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波普藝術圖案
你需要先知道波普藝術是什麼,波普藝術(popular art)簡單的說就是「流行的、時髦的縮寫。它代表著一種流行文化。
波普藝術圖案就是通過對流行的圖像,文字等等元素進行組合或者設計,使它們能體現設計師的思想或反映某種價值觀。(個人見解)
2. 什麼叫波普藝術
是流行藝術(popular art)的簡稱,又稱新寫實主義,因為波普藝術(Pop Art)的POP通常被視為"流行的、時髦的"一詞(popular)的縮寫。它代表著一種流行文化。 在美國現代文明的影響下而產生的一種國際性藝術運動,多以社會上流的形象或戲劇中的偶然事件作為表現內容。它反映了戰後成長起來的青年一代的社會與文化價值觀,力求表現自我,追求標新立異的心理。 20世紀50年代初萌發於英國,50年代中期鼎盛於美國。波普為Popular的縮寫,意即流行藝術、通俗藝術。波普藝術一詞最早出現於1952~1955年間,由倫敦當代藝術研究所一批青年藝術家舉行的獨立者社團討論會上首創,批評家L.阿洛維酌定。他們認為公眾創造的都市文化是現代藝術創作的絕好材料,面對消費社會商業文明的沖擊,藝術家不僅要正視它,而且應該成為通俗文化的歌手。在實踐中有力地推動這一思潮發展的藝術家是R.漢密爾頓。1956年,他在首屆「這是明天」的個人展覽會(惠特徹派爾畫廊)上陳列出握有「POP」字母的網球運動員的拼集作品。這幅作品成了波普藝術的一面旗幟。英國波普藝術的代表人物還有:E.保羅齊、J.蒂爾森、D.霍克尼、R.B.基塔依、R.史密斯、A.瓊斯。 美國波普藝術的出現略晚於英國,在藝術追求上繼承了達達主義精神,作品中大量運用廢棄物、商品招貼電影廣告、各種報刊圖片作拼帖組合,故又有新達達主義的稱號。 美國波普藝術家聲稱他們所從事的大眾化藝術與美洲的原始藝術和印第安人的藝術類似,是美國文化傳統的延續和發展,1965年在密爾沃基藝術中心舉辦的一次波普藝術展覽即以「波普藝術與美國傳統」為題。美國波普藝術的開創者是:J.約翰斯和R.勞申伯格,影響最大的藝術家是A.沃霍爾、J.戴恩、R.利希滕斯坦、C.奧爾登伯格、T.韋塞爾曼、J.羅森奎斯特和雕塑家G.西格爾。 集合藝術和偶發藝術一般也認為是波普藝術的兩個支系。 在波普藝術中,最有影響和最具代表性的畫家是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1927—1986)。他是美國波普藝術運動的發起人和主要倡導者。1962年他因展出湯罐和布利洛肥皂盒「雕塑」而出名。他的繪畫圖式幾乎千篇一律。他把那些取自大眾傳媒的圖像,如坎貝爾湯罐、可口可樂瓶子、美元鈔票、蒙娜麗莎像以及瑪麗蓮·夢露頭像等,作為基本元素在畫上重復排立。他試圖完全取消藝術創作中手工操作因素。他的所有作品都用絲網印刷技術製作,形象可以無數次地重復,給畫面帶來一種特有的呆板效果。對於他的作品,哈羅德·羅森伯格曾經戲謔地說:「麻木重復著的坎貝爾湯罐組成的柱子,就像一個說了一遍又一遍的毫不幽默的笑話。」他偏愛重復和復制。「我二十年都吃相同的早餐,」他解釋說:「我想這也是反復做同一件事吧。」對於他來說,沒有「原作」可言,他的作品全是復製品,他就是要用無數的復製品來取代原作的地位。他有意地在畫中消除個性與感情的色彩,不動聲色地把再平凡不過的形象羅列出來。他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我想成為一台機器」,恰與傑克遜·波洛克所宣稱的他「想成為自然」形成鮮明對比。