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知識 » 青龍齒是什麼中葯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青龍齒是什麼中葯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1-04 00:22:05

❶ 中葯全部別名

金石類:

伏龍肝:為久經柴草熏燒的灶心土。處方別名:伏龍肝、灶心土、灶中土、釜下土、釜月土、灶中黃土、釜月下土

樟 丹:為純鉛經加工製成的四氧化三鉛。處方別名:丹、真丹、鉛華、鉛黃、國丹、朱粉、松丹、朱丹、陶丹、章丹、樟丹、彰丹、鉛丹、東丹、黃丹、紅丹、廣丹、川丹、光明丹、桃丹粉

密陀僧:為硫化物類方鉛礦族方鉛礦提煉銀、鉛時沉積的爐底物。主含氧化鉛。處方別名:金生、陀僧、金底、金生石、密陀僧、金陀僧、銀爐底、淡銀、銀池、丹錠、爐底、金爐底、沒多僧

龍 骨:為古代多種大型哺乳動物的骨骼化石。處方別名:龍骨、花龍骨、五花龍骨、青化龍骨、生龍骨、煅龍骨

龍 齒:為古代多種大型哺乳動物的牙齒化石。處方別名:龍齒、龍牙、青龍齒、煅龍齒

硼 砂:為天然產硼砂經精製而成。主含四硼酸鈉。處方別名:月石、西月石、黃月石、硼砂、蓬砂、鵬砂、盆砂、大朋砂

爐甘石:為碳酸鹽類礦物方解石族菱鋅礦。主含碳酸鋅。處方別名:甘石、爐甘石、盧甘石、羊肝石、爐眼石、異極石、爐先生、浮水甘石、制甘石、飛甘石、飛爐甘石

磁 石:為氧化物類礦物尖晶石族磁鐵礦石。主含四氧化三鐵。處方別名:磁石、慈石、攝石、處石、玄石、元武石、靈磁石、活磁石、吸鐵石、吸針石、指南石、煅磁石、醋磁石

禹余糧:為氫氧化物類礦物褐鐵礦的一種天然粉末狀礦石。主含三氧化二鐵。處方別名:禹余糧、禹糧石、余糧石、石腦、禹哀、白余糧、自然谷、太乙余糧、太一禹余糧、煅余糧、促余糧

雲母石:為硅酸鹽類礦物白雲母礦石。處方別名:雲母、雲母石、千層紙、千層波、磷石、雲珠

玄精石:為年久所結的小形片狀石膏礦石。主含硫酸鈣。處方別名:玄精石、玄英石、太乙玄精、太乙玄精石、太陰玄精石、陰精石、龜背玄精石

金精石:為硅酸鹽類礦物水金雲母礦石。處方別名:蛭石、貓金、金精石、金晶石、銀精石、煅金精石

青礞石:為變質岩類黑雲母片岩或綠泥石化雲母碳酸鹽片岩。處方別名:礞石、青礞石、白礞石、煅礞石

金礞石:為變質岩類蛭石片岩或水黑雲母片岩。處方別名:金礞石、爛石、酥爛石、煅金礞石

蛇含石:為氧化物礦物褐鐵礦的結核。主含三氧化二鐵。處方別名:蛇黃、蛇含石、煅蛇含石

陽起石:為硅酸鹽類礦物陽起石或陽起石石棉的礦石。處方別名:白石、陽石、羊起石、陽起石、石生

陰起石:為滑石片岩石棉類礦石。處方別名:陰起石、陰石、煅陰起石

鍾乳石:為碳酸鹽類礦物方解石族方解石。主含碳酸鈣。處方別名:鍾乳、石乳、公乳、蘆石、夏石、虛中、鍾乳石、石鍾乳、滴乳石、煅鍾乳、鵝管石、殷孽、孔公孽

混淆品:鵝管石:為腔腸動物笛珊瑚的石灰質骨骼。鵝管石、櫟珊瑚、珊瑚鵝管石

花蕊石:為變質岩類岩石蛇紋大理岩。處方別名:花蕊石、花乳石、白雲石、煅花蕊石

代赭石:為氧化物類礦物剛玉族赤鐵礦的礦石。三氧化二鐵。處方別名:赭石、丁石、釘赭石、代赭石、鐵朱、朱土、土朱、赤土、血師、生赭石、煅赭石、醋赭石

海浮石:為胞孔科動物脊突苔蟲等的骨骼。或火山岩漿形成的多孔狀石塊。處方別名:石花、水花、海石、浮石、浮水石、海浮石、浮海石、海南石、羊膽石、水泡石、羊肚石、火山浮石

