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背部從屁股到肩膀有哪些穴點陣圖
手太陽小腸經的穴位有天宗穴、秉風穴,曲垣穴,肩外俞穴,肩中俞穴,臑俞穴;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有附分穴,魄戶穴,膏肓穴,神堂穴,譩譆穴,膈關穴,魂門穴,陽綱穴,意舍穴,胃倉穴,肓門穴,志室穴,小腸俞穴,胞肓穴,膀胱俞穴,秩邊穴等。督脈有大椎穴,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靈台穴,至陽穴,筋縮穴,中樞穴,懸樞穴,命門穴,腰陽關穴。
㈡ 心包經 心經和小腸經的位置
小腸經心經都起於小指手放在體外側手心向前靠近身體內側前邊的是心經,後邊內側的是小腸經,心包經起於中指經手心手臂中間到肩膀胸部乳頭外側一指寬處
㈢ 後背肩胛骨下面是什麼經脈
准確地說:後背肩胛骨下方應該是手太陽小腸經,該處的穴位基本有臑俞、天宗、秉風、曲垣幾個穴位,肩胛骨內側緣為足太陽膀胱經的兩條線。 手太陽小腸經主治 「耳聾」、「目痛、目不明、目中帶白翳」及頸項強直、臂外側痛。 臑俞:主治肩臂酸痛無力,肩腫,頸項疾病 天宗:主治肩胛痛,肘臂外側痛,氣喘,乳癰 秉風:上...肢酸麻、疼痛不舉 曲垣:上肢酸麻、疼痛不舉,咳嗽等
㈣ 背部穴點陣圖
背部主要有:大椎穴、至陽穴、曲垣穴、腰陽關穴、陶道穴、脊中穴、天宗穴、身柱穴、治喘穴、命門穴、神道穴、肩井穴、腰俞穴、風門穴、肝俞穴、腎俞穴、厥陰俞穴、 小腸俞穴、肺俞穴、膽俞穴、膏肓穴、三焦俞穴、心俞穴、脾俞穴、志室穴、大腸俞穴、膈俞穴、胃俞穴、肩外俞穴、關元俞穴、膀胱俞穴。
補:靈台穴、筋縮穴、中樞穴、懸樞穴、肩中俞穴、附分穴、天髎穴、秉風穴、臑俞穴、肩貞穴、大杼穴、督俞穴、氣海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會陽穴、長強穴、魄戶穴、膏肓穴、神堂穴、譩譆穴、膈關穴、魂門穴、陽綱穴、意舍穴、胃倉穴、肓門穴、胞肓穴、秩邊穴、中膂俞穴、白環俞穴。 以上穴位依次分布在督脈、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等人體經絡上 經典穴位推薦
八髎穴
位置:骶椎。又稱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和下髎穴,左右共八個穴位,分別在第一、二、三、四骶後孔中,合稱「八穴」。
主治: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經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經不調、小腹脹痛、盆腔炎等病症。
感覺:局部按壓有酸脹感,用推擦法可使局部發熱並向小腹放散。
風門穴
定位: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
主治:常用於傷風咳嗽、發熱頭痛、頸項強痛、腰背痛等病症的治療與保健。
膏肓穴
定位: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處,肩胛骨內緣,抱肘取穴。
主治:常用於咳嗽、氣短、健忘、遺精、陽痿、盜汗及諸虛百損的治療。
至陽穴
定位: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靈台穴
定位: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腎俞穴
位置: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
主治:補益腦髓,強壯腰腎,止咳定喘,聰耳明目。適用於腎虛腰痛、腰膝酸軟、耳鳴目眩、健忘失眠、陽痿遺精、月經不調、神經衰弱、男子不育、女子不孕、肺心病氣喘、腎不納氣、小兒發育不良、諸虛百損等病症。有全身強壯作用,對腎虛、腎炎有一定的作用。
感覺:局部按壓有酸痛的感覺,用力不可過大,時間可稍長一些。
㈤ 十二經絡走向圖
十二經脈通過手足陰陽表裡經的聯接而逐經相傳,構成了一個周而復始、如環無端的傳注系統。氣血通過經脈即可內至臟腑,外達肌表,營運全身。
一、十二經脈包括:
