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彝族服裝圖片
2. 中國56個民族服飾圖片及介紹是什麼
1、蒙古族
蒙古族服飾包括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等。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歡穿長袍,春秋穿夾袍,夏季著單袍,冬季著棉袍或皮袍。男袍一般都比較寬大,盡顯奔放豪邁。女袍則比較緊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條和健美。男裝多為藍、棕色,女裝則喜用紅、粉、綠、天藍色。
3. 彝族人民服飾上的圖案大多與什麼有關
彝族生活。
一般青年男女服裝色彩鮮艷,喜用紅、黃、綠、橙、粉等對比強烈的顏色,紋樣繁多。中年人服裝的紋樣較青年人為少,使用顏色為天藍、綠、紫、青、白等色,素貌莊重。老年人多用青、藍布,一般不做花,僅以青衣藍邊或藍衣青邊為飾。
服裝的花紋、花邊,它有濃厚的民族地方色彩和生活氣息。有日、月、星、雲、天河、彩虹等天象,有山、河等大自然圖,有雞冠、牛眼、羊角、獐牙等動物方面的圖,有葉、花、火鐮、發辮、幾何形等植物和什物圖。裝飾品美麗莊重、色彩鮮明。
(3)彝族衣服裝飾圖片擴展閱讀:
彝族男女都外著「察爾瓦」和彼氈。「察爾瓦」彝名「瓦拉」形似披風,用攆制的粗羊毛線織布縫制而成,一般13幅,每幅寬七八厘米,多染為深藍色。
以聖乍地區的最為華麗,邊緣鑲有紅、黃牙邊和青色襯布,下邊吊有30厘米長的繩穗。被氈用兩公斤左右羊毛縫制而成,薄如銅錢,折以6厘米寬的皺折,一般為30至90折,上方用毛繩收為領。
多為原色或藍色。察爾瓦和披氈是彝族男女老幼必備之服,白天為衣,夜裡為被,擋雨擋雪,寒暑不易。
4. 彝族人民喜歡哪三種顏,服飾上的圖案大多與什麼有關
彝族人民傳統色彩為黑、紅、黃三色。服飾上的圖案大多與雞冠、羊角、火鐮、蕨草、窗格等動植物和生活物品有關。
彝族男女都外著察爾瓦和彼氈。察爾瓦彝名瓦拉形似披風,用攆制的粗羊毛線織布縫制而成,一般13幅,每幅寬七八厘米,多染為深藍色。
以聖乍地區的最為華麗,邊緣鑲有紅、黃牙邊和青色襯布,下邊吊有30厘米長的繩穗。被氈用兩公斤左右羊毛縫制而成,薄如銅錢,折以6厘米寬的皺折。
一般為30至90折,上方用毛繩收為領。多為原色或藍色。察爾瓦和披氈是彝族男女老幼必備之服,白天為衣,夜裡為被,擋雨擋雪,寒暑不易。
一般青年男女服裝色彩鮮艷,喜用紅、黃、綠、橙、粉等對比強烈的顏色,紋樣繁多。中年人服裝的紋樣較青年人為少。
使用顏色為天藍、綠、紫、青、白等色,素貌莊重,老年人多用青、藍布,一般不做花,僅以青衣藍邊或藍衣青邊為飾。
服裝的花紋、花邊,它有濃厚的民族地方色彩和生活氣息。有日、月、星、雲、天河、彩虹等天象。
山河等大自然圖,有雞冠、牛眼、羊角、獐牙等動物方面的圖,有葉、花、火鐮、發辮、幾何形等植物和什物圖。
(4)彝族衣服裝飾圖片擴展閱讀:
彝族的服飾,多姿多彩,風格獨具,形態有近百種。歷史上,由於彝族支系眾多,居住分散,因此,各地服飾區別明顯,樣式各異,帶有濃厚的地域色彩,琳琅滿目,各具特色。
涼山不少地區四季冷涼,氣候變化不大,所以彝族服飾季節性不強,察爾瓦常年皆著。 彝族服飾的色彩較為豐富,款式變化多姿,並且以大量銀製品和刺綉裝飾。
