必須到街頭拉小提琴賣藝來賺錢。很幸運的,譚盾認識了一位黑人琴手,兩人一起爭取到一個最能賺錢的好地盤——一家商業銀行的門口,那裡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過了一段時日,譚盾賺到不少賣藝錢之後,就和黑人琴手道別,因他想進入大學進修,在音樂學府里拜師學藝,也和琴技高超的同學們互相切磋……於是,譚盾將全部時間和精神,投注在提升音樂素養和琴藝之中……
十年後,譚盾有一次路過那家商業銀行,發現昔日老友———那黑人琴手,仍在那「最賺錢的地盤」拉琴,而他的表情也一如往昔,臉上露著得意、滿足與陶醉。當黑人琴手看見譚盾突然出現時,很高興地停下拉琴的手,熱情地說:「兄弟啊!好久沒見啦!你現在在哪裡拉琴啊?」
譚盾回答了一個很有名的音樂廳名字,但黑人琴手反問道:「那家音樂廳的門前也是個好地盤、也很好賺錢嗎?」
「還好,生意還不錯!」譚盾沒有明說,只淡淡地說著。
那黑人還不知道,十年後的譚盾,已經是一位國際知名的音樂家,他經常應邀在著名的音樂廳中登台獻藝,而不是只在門口拉琴賣藝!
人,必須懂得及時抽身,離開那看似最賺錢、卻不再進步的地方;人,必須鼓起勇氣,不斷學習,才能去開創生命的另一高峰!生命是罐頭,膽量是開罐器,我們要握著有膽量的開罐器,才能打開生命的罐,也才能品嘗里頭的甜美滋味!
❻ 什麼是大學生活
1、寢室生活:大學和高中不一樣,寢室占據了大學的很多時光。在寢室里,你可以讀書,玩電腦,和室友一起吃火鍋。寢室就像你的第二個家一樣。
7
考試:
一般都是求低分飄過就好。不掛科是最起碼的要求。想不掛科並不難。平時態度好一些,少缺課,上課認真點,考試前再奮斗一下,幾乎就能過了。但是為了你的以後還是得有端正的態度,分數當然越高越好。對以後的求職也會很有幫助。
❼ 世界十大奇跡是什麼需要圖片!
萬里長城
萬里長城,中國萬里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戰爭時代的國家軍事性防禦工程,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和驕傲。據說,飛向太空的宇航員曾經報告說,從遙遠的月球觀察地球,能夠辨認出的人類工程只有兩個,其中一個就是中國的萬里長城。雄偉的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人民創造的世界奇跡之一,也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
❽ 世界上的事情原本很簡單,考慮多了反到復雜了…… 簡簡單單的,才是最真實、最幸福的……是這樣的嗎
我沒出社會之前也是你這么想的``簡簡單單平平凡凡才是真`是幸福,可是出社會以後才知道人心狡詐`千奇百怪無其不有`反正盡量把自己隱藏的深一點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