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二十四節氣對應的食物圖片
二十四節氣對應的食物如下:
1、立春:春卷
立春,一年的第一個節氣,標志著春天的開始。圖中吃春餅和春卷叫「咬春」。這幾乎是人們接受春天的能量和活力的儀式。
B. 美得令人窒息的二十四節氣圖
立春,紅白兩色梅花映著黑木屋;立夏,翠綠的竹葉上打著斑駁陽光;立秋,向日葵開得熱烈……最近,一組《美得令人窒息的二十四節氣圖》在網路上瘋傳,囊括四時美景,每一幅都美不勝收,受到網友熱評。這組照片的作者「青簡」,是上海的80後女醫生周潔(@青簡jane),消化科醫生,愛 旅遊 ,愛攝影。她的二十四節氣圖里的取景地遍布了全國11個省份,北至黑龍江,南達福建,西及西藏。「春天的節氣圖中多以江南水鄉景色為主,冬天的節氣圖則多數攝於北方。靈感來源於偶然看到日本有個做二十四節氣照片的網站,從拍攝了兩年多的照片中挑選、製作了這套圖。
「二十四節氣主要反映的是我國黃河流域一年中的自然現象與農事季節特徵的節候。如果只選江南地區的圖片肯定是不夠的」。為了盡自己所能,更准確地表現二十四節氣,青簡拍照的地方北至黑龍江,南達福建,西及西藏,涉及省份11個之多。「只有走遍全中國,才能完整感受二十四個節氣。」青簡說。其中,一幅「處暑」攝自江蘇太倉。這張圖拍攝的內容很簡潔,畫面中一根根低垂的柳條紋絲不動,深綠色的柳葉,讓人一看就知道是盛夏時節。
遠處,虛化在畫面背景中的白牆灰瓦,一眼便把人帶到江南水鄉那安靜的夏日,使人不免沉醉在水畔樹陰下的清涼。喜歡攝影和 旅遊 ,青簡去過國內很多地方,江蘇是她經常到的地方。「江南水鄉的獨特韻味,吸引我一次又一次地來到這里。
去年處暑那天,我和朋友正巧到太倉的沙溪遊玩。當天陽光熱辣又無風,但柳樹成蔭的水岸邊卻是陣陣清涼,真的很神奇」。青簡說,她拍照用的都是普通器材,因為拍攝的內容都是她帶著真實的感受和 情感 拍出來的,「可能這也是引起這么多網友共鳴的原因吧」。
二十四節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期,中國古代先賢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和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訂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定於歷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勞動人民獨創的文化遺產,它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
立春 ,是24節氣第一個節氣。
「立」是「開始」的意思,中國以立春為春季的開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從 歷史 文獻記載來看,我國歷朝歷代的迎春儀式隆重而浩大。此時的立春已經超過了農歷24節氣只標示節令與氣候的功能,而是已經被當成一個節日了,因此在 歷史 上便演化出了許多圍繞立春而舉辦的活動及民俗,如「春娃」、「春鞭」、「春卷」、「打春」、「春酒」、「春牛」等等。
雨水 是24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
每年的2月19日前後,太陽黃經達330度時,是二十四節氣的雨水。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雨水節氣一般從2月18日或19日開始,到3月4日或5日結束。雨水和穀雨、小雪、大雪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民間到了雨水節,出嫁的女兒紛紛帶上禮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婦女,必須帶上罐罐肉、椅子等禮物,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久不懷孕的婦女,則由母親為其縫制一條紅褲子,穿到貼身處,據說,這樣可使其盡快懷孕生子。
驚蟄 ,是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
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即為驚蟄,這時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蟄是藏的意思。驚蟄象徵二月份的開始,會平地一聲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爬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霉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春分, 是24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
是從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開始至4月4日(或5日)結束。春分,每年公歷3月20或21日,太陽到達黃經0度(春分點)時開始。這天晝夜長短平均,正當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稱「春分」。"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採回的春菜一般家裡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
清明 ,是中國的24節氣第五個節氣。
每年的陽歷四月五日左右。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 體育 活動。
穀雨 ,位於24節氣表的第六個節氣。
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這時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種,最需要雨水的滋潤,所以說「春雨貴如油」。穀雨是「雨生百穀」的意思,每年4月20日或21日太陽到達黃經30 時為穀雨。古時有「走穀雨」的風俗,穀雨這天青年婦女走村串親,或者到野外走走,寓意與自然相融合,強身健體。
立夏 ,位於24節氣的第七個節氣。
每年5月5日或5月6日是農歷的立夏。「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此時,太陽黃經為45度,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日的開始。在立夏的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硃色禮服,配硃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朱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祈求和美好的願望。宮廷里「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貯藏的,由皇帝賜給百官。