婦女上衣毛、棉、絲制、排襟、前襟、後項圈和袖口用綵線挑有圖案花紋。領口周圍綴以金器、銀器、珠寶和玉器。
有的飾以盤扣,用彩色絲線纏繞,形狀各異頗具匠心。甘洛彝族女服中襟為多,獨具風采。聖乍地區的兔毛背心又別具一格,即在青底彩花的坎肩袖籠底邊鑲上一圈雪白的兔毛,華美富麗。
婦女多著百褶長裙,用寬布與窄布鑲嵌橫聯而成。童裙以紅、白色為主,或幾色相間,青年以紅、藍、白色或紅藍白色相間為主,老年以青、藍色或青藍色相間為主。
童裙裙短,一般為兩節,腰小擺大。成人為三節,上節為腰,中節直桶狀,下節成細密格紋。長裙的特點在於下節的層層皺折,所以俗稱百褶裙,以多褶為貴。
舊時裙式長短與身份有關,黑彝女子長裙拖地,行走時塵土飛揚,以示尊貴。所地地區羊毛裙質地柔厚高雅,中部桶狀窄長,紅色,下節藍色細褶均勻齊整。
其下橫間以紅、白、黑細條紋,色調和諧,再下是青色,膝蓋處百褶四散,成喇叭狀。行則褶皺閃動,輕盈飄逸。彝族婦女以針筒、口弦和避邪用的獐牙、麝香為胸飾。
腰際佩掛三角形荷包,包面精飾各種紋樣,襯以不同包布縫成,上端開口,下綴五色飄帶,掛於左方腰際,實用又美觀。
腕飾以金、銀、銅、玉、石質手鐲,戴金銀或石料鑲金銀馬鞍形、貓眼形戒指。貴婦人還佩戴金、銀、銅質鏈、鎖、墜等頭、胸、背飾。
5. 你見過的彝族服裝有哪些請發布圖片
彝族的服裝非常的漂亮,嗯,很有少數民族的氣息,嗯,在網路上找一些圖片吧,有很多呢。
6. 哪個民族的服飾
因為把全部的少數民族服裝都介紹完的話一篇寫不完,今天小編就找了6個代表性的少數民族服裝來分享給大家,你們來看看哪個民族的服裝更好看更吸引人呢!
藏族服裝特點:
藏族服飾無論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服飾。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著無袖長袍,內穿各種顏色與花紋的襯衣,腰前系一塊彩色花紋的圍裙。藏族同胞特別重視「哈達」,把它看作是最珍貴的禮物。
藏族
7. 彝族服飾有哪些款式
楚雄型彝族服飾
這種服飾主要流行於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各縣及鄰近地區。這是古代各部彝族輾轉遷徙之地,現時屬東、南、西、北、中彝語六大方言的交匯地帶,故其服飾尤顯紛繁多彩。總體上看,上穿右衽大襟短上衣,下著長褲,是現代女裝的基本款式。女上裝花飾繁多,色彩艷麗,圖案以雲紋和馬櫻花一類的花卉為主,多裝飾在上衣的胸前、盤肩等特定部位,工藝以鑲補、平綉為普遍。婦女頭飾大體可分為包帕、纏頭、戴綉花帽三類,若細分則有四十餘種,而每種頭飾又往往成為某一地區彝族的標志。男子服飾日趨漢化和時裝化,但仍有不少地區保留著披羊皮褂、著火草和麻布衣的習俗,這是其它地區彝族服飾所罕見的。
涼山型彝族服飾
流行於四川、雲南的大小涼山及毗鄰的金沙江地區。男女上衣均為右衽大襟衣,涼山地區彝族男子還保留著古代遺風。他們在頭頂前腦門蓄一綹長發,象徵男性的尊嚴,神聖不可侵犯,彝族俗稱「天菩薩」。川、滇大小涼山彝族男子喜愛用青布或藍布包裹頭部,並在前額處扎出一長錐形結,以表示英勇威武的氣概,習稱「英雄結」。據考古發現,雲南晉寧石寨山西漢時代滇王墓出土的貯貝器上就發現此種頭飾打扮的人物造型。可見,扎「英雄結」是相當古樸的傳統。另外身上斜挎用細牛筋編織而成的佩帶(古時用於掛系戰刀)稱之為「英雄帶」;有的左耳戴蜜蠟彩珠和銀耳圈等飾物,下裝為長褲,但因地域不同而有大、中、小褲腳之分。