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梗是什麼意思
意思為這是一個笑點。
「梗」,網路用語,意思是笑點。比如說「爛梗」表示這個不搞笑,「鋪梗」是為後面的笑點作鋪墊。其次,「梗」又被作為「橋段」來使用。一些常見的情景片段,具有一定的笑點或者槽點,就可以用梗來形容。比如說失憶梗、暗戀梗、車禍梗等。另外,「梗」還可以指話題,比如拋一個梗就是拋出一個話題。
隨著使用頻率的增加,「梗」的使用范圍也是越來越廣,小到一句話,大到一個故事,只要有笑點有槽點,都可以被叫作「梗」。
㈡ 梗是什麼意思
網路用語「梗」意指被反復引用、不斷演繹,信息量豐富的橋段或流行語。有一種觀點認為,「梗」是網路世界對相聲術語「哏」的誤用,但相比「哏」強調伏筆和幽默。
「梗」含有語義濃縮之意,這一點與典故、成語更加接近。在具體使用中,「梗」有時候也會作為合成詞後綴出現,這種合成詞往往有兩類:
一類指固定套路、固定橋段,如「武俠梗」,指武俠小說中常見的套路,比如主角突遇危險時,不僅化險為夷還能功力大增。
第二類指具體來源,如「歷史梗」指來自正史或稗官野史中的典故,「地域梗」指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典故。
「梗」的生成與傳播
通常源於一件趣事或者一句當事人無意的話。它以互聯網為媒介,同時是典型的用戶生產內容理念的體現。各類逸聞趣事在和流行文化交匯融合的過程中,通過廣大網民自發參與和創造,不斷轉化語義、增加內涵,最終被提煉成一個相對簡潔凝練的詞語,或者一張圖片、一個表情包,由此進入網路流行文化序列。
以「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為例,這個近年來頗為流行的「梗」,出自電影《流浪地球》中「北京第三區交通委」發布的安全行車提醒。影片故事主線是主人公為拯救地球向赤道地區運送燃料。
伴隨運輸車一次次啟動,「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范,親人兩行淚」的提醒不斷重復,一時間家喻戶曉。由於上映時正逢春節,各地交通、消防部門的官方微博也紛紛化用這個「梗」,提醒廣大市民注意安全,隨即在網路中引發一輪「造句」風潮。
㈢ 網路流行語的什麼梗,梗是什麼意思
梗,網路用語,常出現在綜藝節目中。所謂「梗」的意思是笑點,鋪梗就是為笑點作鋪墊。一般來說,梗用於流行事物比如綜藝、動漫、電視劇等。
「梗」字的詞義被不斷擴大引申,大到某個時間段,小到情節插曲,乃至故事中發生的片段都可以叫「梗」,比如「身高梗」、「經典梗」、「撞臉梗」、「言情梗」、「創意梗」、「幽默梗」等。老梗指的是用了很多遍、很多年以至於大家都厭煩了的橋段。成語就是古人用的梗,古人稱之為「典故」,古人使用「梗」時也同時使用了「用典」的修辭手法。
梗番即ギャグアニメ,這類番組通常是Neta一些其他經典動漫中大家熟知的經典橋段(或人物、要素)來套用到自己的故事中引發網友的廣泛吐槽和考據。這類動漫十分考察觀看者的博學宅的深度和廣度。對梗番的了解程度已經成為判斷一個宅是否合格的標准。
拓展資料:
「梗」系訛字,正字應為「哏」。但是其實「梗」這個意向是台灣人以訛傳訛,人雲亦雲誤傳出來的。台灣相聲瓦舍的著名演員馮翊綱先生就曾指出過這個問題:「我花了許多時間,費了許多口舌,折了許多禿筆,好不容易將『行頭』二字拉回軌道,現在又來了,甚麼是『梗』?如同『行頭』一樣,『梗』是從既有的名詞誤念,誤寫的結果。『哏』哪!笑話,或形容好笑的人或事。
當代優秀的華語小說家、台灣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碩士、台灣輔仁大學中文系講師張大春先生也在公開發表的報紙上指出了這個問題:「以傳播媒體的現況推之,我可以更大膽地估計:就是出於電視公司聽寫字幕的人員「無知的創造」,我們如今才會經常將該寫成「哏」的字,寫成了「梗」字。
㈣ 圖片調梗的梗是什麼
最近幾天網路上流行的圖片調梗的梗是:只有將圖片的亮度調亮,才能看懂的梗。
㈤ 這個圖片是什麼意思 是什麼梗
這個梗的含義:
1.One Piece是上一代海賊王羅傑所留下來的寶藏。但是這個財寶並沒有人知道具體在什麼地方,所以才有了大航海時代,無數的人湧入大海就是為了尋找羅傑留下的One Piece。
2.One Piece指的是尾田喜歡的女性,穿過的連衣裙,所以One Piece=連衣裙,再聯想到羅傑的寶藏,怎麼可能留下來的是連衣裙。
這個梗的來源:
