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衣服發型 » 童先生衣服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童先生衣服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5-04 01:25:53

『壹』 童先生童太太繁體字網名

童先生童太太 沒有繁體字

火星文

『貳』 捐舊衣服吧的大事記

2007年4月2日,捐舊衣服吧由網路id為「傻妞閑念」的網友建立。
2007年6月14日,捐舊衣服吧公布了第一個經過審核的地址,「捐助地址001」——四川省甘孜州石渠縣中區衛生院。
2007年8月1日,捐舊衣服吧的吧務日誌由勒馬聽風木婉清開貼。
2007年8月29日,捐舊衣服吧頂貼隊成立,開始有組織的網上宣傳。
2007年9月23日,網友「晴子geng」匯報她志願在深圳某地的開展捐舊衣服宣傳活動,為捐舊衣服吧有史可考的第一次網下宣傳活動。
2007年10月20日,捐舊衣服吧吧主勒馬聽風實地探訪了捐助地址遼寧省錦州市義縣大定堡鄉大西溝村。
2007年11月初,捐舊衣服吧登上網路貼吧周刊(第76期)。
2007年11月29日,捐舊衣服吧登上網路首頁的酷吧指示牌(第38期)。
2007年12月2日,捐舊衣服吧被網路貼吧納入科教人文的二級分類。
2007年12月7日,捐舊衣服吧登上網路首頁的今日專題。
2008年1月31日,捐舊衣服吧合並捐衣服吧。
2008年3月4日,捐舊衣服吧合並捐舊衣吧。
2008年3月14日,捐舊衣服吧合並捐衣吧。
2008年3月17日,捐舊衣服吧加入貼吧·100°C大聯盟。
2008年3月31日,捐舊衣服吧薰衣草會員達到1000人。
2008年3月,捐舊衣服吧登上雜志《時尚先生》第三期,第152頁。
2008年4月1日,捐舊衣服吧為病危兒童強強募捐,截止到2009年2月24日,共收到愛心人士捐款累積49670元。目前強強已經脫離危險,正在後期康復治療中。
2008年4月2日,捐舊衣服吧成立一周年。
2008年4月13日,捐舊衣服吧北京分會實地探訪北京兒童村。
2008年4月21日,捐舊衣服吧北京兒童村之行登上網路首頁的貼吧看點。
2008年5月14日,汶川地震發生第三天,捐舊衣服吧公布「捐助地址062——地震災區成都市職業技術學院錦江校區」,匯集來自全國各地的大量衣物、帳篷、食物、水、衛生用品等緊急救災物品,由成都的吧友親自送往災區。
2008年9月15日,捐舊衣服吧Logo正式出台。
2008年10月20日,捐舊衣服吧的關愛藏東的暖冬行動貼上了網路的貼吧看點。
2008年10月23日—25日,捐舊衣服吧號召展開「暖冬行動」,獲得各大網路媒體轉載(人民網,中關村在線網,計算機世界網,千龍網,解放網,PCHOME網,中國江蘇網,TechWeb網,浙江在線網,IT網)。
2008年11月1日,捐舊衣服吧深圳分會開展愛心宣傳活動。
2008年11月3日,捐舊衣服吧登上網路首頁「今天需要關注的貼吧」。
2008年11月16日,成都義工發回探訪「捐助地址078——涼山州布拖縣西溪河區樂安鄉中心校」的圖片。
2008年11月21日,網路空間開設「捐舊衣服吧」公益模塊。
2008年11月29日,網路貼吧創立五周年之際,捐舊衣服吧聯合玉米義工吧、北京吧組織了「愛在深秋北京行動」。
2008年12月5日,捐舊衣服吧北京行動匯報貼登上網路貼吧首頁的「今日活動」。
2008年12月12日,「愛在深秋北京行動」獲得網路貼吧「最公益活動獎」。
2008年12月13日,捐舊衣服吧公布了第100個經過審核的地址「甘肅省古浪縣黃羊川職業技術中學」。
2009年3月5日,捐舊衣服衣吧登上網路首頁的今日活動「你們是貼吧里的活雷鋒」。
2009年2月26日,捐舊衣服吧擁有第2000名注冊會員。
2009年3月17日,捐舊衣服吧兩周年吧慶徵集活動拉開帷幕,再上網路首頁的貼吧看點。
2009年3月28日,捐舊衣服吧貼吧檔案模塊不在使用「公益」詞條,擁有自己的網路詞條「捐舊衣服吧」。
2009年4月2日,捐舊衣服吧即將迎來兩周年生日,並策劃了吧慶系列活動!

