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知識 » 什麼是脫肛脫肛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什麼是脫肛脫肛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2-07 18:35:57

A. 什麼是脫肛

直腸、肛管在排大便後向下脫出於肛門之外,稱為直腸脫垂,俗稱脫肛。肛管直腸脫垂(脫肛),是指肛管、直腸粘膜、直腸全層和部分乙狀結腸向下移位的一種疾病。脫垂的原因多由於肛提肌和盆底肌薄弱或肛門括約肌鬆弛。各種年齡的人均可發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的小兒(兒童時期盆腔內支持組織發育不全)和老年人(年老體弱),也見於多次分娩的婦女(婦女多次分娩,骨肉張力減小,骨盆肌肉鬆弛)。本病的誘因為長期腹瀉、便秘、前列腺肥大、膀胱結石、慢性咳嗽等導致持續性腹壓增加的疾病。在祖國醫學中,屬於脫肛、脫肛痔、截腸症等范疇。

脫肛病名早見於《神農本草經》中,並首載葯物治療。晉代,《針灸甲乙經》中,始用針灸治療,並說:「脫肛,下利,氣街主之。」隋代,《諸病源候論·痢病諸候·脫肛候》中指出:「脫肛者,肛門脫出也。多因久痢後大腸虛冷所為。肛門為大腸之候,大腸虛而傷於寒痢,而用氣偃,其氣下沖,則肛門脫出。因謂脫肛也。」更為形象地論述了本病所出現的症狀和病因病機。以後,歷代醫家對其均有專篇著述,並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B. 痔瘡脫肛圖片圖...

朋友你好你這情況考慮是痔瘡的痔瘡的治療首先要保持大便通暢進食易消化、少含渣滓的食物飲食應粗細搭配少飲濃茶、咖啡、酒類及少進辛辣食物以減少對肛管的刺激便後要溫水坐災部應用痔瘡栓或痔瘡膏根據病情的不同可以採取注射治療、冷凍治療及物理治療嚴重者可手術治療包括結扎法、膠圈套扎法、痔切除等

C. 脫肛是什麼意思

1、什麼是脫肛?
脫肛是直腸粘膜、肛管、直腸全層和部分乙狀結腸向下移位並脫出肛門外的一種疾病。
2、脫肛的特點:
直腸粘膜及直腸反復脫出肛門外伴肛門鬆弛。
3、脫肛相當於西醫的什麼病?
脫肛相當於西醫的直腸脫垂。
4、如何診斷脫肛?
根據脫出病史,視診看脫出物即可診斷。脫肛可分為三度:
(1)I度脫垂:為直腸粘膜脫出,脫出物呈淡紅色,長3~5cm,觸之柔軟,無彈性,不易出血,便後可自行回納。
(2)II度脫垂:為直腸全層脫出,脫出物長5~10cm,呈圓錐狀,淡紅色,表面為環形而有層次的粘膜皺襞,觸之較厚,有彈性,肛門鬆弛,便後有時需用手回復。
(3)III度脫垂:直腸及部分乙狀結腸脫出,長達10cm以上,呈圓柱形,觸之很厚,肛門鬆弛無力。
5、脫肛的鑒別診斷
I度直腸脫垂應與內痔脫出相鑒別,內痔脫出時痔核呈分顆狀,無環狀粘膜皺襞,黯紅色或青紫色,容易出血。此外,還有一些疾病應與脫肛相鑒別,如直腸息肉、肛管直腸癌、肛乳頭瘤、肛管疣、贅皮性外痔等。

治療脫肛有哪些方法

(1)保守療法

如果脫肛繼發於便秘、腹瀉等疾病,就要積極治療這些原發病,原發病治好了,脫肛多能痊癒。治療期間不能蹲位排便,要立位、側卧位或仰卧位排便,小嬰兒可直著腿把屎把尿,大孩子可坐高盆排便,就是把便盆放在高椅子上拉屎。如能堅持1~2個月,多數脫肛可以痊癒。如改變排便方法後脫肛未愈則可行手法復位,用紗布折成厚墊,壓住肛門,用粘膏將兩臀拉緊粘牢,令小兒卧床1 ~2周,堅持卧位排便,多可痊癒。

