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知識 » 當歸的葉子是什麼樣子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當歸的葉子是什麼樣子圖片

發布時間: 2022-12-26 02:57:36

⑴ 當歸葉莖長什麼樣

當歸的葉2-3回單數羽狀分裂,葉柄長,基部葉鞘膨大,葉片卵形,小葉三對,近頂端的一對無柄,呈1-2回分裂,從外形遠看有點象苦練樹的葉;
莖帶紫色,基生葉及莖下部葉卵形,2~3回三出或羽狀全裂,最終裂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3淺裂,葉脈及邊緣有白色細毛;葉柄有大葉鞘;莖上部葉羽狀分裂。
復傘形花序;傘幅9~13;小總苞片2~4;花梗12~36,密生細柔毛;花白色。雙懸果橢圓形,側棱有翅。花果期7~9月。 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常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酒當歸活血通經。用於經閉痛經,風濕痹痛,跌撲損傷。
由於當歸對婦女的經、帶、胎、產各種疾病都有治療效果,所以中醫稱當歸為「女科之聖葯」。

⑵ 當歸長的是什麼樣子,要看植物資料圖

當歸為多年生草本,高0.4-1米。根圓柱狀,分枝,有多數肉質須根,黃棕色,有濃郁香氣。莖直立,綠白色或帶紫色,有縱深溝紋,光滑無毛。圖片如下:

(2)當歸的葉子是什麼樣子圖片擴展閱讀:

使用禁忌:

1、正在出血期間的患者忌用。正在月經期間的女性及鼻出血、牙齦出血、消化道出血等患者,不要以為出血就必定「血虛」, 當歸雖有補血之功,但氣味俱厚,性辛而動,易擾動血絡,要補血也只能待其血脈寧靜後方可使用。

2、有內熱者禁用。無論是實熱還是虛熱均不宜用,當歸辛溫助陽,上火者使用無異於「火上澆油」,實為大忌。

3、青少年兒童及嬰幼兒忌用。正在旺盛生長中的孩子,生機勃勃、陽氣當發,攝入燥烈走竄的當歸,不但容易上火,還可能會發生性早熟。

4、孕婦忌用。當歸走而不守,易因胎熱而引發胎動現象。

5、感冒發燒患者忌用。

⑶ 當歸有哪些特徵

(陳瑛)

當歸〔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別名秦歸、雲歸(雲南)、西當歸、蛾當歸(甘肅)。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主產甘肅、雲南,也產於陝西、四川、湖北、貴州等地。以根入葯,根含藁本內酯、正丁烯基酜內酯、阿魏酸、煙酸、丁二酸、尿嘧啶、膽鹼、香荊芥酚、當歸芳酮、琥珀酸、棕櫚酸、維生素B12、蔗糖以及14種氨基酸等。味甘辛,性溫。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的功能。治月經不調、經閉腹痛、崩漏、血虛頭痛、腸燥便秘、跌撲損傷、癰疽瘡瘍等症。

一、形態特徵

株高0.4—1m,主根粗短呈不整齊圓柱形。葉為2—3回奇數羽狀復葉,小葉3對,卵形,有缺刻;葉鞘膨大。花莖直立,帶紫色,有明顯縱直槽紋;復傘形花序頂生,傘梗10—14枚,長短不等;每一小傘形花序有花12—36朵,小傘梗被毛;萼齒5,花瓣5,白色,雙懸果橢圓形;分果有果棱5條(圖14—79)。

圖14—79 當歸形態圖

1.果枝 2.葉 3.根

二、生物學特性

(一)生長發育特性

種子在室溫下放置一年即失去發芽率,但若在低溫乾燥條件下貯藏,壽命可達三年以上,種子含水量與貯藏溫度對種子發芽力的影響見圖7—3、4,溫度對種子萌發的影響見圖14—80,發芽適溫為20℃左右,生產上在水分充足,平均氣溫12—14℃時,播後15—20天出苗。平均氣溫20—24℃時,播種後7—15天出苗。幼苗生長極緩慢,怕乾旱高溫和烈日照射。第一年能生長3—6片真葉,株高5—25cm,至平均氣溫12—14℃的9月,地上部分生長停滯,幼根迅速增長,10月上旬霜後,葉片枯黃,芽進入休眠,這時收挖栽子(一年生根作繁殖用,下同),根長10—20cm,粗0.2—1cm,鮮重0.2—5g。