他的畫,幾乎不可解釋,「因而它能引起無限的好奇心——是一種略微有點可怕的真空,需要用閑聊和空談來填滿它。」實際上,安迪·沃霍爾畫中特有的那種單調、無聊和重復,所傳達的是某種冷漠、空虛、疏離的感覺,表現了當代高度發達的商業文明社會中人們內在的感情。 瑪麗蓮·夢露的頭像,是沃霍爾作品中一個最令人關注母題。在1967年所作的《瑪麗蓮·夢露》一畫中,畫家以那位不幸的好萊塢性感影星的頭像,作為畫面的基本元素,一排排地重復排立。那色彩簡單、整齊單調的一個個夢露頭像,反映出現代商業化社會中人們無可奈何的空虛與迷惘。 波普藝術,亦稱為「流行藝術」,發端於20世紀60年代左右,以英國倫敦和美國的紐約為中心出現的一個藝術運動。 英國畫家理查德·漢戴爾頓曾把波普藝術的特點歸納為:普及的(為大眾設計的)、短暫的(短期方案)、易忘的、低廉的、大量生產的、年輕的(對象是青年),浮滑的、性感的、騙人的玩意兒,有魅力和大企業式的。 波普藝術又稱普普藝術,是一個探討通俗文化與藝術之間關連的藝術運動。波普藝術試圖推翻抽象藝術並轉向符號,商標等具象的大眾文化主題。波普藝術這個字目前已知的是1956年英國的藝術評論家羅倫斯·艾偉Laurence Alloway所提出的。 波普藝術同時也是一些諷刺,市儈貪婪本性的沿伸。簡單來說,波普藝術是當今較底層藝術市場的前身。波普藝術家大量復制印刷的藝術品造成了相當多評論。早期某些波普藝術家力爭博物館典藏或贊助的機會。並使用很多廉價顏料創作,作品不久之後就無法保存。這也引起一些爭議。1960年代,波普藝術的影響力量開始在英國和美國流傳,造就了許多當代的藝術家。後期的波普藝術幾乎都在探討美國的大眾文化。 波普藝術特殊的地方在於它對於流行時尚有相當特別而且長久的影響力。不少服裝設計,平面設計師都直接或間接的從波普藝術中取得或剽竊靈感。
3. 什麼是波普藝術
問題一:什麼是波普藝術 波普藝術就是流行藝術、通俗藝術
簡單來說,波普藝術是當今較底層藝術的前身。波普藝術家用大量復制印刷的藝術品造成了相當多評論。早期某些波普藝術家力爭博物館收藏或贊助的機會。使用很多廉價顏料創作,作品不久之後就無法保存。
上世紀60年代,波普藝術的影響力量開始在英國和美國流傳,造就了許多當代的藝術家。因此也稱之為流行藝術、時髦藝術
問題二:波普藝術到底有什麼特點 波普藝術是「大眾藝術」(PopularArt)的簡稱,20世紀50年代初萌發於英國,50年代中期鼎盛於美國。「波普」一詞1956年由英國的藝術評論家LaurenceAlloway提出。波普藝術試圖推翻抽象藝術並轉向符號、商標等具象的大眾文化主題。
波普藝術創始人AndyWarhol
1928年,生於美國匹茲堡。
創作領域涉及繪畫、電影、電視及唱片製作、雕刻等,以可口可樂、速食罐頭等題材的作品而聞名,之後又將電影明星和名流、要人作為創作對象,其中1962年創作的《瑪麗蓮・夢露》最為引人注目。
1967年,AndyWarhol被女劇作家維米莉・蘇蓮娜槍殺,遇刺後一直沒有康復,1987年死於外科手術。該槍擊事件在1996年被拍成電影,而女劇作家的《泡沫聲明》成為女權主義經典作品。
Tips
黑MM大面積亮色圖案提神
大面積的亮色圖案比較適合皮膚較黑的MM,鮮艷的色彩正好與健康的膚色所散發的熱情貼合,素色碎花會讓膚色更為暗淡。
圍巾搭配法則
如果圖案已經夠炫目,就要避免選擇太花哨的圍巾,應該從圖案中挑一種顏色作為圍巾的色系。金色細長圍巾搭配白底黑灰色的人物圖案,頗具時代感的搖滾氣息。
時裝波普的頭像派Balmain