(2)中醫治療

此病多為氣虛下陷,長時間腹瀉不愈、久病卧床傷氣、大便干結,均可以出現脫肛。治以補益中氣,升提下陷。葯用炙黃芪、黨參、白術、升麻、柴胡、當歸、陳皮。便秘加熟軍;有熱加連翹、梔子;陰虛加玄參、生地。另外可以針灸百會、長強,病久加足三里。

治脫肛方:

參麥芩連歸地湯(肖正安教授)
組成:沙參5克,麥冬12克,黃芩10克,黃連5克,當歸6克,生地15克,枳殼6克,厚朴9克,烏梅9克,白芍9克。
功效:清熱涼血,利肛收斂。
主治:肺熱氣虛之脫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收肛散(柏蓮松教授)
組成:五倍子9克,炒浮萍草9克,龍骨9克,木賊草9大象。
功效:收澀固脫。
主治:肛門直腸粘膜脫垂Ⅰ、Ⅱ度。
用法:共研細末,乾擦或麻油調敷。

提肛湯(王靜安主任醫師)
組成:黃芪15克,升麻5克,當歸10克,枳殼10克,炒淮山葯15克,沙參15克,麥冬10克,烏梅15克,白芍15克。
功效:升陽舉陷,益氣滋陰。
主治:小兒脫肛。
加減:若小兒滑瀉不禁,可加煨訶子10克;炙粟殼5克,以清之;若久瀉虛寒甚者,可加良姜3克,附片5克溫補中陽。本方為自擬方,臨床運用30餘年,有效率達96%。
用法:日1劑,水煎,分早、中、晚服。

脫肛液(李潤庭主任醫師)
組成:明礬6克,鹽酸普魯卡因2克,加水至100毫升。
功效:固腸收澀。
主治:直腸脫垂。
用法:注射於直腸周圍或直腸粘膜層與肌層之間。

益氣升陽湯(張夢儂名中醫)
組成:黃芪15克,當歸10克,黨參15克,白術10克,柴胡10克,生麻10克,炙甘草10克,樗樹皮10克,陳皮10克,罌粟殼10克。
功效:益氣升陽。
主治:脫肛。
用法:每日1劑,水煎3次分服。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279177.html

D. 脫肛的症狀是什麼樣子的啊能給個圖片嗎

您好,脫肛又稱肛管直腸脫垂,是直腸黏膜、肛管、直腸全層和部分乙狀結腸向下移位,脫出肛門外的一種疾病,多見於體質虛弱的小兒和老年人,身高瘦弱者也易發生。 人體直腸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膚下靜脈叢發生擴張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稱為痔,又名痔瘡

E. 什麼叫脫肛

您好,脫肛即直腸脫垂。直腸壁部分或全層向下移位,稱為直腸脫垂。直腸壁部分下移,即直腸黏膜下移,稱黏膜脫垂或不完全脫垂;直腸壁全層下移稱完全脫垂。若下移的直腸壁在肛管直腸腔內稱內脫垂;下移到肛門外稱為外脫垂。主要症狀為有腫物自肛門脫出。初發時腫物較小,排便時脫出,便後自行復位。以後腫物脫出漸頻,體積增大,便後需用手托回肛門內,伴有排便不盡和下墜感。最後在咳嗽、用力甚至站立時亦可脫出。隨著脫垂加重,引起不同程度的肛門失禁,常有黏液流出,導致肛周皮膚濕疹、瘙癢。因直腸排空困難,常出現便秘,大便次數增多,呈羊糞樣。黏膜糜爛,破潰後有血液流出。內脫垂常無明顯症狀,偶爾在行腸鏡檢查時發現。