小滿 ,位於24節氣的第八個節氣。
夏季的第二個節氣。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每年5月21日或22日視太陽到達黃徑60 時為小滿。江南一帶則有「小滿動三車」的說法。它是對江南小滿農事的形象總結。所謂「三車」即水車、紡車、油車。在農諺中,百姓以「滿」指代雨水的豐裕程度,小滿正是江南早稻追肥、中稻插秧的時節,如若田裡不蓄滿水,就會造成田坎乾裂,無法插秧,影響農作物的收成。
芒種 ,是農作物成熟的意思。
芒種是24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陽到達黃經75 時為芒種。送花神農歷二月二花朝節上迎花神。芒種已近五月間,百花開始凋殘、零落,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
夏至 ,是24節氣中的第十個節氣。
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為夏至日。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 26′28″44),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越長。夏至這天山東各地普遍要吃涼面條,俗稱過水面,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諺語。煙台萊陽一帶夏至日薦新麥,黃縣(今煙台龍口市)一帶則煮新麥粒吃,兒童們用麥秸編一個精緻的小笊籬,在湯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裡撈,既吃了麥粒,又是一種 游戲 ,很有農家生活的情趣。
小暑 ,是24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
每年7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05 時為小暑。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頭伏蘿卜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小暑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慾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
大暑 ,是24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
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太陽到達黃經120 。大暑節氣的民俗主要體現在吃的方面,這一時期民間飲食習俗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吃涼性食物消暑。湘東南地區則流行一句廣東諺語: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仙草即「涼粉草」,有神奇的消暑功效,用它做成的「燒仙草」在外觀、口味、療效上均與龜苓膏類似。台灣則有大暑吃鳳梨之俗,乃是因為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
立秋 ,是24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
每年8月8日或9日立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貼秋膘,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各種各樣的肉,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
處暑 ,是24節氣中的第14個節氣。
每年的8月23日前後(8月22日 24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50 時是二十四節氣的處暑。祭祖、迎秋處暑節氣前後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布施活動。此外,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游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
白露 ,是24節氣中的第15個節氣 。
此時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歷的9月7日前後是白露。福州有個傳統叫作「白露必吃龍眼」的說法。在白露這一天吃龍眼有大補身體的奇效,在這一天吃一顆龍眼相當於吃一隻雞那麼補。
秋分 ,24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
時間一般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氣候由這一節氣起才始入秋。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現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很多地方在秋分時節要吃一種叫做「野莧菜」的野菜,有的地方也稱之為「秋碧蒿」。秋分一到,全家人都去採摘秋菜。採回的秋菜一般人家與魚片「滾湯」,燉出來的湯叫做「秋湯」。有順口溜這樣說:「秋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 健康 。「
寒露, 在24節氣中排列十七。
於每年的十月八日至九日交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的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如果說白露時節天氣轉涼,開始出現露水,那麼到了寒露,則露水增多,且氣溫更低。此時我國有些地區會出現霜凍,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雲紅葉,偶見早霜,南方也秋意漸濃,蟬噤荷殘。北京人登高習俗更盛,景山公園、八大處、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節,更會吸引眾多的遊人。
霜降 , 24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 。
