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寫意畫的基本技法
線描,是寫生常用的一種技法,也是最簡便的方法。這是一種單以粗細不同,剛柔相間、曲直有別、疏密相對、虛實相襯的線條來刻劃形象的技法,也是國畫技法中最古的一種。從西安半坡彩陶上就可以看到多變的線描魚紋了,。拿這些生動的藝術形象和原始的魚類化石來對照,可以說明這些魚紋是具有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色彩的偉大創造。
初學線描以折枝的大花頭入手為好,用鉛筆寫生便於修改,再用墨線重勾定稿為好。用毛筆墨線重勾時,要注意用筆的變化,隨花葉邊緣的起伏而起伏,隨其翻轉而轉折,隨其結構安排筆的起訖,隨其動勢注意行筆的疾徐,隨其不同質感注意用筆的輕重、頓挫。一般說,粗線宜於表現肥厚的東西,細線則有挺秀,質薄的感覺,直線堅,圓線柔,干筆枯,濕筆潤,線的疏密也能表現出不同的空間,色彩感。一幅線描畫稿,可以用勻稱統一的線條,也可以用多種變化的線條構成。用墨方面也是一樣,一幅白描畫可用一致的墨色完成,也可濃淺兼施,求得多樣統一。所有這些變化都由作者尊重感受自由調遣。熟練以後,頂好用墨筆直接寫生,對象的形神、動勢、質感等等,常常會啟發我們運用筆墨的變化,創出新的技法,塑造出更生動的形象,這對寫意畫創作特別重要。 半坡人創造了線描,我們也要不斷地創造新技法。馬克思說:「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他們這種創造並不是隨心所欲,並不是由他們自己已選定的情況下進行的,是在那些已直接存在著的,既有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情況下進行的。」為了創造社會主義時代的新國畫,我們必須批判地繼承已有的創造成果。繼不繼承,確實有文野、粗細、快慢、高低之分。
知識源於直接經驗。臨摹是化間接經驗為直接經驗的有效方法。臨摹方法:一是對臨,一是背臨。對臨主要用於工筆畫、工筆畫的工藝性強,可以筆筆求似。也可以用於寫意畫的學習,只須領略大意,不必筆筆求似,因為寫意畫中含有一定的偶然效果,即使原作者,重畫原稿也不可能完全一樣的。背臨的程序如下:
首先是選好臨本。一種是就自己喜愛的畫風,選自己仰慕的畫家,特別喜愛的作品有利於自己畫風的發展。一種是根據自己創作需要、豐富表現技法選擇臨本的。一種是為糾正自己的用筆習氣選擇臨本的。不管是從哪個目標出發選擇臨本,都以筆跡清晰的原作為好,至少是質量較好的印本。
其次是讀畫。仔細觀賞臨本,領略畫意。為此,也要閱讀有關作者生平的材料,特別是與此畫有關的評論。注意畫面的題跋、款識、印章都有助於畫意的理解。
② 寫意畫的基本介紹
寫意畫是融詩、書畫 、印為一體的藝術形式。
寫意畫是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其中文人參與繪畫,對寫意畫的形成和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相傳唐代王維因其詩、畫俱佳,故後人稱他的畫為畫中有詩,詩中有畫,他一變勾斫之法,創造了水墨淡,筆意清潤的破墨山水。五代徐熙先用墨色寫花的枝葉蕊萼,然後略施淡彩,開創了徐體落墨法。之後宋代文同興四君子畫風,明代林良開「院體」寫意之新格,明代沈周善用濃墨淺色,陳白陽重寫實的水墨淡彩,徐青藤更是奇肆狂放求生韻。經過長期的藝術實踐,寫意畫代已進入全盛時期。經八大山人,石濤,李鱓,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潘天壽,汪亞塵的弟子汪德祖,安平義君等並,李苦禪,朱宣咸,李可染,范曾等發揚光大,如今寫意畫已是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畫法。