F. 什麼是脫肛

摘要: ?有的人在排便或下蹲時,由肛門內翻出來一段腸子 ,在站立或便後有時還需用手托回去,這種病理現象俗稱為「脫肛」。現代醫學認為直腸脫垂是指直腸的粘膜層或直腸全層組織鬆弛或是肛門直腸周圍組織鬆弛失去扶持直腸作用,甚至乙狀結腸下段的腸管因結腸系膜太長,隨著粘膜外翻脫出到肛門外的一種疾病。脫肛的症狀 哪些疾病會引起脫肛? 沈陽中泰肛腸醫院專家指出,引起脫肛的常見疾病有以下幾種: 1、外痔:常因糞便干結,排糞用力後肛緣外突發生腫物、疼痛明顯,局部為圓形腫物,觸痛明顯,皮下有紫藍色結節,多為血栓性外痔;肛門皮膚反復輕微損傷和感染,可使皮膚紅、腫、熱、痛、皮膚皺褶腫大形成炎性外痔;炎症消退後,遺留成皮贅,為結締組織性外痔,僅有便後肛門部不適,不易清潔或瘙癢等症狀。 2、內痔:便時內痔脫出肛門外,便後痔團自行回納者為Ⅱ期內痔;便後痔團不能回納,需用手法復位者為Ⅲ期內痔。痔團紫紅或鮮紅色,似草莓狀,粘膜菲薄易出血。 3、直腸息肉:直腸下端息肉可隨排便脫出肛門外,能自行回納,息肉表面為粘膜,粘膜發炎時呈草莓狀,脫出息肉有蒂,常易出血。 4、肛乳頭肥大:除小的三角狀、米粒狀肥大的肛乳頭外,較大的肛乳頭可隨排便脫出肛門外,部分能自行回納,有的需用手托回復位,臨床僅有肛門不適、無壓痛,很少出血,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數個。 中泰專家提醒,發現脫肛症狀應及時到正規、專業的肛腸類醫院檢查治療。 >>>病理不如問專家,點擊這里,針對您的情況與肛腸科專家一對一咨詢<<< 安氏可有效排除「脫肛」 對於脫肛的治療,傳統療法往往是採用一刀切的辦法,直接將脫出部分切除。然而,這種療法往往創傷大、患者痛苦大、恢復慢,而且很容易造成肛門狹窄、肛門失禁等後遺症。目前,沈陽中泰肛腸專科醫院在治療脫肛上,採用肛腸病安氏療法,以中西結合為原則,手術時間短、出血少、痛苦小、恢復快,被譽為目前國內中西結合治療肛腸疾病臨床最高水平。

G. 脫肛是什麼原因(脫肛的高清圖片

脫肛原因主要包含五個方面:括約肌功能不好收不住、骶直分離骶骨跟直腸之間太寬、乙狀結腸過長、盆底裂隙增大﹑道格拉斯窩加深。
脫肛是指直腸脫垂,有多方面原因,常見小孩脫肛,原因是小孩比較鷹弱、大便次數多、拉稀次數多。除此之外還包含小孩發育原因,兒童期骶骨彎曲沒有形成,骨盆是一個直的漏斗狀東西,沒有骶骨彎曲,沒有載托作用。因此小孩容易出現脫肛。
大人脫垂往往與大便次數特別多,體質比較弱或排便困難等有關。患者用力排便後,開始可能只是黏膜脫垂。時間長了後可造成直腸全層脫出。另外遠有腹壓增高因素,如長期咳嗽、喘、前列腺增生用力排尿等都是造成肛脫重要原因。
脫肛一般難以自愈,如若有脫肛症狀及時就醫檢查治療,避免越拖越嚴重,祝您早日康復。