寒水石:為硫酸鹽類礦物芒硝的晶體。主含硫酸鈉。處方別名:凝水石、白水石、凌水石、水石、冰石、泥精、鹽精石、寒水石 另北方有用紅石膏、南方有用方解石作寒水石的。

滑 石:為硅酸鹽類礦物滑石礦石。處方別名:液石、共石、脫石、番石、夕冷、脆石、活石、化石、滑石、畫石、滑石粉、飛滑石、原滑石

無名異:為氧化物類礦物軟錳礦石。處方別名:土子、乾子、禿子、鐵砂、黑石子、無名異

黑 礬:為硫酸鹽類礦物水綠礬礦石或化學合成品。主含硫酸亞鐵。處方別名:黑礬、綠礬、皂礬、青礬、皂莢礬、濫礬、硫酸亞鐵、煅綠礬、(煅製品又稱:絳礬、礬紅)

白 礬:為硫酸鹽類礦物明礬石經加工煉制而成。成分是含水硫酸鋁鉀。處方別名:白礬、明礬、礬石、理石、石涅、涅石、雪礬、柳絮礬、生礬、白君、礬精、雲母礬

枯 礬:為白礬經煅制脫去結晶水後的炮製品。處方別名:枯礬、巴石、煅明礬

膽 礬:為硫酸鹽類膽礬族礦物膽礬的晶體,或為硫酸作用於銅而製成的含水硫酸銅結晶。處方別名:膽礬、石礬、藍礬、蘭礬、石膽、黑石、立制石、翠膽礬、銅筋、鴨嘴綠膽礬、硫酸銅

