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衣服發型 » 孝道文化手抄報簡單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孝道文化手抄報簡單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2-05-02 20:11:40

Ⅰ 孝文化 手抄報

學習胡爺爺賀信,爭當四好少年」行動倡議
親愛的少先隊員們:
今年10月13日是中國少年先鋒隊建隊60周年紀念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爺爺發來賀信,在信中他殷切希望全國少先隊員能牢記黨和人民的重託——
爭當熱愛祖國、理想遠大的好少年,
爭當勤奮學習、追求上進的好少年,
爭當品德優良、團結友愛的好少年,
爭當體魄強健、活潑開朗的好少年。
上海市紅領巾理事會向全市少先隊員發出「學習胡爺爺賀信,爭當四好少年」行動倡議:
一、大隊委員會發揮「領頭雁」作用,帶頭學習、宣傳賀信精
各校大隊委員會以「學習胡爺爺賀信,爭當四好少年」為主題,帶領全校隊員規劃好行動計劃,並將「四好少年」的內容布置在校園、隊室和教室最醒目的地方,讓全校隊員人人知曉。
二、各中隊發揮「橋梁」作用,及時傳遞大隊委員會的行動計劃。
通過少先隊隊課、十分鍾隊會、隊報以及各種少先隊員們喜聞樂見的形式來交流學習心得。
三、各小隊發揮機動靈活的組織作用,經常開展學習實踐活動。
結合市第六次少代會「樹理想,做主人」精神,自主自動、創造性地舉行多種多樣的「四好少年行動日」活動。
少先隊員們,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時刻准備著,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我們的智慧和力量!

Ⅱ 孝敬長輩的手抄報圖畫

資料:

我們要給父母"八心"

第一,經常問候,給父母舒心;

第二,少說多做,給父母省心;

第三,誠實守信,給父母放心;

第四,勤奮上進,給父母開心;

第五,虛心好學,給父母稱心;

第六,寬容豁達,給父母順心;

第七,誠實坦盪,給父母真心;

第八,持之以恆,給父母安心.

《母別子》

【唐】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 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 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 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願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於汝。

烏鴉反哺

在傳說中,烏鴉反哺的故事是最讓人感動的一個故事,烏鴉——是一種通體漆黑、面貌醜陋的小鳥,因為人們覺得它不吉利而遭到人類普遍厭惡,正是這種遭人嫌惡登不了大雅之堂入不了水墨丹青的小鳥,卻擁有一種真正的值得我們人類普遍稱道的美德——養老、愛老,在養老、敬老方面堪稱動物中的楷模。據說這種鳥在母親的哺育下長大後,當母親年老體衰,不能覓食或者雙目失明飛不動的時候,它的子女就四處去尋找可口的食物,銜回來嘴對嘴地喂到母親的口中,回報母親的養育之恩,並且從不感到厭煩,一直到老烏鴉臨終,再也吃不下東西為止。

小烏鴉愛媽媽

路邊開滿野菊花啊,飛來一隻小烏鴉啊。不吵鬧呀不玩耍呀,急急忙忙趕回家 她的媽媽年紀大啊,躺在屋裡飛不動, 小烏鴉呀叼來蟲子, 一口一口喂媽媽

多懂事的小烏鴉啊,多可愛的小烏鴉啊,飛來飛去不忘記呀,媽媽把她養育大。媽媽把她養育大。

羊羔跪乳

很久以前,一隻母羊生了一隻小羊羔。羊媽媽非常疼愛小羊,晚上睡覺讓它依偎在身邊,用身體暖著小羊,讓小羊睡得又熟又香。白天吃草,又把小羊帶在身邊,形影不離。小羊說:「媽媽,您對我這樣疼愛,我怎樣才能報答您的養育之恩呢?」羊媽媽說:「我什麼也不要你報答,只要你有這一片孝心就心滿意足了。」小羊聽後,不覺下淚,「撲通」跪倒在地,表示難以報答慈母的一片深情。從此,小羊每次吃奶都是跪著。它知道是媽媽用奶水喂大它的,跪著吃奶是感激媽媽的哺乳之恩。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羊羔跪乳」。