寫意畫主張神似。董其昌有論:「畫山水唯寫意水墨最妙。何也?形質畢肖,則無氣韻;彩色異具,則無筆法。」明代徐渭題畫詩也談到:「不求形似求生韻,根據皆吾五指裁。」
寫意畫用意第一。當代書畫家南山樂山認為:「李太白有詩雲: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意境極妙。一個引去加上一個銜來,用意極其飽滿。畫面張力足矣。是故,因無萬里之心,故無萬里之畫。是為用意。夫寫意者,無意而寫何為?故用意第一。故曰筆不到意到。筆斷意連,意斷神連。嘗聞米南宮用筆八面出鋒;八極拳曰,拳打八方極遠之地。其理一也。 故此,其繪畫的內涵更注重文以載道、遺形寫神,其形式上更講究個性的筆情墨趣、詩書畫印的配合。」 大寫意畫以草書入畫,體現了中國人獨特的造型觀和境界觀。大寫意畫既是高度自我的藝術,又是高度忘我的藝術。有我與忘我看似相矛盾,其實是相統一的。只有有意識地追求大寫意畫這一獨特的境界,才能真正將這門解衣磅礴的藝術發揚光大。
大寫意早在唐代就有以潑墨著稱的畫家王恰,到了南宋出現了寫意畫大家梁楷,開啟了元明清寫意人物畫的先河,北宋山水畫出現了富有詩情畫意和文人情趣的米氏雲山米芾/米友仁的山水小景,豐富了中國山水畫的筆墨,揭開了寫意山水的序幕。徐渭在水墨大寫意花卉畫方面創造性的貢獻尤為突出。明以後,這種寫意的美學主張已逐漸發展成熟為繪畫史上代有傳人的大寫意畫派。 紙
畫國畫用的紙主要是宣紙,宣紙有三大類:①生宣。是未上過膠和礬的紙,滲透性大,吃水多,易滲化涸暈,適宜畫寫意畫。生宣中的凈皮單宣較好用。在凈皮單宣上再加工,叫做特種凈皮單宣,其質密軟,面光平,特別好用,用來畫畫也順手,既見線,又見墨色。
②熟宣。在生宣紙上刷上一層白礬水便製成熟宣。礬有固定性,墨色在紙上不洇,適合畫工筆畫。
③半生半熟的宣紙。是在生宣紙上加少量的礬製成。如煮硾宣,適合畫半工筆半寫意的畫。
除宣紙外,還有高麗紙、皮紙、麻紙。皮紙產於浙江等地,物美價廉,便於出好線條,便於暈染。若用以畫雲,則層層暈染易製造氣氛,不留痕跡,細膩美觀。選用皮紙時,可以捏住畫紙一角,輕輕抖動紙面,不帶聲響者為佳。
質優的宣紙應具備如下特色:松而不弛,緊而不實,光而不滑,潤而不燥。易見濃淡干濕層次,經揉搓而無損壞。
寫意畫與工筆畫最明顯的工具區別便是用紙,用生宣紙作畫是寫意畫發揮藝術特色很關鍵的因素,因此紙本身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作畫效果。 生宣優劣的識別是從事寫意畫首先碰到的問題。現今的生宣生產以安徽為基地,紅星牌生宣紙是安徽宣的名佳產品,紅旗及六甲等安徽宣,質量不穩定,且假冒產品甚多,安徽宣的特點是白凈、質純、滲化性好,筆痕清晰,色墨明亮,因此是大多寫意畫家的主要用紙。區別生宣的優劣可通過聽、摸、看、試進行,先聽,可捏住紙角抖動,如果聲音發脆則表明紙質剛,加工太緊,這類紙往往澀筆而韻味的發揮差些。