天氣漸冷,開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歷的10月23日。這時中國黃河流域一帶出現初霜﹐大部分地區多忙於播種三麥等作物。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在此期間,我國很多地區都有吃柿子的習俗。俗話說;「霜降吃柿子,不會流鼻涕。」
立冬 , 24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 。
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我國幅員 廣大,除全年無冬的華南沿海和長冬無夏的青藏高原地區外,各地的冬季並不都是於立冬日同時開始的。吃餃子:立冬節氣,有秋收冬藏的含義,我國過去是個農耕 社會 ,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有句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台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小雪 , 24節氣中的第二十個節氣。
每年11月22日23日,視太陽到達黃經240 時為小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曰:「10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小雪後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乾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氣後,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 美食 。在南方某些地方,還有農歷十月吃糍粑的習俗。古時,糍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糍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大雪 , 24節氣中的第二十一個節氣。
在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其時視太陽到達黃經255度。大雪時節,黃河流域一帶已有積雪,天氣寒冷。而江南才剛剛進入隆冬季節,氣溫將顯著下降,天氣寒冷,可能出現初雪和冰凍現象。各地要加強冬小麥、油菜等春花作物的田間管理,查苗補缺,中耕鬆土,早施苗肥,培育壯苗。
冬至, 24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
是中國農歷 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諺語:冬至到,吃水餃,還有關於該節氣的詩詞和影視作品。
小寒 ,是第二十三個節氣。
在1月5-7日之間,太陽位於黃經285 。對於中國而言,小寒標志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廣州傳統:吃糯米飯,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裡面吃。
大寒 ,是二十四節氣最後一個節氣。
每年1月20日前 後太陽到達黃經300 時為大寒。小寒之後過15天就是大寒,也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這時節,人們開始忙著除舊飾新,腌制年餚,准備年貨,因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就要到了。其間還有一個對於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臘八,即陰歷十二月初八。在這一天,人們用五穀雜糧加上花生、栗子、紅棗、蓮子等熬成一鍋香甜美味的臘八粥,是人們過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
立春
2月4日-5日,謂春季開始之節氣。
雨水
2月18日—20日,此時冬去春來,氣溫開始回升,空氣濕度不斷增大,但冷空氣活動仍十分頻繁。
驚蟄
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蟄伏土中的冬眠生物開始活動。驚蟄前後乍寒乍暖,氣溫和風的變化都較大。
春分
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陽光直照赤道,晝夜幾乎等長。我國廣大地區越冬作物將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清明
每年4月5日(或4日),氣溫回升,天氣逐漸轉暖。
穀雨
4月20日前後,雨水增多,利於谷類生長。
立夏
5月5日或6日「立夏」。萬物生長,欣欣向榮。也為夏季的開始。
小滿
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此時顆粒開始飽滿,但未成熟。
芒種
6月6日前後,此時太陽移至黃經75度。麥類等有芒作物已經成熟,可以收藏種子。
夏至
6月22日前後,日光直射北回歸線,出現「日北至,日長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
7月7日前後,入暑,標志著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炎熱季節。
大暑
7月23日前後,正值中伏前後。這一時期是我國廣大地區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熱」,雨水偏多。
立秋
8月7日或8日,草木開始結果,到了收獲季節。
處暑
8月23日或24日,「處」為結束的意思,至暑氣即將結束,天氣將變得涼爽了。由於正值秋收之際,降水十分寶貴。
白露
9月8日前後,由於太陽直射點明顯南移,各地氣溫下降很快,天氣涼爽,晚上貼近地面的水氣在草木上結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
9月22日前後,日光直射點又回到赤道,形成晝夜等長。
寒露
10月8日前後。此時太陽直射點繼續南移,北半球氣溫繼續下降,天氣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為「寒露風」。
霜降
10月23日前後為「霜降」,黃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與「霜降」節令相吻合,霜對生長中的農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
每年11月7日前後。
小雪
11月22日前後為「小雪」節氣。北方冷空氣勢力增強,氣溫迅速下降,降水出現雪花,但此時為初雪階段,雪量小,次數不多,黃河流域多在「小雪」節氣後降雪。
大雪