未婚姑娘戴各式頭帕,育後婦女戴帽,或纏頭帕,皆為黑色;婦女雙耳皆佩金、銀、珊瑚、玉貝等耳飾,垂頸部戴銀領牌;下著用多層色布環繞拼接而成的百褶裙,往往長可曳地,上半部適體,下半部多褶,既突出女子體型,又增添幾分婀娜姿態。大小涼山山勢險峻,氣候寒冷,當地彝族群眾故用毛毯護身,俗稱,「擦爾瓦」。擦爾瓦是用羊毛織成的披衫,有白、灰、青等色,上部用羊毛繩縮口,下部綴有長達0 . 3 3 米左右的旒須。製作一條擦爾瓦,往往要用幾個月時間,彝族人的擦爾瓦一年到頭不離身,白天御風寒,夜晚當被蓋,堪稱涼山彝家服飾象徵。傳統的衣料以毛、麻為主,喜用黑、紅、黃色相配搭。常以挑、綉、鑲、染等多種工藝技法製成頭鐮、羊角、渦形等傳統圖案。大小涼山,山川險阻,過去交通閉塞,與外界交往很少,其服飾古樸、獨特、較完整地保留了彝族傳統風格,與東晉時期昭通霍氏墓壁上所繪彝族裝束一脈相承。
烏蒙山型彝族服飾
這種服飾流行於雲南省昭通地區的鎮雄、彝良、威信等縣以及貴州畢節、六盤水、四川敘永、廣西隆林等彝族聚居地區。烏蒙山區是古代西南彝族文化的發祥地,過去的彝族服飾與涼山彝族服飾大體相同,明清以來服裝款式變化較大。 現在雲南這一區的彝族男女服飾通常為青蘭色大襟右衽長衫、長褲,纏黑色或白色頭帕,系白布腰帶,著綉花高釘「鷂子鞋」。男子服裝無花紋,出門常披羊毛披氈。婦女服裝領口、袖口、襟邊、下擺及褲腳均飾彩色花紋及組合圖案,漢語俗稱「反托肩大鑲大滾吊四柱」,頭纏青帕作人」字形,並戴勒子、耳環、手鐲、戒指等銀飾,婚後則以耳墜取代耳環,系白色或綉花圍腰,身後垂花飄帶。個別地區彝族婦女著短衣長裙。大小涼山,山川險阻,過去交通閉塞,與外界交往很少,其服飾古樸、獨特、較完整地保留了彝族傳統風格,與東晉時期昭通霍氏墓壁上所繪彝族裝束一脈相承。
滇西型彝族服飾
這類服飾主要流行於雲南西部的大理、思茅、臨滄、保山等地。婦女上裝多為前短後長的右大襟衣,下著長褲,系圍腰,套坎肩。巍山、彌渡兩縣之間的山區女裝色彩艷麗,多綉花紋,佩帶綉花氈裹背,其他地區較質朴、素雅。其頭飾或戴布帽,或包青帕,喜綴五彩纓絡、串珠等飾品。頗有南詔王室貴族華美艷麗的遺風。過去男子穿右衽大襟長衫,寬腳褲,頭包青帕,腰系布帶或皮兜肚,現在多穿時裝。
紅河型彝族服飾
這類服飾主要流行於滇南紅河地區,以建水、石屏、元陽等縣最為典型。婦女服飾多彩多姿,既有大襟右衽長衫,也有中長衣和短裝,普遍著長褲,衣罩外套坎肩,系圍裙;頭飾琳琅滿目,多以銀泡或絨線作裝飾;服飾色調極濃,並貫用配套的對比色,鮮艷奪目,裝飾性很強;圖案以自然紋形為多幾何紋次之。男子服飾與其他地方相差不大。
滇中及滇東南型彝族服飾
主要流行於以昆明、文山,以及同這兩個地區相鄰的紅河州部分地區。 女裝的主要款式為右襟或對襟上衣,長褲,個別地方著裙。以白、蘭、黑為底色,多飾動植物花紋圖案和幾何圖案。其頭飾各地差異很大。昆明地區的部分彝族青年婦女,頭戴「雞冠帽」,形如雞冠,用大大小小各種銀泡鑲綉而成,做工精細;老年婦女一般挽發髻。圭山一帶未婚婦女頭飾布箍,在雙耳部位綴一對三角形綉花布飾,腦後吊一束串珠垂向胸前。彌勒及路南部分地區彝族婦女以雙辮纏頭並包黑內,留一束頭發垂於腦後,以珠串、銀鏈、貝殼、絨線花色為飾。文山、西疇、馬關、富寧等部分地區婦女頭包黑巾或頂花帕,頭飾簡單,而丘北、開遠、瀘西等部分地區的婦女則頭飾十分豐富,飾品有銀泡、絨線球、花和貝殼等。這一類型的男子一般穿對襟衣、外套坎肩、著寬檔褲,有的還扎綁腿,頭包黑巾。
8. 彝族的服飾有什麼特點