Balmain主要將人物頭像用猶如照相轉印風格的單色描繪,搭配上艷麗的色彩,將冷熱兩種感覺交織,帶領POP風格頭像大回潮。
問題三:什麼是波普藝術風格? 是流行藝術(popular art)的簡稱,又稱新寫實主義,因為波普藝術(Pop Art)的POP通常被視為」流行的、時髦的「一詞(popular)的縮寫。它代表著一種流行文化。\r\n在美國現代文明的影響下而產生的一種國際性藝術運動,多以社會上流的形象或戲劇中的偶然事件作為表現內容。它反映了戰後成長起來的青年一代的社會與文化價值觀,力求表現自,追求標新立異的心理。\r\n20世紀50年代初萌發於英國,50年代中期鼎盛於美國。波普為Popular的縮寫,意即流行藝術、通俗藝術。波普藝術一詞最早出現於1952~1955年間,由倫敦當代藝術研究所一批青年藝術家舉行的獨立者社團討論會上首創,批評家L.阿洛維酌定。他們認為公眾創造的都市文化是現代藝術創作的絕好材料,面對消費社會商業文明的沖擊,藝術家不僅要正視它,而且應該成為通俗文化的歌手。在實踐中有力地推動這一思潮發展的藝術家是R.漢密爾頓。1956年,他在首屆」這是明天「的個人展覽會(惠特徹派爾畫廊)上陳列出握有」POP「字母的網球運動員的拼集作品。這幅作品成了波普藝術的一面旗幟。英國波普藝術的代表人物還有:E.保羅齊、J.蒂爾森、D.霍克尼、R.B.基塔依、R.史密斯、A.瓊斯。\r\n美國波普藝術的出現略晚於英國,在藝術追求上繼承了達達主義精神,作品中大量運用廢棄物、商品招貼電影廣告、各種報刊圖片作拼帖組合,故又有新達達主義的稱號。\r\n美國波普藝術家聲稱他們所從事的大眾化藝術與美洲的原始藝術和印第安人的藝術類似,是美國文化傳統的延續和發展,1965年在密爾沃基藝術中心舉辦的一次波普藝術展覽即以」波普藝術與美國傳統「為題。美國波普藝術的開創者是:J.約翰斯和R.勞申伯格,影響最大的藝術家是A.沃霍爾、J.戴恩、R.利希滕斯坦、C.奧爾登伯格、T.韋塞爾曼、J.羅森奎斯特和雕塑家G.西格爾。\r\n *** 藝術和偶發藝術一般也認為是波普藝術的兩個支系。\r\n在波普藝術中,最有影響和最具代表性的畫家是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1927―1986)。他是美國波普藝術運動的發起人和主要倡導者。1962年他因展出湯罐和布利洛肥皂盒」雕塑「而出名。他的繪畫圖式幾乎千篇一律。他把那些取自大眾傳媒的圖像,如坎貝爾湯罐、可口可樂瓶子、美元鈔票、蒙娜麗莎像以及瑪麗蓮・夢露頭像等,作為基本元素在畫上重復排立。他試圖完全取消藝術創作中手工操作因素。他的所有作品都用絲網印刷技術製作,形象可以無數次地重復,給畫面帶來一種特有的呆板效果。對於他的作品,羅德・羅森伯格曾經戲謔地說:」麻木重復著的坎貝爾湯罐組成的柱子,就像一個說了一遍又一遍的毫不幽默的笑話。「他偏愛重復和復制。」二十年都吃相同的早餐,「他解釋說:」想這也是反復做同一件事。「對於他來說,沒有」原作「可言,他的作品全是復製品,他就是要用無數的復製品來取代原作的地位。他有意地在畫中消除個性與感情的色彩,不動聲色地把再平凡不過的形象羅列出來。他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想成為一台機器「,恰與傑克遜・波洛克所宣稱的他」想成為自然「形成鮮明對比。他的畫,幾乎不可解釋,」因而它能引起無限的好奇心――是一種略微有點可怕的真空,需要用閑聊和空談來填滿它。「實際上,安迪・沃霍爾畫中特有的那種單調、無聊和重復,所傳達的是某種冷漠、空虛、疏離的感覺,表現了當代高度發達的商業文明社會中人們內在的感情。\r\n瑪麗蓮・夢露的頭像,是沃霍爾作品中一個最令人關......>>
