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看,這是什麼菜﹖
茼蒿(tóng hāo)即蓬蒿。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葉互生,長形羽狀分裂,花黃色或白色,瘦果棱,高二三尺,莖葉嫩時可食,亦可入葯。亦稱「蓬蒿」。
【基源】為菊科植物茼蒿Chrysanthemum coronarium L. var. spatiosurn B.的莖葉
【別名】同蒿,蓬蒿、蒿菜、蓬蒿菜,菊花菜、塘蒿、蒿子桿、蒿子。
【性味】涼,辛甘。
【功用】化痰止咳,清利頭目。
【成分】可食用部分達97%。每100g中所含能量85kj、水分93.1g、蛋白質1.8g,脂肪0.3g,膳食纖維2.2g,碳水化合物1. 7g、胡蘿卜素1100μg、核黃素0.08mg、尼克酸0.4mg;維生素C 10mg、維生素E1.23mg;鉀244mg,鈉17.8mg,鈣113mg,鎂21 mg、鐵1.7mg,錳0.09mg、鋅0.26mg,銅0.07mg,磷35mg、硒6.09μg。葯用成分為天門冬素等。[1]
【註解】
茼蒿屬菊科的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原產地中海,在中國已有900餘年的栽培歷史,且分布廣泛,但目前南北各地栽培面積很小。茼蒿的食用部分為幼嫩的莖葉,有特殊的香味,營養豐富。 [2]
茼蒿又叫蓬蒿、蒿子桿,由於它的花很像野菊,所以又名菊花菜。茼蒿的莖和葉可以同食
茼蒿
,有蒿之清氣、菊之甘香,鮮香嫩脆的贊譽,一般營養成分無所不備,尤其胡蘿卜素的含量超過一般蔬菜,為黃瓜、茄子含量的1.5~30倍。
茼蒿里含有多種氨基酸,所以茼蒿有潤肺補肝,穩定情緒,防止記憶力減退等作用,而且茼蒿里還含有粗纖維有助於腸道蠕動,能促進我們排便,從而可以達到通便利腸的目的。茼蒿里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胡蘿卜素等,茼蒿氣味芬芳,可以消痰止咳哦。茼蒿里含有蛋白質及較高量的鈉、鉀等礦物鹽,能夠調節體內的水液代謝,消除水腫,茼蒿還含有一種揮發性的精油,以及膽鹼等物質,具有降血壓、補腦的作用。[3]
茼蒿為菊科植物茼蒿的莖葉。又名蓬蒿、菊花菜、蒿菜、同蒿菜、義菜(鵝菜)、
茼蒿(5張)
艾菜,菊屬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茼蒿的根、莖、葉、花都可作葯材使用,有清血、養心、降壓、潤肺、清痰的功效。茼蒿具特殊香味,幼苗或嫩莖葉供生炒、涼拌、做湯來食用。歐洲將茼蒿作花壇花卉。茼蒿屬淺根性蔬菜,根系分布在土壤青層。莖圓形,綠色,有蒿味。葉長形,圳緣波狀或深裂,葉肉厚。頭狀花序,花黃色,瘦果,褐色。栽培上所用的種子,在植物學稱瘦果,有稜角,平均千粒重1.85g。茼蒿性喜冷涼,不耐高溫,生長適溫20℃左右,12℃以下生長緩慢,29℃以上生長不良。茼蒿對光照要求不嚴,一般以較弱光照為好。屬長日照蔬菜,在長日照條件下,營養生長不能充分發展,很快進入生殖生長而開花結籽。因此在栽培上宜安排在日照較短的春秋季節。肥水條件要求不嚴,但以不積水為佳。茼蒿的品種依葉片大小,分為葉茼蒿和小葉茼蒿兩類。
蟲害有:蝽類和斑潛蠅和甜菜夜蛾,蚜蟲和線蟲病
病害有:霜霉病,炭疽病,灰斑病
植物形態
2. 有一種菜籽寫的是茼蒿,但長出來是這個樣子的,哪位大神給指導一下這是什麼菜能不能吃
這應該是新品種大葉茼蒿。
①大葉茼蒿又稱板葉茼蒿或圓葉茼蒿。葉面寬大,邊緣缺刻少而淺,葉肉厚;嫩枝短而粗,纖維少,品質好,產量高;但生長較慢,成熟稍遲,不耐寒,栽培比較普遍。如杭州木耳茼蒿、上海圓葉茼蒿等。
②小葉茼蒿又稱花葉茼蒿、細葉茼蒿或雞爪茼蒿。葉狹小,邊緣缺刻多而深,葉肉薄,但香味濃;嫩枝細,生長快,品質較差,產量低;較耐寒,成熟較早,栽培較少。此種類型,在北京已培育成嫩莖用品種——蒿子稈。如上海雞腳茼蒿、北京蒿子桿等。
