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節的來歷和習俗圖片
春節的來歷有一種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
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
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放爆竹,守歲。從初一開始還要走親訪友。
臘月二十四:掃塵
臘月二十五:做豆腐,接玉皇,趕亂歲,照田蠶,千燈節
臘月二十六:割年肉
臘月二十七:洗浴
臘月二十八:貼窗花,宰雞趕大集
臘月二十九:祭祖,上供請祖
臘月三十:除夕,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守歲
正月初一:開門炮仗,拜年,給壓歲錢
2. 春節符號圖形寓意
解析:
本題考查圖文轉換的能力.首先審讀題干,了解圖標的標題,然後仔細觀察圖標的構成部分,尤其注意抽象變形的圖案,表述時語言要准確,鮮明.構圖要素,按照一定的順序說明,本題中,由蝙蝠、鯉魚和春字組成燈籠形狀,春字由鞭炮和古錢幣構成.寓意結合「春節符號」的內涵考慮,如:鞭炮,代表過年辭舊迎新,古錢幣代表恭賀發財之意,燈籠象徵著團圓美滿等.
答案:
構圖要素:由蝙蝠、鯉魚和春字組成燈籠.燈籠象徵著團圓美滿,蝙蝠代表福氣,鯉魚代表富裕(吉利),春字由鞭炮和古錢幣構成,代表辭舊迎新,恭賀富貴(發財),體現出春節喜慶氛圍與民族文化特色.
3. 春節習俗照片有什麼
1、春社圖:民間傳說:「臘月二十六,殺豬宰羊年味濃」。這一日,鄉民都會聚在一起殺雞、鵝、豬等牲畜,場面熱氣騰騰,有趣熱鬧;這些食物是為除夕祭祀之用的供品。
4. 過春節貼的年畫,不同的圖案到底承載了什麼的祝福和寓意
在過去的年代,我在農村生活的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貼年畫的,家裡有幾個屋,屋裡有幾面牆,哪個牆上都會貼年畫的,年畫的種類是多了去了,最主要的,也是我們大家最喜歡的,就是下面我要說的幾幅年畫!
這幅年年有餘的年畫,那時候是最受歡迎的,家家戶戶都帖這幅年畫,這個年畫的寓意是很明顯的,就是希望我們家家戶戶,有吃有喝,年年有餘的意思,用這個魚代表那個余,也是最貼切的,讓人一看也感到很親切的!
這個出門見喜的年畫,還有抬頭見喜的年畫,也是非常喜慶的年畫,過春節了,抬頭見喜,出門見喜,讓人們在春節的時候,到處都是喜,到處都是喜慶的氣氛,到處都是喜悅的心情,這樣的年畫,誰的心情還能不喜呀!
年年有餘了,抬頭見喜了,那還得有錢花呀,所以招財進寶的年畫就來了,帶著富貴長壽鎖的善財童子,帶著她的金元寶,帶著珠寶玉石,就給你送財送寶來了,你有了這些金元寶,這些珠寶玉石,那你還能缺錢花嗎?
這個祝你一帆風順的年畫,那就是祝福你,和你的家人們,在新的一年裡,身體 健康 ,生活快樂,闔家幸福,吉祥好運,萬事如意,順風,順水,順天時,順地利,順人和,順順利利!
這幅門神的年畫,我在農村的時候年年都是要貼在門上的,這兩員大將,鎮妖驅魔,保家護宅,貼在門上,就是兩員大將在給你們家把守大門的,一切妖魔鬼怪都得遠而避之,也就保證了一家人,一年平平安安的!
而這幅福壽祿的年畫,是福星,祿星,壽星,一副年畫包含了三個老神仙的祝福。所以,不同的年畫,代表著不同的意思,但都是積極向上的,都是嚮往著美好生活的,這些年畫,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他們給春節帶來了非常喜慶的氣氛,也帶來了美好的祝福的!
感謝您對從善如劉三農問答的關注和支持,歡迎您的評論留言!