經典例子

Ⅲ 有關孝敬父母的小報圖片

我們應該知道這樣一個事實,即每一個活在世上的人,他會勞動,會創造財富,但是,他的勞動,他所創造出來的財富,是否只為他個人及其子孫所獨享呢?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不是,每一個人一生勞動所創造出來的財富,絕大部分通過給政府交納賦稅以及其他種種方式回饋給政府和社會了。

所以,既然我們辛苦一生,並非如我們自己日常對子女所說的「我還不是在為你幹活」——這句話其實是橫行在中國社會每一個家庭里的一個天大的謊言,這既是人們在騙子女,也是人們在騙他自己,因為你更多的不是在為你的子女幹活,而是在為政府,為社會幹活!——那麼,當我們年老的時候,我們有什麼理由只跟子女索要贍養而放過享你好處最多的政府呢?

這就是中國「孝道文化」裡面所掩蓋的一個極大悖論!它割裂了政府對每一個公民所應該承擔的義務和責任!它掩護著千百年的中國統治者光從勞動者身上盤剝而從不用給勞動者以任何回饋和保障!不要小看孝道文化的這個反動性,事實上,也正是這昏聵的文化傳統的存在,才在中國人的心靈深處催生了所謂的「精神勝利法」,阻礙了中國及時跟上世界發展的步伐。

Ⅳ 關於最美孝心少年的手抄報怎麼畫

小編導語:看著最美孝心少年的故事,我的眼淚一直流個不停,那些孝心少年是那樣的堅強,我們一定要向他們學習,做個有孝心、孝順父母的好孩子。
作為小學生,我們可以向孝心少年學習的就是孝順父母,放學回家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還可以拿起手中的筆,製作關於最美孝心少年手抄報,用文字的方式向所有人傳遞孝道、孝心,讓所有人都成為有孝心的人。
小編整理了關於最美孝心少年手抄報資料和內容,同學們可以參考這些手抄報,製作屬於自己的關於孝心少年手抄報。
在中國的漢字當中,孝這個字,老在上子在下,這一個結構就能體會出「孝」字的內涵。就在觀看中央電視台《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上。松北校區的全體同學體會到了那種感動。獲獎的孝心少年們用自己的行為詮釋著「孝」這個字。我校學生觀看後感觸頗多,用製作手抄報的形式表達著感動和今後如何做一個懂感恩、有孝心的好學生。松北校區大隊部將優秀作品進行展出。同時,結合我校11月份的德育主題「感恩」,我校繼續開展感恩教育。
十名最美孝心少年,都用行動表達著對父母執著的愛。他們用笑容面對困難他們的願望,大多是:渴望學習,感恩社會。看著,感動著,我們要感恩現在所擁有的幸福生活,感動孝心少年的堅強毅力,做一個有孝心、懂感恩的人!

Ⅳ 感恩父母孝敬長輩手抄報內容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分享一個手抄報。

孝敬父母 人生在這個世界,長在這個世界,都源於父母。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父母哺育我們成長。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終生都應該報答。有句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我們人類各種美好品德中最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兒女的必做的天經地義的事情。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就一直具有這種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古代埋兒奉母,棄官尋母的故事,足以讓人們唏噓不已,而當今捐腎救母,退學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們感動萬分。不一樣的時代,演繹著相同的主題,那就是孝敬父母,回報父母。來自:作文大全,其實,今天,對我們來說,孝敬父母,回報父母,不必像上面所說的那樣,要做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情。我們只要在平時多注意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盡到我們對父母的孝敬之心。 學會感恩 我很孝敬父母,在家時,我堅持每天幫父母做一件家務,向父母說一句問候的話。當節假日時,我就和父母談談心,為父母捶捶背、洗洗腳。因為我媽媽工作的原因,我並沒有多少時間和她在一起。但是在父母過生日時,我都會為他們精心准備一份禮物,讓他們開心。為了實現父母對我們的期望,在學校好好學習。當父母因工作繁忙時,我就自煮飯,做些家務活,以此來減輕父母的負擔,父母生病時,像他們關心我一樣,我會關注他們的身體健康,為他們端水送葯,噓寒問暖。當我和父母發生爭吵時,我便會做出一些必要的讓步,當自己做錯事情或頂撞了父母後,我就會主動向他們承認錯誤道歉。時常會和父母在一起講個笑話,說說我在學校的狀況,讓他們對我的學習放心。我們的父母為了我們,操碎了心,也付出了很多。他們累了,需要一把椅子坐坐;他們渴了,需要一杯清茶解渴;他們的心疲倦了,需要一顆真誠的感恩之心去安慰。我們再也不要覺得,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該的;我們更不要對父母的艱辛付出和無限關愛,視而不見,無動於衷,甚至怨氣沖天。因為我懂得了父母的需要,所以我現在要行動起來,動一動手,搬一把椅子給父母歇歇,倒一杯水給父母痛飲;動一動口,說一句真誠溫暖的話語給父母聽聽,解除他們的疲勞,驅散他們的心病。孝敬父母原來就這么簡單。如此容易做到的事情,就一定能讓我的爸爸媽媽欣慰,高興和快樂。我又何了而不為呢?