③菊秀大葉茼蒿是從泰國引進的品種,抗熱又耐寒,適應性廣,播種期可早可遲,彈性大,生長速度快,自播種至採收30~40天。葉片肥厚,葉色淡綠,清香可口,品質好,產量高,畝產量2500千克左右。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推廣的品種。
3. 大茼蒿和小茼蒿菜的區別
大茼蒿和小茼蒿菜的主要區別在於葉片和生長速度,大茼蒿的葉片寬大厚實,枝葉短小粗嫩,生長速度慢,而小茼蒿菜的葉片狹小細薄,生長速度很快,在種植茼蒿時,要選擇疏鬆透氣的土壤,並向土地施加腐熟的農家肥,為茼蒿提供充足的養分。
大茼蒿和小茼蒿菜有什麼不同
1、葉子不同
大茼蒿和小茼蒿菜的區別是葉子不同,大茼蒿的葉片大而肥厚,莖部較短,葉片顏色翠綠,植株里的纖維較少,而小茼蒿菜的葉子非常細小,根莖很長,纖維豐富。
2、生長速度
大茼蒿和小茼蒿菜的區別在於生長速度不同,大茼蒿的生長較慢,成熟較晚,一般在南方種植,而小茼蒿菜的生長速度很快,成熟較早,適合在北方地區種植。
3、種植時間
茼蒿菜可以在春季、秋季和冬季進行種植,它的耐旱性很強,春季播種在3-4月份,冬季可以在11-12月播種,但夏季不能種植,避免氣溫過高,燒壞茼蒿菜芽苗。
4、水分管理
茼蒿菜在種植過程中要注意水分管理,冬春季節氣溫較低,茼蒿菜出苗以後要減少澆水,一般7-8天澆一次水,防止澆水頻繁,導致茼蒿苗出現倒伏現象。
4. 茼蒿菜是什麼樣子
茼蒿又名蓬蒿,菊花菜,有蒿之清氣,菊之甘香,所含的營養成分比較全面。茼蒿菜 為菊科植物茼蒿的莖葉。又名蓬蒿、菊花菜、蒿菜、同蒿菜,菊屬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茼蒿的根、莖、葉、花都可作葯潮濕,有清血、養心、降壓、潤肺、清痰的功效。茼蒿具特殊香味,幼苗或嫩莖葉供生炒、涼拌、做湯耐食用。歐洲將茼蒿作花壇花卉。茼蒿屬淺根性蔬菜,根系分布在土壤青層。莖圓形,綠色,有蒿味。葉長形,圳緣波狀或深裂,葉肉厚。頭狀花序,花黃色,瘦果,褐色。栽培上所用的種子,在植物學稱瘦果,有稜角,平均千粒重1.85克。茼蒿性喜冷涼,不耐高溫,生長適溫20℃左右,12℃以下生長緩慢,29℃以上生長不良。茼蒿對光照要求不嚴,一般以較弱光照為好。屬長日照蔬菜,在長日照條件下,營養生長不能充分發展,很快進入生殖生長而開花結籽。因此在栽培上宜安排在日照較短的春秋季節。肥水條件要求不嚴,但以不積水為佳。茼蒿的品種依葉片大小,分為葉茼蒿和小葉茼蒿兩類。
5. 茼蒿和皇帝菜的區別
茼蒿和皇帝菜沒有區別,只是叫法上的不同。
茼蒿(Chrysanthemum coronariumL.)又稱同蒿、蓬蒿、蒿菜、菊花菜、塘蒿、蒿子桿、蒿子、蓬花菜、桐花菜(在福建等地也叫鵝菜、義菜),為桔梗目、菊科、茼蒿屬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葉互生,長形羽狀分裂,花黃色或白色,與野菊花很像。瘦果棱,高二三尺,莖葉嫩時可食,亦可入葯。
在中國古代,茼蒿為宮廷佳餚,所以又叫皇帝菜。茼蒿有蒿之清氣、菊之甘香。據中國古葯書載:茼蒿性味甘、辛、平,無毒,有「安心氣,養脾胃,消痰飲,利腸胃」之功效。中國各地花園觀賞栽培。河北、山東、河北石家莊等地有野生。
(5)茼蒿菜為什麼有大小菜葉圖片擴展閱讀:
生長習性:
茼蒿屬於半耐寒性蔬菜,對光照要求不嚴,一般以較弱光照為好。其屬短日照蔬菜,在冷涼溫和,土壤相對濕度保持在70%一80%的環境下,有利於其生長。在長日照條件下,營養生長不能充分發展,很快進入生殖生長而開花結籽。
地理分布:
原產地中海,在中國已有900餘年的栽培歷史,且分布廣泛,但南北各地栽培面積很小。分布在安徽、福建、廣東、廣西、廣州、海南、河北石家莊、湖北、湖南、吉林、山東、江蘇等省。
6. 蘆蒿和茼蒿的區別
蘆蒿也叫藜蒿、泥蒿、萎蒿、水蒿等,菊科多年生草本,是我國公認的抗癌蔬菜,具清香氣味,嫩莖葉、根狀莖。它有一種濃郁的清香味,口感外脆里嫩。