年畫是寓意吉祥,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
據悉,年畫起源於漢朝,發展與唐宋,鼎盛於明清。
年畫的題材包羅萬象,堪稱一部民間的網路全書。有神仙、吉祥物、娃娃、美人、生活、傳說等。
神仙是早期年畫最常表現的內容,吉祥物包括獅子、老虎、鳳凰、搖錢樹、牡丹花等。
娃娃、美人也是常見的內容,表達早生貴子,夫妻和睦。
生活內容包括節氣時令、生息勞作。
傳說則是一些戲曲成分的元素比較大,增長知識,接受教育。
從種類上分,年畫可分為門神、吉慶、風情、戲出、雜畫、符像。
傳統的年畫藝人會根據房屋的實際情況,創作了各式各樣的畫,如大門的畫,屋門的畫,炕頭的畫,窗旁的畫,就連倉囤、飯櫥、圈門也都有專用的畫。
年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一般都是一些有寓意的喜慶的內容為主,表現不同的生活期盼。
下面2以比較有名的高密撲灰年畫舉幾個例子。
三星高照
文財神
武財神
正財神
一般求財掛財神爺,財神爺也分幾個人,文財神武范蠡、財神關二爺、正財神趙公明。
魁星點狀元
五子獻壽
和合二仙
連年進寶
連年有餘
年畫由於圖案不同,所貼的地方不同,寓意也不一樣。
比如,馬上平安,是騎馬的將軍,這對門神一般貼在邊門上,而正門上是貼上鞭鐧門神或者神荼郁磊。
堂屋門上一般要貼上五子登科,而院中的」影壁則多貼天官賜福,廚房門上貼年年有魚,後門上要貼上鍾魁鎮宅。
學生門上貼上五子奪魁,庫房門上自然是要貼上武財神。
中國人對形象的東西特別敏感,對帶有畫面感的東西有著特殊感情和基因,從最原始的時髦飲血茹毛飲血到鑽木取火,再到男耕女織的小農 社會 ,無論在生產作業、飲食醫葯、還是耕種狩獵、墾山捕漁,信息的傳遞、交流、融匯、共享;精神世界的表達幾乎都是依靠圖案。
我們最早的文字,刻在殼上的甲骨文,每一個漢子的起源,這種符號意義的表達,最開始幾乎就是在畫,來用筆畫描繪。
伏羲在河南上蔡是畫出八卦圖,古代人民用朱筆畫押表示確認,都是這樣那樣圖像符號的應用,並且遠比漢字流傳更廣、理解更容易、使用更方便,是適用各階層人民的表達方式。所以古老且智慧的中華民族更喜歡圖案,對圖案有著更加特殊的感情,對圖案帶有更多精神世界的表達。
所以,我們的年畫比春聯起源更早,承載著比文字更飽滿的 情感 和寄託。
而至於這種寄託的意義更難精確形容,戰爭年代的圖案可能表達的是祈求和平;和平年代的圖案可能是感謝時代。農民家庭圖案是希望五穀豐登,做生意的希望財源滾滾,根據時間、地域、人群的不同不一而足。
年畫的來歷最早是起源於門神,是唐太宗李世民天天做噩夢,後來命大將秦瓊和尉遲敬德站在門的兩邊,就不做噩夢了,後來變成貼兩個人的畫像!貼英雄人物的就是為了驅趕噩運,貼福字什麼的表示迎春納福,貼送財童子童女的寓意招財進寶,等等!!!
過春節貼不同的年畫當然有不同的含義,貼春聯是盼望著來年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有個好的兆頭,春節大門上貼上門神,寓意著有神仙在此,提醒看好門戶,當心賊人和抵擋一切妖魔鬼怪之類,貼福字是福到我家的意思,都是人們對生活的一些美好願望!