『叄』 電視劇《上海一家人》里把二妹給賣掉了之後,那又是第幾集又見面的呢

13集。

該集中趙正來看若男一家,告訴她自己要去香港了,特來辭行。若男和阿祥一塊來到先生過生日。童師母因被人戲弄而沒臉見童先生,跳河自盡。童先生卧床不起。

若男一家為了生活糊口而忙碌奔波著。若男陪著趙太太去買衣服,服裝店的老闆見若男很有眼光,而且有著做服裝的技術,希望她來任職,若男很高興的答應了。

阿祥總是怕自己配不上若男,若男一點也沒有嫌棄他,反而是肯和他結婚。

劇情:

《上海一家人》是由上海電視劇製作中心與中央電視台影視部聯合出品,李莉執導,李羚、曹翠芬、謝園領銜主演,何偉、龍俊傑、孫啟新、陳奇、任廣智、朱晨迪主演的民國勵志劇,於1991年首播 。

該劇講述了20世紀20年代末至上海解放前夕,發生在上海灘棚戶區里的「一家人」的故事。

『肆』 至尊無上結局羅森為什麼要騙童可人

首先,阿森是亞洲第一,作為一個賭場高手,他的聽覺是十分靈敏的。至少強於那個鬼子,在可人賭牌的時候,鬼子能聽到可人的腳動了五次,阿森肯定不比他弱,所以可人去醫院的時候阿森肯定聽到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可人去醫院的時候給腳三個鏡頭,一個是可人去的時候,一個是可人走的時候,還有個對比,護士的腳。護士穿的鞋與可人穿的不一樣。這個阿森很容易辨別。

再者,阿森知道他兄弟也喜歡可人,他感到他欠螃蟹的太多,他也違背了對可人的諾言。所以他決定離開可人,但是又不想直接說,就讓他聽到這段對話,讓她自己離開。

第三,阿森與螃蟹從小到大的生活經歷與可人的差別很大,他們的人生價值觀不同。這次事件讓他們產生分歧,以後可能還會產生。阿森雖然深愛著可人,但是他的浪子人生是很難改變的,所以他決定於可人分開,可能是長痛不如短痛吧!

(4)童先生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至尊無上》是永盛電影公司、金公主娛樂有限公司等出品的的香港賭博電影,由王晶、向華勝執導,劉德華、譚詠麟、陳玉蓮、關之琳、龍方等領銜出演。

1989年,梁弘志獲得第26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電影原創音樂提名。1990年,龍方憑借《至尊無上》獲得第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提名 。

該片講述了陳亞蟹和搭檔羅森合演了一出里應外合扮豬吃老虎的好戲,並遠赴美國調查日本出千團伙,令日本人顏面掃地,日本方面自此尋機報復的故事。影片於1989年6月29日在中國香港上映。

『伍』 奇童先生簡介

燃炸夏天的各類說唱節目層出不窮,隨之而來的「燃、酷、潮」說唱文化也漸漸被大家熟知,備受新時代青年喜愛,奇童兄弟作為後起之秀,也隨之走進大眾視野。

中國的說唱組合不多,但每個都是狠角色,奇童兄弟就是其中一個。奇童兄弟生於1996年6月23日,畢業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2016年哥哥KitKite(賈琦)與弟弟TJ(賈童)成立ChinoBroz奇童兄弟,Chino為西班牙文的Chinese,意在代表他們自己的祖國。

2020年地下八英路呼和浩特站冠軍;2020攜手楊曉川,賀仙人「H.I.P」美國巡演

2019年地下年八英里北京站亞軍;2018年5月DMOB沙漠兄弟艾福傑尼、黃旭舊金山站演出嘉賓;

2018年中國新說唱北美30強;可以說,這對雙胞胎兄弟,實力不容小覷

『陸』 哪位仁兄對童書業教授有比較全面的了解

童書業(1908-1968),字丕繩,號庸安。安徽蕪湖人。1935年結識顧頡剛先生。後在上海光華大學、美專等校任過教。1949年8月,應聘為青島山東大學歷史系教授兼文學所研究員。主要科研成果有專著14部和論文129篇。
從1949年一直到先生去世、在山大教書這段時間可以說是先生一生中較穩定的時期,事實上先生一些彪炳千古的著作也是在這段時間內寫成的。
1945年,楊寬在上海博物館工作,聘童先生為上海博物館歷史部主任。
童先生利用在博物館中常接觸古畫和瓷器的有利條件,對古代繪畫和瓷器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逐漸發現了繪畫史和瓷器史上一些模糊的地方,憑著他深厚的古文化功底,他進行了縝密的考證,將一些不正確的傳統說法改正過來,寫出了諸如《中國山水畫南北分宗說新考》、《沒骨花圖考》、《唐宋繪畫談叢》、《中國瓷器史論叢》等一些倍受專業人士贊譽的論著,成為學術界的美談。
童先生晚年患有極嚴重的肺病,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先生寫就了《春秋左傳考證》和《春秋左傳札記》,當後者寫竣時,離他逝世也只有幾個月的時間了。這是一種何等的專注精神,這又是一份何等沉重的生命總結!
30年代初師叢顧頡剛。顧頡剛研究助手和「最知我者」。中學也沒進過,酷愛文史。他沿著顧疑古辨偽的思路寫出《禮記考》和《虞書疏證》。他的《少康中興辨》成為顧童合寫《夏史三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顧頡剛燕京大學和北京大學教授「春秋史」課的助教,薪金由顧自己支付,食宿也在顧的家裡。童書業1949年任山東大學歷史系教授後,一時研究碩果累累,引人注目,成為新史學界的新星。