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
手三陽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
足三陽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
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
二、其流注次序是:
從手太陰肺經開始,依次傳至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再回到手太陰肺經。
(5)背部的小腸經在什麼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一、十二經脈的表裡關系是:
手足三陰、三陽,通過經別和別絡互相溝通,組成六對"表裡相合"的關系。其中,足太陽與足少陰為表裡,足少陽與足厥陰為表裡,足陽明與足太陰為表裡。手太陽與手少陰為表裡,手少陽與手厥陰為表裡,手陽明與手太陰為表裡。
二、意義
十二經脈具有運行氣血、聯接臟腑內外、溝通上下等功能,無論感受外邪或臟腑功能失調,都會引起經絡的病變。因此,了解十二經脈的循行、功能和發病情況,對防病治病均有很大的意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十二經脈
㈥ 人體的12經絡是怎麼開穴運行的
1、凌晨3點-5點(寅時)是肺經開穴運行的時間。
2、凌晨5點-7點(卯時)是大腸經開穴運行的時間。
3、辰時(7點到9點)是足胃經開穴運行的時間。
4、已時(9點至11點)是脾經開穴運行的時間。
5、午時(11點至13點)是心經開穴運行的時間。
6、未時(13點到15點)是小腸經開穴運行的時間。
7、申時(15點至17點)是膀胱經開穴運行的時間。
8、酉時(17點至19點)是腎經開穴運行的時間。
9、戌時(19點至21點)是心包經開穴運行的時間。
10、亥時(21點到23點)是三焦經旺開穴運行的時間。
11、子時(23點至1點)是膽經旺開穴運行的時間。
12、丑時(凌晨1點-3點)是肝經開穴運行的時間。
(6)背部的小腸經在什麼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十二經脈的體表分布規律:
十二經脈在體表左右對稱地分布於頭面、軀乾和四肢,縱貫全身。六陰經分布於四肢內側和胸腹,
六陽經分布於是四肢外側和頭面、軀干。十二經脈在四肢的分布規律是,三陰經上肢分別為手太陰
肺經在前、手厥陰心包經在中、手少陰心經在後,下肢分別為足太陰脾經在前、足厥陰肝經在中、
足少陰腎經在後,其中足三陰經在足內踝以下為厥陰在前、太陰在中、少陰在後,至內踝8寸以上,
太陰交出於厥陰之前。三陽經上肢分別為手陽明大腸經在前、手少陽三焦經在中、手太陽小腸經在
後,下肢分別為足陽明胃經在前、足少陽膽經在中、足太陽膀胱經在後。十二經脈在軀幹部的的分
布是,足少陰腎經在胸中線旁開2寸,腹中線旁開0.5寸處;足太陰脾經行於胸中線旁開6寸,腹中線
旁開4寸處;足厥陰肝經循行規律性不強。足陽明胃經分布於胸中線旁開4寸,腹中線旁開2寸;足太
陽膀胱經行於背部,分布於背正中線旁開1.5寸和3寸;足少陽膽經分布於身之側面。
㈦ 十二經絡:手太陽小腸經,小腸經不暢心煩心悶、腰背痛,盜汗不止
小腸經經絡穴點陣圖
陽谷穴 臑俞穴 少澤穴 前谷穴 後溪穴 腕骨穴 養老穴 支正穴 小海穴 肩貞穴 天宗穴 秉風穴 曲垣穴 肩外俞穴 肩中俞穴 天窗穴 天容穴 顴髎穴 聽宮穴
未時(13:00~15:00)
手太陽小腸經是具有寧心安神、舒筋活絡功效的經穴,按摩這些經穴可以疏通經氣,緩解疲勞。小腸經起於手小指尺側端,最後經由其支脈到達顴部,與足太陽膀胱經相接,主要循行於上肢、肩膀及頭部部分地方。
《靈樞·經脈》中記載:「小腸手太陽之脈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聾,目黃,頰腫,頸、頷、肩、臑、肘臂外後廉痛。」
臟腑症:小腸經不暢時,會出現心煩、心悶,頭頂墜痛,尿閉、小便赤黃,疝氣,腰背痛,盜汗不止等。
經絡症:本經發生病變,可見咽痛、耳聾、中耳炎、眼痛、下頜腫、落枕、頭痛、扁桃體炎、失眠、肩痛、腰扭傷,本經脈過處的肩部、上肢後邊內側疼痛等。
