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知識 » 一休媽媽長什麼樣子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一休媽媽長什麼樣子圖片

發布時間: 2022-12-28 05:32:30

『壹』 關於《聰明的一休》的一休身世

一休和尚法名一休宗純(公元1394-1481),是日本室町時代的一個禪僧,動畫片集描寫的只是他童年時代的一小段生活,實際上他活到八十八歲。他出生在應永元年正月初一,他的父親是後小松天皇,母親是天皇的一個妃嬪。一休出生前的六十年間,日本經歷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1392年才由足利義滿這個幕府將軍逼使南朝議和,結束了這場六十年的混戰,十五世紀初才出現了和平的希望。幕府將軍實際上在幕後操縱朝政,天皇並無實權。一休的母親原是南朝望族藤原家人,雖然後小松天皇對她寵愛有加,卻引起了皇後的嫉恨,當發現她懷了身孕,就以她是藤原後人,同情南朝,對朝廷心懷不滿為由,把她逐出皇宮。一休是在她離宮後出生的,故此他從未過過公子王孫的生活,而是在庶民中間長大。不過從一休的詩中,仍可看出他相信自己是皇室之後的痕跡,後小松天皇確實經常召他進宮中相見,當天皇臨終時,還把他召到床邊去,但這一切並沒有改變其庶民的身份,他從未被人當作王子,一休也從不以王子自居,他遵照母親的吩咐去做和尚。對於他的母親,我們也只有從她去世前寫給一休的一封信中略知一二,她希望兒子能成為一個能傲視釋迦牟尼的高僧。

一休五歲就被母親送進京都的安國寺,當高僧象外集鑒的侍童,最初被命名為周健。他對研經很有興趣,十一歲就參與聽講佛經,十二歲開始學習寫作漢詩。在室町時代,一個有學問的和尚一定得會作漢詩,那時的佛教寺院被看成是文化堡壘,故和尚必須學會讀寫漢詩。一休青年時代是個極虔誠和遵守教規的僧徒,極為象外集鑒喜愛,後來正式收他為門徒。四年後,象外集鑒去世,一休失去老師,無比痛苦,二十三歲的他感到絕望,到琵琶湖靜戒了一周,最後決心投湖自殺。他的母親探知此事,派人去把他救活。

一休放棄自殺的念頭後,決定第二年去追從禪宗開山大燈國師修練,可是大師卻很長一段時間把他拒諸門外,根本不肯接見,拒絕收他為徒。一休並不失望死心,守在寺門外等待。有一天大師出門,發現一休仍跪在寺門前,就命令門人向一休潑水,將他趕走。當他返寺時,看見一休仍跪在原地不動。這次大師點點頭,讓他進寺,正式收他為徒了。

1418年一休二十四歲,大師為他命名為一休宗純。一休這名字的意思,他的一首偈詩作如是解釋:『欲從色界返空界,姑且短暫作一休,暴雨傾盤由它下,狂風卷地任它吹。』他認為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兩者都是重要的,一個人得不斷來往於這兩個世界之間,但其中得有一段短暫的休息,以便在純粹的自由中得以重生,風風雨雨以及任何外界勢力都與他無關。

兩年後,1420年,一休終於悟道。在一個夏夜,雨雲低垂,他在琵琶湖的一艘小舟上冥想,突然聽見一聲鴉啼,不覺驚叫起來,頓時大徹大悟,感到所有煩惱不安盡行消失。當他把這體驗告訴大師,大師說:『你已修成阿羅漢,但仍未成正果。』一休答道:『若是如此,我樂得成阿羅漢,並不在乎修成正果了。』大師點點頭道:『你真的是個已修成了正果的人啦!』

1422年,一休二十八歲,大德寺慶,所有僧人都穿上最華麗的袈裟參與盛典,唯獨一休穿一身破敝退色的舊袈裟,腳踏一雙草鞋出席。大師問他為什麼穿這樣一身不合時宜的打扮,一休答道:『我來了已使這盛典增光,我可無意去學那些假僧人的樣。』大師聽了微笑不語。事後有人問大師是否已選定繼承衣缽的傳人,大市說:『一休,雖然他的行為像個瘋子。』

