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來月經肚子痛按手上那個穴位可以止痛
手上沒有這種穴位。中醫有一個「三陰交」穴,又稱「女三里」、「婦科三陰交」。顧名思義,此穴對婦症甚有療效,如經期不順,白帶、月經過多或過少,經前綜合征和更年期綜合征等。該穴位於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有痛經問題的女性,可在平時輕輕用拇指揉按該穴,左右各指壓3分鍾;還可以用艾條灸療。將...從葯店買回的艾條點燃放在靠近穴位處,以局部皮膚溫熱而不燙傷為度,每穴灸10分鍾。要注意的是,月經來潮後不要強烈刺激該穴,否則可能引起經血增多。 望採納。
Ⅱ 腹部產生劇烈的疼痛感,輕柔的按壓哪些穴位可緩解疼痛
1、關元穴
右手的手掌重疊在左手的背上。右手掌緊壓關元穴,用力揉搓0.5~1分鍾。
功效:益氣壯陽,理氣止痛。
也許中醫的奇觀就在這個地方,一個小小的穴位,卻影響著全身。只要穴位定位準確,然後定期按摩,或者找專業人士進行針灸治療,都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小穴位功能強大,這種傳統的、安全的、無副作用的治療方法正逐漸被人們所信賴。
Ⅲ 最近經常胃痛,手上哪個穴位可以按摩止痛啊
手上的內關,配腿上的足三里,腹部的中脘,可以止痛。
Ⅳ 肚子痛,怎樣可以快速的止痛
腹痛,俗稱肚子痛,是每個人幾乎都有過的經驗。然而,哪些原因會引起腹痛?腹痛要不要緊?可是許多人心中的大疑問!腹痛有許多原因,依部位可分為上腹痛、下腹痛、兩側腰痛及不定點處腹痛。
1.上腹痛:肚臍以上的腹痛
腸胃炎引起的腹痛:吃壞肚子,例如食物中毒,在飯後幾小時開始肚子絞痛,接下來出現惡心、嘔吐的症狀稱為「胃腸炎」;也有人是肚子痛後腹瀉,下痢不止,稱為「小腸大腸炎」。前者以胃、後者以大腸的發炎為主,主要因腐敗的食物或細菌所產生的毒素,刺激腸胃道的發炎,除少數需到醫院打點滴,通常在幾天之內會好。
胃痛:胃或十二指腸發炎或潰瘍引起的腹痛,痛點通常在肚臍上方,因胃酸分泌過多而引起十二指腸潰瘍;吃點東西會改善,肚子餓時又痛,是典型的十二指腸潰瘍病人。此外,有少數真正的胃痛是因胃癌而起,一定要做胃鏡檢查,找出確實原因,才不會延誤病情。
膽結石:膽結石掉出來卡在膽囊管出不來,引起膽囊收縮,產生劇烈腹痛,痛點通常在上腹部,常令人以為是胃痛,痛的時間通常是在飯後半小時至一小時;膽囊結石常常並發膽囊炎,陣痛會變成持續的痛,痛點在右上腹,且常合並明顯的壓痛。
胰臟發炎或胰臟癌:胰臟炎常見於膽結石患者,而三酸甘油脂高的患者血液濃稠,胰臟分泌的消化液不容易流到小腸內,引起胰液逆流,也會導致胰臟發炎。胰臟炎引起的腹痛通常是慢慢加劇,容易誤以為胃痛。
胰臟癌也會引起類似胃痛的症狀,尤其長在胰臟體部或尾部的癌症,常引起胃部甚至背痛,很多人以為是骨刺,等到病況加劇,才發現大事不妙。
