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衣服發型 » 民樂不簡單的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民樂不簡單的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4-30 10:56:07

『壹』 比較小巧的樂器有哪些

小巧的樂器有很多,比如:

1、尤克里里

相對於吉他的六弦,尤克里里只有四根弦,所以學起來更相對簡單一些。重點是這一款樂器,除了體積較小方便攜帶,它的音色活潑愉快,可以彈奏舞曲,也可以彈奏憂傷的曲目,既適合大人學習,小朋友亦然。

『貳』 民樂和西洋樂有什麼不同

一、歷史發展上的不同:

民樂:

中國民族器樂的歷史悠久。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民間流行吹笙、吹竽、鼓瑟、擊築、彈琴等器樂演奏形式,那時涌現了師涓、師曠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

秦漢時的鼓吹樂,魏晉的清商樂,隋唐時的琵琶音樂,宋代的細樂、清樂,元明時的十番鑼鼓、弦索等,演奏形式豐富多樣。近代的各種體裁和形式,都是傳統形式的繼承和發展。

西洋樂:

西洋樂則有五個階段,巴洛克時期、古典時期、浪漫時期、印象時期、現代時期。即17世紀初至18世紀中葉,這個時期的音樂,樂句非常不規則,很少有對照的,因此旋律的自由性很大。即18世紀中葉至19世紀上葉,這個時期的音樂與巴洛克時期有所不同,主要強調簡單明了。

即19世紀上葉至19世紀末,這個時期的音樂可謂是集巴洛克時期和古典時期的風格之大成;即19世紀後葉至20世紀上葉,這個時期的音樂風格非常鮮明,帶有強烈的東方色彩。即20世紀上葉至今,這個時期可說是對古典時期音樂之反叛。

二、形式上的不同:

民樂:

用中國傳統樂器以獨奏、合奏、舞奏形式演奏的民間傳統音樂。

西洋樂:.

西洋樂曲大致分為大調和小調兩大類,演奏西洋樂曲的的樂器多以大提琴、小提琴、薩克斯、長笛等西洋樂器為主。

(2)民樂不簡單的圖片擴展閱讀:

民族器樂有各種樂器的獨奏、各種不同樂器組合的重奏與合奏。不同樂器的組合,不同的曲目和演奏風格,形成多種多樣的器樂種。各種樂器的獨奏樂是民族器樂的重要組成部分。

琴曲《廣陵散》、《梅花三弄》;琵琶曲《十面埋伏》、《夕陽簫鼓》;箏曲《漁舟唱晚》、《寒鴉戲水》;嗩吶曲《百鳥朝鳳》、《小開門》;笛曲《五梆子》、《鷓鴣飛》;二胡曲《二泉映月》等等,都是優秀的獨奏曲目。

純粹用鑼鼓等打擊樂器合奏的清鑼鼓樂,音色豐富,節奏性強,擅長表現熱烈紅火、活潑輕巧等生活情趣。如《八仙序》(浙東鑼鼓)、《十八六四二》(蘇南吹打)、《鷂子翻身》(陝西打瓜社)、《八哥洗澡》(湘西土家族「打溜子」)等。

『叄』 民族樂器有很多種,好學又好聽的樂器有哪些

民樂沒有難學的。如果非要從演奏技術的難易度來說,那麼葫蘆絲和古琴最好學。一節課酒狂包會,兩節課舞秋風。三節課關山月,四節課陽關三疊。五節課良宵引,第二個月平沙落雁,第三個月梅花三弄,半年流水。中間彈過那個什麼什麼咒、鷗鷺忘機、烏夜啼,漁歌。當時都背下來了,但是古琴學得快,忘的也快。

至於葫蘆絲,和笛子比,就是玩具,我專業四年笛子。葫蘆絲不用學,就會,任何葫蘆絲曲子,拿過來看一看,聽一聽,就能演奏,而沒有任何技術障礙。任何一所音樂學院里,只有笛子專業,沒有葫蘆絲專業。

『肆』 民樂中最難學的樂器是哪個

應該是二胡,我自己就學這個的,每個音都得自己按,有的音是全音有的音是半音,還得根據把位不同適當調整位置,另外,換把也比較難,瞬間就得從一個把位換到另一個很遠的把位而且音也不能跑調,同時右手還得配合左手同時拉弓,節奏很難配合。建議lz聽聽空山鳥語,典型的換把換到瘋。。。二胡兩根弦,能與別的那麼多弦的樂器一塊演奏且不輸分毫,難度可想而知