圖14—80溫度對當歸種子萌發的影響

當歸於生長的第二年,能耐較高的溫度,種在陽光充足的平川地產量較高。當平均氣溫達5—8℃時,栽子開始發芽,9—10℃時出苗,初期生長緩慢,14℃以上時,地上部和根部迅速增長,平均氣溫達16—17℃的8月,生長又趨緩慢,平均氣溫降至8—13℃左右的9月,地t部趨向衰老,營養物質迅速向根部轉移,根部增長這時進入第二個高峰,10月底11月初,地上部枯萎,肉質根進入休眠(圖14—81)。二年生的當歸,株高30—70cm.時片6—14片,根粗2.5—5011,根鮮重約80—200g。

圖14—81 二年生當歸生長曲線

第三年4月,平均氣溫6℃時,未挖的當歸返青,5月抽薹,高達2m,6—7月開花7—8月結實,種子陸續成熟,以後全株死亡。

(二)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溫度

當歸原產於高寒陰濕的地帶,對溫度的要求較嚴格,主產區甘肅省岷縣的氣象資料如表14—78,在岷縣育苗地限於海拔2400—2900m之陰坡,在雲南省麗江選海拔2800—3200m的背風坡,太高氣候冷涼,苗長不起來,太低氣溫太高,苗也長不好,於生長的第二年,又比幼苗喜歡較高的溫度,岷縣以海拔2000—2400m地區,麗江以2800—2900m地區產量和質量最好。太低氣溫高,產量降低,抽薹增多,主根變小,須根增多,氣味也不濃,在往更低海拔地區引種時常不能忍受夏季高溫而失敗,海拔太高產量降低,干鮮比降低。當歸留種岷縣以海拔2200—2400m最好,2000m處嫌熱,抽出的花序易乾死,種子產量低,2500m以上的高處,產量也低。

表14—78 甘肅省岷縣氣象資料以上資料為至1962年,9—25年平均值

**表中數字上的(′)為省略號,表示數字前面省去19,如』42代表1942。余類推。其後面數字為日期,31即1月31日。

2.水分

當歸生長期對水分的要求也比較嚴格,播種後雨水是影響出苗率的主導因素,揭草後是否下雨是影響幼苗成活率的主導因素,揭草後雨水勤,幼苗迅速生長,故雨水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栽子的收成,於生長的第二年比較耐旱,但水分充足也是豐產的主要條件,移栽後是否及時下雨,直接影響移栽的成活率;苗期乾旱還使抽薹增多;生長期經常下雨,或乾旱時及時灌溉,能使植株生長茂盛,提高產量,但雨水太多常使地溫降低,對海拔2500m以上的當歸產量有影響;水分過多,地上淌水的地方,生長也差,易發生根腐病。

3.光

當歸在苗期喜陰,產區都選早陽或晚陽山育苗,並以草覆蓋避免直射強光,午間蓋草下的照度約20000—40000lx,8月上旬後,幼苗已有1—2片真葉,陽光已不如夏天強烈,這時才把蓋草揭去。但如光照太弱,也使幼苗地上徒長,根產量降低,二年生植株能耐強光,在充足的光照下,植株生長壯,葉數多,根/冠大,產量高。

4.土壤營養

當歸要求土層深厚,肥沃疏鬆,富含腐殖質的土壤,育苗地都選疏鬆肥沃的黑土地,黃土生長不良。在大黑土,黑油沙土生長的當歸,移栽成活率高,植株生長好,產量高;大黃土、黃砂土生長的當歸,葉色黃綠,植株矮小,產量低。