『柒』 童道明先生去世後,為什麼會說最懂契科夫的人「走了」

1957年11月17日,毛澤東主席訪蘇期間在莫斯科大學發表了「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著名演講。當時,在大學禮堂里「既不靠前也不靠後」的座位上,坐著一個20歲的青年,聆聽著「早晨八九點鍾的太陽」這一獨特的青春祝福。這個青年的名字叫童道明。

《論契訶夫戲劇的現實主義象徵》這篇學年論文是童道明先生研究的節點,童先生曾不止一次地講過這個故事:「1959年我在莫斯科大學文學系讀三年級,當時要寫一篇題為《論契訶夫戲劇的現實主義象徵》的學年論文。大家都認為這是一篇很難寫的論文,但我還是迎難而上了。我們那一代留蘇學生有一種純真的情懷。能在外國人懷疑的目光下出色完成一項學業,看成是為祖國爭了光。」童先生說,這篇論文的指導教師拉克申是他的第一恩師。拉克申的一句話讓童先生的人生和戲劇與契訶夫連在一起:「『童,我希望你今後不要放棄對於契訶夫和戲劇的興趣。』我聽了他的話。這讓我一勞永逸地決定了日後安身立命的職業。」

『捌』 《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圖》..《瑣記》有感,要詳細。400字左右。

二十四孝

二十四條孝道,不由讓我輕蔑中帶點氣憤。對比現在,不知應說,是他們太過迂腐,還是說我們太不守孝道。如果一一做到,我們不成奴隸、玩物了嗎?
魯迅在書中說「給我們的永逝的韶光一個悲哀的弔唁」,以我的理解我非常贊同。那個時代,孝道與禁令,讓孩子們束手束腳,連看本書都有限制,專屬於孩子的幼稚,讓他們喜愛圖畫書,禁令卻只讓他們局限於「人之初性本善」那一方小小的天地,無法展翅高飛。可到了一定的年齡,逆反心理便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
「二十四孝」是一個荒謬的詞藻,古往今來,似乎沒有人能真正做到,現在「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被人看作笑話。每個人只要存有孝心,並懷著這顆心努力去做,就是孝子。
回首往昔,我們對長輩盡孝了嗎?從今日,我們便懷著一顆真誠的心去感謝生命。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叫《二十四孝圖》的文章,給我印象十分深刻,頗有感受。
文章講的是作者憶述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作品著重分析了「卧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為倫紀,誣蔑了古人,教壞了後人」。作品對當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銳的抨擊。
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嘗糞憂心」令人發指。
先說說那個郭巨埋兒吧。說是晉代有個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為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養母親,對母極孝。後來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就和妻子商量:「兒子可以再生,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糧食好供養母親。」夫妻遂把兒子抱出,挖坑要埋。興好挖出一壇金子來,才免了兒子一死。
郭巨雖有孝心,但殺兒之舉,卻有違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為貴」的人本觀念。看似大孝,其實是殘忍。古有為求神為父母治病捨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為父母治病獻五臟的,極少有為父母去殺人的。為了節約糧食,就想把自己的親生兒子殺了,一則有違老母愛孫之心,二則陷老母於不仁。所以後來有人把這種孝舉,稱為「愚孝。「
隨便一翻《二十四孝圖》,這樣的字眼映入眼簾:「賣身葬父」、「埋兒奉母」、「哭竹生筍」。「刻木事親」、「埋兒奉母」讓人感到冷酷無情;「孝感動天」、「卧冰求鯉」、「哭竹生筍」迷信思想嚴重;「嘗糞憂心」則讓人惡心。
孝是應該的,迂腐是愚蠢的,盲從是可悲的,衛道是可恨的。
《二十四孝圖》——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配有圖畫,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魯迅先生從自己小時候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入手,重點描寫了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揭示了舊中國兒童的可憐的悲慘處境。

《瑣記》 讀後感
《瑣記》——魯迅在這篇文章里回憶了隔壁家的表面對孩子好,其實是暗中使壞的衍太太,讓孩子做危險的事,給魯迅看不健康的圖片,教魯迅偷媽媽的首飾,但對自己的孩子十分嚴格。表現出了她是一個自私自利,奸詐,壞心眼的婦人。主要回憶了自己離開紹興去南京求學的過程。作品描述了當時的江南水師學堂和礦務鐵路學堂的種種弊端和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派辦學的「烏煙瘴氣」。作者記述了最初接觸《進化論》的興奮心情和不顧老輩反對,如飢似渴地閱讀《天演論》的情景,表現出探求真理的強烈慾望。

