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晚清老照片:李鴻章面無表情,小商販破衣爛衫,富家女小腳纖細嗎
晚清相冊《中國景觀》集合了有關當時社會風景和人物肖像的老照片,今天看來,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是我們研究晚清社會史的第一手素材。即便對不從事相關研究的人而言,通過這些照片直觀地認識晚清社會也很必要。
算命先生的攤子。
晚清留下影像的算命先生為數不少,但能告訴後人自己籍貫和姓名等信息的,就獨此一份了。幌子上寫著他名叫嚴志田,來自浙江紹興。他之所以掛這個幌子,可能是算命技巧高超,得到廣泛的認可,形成了個人品牌。
這張照片是李鴻章為數不多的早期影像之一,非常珍貴。他看上去50歲左右,面無表情,推測為1870年代初剛到直隸總督任上。1879年之後,他的各類照片(公務活動、家庭生活、個人肖像)多了起來,至今仍有大量存世。
獨輪車推著走更省力,他為什麼犯傻要挑著走呢?其實,晚清有一個現象,即車輛過橋要徵收一定數額的捐稅,如果把車拆了挑著過橋,就免了這筆費用。因此,他挑著走不是犯傻,而是為了合理避稅。
從這位婦女的穿衣打扮和整個布景來看,她應該來自家境殷實的人家。在畫面中,攝影師特意突出了她的“三寸金蓮”。對於晚清時期浮海東來的西方人而言,女性纏足現象讓他們深深地迷惑。小腳既不美觀,又不健康,還影響勞作,何以如此呢?這一群在華西方人最先發起了天足運動。
⑵ 誰可以幫我鑒定一下這是李鴻章寫給誰的信還有這樣的服飾應該是幾品官
這個印是「大內關防」四個字
⑶ 李鴻章穿的是什麼衣服,中山裝,通常別人尊稱他為什麼
中山裝是孫中山命名的一種服裝,由軍裝修改而來。李鴻章被稱為晚清「中興名臣」,他推進的洋務運動對中國重工業有著革命性意義。上海江南造船廠(中國目前最有實力的造船廠)就是他的作品。像山西的煤、安徽的銅)也是他的成就。
⑷ 出使美國的時候,李鴻章穿的什麼衣服
1896年,剛剛經歷過甲午海戰慘敗、簽訂屈辱的《馬關條約》和在日本和談期間遇刺等數重打擊的李鴻章,已經是萬分的心力交瘁。而此時國內更是全情激憤,紛紛將矛頭對准李鴻章,認為其作為「全權大臣」,簽訂賣國條約,喪權辱國。無奈之下,慈禧下令將李鴻章撤職查辦,以平天下之憤。
李鴻章的美國之行是成功的,他帶去了中國的聲音,中國的文化,中國的故事。但這也是這位晚清外交家最後一次美滿的出使。1901年,簽訂完《親丑條約》回到北京的李鴻章,吐血不止,飲食不進,在痛苦中病逝。他不是一個好人,也不是一個壞人,但他為自己的國家和民族承擔了太多,哪怕背負千古罵名。
⑸ 李鴻章出使美國的老照片,一身黃馬褂,為何引起紐約街頭百姓的興奮
1896年初,即抗日戰爭(1894-1895年)的一年後,李鴻章作為清朝皇帝的特使前往俄羅斯參加俄國皇帝尼古拉斯二世的加冕典禮,並 訪問了歐洲和美國的主要大國。 但令人困惑的是,李洪章在全球訪問期間得到了皇帝的待遇。 他所到之處,各國總統,皇帝和皇後親自接待。 商界人士還邀請李洪章來參觀。 港口,工廠和新武器。 特別是當李洪章於1896年8月到達美國時,美國總統和他的妻子在海邊停止了假期,然後親自與他會面。 李洪章也非常重視這次訪問,並始終戴著「黃披風」。 在《紐約時報》所稱的[盛況空前的歡迎儀式]中,500,000紐約人走上街頭,只見穿著一件黃夾克的李洪章。 美國人民對李洪章的好奇和追求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美國媒體的大量報道,而且有許多報道與事實不符。