一休的『狂態』正是表達了他對那些僧侶虛偽的憤懣,他給自己起了個外號叫『狂雲子』,他寫的漢詩集就命名為《狂雲集》。他的詩在在都反映出他這種『狂』。出於對弄虛作假的僧侶極端不滿,他在大師去世前幾年就離開了寺院,他的行為走向另一極端,公然過起放盪不羈的生活。 1440年是開山大燈國師涅盤十三周年祭,大德寺僧乘機攫取各地大批禮物,一休對此大為不滿,在十日祭典的喧鬧後,他離開大德寺,臨走留下一首詩給一個同門師兄:

『住庵十日意忙忙,腳下紅絲線甚長;

他日君來如問我,魚行酒肆又淫坊。』

一休的行為完全同僧規背道而馳,他縱情詩酒,飲酒吃魚,留連妓館。在《狂雲集》中他極其坦白地公開宣揚自己投身慾海的歡樂。如《題淫坊》:

『美人雲雨愛河深,樓子老禪樓上吟;

我有抱持睫吻興,意無火聚捨身心。』

這無疑是公開對僧眾的挑戰,目的正是諷刺那些假正經的僧人,事實上幾乎所有的寺僧暗地裡都在追求肉慾,為非作歹,只是不敢公然行事而矣。難怪開山大燈斥責這類無恥僧人『全是邪惡敗類』了。

早在1437年,一休四十三歲,正值大德寺為開山大燈國師舉辦百年大忌,一休就帶了一個女子去參拜國師之墓。一休弟子編的《年譜》中說;『師年四十三,是年適逢開山國師百年大忌。師前往塔下參拜,一女子帶衣袋在後隨行。』寺僧聚在一起誦經,為國師祈求冥福,一休非但不去誦經,卻帶那女子夜宿庵房,一邊聽誦經,一邊同女子調笑。他認為開山國師絕不會接受那群『邪惡敗類』誦經的,與其誦經不如同女子談情更合真性情。他最遵敬的一位祖師是中國的慈明和尚,就經常有老婆跟隨,所以他不在乎別人譏笑,公然帶女子進寺。他還寫了一首《大燈忌宿忌以前對美人》以表態:

『開山宿忌聽諷經,經咒逆耳眾僧聲,

雲雨風流事終後,夢閨私語笑慈明。』

『夢閨』是一休的另一個自號。

一休對僧人的虛偽的批評毫不留情,尤其對同門師兄養叟(大德寺第二十六任住持)更是口誅筆伐,直指養叟是『一條毒蛇』、『勾引女人的淫棍』和『麻瘋病人』。大德寺曾一度失火,養叟向有錢的俗人募到大筆金錢,以博得朝廷給他封號。不過一休知道養叟是用許諾商人悟道至福以索取這大批金錢的,他認為這是為了物質利益而強奸了禪宗。養叟死時八十二歲,其死況在其傳略語焉不詳,故隱其因,一休在《自戒》詩中,揭露養叟死於麻瘋,死前痛苦不堪。養叟的弟子門人惱恨萬分,曾一度派人去行刺,想殺死一休。

一休不只是批判那些假正經、真貪邪的僧人,毫不妥協地維護禪宗的精神純潔,他對自己的生活和寫作的批評,也是很嚴厲的,在《自戒》詩中就這樣說:

『罪過彌天純藏主,世許宗門賓中主,

說禪逼人詩格工,無量劫來惡道主。』

一休到了七十六歲,愛上了一個名叫森的盲歌女,森也不年輕,當時已經四十歲了,他們兩人的交情維持了十年之久。關於他們的相識,一休曾有如下兩段記述:『文明二年仲冬十四日,游葯師堂聽盲女之艷歌。』『侍者森,余聞其風采,已生向慕之志,然焉知之,故因循至今。辛卯之春,邂逅墨住,問以素志,則應諾矣。』可見年已老耄的一休是拖延了一冬,再次與森相遇,互訴衷情,一拍即合,成就了晚年一段十年情話。一休寫了很多香艷的情詩給森:

