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衣服發型 » 和服卡通簡單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和服卡通簡單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5-09 08:08:42

⑴ 漫畫的櫻花怎麼畫

櫻花繪畫
難點:花瓣形態的把握,花瓣顏色層次的區分,花瓣的立體感的呈現。
如何解決:多觀察櫻花的花瓣外形,對花瓣的外形進行概括提煉,顏色上要加強花瓣的明暗對比,以及每一片花瓣的之間顏色的對比也要加強否則會畫成一團。花瓣的邊緣處和花瓣疊壓交接的地方都要加深顏色,才能更有立體感。要突出花朵邊緣那種透明的光感,背景色的襯托很關鍵,背景畫法不同於花卉,要簡單,不易用過多筆墨。
奇天(成立於2006年)為您解答。
可以在官網問一下的。

⑵ 和服的簡介

和服(わふく,wafuku) ,江戶時代以前通常指吳服,是日本的一種民族服飾。明治時代前和服泛指所有服裝,而與這個詞相對的是洋服(ようふく),指來自西洋的衣飾。後來此詞的詞意逐漸單一化,通常單指具有日本特色的民族服裝。 和服在19世紀末期以前偶爾也稱作吳服。固定使用和服的稱謂是日本明治維新以後,與西洋文化接觸中興起的概念。吳服(ごふく,gofuku)這個稱謂源於中國三國時期,東吳與日本的商貿活動將紡織品及衣服縫制方法經 傳入日本的緣故。在更加精確的層面上,吳服一詞是專指以蠶絹為面料的高級和服,而用麻布棉布做的和服會用「太物」來稱呼。

和服
昔日吳服與和服兩種概念是分別的(因貴族所穿的和服樣式大多不是源自東吳而是源於唐朝,而該類服裝以前亦被稱為「唐服」),但今天這兩種概念已幾乎重疊。很多賣和服的商店,招牌上會寫著「吳服屋」(吳服屋),可見兩詞已經基本上同義化。
和服種類繁多,無論花色、質地和式樣,千餘年來變化萬千。不僅在男女間有明顯的差別(男式和服色彩比較單調,偏重黑色,款式較少,腰帶細,附屬品簡單,穿著方便;女式和服色彩繽紛艷麗,腰帶很寬,而且種類、款式多樣,還有許多附屬品),而且依據場合與時間的不同,人們也會穿不同的和服出現,以示慎重(女式和服有婚禮和服、成人式和服、晚禮和服、宴禮和服及一般禮服)。和服本身的織染和刺綉,還有穿著時的繁冗規矩(穿和服時講究穿木屐、布襪,還要根據和服的種類,梳理不同的發型)使它儼然成了一種藝術品。設計師不斷在花色和質地上推陳出新,將各種大膽的設計運用在花色上,使現代印象巧妙地融入了古典形式之中。

和服(4張)
通氣是和服的一大優點和特徵,因此和服的袖口、衣襟、衣裾均能自由開合。不過,這種開合,尤其是衣襟的開合,有許多講究。不同的開合,具有不同的含義,顯示穿著者不同的身份。例如,藝人在穿著和服時,衣襟是始終敞開的,僅在衣襟的"V"字型交叉處繫上帶子。這種穿著方式,不僅給人以一種和服似脫而未脫的感覺,顯示一種含蓄的美,而且能顯示從事該職業的婦女的身份。反之,如果不是從事該職業的婦女在穿著和服時,則須將衣襟合攏。但即使是合攏衫襟,其程度也有講究,並以此顯示穿著者的婚姻狀況:如果是已婚的婦女,那麼衣襟不必全部合攏,可以將靠頸部的地方敞開。但如果是未婚的姑娘,則須將衣襟全部合攏。事實上,和服的穿著有著如此之多的講究,以至在日本有著專門教人如何穿著和服的"教室"。
編輯本段構造