肝癌末期:除了表面的包膜,肝臟並沒有痛覺神經,因此肝癌通常不會痛,除非肝癌很大或末期,包膜被撐開,才會疼痛;或肝癌雖不大,但長在表面,也會在早期就會有胃痛的感覺。痛點通常在上腹部,持續性的痛。在台灣,另一項常見的腹痛原因是肝癌破裂出血,多痛在右上腹部或右胸下部,有些人會痛到倒伏在地。
2.下腹痛:肚臍以下的疼痛
盲腸炎:盲腸炎在初期可能會感覺上腹或胃痛,後來轉到右下腹,即盲腸所在的位置。此外,會輕微發燒,白血球也會升高,通常診斷不難,但老人家常常不容易診斷。
子宮外孕破裂出血:女性突然下腹痛,大冒冷汗,甚至昏厥過去。嚴重的子宮外孕破裂出血症狀常發生於輸卵管粘黏的病人。
膀胱或結石發炎:結石卡在尿道口,會引起膀胱處劇烈疼痛,小便時會有尿道疼痛感,甚至血尿的現象,而如果是膀胱遭到細菌感染,也會有同樣部位的疼痛,但疼痛感較輕微,通常伴有小便灼熱感,做尿液檢查可見白血球升高。
生理痛:女性生理期間會有程度不一的下腹痛,是正常的現象,但若疼痛厲害或兼有下體出血或其他症狀就要趕快就醫。
3.腰部疼痛:兩側腰部處的疼痛
腎結石:腎結石掉下來卡在輸尿管,引起劇痛。通常在兩側腰部,有時會向下輻射到膀胱處,有時會發現排尿有血,這種痛也是一種絞痛,非常厲害,通常要打針後才能緩解。
4.無特定部位的疼痛
大腸癌:大腸癌引起排便習慣改變,甚至出現血便、脹氣,嚴重的還會導致腸阻塞,病人常會感到腹痛,但痛的部位不明確,常常延誤診斷。
腸阻塞:做過腹腔手術的病人常會發生腸子黏連,引起腸阻塞,而導致腹痛,痛的部位不定,通常是一陣陣絞痛,脹氣厲害,打嗝或排氣後就會改善
肚子痛怎麼辦?
大多數朋友應該都體會過肚子痛是什麼感覺,「肚子痛」醫學上就是「腹痛」。「腹痛」包括的范圍很廣,你想,這裡面多少東西啊,胃、腸、肝、膽、胰腹腔里的所有的器官甚至是腹腔里的肌肉出了問題都會肚子痛。
一般的疼,挺挺也就過去了,可能是漲氣或者岔氣了,要是疼的厲害了,去醫院了,大夫問你,哪疼啊,怎麼個疼法啊,你能描述的清楚嗎?你說的越詳細越准確,大夫也就能更快的給你找出問題在哪了,京都念慈庵健康新概念說上幾種。脹痛:這一般是和氣有關的,胃裡或腸子里有很多空氣感覺很脹,大部分是機能性腸胃障礙。 還有絞痛:大多是痙攣,好像在把裡面的東西絞的痛,很多結石、腸堵塞、急性腸炎會是絞痛。再有好像有根針刺著你哪了—刺痛,大多是消化性潰瘍的問題。還有的時候肚子里象著了火,燒燒的,這一般是胃酸多,大多是消化性潰瘍或者是前兆。
那要是肚子疼了,自己又不知道到底問題在哪,到醫院掛號的時候該掛哪個科呢?大一點的醫院又把科室分的那麼細。那,如果你是右上腹和右下腹痛的厲害,來的很急,但是不嘔吐,不拉肚子,先掛普通外科。要是中上腹還有左上腹、左下腹的疼痛,或者是經常的上腹痛,同時還有反酸或者嘔吐、拉肚子的話,你就應該去消化內科瞧瞧。左、右腰腹這都疼的,尤其是便便的顏色不大對頭的,考慮去看看泌尿科吧。 不過如果還沒到14歲的小朋友,不管是哪痛那哪不舒服了,爸爸媽媽應該帶他們去看兒科。不過有一種肚子痛應該是痛並快樂的吧,就是生產前的痛,這也是大男人們沒辦法體會的,所以我覺得讓丈夫陪同分娩很好,看看老婆有多辛苦,還不好好疼老婆?
肚子痛怎麼辦?