家人身體 健康 ,發財,平安,
春節貼年畫的圖案祝福我們新的一年新氣象,寓意了我們中國人的強大。
5. 古代過年流行的獅子滾綉球吉祥圖案有什麼寓意
獅子有威嚴的外貌,在我國古代被視為法的擁護者。在佛教中它又是寺院等這些建築的守護者,是釋迦左臂侍文殊菩薩乘坐的神獸。獅子的形象在民間應用也很廣,有右前足踏鞠(俗稱綉球)的雄獅子,左前足踏小獅子的雌獅子,還有雌雄獅子相戲綉球,叫「雙獅滾綉球」。大戶人家常雕巨型獅子鎮宅辟邪。 雙獅滾綉球民間稱之為「獅子滾綉球」,表示喜慶吉祥歡樂之意。俗傳,雌雄二獅相戲時,它們的毛糾纏在一起,滾而成球小獅子便從中產出。此處綉球乃吉祥之物,它的變形圖稱「綉球綿」、「綉球紋」,廣泛用於玉石雕刻、衣料、建築、傢具、什器等方面。民間有獅子舞,是逢年奪冠節的重要節目之一。
一般為綴結或彩飾獅外套,人居其中,仿獅子各種姿勢,行走起坐,俯仰跳躍。又有人執綉球引逗、戲弄。這種民間舞技,後被搬上舞台傳以至今。 相傳,「獅子滾綉球」的起源故事是這樣的:南北朝時有一位名將叫宗愨,元嘉二十二年(445年)與南方林邑國發生一場戰爭。宗愨為先鋒,接連受挫後想出了一條妙計,命部下雕刻木塊,製成獅子頭套和面具戴上,復披黃衣,敵方以為是獅子沖過來了,均敗陣而逃,宗愨獲得全勝。這種作戰方法,逐漸流傳民間,並慢慢增加舐毛、搔癢、打滾等動作,變兇猛為可愛的形象,逐漸演繹為獅子送祥瑞的習俗。
6. 古代過年流行的十大吉祥圖案有何寓意
在中國傳統藝術寶庫中有一支獨特的歷史奇葩,人們稱它為「吉祥圖案」。它那豐富多彩的內涵、真善美的理念,正是我們民族文化的象徵。吉祥圖案是指以含蓄、諧音等曲折的手法,組成具有一定吉祥寓意的裝飾紋樣。它的起始可上溯到商周,吉祥圖案起始於商周,發展於唐宋,鼎盛於明清。明清時,幾乎到了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它們所要表達的只有四個含意:「富、貴、壽、喜」:貴是權力、功名的象徵;富是財產富有的表示,包括豐收;壽可保平安,有延年之意;喜,則與婚姻、友情、多子多孫等均有關。吉祥圖案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已成為認知民族精神和民族旨趣的標志之一。明清絲綢吉祥紋樣的題材十分廣泛,。花草樹石、蜂鳥蟲魚、飛禽走獸、無不入畫。貌似平凡,其中不乏真趣與深情。一般有三種構成方法:一是以紋樣形象表示,二是以諧音表示,三是以文字來說明。
在中國古代,流傳著許多含有吉祥意義的圖案。每到年節或喜慶的日子,人們都喜歡用這些吉祥圖案裝飾自己的房間和物品,以表示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良辰佳節的慶賀。
中國的吉祥圖案雖然始於距今3000多年前的周代,但是,今天吉祥圖案仍然是人們生活中,尤其是過年時候不可缺少的內容。
獅子滾綉球: 解析:獅,哺,綱貓科動物。雄獅壯碩雄健,頸有鬣。我國古代工藝中的獅紋樣,是歷代民間藝人加工,提煉並加以圖案化的結果,較真獅英武而活潑。綉球是用絲織品仿綉球花製作的圓球。古代視綉球的為吉祥喜慶之品。據《漢書·禮樂志》,漢代民間流行「獅舞」,兩人合扮一獅,一人持綵球逗之,上下翻騰跳躍,活潑有趣。「獅子滾綉球」圖案,來源於此。舞獅子為民俗喜慶活動,且寓意祛災祈福。由綉球組成的圖案又叫「綉球錦」、「綉球紋」等。 二、象馱寶瓶: 解析:太平,謂時世安寧和平。《漢書-王莽傳上》:「天下太平,五穀成熟。」唐朝詩人溫庭筠《長安春晚》有「四方無事太平年」一句,指的就是連年豐收。《漢書·食貨志上》:「進業曰登,再登曰平……三登曰太平。」象,哺 . 動物。體高約三米,鼻長筒形,能蜷曲。門齒發達。象壽命極長,可達二百餘年,被人看作瑞獸。象也喻好景象。寶瓶,傳說觀世音的凈水瓶,亦叫觀音瓶,內盛聖水,滴灑能得祥瑞。「太平有象」也叫「太平景象」、「喜象昇平」,形容河清海晏、民康物阜。