和服設計
1.掛衿、共衿(tomoeri)
2.本衿、地衿(jieri)
3.右の前身頃
4.左の前身頃(左之前身頃)
5.袖(sode)
6.袂(tamoto)
7.左の衽(akumi)
8.右の衽
9.劍先(kensaki)
10.身丈(mitake)
11.絎丈(yukitake)
12.肩幅(katahaba)
13.袖幅(sodehaba)
14.袖丈(sodetake)
15.袖口(sodekuqi)
16.袖付(sodecke)
編輯本段歷史
傳說中日本神治時代有位依邪那歧命神,他在舉行祓除(用齋戒沐浴等方法初災求福)之事時,常常脫去上衣、袴、帶,裸露身體。據後人考證,傳說中描述的神治時代相當於日本的原始社會時期,那個時代日本人生活的遺址現已發現數千處,其分布區域,北起北海道,南至九州,幾乎遍布全日本。原始社會的日本人以群體方式過著遷徙不定的生活,主要的生產活動是狩獵和採集(不要總是想到帝國時代去)。也許就是在那個時代,日本人開始了用動物的皮毛或者樹葉加工禦寒,走出了裸露的時代。 在繩文式文化時代後期(日本新石器時代,相當於前800-前500年)和彌生式文化時代(日本使用彌生式陶器的時代,相當於前300-300年),日本出現了兩種基本的服裝式樣。一種是套頭式圓領衫,造型類似於今天的圓領針織套衫;另一種是對襟式,門襟採用左衽,領尖至腰間,等距兩初用細繩系結扣接,袖子為筒形袖,長度在膝以上。與上衣配套的還有袴、領巾、於須比。袴原指穿在下身遮掩於上衣內的一種襠布,但是這里的袴是指有腿部連接的類似於褲子的下裝。男子有一種稱為裳的纏腰,纏腰繞系於上衣,由於系結出現褶襇,使服裝產生了一些變化。女子大都穿裳,與男子不同的是,女子裳長及地,形式與今天朝鮮婦女裙"其瑪"頗為相似。
領巾一般作為裝飾搭掛在兩肩,搭掛的形式不限,通常是又個人的愛好決定的。在生產勞動中領巾還時常被用作挽系長袖的帶子,或者作替代包袱布之用。在別離的場合,人們揮動著領巾,以示依依不捨的心情,它與後來明治時代流行的以揮舞手帕表示告別的作用是一樣的。於須比是一種比領巾大且長的一種帶狀織物,蒙在頭晌垂繞至腰間。古代日本婦女忌諱被男子窺容,所以用於須比蒙面。
據《古事記》、《日本書紀》、《植輪圖集》、《古語拾遺》等文獻記載,日本繩文式文化時代後期和彌生式文化時代的服裝已經採用楮布、麻布、棉粗布、藤布、科布等植物纖維材料製作,帶子是選用倭文布。服裝材料的出現籠罩著神話的光暈,如天日鷲神裁楮織布、日長白羽神自創麻布以利民用。
染色在當時已經比較普遍,據《應神記》載景行天皇時,平民已經知道用茜草染紅、靛藍染青、藎草染黃、橡果染果黑、紫根染紫。染織品大多無紋,偶有一些印紋,一般都是直接利用樹葉花草擦印完成的。所用的植物有月草、燕子草、榛、山藍、忍冬等。

和服的由來
和服是日本的民族服裝,由中國的漢族服飾發展而來,三國時期東吳女人穿的幾乎和和服一模一樣,就是沒有腰後的背包 所以在日本被稱為「吳服」和「唐衣」,和服是西方人對吳服的稱謂,現在日本人已經接受的這個稱謂,但是很多賣和服的商店,還是寫著「吳服」。 江戶時代以前,和服的「浴」字是指「熱水」,那時候人們把和服稱作「湯帷子(Yukatabira)」。帷子指單衣,即用於單穿的衣物。古時的浴室基本上都是蒸氣式的,和現在的桑拿很相似。人們為了防止被牆壁和柱子燙傷,都穿著湯帷子入浴。湯帷子被稱為「和服」始於江戶時代。後來,人們逐漸改變了入浴的形式,洗浴時不再穿衣,而是浸泡在熱水中。於是,和服便成為洗浴完畢後穿著的簡單衣物,並作為夏季休閑體現個人情趣的衣物延續至今。 此外,在歌舞伎等戲劇的演出後台,很多演員都穿著和服休息,直到輪到他們出場的前一刻,她們才換上演出服,完成個人角色的轉換,出場演出。