《瑣記》介紹了魯迅先生沖破封建束縛,為追求新知識,離家求學至出國留學的一段生活經歷。文章從作者切身感受出發,寫出了進化論及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對進步青年的影響。 第九段中說城中唯一的一所中西學堂也成了「眾矢之的」。這也的確說明了封建舊思想的根深蒂固,人們對新思想的不了解、不認同。
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雷電學堂求學時,校長出了個《華盛頓論》的文題,國文老師竟不知華盛頓是什麼。這也足見當時人們頭腦之古舊、思想之老化,人們對新思想的不接受與排斥。這樣的老師,豈不是要耽誤學生的學業嗎?
我也很痛恨那些所謂的「中國通」、「支那通」,對中國悠久文化的曲解。他們簡直是對華夏文化的污辱。當然,那些奇談怪論是肯定永遠不會被我們所接受,也永遠應該去抵制的。
文中最有趣之處當數要去日本留學之前的那兩條所謂的「經驗」,簡直是一堆廢話,沒有一點可用之處,也由此可見中國人當時對一些外國事物的誤解。
後面的幾段中,也寫出了當時一些新文化對青年學生的影響,和老一輩對學習新知識的不支持。
《瑣記》可以說是哪個時代社會的一個縮影,很好地寫出了當時社會的一些現象,是一篇不錯的回憶性散文。
衍太太——給魯迅看不健康的畫,唆使魯迅偷母親的首飾變賣。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頑皮弄臟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卻是要打罵的。魯迅表面上贊揚她,實際心中卻是鄙視衍太太的,因為這是個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歡使壞的婦人。

『玖』 求求各位高人!!!最好是作者或者老師的,請你們幫幫忙!!!! 作業:魯迅的《朝花夕拾》讀書筆記

《狗•貓•鼠》是針對「正人君子」的攻擊引發的,嘲諷了他們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對貓「盡情折磨」弱者、「到處噑叫」、時而「一副媚態」等特性的憎惡;追憶童年時救養的一隻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經歷和感受。表現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
《阿長與(山海經)》憶述兒時與保姆長媽媽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善良、朴實而又迷信、嘮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的性格;對她尋購贈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之情,充滿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懷念。
《二十四孝圖》從當時的兒童讀物談起,憶述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作品著重分析了「卧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為倫紀,誣蔑了古人,教壞了後人」。作品對當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銳的抨擊。
《五猖會》記述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和被父親強迫背誦《鑒略》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無常》描述兒時在鄉間迎神會和戲劇舞台上所見的「無常」形象,說明「無常」這個「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眾的喜愛,是因為人間沒有公正,惡人得不到惡報,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陰間」。文章在夾敘夾議中,對打著「公理」、「正義」旗號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諷。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銳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
《父親的病》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上述7篇作品,記述魯迅兒童時期在故鄉的生活片段,展現了當時的人情世態和社會風貌,是了解少年魯迅的可貴篇章。後面的《瑣記》、《藤野先生》、《范愛農》三篇作品,記述魯迅離開家鄉到南京、日本求學和回國後的一段經歷,留下了青年魯迅在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沉重的腳印。
《瑣記》憶敘魯迅為了尋找「另一類的人們」而到南京求學的經過。作品描述了當時的江南水師學堂(後改名為雷電學校)和礦務鐵路學堂的種種弊端和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派辦學的「烏煙瘴氣」。作者記述了最初接觸進化論的興奮心情和不顧老輩反對,如飢如渴地閱讀《天演論》的情景,表現出探求真理的強烈慾望。
《藤野先生》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敘述在仙台醫專受日本學生歧視、侮辱和決定棄醫從文的經過。作者突出地記述日本老師藤野先生的嚴謹、正直、熱誠、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並不為許多人所知道」。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情的懷念。
《范愛農》追敘作者在日留學時和回國後與范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范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好詞:

千山一碧 萬山叢中 千姿百態 山石壯膽 山明水秀 山清水秀 山高樹茂 谷下有谷 青山綠水 青海青山 奇山秀水
峰上有峰 清逸秀麗 寸草不生 聳立雲霄 雲霧纏繞 奇峰聳立 巍然屹立 山勢雄偉 群山簇立 千山萬嶺 天真爛漫 無憂無慮 自由自在 幼稚可笑 挺胸碘肚 牙牙學語 嘻嘻哈哈 你追我趕 抱頭鼠竄 逃之夭夭 窮追猛打 亂作一團 雞飛狗跳 雞犬不寧 自以為是 屏聲息氣 尖聲尖氣 指手畫腳 油腔滑調 撒嬌賣乖 東跑西顛 愛不釋手 忍俊不禁 呆頭呆腦 愣頭愣腦 玩耍嬉戲 裝聾作啞 裝腔作勢 裝模裝樣 若無其事 調皮搗蛋 滿身泥漿 追來逐去 舞刀弄棍 瓮中捉鱉 胸有成竹 得心應手 隨心所欲 左右逢源 歡呼雀躍

好句: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
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
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
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
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擁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
於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牆,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象人樣。如
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
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的無味;雪一下,可就兩樣了。拍雪人(將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羅漢
需要人們鑒賞,這是荒園,人跡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來捕鳥。薄薄的雪,是不行的;總須積雪蓋
了地面一兩天,鳥雀們久已無處覓食的時候才好。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
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
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頰的「張飛鳥」,性子很躁,養不過夜的。