7. 有關春節的畫是什麼呢
,《三友圖》為立軸墨筆,未設色,畫面上為松、竹、梅、石、泉,並在畫面留白處題寫了6首詩作。執筆繪畫的3人,為清代雍正十一年(1733年)進士、翰林院編修董邦達;雍正五年(1727年)進士、禮部侍郎鄒一桂;乾隆十八年(1753年)大學士蔣溥。題詩的除上述3名畫者外,還有當時的宮廷大臣汪由敦、梁詩正、嵇璜。這6名宮廷大臣創作該畫作後,於當年春節前,作為賀歲之作獻給了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審閱後,在該《三友圖》上,加蓋了「乾隆御覽之寶」印鑒。中國人喜歡在春節將"吉祥"含義的名畫懸掛起來。大家看到了,都會自然而然地興高彩烈,好像己獲得了畫中的吉兆,在新的一年裡能夠如願以償。
處處見吉兆:大廳的正上方、居一家的首要位置,常常能看見"五瑞圖"、"富貴壽考"、"如意平安"、"華春富貴"、"富貴多子"、"丹鳳朝陽"、"錦圃鳴春"、"三陽開泰",或是以鷹、熊來象徵的"英雄圖"。
文人的書齋中,又有另外一套足以使文人滿意的名畫。如常見的"五清圖"、"新韶如意"、"尋春圖"、"迎春閣"等一類的名畫。
閨房之中的吉祥畫,表現伉儷情篤的,如"春風熱窩"等等。
大名家也不忘記新年裡拿些吉祥畫來給孩童們欣賞,這些畫有描繪快樂兒童的,如"元宵玩燈"和"元宵看燈"等。這"元宵玩燈和看燈",又含有元宵節祝賀人家添丁的吉兆寓意。
以下列舉歷代名家所畫的名畫,來說明有關新年的民情風俗。
五瑞圖:古今畫家筆下的"五瑞圖"有很多,元朝名畫家陸廣氏所繪的五瑞是:椿樹、黃草、芝蘭、磐石和竹。
椿樹象徵長壽。莊子說:"上古有大椿,以八千歲為春。以八千歲為秋。"唐朝貞元詩人牟融也有"堂上椿萱雪滿頭"的詩句。後來人們把"椿"看做父親,而叫"椿庭",更象徵"長壽"的意思。
萱草又叫忘憂草。據說古代人的寢室,都有前堂後室之分,後室又叫北堂。祭祀的時候,主婦就站在那裡,換言之,北堂是母親的所在地。因為北堂多種植萱草,又稱為"萱堂"。後人便又把萱草當母親,說它能使人忘憂。
芝蘭畫在畫中,是比擬為好子弟。晉代謝安說過"芝蘭玉樹,俗使其生於庭階。"這個意思,是要訓導子弟成為良好的後裔,像芝蘭種在庭階而非野生。
磐石是又扁又厚的大石子,放在地上屹然不動。《詩經)有:"君當為磐石,妾當為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後人就用磐石表示穩固。
竹報平安,是用竹來象徵平安的意思,古人寫信回家,常說"竹報平安"。後人又在信箋上印著竹枝或竹葉,都是"平安"的代語。
新春掛起"五瑞圖",便象徵這家在新的一年中,父親能夠長壽,母親能夠無憂,子孫能夠昌隆,家基能夠穩固,百事皆能平安。
富貴壽考圖:"富貴壽考圖"是清朝大畫家趙之謙的手筆。
畫里有青銅的鼎和盤,盤里盛著百合、柿子和靈芝,鼎里插著天竹子、松枝和臘梅,鼎和盤是四五千年前青銅時代的遺物,表示"壽命綿長"。這鼎和盤多半為顯貴人家收藏,所以又象徵富和貴。百合、柿子和靈芝,拼合起來便成為"百事如意"的吉祥語。百合代表"百","柿"諧音作"事"字,靈芝形如"玉如意"的頭部。天竹是象徵子孫繁昌,松枝表示高雅,臘梅顯示清麗和經得起寒冷。這幅畫的吉兆含義很多,不只是"富貴壽考"。
