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心電圖怎麼看6種常見心電圖異常情況
普通心電圖能夠基本反映一下心臟的功能,諸如心率不齊,心機肥厚,心肌缺血等可能在心電圖上有所顯示,下面我帶大家來看一下心電圖怎麼看?6種常見心電圖異常情況。
心電圖怎麼看
心電圖是被記錄在布滿大小方格的紙上,所以想要知道心電圖怎麼看,首要的是知道這些格子代表的意義。這些方格中每一條細豎線相隔1mm,每一條細橫線也是相隔1mm,它們圍成了1mm見方的小格。粗線是每五個小格一條,每條粗線之間相隔就是5mm,橫豎粗線又構成了大方格。心電圖記錄紙是按照國際規定的標准速度移動的,移動速度為25mm/s,也就是說橫向的每個小細格代表0.04s;每兩條粗線之間的距離就是代表0.2s。國際上對記錄心電圖時的外加電壓也是有規定的,即外加1mV電壓時,基線就應該准確地抬高10個小格,也就是說,每個小橫格表示0.1mV,而每個大格就表示0.5mV,每兩個大格就代表了這1mV。
心率。竇性心律 正常為60~100bpm* 之間,超過100bpm的為竇性心動過速,低於60bpm的為竇性心動過緩 在一定范圍內低於或高於正常頻率的輕度的竇性心律不齊,都屬於正常范圍的心律。
心律。健康人絕大多數時間為正常竇性心律偶有早搏等也非異常。
P波。最先出現的一個振幅不高的圓鈍波形,它記錄的是竇房結激動的右、左心房的激動。因為竇房結位於右心房,心房的激動先由它開始,所以P波的前半部分記錄的是右心房的激動,中間部分記錄的是左、右心房的共同激動而後部則代表左心房的激動。除了aVR導聯外,P波基本都是直立的,肢體導聯中P波的高度多不超過0.25mV,胸前導聯中直立的P波高度不應超過0.15mV。正常的P波的寬度也不應超過0.11s。
QRS波群。繼P波之後出現的一個狹窄但振幅高的波群。由q波(有或無)、R波和S波組成。它代表著興奮從房室結發出先後通過房室束、左右束支和纖細的浦肯野纖維進入心肌細胞,刺激心室的收縮,因此可以將其看作是心室收縮的開始的心電圖表現。
6種常見心電圖異常情況
1.高鉀血症
高鉀血症屬於內科急症,應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圖示心電圖P波低平(黑色箭頭)、PR間期延長(藍色雙箭頭)、QRS波增寬(綠色雙箭頭),並有非常典型的高大尖窄的T波(紅色箭頭),故提示高鉀血症,應盡快處理。
2.長QT間期和T波交替
長QT綜合征的心電圖常表現為QT間期延長,可伴T波及U波異常。而T波電交替(T wave alternans)和惡性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之間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
下圖所示60次/分的竇性心律,QT間期(黑色雙箭頭)長至680ms,T波的高度呈交替變化(藍色箭頭),這樣的變化往往是更嚴重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前兆,如若不及時處理,可能會造成更為嚴重的後果。
3.洋地黃中毒
洋地黃中毒的心電圖表現為多種心律失常,最常見者為室性期前收縮(多表現為二聯律),嚴重者可出現室性心動過速甚至室顫。
下圖所示心電圖無正常P波,基線不規則,提示心房顫動。窄QRS波時有發生,提示交界性心動過速不規則傳導至心室。傳至心室與脫落的QRS波群形態以2:1(黑色星號)、3:2(藍色星號)或4:3(紅色星號)存在。整張心電圖高度提示洋地黃中毒,應結合患者病史盡快處理。