Ⅵ 關於孝的手抄報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兩大基本傳統道德行為准則之一,另一個基本傳統道德行為准則是忠。幾千年來,人們把忠孝視為天性,甚至作為區別人與禽獸的標志。忠孝是聖人提出來的,卻不是聖人想出來的。它是我國古代長期社會實踐的歷史產物。
從秦漢開始,我國就建立了多民族統一的大國,建成它並維護它要有兩條保證。第一條,要保證對廣土眾民的大國高度集權的有效統治;第二條,要使生活在最基層的個體農民,安居樂業,從事生產。高度集中的政權與極端分散的農民雙方要互相配合,減少對立,在統一的國家協調下,才能從事大規模跨地區的工業建設、文化建設,防止內戰,抵禦外患,救災防災。個體農民從中受到實惠,則天下太平。
農業生產是中國古代社會根據自然環境的合理選擇。家庭是中國古代一家一戶的基層生產組織,從而構成社會的基本細胞。小農生產的家庭對國家有納稅的義務,國家有保護小農的責任,
「國」與「家」的關系協調的好,則天下治,反之則亂。保證實現國家、君主有效統治的最高原則是「忠」;鞏固基層社會秩序,增加鄉黨鄰里和睦,父慈子孝的最高原則是「孝」。中國古代社會最基本細胞是家庭,因而,忠孝二者相較,孝比忠更基本。
《十三經》中的《孝經》把孝當作天經地義的最高准則。後來北宋的張載作《西銘》,在《孝經》的基礎上,融忠孝為一體,從哲學本體論的高度,把倫理學、政治學、心性論、本體論組成一個完整的孝的體系。對中華民族的發展,增強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價值觀的共識,起了積極作用,功不可沒。
「五四」以來,有些學者沒有歷史地對待孝這一社會現象和行為,出於反對封建思想的目的,把孝說成罪惡之源,是不對的,因為它不符合歷史實際。
孝道是古代社會歷史的產物,不能看作是古代聖人想出來專門限制家庭子女的桎梏。
古代農業社會,政府重道德倫理,體恤天下為人父母之心懷,所以有「父母在不遠游」的古訓;孝道貫穿始終,父母在世時要孝順,亡故後常思念父母的養育恩德,為子女做榜樣固有「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的訓條。子女剛出生時父母日夜守護,任勞任怨,真心切切,子女懂事後對父母要「晨昏定省」。設身處地,將心比心,體恤父母的用心良苦,所以有「天下無不是父母」。
進入現代社會,我國社會結構正在轉型過程中,社會老齡化現象對孝道研究提出了新課題。我國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出現大量獨生子女。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新型家庭一對夫婦要照顧兩對父母,傳統觀念規定的某些孝道行為規范,今天有孝心的子女難以照辦。當前社會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無論父母或者子女,家庭仍然起著安全港灣的作用。
今天對孝道的理解和詮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新形勢,幾千年來以家庭為基礎培育起來的、深入到千家萬戶的傳統觀念,需要從理論到實踐進行再認識。這一課題關系社會長治久安,更關繫到民族興衰。只要群策群力,假以時日,深入研究,必有豐厚的成績。二十四孝之「卧冰求鯉」:
晉王祥,字休徵。早喪母,繼母朱氏不慈。父前數譖之,由是失愛於父母。嘗欲食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歸供母。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