這是閏土的父親所傳授的方法,我卻不大能用。明明見它們進去了,拉了繩,跑去一看,卻什麼
都沒有,費了半天力,捉住的不過三四隻。閏土的父親是小半天便能捕獲幾十隻,裝在叉袋裡叫著撞
著的。我曾經問他得失的緣由,他只靜靜地笑道:你太性急,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

凡國手,都能夠起死回生的,我們走過醫生的門前,常可以看見這樣的扁額。現在是讓步一點了,
連醫生自己也說道:「西醫長於外科,中醫長於內科。」但是S城那時不但沒有西醫,並且誰也還沒
有想到天下有所謂西醫,因此無論什麼,都只能由軒轅岐伯的嫡派門徒包辦。軒轅時候是巫醫不分的,
所以直到現在,他的門徒就還見鬼,而且覺得「舌乃心之靈苗」。這就是中國人的「命」,連名醫也
無從醫治的。
東京也無非是這樣。上野的櫻花爛熳的時節,望去確也象緋紅的輕雲,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結
隊的「清國留學生」的速成班,頭頂上盤著大辮子,頂得學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
標致極了。
大概是物以希為貴罷。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便用紅頭繩系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頭,尊為
「膠菜」;福建野生著的蘆薈,一到北京就請進溫室,且美其名曰「龍舌蘭」。我到仙台也頗受了這
樣的優待,不但學校不收學費,幾個職員還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監獄旁邊一個客店裡的,初
冬已經頗冷,蚊子卻還多,後來用被蓋了全身,用衣服包了頭臉,只留兩個鼻孔出氣。在這呼吸不息
的地方,蚊子竟無從插嘴,居然睡安穩了。飯食也不壞。但一位先生卻以為這客店也包辦囚人的飯食?我住在那裡不相宜,幾次三番,幾次三番地說。我雖然覺得客店兼辦囚人的飯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
意難卻,也只得別尋相宜的住處了。於是搬到別一家,離監獄也很遠,可惜每天總要喝難以下咽的芋
梗湯。
但不知怎地,我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
有時我常常想:他的對於我的熱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誨,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的
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
雖然他的姓名並不為許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講義,我曾經訂成三厚本,收藏著的,將作為永久的紀念。不幸七年前遷居的時候,
中途毀壞了一口書箱,失去半箱書,恰巧這講義也遺失在內了。責成運送局去找尋,寂無回信。只有
他的照相至今還掛在我北京寓居的東牆上,書桌對面。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
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於是點上
一枝煙,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好詞】
千山一碧 萬山叢中 千姿百態 山石壯膽 山明水秀 山清水秀 山高樹茂 谷下有谷 青山綠水 青海青山 奇山秀水
峰上有峰 清逸秀麗 寸草不生 聳立雲霄 雲霧纏繞 奇峰聳立 巍然屹立 山勢雄偉 群山簇立 千山萬嶺 天真爛漫 無憂無慮 自由自在 幼稚可笑 挺胸碘肚 牙牙學語 嘻嘻哈哈 你追我趕 抱頭鼠竄 逃之夭夭 窮追猛打 亂作一團 雞飛狗跳 雞犬不寧 自以為是 屏聲息氣 尖聲尖氣 指手畫腳 油腔滑調 撒嬌賣乖 東跑西顛 愛不釋手 忍俊不禁 呆頭呆腦 愣頭愣腦 玩耍嬉戲 裝聾作啞 裝腔作勢 裝模裝樣 若無其事 調皮搗蛋 滿身泥漿 追來逐去 舞刀弄棍 瓮中捉鱉 胸有成竹 得心應手 隨心所欲 左右逢源 歡呼雀躍
【好句】
好段:
(1)只見遠處有一座迷濛的巨峰突起,周圍還有幾十座小石峰。仔細一看,那巨峰像手握金箍棒的孫悟空,那些小峰就像抓耳腮的小猴。瞧瞧,孫悟空正領著它的孩子們向南天門殺去呢。微白的天空下,群山蒼黑似鐵,庄嚴、肅穆。紅日初升,一座座山峰呈墨藍色。緊接著,霧靄泛起,乳白的紗把重山間隔起來,只剩下青色的峰尖,真像一幅筆墨清爽、疏密有致的山水畫。過了一陣兒,霧又散了,那裸露的岩壁,峭石,被霞光染得赤紅,漸漸地又變成古銅色,與綠的樹、綠的田互為映襯,顯得分外壯美。

(2)重重疊疊的高山,看不見一個村莊,看不見一塊稻田,這些山就像一些喝醉了酒的老翁,一個靠著一個,沉睡著不知幾千萬年了,從來有驚醒它們的夢,從來沒有人敢深入它們的心臟,就是那最愛冒險的獵人,也只到它們的腳下,追逐那些從山上跑下來的山羊、野豬和飛鳥,從不攀登它的峰頂。