4.尖端扭轉型室速
圖示心電圖開始時呈竇性心律(藍色框),但竇律的QT間期是延長的(黑色的雙箭頭)。之後心電圖變為大概200次/分的寬QRS心動過速(紅框),且QRS波群的形態和軸不斷變化,大約每5~10個心室波改變一次方向,表明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不及時處理常是致命的。
5.Wellens綜合征
一部分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胸前導聯的T波有特徵性改變,而具有此類特徵的患者病情進展快,往往前降支(LAD)近端存在嚴重狹窄,易發生廣泛前壁心肌梗死,被稱為Wellens綜合征。
圖示Wellens綜合征患者的心電圖改變,其胸前導聯有明顯的雙相T波和深大的T波倒置(紅框),他的心肌酶譜結果正常,冠脈卻顯示LAD有明顯狹窄。臨床工作中,當胸痛患者的心電圖有類似改變時,應高度懷疑近LAD的病變。
6.心包積液引起的心臟壓塞
心臟壓塞的心電圖呈普遍低電壓,肢體導聯尤為明顯。此外還可看到P波、QRS波、T波電交替,在胸前導聯最為明顯。而圖中箭頭所示R波振幅的改變通常被認為是由於心臟在大量心包積液中擺動所致。心電圖特徵和病人的生命體征相結合,提醒臨床醫生盡快識別出此類患者,防止漏診、誤診。
心電圖能看出什麼
1、診斷心律失常性疾病
在一般情況下,罹患心律失常的患者會有心悸心慌等表現,在發作時檢查心電圖,即可捕捉到異常的電流信號並給予明確診斷。可是,心電圖只能記錄數十秒的心臟電流情況,如果在發病的間歇期,心電圖結果可能是完全正常的。
2、診斷心肌缺血
診斷心肌缺血,是心電圖最重要的一項臨床功能,尤其是在診斷急性心肌梗死時。當患者罹患心肌梗死時,心電圖有著特殊的表現,包括T波對稱高尖、ST段抬高、Q波形成等形態學變化。故,疑診心肌梗死的患者,首當其沖的檢查則是心電圖。而且,急性心肌梗死時,心電圖呈動態性的變化:在不同時刻,心電圖亦會有不同的圖形表現。在多數情況下,醫生通過分析患者的發病症狀,結合心電圖特點,能確診大多數的急性心肌梗死。
在心絞痛發作時,心電圖亦會出現ST段壓低、T波異常等變化。正是這個原因,很多人檢查心電圖後,容易被冠以「心肌缺血」「冠心病」等疾病。事實往往未必如此。請您注意:ST段壓低、T波異常並不一定是心肌缺血,高血壓、葯物、電解質濃度等因素都能引起ST段的變化,甚至健康正常人亦有可能出現輕度的ST段和T波的變化。而此時,並不能輕易診斷為心肌缺血。
3、 初步反映心臟結構
小小一張心電圖,還可以幫助醫生判斷心臟是否已經出現了結構性的變化。比如說,心電圖提示「左室高電壓」,往往提示患者有高血壓的病史;心電圖提示「P波增高」,往往提示心房增大;心電圖提示「左室肥厚伴勞損」,往往提示長期高血壓導致的左心室肥厚等。然而,真正的確診,可能需要進行心臟超聲等其它輔助檢查。
心電圖有時還可以輔助判斷先天性心臟病,如長Q-T綜合征、Brugada綜合征等。而這些疾病,往往是誘發猝死的主要因素之一。
做心電圖必須要脫光嗎
褲子肯定不用脫。但是你要是穿著連褲襪就尷尬了。不全脫下來電極片沒法接觸到皮膚。衣服的話內衣一定要解開的。位置的話最少也要暴露下半個乳房。連衣裙就尷尬了。其他的衣服只要該露的能露出來的話全脫下來倒是沒必要。我們學心電圖的老師說她的口頭禪是「平躺下來吧。手腕腳腕露出來。胸罩解開」。有時男患者她也不小心說錯了。有一次有一個患者機智的回答她「對不起醫生。今天沒帶胸罩啊」。
② 常見的幾種異常心電圖