Ⅶ 關於孝手抄報內容

第一框:愛灑心間
父母不僅賦予我們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們成長,教我們做人,這種恩情要永遠銘記在我們的心中。父母為家庭做出了貢獻,為我們付出了很多,他們應當得到愛的回報,理應受到我們的孝敬。
我國有孝的傳統,孝敬父母的人歷來被人們稱道、尊敬,不肖子孫常常被人們譴責。我們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優良傳統
第二框:孝親敬長是我們的天職
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對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贍養。其中最重要的是尊敬和愛戴父母。這是子女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回報,是子女對父母應盡的道德義務、法律義務。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上揚輔助父母的義務,不僅要受到輿論的譴責,還要受到法律的懲罰。
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要體現在日常生活中一件件小事上。孝敬父母,要從小事做起,要正確區分孝敬在不同場合的具體要求,便按照這些要求去做。
第三框:古代孝子:(這個可以上網搜)
第四框:關於孝敬的名言:(這個可以上網搜)
圖畫可以花一些給父母洗腳之類的畫或者關於中傳統文化的孝的故事
嘿嘿嘿~笑納🙈

Ⅷ 孝心敬老的手抄報

敬老愛老助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我們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重視人倫道德、講究家庭和睦是我們文化傳統中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與親和力的具體體現。中國古代就有「卧冰求鯉」、「親嘗湯葯」等24孝的故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為做人的一個准則。

因為老年人,是對我們這個社會作出過貢獻的人,在他們有能力的時候,他們把自己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我們的國家,共和國的大廈是用他們辛勤的勞動甚至生命建造起來的。今天,他們年紀大了,沒有勞動能力了,全社會就應該關心他們,有能力的人就應該照顧他們,讓他們幸福地度過晚年。我們要學會關心身邊的老人。尊敬老人;我們能做的事很多:早晨起床、放學歸來,都主動向長輩問好;尊敬長輩,聽他們的話;有好吃的,先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幫爺爺、奶奶做事。乘坐公共汽車時,主動給老年人讓座位等等。

尊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敬愛的毛澤東主席是尊老敬老的楷模。1959年,毛主席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湖南韶山。在短暫逗留的日子裡,他特地請家鄉的老人吃飯。在他向一位70多歲的老人敬酒時,那位老人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主席說:"敬老尊賢,應該應該。"這件事一時傳為佳話。全心全意地照顧鰥寡孤獨的老人,用毛主席說:「一個人做一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這句話來衡量和要求自己多為老人做好事做善事。

我國已開始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切實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讓他們度過幸福、美滿、安詳、健康的晚年,共享人類社會發展的成果,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人生和社會發展規律,就是尊重歷史。父母生養了子女,子女必須孝敬父母,這是兒女們應該盡到的責任。老年人在革命和建設事業中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們的智慧和經驗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築成了社會的生命線,老年人理應受到社會的尊重,需要人們去關愛。

老人,是我們的長輩,他們辛勤勞動了一輩子,為社會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並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所以,尊敬老人既是對老人的關心與照顧,又是繼承前輩們"財富"的需要。「老年人是一座活著的圖書館」、「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人人都敬老,社會更美好……」

所以我自豪地告訴大家,敬老愛老的美德是黑夜裡的一盞燈;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是久旱時的一場甘霖。美德,其實就是需要幫助時,伸過來的一隻溫暖的手;需要談心時,遞上來的一顆火熱的心;需要關心時的一句親切慰問。只有在這種世界中的老人,才能感到人世間的溫馨與美好;才能遠離孤獨,才能欣慰地走完屬於他們的人生旅途,才能使整個世界充滿歡聲笑語。

讓我們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做到敬老,愛老,助老。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讓我們在新世紀高舉敬老愛老的旗幟,獻出我們全部的愛心與孝心,拋下「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自私觀念,弘揚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為老年人安度晚年創造良好的條件,讓世界處處陽光燦爛,愛心閃爍!