『木凋落葉更回春,長綠生花舊約新,

森也深恩若忘卻,無量億劫畜生身。』

『夢迷上苑美人森,枕上梅花花信心,

滿口清香清淺水,黃昏月色奈新吟。』

『鸞輿盲女共春遊,鬱郁胸襟好慰愁,

放眼眾生皆輕賤,愛看森也美風流。』

『楚台遙望更登攀,半夜玉床愁夢間,

花綻一莖梅樹下,凌波仙子□腰間。』

盡管一休泛舟情海,游戲人間,但他始終相信,人只不過是一副披著血肉外表的骸骨。他在1457年寫了一篇作品《骸骨》,借一個關於骸骨的夢,來說明他的信念,認為這個世界的一切壯麗輝煌,只不過是過眼雲煙的幻象而已。他說;『人,只不過是副骸骨,外面披上五顏六色的皮,男女相愛,只見色相罷了。一旦停止了呼吸,肉體腐敗,顏色盡失,愛欲也就消失了。你再也分辨得出誰生前有錢有勢、誰又是貧窮低賤了,記住,你臭皮囊下乃是一副骸骨,正在等著要現出原形。』
在一休看來,這世上的一切,都是暫時的、表面的,甚至連宗教外在的形式和衣飾,也只是披在骸骨上的表皮罷了。有一件軼事頗能說明他這觀點:有一次一個富貴之家,請一休去做法事,一休就穿著一身破舊法衣前去,那人認為他太不得體了,將他遣走。一休過了不就又再回來,這次他在舊法衣上披上一件華麗的袈裟,於是大受歡迎。一休立即把袈裟脫下,說:『讓這袈裟給你們做法事好了。』說完頭也不回,仍穿著破舊法衣,昂然離去。
一休八十一歲那年,很勉強才接受了後土御門天皇的敕請,出任了大德寺住持,但他只在大德寺住了一天,就再也不回去了。由於應仁之亂,大德寺再度被焚毀,一休為之籌劃重建,到文明十三年,才落成了方丈和法堂,一休於那年十一月在酬恩庵去世,享年八十八歲。
他的弟子將他生平寫的詩搜集其來,編成《狂雲集》。其中《狂雲集》收詩六百六十九首,遺補的《續狂雲集》收詩一百五十四、法語八首、號類四十九首,合共八百八十首。當時已經有人稱這本《狂雲集》為一休的『詩傳』,因為這些詩如傳記一般記述了一休自己的生平,讀其詩如見其人。
總的來說,一休是一個超越時代的奇人,他既是一個悟道的禪宗大師,又是一個不守清規的僧人,他的思想遠遠高出於他那時代。他的《狂雲集》具有三大特色:他表現了人的真情性,反對虛偽作假,他對祖師極為遵敬,但他又具有自己孤高獨立的精神,從他的詩偈可以理解禪宗歷史的一端;他強烈維護禪宗的精神純潔,批判以養叟為首的一批利用禪為商品達到追求名利目的的庸俗僧侶;他熱情奔放地歌頌人生,顯示出人性的光芒,大膽歌頌性與愛情,反對壓抑人性的清規戒律,揭露禁慾的虛偽。
在一休漫長的一生中,他晚年經歷了日本歷史上一段多災多難的時期,風災、水災以及隨之而來的大飢荒,瘟疫流行,百姓逼得人吃人,京都街頭遍地屍骸,應仁之亂幾乎將京都夷為平地,宮宇文物盡付一焚,老百姓亡命他鄉,最後連後土御門天皇死後,幾個月也沒錢安葬。日本十五世紀的這段歷史,是以充滿昇平的希望開始,卻以災難的浩劫結束的。一休晚年經歷的種種離亂,正足以說明他寫《骸骨》所含的深意,就是在他寫給森的情詩中,我們也可能品出一種強烈的辛辣味道。
《狂雲集》使我們了解一休的生平,讀他的詩,會覺得他這個性格孤傲、感情強烈的人,在對我們說話,雖然和他相隔好幾個世紀,我們仍然能夠理解他的心聲的。