男女結婚和服(2張)
到江戶中期,與風俗畫相對應的是桃山時期的浮世繪,浮世繪是從室內游樂圖中抽出單獨的一個美人進行描繪,這種形式在寬文時代特別流行,因此稱為寬文美人圖, 其中的《八千代大夫圖》是特別優秀的作品。
17世紀中葉,在江戶的出版物中出現了版畫插圖,繪制這些插圖的稱為板下繪師,大多都是無名的繪師,其中脫穎而出的是菱川師宣(-1694年),師宣曾擔任進原西鶴《好色一代男》江戶版的插圖作者,其中的每一幅插圖都能獨立欣賞。師宣是一枚繪的創始人,他所作的《見返美人圖》中的美人身穿紅色小團花地的刺綉大團花圖案的和服,美人回首,巧笑倩兮,極為動人。
明和二年(1765年)開始流行以俳人為中心的繪畫。用豪華的多色摺招版畫來製作,其中優秀的作者是鈴木春信(1725-1770年),其版畫有如錦之美,故稱錦繪,其所繪美人尤以柳腰為美,風靡一時。春信以後的美人畫代表有勝川春章、鳥居清長等,但最為有名的浮世繪大家則數喜多川歌磨(1753-1806年),其畫大多是半 身繪或大首繪,如《婦人相學十軀》等。此後有許多反映蠶桑或紡織生產的風俗畫也用了這種浮世繪的風格,畫中的女性穿的則是下層勞動婦女的和服。
日本到現代還有美人畫這一專門畫派,所畫大多都是穿和服的日本婦女。
從明治三十年開始,日本的畫家開始創造了新的美人畫法, 大約可以分成三個流派,一是從浮世繪中脫胎而出的近代美人畫派,以關東鏑木清方為代表;二是以貴婦和上流社會的太太們為主的美人畫,以圓山四條為代,其中上襯松園的作品中有著成群的穿和服的日本太太,豐姿綽約,臉龐豐潤,所描繪的和服製作方法也十分清楚,是絞纈還是友禪,都能分清;三是東西合璧的美人畫,以西洋畫的風格來描繪穿著和服的日本婦女。
上述與和服有關的美術作品。不但保存了歷史上不同時期的和服的色彩、面料、圖案、款式和配飾,還反映了和服的穿著方法,以及穿了和服的日本人的舉手投足的千姿百態。此外,這些作品事實上是藝術家眼中的和服,流露了藝術家及其同時代人對和服的態度和感情。
編輯本段種類


和服成衣
和服的種類很多,不僅有男女和服之分,未婚,已婚之分,而且有便服和禮服之分。男式和服款式 少,色彩較單調,多深色,腰帶細,穿戴也方便。 女性和服款式多樣, 色彩艷麗,腰帶寬,不同的和服腰帶的結法也不同,還要配不同的發型。已婚婦女多穿"留袖"和服,未婚小姐多穿"振袖"和服。此外,根據拜訪、遊玩和購物等外出的目的不同,穿著和服的圖樣、顏色、樣式等也有所差異。
1.留袖和服


和服
女性參加親戚的婚禮和正式的儀式,典禮等時穿的禮服,主要分為黑留袖和色留袖。以黑色為底色,染有五個花紋,在和服前身下擺兩端印有圖案的,叫"黑留袖",為已婚婦女使用;在其他顏色的面料上印有三個或一個花紋,且下擺有圖案的,叫"色留袖"。第一張 圖片為黑留袖
2.振袖和服


和服圖樣
又稱長袖禮服,是小姐們的第一禮服,根據袖子長度又分為"大振袖","中振袖"和"小振袖",其中穿得最多的是"中振袖"。主要用於成人儀式、畢業典禮、宴會、晚會、訪友等場合。 因為這種和服給人一種時尚的感覺,所以已婚婦女穿"中振袖"的也越來越多。
3.訪問和服
是整體染上圖案的和服,它從下擺,左前袖,左肩到領子展開後是一幅圖畫,近年來,作為最流行的簡易禮裝,訪問和服大受歡迎。開學儀式,朋友的宴會,晚會,茶會等場合都可以穿,並且沒有年齡和婚否的限制。
4.小紋和服
衣服上染有碎小花紋。因為很適合用於練習穿著,所以一般作為日常的時髦服裝,在約會和外出購物的場合,常常可以看到。小紋和服也是年青女性用於半正式晚會的禮服。
5.喪服