12月7日前後。此時太陽直射點快接近南回歸線,北半球晝短夜長。
冬至
12月22日前後,此時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則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長至,成為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後北半球白晝漸長,氣溫持續下降,並進入年氣溫最低的「三九」。
小寒
1月5日前後,此時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
1月20日前後,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歷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運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 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歷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 2天。
C. 接下來還有什麼節日嗎
截至到2022年8月底,接下來的節日還有:教師節、中秋節、國慶節、重陽節、寒衣節、萬聖節、感恩節、聖誕節、臘八節。
2022年9月10日,教師節;2022年9月10日,中秋節(10日至12日放假);2022年10月1日,國慶節(1日至7日放假);2022年10月4日,重陽節;2022年10月25日,寒衣節;2022年11月1日,萬聖節;2022年11月24日,感恩節;2022年12月25日,聖誕節;2022年12月30日,臘八節,是2022年公歷中最後一個節日。
2022年下半年,有兩個重疊的節日,一是9月10日,教師節和中秋節是同一天;二是10月4日的重陽節在國慶節假期中。11月份和12月份的節日主要是洋節。
D. 重陽節有哪些傳統風俗圖片,重陽節有哪些傳統風俗活動
1.登高。
2.登高是重陽節歷史最為悠久的習俗之一,登上高山,俯瞰眾生,感悟自然悠然之氣,放鬆心情,豈不妙哉。
3.重陽登高還有兩個說法,一是人們對山嶽的尊崇歐冠,二是源於恆景登高避災殺瘟神一說。
4. 吃重陽糕。
5.重陽節吃重陽糕的習俗源於魏晉時代,初日面餅,唐代叫菊花糕,宋代叫重陽糕,明清時則稱花糕。
6.重陽糕的「糕」字和「高」同音,重陽節登高之時吃糕,象徵步步登高,寓意「步步高升」。
7. 曬秋。
8.所謂曬秋,就是在一些山區的村民們,由於平地很少,地形復雜,所以人們只好將家裡面的農作物,掛在屋前屋後的窗檯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比較特殊的民俗活動。
9.很多畫家或者是攝影師,也會在節日期間特意前往山區,目的就是為了尋找到好的素材。
10. 祭祖。
11.在節日期間,全國各個地區都會舉行內容豐富多樣的祭祖活動,可能會前往墳地燒紙錢、打掃墓地,還有可能會在家裡准備一些供品,以及上香祭拜等等。
12.雖然活動的形式不一樣,但是傳達的心意都是一樣的。
13.表達了對逝去先人的懷念,也體現了華夏文化深厚的凝聚力。
14. 放紙鳶。
15.重陽節的時候,天氣狀況不錯,所以人們會去戶外的地方放風箏。
16.風箏會有各式各樣的形狀,寓意著美好幸福,也代表著展翅騰飛。
17.這項活動會全家人一起進行,所以也有助於增強家人間的情感,家庭氛圍會變得愈發和諧。
E. 5月20日是什麼節日卡通圖片
5月20日是由於和「我愛你」諧音,所以被稱為網路情人節。
網路情人節是現代化、精神化和含蓄化的愛情節日,來源於歌手范曉萱的《數字戀愛》中「520」被喻成「我愛你」的歌詞,後來網路情人節又被稱為「表白日」、「撒嬌日」,年輕人會通過各種方式和平台來表達愛,更有無數情侶選在這一天登記結婚、舉辦婚宴。
發展到現在,部分單身的青年男女也會利用這個充滿愛的節日向親人和父母表達愛。
隨著節日參與人數日益增多,很多商家也趁勢開展團購、打折等促銷活動,進一步加強了人們對這個節日的重視程度。
F. 中秋節手抄報圖片簡單漂亮
八月十五是 中秋節 ,所以被稱為中秋或仲秋,一起來畫一畫中秋節的畫,了解中秋節的相關知識。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2021中秋節 手抄報 圖片簡單漂亮,以供大家參考,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點擊獲取更多關於「中秋節」的內容↓↓↓
★ 關於中秋節的 知識大全 ★
★ 中秋節的含義是什麼 ★
★ 中秋節象徵著什麼 ★
★ 關於中秋節的習俗 ★
★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
中秋節手抄報圖片簡單漂亮
中秋節 祝福語 簡短溫馨
1. 親情愛情,情系佳節。家園月圓,圓滿中秋。
2. 春有百花,秋有明月。夏有涼風,冬有飄雪。心中若無煩愁事,便是此生好時節!祝吾友中秋佳節開心快樂!
3. 一絲問候,一分謝意,一縷惦記,一席激勵,一屋愜喜,一點幸福,一束綺麗,一路坎坷,一直相伴,一心不變,一腔祝願,一生美滿,願親愛的客戶生活幸福,中秋節大吉大利。
4. 想給你一句關懷,忘了;想給你一聲祝福,遠了;想給你一個月餅,貴了。想來想去,還是送你一個中秋的月亮,祝你的生活像月光那樣揮灑自如!
5. 圓圓的月亮,圓圓的餅,中秋佳節等著你!美麗的星空,美麗的景,愉快心情陪伴你!美好的祝福,美好的心,美好情意滋潤你!提前預祝你中秋節快樂!
6. 長空雁匆忙,獨舞明月光,長鳴聲聲切切,代我訴衷腸。月華遍地灑霜,平地堆滿吉祥,幸福萬年長。抬頭思低頭想,情誼深不相忘,冷暖惦心上。願你中秋節,快樂又安康!
7. 蝴蝶結伴飛翔,鳥兒結伴吟唱,魚兒結伴閑游,鴛鴦結伴水中央。中秋佳節祝你:恩愛甜甜蜜蜜,情誼纏纏綿綿,開心分分秒秒,幸福歲歲年年!
8. 中秋佳節就要到,提前送你大禮包!一輪圓月,如意隨心萬事圓;一盒月餅,生活美滿似蜜甜;飄香月桂,心境沉醉無憂煩。預祝你及家人中秋快樂!
9. 月是中秋圓,團圓暖人間,祝福指尖傳,幸福常相伴。快意心頭漫,健康在身邊,好運光播散,成功不遙遠,愁雲隨風去,美夢皆可圓。中秋快樂!
10. 月圓之夜,賞燈觀月,品味月餅,家人團聚,聊人生百態,道世間情緣,惦記遠方親朋,祝福你我傳送,中秋節之際,願你和你的家人能過的快樂!
11. 月是中 秋分 外明,我用簡訊傳真情;相思包著財運到,幸福裹著福運跑;浪漫甜蜜融其中,天天相伴好心情;借問月餅知多少?祝福簡訊不能少。
12. 月圓情圓人團圓,人滿福滿酒杯滿,花香景美心情美,你樂我樂全家樂,佳節喜鬧大團圓,萬事順暢皆圓滿。中秋將至,願你合家團圓,一生圓滿!
13. 對於中秋,我要祝福的很多。用這樣的卡片祝福,點點心意,願你請收下。時間過的真快,再過幾天就要迎來中秋節,我只想說,這個九月非比尋常。你知道的。提前祝你中秋愉快。永遠幸福。
14. 折月桂一縷香,願你盡享快樂芬芳;裁月華一片霜,願你籠罩好運之光;借月餅一塊糖,願你把甜蜜品嘗;圈月宮一面牆,為你建造幸福天堂!中秋節到了,祈月送福思念淌,真心朋友情意長,衷心祝願你花好月圓人安康,春華秋實家吉祥!