(3)我們在河邊急三火四地脫光衣服,撲進小河裡,立刻開始打水戰,追逐嬉戲了。你看,我們分兩隊,一隊為「敵人」一隊另是「紅軍」。一雙雙小手掌把水往對方潑去,潑得人人臉上滿是晶瑩的水珠。水把眼睛弄模糊了,我們便各自退到一邊,用手拭去,然後再猛烈「進攻」。整個小河立時一片喧嘩,叫喊聲,歡笑聲此伏彼起,匯成了快活的交響曲。水仗打累了,就在河裡追逐嬉戲。一個追,一個跑,在水裡穿來鑽去,小身子像條泥鰍一樣滑,怎麼也抓不到。河面上的歡歌笑語,在和兩岸遠遠的盪開了。

(4)幾個小朋友光著小腳丫,正冒著大雨踩水玩呢!唱歌的是紅紅,她一邊唱,一邊用雙手接從天而降的雨水。跟在她後面的小雨和丁丁一邊「啪噠啪噠」的踩著地上的雨溪,一邊有節奏地擺動著胳臂,還不時仰起頭,任憑雨水劈頭蓋臉的沖刷。這時,我心裡癢癢的,急忙甩掉鞋子,挽起褲腳,沖出房門。剛跑到紅紅的身後,「撲通」一聲,我摔了個仰面朝天,濺起的水花紛紛落到紅紅身上。紅紅轉過身,「嘻嘻嘻」的笑著說:「快打落水狗!」說完,用腳劃起水向我擊來。我顧不得爬起來,連忙用雙手捧起水向紅紅的臉上揚去,嘴裡還樂呵呵地大叫著:「來呀!來呀!」紅紅招架不住了,「哎呦,媽呀」地叫著,急忙用手擋住臉,扭頭向後退去。「援軍來了!」隨著歡快的叫聲,小雨和丁丁向我發起了攻擊。我立即手腳並用,把一道道水柱向小雨和丁丁潑去。「嘻嘻嘻——!」「哈哈哈——!」茫茫的雨幕中回盪著我們愉快的笑聲。

(5)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進步;能說話了,自然又是一大進步;能寫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進步。然而也就墮落,因為那時也開始了說空話。說空話尚無不可,甚至於連自己也不知道說著違心之論,則對於只能嗥叫的動物,實在免不得「顏厚有忸怩」

(6)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的無味;雪一下,可就兩樣了。拍雪人(將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羅漢 需要人們鑒賞,這是荒園,人跡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來捕鳥。薄薄的雪,是不行的;總須積雪蓋 了地面一兩天,鳥雀們久已無處覓食的時候才好。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 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
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頰的「張飛鳥」,性子很躁,養不過夜的。這是閏土的父親所傳授的方法,我卻不大能用。明明見它們進去了,拉了繩,跑去一看,卻什麼 都沒有,費了半天力,捉住的不過三四隻。閏土的父親是小半天便能捕獲幾十隻,裝在叉袋裡叫著撞著的。我曾經問他得失的緣由,他只靜靜地笑道:你太性急,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
【仿寫好句】
原句:重重疊疊的高山,看不見一個村莊,看不見一塊稻田,這些山就像一些喝醉了酒的老翁,一個靠著一個,沉睡著不知幾千萬年了,從來沒有驚醒它們的夢,從來沒有人敢深入它們的心臟,就是那最愛冒險的獵人,也只到它們的腳下,追逐那些從山上跑下來的山羊、野豬和飛鳥,從不攀登它的峰頂。
仿句:浩浩盪盪的大海,看不見一片孤帆,看不見一個漁船,這些浪花就像一個個躍動的音符,互相搭配,互相融合,奏起美妙的曲子不知有多久了,從來沒有東西可以打斷它們的樂章,從來沒有東西可以將它們固定在那個形態,就是最有經驗的漁民,也只是與它們相融相傾聽,輕輕打撈那些魚兒,從不驚擾海的美夢。
【感想】
《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願望。
============================================================
就這些了,好詞好句有些多,樓主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
【好句點評】
原句:只見遠處有一座迷濛的巨峰突起,周圍還有幾十座小石峰。仔細一看,那巨峰像手握金箍棒的孫悟空,那些小峰就像抓耳腮的小猴。瞧瞧,孫悟空正領著它的孩子們向南天門殺去呢。微白的天空下,群山蒼黑似鐵,庄嚴、肅穆。紅日初升,一座座山峰呈墨藍色。緊接著,霧靄泛起,乳白的紗把重山間隔起來,只剩下青色的峰尖,真像一幅筆墨清爽、疏密有致的山水畫。過了一陣兒,霧又散了,那裸露的岩壁,峭石,被霞光染得赤紅,漸漸地又變成古銅色,與綠的樹、綠的田互為映襯,顯得分外壯美。
點評:這句是妙句,作者在這句描寫中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把巨峰比作孫悟空,比喻不僅恰當,更是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因為《朝花夕拾》本身就是作者對小時的回憶的描寫,這樣寫便又寫出一種童真來。在比喻之後,作者使用了較為唯美的描寫,在靜謐的氛圍中又烘托出一種屬於兒童的純真,美景互相映襯,這句描寫將自己心中的美景展現出來,又有一種獨有的對故鄉的回憶,堪稱妙句。