卡通和服
連腰帶在內全部為黑色,喪禮時穿。
6.婚服
結婚時穿的禮服。
7.浴衣
沐浴之前所穿。夏季和服。
8.男式和服


紋付羽織袴
男子和服以染有花紋的打褂和袴為正式禮裝,即紋付羽織袴。除了黑色以外其它染有花紋的打褂和袴也只作為簡易禮裝,可以隨便進行服裝搭配。
9.素色和服
這是一種單色和服(除黑色以外),如果染有花紋可以作禮服,如果沒有花紋則作日常時裝服。
10."付下"和服
袖子,前後身,領子的圖案全是自下而上的方向印染的和服總稱。比訪問和服更輕便舒適。
11.十二單
乃是古代婦女進宮或節會時所穿的盛裝禮服。分為唐衣、單衣、表著等,共十二層
以下是和服的細分種類
附帶品
1.丸帶 女式和服最初使用的帶子,其正面里有花紋,華麗而不失典雅。
2.袋帶 寬八寸(日本的1寸=3.03cm),正面有花紋,底面是素色,是日本最流行的帶子。其中一種織入錦線或金線的帶子可與禮裝搭配,其他染有輕快圖案的帶子則用於時裝服。
3.名古屋帶 太鼓的兩端分別連有兩條較細的帶子,這樣系起來即舒適又方便。
袋名古屋帶:帶寬八寸(1寸=3.03cm),比袋帶更輕便舒適。
半中帶:其帶寬只有普通帶子的一半左右,沒有里襯,也不用細絛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打結。
4.和服的配件
和服之美,除了夾、帶、結的組合外,和服的配件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和服的配件主要有帶揚、帶締、帶板、帶枕、伊達締、腰紐、胸紐、比翼等。另外還有與和服配套的內衣,穿和服時、進行美容時的一些輔助用具以及鞋和其他附屬品。
帶揚和帶締是和服整裝中十分重要的小配件。帶揚的作用除了在製作帶結是能夠固定和包覆帶枕外,而且在裝飾上也嚴格要求與和服、和服帶配套。帶揚的材料一般選用紡綢、綾、縐織物等,上面裝飾扎染紋樣、友禪染、小紋、刺綉圖案或者是色無地。帶締起著系結和服帶結的作用,有繩帶、編織帶、絎縫帶之分。有一種絎成圓筒形的帶子稱為丸絎帶,是禮服上專用的帶締。還有一種摻和金銀絲的繩帶也是平常用於正式禮服和便禮服的帶締。一般來說,帶締厚實的寬頻比窄幅帶的價格高,所以窄幅帶締一般只用在浴衣上面。
帶板:是置於帶子前方,防止帶子起皺的一種整形用的配件,寬度比帶子窄一些。
帶枕:是製作太鼓的帶山和塑造變化帶結造型時用的,大的很大,但一般都是選用標准形
伊達締:是系在和服領窩以下的胸口位置,以防止穿著走樣的一種和服配件。伊達締一般選用質地較薄的博多織物。
腰紐、胸紐:是和服著裝時用於比試和服的長度,或者作為胸口的假紐之用。
比翼:是留袖上的一種特定的裝飾,為的是讓和服兩層縫合能看得出來。比翼規定裝飾在袖口、領、衽以及從腋下到袖下的開口部分。喪服不能用比翼。
內衣:和服的內衣主要是指足袋、肌襦袢、襯裙、長襦袢、半領。
足袋:即襪子。和服的襪子要求完全選用白色,而且四個腳趾套在一起與大腳趾分開。
材料選用上等寬面府綢。
肌襦袢:即貼身汗衫,起到夏天吸汗,冬天保暖的作用,面料選用天然纖維製成的細紗、羅等,領子用同類布做成窄幅的V形領。
襯裙:襯裙的作用主要是為了防止裙子沾污和保暖。面料選用紡綢、縐織物、尼龍等長度比長襦袢短5厘米左右。
長襦袢:也叫和服長襯衣,是穿在和服裡面的一層衣服,主要功能是在穿著是保持和服的平整和外形的美觀,同時也起到防污的作用。
半領:也叫襯領。半領縫在長襦袢上,主要功能是防污。面料選用縐織物、鹽瀨紡綢等。
履物:與其他服飾品包括草履、下馱、手提包、帶扣、發飾等。
草履:不是指用草製做的鞋,而是對包括布鞋、皮鞋、漆皮鞋等腳後跟約在2--8厘米的鞋的總稱。
選草履時,要注意所選的草履與和服的用途要相符。禮服用的草履是布制的,鞋子的腳後跟也要選得高一些。近些年選用漆皮鞋的人越來越多,這也反映了草履的一種時尚。
下馱:即木屐,有塗漆下馱、白木下馱等。穿浴衣時,赤足穿下馱。下雨時,木屐要套上防雨、防泥的木屐罩稱為雨下馱。