問題四:中國波普藝術和美國波普藝術有什麼異同呢? 說白了中國波普就是從美國波普照抄過來的,有些作品不事先說明是中國人的手筆,甚至就會被當成美國貨。要說特色,當然就是中國波普里常見的中國元素,最常見的就是毛和文-革的形象(也包括紅牆、馬褂這類不常見的),往深處說,就是中國波普更強調政治性和中國歷史文化符號。實際上毛的形象在沃霍爾的作品裡照樣找得到。
問題五:波普藝術到底有什麼特點 波普藝術的興起反映了戰後成長起來的青年一代的社會與文化價值觀,力圖表現自我,追求標新立異的心理。二戰以後出生的新一代對於當時冷漠缺乏人情味/風格單調的現代主義/國際主義設計十分反感,他們希望有自己的設計風格,代表心得消費觀念,新的文化認同立場,新的自我表現中心。
他們喜愛的是明快突出的色彩,強烈的對比。
從波普藝術的時代背景中就可以看出,在藝術形式上,波普藝術的表現方式會很豐富,並不會拘泥於某種單一的表現方式,並且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
波普藝術是首個與商業藝術接軌的藝術類型,這就造就了波普藝術的功利性,會有意識的向著大眾最受歡迎的方面靠攏,贏得更多人的關注和喜愛。
從波普藝術對現代廣告招貼,服裝設計有很深的影響,這是波普藝術流行性的體現。
波普藝術的發展深受現代大眾文化的影響,這使得波普藝術更親民。但同時他也具有大眾文化的某些特點,節奏快,可復制性強,大眾化 ,低成本。
之前因為作業關注過一些波普藝術的東西,我理解的暫時就這些,希望可以幫到你。
流行的(面向大眾而設計的),年輕人的(以青年為目標),廉價的,批量生產的,魅惑人的,大商業,性感的,惡搞的,詼諧風趣的,轉瞬即逝的(短期方案),可隨意消耗的(易忘的)。
這是我查到的關於波普藝術的開創者理查德漢密爾頓總結的波普藝術。
問題六:除了波普藝術還有什麼藝術 你這個問題太大了,幾乎關於整個美術史。波普只是其中一個藝術流派。
20世紀國外各種藝術流派和風格為: 現代藝術、立體主義、表現主義、抽象表現派、抽象藝術、新藝術家同盟、藍騎士、 橋派 、 達達主義、野獸派、 新野獸派、 新藝術運動、包豪斯 、荷蘭風格派運動、裝飾藝術運動、波普藝術 、未來主義、至上主義、 超現實主義 、色面派、極簡主義、裝置藝術、Lyrical Abstraction、後現代主義、 概念藝術、地景藝術、行為藝術、錄影藝術、新表現主義、域外藝術、低眉藝術、新媒體藝術 、年輕英國藝術家派 、反概念主義……
問題七:波普藝術的介紹?以及代表作 ? 波普藝術(Pop Art)最早起源於1950年代的英國,之後因為以Andy Warhol為代表的一批明星級藝術家的影響力而在美國得到巨大發展。讓波普出現在了時裝、AC-DC、香煙、膠紙、搖滾唱片等任何東西上。將身邊的物品,如漫畫、電影海報、明星、高跟鞋、任何消費品圖像通過解構、拼貼、重復的手法進行藝術創作,都可成為波普藝術的創作主題。