如果聲音發悶,一般地說紙質較柔松,加工或太松或適度,太松者筆觸易爛,適度者應該不澀筆而滲留如意。摸,是用手來回觸摸紙面,以手感發澀而具潮濕感者為佳。對光瞧看一番,如果紙質不勻而其纖維呈雲狀塊者為佳,太勻或簾紋太清晰而不起雲塊者略次一些。有雲塊之紙,一般墨色更易豐富而渾厚。現今有的生宣由機器加工,這樣紙漿會因此而打的太勻,且機制紙太緊、太勻,一般不如手工紙用起來舒服。因此,紅星紙廠仍堅持以手工為主,以保持傳統名紙的聲譽。但紙最後優劣的鑒定還得靠試,試滲化性之大小,試筆痕是否留得住,試墨色層次是否豐富以及墨色是否明亮,試用筆是否順暢不澀等等。
現今屬生宣范圍的紙,還有四川竹宣,高麗皮宣,富陽宣,衢州皮紙等。而以往的許多品種有的已不生產,如羅紋紙就很少見了。有的宣紙並不很理想,但是因有自己的特點,也常為一些畫家所用。如皮宣型紙有滲化度大、結實耐改、筆痕不清晰但滋潤等特點,很受一些山水畫家愛好,也為其他一些想利用其特點的人所喜愛。四川宣與富陽宣都算不上好紙,但因價廉而有特色,因此銷路也不錯。
筆
筆有大、中、小、長、短、肥、瘦之分。寫意人物畫以用大、中型筆居多,很少用小型之筆。因為寫意筆性粗松,大、中型之筆容易發揮這種特性,當然各人可按自己的畫風和習慣去選定適合的筆型。
毛筆從毛毫分有軟、硬、兼三種。軟毫含水分多,柔和圓潤,其墨色容易有濃淡干濕的變化,能揮灑自如,表現力豐富,適用於表現圓和軟中帶剛的線條及多變化的面。不適用於繪畫方和硬的線條。這一類的筆,主要用羊毛製作。有的畫家作畫,專用長鋒羊毫、羊毫提斗筆、羊毛板刷,畫出來的畫柔中寓剛,線條同樣雄健,水墨淋漓,煙雲滿紙,水色天光,倒影迷離,墨色豐富,盡柔和之妙,呈氤氳之趣。軟毫以羊毫與羊須為主,其次還有胎毫、雞毛等等。羊毫主要產於浙江湖州,並以善制湖筆聞名於世,深得國內外畫家之青睞。湖州羊毫歷史悠久,制筆技術精堪,因此所產之筆,用料純,肥瘦適度,聚散性好,寫意畫常以其用於色與墨的塗抹與渲染,若用於勾勒,線條枯濕變化,墨之韻味均自然而豐富。羊須毫長於羊毫,彈性也強於羊毫,用其所制之筆特別是羊須提筆,勾勒與塗抹均會感到順手。胎毫以嬰孩之胎發精製而成,胎毫柔軟而凝聚性極好,運筆感覺特別好,可惜胎發不易收集,產量不高,而且民俗胎發不讓養的太長,因此要制大、中型之胎毫筆較困難。雞毛筆性極軟,除勾勒特殊線條外,用途不廣。硬毫含水分較少,挺拔勁健,鋒芒畢露,彈性較強,適用於繪畫方和硬的線條。有的畫家作畫,喜歡用狼毫,因為容易出好線條。作畫時,以書法入畫,一波三折,筆筆送到家,一樹一石,都是寫出來的,均見功力。於皴、擦、染、點中見奇韻,濃淡干濕中見墨彩。硬毫以狼毫為主,是黃鼠狼之尾毫製成,由於北方氣溫寒冷,因此毫硬而長,北京所產之狼毫明顯優於南方產品,可惜由於生態平衡失調,狼毫原料來源減少。豬鬃的利用,增加了硬毫的長度,從而增加了硬毫的品類。其他如豹毫、鹿毫、石獾毫,山馬毫等獸毛都是制硬毫筆的原料。其中豬鬃、山馬毫、石獾毫較常見,它們比狼毫更粗硬而彈性也更大。另外,常為畫家選用的還有山馬筆、石獾筆。山馬筆的筆尖齊整,容易添成薄片狀,然後畫出方硬的線條。石獾筆是採用將白毫、紫毫、黑山羊毫和香狸毛混合配製的方法製成的,適合順、逆、滾、點等各種運筆法,用它畫出的線條老辣見筆鋒。硬毫一般用於皴擦與點厾,筆性易剛健有力,但變化往往不如羊毫豐富。兼毫是指軟硬毫混合製成的剛柔相兼型毛筆,軟硬適中,具備軟毫、硬毫兩方面的優點,市場上以白雲筆最為常見,其他如七紫三羊、五紫五羊、大中小鶴頸筆等等。一般是狼、羊毫搭配,也有豬鬃與羊毫相混的,其實各種硬獸毫都可與羊毫結合,這種筆既用於勾勒,又能用於點染,是畫家們比較喜歡的一種筆型。市場上新發掘生產的鶴筆,為克服狼毫筆長度有限的缺點,而用豬鬃與羊毫製成各種長度的長鋒型勾勒用筆,效果也不錯。 以毛色純、開鋒後尖毛整齊、肥瘦得體、彈性好特別是筆之回彈聚散性好等為標准。但由於畫家各人習慣與畫風不相同,必然對筆之要求也不一樣。一支質好之筆,也許會不如一支用慣的筆那麼順手就是這個緣故。