日本和服
手提包:也是和服的重要附屬品之一,在選用面料、花色上同樣要求與和服配套。禮服用的手提包通常是以佐賀錦、博多織、織錦作為面料。作為外出是攜帶的手提包,一般都是選用漆皮和皮革作為面。
帶扣:和帶締起著同樣的作用,但是帶扣上通常裝飾珍珠、七寶等,為的是給人留下美好的印。
發飾:如梳、簪、絲帶等,選擇發飾要注意使用的場合,像穿振袖之類的華麗和服,選擇發飾也就要花哨些;若是穿喪服則要避免戴珊瑚、翡翠之類的發飾。
另有:手帶 、木屐。
編輯本段和服浴衣的穿法基本穿法
首先第一步是穿上足袋(襪子),然後按順序整齊穿上,帶子不能系得太緊。

西陣和服秀(16張)
1.披上和服,把內襯衣的袖子套進和服袖裡。把和服的背縫調整到後背中心,然後用夾子把襯衣與和服的領子固定。
2.用手提起領子並調整下擺的長度,以不接觸到地面的長度為止。
3.打開和服把前領放到腰骨的位置,決定正面的幅寬。和服邊緣與身體側邊對齊為宜。
4.決定幅寬後,慢慢把正面打開,接著把底面合身定寬,然後把右手所拿著的領子下部提高10公分,使下擺線程傾狀
5.重復正面,把左手所拿的領子下部分提高5公分,注意不要錯位。腰間出現後皺褶往上調整。
6.在腰間繫上第一根細繩。帶子從身體正面往向系,在背中交叉後線回到前面打結。
7.把腰間的皺折拉平。手從和服袖裉下的開衩處伸進去檢查和服是否被帶子夾住,弄平背後多餘的部分。
8.同樣把胸前多餘的部分平整好,把皺折拉到腋下,兩手抓住兩袖邊,輕輕拉袖口。
9.檢查兩領子是否整齊交差好,如有錯位,把手從袖裉下的開衩口伸進去調整。領口開衩不能太在也不能太小。
10.在胸下繫上第二根細繩,多餘的部分一定要拉整齊,正面重復的部分程水平狀。
11.端正腰身,在胸前繫上一條叫"伊達"的小帶子,因為小帶子有伸縮性,注意不要系得太緊。
12.檢查胸前和後背是否有折和鬆懈,有的話,往腋下這邊拉平整。整體完成後用大鏡子檢查是否有差錯,然後摘下領上的夾子。
浴衣帶子的系法
浴衣帶子(文庫結)的系法
如果是你一個人系帶的話,可以在胸前打結,然後右手拿著結子,左手拿住後背的下側,從右方向把和服