波普藝術作為對抽象表現主義的叛逆登上了藝術舞台,這也是美國一種重要和獨特的藝術形式。代表人物勞森伯格受到作曲家凱奇的影響,試圖以一種新的藝術形式來抹平藝術與生活的區別,藝術家應該自由的反映客觀現實,不受傳統的約束。他甚至把城市的廢棄物作為創作作品的材料,把這些本來不具備審美特性的東西按照藝術構思拼湊起來,使之脫離原來的屬性在形式上開了「結合」藝術的先河。漢密爾頓的作品更直接體現了波普藝術的本質,他們並非對現實的諷刺挖苦或反叛,而只是以一個普通者的姿態觀察我們生活的世界。使我們突然意識到某些東西的存在,而這些習以為常的東西確經常被我們忽略。安迪・沃霍與其他波普藝術家相比顯得更徹底,他完全取消了藝術創作中的手工操作觀念,直接用製版印刷的方法 把照片形象移到畫布上。還應用了古典主義者和現代主義者視為大忌的「重復」,甚至於推向極端,可口可樂瓶無盡無休的排列,以及明星們的照片都成為了最好的創作主題和素材。 這十分貼切的反映出了後工業時代的特徵,現代工業正是這樣每天重復著同一樣東西。以直觀的藝術形式代替了深奧的藝術。隨著後現代藝術的推進,它同我們生活的界限也顯得愈來愈近,可能我們無法意識到,但它作為我們生活和精神的組成部分已無法替代。
是流行藝術(popular art)的簡稱,又稱新寫實主義,因為波普藝術(Pop Art)的POP通常被視為「流行的、時髦的」一詞(popular)的縮寫。它代表著一種流行文化。
在美國現代文明的影響下而產生的一種國際性藝術運動,多以社會上流的形象或戲劇中的偶然事件作為表現內容。它反映了戰後成長起來的青年一代的社會與文化價值觀,力求表現自我,追求標新立異的心理。
問題八:什麼是波普藝術 波普藝術就是流行藝術、通俗藝術
簡單來說,波普藝術是當今較底層藝術的前身。波普藝術家用大量復制印刷的藝術品造成了相當多評論。早期某些波普藝術家力爭博物館收藏或贊助的機會。使用很多廉價顏料創作,作品不久之後就無法保存。
上世紀60年代,波普藝術的影響力量開始在英國和美國流傳,造就了許多當代的藝術家。因此也稱之為流行藝術、時髦藝術
問題九:除了波普藝術還有什麼藝術 你這個問題太大了,幾乎關於整個美術史。波普只是其中一個藝術流派。
20世紀國外各種藝術流派和風格為: 現代藝術、立體主義、表現主義、抽象表現派、抽象藝術、新藝術家同盟、藍騎士、 橋派 、 達達主義、野獸派、 新野獸派、 新藝術運動、包豪斯 、荷蘭風格派運動、裝飾藝術運動、波普藝術 、未來主義、至上主義、 超現實主義 、色面派、極簡主義、裝置藝術、Lyrical Abstraction、後現代主義、 概念藝術、地景藝術、行為藝術、錄影藝術、新表現主義、域外藝術、低眉藝術、新媒體藝術 、年輕英國藝術家派 、反概念主義……
問題十:什麼是波普藝術風格? 是流行藝術(popular art)的簡稱,又稱新寫實主義,因為波普藝術(Pop Art)的POP通常被視為」流行的、時髦的「一詞(popular)的縮寫。它代表著一種流行文化。\r\n在美國現代文明的影響下而產生的一種國際性藝術運動,多以社會上流的形象或戲劇中的偶然事件作為表現內容。它反映了戰後成長起來的青年一代的社會與文化價值觀,力求表現自,追求標新立異的心理。\r\n20世紀50年代初萌發於英國,50年代中期鼎盛於美國。波普為Popular的縮寫,意即流行藝術、通俗藝術。波普藝術一詞最早出現於1952~1955年間,由倫敦當代藝術研究所一批青年藝術家舉行的獨立者社團討論會上首創,批評家L.阿洛維酌定。他們認為公眾創造的都市文化是現代藝術創作的絕好材料,面對消費社會商業文明的沖擊,藝術家不僅要正視它,而且應該成為通俗文化的歌手。在實踐中有力地推動這一思潮發展的藝術家是R.漢密爾頓。1956年,他在首屆」這是明天「的個人展覽會(惠特徹派爾畫廊)上陳列出握有」POP「字母的網球運動員的拼集作品。這幅作品成了波普藝術的一面旗幟。英國波普藝術的代表人物還有:E.保羅齊、J.蒂爾森、D.霍克尼、R.B.基塔依、R.史密斯、A.瓊斯。