再把插圖畫上(可以畫得簡單一些)

Ⅸ 孝在我心中 手抄報

手抄報要劃分板塊 有如下幾個板塊供你選擇
基本釋義
對父母盡心奉養
孝道思想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兩大基本傳統道德行為准則之一,另一個基本傳統道德行為准則是忠。幾千年來,人們把忠孝視為天性,甚至作為區別人與禽獸的標志。忠孝是聖人提出來的,卻不是聖人想出來的。它是我國古代長期社會實踐的歷史產物。 從秦漢開始,我國就建立了多民族統一的大國,建成它並維護它要有兩條保證。第一條,要保證對廣土眾民的大國高度集權的有效統治;第二條,要使生活在最基層的個體農民,安居樂業,從事生產。高度集中的政權與極端分散的農民雙方要互相配合,減少對立,在統一的國家協調下,才能從事大規模跨地區的工業建設、文化建設,防止內戰,抵禦外患,救災防災。個體農民從中受到實惠,則天下太平。 農業生產是中國古代社會根據自然環境的合理選擇。家庭是中國古代一家一戶的基層生產組織,從而構成社會的基本細胞。小農生產的家庭對國家有納稅的義務,國家有保護小農的責任, 「國」與「家」的關系協調的好,則天下治,反之則亂。保證實現國家、君主有效統治的最高原則是「忠」;鞏固基層社會秩序,增加鄉黨鄰里和睦,父慈子孝的最高原則是「孝」。中國古代社會最基本細胞是家庭,因而,忠孝二者相較,孝比忠更基本。 《十三經》中的《孝經》把孝當作天經地義的最高准則。後來北宋的張載作《西銘》,在《孝經》的基礎上,融忠孝為一體,從哲學本體論的高度,把倫理學、政治學、心性論、本體論組成一個完整的孝的體系。對中華民族的發展,增強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價值觀的共識,起了積極作用,功不可沒。 「五四」以來,有些學者沒有歷史地對待孝這一社會現象和行為,出於反對封建思想的目的,把孝說成罪惡之源,是不對的,因為它不符合歷史實際。 孝道是古代社會歷史的產物,不能看作是古代聖人想出來專門限制家庭子女的桎梏。 古代農業社會,政府重道德倫理,體恤天下為人父母之心懷,所以有「父母在不遠游」的古訓;孝道貫穿始終,父母在世時要孝順,亡故後常思念父母的養育恩德,為子女做榜樣固有「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的訓條。子女剛出生時父母日夜守護,任勞任怨,真心切切,子女懂事後對父母要「晨昏定省」。設身處地,將心比心,體恤父母的用心良苦,所以有「天下無不是父母」。 進入現代社會,我國社會結構正在轉型過程中,社會老齡化現象對孝道研究提出了新課題。我國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出現大量獨生子女。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新型家庭一對夫婦要照顧兩對父母,傳統觀念規定的某些孝道行為規范,今天有孝心的子女難以照辦。當前社會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無論父母或者子女,家庭仍然起著安全港灣的作用。 今天對孝道的理解和詮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新形勢,幾千年來以家庭為基礎培育起來的、深入到千家萬戶的傳統觀念,需要從理論到實踐進行再認識。這一課題關系社會長治久安,更關繫到民族興衰。只要群策群力,假以時日,深入研究,必有豐厚的成績。並順從。
與孝文化有關的傳說
董永的故事
漢董永,家貧。父死,賣身貸錢而葬。及去償工,途遇一婦,求為永妻。俱至主家,令織縑[音jian]三百匹,乃回。一月完成,歸至槐陰會所,遂辭永而去。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Ⅹ 孝親敬長的手抄報,求圖

孝親敬長的手抄報,去網上搜,很多圖片。
題目:
難報三春暉
第一框:愛灑心間:
父母不僅賦予我們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們成長,教我們做人,這種恩情要永遠銘記在我們的心中。父母為家庭做出了貢獻,為我們付出了很多,他們應當得到愛的回報,理應受到我們的孝敬。
我國有孝的傳統,孝敬父母的人歷來被人們稱道、尊敬,不肖子孫常常被人們譴責。我們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優良傳統
第二框:孝親敬長是我們的天職
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對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贍養。其中最重要的是尊敬和愛戴父母。這是子女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回報,是子女對父母應盡的道德義務、法律義務。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上揚輔助父母的義務,不僅要受到輿論的譴責,還要受到法律的懲罰。
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要體現在日常生活中一件件小事上。孝敬父母,要從小事做起,要正確區分孝敬在不同場合的具體要求,便按照這些要求去做。
第三框:古代孝子:(這個可以上網搜)
第四框:關於孝敬的名言:(這個可以上網搜)
圖畫可以花一些給父母洗腳之類的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