和服
結轉到背後。
1.把腰帶寬上下對折,貼在腰上,取好打結眼的長度,結眼長以20公分為宜。
2.把打結眼的部分掛在肩上,剩下的部分嚴整地圍腰兩圈。
3.圍腰兩圈後剩下的帶子對折後與掛在肩上的一端打結。
4.兩腳稍分使身體穩定,然後用力勒緊帶子。
5.拿起打結眼的部分疊成三折。
6.用一條繩子繞兩肩一圈系好,用夾子把結眼部分固定在繩子上。
7.把結翅部分的皺折拉平整。
8.結翅的長度與兩肩同寬,正面朝上卷好。
9.拿起結翅,在帶子襯墊上放入帶枕後卷好。
10.把結翅疊成漂亮的褶,貼在後背上。
11.把結翅打開整理漂亮。完成後再做一次檢查調整好結翅的角度。
和服穿著注意事項
和服著裝時需要注意的是和服的左襟和右襟的蓋法是有講究的,一般來說,穿時右襟領貼胸口,左襟領再蓋在右襟領上,此穿法稱為「右前」;反之則為「左前」。和服穿法,生人是「右前」即左搭右(襟領),由於日本人認為,死後的世界與生前相反,因此死者的穿法是「左前」即右搭左。「右前」穿法,有一說是受到中國古代服裝影響,也有一說是日本人慣用右手,因此慣將刀在配在左腰間,若採用「左前」穿法,拔刀時受左襟領影響,動作會不順暢。
很多人不知道這一說法,穿和服時右襟搭左襟,甚至很多明星的穿著都是右襟搭左襟,比如說伊能靜、楊丞琳參加某節目時就都出現這個錯誤,這是不正確的。
編輯本段禁忌著裝禁忌
日本有用衣服"招魂"的習俗:人們或者在死者的枕邊,或者登上房頂朝向高山大海,或者揮動死者衣服大聲呼喚死者回來。為死者洗用過的衣服時,要面北而洗,夜半晾曬。洗完晾乾後,必須整整齊齊疊好,收藏一段時間後再用棒敲打幾下,生者才能穿用。因此,人們在日常漿洗衣服時,都絕不朝北晾曬,而且夜間也不掛在外面。


和服
在城市,正月初一,大部分家庭都不洗衣服。古俗,每月的一日、十五日、二十八日,甚至彼岸等祭日也不得洗衣。這固然是節假日需要好生休息,也是畏懼這一天祭祀對象的魂靈飄游而過時附在晾曬的衣服上。新穿剛做好的衣服時,有的地區(如紀州)先將衣服披在柱子上;有的地方(沖繩)要口唱"我也千年,柱也千年"、"衣服單薄,身板結實"。即使不先給木柱穿,也要疊好後敲打兩下再用。這都是出於擔心衣服上藏有某種魂靈的緣故。收藏一段時期後用棒敲打,或者先給木柱穿,從主觀願望來講,希望起到化解的作用,去災避邪。
《無何集》載:"毋反懸冠,為似死人服",河南沁陽一帶有"反穿羅裙,另嫁男人"的傳說。由於死者去的是一個與陽世截然相反的陰間世界,所以死後要反穿衣,反戴帽。日本習俗,人死了下葬時,要左向掩衣襟,意味著死者的一切裝束都與生者相反。所以,平時人們穿衣服時,最忌諱領子窩在裡面,或者以後為前,以里為面。
同樣,由於"萬物有靈"思想,人們認為自己穿用的衣服必然寄存有自己的靈魂,把自己穿用的衣服贈給最親近的朋友,意味著把自己的魂魄也贈給了對方,足見一片誠心。有的人贈衣時,還在兜內放一枚五圓的日幣,這是取五圓的諧音,表示"御緣"(與您有緣)之意,還存在的贈"買衣服錢"、"買腰帶錢",都是這種習俗的表現。
色彩禁忌
《中國民間禁忌》一書中曾將服飾的顏色歸納為四:貴色忌、賤色忌、凶色忌、艷色忌。
《禮記》載,天子彈服裝因季節不同而顏色不同,按季節的陰陽五行,分為青、赤、黃、白、黑五色。
唐太宗貞觀四年定百官朝服顏色,紫列朱前: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服緋;六品深綠;七品淺綠;八品深青;九品淺青。
可以這樣說,日本歷史上的色彩禁忌與這些都有不同程度的相似之處。
推古天皇十一年(605年),聖德太子頒布"冠位十二階",按階位用冠。
從上至下是德(紫)、仁(青)、禮(赤)、信(黃)、義(白)、智(黑)。這六種顏色和冠位又分別細分為大小兩種,共十二階。
日本歷史上曾定桔黃色、深紅色、青色、深紫色分別為皇太子、太上皇、天皇、和親王的禮服用色,限制他人使用。尤其深紅色和深紫色,更不準皇室以外的人使用,這種規定一直持續到1945年。
在日本高松冢古墳壁畫上,除有唐裝男子和女子畫像外,尚有作為四方守護神的青龍、朱雀、白虎、玄武(黑龜)圖畫。直到今天,在日本的一些地方穿著和服時,非隆重儀式,一般不選用白色和紅色。因為:白色代表神聖、純潔;紅色則象徵著魔力。