\r\n美國波普藝術的出現略晚於英國,在藝術追求上繼承了達達主義精神,作品中大量運用廢棄物、商品招貼電影廣告、各種報刊圖片作拼帖組合,故又有新達達主義的稱號。\r\n美國波普藝術家聲稱他們所從事的大眾化藝術與美洲的原始藝術和印第安人的藝術類似,是美國文化傳統的延續和發展,1965年在密爾沃基藝術中心舉辦的一次波普藝術展覽即以」波普藝術與美國傳統「為題。美國波普藝術的開創者是:J.約翰斯和R.勞申伯格,影響最大的藝術家是A.沃霍爾、J.戴恩、R.利希滕斯坦、C.奧爾登伯格、T.韋塞爾曼、J.羅森奎斯特和雕塑家G.西格爾。\r\n *** 藝術和偶發藝術一般也認為是波普藝術的兩個支系。\r\n在波普藝術中,最有影響和最具代表性的畫家是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1927―1986)。他是美國波普藝術運動的發起人和主要倡導者。1962年他因展出湯罐和布利洛肥皂盒」雕塑「而出名。他的繪畫圖式幾乎千篇一律。他把那些取自大眾傳媒的圖像,如坎貝爾湯罐、可口可樂瓶子、美元鈔票、蒙娜麗莎像以及瑪麗蓮・夢露頭像等,作為基本元素在畫上重復排立。他試圖完全取消藝術創作中手工操作因素。他的所有作品都用絲網印刷技術製作,形象可以無數次地重復,給畫面帶來一種特有的呆板效果。對於他的作品,羅德・羅森伯格曾經戲謔地說:」麻木重復著的坎貝爾湯罐組成的柱子,就像一個說了一遍又一遍的毫不幽默的笑話。「他偏愛重復和復制。」二十年都吃相同的早餐,「他解釋說:」想這也是反復做同一件事。「對於他來說,沒有」原作「可言,他的作品全是復製品,他就是要用無數的復製品來取代原作的地位。他有意地在畫中消除個性與感情的色彩,不動聲色地把再平凡不過的形象羅列出來。他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想成為一台機器「,恰與傑克遜・波洛克所宣稱的他」想成為自然「形成鮮明對比。他的畫,幾乎不可解釋,」因而它能引起無限的好奇心――是一種略微有點可怕的真空,需要用閑聊和空談來填滿它。「實際上,安迪・沃霍爾畫中特有的那種單調、無聊和重復,所傳達的是某種冷漠、空虛、疏離的感覺,表現了當代高度發達的商業文明社會中人們內在的感情。\r\n瑪麗蓮・夢露的頭像,是沃霍爾作品中一個最令人關......>>
4. 什麼是「波普藝術」
波普藝術,又譯為「通俗藝術」或「流行藝術」。是20世紀後現代主義藝術(Post modemism)中勢力最大、最為風行、傳播最廣、最有影響的確良種藝術形式。
所謂波普藝術,是指藝術家把任何額外負擔觀存在物作為創作載體,並賦予的價值和蘊意,以傳導給觀者最為大眾化和最普及化的精神享用的藝術形式。
附件:
波普藝術(Populor Art)是英國評論家勞倫斯·阿洛韋(Laurence All owey)創名的。1959年阿洛韋說:「大量生產的技術,能夠准確無誤地復制文字、圖畫和音樂,已引出大量可供消費的符號和象徵品。再想讓文藝復興為基礎的藝術獨一無二的這個思想來對待這個正在爆炸的劃瘸拐行路的。大眾傳播工具被群眾所接受,我們必須轉變文化這個概念。文化這個詞語不再是高級人工製品和歷史名人的思想專用品了,人們需要更廣泛地用經來描述社會在干什麼。」由此可見,波普藝術的思想與行為主張與後現代主義藝術的要旨之一——打破或沖淡藝術與生活的界線,即盡可能地介入眾多普通民眾的生活中去——是一脈相承的。****波普藝術,興起於20世紀50年代初的英國倫敦,60年代中期滸於美國、並以紐約為中心。漸次在歐洲、亞洲等地廣為流傳。20世紀的60年代是一個動盪的年代。