元朝無名氏繪的"如意平安",和趙之謙的筆調大同小異。
這是一幅象徵性的名畫,畫的是竹枝和荷花插在花瓶之中,佛手和幡枕放在果盤上,還有靈芝種在陶盆里。它的含意是靈芝代表如意,竹代表平安,荷花表示清高,佛手和幡桃兩樣都是長壽的記號。
比元代畫家早些,有宋代無名畫家的作品"華春富貴"。那富貴兩字,是以牡丹花來代表的,因為中國古今人們把牡丹花定為花中之王,又特別叫它"富貴花"。"春華富貴"這幅畫,除了畫牡丹以外,還有精巧美觀的花瓶和架子,它們代表"華貴"。瓶里插著一枝桃花,那是表示春回大地,於是"華春富貴"四個字全部包含了。
"富貴多子"這幅畫,是清代名家吳昌碩所繪,也以牡丹表示富貴;還附有兩個石榴,這就代表那一家也將象它一樣多的子孫。
鳳凰和孔雀;象徵吉兆的吉祥畫有,"丹鳳朝陽"、"錦圃鳴春"、"三陽開泰"和"英雄圖"等。
中國人認為鳳凰是瑞鳥、珍禽。在遠古時代就見於傳記,舜時載於書,周成王時詠於詩,漢孝昭時稱它是珍禽;以後人們就認定它是瑞鳥,而且以為看見了它,天下就可以安寧。
繪飛禽的吉兆圖有明代大名家陸治,他曾留下一幅"錦圃鳴春"。畫面上孔雀正在開屏和歡叫,四周襯托著盛開的牡丹和草本的芝蘭、木本的玉蘭,還有磐石和四隻白頭翁鳥。
這幅畫的含義是孔雀開屏和它悅耳的叫聲,象徵吉祥,看到或聽到的人就會獲得好運道。盛開的牡丹象徵大富和大貴,芝蘭、玉蘭是子孫多的表現,磐石和白頭翁是"長壽"的祝福。
羊、熊和鷹:"三陽開泰",是句吉樣話。三陽就是三隻羊,一隻母羊和兩頭小羊。一頭小的在吃新生的青草,另一頭小的正跪在母羊腹下吮乳。
"羊"和"陽"是同音字,"三羊"代表"三陽",象徵在春回大地時,萬物滋生,也就是"開泰"的意義。
以鷹和熊這兩種健碩的鳥獸來代表英雄。新年來到時,把這幅"英雄圖"掛在廳堂,無疑是希望吉祥,希望今年添丁時生出一位曠世的英豪;或盼望家中的男孩將來能成為國家民族的英雄。
五清圖和新韶如意圖:文人愛好清高,所以在書齋中,常常喜歡懸掛"五清圖"。
五清是指代表清高的五樣東西:就是明月、綠竹、松樹、橘樹和山泉。清代的大名家惲壽平曾繪此圖。
明月皎潔地照耀天空;綠竹虛心又清俊;松梅不怕嚴寒;在冬天吐著清香;山泉清澈地長流,而且發出清爽之音。它們都合乎清高的文人個性,所以"五清圖"的懸掛,也是文人清高自賞的象徵。
與"五清圖"近似的,是清朝畫家錢維城的"新韶如意",畫中繪有百合、柿子和靈芝。這三者代表"百事如意"的意義。
伉儷鴛鴦:畫家們用鴛鴦、雙燕來象徵青年夫妻。明代畫家呂紀繪?quot;春風燕喜",畫的是河邊長著一株垂曳的楊柳,有一對燕子飛在柳樹叢中,又在那春水之上,飛來穿去。還有一對鴛鴦漫步水濱,形影相隨。
人們認為雙燕和鴛鴦的特性,是永不分離的,故常用"新婚燕爾"、"福祿鴛鴦"來祝賀新婚男女,把這一類的吉祥畫懸掛在新婚洞房裡,這是祝賀夫妻倆能夠百年好合。
給孩子們描繪的新年畫幅也不少。其中宋元畫家的作品,是後世望塵莫及的。例如宋朝李嵩繪的"元宵看燈",蘇漢臣畫的"元宵玩燈",都是很精湛的名作。李氏所繪巨幅可能是宋以前的"慶燈"情景,那華貴之家的庭院里,搭起了用樹枝紮成的彩架,上面掛著三盞非常精緻的彩燈,燈上飄動著又長又美的絲綢帶子,正中掛著一個球形的彩燈,發射出光亮的燭光。畫里有三位雍容華貴的婦人,女僕們在兩旁小心侍候。還有二、三個孩童牽來扯去地玩著地上放的花燈。