15. 星光燦燦月兒圓,八月十五中秋來;喜上眉梢人歡喜,朵朵花兒開得艷;張燈結綵慶佳節,歡天喜地大團圓;團團圍坐樂融融,推杯換盞展笑顏;歡聚一堂是福分,樂享盛世度中秋;送份祝福傳情誼,點點心意在其間。提前祝你中秋快樂,心情舒暢!
16. 中秋佳節眾神祝福到,財神祝你財源滾滾來,愛神祝你愛情甜如蜜,食神祝你吃嘛嘛香,身體倍兒棒,幸運女神祝你笑口常開,好彩自然來,我祝你中秋佳節,人團圓,家美滿,幸福萬萬年!
17. 願圓圓的月亮帶上我的思鄉之情,把他傳遞給遠在他鄉的父母!祝中秋節快樂!
18. 天天各忙各,情意放心上;平時問候少,今天送吉祥;不圖啥回報,只願你安康;雖說不見面,時時在心上;簡訊賀中秋,情意比天長!中秋節快樂!
19.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在中秋佳節之際,祝中秋節快樂!送一個圓圓的餅,寄一份圓圓的情,獻一顆圓圓的心,圓一個圓圓的夢。中秋節快樂!
20. 中秋明月夜,訴不盡的祝福,化作香甜的月餅與你共享;舉家團圓時,說不完的祝願,化作愛的信息與你分享。祝願所有在外的朋友們,節日快樂。
21. 一絲絲秋風,讓我們感到秋涼;一縷縷月光,把我們友情照亮;一塊塊月餅,我們分開品嘗;一個個心願,一定要大聲對你講:中秋節快樂!
22. 中秋將至,祝你日圓,月圓,夢圓,團團圓圓;官源,財源,路源,左右逢源;人緣,福緣,份緣,緣緣不斷;情願,心願,意願,願願隨心。
23. 圓圓的月兒天上掛,圓圓的月餅香天涯,圓圓的快樂美如花,圓圓的祝福到你家:美滿日子玉潤珠圓,幸福生活花好月圓,合家吉祥永團圓。節日快樂!
24. 月兒圓,人團圓,團團圓圓幸福家;月餅甜,心裡甜,甜甜美美幸福日;中秋節,好佳節,節節高升家收入;齊歡樂,共享樂,樂樂悠悠家美滿;簡訊送,祝福送,送送吉祥與如意,願君全家中秋快樂,開心。
25. 如果中秋節的這天,你見不到月亮,那麼你千萬不要驚訝,因為「月亮代表我的心」,它在我的心裏面呢。我已經把每一縷月光 編織 成了這一條簡訊,送給你,祝你快樂!
中秋節文案
1、中秋節到了,我要送你五塊月餅,一塊代表愛情甜蜜,一塊代表事業順利,一塊代表生活美滿,一塊代表萬事如意,還有一塊,代表我們的友誼,永遠珍惜。
2、又是一年落葉黃,一層秋雨一層涼。整日工作挺辛苦,天涼別忘加衣裳。保重身體多餐飯,珍惜友情常想想。信短情長言未盡,唯願朋友多安康。2021中秋快樂,合家團圓!
3、2021中秋節到了,別忘和家人一起暢飲快樂月光酒,品嘗好運桂花餅,傾聽團圓海潮曲,觀賞平安楓葉舞,享受幸福好日子,收看朋友祝福信:2021中秋快樂!
4、花好月圓夜,中秋喜運騰;明月寓團圓,快意心頭升;佳節念親朋,祝福情誼濃;願生活如月滿,成功伴你行,幸福似月光,照耀你前程!2021中秋快樂!
5、從彎月到半圓,從半圓到滿月,從月盈到月虧,從月升到月落,我盼呀盼呀,八月十五都過完啦,你還沒請我吃月餅。作為懲罰,我決定把吃剩的給你留下!
6、值此團圓之際,我謹代表我們全家祝您中秋節快樂!收到這條簡訊的人會快樂,查看的人會平安,轉發的人會順心,保存的人會幸福。
7、八月十五樂陶陶,動物園里真熱鬧,猴子松鼠到處跳,鳥兒歡樂一直叫,只有小豬在睡覺,手機一響嚇一跳:「豬」,2021中秋快樂!
8、中秋的月如盞盞美酒,滴滴醉人;思念的心如涓涓流水,緩緩流淌。星照著溫暖,月亮著幸福。願看著星星,賞著月亮的你中秋快樂,合家團圓!
9、秋天來了,豐收的時候還會遠嗎?中秋來了,團聚的日子還會遠嗎?願我的朋友笑容燦爛,每天都有一個好心情。拋開煩惱,時刻都能開開心心。積極向上,一生都能幸福充實。
10、花好、景好、心情好;月圓、事圓、家團圓。中秋祝福你:門前喜、門後喜、處處見喜;時時樂、天天樂、百事可樂。願:中秋快樂,合家團圓!
11、深夜,倚窗,抬頭,望月,圓圓月兒周圍繁星點點,每一顆閃爍的星星都是我對你深深的祝福與思念;流星劃過,許下心願,願你2021中秋節快樂、健康、幸福!