古巴導彈危機、越南戰爭、中國的「文化大革命」,歐洲1968年5月風暴革命以及搖滾樂、太空人、柏林牆等都給人們的心靈以巨大的震盪。所以,波普藝術家在人類諸多的日常生活中尋覓到了自己創作的內容題材,並努力地去表現展示它們,因此,波普藝術總是以人預想不到的新鮮花樣在民眾中炫耀自我的新奇、離導師行為,藉以引起公眾注意的轟動疚。如,中國美術界在1989年以後,不斷出現的、被大眾傳播稱為「政治波普」的架上繪畫創作行為和藝術現象,就曾轟動一時,頗為各方面予以關注和評說。盡管存在著「說了也白說」、 「白說了也要說」的界說尷尬局面。但,被已叫為「政治波普」的藝術行為,確實風光了一時。如圖3之類的題材作品,被俗稱為「政治波普」藝術作品。****在藝術發展史中,第一件波普藝術作品,是曾在1993年6月13日開幕的第45屆威尼斯國際雙年展上獲得「繪畫金獅獎」的、英國藝術家——里傑德·漢彌爾頓(Richard Hamilton)於1956年創作的題為《是什麼使今天的家庭如此別致,如此有魅力》。這幅小拼貼畫(Collage)展示的是一間極為流行時髦的現代家庭居室,電視機、音響設備、吸塵器、柔軟舒適的席夢思床、新式沙發等現代化的傢具樣樣有。牆壁上掛著題為《青春羅曼斯》系另一波普藝術家利西滕斯坦(R·Richtenstein)的作品,窗外景物為大都市中的電影院。畫面突出位置上為一位身強體健、只穿一條褲衩的青年男子,右手緊握一把有「Pop」字樣的網球拍似的大型棒棒糖。除胸罩之外幾乎全裸的女主人公呈飽含青春風流狀地斜坐在沙發上。整幅畫一看便懂,用不著深刻地詮釋和啟發便可欣賞。
5. 波普藝術是什麼意思
波普為Popular的縮寫,意即流行藝術、通俗藝術。波普藝術一詞最早出現於1952~1955年間,由倫敦當代藝術研究所一批青年藝術家舉行的獨立者社團討論會上首創,批評家L.阿洛維酌定。
他們認為公眾創造的都市文化是現代藝術創作的絕好材料,面對消費社會商業文明的沖擊,藝術家不僅要正視它,而且應該成為通俗文化的歌手。
英國畫家理查德·漢密爾頓(Richard Hamilton)曾把波普藝術的特點歸納為:普及的(為大眾設計的)、短暫的(短期方案)、易忘的、低廉的、大量生產的、年輕的(對象是青年),浮華的、性感的、騙人的玩意兒,有魅力和大企業式的。
(5)什麼是波普藝術圖片擴展閱讀:
發展歷史
1、波普藝術是從1950年代中後期開始,首先在英國由一群自稱「獨立體」(Independent Group)的藝術家、批評家和建築師引發,他們對於新興的都市大眾文化十分感興趣,以各種大眾消費品進行創作。
2、美國波普藝術的出現略晚於英國,在藝術追求上繼承了達達主義精神,作品中大量運用廢棄物、商品招貼電影廣告、各種報刊圖片作拼帖組合,故又有新達達主義的稱號。
3、美國波普藝術家聲稱他們所從事的大眾化藝術與美洲的原始藝術和印第安人的藝術類似,是美國文化傳統的延續和發展,1965年在密爾沃基藝術中心舉辦的一次波普藝術展覽即以「波普藝術與美國傳統」為題。
6. 什麼是波普藝術,波普藝術
波普藝術 一種主要源於商業美術形式的藝術風格(亦稱新寫實主義和新達達),其特點是將大眾文化的一些細節,如連環畫、快餐及印有商標的包裝進行放大復制。波普藝術於20世紀50年代後期在紐約發展起來,此時它所反對的抽象表現主義正處於最後的繁榮時期。60年代中期,波普藝術代替了抽象表現主義而成為主流的前衛藝術。在60年代後期,波普藝術開始讓位於極簡主義藝術(MINIMAL ART)和硬邊畫(HARD-EDGE PAI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