彝族服飾特點分男裝服飾,婦女服飾,女童服飾分別進行說明:
1、男裝服飾
男子多蓄發於頭頂,彝族稱「字爾」或「字木」。這是一種古老的傳統裝束。男孩在四五歲時,頭前頂留一塊方形的頭發,成年後將其挽成一個發髻。人們視其為天神的代表,認為它能主宰吉凶禍福.所以神聖不可侵犯,任何人不能觸摸、戲弄。因此漢語稱其為「天菩薩」。
頭上纏著青藍色棉布或絲織頭帕,頭帕的頭端多成一尖錐狀,偏鑒於額前左方,彝語稱為「茲提」漢語名「英雄結」。
青年人多將英雄結扎得細長而挺拔,以示勇武,而老年人往往是粗似螺髻,以表老成。彝族男子以無須為美,從年輕時起就常將胡須拔去。男嬰左耳穿孔,稍長即戴耳環。
2、婦女服飾
婦女上衣毛、棉、絲制、排襟、前襟、後項圈和袖口用綵線挑有圖案花紋。領口周圍綴以金器、銀器、珠寶和玉器。有的飾以盤扣,用彩色絲線纏繞,形狀各異頗具匠心。
甘洛彝族女服中襟為多,獨具風采。聖乍地區的兔毛背心又別具一格,即在青底彩花的坎肩袖籠底邊鑲上一圈雪白的兔毛,華美富麗。婦女多著百褶長裙,用寬布與窄布鑲嵌橫聯而成。
童裙以紅、白色為主,或幾色相間,青年以紅、藍、白色或紅藍白色相間為主,老年以青、藍色或青藍色相間為主。
2、女童服飾
彝族女童蓄發以後梳單辮垂直於腦後。八九歲時,將單辮盤於頭頂四周,辮尾綴以紅色棉線,辮上有時扣以弓形小木梳為飾。出嫁時則分流雙辮、交叉盤壓在頭帕上。
如尚未出嫁而已達成年期者,亦可擇日分梳雙辮。至乍地區青年戴紅里青面雙層綉花頭帕,依諾地區是一二米藍布折成數層頂於頭上。所地地區是一長條青布,花線扎邊,折戴頭上。
(8)彝族衣服裝飾圖片擴展閱讀
服飾
彝族支系繁多,居住分散,自然環境復雜,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其服飾在質地、款式、紋式等方面形成了明顯的地域特徵。大體可根據涼山、烏蒙山、紅河、滇東南、滇西、楚雄六個彝族聚居區分為六大類型。
1、涼山
涼山彝族傳統服飾,男女皆穿右衽大襟衣,披擦爾瓦、披氈、裹綁腿,平時跣足,冬天穿麻鞋。男子頭纏中髻,不同次方言區的樣式不同,左耳戴蜜臘珠、銀耳環等飾物。男褲在北部方言區根據不同的次方言有「大褲腳」、「中褲腳」、「小褲腳」之別。
婦女著百褶裙、戴頭帕,生育後,可戴帽或纏帕,喜佩耳飾、手飾,戴銀領牌。傳統衣料以自織自染的毛麻織品為主,傳統色彩為黑、紅、黃三色。圖案紋飾多為雞冠、羊角、火鐮、蕨草、窗格等動植物和生活物品。
2、烏蒙山
烏蒙山彝族服飾男女均為青、藍色大襟右衽長衫或短衫,長褲,纏黑色或白色頭帕,系白色腰帶,著綉花高釘「鷂子鞋」或「鷹頭鞋」。男子服飾無花紋,披羊毛披氈,女子服飾領口、袖口、襟邊、下擺均飾彩色花紋組合圖案。
3、紅河
紅河地區彝族男子服飾多為對襟、短衣、長褲。婦女服飾款式多,既有長衫,也有中長衫和短裝,大多外套坎肩,系圍裙,頭飾琳琅滿目,尤喜以銀泡、絨線做花為飾。圖案以自然紋為多,幾何紋次之。
4、滇東南
滇東南地區彝族女裝款式為右襟或對襟上衣、長褲,個別地區著裙。男裝為對襟衣,外套坎肩,著寬檔褲。服飾工藝有挑花、刺綉、鑲補、蠟染等。
5、滇西
滇西地區彝族婦女多為前短後長的右大襟衣,下為長雲南大理彝族分支臘羅女盛裝褲,系圍腰,套坎肩。巍山、彌渡兩縣婦女佩戴羊氈裹背。男子著右大襟長衫、羊皮坎肩、寬褲腳、頭包青帕。
6、楚雄
楚雄地區彝族女裝為右大襟短衣和長褲,少數地區上著對襟衣,下著花裙。工藝以鑲補、平綉為主,圖案多為花卉。祿勸、尋甸等地婦女的盛裝是古老的貫頭衣,這種服飾前短後長,寬大無袖。男子服飾為對襟小褂,披羊皮褂,長褲,還保留有著火草布、麻布衣的習俗。