墨
墨是直接關繫到繪畫效果的因素,過去用墨以塊墨為主。墨之起源難以考證,但從彩陶紋樣中已見到黑色線的勾勒,可見中國人以黑色作畫是很早的。塊墨是以豬油或桐油或松脂木所熏之煙,手工研磨井和膠及香料壓制而成的。塊墨之形狀多樣,但以長條型為主。墨分油煙、松煙兩類,以燃油而得之煙所制之墨是油煙,製作精良者稱頂煙、藍煙,作貢品者也稱貢煙等等。因松煙易滲化,因此一般作意筆畫很少用。但松煙與油煙混調使用可起類似宿墨的效果。繪畫墨汁與墨膏,是現代開始大量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方便墨,原先之墨汁膠重、色灰而質粗,經過不斷的改進並將原有墨汁、膏精加工成繪畫之用,質量在不斷提高與改進。繪畫墨汁的優點是方便、省力、省時,缺點是缺少最濃的層次,且膠普遍偏重,因此作大潑墨時濃墨層次易糊爛,在水的沖滲中也不如塊墨所研之墨汁能保住最初的筆痕。不過這種不足如今常被人們利用來表現某些特殊感覺,如一些朦朧的,濃淡混滲的效果等。墨膏市面上多,其效果不如墨汁滋潤,有時沉澱較厲害,這與廣告墨色有類似之性能,也會產生特殊之水墨的肌理效果。
硯
硯可分觀賞用硯,觀賞而又實用之硯,實用之硯三種。歷史上的硯不少是名硯石雕成,但重工藝之奇趣,貯墨、研墨都不甚方便,上或有名人之題記,一般藝術性較高,具有收藏價值。作為畫具,最好是選後兩種硯。硯之優劣,除外觀外,主要是石質,安徽、廣東、甘肅、山東以及其他一些地方都產名硯石,一般地說,石質堅硬而色澤大方深沉,發墨而貯水不易干者為好,如果工藝加工很上乘則更佳。作為寫意人物畫用硯,硯體需偏大,貯墨貯水之池也需有一定的容量,因此小型之硯不宜,以中、大型之硯為合適。市面上的外方內圓的大硯或者圓形平底盆狀之墨海是很實用的,且價也廉,因此初學者可選用這類硯。
不過在繪畫墨汁大量上市後,硯之功能大減,硯在畫具中的地位也下降,一般只作貯墨器之用,雖然偶然也磨墨,但畢竟用硯時間大大減少,有的甚至乾脆以瓷盤或小碟代而貯墨汁。作為硯,仍應充分利用舊功能,因為現今之墨汁一般濃度不夠,如果能將墨汁略加水再用塊墨研磨之,則可以使墨汁的缺點得到克服。因而有一方實用而造型大方的好硯還是非常必要的。
墊
作寫意畫一般離不開墊,現用之墊,從考究到隨意,從高級的毛毯與氈子到舊報紙等品類頗多。過去對墊的重要性是很忽視的,而隨著寫意人物畫形式的發展,墊之作用有所擴大,人們也開始重視了。如果將墊只作一般的襯墊之用,那麼最好選用那些略有彈性而不過分、不吸水、色白或淡色的東西作墊。氈子是很好的材料,它完全符合襯墊之要求,市面上的氈子有厚有薄,薄型的襯墊,因為質勻而體輕,攜帶方便。毛毯也是常用的材料,但新毯往往毛太長,且彈性太足,作畫時會妨礙筆力的發揮,因此一般舊毯比新毯更好,造紙廠用舊了的毛毯其表面纖維變短了,反而適合於作繪畫襯墊之用。此外薄型泡沫塑料、植絨紙、毛邊紙,舊報紙均是常用之材料。