硇 砂:為氯化物硇砂族礦物硇砂的結晶體或人工製品。處方別名:硇砂、白硇砂、淡硇砂、岩硇砂、赤砂、黃砂、狄鹽、氣砂、狄砂、神砂、北庭砂、透骨將軍、氯化銨礦石

混淆品:紫硇砂:為含有少量硫和鋰的石鹽晶體。紫硇砂、紅硇砂

朱 砂:為硫化物類礦物辰砂族辰砂。主含硫化汞。處方別名:硃砂、辰砂、丹砂、汞砂、赤丹、洋尖砂、珠寶砂、劈砂、鏡面砂、飛硃砂、硃砂粉

紫石英:為鹵素化合物氟化物類螢石族礦物螢石。主含氟化鈣。處方別名:螢石、氟石、赤石英、紫石英、煅紫石英

白石英:為氧化物類礦物石英的礦石。主含二氧化硅。處方別名:石英、白石英、煅白石英

琥 珀:為古代松科植物的樹脂埋藏地下轉化成化石樣物質。處方別名:琥珀、松珀、煤珀、血珀、育沛、蠟珀、江珠、花珀、柳青、頓年、紅松脂、煙煤精、琥珀屑、琥珀粉

赤石脂:為硅酸鹽類礦物多水高嶺石族多水高嶺石礦。處方別名:石脂、赤石脂、高嶺石、五色石脂、赤符、陶土、紅高嶺土

白石脂:為硅酸鹽類礦物水化硅酸鋁礦。處方別名:白符、白陶土、高嶺土、白石脂

大青鹽:為鹵化物類礦物石鹽的結晶。處方別名:胡鹽、石鹽、寒鹽、羌鹽、青鹽、大青鹽、岩鹽、戎鹽

鉛 粉:為鉛經加工製成的鹼式碳酸鉛。處方別名:粉錫、借錫、水粉、胡粉、定粉、流丹、鵲粉、白膏、鉛白、光粉、白粉、瓦粉、官粉、鉛粉、宮粉、丹粉、錫粉、解錫、太乙粉

自然銅:為硫化物類礦物黃鐵礦。主含二硫化鐵。處方別名:然銅、自然銅、方塊銅、石髓鉛、黃鐵礦、煅自然銅、醋自然銅

瑪 瑙:為礦物石英的隱晶質變種之一。處方別名:馬腦、瑪瑙、文石

火 硝:為礦物硝石經加工煉制而成的結晶。處方別名:火硝、苦硝、焰硝、消石、馬牙硝

石 膏:為硫酸鹽類礦物石膏礦石。處方別名:石膏、石羔、冰石、白虎、生石膏、玉大石、軟石膏、細石、煅石膏、熟石膏

硫 黃:為硫磺礦或含硫礦物冶煉而成。處方別名:硫黃、石硫黃、石流黃、石留黃、昆侖黃、黃牙、西丁、西土、倭硫黃

混淆品:石亭脂:為含硫礦物石硫赤礦。土硫、石硫赤、石亭脂

石 燕:為古代腕足類石燕子科動物中華弓石燕等的化石。處方別名:石燕、石燕子、燕子石、煅石燕、水飛石燕

石 蟹:為古代節肢動物蟹的化石。處方別名:石蟹、石螃蟹、蟹化石、煅石蟹、飛石蟹

紅信石:為氧化物類礦物砷華礦石或煉製品。主含三氧化二砷。處方別名:人言、人信、紅言石、紅信、信砒、紅礬、紅砒、紅信石、紅人言

白信石:為氧化物類礦物砷華礦石或煉製品。主含三氧化二砷。處方別名:人言、砒石、白砒、白信、白信石、白人言、砒黃、土砷、升華粉稱砒霜

雄 黃:為硫化物類礦物雄黃礦石。主含硫化砷。處方別名:雄黃、石黃、黃石、腰黃、雄精、熏黃、丹山、男精、黃食石、黃金石、天陽石、雞冠石

雌 黃:為硫化物類礦物雌黃礦石。主含三硫化二砷。處方別名:黃安、雌黃、金精、陰黃、昆侖黃、帝女血

水 銀:為液態金屬汞。處方別名:汞、水銀、奼女、赤汞、砂汞、靈液、活寶、加工類:

竹 瀝:為禾本科植物青桿竹等新鮮竹桿經火烤灼後流出的淡黃色澄清液汁。處方別名:竹瀝、竹油、鮮竹瀝、淡竹瀝、竹瀝水、火泉、竹汁

冰 片:為龍腦香科植物龍腦香樹干經蒸餾冷卻而得的結晶。稱「龍腦冰片」、「梅片」;由菊科植物艾納香葉升華物製成。稱「艾片」;由松節油和樟腦合成的稱「機製冰片」、「合成冰片」。處方別名:冰片、龍腦、真龍腦、梅片、梅冰、梅花冰片、羯婆羅香、龍腦香、梅花腦、龍腦冰片、艾片、艾納香、片腦、冰片腦、婆津香、艾腦香、機梅片、機製冰片、合成冰片

人中白:為人尿自然沉結的固體物。處方別名:人中白、秋石、淡秋石、溺?ぁ⒛綈??ぁ⑶?年冰、萬年霜、秋白霜、鹽秋石、白秋霜、咸秋石、秋丹石、盆秋石、童秋石、萬年冰、中白丹、尿蜇白、飛人中白、煅人中白