室上性心動過速、室撲、室早二聯律、室早三聯律、房室傳導阻滯分:1度、2度、3度、2度1型、2度2型傳導阻滯、完全右束支傳導阻滯、完全左束支傳導阻滯、室性融合波、竇速、竇停、
③ 請專家來幫我看看這個心電圖報告(非懂勿進)
正常人的心跳興奮都是從竇房結發出的,所以稱為竇性心律。是正常的心律。
室性早博是由於心室異常放電灶發出生物電信號使心室提前搏動所致。正常人偶發心室早博很正常。
至於異常心電圖,你這個結果應該是打在心電圖的最後吧?那個是心電圖機自動分析的結果只能參考。
綜上所屬,你的心臟很正常。不必擔心
如果實在不放心你就去做個運動試驗
④ 如何看心電圖
只要熟記正常心電圖的標准范圍及常見異常心電圖的診斷標准,經過實踐就能分析心電圖。閱讀時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將各導聯的心電圖大致瀏覽一遍,注意有無偽差、常見的心電圖偽差有:
(1)交流電干擾:在心電圖上出現每秒50次規則而纖細的鋸齒狀波形,應將附近可能發生交流電干擾的電源關閉,如電扇、電燈等。
(2)肌肉震顫干擾:由於情緒緊張,寒冷或震顫性麻痹等,在心電圖上出現雜亂不整的小波,有時很象心房顫動的f波。
(3)基線不穩:心電圖基線不在水平線上,而是上下擺動。影響對心電圖各波,尤其是S-T段的判斷。
(4)導聯有無連接錯,常見於左右手互換,可使Ⅰ導聯P-QRS-T波均呈倒置。
(5)定標電壓是否標准,阻尼是否適當,如阻尼適當,標准電壓的方形波四角銳利(幾),如阻尼不足、方形波的上升及降落開始處均有小的曲折(幾),如阻尼過度,波形園鈍(幾),阻尼不足或過度均可造成心電圖的失真。
(6)導線松脫或斷線,表現圖形中突然消失一個QRS-T波群,注意勿誤診為竇性停搏。
2.首先找出P波,根據P波的有無,形狀及與QRS波群的時間關系來確定。P波在Ⅱ、V1導聯最清楚。
3.測定P-P或R-R間隔、計算心房率或心竇率。
4.觀察各導聯的P波、QRS波群、S-T段和T波的形態、方向、電壓和時間是否正常。
5.測量心電軸。
6.測量P-R間期和Q-T間期。
7.比較P-P間隔和R-R間隔、找出房律與室律的關系、注意有無提前,延後或不整齊的P波和QRS波群、以判定異位心律和心臟傳導阻滯的部位。
8.最後結合臨床資料,作出心電圖結論。
(1)正常心電圖
(2)大致正常心電圖僅在個別導聯上出現QRS波群鈍挫,S-T段輕微下名或T波稍低平者。
(3)可疑心電圖在若干導聯上出現輕度異常改變,或有一項特殊改變而不能肯定異常者。如疑有左室大,陳歸性後壁心肌梗死等。
(4)不正常心電圖心電圖肯定異常者,應寫出具體診斷,如左室肥厚、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右束支傳導阻滯等。
⑤ 心電圖怎麼看
首先要記住心電圖的各波形的正常值與意義:
心電圖是由一系列的波組所構成,每個波組代表著每一個心動周期。一個波組包括P波、QRS波群、T波及U波。看心電圖首先要了解每個波所代表的意義。 (1)P波:心臟的激動發源於竇房結,然後傳導到達心房。P波由心房除極所產生,是每一波組中的第一波,它反映了左、右心房的除極過程。前半部分代表右房,後半部分代表左房。 (2)QRS波群:典型的QRS波群包括三個緊密相連的波,第一個向下的波稱為Q波,繼Q波後的一個高尖的直立波稱為R波,R波後向下的波稱為S波。因其緊密相連,且反映了心室電激動過程,故統稱為QRS波群。這個波群反映了左、右兩心室的除極過程。 (3)T波:T波位於S-T段之後,是一個比較低而占時較長的波,它是心室復極所產生的。 (4)U波:U波位於T波之後,比較低小,其發生機理未完全明確。一般認為是心肌激動的「激後電位」。 正常心電圖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義如下: (1)P波:呈鈍圓形,可有輕微切跡。P波寬度不超過0.11秒,振幅不超過0.25毫伏。P波方向在Ⅰ、Ⅱ、aVF、V4-6導聯直立,aVR導聯倒置。在Ⅲ、aVL、V1-3導聯可直立、倒置或雙向。P波的振幅和寬度超過上述范圍即為異常,常表示心房肥大。P波在aVR導聯直立,Ⅱ、Ⅲ、aVF導聯倒置者稱為逆行型P波,表示激動自房室交界區向心房逆行傳導,常見於房室交界性心律,這是一種異位心律。 (2)PR間期:即由P波起點到QRS波群起點間的時間。一般成人P-R間期為0.12~0.20秒。P-R間期隨心率與年齡而變化,年齡越大或心率越慢,其PR間期越長。P-R間期延長常表示激動通過房室交界區的時間延長,說明有房室傳導障礙,常見於房室傳導阻滯等。 (3)QRS波群:代表兩心室除極和最早期復極過程的電位和時間變化。 ①QRS波群時間:正常成人為0.06~0.10秒,兒童為0.04~0.08秒。V1、V2導聯的室壁激動時間小於0.03秒,V5、V6的室壁激動時間小於0.05秒。QRS波群時間或室壁激動時間延長常見於心室肥大或心室內傳導阻滯等。 ②QRS波群振幅:加壓單極肢體導聯aVL導聯R波不超過1.2毫伏,aVF導聯R波不超過2.0毫伏。如超過此值,可能為左室肥大。aVR導聯R波不應超過0 .5毫伏,超過此值,可能為右室肥大。如果六個肢體導聯每個QRS波群電壓(R+S或Q+R的算術和)均小於0.5毫伏或每個心前導聯QRS電壓的算術和均不超過0.8毫伏稱為低電壓,見於肺氣腫、心包積液、全身浮腫、粘液水腫、心肌損害,但亦見於極少數的正常人等。個別導聯QRS波群振幅很小,並無意義。 心前導聯:V1、V2導聯呈rS型、R/S<1,RV1一般不超過1.0毫伏。V5、V6導聯主波向上,呈qR、qRS、Rs或R型,R波不超過2.5毫伏,R/S>1。在V3導聯,R波同S波的振幅大致相等。正常人,自V1至V5,R波逐漸增高,S波逐漸減小。 (4)Q波:除aVR導聯可呈QS或Qr型外,其他導聯Q波的振幅不得超過同導聯R波的1/4,時間不超過0.04秒,而且無切跡。正常V1、V2導聯不應有Q波,但可呈QS 波型。超過正常范圍的Q波稱為異常Q波,常見於心肌梗塞等。 (5)S-T段:自QRS波群的終點(J點)至T波起點的一段水平線稱為S-T段。正常任一導聯S-T向下偏移都不應超過0.05 毫伏。超過正常范圍的S-T段下移常見於心肌缺血或勞損。正常S-T段向上偏移,在肢體導聯及心前導聯V4—6�不應超過0.1毫伏,心前導聯V1—3不超過0.3毫伏,S-T 上移超過正常范圍多見於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包炎等。 (6)T波:T波鈍圓,占時較長,從基線開始緩慢上升,然後較快下降,形成前肢較長、後肢較短的波形。T波方向常和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在Ⅰ、Ⅱ、V4-6導聯直立,aVR導聯倒置。其他導聯可直立、雙向或倒置。如果V1直立,V3不能倒置。在以R波為主導聯中,T波的振幅不應低於同導聯R波的1/10,心前導聯的T波可高達1.2~1.5毫伏。在QRS波群主波向上的導聯中,T波低平或倒置,常見於心肌缺血、低血鉀等。 (7)Q-T間期:Q-T間期同心率有密切關系。心率越快,Q-T間期越短;反之,則越長。