我們如果擴大墊的作用,可使它對畫面影響更直接,那麼如粗布等織紋明顯而又吸水性弱的織物或花紋美麗的三夾板等便是理想的選料,這種物品的紋樣會因在製作時從背面接觸宣紙程度不一,而在正面運筆過程中時隱時現地將紋樣顯現於畫面之上,從而產生特殊的肌理效果。這樣推而廣之,作者可按自己設想,襯以各種事先選定的不同的粗型之物墊以影響畫面的效果。另外如果墊以極光滑之物如玻璃板、塑料板等,又會因水在宣紙與光滑襯墊物之間流動和淌洋而產生大滲大化的自然水痕,能給繪畫者以啟發並產生藝術的聯想。墊的用處與作用尚有待進一步發掘和探索,以豐富中國畫的表現手法。
中國畫的畫具還有水盂,調墨、調色之盤,鎮紙,也可包括印章與印泥等,但因為這些不直接影響作畫產生的藝術效果,便不——詳述了。
③ 簡單的繪畫作品,要真圖
我感覺如果畫水粉的話靜物簡單一點;畫國畫,還是臨摹工筆花鳥簡單,其他體裁如人物山水風俗等都不如花鳥簡單,而國畫的寫意需形神兼備,需要功夫和手法。
④ 寫意人物畫的代表作品
五代石恪的《二祖調心圖》,南宋梁楷的《太白行吟圖》,《潑墨仙人圖》,《布袋和尚圖》等等,獨具匠心的作品足以表現出寫意人物的內涵與精髓。
⑤ 寫意畫的作品欣賞
寫意國畫作品
⑥ 中國古代寫意畫家及其代表作品
工筆,就是運用工整、細致、縝密的技法來描繪對象。工筆又分為工筆白描和工筆重彩兩類。
寫意畫是與工筆畫相對而言的一種畫法。它要求用粗放、簡練的筆墨,畫出對象的形神,來表達作者的意境。據傳唐代的時候,玄宗命令畫家李思訓和吳道子,一起在大同殿描繪嘉陵江的山水。李思訓是擅長工筆重彩的,他用了幾個月的工夫完成這幅壁畫。吳道子則在一天之內就畫成三萬余里的嘉陵山水,這可以想像,他不可能用工筆重彩的技法來畫,一定是比較粗放、簡練的。這說明那時的繪畫已經有了工筆、寫意的區別了。
展子虔、顧愷之與閻立本都是工筆畫的代表人物,吳道子、關仝是寫意的,所以說這道題不能說你是全錯,但也沒有全對
⑦ 你看過最寫意的書法作品是什麼樣的
我看過的最寫意就是懷素的狂草字體了,它會讓你讓你一種感受到狂草的那種氣勢磅礴的感覺。
⑧ 比較簡單的國畫
中國畫的線不只是一條輪廓線,它是講精神內涵的,是一種精神的訴求,相對於西洋繪畫的線則更豐富,是精神內涵的豐富
⑨ 寫意畫是什麼
寫意畫即是用簡練的筆法描繪景物。寫意畫多畫在生宣上,縱筆揮灑,墨彩飛揚,較工筆畫更能體現所描繪景物的神韻,也更能直接地抒發作者的感情。
寫意畫由來
寫意畫是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其中文人參與繪畫,對寫意畫的形成和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相傳唐代王維因其詩、畫俱佳,故後人稱他的畫為"畫中有詩,詩中有畫",他"一變勾斫之法",創造了"水墨濃淡,筆意清潤"的潑墨山水。董其昌尊他為"文人畫"之祖。五代徐熙先生用墨色寫花的枝葉蕊萼,然後略施淡彩,開創了徐體"落墨法"。之後宋代文同興"四君子"畫風,明代林良開"院體"寫意之新格,明代沈周善用濃墨淺色,陳白陽重寫實的水墨淡彩,徐青藤更是奇肆狂放求生韻。經過長期的藝術實踐,寫意畫已進入全盛時期。經八大山人、石濤、李 、吳昌碩、齊白石等發揚光大,如今寫意畫已是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畫法。
寫意畫的用筆方法,歷代畫家總結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其中比較重要的是:「意、力、韻、趣」的用筆「四要」。