12、中秋節,桂花飄香滿宮闕,嫦娥蟾宮來祝福,祝福一刻不停歇,祝您團團圓圓,平平安安,快快樂樂,健健康康,長長久久,幸福美滿,直到永遠。
13、微風沁涼愜意心【中】,玉露傾城待靜思【秋】,月盈情濃點綴佳【節】,絲縷鄉愁盼欲飛【快】,佳餚賞月萬家同【樂】。祝2021中秋節快樂,萬事圓滿!
14、以真誠為圓心,心意為半徑,畫出友情的圓;以緣份為圓心,浪漫為半徑,畫出愛情的圓;以關懷為圓心,惦掛為半徑,畫出團圓的圓;2021中秋節至,願你快樂!
15、中秋到,祝福到,一祝心情好,二祝沒煩惱,三祝步步高,四祝財源廣,五祝容顏俏,六祝所有快樂統統將你圍繞!中秋快樂!
16、月圓,情圓,團圓節日好運連;月滿,人滿,他鄉遊子在期盼;月美,景美,祝福問候巧搭配。遙遙千里暫未聚,但邀明月代傳情,月圓酒美共相福,滿天福祝都送你。中秋節,友情一路相隨,願你心情最美,合家團圓。
17、中秋快樂兌換支票。出票日期:中秋佳節,收款人:客戶朋友,收款額:每一天的快樂,用途:中秋祝福,出票簽章:財富月餅。尊敬的客戶,記得兌換哦!
18、嘿,聽說附近的那家大酒店正在搞中秋免費大餐活動,只要帶著身份證進去,可以隨意挑選位置,隨意挑選各種菜品,吃完了以後啥都別管,拔腿就跑!
19、煩惱都飛絕,憂愁蹤跡滅。中秋慶團圓,闔家偕歡樂。壬辰中秋佳節來臨之際,願您丟開煩惱,拋棄憂愁,歸家團圓,舉杯歡歌!中秋年年有,今年更快樂!
20、仰首是春,俯首為秋,抬頭低頭話中秋;月圓是詩,月缺是畫,十五明月空中掛;問候是茶,祝福是酒,茶濃酒香添盈袖。中秋了,祝您中秋愉快,合家歡樂!
關於中秋節手抄報設計圖相關 文章 :
★ 簡單又好看的中秋節手抄報圖片模板大全
★ 中秋節手抄報圖片大全簡單又漂亮
★ 關於中秋節手抄報設計圖
★ 中秋節手抄報一等獎圖片大全
★ 中秋節手抄報設計圖內容資料
★ 中秋節手抄報簡單漂亮圖片大全
★ 中秋節手抄報版面設計圖大全內容資料
★ 中秋節手抄報設計圖欣賞
★ 2021 最新中秋節手抄報簡單漂亮模板6張
★ 有關於中秋節手抄報圖片大全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G. 重陽節有哪些民間風俗圖片
重陽節有哪些民間風俗圖片
重陽節有哪些民間風俗圖片。我們國家有著各種各樣的節日,而重陽節就是其中一個節日,每個節日都有著屬於自己的民間風俗。接下來就由我帶大家了解重陽節有哪些民間風俗圖片。
重陽節有哪些民間風俗圖片1
1、插茱萸。
古代有在九月九日插茱萸的習俗,所以重陽節又叫茱萸節。茱萸香味濃郁,有驅蟲去濕、去除風邪的作用,也有消積食、治寒熱的功能,可以入葯,也可以制酒養生祛病。所以在重陽節這一天,人們有佩帶茱萸或者登高望遠時插茱萸的習俗,還可以將茱萸當作禮物送給親朋好友,以求辟邪求吉,延年益壽。
2、飲菊花酒。
菊花酒清涼甘美,有明目、補肝氣、安腸胃、利血、治頭昏、降血壓、減肥之功效,是強身益壽的佳品。飲菊花酒,早在漢魏時期就已經開始盛行。在我國民俗中,人們在菊花盛開之時,採集菊花的莖葉,與穀物摻在一起釀酒,等到來年九月九日飲用。
3、登高望遠。
在重陽節這一天,民間有一個普遍的習俗,就是人們要在這一天外出登高望遠。關於它的來源,有兩種說法。
古代人們崇拜山神,認為「九九老陽,陽極必變」,所以在九月九日,要前往山上登高望遠,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後來逐漸演化為一種娛樂活動。
重陽時節,農忙秋收大多已經結束,這時候老百姓比較清閑,山裡的野果、葯材又是成熟季節,所以人們這時候就會去山上採集野果、葯材等等,後來逐漸將活動集中到重陽這一天,演變成重陽節登高望遠的習俗。
4、賞菊花。
在九九重陽節期間,各種各樣的菊花正是盛開的時候,觀賞菊花自然就成為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除了觀賞明目繁多的菊花,同時還會點燃菊燈,舉辦酒宴,樂鼓並作,大慶重陽節。
5、吃重陽糕。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是九月九日重陽節的代表性食品。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為了慶祝糧食豐收,喜嘗新糧。因為「高」與「糕」諧音,有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後來才有了重陽節登高吃糕的習俗。
6、重陽祭祖。
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統稱為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早在先秦時期,在農作物豐收之際,人們就有在九月祭祀天地、祭祀祖先的習俗,以謝天地祖先的恩德。
重陽節有哪些民間風俗圖片2
重陽節的來歷
2012年10月5日是九九重陽節,重陽節是個歷史悠久的節日,關於重陽節的來歷主要有三種主流說法。
重陽節的來歷一: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漢代的《西京雜記》中記載說:「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
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可見當時節俗已初步定型了。重陽節主題,是求長壽、戴茱萸、釀菊酒、賞菊及祭祀酒業神等。在之後的.流傳演變中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更具有意義,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動及各種游戲等。