原句:重重疊疊的高山,看不見一個村莊,看不見一塊稻田,這些山就像一些喝醉了酒的老翁,一個靠著一個,沉睡著不知幾千萬年了,從來沒有驚醒它們的夢,從來沒有人敢深入它們的心臟,就是那最愛冒險的獵人,也只到它們的腳下,追逐那些從山上跑下來的山羊、野豬和飛鳥,從不攀登它的峰頂。
點評:這句描寫的是作者家鄉的高山。首先,作者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將山比作「喝醉了酒的老翁」,同時也將山沉默的品格比作老翁因為醉酒而沉睡。作者筆觸有力,雖然沒有絢麗的語言作為高山的描寫,但是這一個比喻非常恰當,後面寫獵人對獵物的追捕,既寫出了高山的沉默,又借獵人的行動側面烘託了對高山的尊重和仰望。一句話讀出來,韻味無窮。

朝花夕拾 狗、貓、鼠》讀後感
《狗、貓、鼠》這篇散文出自魯訊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我曾對這篇文章進行了多次閱讀,才基本明白了它之中的含意,希望我的理解能夠正確。這篇文章主要通過對貓和鼠的一些秉性,行為的描寫來比喻某些人。

魯訊先生在文中闡述了他仇貓--即不喜歡貓的原因。其時這些原因與一類人的行為,性格很相像,例如寫貓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動物就盡情玩弄,直到玩厭了,才吃掉,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別人的弱點或不足之處,就想盡辦法慢慢地折磨別人,好像如果不折磨夠,就不甘心一樣,如果別人犯了什麼錯,受到批評,說不定那種人就會在某個角落裡偷偷地殲笑。魯訊先生說他討厭貓的第2個原因就是貓雖然和獅虎同族,都食比自己弱小的動物,但貓卻具有一副媚態,正同我們現在的某些人,常常刻意掩飾自己的某種本性,其是反而會讓別人覺得他更加虛偽。貓平時總是吃飯不管事,就像一些好吃懶做的人,有東西吃就比誰都積極,一要他做事,就一溜煙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就像廣東話中的一句俗語:"吃野吾做野,做野打爛野。"魯訊先生還告訴我們,老鼠中並非全部都那麼討厭,其實有寫隱鼠很討人喜愛,很有靈性,但卻遭到別人的摧殘,其實,人人都可以對這些弱小的生靈賦予一些愛心和同情,為什麼有人就做不到?這可需要反思一下。

看了這篇帶有深刻寓薏的問張文章,雖說我不是受益匪淺,但是我卻在其中悟出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阿長與〈山海經〉》讀後感

早聞《朝花夕拾》,但沒有機會去欣賞一下。所以,趁這個暑假,我飽讀了《朝花夕拾》。
初讀《朝花夕拾》,似乎有些不知所雲。但順順溜溜地將全書讀完後,便知其大概了。

《朝花夕拾》是作者追懷青少年時代的往事而作的,既描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和對師友的誠摯的懷念,又真實的書寫了戊戌政變和辛亥革命前後作者所經歷的生活種種——從農村到城鎮,從家庭到社會,從中國到日本,每一篇都生動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生活的一角。

我最喜歡讀的是《阿長與〈山海經〉》。
《阿長與〈山海經〉》里的長媽媽,在幼年魯迅的心中爽直而多嘴,有很多繁瑣的禮節。但她又能做別人不能做的事,買到《山海經》。對於長媽媽魯迅只挑了幾個富有典型意義的細節,如長媽媽睡覺時伸開手腳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佔領全床;切切察察說話時,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著對方或自己的鼻尖等,簡略幾筆,就活畫了長媽媽的個性特徵。

比如《阿長與山海經》,描寫的是魯迅家的保姆阿長。文章生動地塑造了一個非常典型的舊時中國農村勞動婦女的形象。有人比喻這篇文章是魯迅從記憶土壤中培育出的一朵異常鮮美的「朝花」。的確,對於這個婦女,魯迅不但沒有避諱寫出她的美與丑,反而是懷著真摯的感情懷念她的一切。不論魯迅對她是佩服、厭煩、喜歡或是討厭,字里行間都流露出他的感情。而且我還發現,這個「長媽媽」跟 「孔已己」很相似,同是舊中國的人民,遭遇也差不多,比如他們的名字,都是已經被人遺忘了的,而外號也是隨便起的。可悲的人啊!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叫《二十四孝圖》的文章,給我印象十分深刻,頗有感受。
文章講的是作者憶述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作品著重分析了「卧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為倫紀,誣蔑了古人,教壞了後人」。作品對當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銳的抨擊。
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嘗糞憂心」令人發指。
先說說那個郭巨埋兒吧。說是晉代有個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為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養母親,對母極孝。後來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就和妻子商量:「兒子可以再生,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糧食好供養母親。」夫妻遂把兒子抱出,挖坑要埋。興好挖出一壇金子來,才免了兒子一死。
郭巨雖有孝心,但殺兒之舉,卻有違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為貴」的人本觀念。看似大孝,其實是殘忍。古有為求神為父母治病捨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為父母治病獻五臟的,極少有為父母去殺人的。為了節約糧食,就想把自己的親生兒子殺了,一則有違老母愛孫之心,二則陷老母於不仁。所以後來有人把這種孝舉,稱為「愚孝。「
隨便一翻《二十四孝圖》,這樣的字眼映入眼簾:「賣身葬父」、「埋兒奉母」、「哭竹生筍」。「刻木事親」、「埋兒奉母」讓人感到冷酷無情;「孝感動天」、「卧冰求鯉」、「哭竹生筍」迷信思想嚴重;「嘗糞憂心」則讓人惡心。
孝是應該的,迂腐是愚蠢的,盲從是可悲的,衛道是可恨的