大多數朋友應該都體會過肚子痛是什麼感覺,「肚子痛」醫學上就是「腹痛」。「腹痛」包括的范圍很廣,你想,這裡面多少東西啊,胃、腸、肝、膽、胰腹腔里的所有的器官甚至是腹腔里的肌肉出了問題都會肚子痛。
一般的疼,挺挺也就過去了,可能是漲氣或者岔氣了,要是疼的厲害了,去醫院了,大夫問你,哪疼啊,怎麼個疼法啊,你能描述的清楚嗎?你說的越詳細越准確,大夫也就能更快的給你找出問題在哪了,京都念慈庵健康新概念說上幾種。脹痛:這一般是和氣有關的,胃裡或腸子里有很多空氣感覺很脹,大部分是機能性腸胃障礙。 還有絞痛:大多是痙攣,好像在把裡面的東西絞的痛,很多結石、腸堵塞、急性腸炎會是絞痛。再有好像有根針刺著你哪了—刺痛,大多是消化性潰瘍的問題。還有的時候肚子里象著了火,燒燒的,這一般是胃酸多,大多是消化性潰瘍或者是前兆。
那要是肚子疼了,自己又不知道到底問題在哪,到醫院掛號的時候該掛哪個科呢?大一點的醫院又把科室分的那麼細。那,如果你是右上腹和右下腹痛的厲害,來的很急,但是不嘔吐,不拉肚子,先掛普通外科。要是中上腹還有左上腹、左下腹的疼痛,或者是經常的上腹痛,同時還有反酸或者嘔吐、拉肚子的話,你就應該去消化內科瞧瞧。左、右腰腹這都疼的,尤其是便便的顏色不大對頭的,考慮去看看泌尿科吧。 不過如果還沒到14歲的小朋友,不管是哪痛那哪不舒服了,爸爸媽媽應該帶他們去看兒科。不過有一種肚子痛應該是痛並快樂的吧,就是生產前的痛,這也是大男人們沒辦法體會的,所以我覺得讓丈夫陪同分娩很好,看看老婆有多辛苦,還不好好疼老婆?
請採納答案,支持我一下。
Ⅳ 我的肚子心窩地方痛/用手按得到哪裡痛/有十多天了/問是什麼回事/嚴重嗎/好不好治/請告訴我
病情分析:
你好這位朋友,根據你的描述,考慮是胃腸炎的現象,與飲食不當有關系,就出現胃痛、胃脹、腹痛、腹脹等症狀。
指導意見:
根據你現在的情況,建議你服用奧美拉唑膠囊、元胡止痛片按說明服用,少吃多餐,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希望我的回復能夠幫助你。
Ⅵ 肚子疼,按虎口穴真的有用嗎
肚子痛時,按虎口穴。虎口穴是醫學上所說的合谷,在食指關節的後方橈側。科技名詞定義 中文名稱:合谷 英文名稱:hégǔ;LI4 定義:手陽明大腸經穴。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 所屬學科:中醫葯學(一級學科);針灸學(二級學科);腧穴(三級學科) 本內容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 合谷 經穴名屬於手陽明大腸經。位於手背虎口處,於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間陷中。主治齒痛.手腕及臂部疼痛.口眼歪斜.感冒發熱等症。 孕婦慎用(娠婦可瀉不可補,補即墮胎)。別名虎口。 合谷穴是人體的一個穴道,合谷穴位置在一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 合谷穴位置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屬的大腸經脈循行之處的組織和器官的疾病減輕或消除。定位人體合谷穴位於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簡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穴。解剖在第一、二掌骨之間,第一骨間背側肌中,深層有拇收肌橫頭;有手背靜脈 合谷穴取穴示範網,為頭靜脈的起部,腧穴近側正當橈動脈從手背穿向手掌之處;布有橈神經淺支的掌背側神經,深部有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 主治頭痛,目赤腫痛,鼻出血,牙痛,牙關緊閉,口眼歪斜,耳聾,痄腮,咽喉腫痛,熱病無汗,多汗,腹痛,便秘,經閉,滯產。 穴義大腸經經氣在此形成強盛的水濕風氣。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部層次大范圍內的水濕雲氣。 運行規律:穴內的天部水濕雲氣一方面橫行向陽溪穴傳輸,另一方面不斷氣化向更高的天部層次擴散。 功能作用:推動天部層次的氣血運動,向天部層次輸送水濕雲氣。 治法:虛寒則補而灸之,實熱則瀉之,熱症涼葯水針良。 由於大腸經從手走頭,凡是顏面上的病,項牙痛、頭痛、發熱、口乾、流鼻血、脖子痛、咽喉痛以及其它五官疾病等都有療效。