9. 彝族人民喜歡哪三種顏色,服飾上的圖案大多與什麼有關。
彝族人民傳統色彩為黑、紅、黃三色。圖案紋飾多為雞冠、羊角、火鐮、蕨草、窗格等動植物和生活物品。
彝族男女都外著「察爾瓦」和彼氈。「察爾瓦」彝名「瓦拉」形似披風,用攆制的粗羊毛線織布縫制而成,一般13幅,每幅寬七八厘米,多染為深藍色。以聖乍地區的最為華麗,邊緣鑲有紅、黃牙邊和青色襯布,下邊吊有30厘米長的繩穗。被氈用兩公斤左右羊毛縫制而成,薄如銅錢,折以6厘米寬的皺折.一般為30至90折,上方用毛繩收為領。多為原色或藍色。察爾瓦和披氈是彝族男女老幼必備之服,白天為衣,夜裡為被,擋雨擋雪,寒暑不易。
一般青年男女服裝色彩鮮艷,喜用紅、黃、綠、橙、粉等對比強烈的顏色,紋樣繁多。中年人服裝的紋樣較青年人為少,使用顏色為天藍、綠、紫、青、白等色,素貌莊重。老年人多用青、藍布,一般不做花,僅以青衣藍邊或藍衣青邊為飾。
服裝的花紋、花邊,它有濃厚的民族地方色彩和生活氣息。有日、月、星、雲、天河、彩虹等天象,有山、河等大自然圖,有雞冠、牛眼、羊角、獐牙等動物方面的圖,有葉、花、火鐮、發辮、幾何形等植物和什物圖。
裝飾品美麗莊重、色彩鮮明。花樣繁多、多以全、銀、銅、玉、石、骨等為原料,鑄造、打制、壓制、鑲嵌、雕刻部分為本地手工工匠製作。過去涼山彝族男女多赤足冬天或出遠門時,腳穿用麻繩或草繩編織的草鞋,內穿羊毛織成的形似靴子的氈襪,或裹棉、毛綁腿以護腳和禦寒。
(9)彝族衣服裝飾圖片擴展閱讀
彝族的服飾,多姿多彩,風格獨具,形態有近百種。歷史上,由於彝族支系眾多,居住分散,因此,各地服飾區別明顯,樣式各異,帶有濃厚的地域色彩,琳琅滿目,各具特色。涼山不少地區四季冷涼,氣候變化不大,所以彝族服飾季節性不強,察爾瓦(披衫)常年皆著。 彝族服飾的色彩較為豐富,款式變化多姿,並且以大量銀製品和刺綉裝飾。
彝族服裝一般由純羊毛手工打造,從收取羊毛、紡成線、浸染,到織布、裁剪、刺綉,全部都由彝人手工完成。
2014年11月11日,彝族服飾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0. 彝族服飾的花包頭是什麼東西擦爾瓦是什麼
彝族服飾的花包頭是彝族姑娘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擦爾瓦是用羊毛織成的披衫。彝族是我國第六大少數民族,他們主要分布在清、川、黔、桂四省,有著約871萬的人口。彝族的服飾豐富多彩,風格獨特,具有鮮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僅服裝就有近300多種。
擦爾瓦是彝族服飾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服飾,它與彝族的起源及其悠久的歷史密切相關。它蘊含著古代文化的象徵意義,幾千年來一直影響著彝族服飾的演變和發展。擦爾瓦在彝族人民的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彝族人用它來保暖,防曬,睡覺時當被子,坐時當墊子,穿上則是漂亮的服飾。而且,擦爾瓦還具有耐磨、耐寒、防潮等特點,簡直是最實用的單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