當歸對肥料非常敏感,葯農反應:「栽子大小在燒灰好壞」,而當歸產量決定於肥料。

三、栽培技術

(一)育苗

當歸用種子繁殖育苗移栽,在低海拔(1500—1800m)地區也有在秋季直播,第二年收或春季直播當年收獲的,但產量和質量較低,育苗地選陰涼肥濕的生荒地,低山選陰山,高山選半陰半陽的坡,保水而不積水的坑窪地,小盆地,而不選乾燥的過風梁,最好在前一年整地,使土壤充分風化,但一般因勞力缺乏,都在當年5月下旬翻地,把草皮連土鏟起,曬干後堆起,挖第二次,深約16—20cm,去盡草根石塊,把草堆燒成熏肥,揚開,灰愈多苗子愈壯,灰一定要揚均勻,否則,灰多處地溫高,出苗早,生長旺盛,灰少處反之,苗子很不均勻,地整平後,按1m寬開溝整成苗床,隨即播種,甘肅在6月上、中旬,雲南在6月下旬播種,播種量,甘肅每畝4—5kg,雲南7.5—10kg,撒播,取溝中土蓋上,約1cm厚,割取禾本科野草蓋2—3cm厚。

育苗要求幼苗生長整齊,均勻一致,才能有高的栽子產量,減少抽薹率,為此必須注意整地和播種的技術。造成苗子稀密不勻,大小懸殊的原因很多,施肥不勻,整地不平,撒種不勻,蓋土蓋草不勻,都能影響出苗和生長,造成出苗不齊,生長不一致,如蓋土薄處,保水不好,苗出不來,蓋土厚了,出苗也遲,生長也弱,蓋草厚了,幼苗見陽光少,生長弱,蓋草薄處,幼苗又易曬死。播種後一個月,要細心地將蓋草挑虛,拔去露出表面的雜草,8月初揭去蓋草,拔1—2次草即等收挖,揭草最好在陰天,揭後下雨,幼苗即長起,如揭後久旱不雨,長期在蓋草下生長的嬌嫩小苗,經不住烈日和乾旱,容易曬死,故掌握揭草時機,對栽子產量影響很大,一般葯農認為不宜在伏天揭草。岷縣於10月上旬,麗江於11月中旬,收挖栽子,挖早了產量低,栽子不充實,貯藏過程中易爛,但太晚地凍得挖不成,葉子已枯黃,挖時費工,也不容易挖凈。挖栽子的方法是將苗床土一塊一塊地挖虛,然後將苗子提拔出,抖掉土,但不要抖凈,把栽子上葉子去掉,略帶些土,紮成小把,稍晾乾水氣,放室內堆藏或屋外窖藏。堆藏要選不生火的涼屋子,用不幹不濕的生黃土(不能用熟土),一層栽子一層黃土堆起,四周圍30cm厚黃土。如窖藏要選陰涼,不見陽光,乾燥無水的陰坡牆角,冷處貯藏的栽子,發芽晚,移栽成活率高,每50kg栽子,約需挖1m深,1.6m長,1m寬的窖,也用干黃土窖起,窖頂蓋30cm土,高出地面,使雪水容易流走,堆藏的栽子較干,定植後發芽比窖藏的慢些,但抗旱力強,栽後半月無雨也能成活,故葯農認為堆藏較好。栽子在貯藏過程中腐爛,常造成很大損失,其原因有重茬育苗栽子帶病;收挖過早栽子不充實;挖回後晾的時間短,或雨天挖的栽子含水量大;或栽子晾的日子過久,萎蔫了也易爛;栽子中加土太少,貯藏期間受熱也易爛。最易爛的時間是挖回來到窖藏初期,這時候栽子水分大,呼吸強,代謝比較活躍,易發熱腐爛,冬季溫度低,進入休眠,一般平安無事,到來年3月,氣溫上升,病菌開始活躍,栽子傳病也很快。

(二)選地及整地

在生長的第二年,比苗期要求較高的溫度和充足的陽光,在平川地栽培較山地產量高,如栽在山坡上,以陽坡較陰坡好,陰坡生長慢,土質影響當歸種栽成活率和產品質量,黑土、紅砂土移栽成活率高,黃土質地緊,移栽成活率差,黑土種當歸氣味比黃土長的濃,但干鮮比不如黃土長的大,前茬以小麥、煙草、油菜、麻為好,馬鈴薯、豆茬易生蟲,青稞茬移栽成活不好,重茬生長差,病蟲害多,種過當歸的地,要過2—3年才能再種當歸,產區最常用的倒茬方式是:青稞一小麥一當歸,葯農認為麥茬當歸長得快,不生病,這可能是因為麥子收得早,休閑的時間比較長的緣故,當歸喜肥,常用的肥料是廄肥、炕土和充分腐熟的豬糞、羊糞、人糞、綠肥、餅肥等,葯農認為廄肥最好,坑土要雨水多的年份才好,施肥量愈多愈好,一般畝施5—30t,於翻地時撒施,如肥料缺乏,也可穴施,當歸對整地的要求也較高,深耕結合多施肥能促使根部生長,一般在前茬收獲後深翻25—30cm,10月翻第二次,晚翻可使草根凍死,第三次在栽種以前,撒上肥料,深耕30cm,耙平即栽苗,不然土曬干,栽子易乾死。