『貳』 聰明的一休這部動畫片是什麼時候製作的作者是誰呢

作者是大川久男,以歷史名人一休宗純禪師的兒時為環境(自然許多地區和真實的一休禪師有較大進出),小故事產生在室町幕府階段。以前是侯爺的一休迫不得已與媽媽分離,到安國寺當小和尚,而且用他的聰明機智處理成千上萬的問題。是由東映動畫製做的296集動漫,於1975年10月15日至1982年6月28日開播,除此之外也有2個紀念版。

那一段日子,他在湖內搭船靜座,在夕陽余暉下研修佛學,逐漸悟出來了修禪最後的目地——重歸真實的自己。之後,華叟病逝,一休的師兄逐漸大興土木,修建奢華的禪堂,並自稱為是師傅衣缽的繼承者。

這促使一休很不滿意,他覺得師哥這也是違反了佛家弟子的本色。也是以這個時候起,一休逐漸離開了同門的人群。三十四歲時,這名僧界的大才俊逐漸在人世間雲游四海,開始了他的隨意職業生涯。

『叄』 《聰明的一休》里一休家到底是什麼背景

《聰明的一休》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OUBQ_pVL1Upn4i9QdB0MZg

提取碼:8gp4

聰明的一休的劇情簡介······

小和尚一休生活在日本幕府時代,他勤奮好學,熱心助人。一休由於天資聰穎、愛動腦筋,經常能將人們日常生活無法解決的問題聰明化解,於是英名遠播。由於一休名聲在外,經常就有一些需要幫助或者故意想刁難他的人會找上門來。熱心的一休總是來者不拒,只要有問題相求,他總是會開動他聰明的腦筋解決問題。因此,無論是將軍,桔梗店老闆還是新右衛門先生總是難不到聰明的一休。一休解決問題,不僅讓壞人們得到了應有的懲治,而且還會教會你很多生活中的竅門。

『肆』 《聰明的一休》里母親為什麼不見一休

不是一休真正的母親。

《聰明的一休》是一部以日本室町時代初期的特立獨行的禪宗僧人一休童年為主角的日本動畫,由東映動畫出品,於1975年10月15日到1982年6月28日於日本NET電視台(1977年4月1日改名為朝日電視台)播出,共298集,播出時間長達7年之久。

中央電視台引進並配音成中文版,成為當時風靡中國家喻戶曉的優秀動畫片。動畫描述的是在室町幕府時期,曾經是皇子的一休不得不與母親分開到安國寺當小和尚的故事。

一休原名千菊丸,後小松天皇之子,其生母伊予局之父是與幕府敵對的南朝血統的天皇——花山天皇的家臣。為防止謀反,足利義滿命一休出家,在安國寺修行(注意:歷史上一休在安國寺修行時法號叫周健,戒名為宗純。)