重陽節的來歷二:重陽節的原型是古代祭祀大火的儀式。作為古代季節星宿標志的「大火」(即心宿二),在季秋九月隱退,《夏小正》稱「九月內火」,大火星的退隱,不僅使一向以大火星為季節生產與季節生活標識的古人失去了時間的坐標,同時使將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產生莫名的恐懼,火神的休眠意味著漫漫長冬的到來,因此,在「內火」時節,一如其出現時要有迎火儀式那樣,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古代的祭儀情形可以從後世的重陽節風俗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痕,如江南部分地區有重陽祭灶的習俗,由此可見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一些情景。
重陽節的來歷三:重陽節的起源據說是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後害死後,她身邊的侍女也受到牽連並被趕出皇宮,流落到民間,嫁給了一個貧民。由於她在宮中每年都過重陽節,節日期間插茱萸、飲菊花酒等,以求長壽,所以嫁人之後,她在這一天還是照著宮里的規矩過重陽節,人們聽說後紛紛效仿,於是這種習俗在民間就廣為流傳了。
重陽節的習俗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歷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重陽節有哪些民間風俗圖片3
關於描寫重陽節的優美句子說說
1、重陽節的種種風俗習慣,不辜負這大好光景,增添了這個秋天的快樂,有多少人畫上了這個秋天的快樂,為多少人畫上了一絲微笑,它看不見,摸不著,要發自內心去感受。
2、重陽節,起源於戰國時代,原是一個歡樂的日子。古人將天地萬物歸為陰陽兩類,陰代表黑暗,陽則代表光明活力。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九是奇數,因此屬陽,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陽相重,故稱「重陽」。
3、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又是過重陽,台榭登臨處,茱萸香墜。
4、茱萸房重雨霏微,去國逢秋此恨稀。目極暫登台上望,心遙長向夢中歸。荃蘪路遠愁霜早,兄弟鄉遙羨雁飛。唯有多情一枝菊,滿杯顏色自依依。
5、秋天的重陽不公是春光勝似春光,時值霜天季節,卻格外顯得神采奕奕。
6、重陽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就是重陽節。重陽節在秋季,是秋高氣爽的季節。每到重陽節,我國都有登高賞秋,敬老的傳統。故而重陽節又稱老人節。
7、秋高氣爽遠眺望,秋景斑斕任你賞。秋風縷縷拂胸膛,心情安詳莫慌忙。秋雲翩翩悠閑逛,花開花落人安康。重陽天漸涼,鴻雁又南翔,飢時飽胃腸,冷來添衣裳。人生路漫長,讓心去飛揚,快樂伴身旁,保重體健康。
8、重陽節是在每年農歷的九月初九舉辦,那時的老奶奶們在縣村裡跳舞唱歌為自己過重陽。九九重陽正趕上豐富多彩的秋季,它也染上了秋天的五彩和美麗。「九」包蘊著長久,吉利,祝福老人們延年益壽,健康。「九」代表著中華人民的喜悅興奮。
9、摘一朵秋菊,遙寄思念暖心懷;插一枝茱萸,心許平安幸福願;嘗一口甜糕,苦澀想念化蜜水;飲一杯美酒,香醇團圓心寄你;登一登高山,舒展身心好運至。
10、「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是唐代大詩人王維在九九重陽寫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被後人廣泛流傳,現在在中國幾乎是全部人家都會慶祝重陽節,登高探親賞菊,是一種民俗的享受。
H. 七夕情人節怎麼過呢
七夕節情人節該怎麼過
1、情侶
現在很多情侶談戀愛之後都選擇同居,同居時間長了,感情會慢慢變淡。因為住一起之後,很多日常接觸看不到的缺點都會暴露出來。日常溝通也會比較不順暢,容易出現各種矛盾。當然,談戀愛的時候,男人為了取悅女朋友,都會帶女朋友過七夕節。
比如說帶女朋友去看燈,很多地方七夕節的時候,都會放花燈,各式各樣的花燈被點亮,非常的耀眼。兩個人手牽手看花燈,吃美食,開心得過情人節。比如說送禮物,現在網路發達,每次有節日的時候,購物平台都會推出節日禮物,如化妝品套裝、首飾等。提前訂好,到了七夕節的時候送給她,收到禮物的女人會很開心的。
2、夫妻
很多夫妻結婚之後,浪漫的時間就少了,各自為了生活努力奔波。平日里基本上很少一起出門逛街,送禮物等,要知道女人是很感性的,雖然沒有直接說出來,但是看到別人收禮物,曬幸福照片,內心都會羨慕的。如果七夕節這天,能夠收到老公的禮物,會非常驚喜的。
對此,建議男人們可以提前買好禮物送給妻子,比如說化妝品、漂亮的裙子、金首飾等。或者說提前預定妻子愛吃的美食,帶她去吃美食,陪她逛逛街,過一下二人世界。或者說帶上妻子周邊旅遊一下,看看自然風景,有助釋放壓力。
I. 2020二十四節氣表 2020的24節氣具體時間表圖
導讀:二十四節氣是我國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每六個節氣組成一個季節,節氣的交替揭示了季節的變化特點,每年節氣時間都有不同。那麼,2020二十四個節氣都是什麼時候呢?以下是我帶來的2020二十四節氣表,一起去看看2020的24節氣具體時間表圖吧。
2020年立春時間:2月4日 17:03:12,農歷2020年正月(小)十一。
2020年雨水時間:2月19日 12:56:53,農歷2020年正月(小)廿六。