(三)移栽

4月移栽,栽子芽還未伸長時,移栽成活率高。宜早栽,4月上旬栽比下旬好,如延至5月上旬栽,長地上部不長根,如此時芽已長長,栽後遇乾旱要換芽,成活和生長都差,在海拔較低處(2000m),可3月下旬移栽,這時土壤濕度大,出苗好,但海拔高處不宜早栽,怕晚霜為害。

移栽時,隨耕隨耙平即挖穴栽苗,這樣墒情好,成活率高,挖穴深16cm,每穴栽大小苗三株,大苗種在邊上,幫小苗拱土,如抽薹須拔除時不致損傷小苗,覆土耙平,以免積水,也可在穴上堆成小丘,下雨時不致板結,斜坡地可不填滿,以便積水,栽子要種多少取多少,取出不種完,易發芽,發芽後再栽,要另換芽,生長弱,行株距23—33cm,三角形栽植,密度要考慮土壤肥瘦,施肥多少,和估計抽薹情況,肥地不宜太密,地上部互相蔭蔽,枝葉向上,長得纖弱,發新葉慢,根/冠小,產量低。瘦地不宜過稀,植株遮不嚴地面,土壤易干,雜草滋生,產量低。影響移栽成活率的因素,主要是栽子大小,抗旱能力,是否已發了芽等;另外是土壤濕度和栽後的雨水,冬灌能提高出苗率,栽後一、二天下雨最好,如栽後久不下雨,出苗率低,尤其是已發了芽的栽子,很易乾死。

(四)田間管理

5月苗高5—7cm時鋤頭遍草,要求早除淺除,將苗子周圍的土鋤松,6月苗高13—17cm時除第二遍草,掌握除深除凈,植株周圍培土,除二、三遍草時結合拔抽薹植株,施餅肥,硝酸銨或尿素等作追肥。

(五)提早抽薹問題

當歸生產上在第一年夏季播種育苗,來年定植,秋季收獲肉質根即作葯用,未收挖的當歸第三年開花結實,栽培過程中於種植的第二年容易抽薹開花,據景汝勤等報道,提早抽薹當歸根的次生韌皮部和次生木質部的比例發生明顯的變化,從正常根的2∶1改變為1∶10,次生木質部的薄壁組織的細胞壁木質化,生活的薄壁細胞和分泌道減少,影響其次生產物的形成。故提早抽薹的當歸根部柴性大,缺乏油氣,不能入葯(圖14—82、83)。

圖14—82 正常生長發育的當歸根橫切面簡圖

圖14—83 早期抽薹當歸的根橫切面簡圖

提早抽薹植株嚴重時竟達50%,給生產帶來一定損失,當歸原產於高寒山區,為低溫長日照發育類型,其春化過程要求0—5℃的低溫,一年生的當歸,不抽薹是因沒有經過低溫,但經過冬季貯藏的栽子,也不是所有的都能通過春化過程而抽薹開花,當歸栽子通過春化過程還需本身具備足夠的糖分,故大栽子容易抽薹(圖14—84)含糖量高的栽子容易抽薹,而含氮量高的栽子則不易抽薹,因含氮量高能消耗一部分糖,形成結構物質,使春化所需要的糖分減少,而降低抽薹率(圖14—85)。控制栽子越冬時營養物質基礎,關鍵在育苗,另外,當歸的遺傳性對抽薹也有很大關系。