人中黃:為甘草末置竹筒內,於人糞坑中浸漬後製成品。處方別名:人中黃、甘草黃、甘中黃、金汁

神 曲:為辣蓼、青蒿、杏仁、赤豆、蒼耳加入麵粉或麩皮後發酵而成的曲劑。處方別名:六曲、六神曲、神曲、陳曲、六丁曲、百草曲、麥曲、神?D、炒神曲、焦神曲

建 曲:為麥粉、麩皮和多種葯物混合發酵成的曲劑。處方別名:建曲、建神曲、范志曲、泉州神曲

半夏曲:為半夏加麵粉、薑汁製成的曲劑。處方別名:半夏曲、制半夏曲

紅 曲:為麴黴科真菌紫色紅麴黴寄生在粳米上而成的紅曲米。處方別名:紅曲、赤曲、紅米、福曲

百草霜:為雜草經燃燒後附於鍋底或煙囪內的煙灰。處方別名:百草霜、灶突墨、灶煙煤、鍋底灰、灶額墨、灶煤、釜底墨

蕪 荑:為榆科植物大果榆的種子加工後的產品。處方別名:蕪夷、蕪荑、?`夷、無茹、白蕪夷、無夷、無姑、山榆仁、臭無夷

鐵落花:為生鐵煅至紅赤,外層氧化後被錘落的鐵屑。處方別名:鐵落、生鐵落、鐵液、鐵屑、鐵花、針砂、鐵落花

薄荷腦: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鮮莖葉經蒸餾而成的結晶物。處方別名:薄荷冰、薄荷腦

膽南星:為天南星粉與牛羊膽汁發酵加工而成。處方別名:膽星、膽南星、陳膽星

樟 腦:為樟科植物樟的枝葉、根干提煉而成的結晶。處方別名:樟腦、潮腦、韶腦、樹腦、油腦、洋冰、腦子、樟冰

芒 硝:為硫酸鹽類礦物芒硝族芒硝經加工製成的結晶體。主含硫酸鈉。處方別名:芒硝、朴硝、皮硝、盆硝、鹽硝、鹽消、水硝、水消、朴消石、硝石朴、海皮硝

玄明粉:為芒硝經風化而成的粉末。處方別名:元明粉、玄明粉、風化硝、白龍粉

青 黛:為爵床科植物馬藍、廖科植物蓼藍、十字花科植物菘藍的莖葉經加工而成的粉末團塊。處方別名:青黛、藍靛、靛花、淀花、藍露、花青、蘭卿、靛青、藍青、青靛、螺青、青蛤粉、青缸花、靛沫花

鹿角霜:為鹿科動物梅鹿、馬鹿的角熬去膠質後的角塊。處方別名:鹿角霜、角霜、鹿角雙、鹿角白霜

阿 膠:為馬科動物驢的去毛皮張熬製成的固體膠。處方別名:阿膠、東阿膠、驢皮膠、陳阿膠、覆盆膠、付致膠、盆覆膠、阿膠珠、蛤粉炒阿膠

黃明膠:為牛科動物黃牛的皮熬制的固體膠。處方別名:水膠、牛皮膠、廣膠、明膠、黃明膠

白降丹:為經煉製成的二氯化汞和氯化亞汞的混合體。處方別名:白降、白降丹、降丹

紅 粉:為粗製氧化汞。處方別名:升葯、靈葯、三白丹、三仙散、升丹、小升丹、三仙丹、紅粉、紅升

輕 粉:為粗製氯化亞汞。處方別名:輕粉、汞粉、水銀粉、膩粉、峭粉、銀粉、掃粉、掃盆粉、水銀霜、粉霜、白粉霜、氯化低汞

銀 朱:為人工製成的赤色硫化汞。處方別名:銀朱、靈砂、水華朱、心紅、猩紅、紫粉霜

銅 綠:為銅表面經二氧化碳或醋酸作用後生成的綠色銹衣。主含鹼式碳酸銅。處方別名:銅綠、銅青、銅銹

藤木類

蘇 木:為豆科植物蘇木的心材。處方別名:赤木、蘇木、蘇方、蘇枋、蘇坊木、紅柴

樟 木:為樟科植物樟樹的心材。處方別名:樟木、香樟、油樟、烏樟、香通

千年健:為天南星科植物千年健的根莖。處方別名:年見、千年見、千年健、千顆針

槲寄生: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的帶葉莖枝。處方別名:寄生、槲寄生

混淆品:桑寄生: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帶葉莖枝。寄生、桑寄生、廣寄生、北寄生、寄屑、苑童、宛童、寓木、蔦木、寄生草、寄生樹、桑上寄生