⑶ 動漫中哪些服裝適合現實世界穿著且不違和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看動漫,也越來越多的人喜歡Cosplay,喜歡穿動漫里人物的衣服,可是動漫裡面的一些衣服穿出去會讓人覺得很特別,那麼有哪些服裝是適合現實世界穿,而且不違和的呢?

最後我想說的是在動漫裡面特別常見的洛麗塔風格的衣服,很多人都喜歡洛麗塔風格的,因為這種衣服穿起來很像小公主,但是穿出去就會被很多人覺得太違和了,其實現在有很多改良版的洛麗塔服裝,就是用洛麗塔風格和我們平常穿的衣服風格相結合,這樣穿出去不會那麼太顯眼,而且如果你是參加一些化妝舞會的場合,那麼洛麗塔的風格就一點都不違和。

其實我們穿什麼衣服,根本不需要介意別人的眼光,只要我們喜歡就好了,喜歡什麼類型的衣服都可以去嘗試,只要不太過分就可以了。

⑷ 求井上織姬所有同人和服圖片

井上織姬的照片可以在嗶哩嗶哩上找到。

一、簡介

黑崎一護的同班同學,本作的第一女主角。於故事初期擔任班上的衛生股長兼手工藝社員。特徵是棕黃色的長發與褐色雙瞳(動畫版為橙紅色長發與灰藍色雙瞳),前期留著覆蓋前額的瀏海,後來將劉海梳成側分的模樣(在漫畫版的扉頁里,偶爾會將長發梳成發髻或是發辮)。

佩戴成對的淺藍色花形發夾,是兄長井上昊贈與她的遺物。成績非常好,校內排名名列第三。由於織姬胸部非常豐滿,所以在故事中常常被千鶴襲胸,不過她並不會生氣。待人溫和友好,思維奇特,經常有特殊幻想和出人意表的舉動。

被茶渡泰虎形容有著堅硬的頭殼,連一護的後腦杓撞到她的額頭,也會痛得用雙手捂住遭碰撞的部位。只要有人需要她治療傷勢,就會毫不猶豫地去治療,即便是曾經傷害自己的人也不例外。十一番隊第五席綾瀨川弓親曾經贊譽她的美。

藍染惣右介與烏爾奇奧拉·西法還曾經用「太陽」來比喻她。


二、背景

織姬的觀察力十分敏銳,她可以用靈壓感知並准確的指定某人所在的位置,其靈壓觀察力更是主角五人當中最敏銳的,但是這多數都在同伴遇到危機的時候顯現。而且在第二部劇情里,一護周圍的靈壓發生變化時,她也是第一個發現的。

除此之外,她還擁有相當精細的靈壓掌控能力,因此能在屍魂界拯救篇最先學會靈珠核的操控方式,還能察覺並自由進出前任副鬼道眾長有昭田缽玄設下的結界。本身味覺比較特別,不過她也喜歡一般的食物。

⑸ 這是哪部動漫裡面的

電視動畫《冰菓》改編自日本推理小說家米澤穗信原作的《古典部系列》小說,以該系列的第1部《冰菓》為標題

圖上的人是千反田愛瑠(ちたんだ える,Chitanda Eru)