『伍』 我國的民樂文化是怎樣的,有哪些民樂家喻戶曉

無論是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的民間小調,還是載歌載舞的聚會歡聲,都是我們古人高雅與野趣下發展起來的民樂文化。這些民樂里,有歡快的鼓點,有悲傷的簫聲,有幽山的古琴也有塞外的蘆笙,它們不僅僅是獨特的文化形式,也是我國音樂不可忽視的一部分。我國民樂不得不說是種類齊全發展完善的。

三、打擊民樂

打擊民樂堪稱民樂裡面范圍最廣,至今也是流傳最多的一大類。像我們很多人小時候父母用來逗樂我們的撥浪鼓,就是一種打擊民樂。此外,還有結婚時候或者其他歡慶的時候敲鑼打鼓的習俗,以及用的最廣泛的大圓鼓。不過,我們最早的打擊樂是西周的編鍾,只不過那個時候沒有進入到民間。但是,民間打擊樂還是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尤其是鼓,北方有安塞腰鼓,南方則有花鼓相呼應。最後無論是哪種音樂形式,能夠豐富人精神世界的,都是值得洗耳恭聽。

『陸』 中國傳統樂器有哪些

1、笛子:笛子,是古老的中國樂器,也是中國樂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樂器。中國傳統音樂中常用的橫吹木管樂器之一,中國竹笛,一般分為南方的曲笛、北方的梆笛和介於兩者之間的中音笛。

笛子常在中國民間音樂、戲曲、中國民族樂團、西洋交響樂團和現代音樂中運用,是中國音樂的代表樂器之一。

在民族樂隊中,笛子是舉足輕重的吹管樂器,被當做民族吹管樂的代表。大部分笛子是竹製的,但也有石笛、玉笛及紅木做的笛子,古時還有骨笛。不過,製作笛子的最好原料仍是竹子,因為竹笛聲音效果較好,製作成本較低。

『柒』 學起來最簡單的樂器是什麼

最簡單的樂器是葫蘆絲。

葫蘆絲是管樂最易學易懂的樂器,其發音原理是通過葫蘆絲內部簧片的振動產生的音,也是葫蘆絲主要振動聲源,那麼讓我們用5分鍾的時間學會葫蘆絲的演奏。

葫蘆絲,又稱「葫蘆簫」,是雲南少數民族樂器,葫蘆絲發源於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梁河縣,主要流行於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雲南德宏、臨滄地區,富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常用於吹奏山歌、農曲等民間曲調。

坐姿演奏的要求為,其上身的要求和站姿相同,一般坐在椅子的前三分之一處,雙腳分立踏地,一腳稍前,一腳稍後,但不可架腿或兩腳交錯。坐位高低要適當,以免影響呼吸肌肉的充分運動。

葫蘆絲講究是自然呼吸運氣方法,由於葫蘆絲是中國民族管樂,多以氣壓振動簧片產生音色,根據葫蘆絲的構造,在演奏低音時候氣息要加強,演奏中音區域的時候氣息要適中。

而在演奏高音的時候氣息要小,不能過量,過量後葫蘆絲高音無法發出聲音,此方法運用時候應該根據自己氣壓找准葫蘆絲發音音高位置。

『捌』 十種中國常見的民族樂器

1、二胡(拼音:Erhu) 始於唐朝,稱「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一種中國傳統拉弦樂器。二胡,即二弦胡琴,又名「南胡」、「嗡子」,二胡是中華民族樂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樂器(擦弦樂器)之一。