松 節:為松科植物多種松的枝節。處方別名:松節、松樹節、油松節

鬼箭羽:為衛矛科植物衛矛的具翅枝條或翅狀附屬物。處方別名:鬼箭羽、衛矛、鬼箭、?o矛、六月凌、四面戟、四面鋒、神箭、篦風、鬼見愁

桂 枝: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處方別名:桂枝、川桂枝、桂枝木、桂枝尖、廣眉尖

桑 枝:為桑科植物桑的嫩枝。處方別名:桑枝、雙枝、桑樹枝

接骨木:為接忍冬科植物接骨木的莖枝。處方別名:接骨木、公道老、公公老

皂角刺:為豆科植物皂莢的棘刺。處方別名:皂丁、天丁、角針、皂針、皂刺、皂角刺

降 香:為豆科植物降香檀的心材和根。處方別名:降香、降真香、紫降香、紫檀、紫藤香、雞骨香

檀 香:為檀香科植物檀香的心材。處方別名:檀香、白檀、黃檀、紫檀、浴檀、紫真檀、檀香屑、??香、真??、??娜、旃??、??香木

沉 香:為瑞香科沉香屬多種植物含樹脂的心材。處方別名:沉香、沉水香、伽南香、葯沉、伽羅、蜜香、角沉、奇楠、崖香、棧香、煎香、落水沉、海南沉、海南香、奇南香、蓬萊香、生結香、異水香

川木通: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等的莖藤。處方別名:小木通、川木通、木通

混淆品:關木通:為馬兜鈴科植物東北馬兜鈴的藤莖。關木通、細木通、木通、炒木通、附支

金蕎麥:為蓼科植物金蕎麥的根及根莖。處方別名:金蕎麥、野蕎麥、天蕎麥、開金鎖、野蕎麥根。

鉤 藤:為茜草科植物多種鉤藤的帶鉤莖枝。處方別名:鉤藤、勾藤、勾丁、鉤丁、鉤耳、鉤鉤、勾仝、吊仝勾、勾勾、純勾、單勾、雙勾、雙丁、雙鉤、吊藤、釣仝、嫩鉤鉤、倒掛金鉤

雞血藤:為豆科植物密花豆的莖藤。處方別名:雞血藤、血藤、血仝、制血藤、雞血仝

紅 藤: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藤莖。處方別名:紅藤、大血藤、大血通、紅仝、八卦藤、大活血、紅皮藤、省藤

雷公藤:為衛矛科植物雷公藤的除去外皮的莖和根。處方別名:雷公藤、雷公仝

樹脂類:

蘇合香:為金縷梅科植物蘇合香樹干滲出的香樹脂。處方別名:蘇合香、蘇合油、帝油流、帝膏、蘇合香油

乳 香:為橄欖科植物乳香樹等皮部滲出的油膠樹脂,處方別名:乳香、馬尾香、天澤香、摩勒香、多伽羅香、滴香、滴乳、滴乳香、塌香、爾香、乳塌、乳珠、乳頭香、金銀香、杜魯香、拙貝羅香、熏陸香、制乳香

安息香:為安息香科植物白花樹的樹脂。處方別名:安息香、安悉香、辟邪、命門錄事

白膠香:為金縷梅科植物楓香(路路通)的樹脂。處方別名:白膠、楓脂、膠香、楓香脂、白膠香

龍涎香:為抹香鯨科動物抹香鯨的腸內分泌物。處方別名:龍涎、龍涎香

松 香:為松科植物馬尾松及同屬植物樹干中提取的樹脂。處方別名:松枋、松脂、松膠、松膏、松香、松肪、黃香、松脂香

兒 茶:為豆科植物兒茶的枝幹及心材煎液濃縮品。處方別名:兒茶、孩兒茶、兒茶膏、黑兒茶、鐵兒茶、珠兒茶、棕兒茶、新兒茶、西謝、老兒茶、方兒茶、烏爹泥、烏丁泥、烏疊泥、

紫草茸:為蚧蛟科昆蟲紫膠蟲分泌的膠質。處方別名:紫膠、紫礦、蟲膠、紫草茸

蘆 薈:為百合科植物多種蘆薈葉的汁液濃縮物。處方別名:蘆薈、真蘆薈、盧會、奴會、訥會、象膽、龍角、勞偉

天竺黃: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等的稈內分泌物。處方別名:竺黃、竹膏、竹糖、天竺黃、天竹黃、竹黃精、空??玄