2020年驚蟄時間:3月5日 10:56:44,農歷2020年二月(大)十二。
2020年春分時間:3月20日 11:49:29,農歷2020年二月(大)廿七。
2020年清明時間:4月4日 15:38:02,農歷2020年三月(大)十二。
2020年穀雨時間:4月19日 22:45:21,農歷2020年三月(大)廿七。
2020年立夏時間:5月5日 08:51:16,農歷2020年四月(大)十三。
2020年小滿時間:5月20日 21:49:09,農歷2020年四月(大)廿八。
2020年芒種時間:6月5日 12:58:18,農歷2020年四月(小)十四。
2020年夏至時間:6月21日 05:43:33,農歷2020年五月(大)初一。
2020年小暑時間:7月6日 23:14:20,農歷2020年五月(大)十六。
2020年大暑時間:7月22日 16:36:44,農歷2020年六月(小)初二。
2020年立秋時間:8月7日 09:06:03,農歷2020年六月(小)十八。
2020年處暑時間:8月22日 23:44:48,農歷2020年七月(小)初四。
2020年白露時間:9月7日 12:07:54,農歷2020年七月(小)二十。
2020年秋分時間:9月22日 21:30:32,農歷2020年八月(大)初六。
2020年寒露時間:10月8日 03:55:07,農歷2020年八月(大)廿二。
2020年霜降時間:10月23日 06:59:25,農歷2020年九月(小)初七。
2020年立冬時間:11月7日 07:13:46,農歷2020年九月(小)廿二。
2020年小雪時間:11月22日 04:39:38,農歷2020年十月(大)初八。
2020年大雪時間:12月7日 00:09:21,農歷2020年十月(大)廿三。
2020年冬至時間:12月21日 18:02:12,農歷2020年十一月(小)初七。
2020年小寒時間:1月6日 05:29:59,農歷2019年十二月(大)十二。
2020年大寒時間:1月20日 22:54:33,農歷2019年十二月(大)廿六。
什麼是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指干支歷法(或農歷)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在國際氣象界,它們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二十四節氣即:立春、 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1、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個節氣是反映季節的,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五個節氣是象徵溫度變化的,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個節氣是反映降水現象的,驚蟄、清明兩個節氣是反映物候現象的,小滿、芒種兩個節氣是反應農事活動的。
2、每個月有兩個節氣,月首叫「節」,月中叫「氣」,「節」有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氣」有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節」 和「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
3、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六個節氣為春季節氣,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六個節氣為夏季節氣,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個節氣為秋季節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個節氣為冬季節氣。
二十四節氣表順口溜
順口溜一: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順口溜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每月兩節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順口溜三: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穀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七月小暑和大暑,立秋處暑八月間。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順口溜四:立春梅花分外艷,雨水紅杏花開鮮;驚蟄蘆林聞雷報,春分蝴蝶舞花間。清明風箏放斷線,穀雨嫩茶翡翠連,立夏桑果像櫻桃,小滿養蠶又種田。芒種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練;小暑風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賞紅蓮。立秋知了催人眠,處暑葵花笑開顏;白露燕歸又來雁,秋分丹桂香滿園。寒露菜苗田間綠,霜降蘆花飄滿天;立冬報喜獻三瑞,小雪鵝毛片片飛。大雪寒梅迎風狂,冬至瑞雪兆豐年;小寒遊子思鄉歸,大寒歲底慶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