一般心率70次/分左右時,Q-T間期約為0.40秒。一般可查表。凡Q-T間期超過正常最高值0.03秒以上者稱顯著延長,不到0.03秒者稱輕度延長。 Q-T間期延長見於心動過緩、心肌損害、心臟肥大、心力衰竭、低血鈣、低血鉀、冠心病、Q-T間期延長綜合征、葯物作用等。Q-T間期縮短見於高血鈣、洋地黃作用、應用腎上腺素等。 (8)U波:振幅很小,在心前導聯特別是V3較清楚,可高達0.2~0.3毫伏。U波明顯增高常見於血鉀過低、服用奎尼丁等。U波倒置見於冠心病或運動測驗時;U波增大時常伴有心室肌應激性增高,易誘發室性心律失常。
⑥ 請大家幫忙看看心電圖
哦,也就是僅僅PR是0.216秒,正常的是0.12到0.20秒,不超過0.21秒,你這個剛剛過那麼一丁點,我看你這個也不要過於放在心上了,吃葯也算了吧。
這個我們更加可能算房室傳導延遲的好,不一定真的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你這個PR0.22秒也是一度,0.42秒也是一度,那麼可能差別不少了哦
當然要注意勞逸結合,別過於緊張了,暫時不需要特殊處理的
有過心肌炎那麼當然我們是要多個心眼的,但是也就那麼回事,你別把這看的太重了,自己嚇唬自己。
觀察,觀察就算滿對得起自己了,大驚小怪以為天塌了,那是根本沒有必要的
⑦ 動態心電圖怎麼看
動態心電圖是什麼?
簡單通俗地說,就是日常活動(當然也可以睡覺)狀態下連續記錄的心電圖!
動態心電圖在受檢者日常活動狀態下持續記錄心肌電活動的一種心電圖檢查方法(哪些檢查能夠幫助我們識別冠心病?(心電圖系列))。因為最早是美國科學家Holter發明的,所以早先叫做「Holter」心電圖。比起平時只做8秒、10秒或者每一導聯3個波的心電圖,動態心電圖可以持續記錄24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的心電圖(最長的可以埋藏在體內長期監測),並且還可以分析心率變化的規律。這樣,就有可能捕捉到、並記錄下來病人只發作一小陣兒的心電異常、心律失常,就可以發現一般(靜息)心電圖難以發現的問題,查找出一些疾病的原因。
動態心電圖看什麼?
先說一句,心電圖太專業了。這里只能大致介紹一下。這樣受檢者自己看起來,不至於因為夜間最低心率每分鍾40次、或者偶爾出現的早搏而太緊張。
【看心率】
動態心電圖一般記錄24小時,這樣就可以看1個晝夜的心率變化。正常情況下,我們竇性心律的心跳頻率是60~100次/分。那動態心電圖呢?因為有活動狀態的,有休息狀態的,所以24小時總心率的水平正常是8萬到12萬次,也就是10萬次上下吧。這樣算下來,平均心率在每分鍾70次左右,可以低至55次/分。睡眠時心跳會減慢(這也符合生理,靜息狀態下不需要心臟那麼使勁兒工作),最慢可以慢到每分鍾33次/分;活動時會增快,快到每分鍾100多次(一般不超過160次/分,除非特別劇烈活動)。這些數值要是不正常了,是要找找原因的(竇性心律是什麼心律?「竇性心動過緩」有什麼問題嗎?心電圖「竇性心律不齊」是怎麼回事兒?)。
【看心率變化的規律(心率變異性)】
心臟竇房結指揮的心跳,還要受到身體里交感神經、迷走神經的調節,一般會根據身體的需要,有時候跳快些,有時候跳慢些。當神經調節心率變快變慢時,心跳的間隔時間就會改變,這些變化也是有規律、有正常值的,在動態心電圖中是儀器分析計算的。人們就可以根據這些來看神經調節的變化。
【看心律失常】
這是動態心電圖用得最多的地方。