但要注意的是體質較差的病人,不宜給予較強的刺激,孕婦一般都不要按摩合谷穴。 取穴方法確定此穴時應讓患者側腕對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於人體的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點,拇指側。(或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間,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再介紹一種 合谷穴照片圖示簡易找法:將拇指和食指張成45度角時,位於骨頭延長角的交點即是此穴。用另一指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就是合谷穴。根據經絡理論以及實踐證明,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屬的大腸經脈循行之處的組織和器官的疾病減輕或消除,健康可以保證。由於大腸經從手走頭,凡是頭面上的病,象頭痛、發熱、口乾、流鼻血、脖子腫、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緩解和治療。在按摩時,兩手可以交替按摩,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緊一松的按壓,頻率為每2秒鍾一次,即每分鍾30次左右。重要的是按壓的力量需要有一定的強度,穴位下面要出現酸、麻、脹的感覺,即有「得氣」現象為好,這樣才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編輯本段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牙疼痛、牙齦疼痛、青春痘、贅疣、三叉神經痛、眼睛疲勞、喉嚨疼痛、耳鳴、面部神經麻痹、口眼歪斜、打嗝等。該穴為人體手陽明大腸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由此穴的主治疾病即可看出本穴道的治病效果非同一般。這里順便提及一下該穴指壓的小竅門:指壓時應朝小指方向用力,而並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壓,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此穴道的療效。本站有關該穴的治病穴道療法有:穴道指壓法治療扁桃腺疼痛。 手法揉按合谷穴治療呃逆 治療方法 </B>取穴:「虎口位」,第1、第2掌骨之間,拇側中點,實際應用中可取背側正中或掌側正中位,前者常用。 治療手法:患者掌心面向身體,取掌指屈曲位,醫者中、環、小指環扣患者手背至小魚際,拇指相應扣在患者第2掌骨拇側背側正中「合谷穴」上,向患者第2掌骨方向揉按合谷穴。對體虛者可以另手拇、食雙指相夾合谷後,互作襯墊,進行揉按,體實者則以第2掌骨作襯墊,拇指尖作掐法。 對意識清晰的患者,可依據得氣感調整按壓點和力度,而無論揉按還是指掐力度均應由輕而重,力透穴位至局部得氣(酸脹感),持續至少1分鍾。 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為臨床特效穴位。《針灸甲乙經》說:「合谷,一名虎口,在手大指次指岐骨間。手陽明之所過也,為原。」在全身體表的數百個腧穴中,合谷穴的治療范圍最為廣泛,具有全身性的治療作用。歷代醫家對它很重視,各針灸文獻中均有記載。 止嗝作用分析 1、經絡關系影響:合谷穴屬於手陽明大腸經,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而《內經》雲:「大、小腸皆屬於胃。」大腸經與足陽明胃經相接,因此合谷穴對胃腸道疾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通過合谷穴治療,能調經氣、和胃腑,以達到安和臟腑,起到葯非能及的療效。 2、神經解剖影響:膈由膈神經(C3~5前支)支配,而有相關實驗研究表明,在合谷穴注入熒光素後,PI單標記細胞分布於C5~8節段,主要分布於C5、C6,此是公認的合谷穴的一級傳入部位。這就與膈神經支配部有一定的重合,通過揉按穴位的神經刺激,就能對膈肌產生神經干涉,從而抑制膈肌不自主地間歇性收縮,達到平復呃逆的治療效果。 