圖14—84 當歸栽子重量與抽薹的關系

圖14—85 當歸栽子含氮量與抽薹的關系

1.從育苗控制抽薹

通過改進育苗技術控制栽子的大小,降低栽子的含糖量,提高栽子的含氮量,達到控制抽薹的目的。在選擇育苗地上,應注意選群山環抱,陽光照射時間短,陰涼濕潤,土壤疏鬆肥沃的地塊,這種條件育苗,植株生長茂密,相互郁閉,葉片向上生長,葉色淺,光合作用積累的糖分少,而從土壤吸收的氮多,抽薹率低。反之,在陽光較充足,土壤較乾燥貧瘠的條件下育苗,因陽光較強,土壤干,出苗較稀,葉片平鋪展開,葉色深綠,葉柄和心葉帶紫色,植株營養面積大,光合作用積累的糖分高,土壤較干,從土壤吸收的氮少,抽薹率偏高。另外注意採用適度成熟的種子,即種子呈粉白色時採收。掌握適當播種期和播種量,早播稀播使栽子生長較大,充分光合作用積累的糖分增多而提高抽薹率;但為了控制抽薹而過分晚播和密植,使栽子生長過小,抽薹率雖下降,但產量也下降,因栽子大小與產量的關系也很密切(圖14—86)。故應適時播種,合理密植,生產上可掌握播種期和播種量使抽薹率控制在30%以下,其當歸產量必然比晚播密植抽薹率在10%以下的栽子為高,其他如精細育苗,保證苗全苗勻,適當延遲收挖,不要挖斷栽子,入窖以前栽子不要晾得過干,均能降低抽薹率。

圖14—86 不同大小栽子的出苗、生長、抽薹與當歸的產量2.降低貯藏溫度

據西北大學報道,當歸春化所需溫度為0—5℃,如把栽子貯藏溫度降低至0℃以下時,抽薹率降低。

(六)病蟲害及其防治

1.根腐病

〔Fusarium avenaceum(Fr.)Sacc.〕

受害植株根尖和幼根呈水潰狀,隨後變黃脫落,主根呈銹黃色腐爛,嚴重時僅剩下纖維狀物,地上部初期植株矮小,黃化,嚴重時死亡,本病主要以土壤和種苗帶菌,土壤積水,地下害蟲多,發病重。防治方法:與禾本科作物輪作;選排水良好的地塊種植,雨後及時排水;選用無病健壯種苗;栽前種栽用0.05%代森銨浸泡10分鍾,發病初期及時挖除病株,並用石灰消毒病穴:用50%多菌靈500倍液澆灌病區。

2.褐斑病

(Septoria sp.)

葉部病斑邊緣紅褐色,中心灰白色,外圍有一褪綠暈圈,後期病斑中央生小黑點(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嚴重時葉片呈紅褐色,乾枯死亡。病菌在病株芽頭和枯死的病殘組織中越冬,高溫多濕時發病較重。防治方法:冬季清園,集中處理病殘組織,減少越冬菌源;發病初期噴1∶1∶150波爾多液,或3%井岡黴素300倍液。

其它尚有線蟲、桃粉蚜(Hyalopterus amygdali Blanchard)、種蠅、蠐螬、螻蛄、地老虎等為害。

四、採收與加工

(一)收獲

10月上旬,當歸葉已發黃,這時割去地上部使太陽曬到地面,促使根部成熟。10月下旬挖當歸,挖後結合犁地再撿一次漏挖的當歸。一般畝產100—150kg,豐產田可達350—400kg。

(二)加工

收獲後及時抖凈濕土,挑出腐爛根,去殘留葉柄,待水分稍蒸發後,紮成O.5—1kg重的扁平把子,放在乾燥通風的室內或特製的熏棚內,棚內架(木架)高1.3—1.7m,上面鋪竹條,將當歸把子平放與立放相間鋪在上面,厚30—50cm,用豆秸、濕白楊、柳木等作燃料,用水噴濕生火燃煙,使當歸上色,至表皮呈赤紅色,再用煤火或柴火熏10天左右,接著翻倒,用急火熏2天,再用慢火熏干。

(三)留種

選無病蟲害、生長良好的田塊留種,翌年早春拔除雜草,在根旁追一次肥,抽薹後30—40天,8月中旬種子由紅轉粉白色時,分批採收,每畝可收種子40—100kg,採收後將果梗紮成把,放陰涼處晾乾,於冬閑時曬干,脫粒放在陰涼通風乾燥處保藏,避免受熱受潮。