干 漆:為漆樹科植物漆樹的樹脂。處方別名:乾漆、漆底、漆腳、漆渣、生乾漆、炒乾漆、乾漆炭

血 竭:為棕櫚科植物麒麟竭的果實及樹干中的樹脂。處方別名:血竭、血結、血力花、麒麟血、麒麟竭、朱血竭、血竭花、騏??竭、海蠟、海脂石

代用品:為龍舌蘭科植物劍葉龍血樹、長花龍血樹木材中的樹脂。習稱龍血竭

阿 魏:為傘形科植物多種阿魏的樹脂。處方別名:阿魏、阿虞、阿為、薰集、哈菖呢、五彩薈、哈昔泥、彩魏、彩阿咪、魏去疾、臭阿魏、炒阿魏、制阿魏

沒 葯:為橄欖科植物沒葯樹皮部滲出的油膠樹脂。處方別名:沒葯、末葯、密兒拉、克香、黑香

藤 黃:為藤黃科植物藤黃樹干滲出的膠質樹脂。處方別名:藤黃、玉黃、月黃、海藤、制藤黃

菌藻類:

五倍子:為漆樹科植物鹽膚木等葉子上由五倍子蚜寄生而形成的蟲癭。處方別名:五倍子、五倍、五??、角倍、肚倍、??子、文蛤、百蟲倉、百草蟲、木附子

雷 丸:為多孔菌科雷丸的菌核。處方別名:雷丸、雷實、雷矢、木連子、來丸

昆 布:為海帶科藻類海帶或翅藻科昆布的葉狀體。處方別名:昆布、淡昆布、海帶

混淆品:海帶草:為大葉藻科植物大葉藻的全藻。海帶、海帶草、大葉藻

石 花:為梅花衣科植物藻紋梅花衣的全體。處方別名:石花、石苔花、地衣

紫梢花:為淡水海綿科動物脆針海綿的群體。處方別名:紫霄花、紫梢花

豬 苓:為多孔菌科真菌豬苓的菌核。處方別名:豬0、豬苓、粉豬苓、豕橐、朱苓、豬屎苓

茯 苓: 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處方別名:茯0、茯苓、白茯苓、雲苓、松苓、松薯、松腴、福臨、伏靈、更生、不死面、朱茯苓

赤 苓: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菌核的淡紅色部分。處方別名:赤苓、赤茯苓、赤茯0

茯 神: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菌核生長中天然抱有松根者。處方別名:茯神、伏神、神木、茯神木、朱茯神

茯苓皮: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菌核的外皮。處方別名:苓皮、茯苓皮、0皮、茯0皮、雲苓皮、松苓皮

馬 勃:為灰包科真菌脫皮馬波等的子實體。處方別名:馬勃、凈馬勃、輕馬勃、灰包、灰菰、馬庀、馬屁包、馬勃絨、馬糞包、灰菌、灰包菌

冬蟲夏草:為麥角軍科真菌冬蟲夏草菌的子座及其寄生在蝙蝠蛾昆蟲蟲草蝙蝠蛾等幼蟲體的復合體。處方別名:蟲草、冬蟲草、冬蟲夏草、夏草冬蟲

海金砂:為海金砂科植物海金砂的成熟孢子。處方別名:海金砂、海金沙、海金砂粉、竹園荽

海 藻:為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羊棲菜的藻體。處方別名:海藻、淡海藻、大葉海藻、小葉海藻、羊棲菜、海蒿子、馬尾藻、海早、海腸草

木靈芝:為多孔菌科赤芝、紫芝的子實體。處方別名:芝、靈芝、靈芝草、木靈芝、紫靈芝、菌靈芝

桑 黃:為多孔菌科針層孔的子實體。處方別名:桑臣、桑耳、桑黃、桑黃菇

皮類

丹 皮: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根皮。處方別名:丹皮、粉丹皮、牡丹皮、花王、洛陽花、花相、木芍葯