『伍』 一休的媽媽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他是個小王子,爸爸是天皇,媽媽就是王妃啦 以下是一休的身世資料 一休和尚法名一休宗純(公元1394-1481),是日本室町時代的一個禪僧,動畫片集描寫的只是他童年時代的一小段生活,實際上他活到88歲。他出生在應永元年正月初一,他的父親是後小松天皇,母親是天皇的一個妃嬪。在一休出生前的60年間,日本經歷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1392年才由足利義滿這個幕府將軍逼使南朝議和,結束了這場60年的混戰,十五世紀初才出現了和平的希望。幕府將軍實際上在幕後操縱朝政,天皇並無實權。一休的母親原是南朝望族藤原家人,雖然後小松天皇對她寵愛有加,卻引起了皇後的嫉恨,當發現她懷了身孕後,就以她是藤原後人,同情南朝,對朝廷心懷不滿為由,把她逐出皇宮。一休是在她離宮後出生的,故此他從未過過公子王孫的生活,而是在庶民中間長大。不過從一休的詩中,仍可看出他相信自己是皇室之後的痕跡,後小松天皇確實經常召他進宮相見,當後小松天皇臨終時,還把他召到床邊去,但這一切並沒有改變其庶民的身份,他從未被人當作王子,一休也從不以王子自居,他遵照母親的吩咐去做和尚。對於他的母親,我們也只有從她去世前寫給一休的一封信中略知一二,她希望兒子能成為一個能傲視釋迦牟尼的高僧。 一休5歲就被母親送進京都的安國寺,當高僧象外集鑒的侍童,最初被命名為周健。他對研經很有興趣,11歲就參與聽講佛經,12歲開始學習寫作漢詩。在室町時代,一個有學問的和尚一定得會作漢詩,那時的佛教寺院被看成是文化堡壘,故和尚必須學會讀寫漢詩。一休青年時代是個極虔誠和遵守教規的僧徒,極為象外集鑒喜愛,後來正式收他為門徒。四年後,象外集鑒去世,一休失去老師,無比痛苦,23歲的他感到絕望,到琵琶湖靜戒了一周,最後決心投湖自殺。他的母親探知此事,派人去把他救下。 一休放棄自殺的念頭後,決定第二年去追從禪宗開山大燈國師修練,可是大師卻很長一段時間把他拒之門外,根本不肯接見,拒絕收他為徒。一休並不死心,守在寺門外等待。有一天大師出門,發現一休仍跪在寺門前,就命令門人向一休潑水,將他趕走。當他返寺時,看見一休仍跪在原地不動。這次大師點點頭,讓他進寺,正式收他為徒了。 1418年一休24歲,大師為他命名為一休宗純。一休這個名字的意思,他的一首偈詩作如是解釋:「欲從色界返空界,姑且短暫作一休,暴雨傾盤由它下,狂風卷地任它吹。」他認為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兩者都是重要的,一個人得不斷來往於這兩個世界之間,但其中得有一段短暫的休息,以便在純粹的自由中得以重生,風風雨雨以及任何外界勢力都與他無關。 兩年後,1420年,一休終於悟道。在一個夏夜,雨雲低垂,他在琵琶湖的一艘小舟上冥想,突然聽見一聲鴉啼,不覺驚叫起來,頓時大徹大悟,感到所有煩惱不安盡行消失。當他把這體驗告訴大師,大師說:「你已修成阿羅漢,但仍未成正果。」一休答道:「若是如此,我樂得成阿羅漢,並不在乎修成正果了。」大師點點頭道:「你真的是個已修成了正果的人啦!」 1422年,一休28歲,大德寺慶,所有僧人都穿上最華麗的袈裟參與盛典,惟獨一休穿一身破敝退色的舊袈裟,腳踏一雙草鞋出席。大師問他為什麼穿這樣一身不合時宜的打扮,一休答道:「我來了已使這盛典增光,我可無意去學那些假僧人的樣。」大師聽了微笑不語。 一休的「狂態」正是表達了他對那些僧侶虛偽的憤懣。他給自己起了個外號叫「狂雲子」,他寫的漢詩集就命名為《狂雲集》。他的詩再次反映出他這種「狂」。出於對弄虛作假的僧侶極端不滿,他在大師去世前幾年就離開了寺院,他的行為走向另一個極端,公然過起放盪不羈的生活。 1440年是開山大燈國師涅盤十三周年祭,大德寺僧趁機攫取各地大批禮物,一休對此大為不滿,在十日祭典的喧鬧後,他離開大德寺,臨走時留下一首詩給一個同門師兄: 「住庵十日意忙忙,腳下紅絲線甚長;他日君來如問我,魚行酒肆又淫坊。」 