也有李洪章個人魅力的說法,他不珍惜名譽,不逃避責任,這使他在西方國家得到認可。 實際上,這兩個說法並非沒有道理。 當李宏章在1896年接受美國記者采訪時,他的回答是很貼切的。 但是,除了時代和環境的局限性之外,他還缺乏更廣闊的視野和洞察力,這註定要使他成為一個有爭議的話題人物。
⑹ 關於晚清時期的中國,有沒有什麼照片流傳下來
清朝是離我們當代最近的一個朝代,它特有的風貌常常被人拿到電視劇上進行無限的演繹,比如八旗制度、包衣制度、特殊的衣冠服飾、奢華的皇宮生活等等,這些東西都讓不少的現代人感到十分仰慕。那麼,清朝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一組清朝老照片,讓人看到:李鴻章身材消瘦未發福,地主家長工的食物令人作嘔。
看了這些清朝的老照片,不禁讓人感嘆,現實的清朝與電視節目當中的清朝差別還是太大了,甚至與我們想像中的古中國差別也太大了。
⑺ 李鴻章當年是怎麼訪問美國的
李鴻章簽訂了《馬關條約》,導致全國人民群情激昂,大罵李鴻章為賣國賊。因為李鴻章為清朝立下汗馬功勞慈禧為了平息群眾憤怒解除了他北洋大臣的職。讓李鴻章去國外避風頭,同時也為了拉攏這些國家,李鴻章開始了環球航行。一共訪問了八個國家。在這些國家中最值得關注的就是美國。
李鴻章離開美國時,直接北上從加拿大回國。此次訪問之後78歲的李鴻章憂郁成疾而死。他的一生致力於洋務運動,見證了無數次國家的屈辱,也見到了大清與世界的差距。
⑻ 1896年李鴻章訪美,50萬美國民眾上街觀看還登上了紐約時報頭版,為何如此轟動
據史料記載可以知道,上述描述是事實。而產生如此轟動的原因包括:當時的中國盡管貧弱,但是有利可圖,美國在與中國合作方面有強烈的需求;美國民眾對於訪美的李鴻章充滿了好奇;媒體的輿論宣傳和報道。
再者,由於科技不發達,國與國之間距離遠,主要通過乘船出行,而我國和美國位於大洋的兩岸。中國的高官來到美國更是很罕見的一件事,況且美國民眾普遍對於這個東方國家懷有一種好奇感,因為它有五千年的文明,也有不堪的近代。
第三點,就是媒體的報道。時至今日,時政熱點一直是媒體要把握的第一點,當然時效性也是。如果能第一時間捕捉到李鴻章訪問美國這一爆炸新聞,必然會增加在社會上影響力,擴大市場份額,實現自身的進一步擴張,基於此,媒體也加入到李鴻章訪美這一盛況中。
⑼ 李鴻章的墓里,挖出什麼寶貝
李鴻章是清末重臣,表面上是人人唾棄的賣國賊,但是實際上,李鴻章是很愛國的,在清朝末期,由於國力太弱,難以抵擋西方列強的侵略,被迫簽了很多不平等條約,引得大家都很恨清廷和李鴻章等人。不過,在當時,李鴻章也是沒有辦法,被迫簽訂的,而且還為清廷爭取回了很多利益。
結語
李鴻章是晚清的一個重臣,其實是很精明有能力的人,奈何生在亂世,不過也正因為生在亂世,使得他具備清醒的頭腦和盡力爭取進步的精神。李鴻章為晚清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鎮壓了太平天國和捻軍,主張學習西方的科技文化,搞了洋務運動,組建了淮軍和北洋水師,代表中國和西方列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雖然讓他吐血,不過他也為中國爭取回了很多利益。
據當時挖墓的人如今回憶說:「李鴻章穿著黃馬褂的遺體保存完好。狂熱的人們用繩子拴著遺體,掛在拖拉機後面遊街,直到屍骨散盡。」
曾經叱吒風雲的李中堂竟然最後落得一個屍骨無存,這也太悲催了!這到底是李鴻章自作自受,還是人性的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