五加皮:為五加科植物細柱五加的根皮。處方別名:五加、五加皮、木骨、五佳、五花、加皮、追風使、南五加

混淆品:香加皮:為蘿摩科植物杠柳的根皮。杠柳、杠柳皮、香加皮、北五加皮

地骨皮:為茄科植物枸杞的根皮。處方別名:地骨皮、骨皮、地骨、地仙、苦杞、仙杖、仙人杖、杞根、枸杞根、卻老、卻暑、山杞子根

青 皮:為芸香科植物橘的幼果或未成熟果實。處方別名:青皮、青柑皮、青橘皮

陳 皮:為芸香科植物橘的成熟果皮。處方別名:桔皮、陳皮、廣陳皮、陳橘皮、新會皮、廣皮、會皮、紅皮、柑皮、貴老、橘皮、黃桔皮

桑白皮:為桑科植物桑的根皮。處方別名:桑白皮、白桑皮、雙皮、桑皮、桑根皮、炙桑皮

椿白皮:為楝科植物香椿的樹皮或根皮的韌皮部。處方別名:椿皮、香椿皮、椿白皮、椿根皮、椿芽樹皮

白鮮皮:為芸香科植物白鮮的根皮。處方別名:白鮮、白鮮皮、白先皮、白癬皮、北鮮皮、白??、白膻、白羊鮮、地羊鮮

海桐皮:為豆科植物刺桐、刺木通的莖皮。處方別名:海桐皮、丁皮、釘桐皮、刺桐、刺楸、刺桐皮、鼓桐皮

冬瓜皮:為葫蘆科植物冬瓜的外果皮。處方別名:冬瓜、冬瓜皮、白瓜皮、東瓜皮

西瓜皮:為葫蘆科植物西瓜的外果皮。處方別名:西瓜皮、水瓜皮、夏瓜、西瓜翠衣、青登瓜、翠衣

合歡皮:為豆科植物合歡的樹皮。處方別名:合歡、合昏、合歡皮、夜合皮、萌葛皮

秦 皮:為木犀科植物白蠟、苦櫪白蠟等的樹皮。處方別名:秦皮、?q皮、北秦皮、苦櫪皮、岑皮、蠟樹皮、樊?財?

苦楝皮:為楝科植物苦楝的樹皮或根皮。處方別名:楝皮、苦楝皮、苦楝根皮

紫荊皮:為木蘭科植物盤柱南五味子的根皮。處方別名:子荊皮、紫荊皮、紫今皮、紫金皮

姜 皮:為姜科植物姜的塊莖皮。處方別名:姜皮、姜衣、生薑皮

石榴皮: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果皮。處方別名:安石榴、酸石榴、石榴皮、丹若、若榴

川槿皮:為錦葵科植物木槿的莖皮。處方別名:木槿皮、川槿皮、白槿皮、川荊皮

地楓皮:為木蘭科植物地楓的樹皮。處方別名:地楓、地楓皮、鑽地風

扁豆衣:為豆科植物扁豆的種皮。處方別名:扁豆衣,扁豆皮、眉豆皮

綠豆衣:為豆科植物綠豆的種皮。處方別名:綠豆衣,綠豆皮

大腹皮: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果皮。處方別名:大夫皮、大茯、大腹皮、檳榔皮、大腹毛、大腹絨、伏毛、腹毛、腹皮、檳榔毛、檳榔衣、棗兒檳殼

土槿皮:為松科植物金錢松的根皮或近根樹皮。處方別名:土荊皮、土槿皮、荊樹皮、金錢松皮

樗白皮: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根皮和樹皮。處方別名:椿皮、樗皮、臭椿皮、樗白皮、樗樹皮

棕 櫚:為棕櫚科植物棕櫚的纖維皮。處方別名:棕板、棕?o、棕櫚、陳棕、棕櫚皮、陳棕皮、陳棕板、棕炭、棕灰、陳棕炭、棕櫚灰、棕櫚炭

橘 紅:為芸香科植物橘及栽培變種的外果皮。處方別名:橘紅、福橘紅、川雲江、雲皮、會紅、芸皮、芸紅、廣橘紅、橘橘紅

化橘紅: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柚的近熟外果皮。處方別名:桔紅、尖化紅、化橘紅、化紅、柚橘紅、柚皮、五爪紅、大五爪、六爪、六爪紅、七爪紅、毛綠七爪、副毛綠七爪、毛化、化皮、化州橘紅、賴氏橘紅、薄橘紅、柚皮橘紅