一休的行為完全同僧規背道而馳,他縱情詩酒,飲酒吃魚,留連妓館。在《狂雲集》中他極其坦白地公開宣揚自己投身慾海的歡樂。如《題淫坊》: 「美人雲雨愛河深,樓子老禪樓上吟; 我有抱持睫吻興,意無火聚捨身心。」 這無疑是公開對僧眾的挑戰,目的正是諷刺那些假正經的僧人,事實上幾乎所有的寺僧暗地裡都在追求肉慾,為非作歹,只是不敢公然行事而已。難怪開山大燈斥責這類無恥僧人「全是邪惡敗類」了。 早在1437年,一休43歲,正值大德寺為開山大燈國師舉辦百年大忌,一休就帶了一個女子去參拜國師之墓。一休弟子編的《年譜》中說:「師年四十三,是年適逢開山國師百年大忌。師前往塔下參拜,一女子帶衣袋在後隨行。」寺僧聚在一起誦經,為國師祈求冥福,一休非但不去誦經,卻帶那女子夜宿庵房,一邊聽誦經,一邊同女子調笑。他認為開山國師絕不會接受那群「邪惡敗類」誦經的,與其誦經不如同女子談情更合真性情。他最尊敬的一位祖師是中國的慈明和尚,就經常有老婆跟隨,所以他不在乎別人譏笑,公然帶女子進寺。他還寫了一首《大燈忌宿忌以前對美人》以表態: 「開山宿忌聽諷經,經咒逆耳眾僧聲; 雲雨風流事終後,夢閨私語笑慈明。」 「夢閨」是一休的另一個自號。 一休對僧人虛偽的批評毫不留情,尤其對同門師兄養叟(大德寺第二十六任住持)更是口誅筆伐,直指養叟是「一條毒蛇」、「勾引女人的淫棍」和「麻風病人」。大德寺曾一度失火,養叟向有錢的俗人募到大筆金錢,以博得朝廷給他封號。不過一休知道養叟是用許諾商人悟道至福以索取這大批金錢的,他認為這是為了物質利益而強奸了禪宗。養叟死時82歲,其死況在其傳略語焉不詳,故隱其因,一休在《自戒》詩中,揭露養叟死於麻風,死前痛苦不堪。養叟的弟子門人惱恨萬分,曾一度派人去行刺,想殺死一休。 一休不只是批判那些假正經、真貪邪的僧人,毫不妥協地維護禪宗的精神純潔,他對自己的生活和寫作的批評,也是很嚴厲的,在《自戒》詩中就這樣說: 「罪過彌天純藏主,世許宗門賓中主; 說禪逼人詩格工,無量劫來惡道主。」 一休到了76歲,愛上了一個名叫森的盲歌女,森也不年輕,當時已經40歲了,他們兩人的交情維持了十年之久。關於他們的相識,一休曾有如下兩段記述:「文明二年仲冬十四日,游葯師堂聽盲女之艷歌。」「侍者森,余聞其風采,已生向慕之志,然焉知之,故因循至今。辛卯之春,邂逅墨住,問以素志,則應諾矣。」可見年已老耄的一休是拖延了一冬,再次與森相遇,互訴衷情,一拍即合,成就了晚年一段十年情話。 盡管一休泛舟情海,游戲人間,但他始終相信,人只不過是一副披著血肉外表的骸骨。他在1457年寫了一篇作品《骸骨》,借一個關於骸骨的夢,來說明他的信念,認為這個世界的一切壯麗輝煌,只不過是過眼雲煙的幻像而已。他說:「人,只不過是副骸骨,外面披上五顏六色的皮,男女相愛,只見色相罷了。一旦停止了呼吸,肉體腐敗,顏色盡失,愛欲也就消失了。你再也分辨不出誰生前有錢有勢、誰又是貧窮低賤了,記住,你臭皮囊下乃是一副骸骨,正在等著要現出原形。」 在一休看來,這世上的一切,都是暫時的、表面的,甚至連宗教外在的形式和衣飾,也只是披在骸骨上的表皮罷了。有一件軼事頗能說明他這觀點:有一次一個富貴之家,請一休去做法事,一休就穿著一身破舊法衣前去,那人認為他太不得體了,將他遣走。一休過了不久又再次回來,這次他在舊法衣上披上一件華麗的袈裟,於是大受歡迎。一休立即把袈裟脫下,說:「讓這袈裟給你們做法事好了。」說完頭也不回,仍穿著破舊法衣,昂然離去。 一休81歲那年,很勉強才接受了後土御門天皇的敕請,出任了大德寺住持,但他只在大德寺住了一天,就再也不回去了。由於應仁之亂,大德寺再度被焚毀,一休為之籌劃重建,到文明十三年,才落成了方丈和法堂,一休於那年十一月在酬恩庵去世,享年88歲。 他的弟子將他生平寫的詩搜集起來,編成《狂雲集》。其中《狂雲集》收詩669首,遺補的《續狂雲集》收詩154首、法語8首、號類49首,合共880首。當時已經有人稱這本《狂雲集》為一休的「詩傳」。因為這些詩如傳記一般記述了一休自己的生平,讀其詩如見其人。 總的來說,一休是一個超越時代的奇人,他既是一個悟道的禪宗大師,又是一個不守清規的僧人,他的思想遠遠高出於他那個時代.