聲優:佐藤聰美

神山高中一年級A班的女生。「富農」千反田家的女兒。由於「個人原因」進入古典部並擔任部長。性格認真,個子很高,披肩黑發,外表清秀,說話全部都用敬語,一般來說都是像千金小姐,但是特徵是與整體印象不相符的大大的眼睛。平時像千金小姐一樣,但一旦有了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或是自己不能理解的事情,都會說「我很好奇!」這句話,那雙大大的眼睛就會閃閃發光成為好奇心的化身。因此多將身邊的人牽扯進去,但是不會被別人的情緒左右,懂得適可而止。成績在整個年級都名列前茅,也很擅長料理,在文化祭中顯露了自己的身手。有暗示喜歡折木,想給他送巧克力。

在祭典中飾演皇後。

象徵著塔羅牌中的「愚者」。

據第五卷描述,高二升到二年級了H班。

你的圖片出自6~11.5話ED中的截圖

⑹ 這是哪個動漫

《犬夜叉》是日本漫畫家高橋留美子於1996年11月27日開始在《周刊少年Sunday》雜志上連載的以描寫戰國童話故事為題材的長篇漫畫,於2008年6月18日完結。歷時11年7個月共含558話(全56冊),單行本由小學館發行。在時隔5年的《周刊少年Sunday》2013年10號,做為東日本大震災復興支援企劃《ヒーローズ・カムバック》的一環刊載了最終回犬夜叉完結半年後的故事(特別篇),講訴犬夜叉完結半年之後犬夜叉和戈薇等人的生活。收錄在《3.11を忘れない ヒーローズ・カムバック》[1]和2015年6月發售的wide版《犬夜叉》30卷中。作品獲得小學館第47屆漫畫獎。
故事背景設置在日本戰國時代,主要講述的是初三女生日暮戈薇偶然通過自家神社的食骨之井穿越時空來到500年前的日本戰國時代妖怪與人的混血半妖——犬夜叉,為尋找散落於各處的四魂之玉碎片而展開的冒險之旅。
中文名
犬夜叉
原版名稱
いぬやしゃ/犬夜叉
作者
高橋留美子
地區
日本
連載雜志
《周刊少年Sunday》
創作背景
高橋留美子於1978年出道,1996年開始連載《犬夜叉》,在之前的作品都是以搞笑喜劇為主,而在創作《犬夜叉》的時候就已經想好要創作一部很有故事性,不需要裝傻搞笑的戰國故事,就是她所說的日本時代劇,而特地不採用出道以來,維持一貫風格並廣受歡迎的戲劇作品,開辟新的境界。相比《福星小子》《亂馬1/2》基本上都是由一話完結的短篇搞笑漫畫構成的。《犬夜叉》並不是搞笑作品,簡單說就是可以「動刀動槍的戰斗」,因此「刀」就是很重要的元素了。在開始畫「戰國時代」的時候,作者為了再現那個時代的風景,曾參考了一些土建和過去的畫,但無法保證正確的畫出吻合那個時代的畫,因為漫畫中沒有標明是哪一時間,就創作角度來說,戰國時代是一個相當自由的舞台。另外,作者本人也很喜歡和服之類的服飾,某種角度來看《犬夜叉》算是因和服而生的作品。通常來說,改變風格對作家來說是一次很大的冒險,但高橋留美子本人卻沒有想這些,只是覺得「和風真不錯啊」。[3][4]
與《人魚系列》的詭異的不同,《犬夜叉》則想畫出那種不可思議的感覺。為了畫出恐怖感,作者畫《犬夜叉》的時候特意查了一下

⑺ 動漫中的糟糕妹子你都知道哪些

我覺得動漫中可怕的妹子有很多,接下來讓我簡單介紹一下吧。


三笠

艾倫·耶格爾的青梅竹馬,在兒時被艾倫救過一條命。無家可歸時被艾倫父子帶回了家,後二人經常一起活動,互相視對方為最重要的人。由於身為耶格爾家養女之故,與艾倫經常一起行動。流著東洋人血統,是個沉默寡言、表情稀少的少女,與阿明·阿諾德也是舊識,小時候曾居住在同一個地區,三個人關系很要好。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