正常的心律是竇性心律。也就是說,心肌細胞都應該按照心臟最高指揮部竇房結的命令逐級傳達、統一行動的。可是這么多心肌細胞,難免有個把出來冒泡的,有假傳命令的、抄小道的、或者消極怠工的,等等,就會出現早搏(房性早搏、室性早搏、還有交界性早搏)、出現預激(可以因此出現快速心律失常)、出現房顫、出現各種傳導阻滯(房室傳導阻滯、束支傳導阻滯)、……,各種各樣的心律失常(心臟「早搏」是個什麼「鬼」?)。
心律失常大多數都是陣發性的,一般的心電圖不一定能發現;就是發現了,總的規律、數量也不好掌握,這樣,動態心電圖就能幫上大忙。
有時,一些人的頭暈、暈厥是由於心臟原因引起來的,叫做「心源性腦缺血」。所以,醫生會對可疑「心源性腦缺血」發作的病人做動態心電圖檢查,查查心臟的問題。
再說一下早搏。一般來說,偶爾有點兒早搏也是允許的,一般24小時300次以內,可以算正常。但是,早搏多了雖然是算是心律失常,可心律失常不一定都需要治療的(心臟早搏是怎樣影響我們的? 心臟早搏,治,還是不治?)。
⑧ 心電圖異常的常見的異常心電圖診斷
心房肥大:分為左、右心房肥大或雙心房肥大,心電圖特點為P波異常,多見於慢性肺源性心臟病、風濕性二尖瓣狹窄或各種病因所致心房肌增厚、房腔擴大。
心室肥大:分為左、右心室肥大或雙心室肥大,心電圖特點為QRS波異常,多見於風濕性心臟病、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高血壓病或各種病因所致的心室肌增厚、心室腔擴大。
心肌缺血:心電圖特點為ST段和T波異常,簡稱ST—T改變,見於慢性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絞痛發作等。
心肌梗死:分為急性期和陳舊期,急性心肌梗死的心電圖特點為QRS波、ST—T顯著改變,陳舊性心肌梗死的ST—T多恢復正常,僅遺留壞死性Q波。
心律失常:正常人的心律為竇性心律,節律均衡,頻率為每分鍾60~100次。如果心臟激動的起源竇房結或傳導系統出現異常,就發生了心律失常。
竇性心律失常:竇性心率每分鍾超過100次為竇性心動過速,常見於運動或精神緊張、發熱、甲亢、貧血和心肌炎等。竇性心率每分鍾低於60次為竇性心動過緩,常見於甲低、顱內高壓、老年人和部分葯物反應。竇性心律不齊的心電圖特點為P-R間期異常,臨床意義不大。
期前收縮:簡稱早搏,是指先於正常心動周期出現的心臟搏動,之後常出現長間歇稱為代償間歇,分為房性、交界性和室性三種。心電圖表現為P波、QRS波和ST—T改變,有完全性或不完全性代償間歇。偶發的期前收縮可見於正常人,但頻發的室性早搏或形成二聯律、三聯律多見於多種心臟疾病。
異位心動過速:分為陣發性和非陣發性兩類,又分為室上性或室性心動過速,除頻率快、節律不齊外,前者心電圖形態多正常,後者QRS波寬大畸形,多見於器質性心臟病,非器質性心臟病也可出現。
撲動與顫動:分為心房和心室兩大類。心房撲動與顫動為頻率在每分鍾250~600次的異位節律,P波消失,代之以異常的「F」波,多見於老年心臟退行性改變、高血壓病、冠心病、肺心病、甲亢等。心室撲動與顫動屬惡性心律失常,患者有生命危險,必須爭分奪秒地搶救。
⑨ 想學學怎麼看心電圖,可以告訴我幾種常見的心電圖形在哪有
基本的可以去買書看,深一點的就要去深造了,你需要常見的心電圖型,可以去小醫院找心電圖醫生和他找,小醫院的醫生容易接近,記住不要去大醫院,大醫院醫生比較忙,和你不熟不會幫你,我手裡倒是有幾本心電圖的書,可是和你離的太遠了,想幫都幫不到你。
⑩ 誰知道在哪可以找到類似心電圖,在上面有顆心的圖片謝謝
這里有一張,不知是否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