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年代的銅錢最值錢
銅錢不是年代定其價值的,而是越稀少越值錢。物以稀為貴是永遠不變的定律。。你可以到網上收一下(古泉五十名珍)參考一下。
⑵ 哪個朝代的銅錢最值錢
錢幣不是論朝代的,是看存世量的多少,比如鑄於五代十國時期大齊國的大齊通寶,存世僅兩枚,其中一枚不知所蹤。為大珍,一級,無定價。。
1、秦朝銅錢
秦半兩錢為秦代貨幣。銅鑄,圓形方孔,錢徑一般為2.5-2.77厘米,重 12 銖(我國古代規定 1 兩為 24銖)2.5-3.35克,個別有外郭,被平素,面文「半兩」二字。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天下,規定以外圓內方的半兩錢為全國通行的貨幣,這是我國最早的統一貨幣。
2、唐朝銅錢
開元通寶為唐代貨幣,錢幣在唐代始有「通寶」。唐初沿用隋五銖,輕小淆雜。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為整治混亂的幣制,廢隋錢,效仿西漢五銖的嚴格規范,開鑄「開元通寶」,取代社會上遺存的五銖。
3、宋朝銅錢
元豐通寶為宋朝貨幣。其中的元豐重寶為大珍,折五光背,篆書旋讀,為未發行的樣錢,僅有兩枚存世,市價100萬元以上,且有價無市。近年市麵坊間頻頻傳出的所謂的「元豐重寶」無一例外皆為贗品。
4、元朝銅錢
至元通寶是元代的四體文錢,是元順帝至元年間(公元1335年至1340年)鑄造的。元順帝所鑄造的至元通寶版式繁雜,變化無常,除光背外,有背「玉」、背星月、背異文及供養錢等,而四體文錢便是這一時期的傑作。
5、清朝銅錢
康熙通寶為清代錢幣,鑄於清聖祖康熙年間。康熙通寶有小平及當十大錢。錢文真書體直讀。除寶源、寶泉二局以滿文紀局外,各省均以滿漢字紀局名,穿左鑄滿文,穿右鑄漢文。幣材多呈青白色,即用銅錫合金,通稱大白錢。
⑶ 哪個年代的古錢最值錢
歷代古錢幣存世量少的較為值錢。古錢幣圖譜可分十級,1級為珍稀品,10級最多。如:齊六字刀、圜錢、三孔布、金質的淳化元寶、金質開元通寶、九疊篆皇宋通寶、西王功賞、清朝各朝代的母錢等。總的來說:歷代古錢幣存世量少的、品相好的值錢。
⑷ 古代銅錢什麼時代的最值錢
您的問題,古代銅錢,當然是鑄錢皇帝「王莽」時期的錢幣,是最值錢的;不過市場上仿品不少,千萬要注意!
⑸ 什麼時侯的銅錢最值錢。要圖片
對於銅錢古幣來說,並不是年代越久就越值錢,也並不是某個年代或某個時間的古幣最值錢。衡量一枚銅錢的價值,包括年代,品類,存世量,品相等都直接影響其價值。中國有很多銅錢,有的價值百萬以上,有的僅值幾塊錢。
例如丙午清江浦"淮"戶部大清銅幣二十文。極罕,世上存世的只有兩枚,一枚於上海博物館,一枚於2018年被競拍。當時的清江浦造幣藏原訂鑄打拾文,所以需要額外的機器。准備就緒後開始試鑄,卻發現機器的壓力只可鑄拾文,機器被拆卸並送至南京造幣廠。最終這枚競拍品以504000美元成交。
(5)什麼年代的銅錢最值錢圖片集擴展閱讀:
清代銅元起初仍以「光緒元寶」為文,但各省鑄幣並無統一標准,成色樣式均存在相當差異,鑄造銅元的材質自然是銅,但是根據各種銅質合金成分的不同仍然能分出好多種。比較多見的是紅銅與黃銅,有些所謂烏銅、橙色銅。
其實只是根據銅質顏色深淺而定的,實際上還應算作是紅銅的一種,各種銅元中仍以紅銅為多,有些省紅銅和黃銅並鑄。清代銅元里各種面值甚多,一般最常見的是五文、十文、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但也不能一概而論。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銅幣收藏 可分為四個等級進行
⑹ 最值錢的銅錢,是啥年代的
銅錢的價格與年代無太大關系,主要是看流通的多與少,比如現在最稀有的『大齊通寶』據說是唐代的,僅有的兩枚全是殘器,一缺角一被鑽孔.
⑺ 哪個年代的銅錢最值錢啊
元朝
⑻ 什麼朝代的銅錢最貴
物以稀為貴,並不是年代久遠就珍貴。古錢幣尤其如此。
其中大齊通寶和天顯通寶,大齊通寶直徑為2.3厘米,闊緣薄肉,銅色紅潤,錢面鑄有直讀隸書「大齊通寶」四字,文字質朴。據了解,大齊通寶或說系五代十國徐知誥取代吳主楊溥建號大齊時所鑄的,或說是黃巢稱「大齊皇帝」時鑄造的。古幣辭書上說:「傳世大齊通寶僅見兩品……是古泉至寶,均已下落不明。」
另一枚古錢幣是旋讀隸書「天顯通寶」。該錢幣光背無文,直徑2.4厘米,重約2.7克,錢形工整,文字自然,古樸可愛。據有關資料顯示,「天顯通寶」鑄造於遼太宗耶律德光天顯年間,距今已有1000餘年的歷史了。傳說1940年北京駱氏曾經有過一枚「天顯通寶」,後來在抗日戰爭中落入日本人手中。
陳先生說,他從20年前就陸續在雜貨店裡購買、收集古錢幣,現在已經收集有一千多枚從唐代到民國的古錢幣,其中不乏有「永安一十」、「紹元聖寶」、「光定元寶」等珍品。他說,不久前在整理一些久時從北方人手中購買來的古錢幣時,發現這些珍貴古幣的。
⑼ 什麼年代的銅錢最值錢
時間越久的古錢幣越值錢,主要原因是時間早的錢幣發行量少,且有的還沒出土。歷史價值,研究價值,收藏鑒賞價值,只要你手裡有真品就值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