五猖會讀後感
《五猖會》是魯迅兒時回憶去東關看五猖會的一件罕逢的盛事。

因為東關離縣城遠,大清早大家就起來。前夜預定好的大船,已經泊在河埠頭,船椅、飯菜、茶炊,點心盒子,都陸續搬下去了。兒時的魯迅笑著跳著,催他們搬得快些。忽然,工人臉色變得很謹肅了,小魯迅四面一看,父親就站在他身後。父親叫他把書拿來,他忐忑著,拿著書來到父親面前。父親教他讀,「兩句一行,大約讀了二三十行。」背出來就讓他去看會,否則不準去。這猶如一盆冷水澆在了魯迅的頭上,他讀著,強記著。

太陽升得很高了,魯迅才有把握走進了父親的書房,夢似的就背完了。父親這才答應讓他去。大家同時活動起來。工人們把他抱起來,彷彿在祝賀他的成功一般,但魯迅卻並沒有他們那麼高興,開船後,水路中的風景,盒子里的點心,以及到了東關的五猖會的熱鬧,這一切對他都失去了意義。

這篇文章描述了兒時父子之間一場微妙的沖突,「我」對五猖會的熱切盼望和父親的阻難,表現了父親對兒童心理的無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習俗的不合理。魯迅說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顧及孩子心理時的無奈和厭煩。

在封建統治的社會中,魯迅生在一個縣城裡的家境小康的讀書人家,遭逢社會變革和家庭的日漸敗落。魯迅被包圍在這種黑暗封建的家庭風習和社會現狀。

魯迅的童年,許多來自兒童的玩性,天真的稚氣都被抹殺了。我們的大人,真該反省反省了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
我讀了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後,十分羨慕魯迅先生在百草園度過的美好時光。文中充分描寫了百草園給魯迅先生的童年帶來的無限樂趣。「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光這些景色,就讓魯迅先生百玩不厭。百草園這個樂園彷彿會讓讀者恨不得馬上去那兒飽飽眼福呢!
文中的長媽媽還給魯迅先生講過一個關於美女蛇的故事。故事告訴我們倘有陌生的聲音叫你名字,你萬不可答應他。然而這個故事給魯迅先生有了些「後遺症」。魯迅先生從此在夏夜乘涼時,總有些擔心,而且極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樣的飛蜈蚣。這合理的寫出了魯迅先生年幼時害怕的心情。
當魯迅先生要到上學的時候,家裡人將他送到三味書屋,也就意味著魯迅先生要和他的蟋蟀、覆盆子、木蓮等……要說拜拜了。
進了三味書屋,魯迅先生開始了乏味的學生生涯,「每天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這便是魯迅先生的生活。盡管如此,魯迅先生還是經常和同窗們出三味書屋後的一個小園玩。雖然能折梅花、尋蟬蛻、喂螞蟻,但人去多了,時間久了,就會被老師叫回來,繼續讀書,這遠遠不及在百草園的自由、快活。
這篇文章不僅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同三味書屋的無味作對比,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嚮往自由的心情,而且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達了魯迅先生兒童時代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情。

《藤野先生》讀後感
《藤野先生》回憶魯迅在仙台留學時期的生活,記敘了魯迅與藤野先生的相識、相處,離別的過程和對他的懷念。魯迅初到東京時,看到的是清國留學生在飽含中國人的恥辱的上野公園的櫻花樹下的身影,聽到的是留學生們傍晚學跳舞的喧鬧。這讓魯迅甚為厭惡,也正是這樣,他去了仙台,在那與藤野先生相識。藤野先生的衣著模糊,他為魯迅添改講義,他就正解剖圖,他關心解剖實習,他了解中國女人裹腳。在這一個個片斷中,我看到了那個對學生要求嚴格的藤野先生,那個對魯迅關愛有加,毫無民族偏見的藤野先生,那個對科學嚴謹求實的藤野先生。這樣一位有著高貴人格的老師,也難怪魯迅說:「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它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

〈范愛農〉則講了魯迅一為貧困潦倒的朋友,而魯迅又通過其死來痛斥了當時的社會在魯迅早年好友中,范愛農是很重要的一位。在《朝花夕拾》的最後一篇專門記敘了與他的交往和他的不幸遭遇,標題叫《范愛農》。此人勤奮正直、孤標傲世。作者通過對他的回憶,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范愛農》追敘作者在日留學時和回國後與范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范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