二胡名曲有《二泉映月》、《良宵》、《聽松》、《賽馬》等。

『玖』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的各族民樂

狹義上的中國民族音樂指的是漢族音樂,簡稱「民樂」。中國的少數民族音樂卻有著更多的樣式和內容,如藏族音樂、蒙古族音樂、壯族音樂等。 藏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的歌曲旋律優美遼闊、婉轉動聽。藏族音樂大體上可以分為佛教音樂和民間音樂。佛教音樂中最著名的是喇嘛唱的無詞的歌頌曲調。
藏族民歌高亢嘹亮,聽起來就有高原藍天遼闊的氣象,曲調悠揚,但也是以五聲為主。歌舞形式有「果諧」、「果卓」(鍋庄)等。藏族音樂的一些元素被漢族和西方音樂所吸收。有一些漢族歌曲作者模仿藏族音樂的特點創作了一些諸如《逛新城》、《青藏高原》一類的歌曲。近年來,西藏的藏族歌曲也融入了其它音樂的元素。著名的藏族歌手除了才旦卓瑪和主要演唱漢語歌曲的韓紅外,還有容中爾甲、亞東、瓊雪卓瑪等大量在藏區知名度很高的歌手。
正規戲劇方面,現在已經挖掘整理演出了藏族傳統歌劇《格薩爾王》。 水族民間樂器主要有銅鼓、大皮鼓、蘆笙、胡琴、嗩吶等,多在節慶與喪葬時使用。這些樂器中歷史最久,最響最廣,最具民族特色的要數銅鼓。?
水族地區過去曾稱為銅鼓王國。每個村寨有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人家藏有銅鼓。廷牌鄉附近幾個20來戶的村寨,每個寨藏有6面到8面銅鼓,九阡地區的水各大寨30來戶人家就有13面銅鼓。據估計,僅三都水族自治縣,以前曾保存銅鼓300多面。由此可見銅鼓在水族民間流傳之廣、數量之多。? 水族地區的銅鼓,面寬1.5尺到2尺之間,大多是未經入土的傳世品,鼓面和鼓身多為雲雷紋和幾何圖案,型制多屬麻江型和石寨山型。 彝族是我國能歌善舞的民族之一。彝族民間有各式各樣的傳統曲調,諸如爬山調、進門調、迎客調、吃酒調、娶親調、哭喪調等。無論男女老少,個個都會唱幾首。有的曲調有固定的詞,有的沒有,是臨時即興填詞。山歌又分男女聲調,男聲調雄渾高亢,女聲調柔和細膩。各地山歌又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如著名歌曲《馬兒快快跑》、《遠方的客人,請您留下來》,就是根據彝族民間曲調提煉出來的彝族樂器有葫蘆笙、馬布、巴烏、口弦、月琴、笛、三弦、編鍾、銅鼓、大扁鼓和克些覺黑等。
葫蘆笙、馬布、巴烏、口弦、月琴、笛、三弦、編鍾、銅鼓、大扁鼓和克些覺黑等。 獨弦琴,又稱匏琴,是京族特有的民族樂器。它結構簡單,但音色優美,音調豐富,曲音清雅,多有變化,演奏之時,如驚濤拍岸,如百鳥朝陽,如高山流水,深受京族群眾的喜受。獨弦琴用大半個竹筒(或用幾塊木片拼成長方形的木匣)做成琴身,長約二尺半,一端插上一根圓木柱子與琴身成直角,另一端安上一個把手,上系一條弦線,連接到小圓柱上,用一塊小竹片撥弄弦線,便可彈出娓娓動聽的樂音。每當明月當空,琴師撥動琴弦,悠揚的琴聲飛向長空,眾人在晚風中聆聽動人的樂曲,別有一番情趣。彈奏獨弦琴時,須不時調整搖桿,當把琴弦擴張時,可撥出較高的樂音;使琴弦放鬆時,樂音變得較為低沉。由於用左手推拉搖桿而使琴弦鬆弛或擴張,彈奏時需要稍作停頓,因而形成了一短一長的發音規律。通常是音長較強,音短較弱,全過程由強變弱,由弱變強,不斷變化。
獨弦琴演奏的傳統樂曲有《高山流水》、《騎馬》、《賭博》等,其中尤以《高山流水》流行最廣。
達斡爾族音樂
達斡爾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民間音樂有山歌、對口唱和舞詞等多鍾形式。
曲藝音樂
我國民族眾多,五十五個少數民族的曲藝音樂因發展歷史、地理環境、民族文化、語言聲韻、民風民俗的不同而呈現種類繁多、色彩紛呈的特色。如白族大本曲,藏族的格薩爾仲、喇嘛嘛呢、折嘎,蒙古族的烏力格爾、好來寶,維吾滿族的達斯坦、庫夏克、萊派爾,哈薩克族的克薩、阿依特斯,朝鮮族的盤索裹,壯族的末倫、唱師、卜牙,赫哲族的依瑪堪,侗族的君琵琶,苗族的嘎百福、果哈,傣族的甘哈甘派,彝族的甲蘇等等。在眾多的曲種中,有的歷史悠久,具有古老的傳統;有的是受漢族或其它民族曲種的影響而逐漸發展起來的曲種。
少數民族的曲藝音樂具有著強烈的地方色彩和群眾性、民族性。其中很多曲種是說唱本民族歷史故事的,它的唱詞往往就是史詩,唱腔吟誦性強,節奏鮮明而平穩,具有返樸歸真的凝重色彩和恢宏雄渾的風格;有些曲種源於本民族民間祭祀儀式和巫師活動,同當地的信仰與民俗活動密切相關,其音樂旋律性較強、婉轉動聽,演唱形式常常是邊唱邊舞或邊唱邊奏邊表演;還有些曲種說唱民間故事、神話傳說,曲調大多由民歌發展而來,這類曲種多抒情優美、含蓄深情;也有一些曲種的唱詞為即興式的贊詞、頌詞之類,其曲調流暢、活潑,有的富於幽默感,深受本民族人民群眾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