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DNF傳說中的麻痹戒指是真實存在的嗎對於這件裝備你了解多少
DNF有很多奇形怪樣的裝備,無論是對於外觀,名稱還是屬性來說,外觀奇特的有沙特冰齒劍,名稱怪異的有二哥的充氣小夥伴,屬性奇葩的有怒氣光劍,這些裝備的組成造成了DNF各式各樣的裝備類型,沒有他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了。
麻痹戒指
就比如這個傳說中的麻痹戒指,首先想到的就是他名稱怪異的麻痹這兩個字,不知道的人以為他在罵人呢,DNF真的會有這么奇葩的裝備名稱嗎?但是從這個戒指的屬性來看,攻擊時15%的幾率是敵人進入石化狀態,這個屬性確實是挺符合這個麻痹這個名稱的,石化敵人就相當於麻痹敵人,這點並沒有毛病。
不僅如此這件裝備還有玩家掉落的截圖,就曾經有玩家在綠都深淵掉落過,只不過這掉落的裝備圖標讓人辣眼睛了吧,大家都知道無論是什麼裝備只要類型相同裝備的掉落圖標就相同,只不過這個麻痹戒指居然跟顯示裝備圖標相同,這么一來就可以確定以及肯定,這件裝備是來自PS玩家之手了
其實DNF來自於PS大神的裝備還真不少,麻痹戒指只是比較讓玩家信服的裝備之一,因為屬性並不爆炸,除此之外一些比較經典的凱麗的原味NK,賽利亞的貼心內衣,屌絲的信仰,這些都來自PS大神之手,這些裝備不僅名稱奇葩,屬性更是爆炸,最重要的是居然有些玩家在當時居然相信了,其實只不過是為了博取玩家一笑而已,大家認為呢?
光看問題的時候,我是遲疑的。
因為我雖然60版本就一直在玩毒奶粉這款 游戲 ,但中途棄坑了很長一段時間,目前版本的 游戲 內,史詩都是常規裝備了,所以不存在現在現版本而我卻不知道的東西。
但是,之前版本卻不是這樣的。
就拿60版本來說,那時候沒有裝備圖鑒,擁有史詩裝備的玩家少的可憐,那時候每一件史詩都是值得銘記的。也沒有哪個玩家敢說,知道並見過所有的史詩。
所以,我對此一開始是遲疑的。
但是,當我看到這件裝備的圖標之後,就基本可以斷定。
這個圖是假的。
在背包里顯示的這個圖標原型出自《傳說》 游戲 ,裝備同名,都叫「麻痹戒指」,屬性自然是不一樣。顯然,這個圖片大概是某位玩過《傳奇》的又會PS的毒奶粉玩家腦洞大開時即興創作的。
不得不說,毒奶粉玩家還是多才多藝又有想像力的。
請問各位,你們玩DNF有沒有發生過詭異的事情。我記得還是異界版本的時候4人組隊刷,在鷹犬2圖的時候掉了一個,他媽的到了3圖他又回來了,只記得他重新回隊的時候好卡,當時和隊友都懵逼了。在以後就沒遇到過類似的事情了。。。。
麻痹戒指是傳奇上的[捂臉]
『貳』 小兒麻痹是由什麼引起的呢
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一般多發生於小兒,部分患者可發主弛緩性神經麻痹,故又叫小兒麻痹症。
小兒麻痹後遺症的症狀和病程:分為3期。
1、急性期:自感染開始到肢體癱瘓,歷經潛伏期,為全身反應期,有短期發熱,出現類似感冒症狀,約2―5天體溫恢復正常,突然出現肢體癱瘓。
2、恢復期:全身症狀消失,肢體癱瘓程度逐漸減輕。
3、後遺症期:相應神經支配的肌肉麻痹,可因姿勢、負重等不平衡,出現各種畸形及功能障礙。
檢查
1、血常規
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大多正常。
2、腦脊液檢查
癱瘓前期及癱瘓早期可見細胞數增多(以淋巴細胞為主),蛋白增加不明顯,呈細胞蛋白分離現象,對診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至癱瘓第3周,細胞數多已恢復正常,而蛋白質仍繼續增高,4~6周後方可恢復正常。
3、病毒分離
病毒分離是本病最重要的確診性試驗。起病一周內可從咽部及糞便內分離出病毒,可用咽拭子及肛門拭子採集標本:間隔24~48h收集雙份標本(重量>5g),及時冷藏4℃以下送檢,多次協和送檢可增加陽性率。發病1周內,從患兒鼻咽部、血、腦脊液中也可分離出病毒。
4、血清學檢查
近期未服用過脊髓灰質炎疫苗的患者,發病1個月內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ELISA法)檢測患者血液及腦脊液中抗脊髓灰質炎病毒特異性免疫球蛋白M(IgM)抗體,可幫助早期診斷;恢復期患者血清中特異性免疫球蛋白G(IgG)抗體滴度較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有診斷意義。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脊髓灰質炎
網路-小兒麻痹後遺症
『叄』 想找高中政治書裡面的一張圖片,名字好像叫做「小兒麻痹症」 一個人拿著手機,他的一條腿粗一條腿細
我們也有
『肆』 海蜇長什麼樣圖片
海蜇:傘部隆起呈饅頭狀,直徑達五十厘米,最大可達約一米五,膠質較堅硬,通常青藍色。觸手乳白色。口腕八枚,缺裂成許多瓣片。廣布於我國南北各海中。可供食用,並可入葯。俗稱為水母、石鏡、蠟、樗、蒲魚、水母鮮和海(蟲宅zha)等。
海蜇屬缽水母綱,是生活在海中的一種腔腸軟體動物,體形程半球狀,可食用,上面呈傘狀,白色,藉以伸縮運動,稱為海蜇皮,下有八條口腕,其下有絲狀物,呈灰紅色,叫海蜇頭。
(4)麻痹是什麼樣圖片擴展閱讀:
形如蘑菇頭的部分就是「海蟄皮」;傘蓋下像蘑菇柄一樣的口腔與觸須便是「海蟄頭」。海蟄皮是一層膠質物,營養價值較高,海蟄頭稍硬,營養膠質與蟄皮相近。中國是最早食用海蟄的國家,晉代張華所著的《博物志》中就有食用海蟄的記載。今天,海蟄已成宴席上的佳餚。
海蜇隸屬於腔腸動物門,缽水母綱、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海蜇屬。海蜇是水母的一種,海蜇被劃分在水母綱下水母科下的海蜇屬,水母指的范圍要比海蜇的范圍大。海蜇只是水母這個大類中的一種。 這幾種動物都屬於腔腸動物門。
水母有四個種:海哲、黃斑海蜇、棒狀海蜇和疣突海蜇。其中海蜇和黃斑海蜇為重要食用水母。此外,中國沿海的食用水母還有口冠水母科的沙蜇,葉腕水母科的葉腕水母和擬葉腕水母。海蜇含有蛋白質、脂肪、多糖、鈣、磷、鐵、鈉、碘及維生素Bl、維生素B2、煙酸、維生素A等。
海蜇含有蛋白質、脂肪、多糖、鈣、磷、鐵、鈉、碘及維生素Bl、維生素B2、煙酸、維生素A等。海蜇的營養極為豐富,其營養成分獨特之處是脂肪含量極低,蛋白質和無機鹽類等含量豐富。每百克海蜇含水分65克左右。
蛋白質6—12克、脂肪0.1—0.5克、碳水化合物4克左右、熱量66千卡、鈣182毫克、碘132微克以及多種維生素,尤其含有人們飲食中所缺的碘,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低熱量的營養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