⑷ 當歸有紅葉的嗎我在街上賣了幾顆新鮮的當歸、在涼乾的過程中發現長了芽、於是我就到河邊弄了些沙泥把

當歸的幼苗是有點帶紫紅色,它是多年生草本,高1~1.5m。根粗大,肉質,淺黃白色,多分枝,有香氣。莖直立,帶紫色,有縱溝紋。根生葉和莖下部葉的葉柄細長,基部成寬廣的鞘,邊緣膜質。葉片卵圓形,二至三回三出式羽狀復葉,小葉片3裂,最終裂片長圓形,長4~8㎝,寬約2~3㎝,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圓形,邊緣有不整齊重鋸齒,兩面葉脈上均被短柔毛,莖上部的葉退化,無葉片,葉柄膨大成兜狀葉鞘。復傘形花序頂生或側生,總苞片缺乏;傘輻10~25,極少達45,不等長,密被黃色短柔毛;小傘形花序具花15~30朵;小總苞片5~8枚,披針形;花白色;萼齒短三角形;花瓣5,等大,廣卵形,先端尖,向內折;雄蕊5,花絲內彎;子房下位。雙懸果背部扁平,長圓形,基部凹入,背棱和中棱線形隆起,側棱翅狀,分果棱槽間1~4油管,合生面有油管4~5個。花期7~9月,果期9~10月。

附圖給你參考一下:

⑸ 當歸是什麼樣子

略呈圓柱形,下部有支根3~5條或更多,長15~25cm。表面黃棕色至棕褐色,具縱皺紋及橫長皮孔。根頭(歸頭)直徑1.5~4cm,具環紋,上端圓鈍,有紫色或黃綠色的莖及葉鞘的殘基;主根(歸身)表面凹凸不平;支根(歸尾)直徑0.3-1cm,上粗下細,多扭曲,有少數須根痕。質柔韌,斷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及多數棕色點狀分泌腔,木部色較淡,形成層環黃棕色。有濃郁的香氣。

⑹ 當歸葉的作用和功效

當歸葉常外用於跌打損傷及風濕痹痛、經絡不利等症狀。黃酒甘辛大熱,氣味芳香,能升能散,宣行葯勢,活血通絡,用其炒成酒當歸,可以增強活血散瘀的作用。抗炎和鎮痛作用:當歸可抑制由多種致炎劑引起的急性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及炎症損傷,且對炎症後期肉芽組織增生亦有抑製作用。

1、當歸葉常外用於跌打損傷及風濕痹痛、經絡不利等症狀。黃酒甘辛大熱,氣味芳香,能升能散,宣行葯勢,活血通絡,用其炒成酒當歸,可以增強活血散瘀的作用。

2、抗炎和鎮痛作用:當歸可抑制由多種致炎劑引起的急性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及炎症損傷,且對炎症後期肉芽組織增生亦有抑製作用。

當歸(學名:Angelica sinensis(Oliv.) Diels),傘形科當歸屬草本植物。

當歸莖帶紫色,基生葉及莖下部葉卵形,2-3回三出或羽狀全裂,最終裂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3淺裂,葉脈及邊緣有白色細毛,葉柄有大葉鞘,莖上部葉羽狀分裂。中國分布於甘肅、雲南、四川、青海、陝西、湖南、湖北、貴州等地。

⑺ 西藏拉薩當歸葉子長什麼樣子

你問的這個問題,
西藏拉薩當歸葉子長什麼樣子?
當歸葉子應該基本上都是一樣的。
葉三出式二至三回羽狀分裂,葉柄長3-11厘米,基部膨大成管狀的薄膜質鞘,紫色或綠色,基生葉及莖下部葉輪廓為卵形,長8-18厘米,寬15-20厘米,小葉片3對,下部的1對小葉柄長0.5-1.5厘米,近頂端的1對無柄,末回裂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2厘米,寬5-15毫米,2-3淺裂,邊緣有缺刻狀鋸齒,齒端有尖頭;葉下表面及邊緣被稀疏的乳頭狀白色細毛;莖上部葉簡化成囊狀的鞘和羽狀分裂的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