蘆蒿為葯食同源植物,不僅可做菜,還有較高的葯用保健價值,常吃具有降血壓、降血脂、緩解心血管疾病的食療作用,還具有清熱解毒,平抑肝火、祛風濕、消炎、鎮咳、防癌抗癌等功效。
拓展資料
江西有句俗語「鄱陽湖的草,南昌人的寶」說的就是蘆蒿,甚至還有一首歌來歌頌蘆蒿。在鄱陽湖和洞庭湖等流域分布廣泛,蘆蒿分野生和人工養殖兩種,野生味道更佳。
蘆蒿炒臘肉是江南的名菜。蘆蒿也是我國古人常食之菜,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北魏《齊民要術》及明代《本草綱目》中均有記載,專吃它的莖葉。清香味美,廣受歡迎。主要生長在我國水分充足的江南,如江蘇、江西、浙江、湖北、湖南等地,華北、東北地區也有分布。
蘆蒿營養成分豐富,能量低,每100克蘆蒿含蛋白質3.91克,脂肪0.91%,膳食纖維3.72%,胡蘿卜素4.88g、維生素B26.25mg、維生素C49mg,含有鈣、磷、鉀、鐵、鋅、硒等多種礦物質,蛋白質含量高於大多數的新鮮蔬菜,鉀的含量是香菇的3倍,適合高血壓病人經常食用,富含強抗氧化的黃酮類和硒,具有強的抗氧化能力,是公認的抗癌蔬菜。
茼蒿不僅是佳蔬,還是具有良好葯效的葯材。早在唐代,茼蒿菜就已列為食療之品,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稱茼蒿能「安心氣,養脾胃,消痰飲」。
茼蒿中含有特殊香味的揮發油,有助於寬中理氣,消食開胃。茼蒿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胡蘿卜素及多種氨基酸,可以養心安神、降壓補腦,清血化痰,潤肺補肝,並且由於茼蒿所含粗纖維有助腸道蠕動,促進排便,達到通腑利腸的目的。
7. 被譽為「皇帝菜」的茼蒿,春天吃有哪些好處怎麼烹調最有營養
茼蒿又名蓬蒿菜、艾菜,氣味芬芳,有蒿之清氣、菊之甘香。從營養元素上,也有豐富多彩的維生素A、胡蘿卜素、維生素C、鉀、鈉等,它所飽含的胡蘿卜素或是維生素A的較好由來,與肉、蛋同食,可增強其消化率。與類似蔬菜水果對比,茼蒿含有的鈉量較高,鉀成分適度,每100g茼蒿含鈉約161mg;大家都知道,高鈉膳食是高血壓患者的單獨風險源,長期性服用高鈉食物,會造成血壓升高。因而,盡管茼蒿營養成分高,但也需要掌握分寸,烹飪時可以少加鹽,乃至不加鹽。 尤其是血壓高、慢性腎臟病病人,在服用茼蒿時特別要慎重,千萬別過多。
茼蒿原本便是清新純天然的東西,更合適口味淡烹制,最好是的行為便是焯一下水拌冷盤,或是生拌,保存脆響口味,還可以熬湯最終放進汆湯,不適合烹制時間太長,非常容易讓在其中的營養成分外流,並且危害其與眾不同口味。茼蒿中的按摩油也非常容易受熱蒸發,因此最好是也不必走紅油爆。茼蒿可以有很多食用方法,蔬菜沙拉可以看到它的身影,此外,可以用茼蒿切碎添加多種多樣包餡中提味,例如肉餡、餛飩餡、肉丸子餡。茼蒿也合適汆湯,讓糖口味更清新,合適豆腐湯,雞蛋湯、素肉配搭服用。假如吃葷較多,還可以用茼蒿包囊一同服用,可以提味除油,提升口味。
8. 茼蒿長什麼樣
茼蒿(Chrysanthemum coronariumL.)又稱同蒿、蓬蒿、蒿菜、菊花菜、塘蒿、蒿子桿、蒿子、蓬花菜、桐花菜(在福建等地也叫鵝菜、義菜),為桔梗目、菊科、茼蒿屬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葉互生,長形羽狀分裂,花黃色或白色,與野菊花很像。瘦果棱,高二三尺,莖葉嫩時可食,亦可入葯。
(8)茼蒿菜為什麼有大小菜葉圖片擴展閱讀
茼蒿屬於菊科植物,其嫩莖葉均可食用。無論炒食或涼拌,味道都很好。其實茼蒿並非是我國固有物種,而是1000多年前從地中海地區引進的一種「洋植物」。
據專家考證,茼蒿原產地中海沿岸國家,大約在唐代中晚期被國外商旅從海外引進至我國中原並移栽成功。有趣的是,茼蒿剛進入中原時,人們並不將其作為蔬菜食用,而是當作一味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