在蘇氏的"元宵玩燈"這幅圖畫中,有二十二個孩童在花園里玩元宵的彩燈。池塘中點綴著大堆的鮮花,更把孩子們玩樂的情緒提高了。他們有的牽著小紅燈,有的採花朵,有的拔青草、有的玩玩具,有的吃水果和糕餅,每個孩子各有他自己的天地,使成人看了便會油然地萌生添燈(添丁的希冀)。財由丁而生,丁財兩旺,是中國人所希望得到的。
8. 為什麼春節全家團聚時都要拍照片呢
因為拍攝全家福,可以通過影響保留到以後。影像永遠是人們最快接受信息的方式,因為人類都是視覺性的動物,從早期的圖形符號理解事物,再到後來的繪畫藝術表達事物,再到攝影拍出的靜態影像,直至21世紀當今流行的視頻動態影像,無不都在用影像來體現事物,表達生活,抒發情感,好的影像作品總是給人視覺刺激,快速的傳遞更為豐富的信息。影像已經完全深入融入了人們的生活,每個人都在用影像改變生活,豐富生活。而隨著科技的發展,影像的記錄方式隨著相機的普及,大眾都可以去拍照,這也變成了最有紀念意義的一種方式
9. 讓古代春節有藝術氣息的《歲朝圖》會有啥寓意
“春節”是中國人最熱鬧也是最受重視的一個傳統節日,人們都會在農歷春節前後辦年貨、掃塵、走訪親戚、祈福攘災、歡慶娛樂等等。而在清朝對於春節習俗的講究就更多了,下到黎民百姓,上至皇親國戚,都無不例外。清朝皇帝在紫禁城中過春節最具代表性的方式,就是置辦的“
年物”,年物一般是指農歷新年用以饋贈親友之物。紫禁城裡面的每一件年物都帶著強大的自然信仰的力量,讓人心生敬畏和歡喜。
那麼,紫禁城裡到底有哪些特別的年物呢?
正在熱播的年俗節目《故宮賀歲》第四集中,就向廣大觀眾介紹了紫禁城裡清代皇帝過春節而置辦的“年物”,這些寓意深刻的年物讓觀眾大飽眼福。而在節目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年物”,
當是散發著濃濃藝術氣息的《歲朝圖》。
四、對春節傳統儀式感的注重
古人畫《歲朝圖》寄予過年美好的寓意,也是古人春節里一種儀式感的表現。不僅圖畫,很多物件也被寄予了瑞祥的寓意。
的琺琅象;工藝精緻、材質華貴的寶石金銀盆景;起源於癢癢撓、寓意“萬事如意”的瑪瑙雕靈芝式如意;從唐朝就開始流傳、象徵著太平安定的海晏河清香爐等等。
這些紫禁城裡清代皇帝過春節而置辦的“年物”,與《歲朝圖》一樣都是能表達人們對春節的期盼和嚮往,從側面也說明古人過春節可是滿滿的儀式感。
而在當代,由於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市場經濟發展的飛速發展和外來文化的入侵等多種因素的作用下,除了貼春聯、放鞭炮等比較根深蒂固的習俗以外,很多春節傳統的習俗都不再被大家所了解。
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故宮賀歲》的類似方法去復原過去的春節傳統,用更現代更年輕化的表達方式,找回過年的儀式感,就一定能將我們的傳統文化賦予新的意義,創造一種過年的新風尚。
10. 春節掛飾的圖案一般是魚和雞、福有什麼寓意
魚代表年年有餘。寓意「年年有魚」的魚。雞是因為是雞年。由於2017年是雞年,因此對聯、福貼、掛飾多印有雞的圖案,還有一些福包也是雞的造型。寓意「吉祥如意」的雞也是大行其道。
"福印福字現在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也有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每逢新春佳節,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