小腸分清濁,把水液歸於膀胱,糟粕送入大腸,精華輸送進脾,並在未時對一天的營養進行調整。因此午餐一定要在下午13:00之前吃完,才能在小腸精力最旺盛的時候把營養物質都吸收進身體,否則會造成浪費。
午餐後的未時正是小腸經當令的時候,用適當的力度,按經脈循行路線按摩小腸經穴位能起到最佳的效果,肩部可以請別人幫忙按摩,每次按摩10分鍾左右即可。
㈧ 背部對應的五臟六腑圖高清
背部對應的五臟六腑圖高清
背部對應的五臟六腑圖高清,背部不僅是身體健康與否的晴雨表,也是一個展現女性美好的部位,通過背部的狀態可以知道身體哪些地方出現了問題,下面分享背部對應的五臟六腑圖高清。
背部對應的五臟六腑圖高清1
1、五臟六腑在背部的對應區域
背部從頸下二寸開始共分為七個反射區,按從上到下的順序依次為肺區、心區、肝區、脾區、腎區、排泄區、生殖區這七個區域,每個反射區均為手掌大小。
2、背部各反射區的狀態及說明的問題
1)肺區:如果肺部反射區的皮膚呈現毛孔粗大、色素沉著的狀況,一般表示肺功能不足,易引發鼻咽問題,如鼻炎、咽炎等。
2)心區:心區皮膚毛孔粗大、色素沉著或長痘的人心火旺盛,容易心悸心慌、睡眠淺且多夢、手腳冰冷捂不暖,常有心事。
3)肝區:肝區有明顯凸起的人一般肝火旺,脾氣暴躁或容易抑鬱,臉色暗黃,眼睛發紅發干,身體自我解毒能力弱,容易患灑精肝、脂肪肝、膽結石等疾病。
4)脾區:脾區膚色暗黃則說明胃部不適,往往有口臭,肌肉鬆弛彈性差、容易形成淤青。
5)腎區:腎區皮膚有發黑、色素沉著等問題的人往往有較嚴重的黑眼圈和眼袋,睡眠質量較差,容易尿頻尿急,記憶力減退,容易受到驚嚇。
6)排泄區:排泄區皮膚出現長痘、暗沉等問題往往表示胃腸功能不好,需要進行調理。
7)生殖區:該區皮膚發青、發黑、長痘往往說明有內分泌失調、月經不調、宮寒、盆腔炎等婦科問題,並且下肢循環不是很好。
3、背部皮膚護理
除了通過調理身體改善背部皮膚外,有些皮膚問題也跟護理不當有關。為了擁有完美的背部皮膚狀態,大家可以用鹽水洗澡,但要注意不要用力摩擦,以免損傷皮膚。精油具有良好的消炎和護膚作用,我們可以在洗完澡後進行按摩,如果沒有人幫忙的.話可以定期去美容院進行護理。還需要注意的是,飲食狀況也對背部長痘問題有影響,當背部有較多痘痘時,應改變飲食習慣,以清淡為主,少吃過於辛辣和油膩的食物。
背部對應的五臟六腑圖高清2
一、按摩背部會給人帶來哪些好處
要知道在人的背部上面有很多的經絡組織,這些經絡組織可能對應著人體裡面的其他器官,時常按摩這些部位的話,可以讓身體的疲勞消除不少,有時候還能緩解一些身上的不適症狀,讓背部的血液循環變得更加流暢一些,這樣身體才能變得更加健康。
二、講解背部的主要經絡
1、在背部的上面有一個經絡組織叫做肺俞穴,這個部位和我們心臟密切相關,找到這個部位的話之後每天適當地按摩一下,可以讓我們的氣血變得更加暢通。
2、背部肩胛骨這些位置上面有很多經絡存在,每天在這些經絡位置上面適當地按摩一下背部,可以緩解一些身上的不適症狀,讓身體變得更加好。
3、在背部的下面位置,這些位置上面有很多的經絡組織,它對應我們的肝臟系統,時常按摩一下這些位置可以讓我們的脾胃變得更加健康。
背部對應的五臟六腑圖高清3
經絡跟健康有什麼關系?
人之所以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是由於經脈縱橫交錯,出入表裡,內聯五臟六腑,外至皮膚肌肉來連絡的。
而經脈之氣運行正常對於疾病的治療與康復所起的重要作用,中醫治病都必須從經絡入手,身體的病痛就是經絡不通引起的,只有經絡暢通,才能使氣血正常運行。
經絡的三大作用:
1、聯系臟腑、溝通內外
2、運行氣血、營養全身
3、抗禦病邪、保衛機體
如何知道自己經絡通不通?
捏肉,捏一下自己身上的肉看看痛不痛,胳膊外側的三焦、小腸經或者大腿上的肉,如果感覺不痛,那麼就說明你的經絡是通的。
搓八髎,如果用手掌快速在八髎處摩擦,腳會有熱感,說明你的經絡是通的。
經絡該怎麼通?
常用的升溫方法都是通經絡的好方法,例如:艾灸、刮痧、拔罐、火療、汗蒸、熏蒸、泥灸、按摩。體溫升高能排寒祛濕、促進氣血流通,沖破淤堵的環節。
當然如果你懂得判斷是哪條經絡的淤堵,有針對性的調整上面這些升溫通經絡的方法,效果更佳。如果你不懂的話,那去找專業醫師幫你診斷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