麻煩採納,謝謝!

『陸』 動畫片《聰明的一休》中,一休的身世是怎麼回事

一休是日本動畫《聰明的一休》中的角色,這一部動畫給80、90後留下來了深入的印像,是大夥兒兒時的美好回憶。隨著大夥兒發展。很多人都關注一休是不是在歷史上真有生平,又或是一休的原形究竟是誰。

大家小時候看過一休嗎?最有印象的是哪一集呢?歡迎大家留言一起討論!

『柒』 一休的母親叫什麼

一休哥媽媽是南朝望族藤原家人
因為日本那時很不重注女性,女性一般只有一個小名,而一休哥的母親顯然連這個小名也沒能在歷史上留下來。

『捌』 一休哥媽媽為什麼不見一休哥

主要是為了躲避皇宮內的是非。

一休宗純禪師,京都人,名千菊丸,自號狂雲子、夢閨、瞎驢等。"外現癲狂相,內密赤子行"。據《一休和尚年譜》指出,一休1394年1月1日生於京都,父親是後小松天皇,母親出自世家藤原氏,世間相傳其母為藤原照子。照子出仕天皇,為天皇所寵愛,但她卻日日懷著小劍,圖謀刺殺天皇。被發覺後,照子乃逃出宮廷,潛往嵯峨野,於元旦生下了一休宗純。一休母親意圖刺殺天皇,年譜說她"有南志",意思是說她傾向南朝,是南朝派來暗殺天皇的奸細。(注:1333年鐮倉幕府滅亡,後醍醐天皇中興皇室,史稱"建武中興";1336年武士不滿後醍醐天皇所為,起來反抗,後醍醐天皇逃亡吉野,是為南朝;足利幕府開創者足利尊氏在京都另立天皇,是為北朝。)1481年,一休宗純因大德寺重建工程積勞成疾,於11月21日元寂於薪村酬恩庵,葬於崗山塔下,享年88歲。

『玖』 作為日本歷史上有名的酒肉和尚,一休和尚的生母究竟是誰

日本方面關於一休和尚的母親並未有明確的記載,不過據日本民間盛傳的小道消息他的生母很有可能是藤原照子。一休是日本歷史上極具知名度的一個和尚,據相關記載可知他其實是日本天皇的兒子。他的母親則是出身南朝世家藤原氏的一位女子,不過具體是誰並不可知,只相傳有可能是藤原照子。

等到華叟去世之後一休便開始四處雲游,七十八歲時他遇到了一位名叫森的盲女,兩人就此墜入愛河。一休和尚不單單只是破了這個戒律,他同中國的濟公一樣都是非常著名的酒肉和尚。他之所以無視佛門戒規是因為他覺得這些戒規太過虛偽,所以他才不願遵守。但是即便如此,一休和尚對日本佛教的發展依舊有著諸多貢獻。

『拾』 連將軍都怕他三分的一休到底有什麼背景

·談到一休,很多70、80後立馬就會想到那部那部伴隨著他們長大的動畫片《一休小和尚》。

很多觀眾會認為,這僅僅只是一部動畫片,是一個虛構的人物。但作者今天想告訴你的是,一休在日本正史上不但真實存在過,還對日本佛教有著重大的影響。此人不但聰明過人,而且不拘一格,是個修行很深的禪宗大師,為日本的佛教事業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一休除了有著豐富的情感經歷之外,他一生都在為日本的佛教事業所努力著。很多日本歷史學者考證,後來一休的死,就是為修建大佛寺給活活累死的。像倉央嘉措和一休這樣的人,作者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別人如何生活,那是他們自己選擇。我們又何必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是非別人的做事風格呢?再說,在現實中,我們內心真正比他們做得好嗎?對於一休和一休的故事,讀者您讀後又有什麼感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