H. 脫肛是什麼意思

1、什麼是脫肛?
脫肛是直腸粘膜、肛管、直腸全層和部分乙狀結腸向下移位並脫出肛門外的一種疾病。
2、脫肛的特點:
直腸粘膜及直腸反復脫出肛門外伴肛門鬆弛。
3、脫肛相當於西醫的什麼病?
脫肛相當於西醫的直腸脫垂。
4、如何診斷脫肛?
根據脫出病史,視診看脫出物即可診斷。脫肛可分為三度:
(1)I度脫垂:為直腸粘膜脫出,脫出物呈淡紅色,長3~5cm,觸之柔軟,無彈性,不易出血,便後可自行回納。
(2)II度脫垂:為直腸全層脫出,脫出物長5~10cm,呈圓錐狀,淡紅色,表面為環形而有層次的粘膜皺襞,觸之較厚,有彈性,肛門鬆弛,便後有時需用手回復。
(3)III度脫垂:直腸及部分乙狀結腸脫出,長達10cm以上,呈圓柱形,觸之很厚,肛門鬆弛無力。
5、脫肛的鑒別診斷
I度直腸脫垂應與內痔脫出相鑒別,內痔脫出時痔核呈分顆狀,無環狀粘膜皺襞,黯紅色或青紫色,容易出血。此外,還有一些疾病應與脫肛相鑒別,如直腸息肉、肛管直腸癌、肛乳頭瘤、肛管疣、贅皮性外痔等。

治療脫肛有哪些方法

(1)保守療法

如果脫肛繼發於便秘、腹瀉等疾病,就要積極治療這些原發病,原發病治好了,脫肛多能痊癒。治療期間不能蹲位排便,要立位、側卧位或仰卧位排便,小嬰兒可直著腿把屎把尿,大孩子可坐高盆排便,就是把便盆放在高椅子上拉屎。如能堅持1~2個月,多數脫肛可以痊癒。如改變排便方法後脫肛未愈則可行手法復位,用紗布折成厚墊,壓住肛門,用粘膏將兩臀拉緊粘牢,令小兒卧床1 ~2周,堅持卧位排便,多可痊癒。

(2)中醫治療

此病多為氣虛下陷,長時間腹瀉不愈、久病卧床傷氣、大便干結,均可以出現脫肛。治以補益中氣,升提下陷。葯用炙黃芪、黨參、白術、升麻、柴胡、當歸、陳皮。便秘加熟軍;有熱加連翹、梔子;陰虛加玄參、生地。另外可以針灸百會、長強,病久加足三里。

治脫肛方:

參麥芩連歸地湯(肖正安教授)
組成:沙參5克,麥冬12克,黃芩10克,黃連5克,當歸6克,生地15克,枳殼6克,厚朴9克,烏梅9克,白芍9克。
功效:清熱涼血,利肛收斂。
主治:肺熱氣虛之脫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收肛散(柏蓮松教授)
組成:五倍子9克,炒浮萍草9克,龍骨9克,木賊草9大象。
功效:收澀固脫。
主治:肛門直腸粘膜脫垂Ⅰ、Ⅱ度。
用法:共研細末,乾擦或麻油調敷。

提肛湯(王靜安主任醫師)
組成:黃芪15克,升麻5克,當歸10克,枳殼10克,炒淮山葯15克,沙參15克,麥冬10克,烏梅15克,白芍15克。
功效:升陽舉陷,益氣滋陰。
主治:小兒脫肛。
加減:若小兒滑瀉不禁,可加煨訶子10克;炙粟殼5克,以清之;若久瀉虛寒甚者,可加良姜3克,附片5克溫補中陽。本方為自擬方,臨床運用30餘年,有效率達96%。
用法:日1劑,水煎,分早、中、晚服。

脫肛液(李潤庭主任醫師)
組成:明礬6克,鹽酸普魯卡因2克,加水至100毫升。
功效:固腸收澀。
主治:直腸脫垂。
用法:注射於直腸周圍或直腸粘膜層與肌層之間。

益氣升陽湯(張夢儂名中醫)
組成:黃芪15克,當歸10克,黨參15克,白術10克,柴胡10克,生麻10克,炙甘草10克,樗樹皮10克,陳皮10克,罌粟殼10克。
功效:益氣升陽。
主治:脫肛。
用法:每日1劑,水煎3次分服。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279177.html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