《航海王》是日本漫畫家尾田榮一郎作畫的少年漫畫作品,於1997年07月22日在集英社《周刊少年Jump》開始連載。改編的電視動畫《航海王》於1999年10月20日起在富士電視台首播。
2012年05月11日,《航海王》獲得第41回日本漫畫家協會賞 。本作被吉尼斯世界紀錄官方認證為「世界上發行量最高的單一作者創作的系列漫畫」 。2017年07月21日,日本紀念日協會通過認證,將每年的7月22日設立為「航海王之日」。
創作海賊故事是尾田榮一郎長久以來的夢想,他小時候一直很好奇為什麼沒有什麼漫畫以海賊為主題,他頂多隻知道有《北海小英雄》這部動畫。他認為男孩長到某個年紀後應該就會想要出海尋寶才對。尾田從小就很想看海賊的漫畫,那個時候他對自己說,如果要自己畫的話,那就一定會畫海賊的故事。不管作品賣不賣得掉,他都是作好了心理准備才會這么選擇的,純粹就是他自己想看而已 。
這個梗的用法:
「onepiece」是漫畫《航海王》中的「最終世界」。是一種精神力量,一份關於自由與理想的信念,這個信念成為了支撐草帽一行人不斷探索冒險發現未知的動力。
㈥ 網路用語梗是什麼意思
在綜藝節目中,所謂「梗」的意思是笑點。鋪梗就是為笑點作鋪墊。 「梗」系訛字,正字應為「哏」但是其實「梗」這個意向是台灣人以訛傳訛,人雲亦雲誤傳出來的。台灣相聲瓦舍的著名演員馮翊綱先生就曾指出過這個問題:「我花了許多時間,費了許多口舌,折了許多禿筆,好不容易將『行頭』二字拉回軌道,現在又來了,甚麼是『梗』?
如同『行頭』一樣,『梗』是從既有的名詞誤念,誤寫的結果.『哏』哪!ㄍㄣˊ,笑話,或形容好笑的人或事.甚麼是梗?誰開始的?想學人用專有名詞,卻念錯也寫錯,沒水平的東西!」 當代優秀的華語小說家、台灣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碩士、台灣輔仁大學中文系講師張大春先生也在公開發表的報紙上指出了這個問題:「以傳播媒體的現況推之,我可以更大膽地估計:就是出於電視公司聽寫字幕的人員「無知的創造」,我們如今才會經常將該寫成「哏」的字,寫成了「梗」字。無知、懶惰且望文生義的不祇是這些聽寫字幕人員,還有上節目以及看節目的演藝人員、名嘴和傳媒受眾。大家不需要通過考試或學力認證,非但將「哏」誤認並錯寫成「梗」字,還硬是使得「梗」字居然有了「好笑」、「可笑」之義。」 因此,梗這個字就是訛字,正字應為哏,這是很明白的了。
㈦ 圖片里的是什麼梗
那圖片里的東西的話,我覺得是現在網路一些流行用語。
㈧ meme是什麼梗
meme是指在同一個文化氛圍中,人與人之間傳播的思想、行為或者風格。現在多用於指一些傳播性很強的圖片或視頻。
meme可以認為是「梗」的同義詞。中文有大量不同的翻譯,如:音譯的媒母、米姆、彌因、謎米、彌母,或者意譯的模因、擬子等等。
meme的載體體裁形式多樣,可以是一句話、一張圖片、一段旋律、一個行為甚至一個詞。
變化過程
為了讀上去與gene一詞相似,道金斯去掉希臘字根mimeme(原意是模仿的意思)的詞頭mi,把它變為meme,這樣的改變還很容易使人「聯想到跟英文的「記憶」(memory)一詞有關,或是聯想到法文的「同樣」或「自己」(meme)一詞。」
在道金斯提出meme概念之後不久,許多學者如理查德布羅迪,阿倫林治便秉承道金斯的觀點,積極撰文闡明meme的含義和規律,並嘗試建立文化進化的meme理論。
㈨ 梗是什麼意思
1、梗的意思,多指笑點或者是伏筆,有時候還會含有諷刺的意思。
2、梗大都出現在網路和綜藝節目中,在生活中也會用梗這個詞。
3、現在綜藝節目中,主持人和嘉賓互動的時候,也會使用梗,多會說“我的梗有點老”、“破梗”等。
㈩ 梗是什麼意思
「梗」是網路用語。
常出現在綜藝、動漫、短視頻等流行事物中。
剛開始「梗」的意思是笑點,「鋪梗」就是為笑點作鋪墊。
現在「引人注意的點」都可以稱為「梗」,比如不少經典劇情就被稱為「老梗」、「爛梗」。
有的說法是「梗」是「哏」的誤用。
其實一開始這兩個字的使用就獨立存在,
「哏」是天津方言,是相聲中的專用詞,指笑點。在網路不發達的年代,「哏」的了解范圍可能就局限在我國北方或喜歡相聲的人圈子裡。
「梗」是從台灣綜藝節目里來的,在上世紀90年代的綜藝節目里就已經存在,
後來網路開始發達,人們交流的場景豐富起來,「哏」「梗」由於讀音和意思相近的關系,就開始混用起來。
哏的發音是gén,在口語中使用不如「梗」方便,所以大家就越來越多地使用「梗」字。
不信,你感受一下的「萬年老gén」和「萬年老gěng」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