3、情緒穩定因素:驚恐耗氣,呃逆發生時由於反復異聲,常易造成緊張感、煩躁感,而進一步出現氣虛之心慌、出汗症狀。合谷穴具補氣固脫、益氣回陽之功,常用救治氣虛暈厥(休克),是回陽九針穴之一,故指針合谷可補氣安神,緩解患者緊張情緒,改善上述症狀,從心理上穩定患者急躁、緊張情緒,為呃逆的平復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 編輯本段穴位名解 (1)合谷。合,匯也,聚也。谷,兩山之間的空隙也。合谷名意指大腸經氣血會聚於此並形成強盛的水濕風氣場。本穴物質為三間穴天部層次橫向傳來的水濕雲氣,行至本穴後,由於本穴位處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肌肉間間隙較大,因而三間穴傳來的氣血在本穴處匯聚,匯聚之氣形成強大的水濕雲氣場,故名合谷。 (2)虎口。虎,八卦中的寅木也,風也。口,出入之所也。虎口名意指穴內的氣血物質運動形式為風木的橫向運動。 (3)容谷。容,容納、包容也。谷,兩山之間的空隙也。容谷名意指三間穴傳來的氣血物質在本穴被包容、聚集。 (4)合骨。合,匯也,聚也。骨,水也。本穴物質為三間穴的水濕之氣匯合而成,所處為天部,其狀為雲,富含水濕,故名合骨。 (5)含口。含,包含、容納也。口,脾胃之屬也。含口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有脾土的長養特性。本穴物質為三間穴傳來的天部水濕之氣,由本穴外傳時也是以風木的形式橫向外傳,但由於其水濕雲氣有溫熱之性,因而還有部分水濕之氣氣化上行於天,表現出脾土的長養特性,故名含口。 (6)大腸經原穴。本穴物質由三間穴的水濕雲氣而匯聚,性溫、量大、所處范圍廣,可擔當起充補大腸經整條經脈氣血的作用,故為大腸經原穴。 編輯本段古典文獻摘錄 《千金翼》:「產後脈絕不還,針合谷,三分,急補之。」 《聖惠方》:「目不明,生白翳,皮膚痂疥,遍身風疹。」 《銅人》:「婦人妊娠不可刺之,損胎氣。」
Ⅶ 人家說肚子疼可以按手上的一個穴位.在那
什麼呀!!!都是對廢話!!我是個針灸大夫,從醫8年來還沒有聽說有「虎口」這個穴位呢!!!倒是有「虎口歧骨當」這句話,說的是叫「合谷」的一穴位,臨床上多用於治療各種疼痛症的首選穴位。另外,在足內踝上三寸(也就是提問者本人的食指、中指……四指頭並在一起的寬度)的三陰交,主要治療婦科的一系列疾病。再補充一句,中指的穴位名字叫「中沖」,有沒有治療痛症的作用臨床待查!一般僅用於急救!
Ⅷ 肚子痛快速止痛
從理論上來講
肚子疼只是表面現象
具體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比如食品不幹凈感染了,或者著涼了,或者腸胃炎,或者其他很多的疾病都會導致肚子疼
沒有一種方法可以解決這么多種問題
如果是疼痛難忍,可以先服用止痛葯
然後到醫院檢查治療
Ⅸ 可緩解肚子痛的穴位在哪裡
足三里―――肚腹三里求。經常按摩捶打足三里穴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 。左腿為例,坐椅上,用右手掌按膝蓋骨正中央,輕抓膝蓋。中指沿脛骨伸長,在中指尖水平畫線,與食指方向延長線交匯處既是。 三里膝眼下,三寸兩筋間,能通心腹脹,善治胃中寒,腸鳴並泄瀉,腿腫膝脛痠,傷寒羸瘦損,氣蠱及諸般,年過三旬後,針灸眼便寬,取穴當審的,八分三壯安。 取穴方法: 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找穴時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關節沿脛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頭阻擋為止,指尖處即為此穴。 另外一種簡易找法:從下往上觸摸小腿的外側,在膝蓋的膝蓋骨下面,可摸到凸塊(脛骨外側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點之處,還有另一凸塊(腓骨小頭)。這兩塊凸骨以線連結,以此線為底邊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頂點,正是此穴。本穴是胃經的合穴,四總穴之一,其作用非常巨大,效果最好的方法是艾灸。足三里確實相當於一個寶藏。胃痛一揉這個足三里,馬上緩解。醉酒一按足三里馬上就能吐出來,最好吃上幾粒藿香正氣丸以保護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