(1)筆意
就是要意在筆先,畫家下筆時要心使腕運,以一種特定的情感、意念去驅使筆墨,才能因意成像,以像達意。筆意是用筆之總要,無意之筆是死筆。歷代畫家創造的藝術,所以能激動人心,主要是畫家在筆墨技巧中融進了激情和意趣。
(2)筆力
就是運筆的力度感,是形式美感的重要因素。筆的力度感有兩種內涵:
第一是功力的力。所謂「力透紙背」、「筆能扛鼎」就是一種運筆功力的表現。表現運筆功力的程度有「老」與「嫩」之說。功力的老到,要有一個長時間的錘煉過程才能做到,所謂「學力到,心手相應;火候到,自無板、刻、結三病矣」。功力老到的畫家,即使柔細的線條,也能做到柔中有剛,棉里藏針,有內在的力度。而初學者,無論使多大的勁,筆痕還是稚嫩無力,所以,筆力是一個長期的功夫。
第二是氣力的力。屬於用筆技巧,只要掌握用筆的方法和規律,就能做到。運氣使力的方法,首先是下筆前的用意要有力,要全神貫注,凝神靜氣,然後以意領氣,以氣導力把全身的氣勁由臂至腕,由腕至指,再由指把力注於筆端,使勁力自然透出筆端。切忌表面的劍拔弩張、火氣十足。
(3)筆韻
所謂筆韻,有韻味和韻律二種含意。韻味,就是要求通過用筆的輕重、虛實、剛柔、方圓、徐疾、頓挫等變化,求得畫面的統一與和諧。如同音樂一樣,有一個基調、一個主旋律。韻律是用筆要有運動感和節奏感。和書法一樣,講究線節奏,「側法如飛鳥翻然而下」,「勒法如勒奔馬之韁」,「輕如行雲流水之變動」,「重如高山墜石之勢」。
(4)筆趣
筆趣有意趣和天趣兩種含意。用筆有趣,才能使觀者賞心悅目,獲得美的享受,故筆趣乃是使畫產生形式美感的關鍵。用筆的意趣,在於巧妙地處理筆的生熟、巧拙、老嫩等關系。用筆熟而生巧,美則美矣,但會流於匠氣、市井氣。所以筆貴在熟而後生,由熟返生,「畫到生時是熟時」,才生意趣。用筆靈巧、奇妙,固然不易,但要警惕流於甜俗。所以用筆貴在古拙,由巧而到拙,純朴而磊落大方,乃生機趣。
用筆的天趣,發於無意之筆,所謂「好筆、好墨偶然得」,是一種頓悟,靈感突發。求筆的天趣,固然與畫家的才能有關,更重要的是需依靠平時的學識、修養和長期的苦功。
寫意又分為大寫意和小寫意,它們之間既有內在的聯系和相同之處,又有一定的區別。
二者的聯系是都是寫意,區別在於:1.墨。用墨灑脫自由,不拘一格的就是大寫意;墨色相對柔和統一的是小寫意。2.筆。運筆揮灑自如的一般為大寫意;運筆相對細膩的為小寫意。3.水。在寫意畫中水的運用是很重要的,摻水較多的一般為大寫意,否則就是小寫意。
小寫意是介於於寫意與工筆之間,即半工半寫,相對於大寫意而言,它更加註重於局部的刻畫;大寫意較為豪放,用筆狂放,更加註重於表達人的思想情感,如:梁凱,齊白石,吳昌碩等一系列畫家,他們畫的大多都是大寫意。
寫意畫是一種表現形式,是一種繪畫樣式,而寫意精神是一種理念。一張通常的寫意畫,未必具有寫意精神。寫意精神也是一種品位與格調,寫意畫是樣式、是載體,精神性與藝術性是靈魂。中國寫意畫當下欠缺的正是寫意精神。在高科技發達的條件下,高度寫實、再現的技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但是寫意性相形見弱。我們需要繪畫用來記錄反映生活的功能,逐步的轉換為對思想、情感、精神、情趣、品位的審美再現。所以對寫意精神的追求愈益顯得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