厚 朴:為木蘭科植物厚朴、凹葉厚朴的干、根、枝皮。處方別名:厚朴、川朴、溫朴、烈朴、赤朴、筒朴、根朴、川根朴、雞腸朴、枝朴、重皮、厚皮、紫油朴

杜 仲: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樹皮。處方別名:杜仲、思仲、思仙、石思仙、川杜仲、綿杜仲、厚杜仲、玉絲皮、絲連皮、亂銀絲、鬼仙木

黃 柏:為芸香科植物黃皮樹、黃?Y的樹皮。處方別名:元柏、川柏、柏皮、檀櫃、黃柏、黃?Y、川柏皮、檗木、?Y皮

竹 茹:為禾本科植物青稈竹、大頭典竹、淡竹的中間層。處方別名:竹二青、竹茹、淡竹茹、甘竹茹、竹茹球、竹茹絲、竹皮、姜竹茹

肉 桂: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皮或枝皮。商品規格:5~6年幼樹皮稱「官桂」,10餘年的稱「企邊桂」,老年樹皮稱「板桂」,加工過程中揀下的邊條,除去栓皮者稱「桂心」。處方別名:官桂:菌桂、筒桂、桂爾通、桂通、桂兒通、條桂。企邊桂:清化桂。板桂:桂楠。其它稱呼:桂、玉桂、肉桂、薄桂、安桂、牡桂、廣肉桂、紫油桂、桂心、肉桂末、桂皮、油桂、牡桂、刁安、安邊桂、大板桂、上油桂、蒙自桂、綠水桂、跤趾桂、黃瑤桂、丹陽木皮

❷ 中葯全部別名

實用中葯別名大全
果實種子類
五味子:為木蘭科植物五味子的果實。處方別名:五味、五味子、遼五味、北五味、玄及、五梅子
梔子:為茜草科植物梔子的果實。處方別名:借佟四僮印大山梔、黑梔子、黃梔子、支子、山枝、枝子、黃枝、炒梔子、焦梔子、梔子?br> 牛蒡子:為菊科植物牛蒡的果實。處方別名:牛蒡、牛蒡子、大力子、大牛子、鼠粘子、惡實、炒牛蒡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中醫科張國華
肉桂子:為樟科植物肉桂的幼果。處方別名:桂丁、桂子、肉桂子
沙苑子:為豆科植物扁莖黃芪的種子。處方別名:沙苑、沙苑子、沙苑蒺藜、潼蒺藜、沙蒺藜、沙七力
蘆巴子:為豆科植物胡蘆巴的種子。處方別名:蘆巴子、胡蘆巴、蘆巴、胡巴、胡巴子、苦巴、香草
木鱉子:為葫蘆科植物木鱉的種子。處方別名:木鱉、木鱉子、木別子、木柲子、木蟹
破故子:為豆科植物補骨脂的果實。處方別名:故子、川故子、懷故子、故脂、破故子、補骨脂、補骨子、破故紙、婆固脂、鹽故子
枳具子:為鼠李科植物枳椇的帶肉質果柄的果實或種子。處方別名:枳椇、枳具子、木蜜、拐棗、棘枸、白石棗、枳棗、雞爪梨
女貞子:為木犀科植物女貞的果實。處方別名:女貞、女貞子、冬青子、女貞實、酒女貞、熟女貞
畢澄茄:為胡椒科植物蓽澄茄的果實。處方別名:畢茄、蓽澄茄、澄茄、碧澄茄、澄茄子
大風子:為大風子科植物大風子的種子。處方別名:大風、大風子、大楓子、丟子
鴉膽子:為苦木科植物鴉膽子的果實。處方別名:鴉膽、老鴉膽、鴉膽子、鴉蛋子、苦參子、苦榛子
榧子:為紅豆杉科植物榧的種子。處方別名:榧、香榧、木榧、榧實、玉榧
金櫻子:為薔薇科植物金櫻子的果實。處方別名:金櫻、金櫻子、金英子、金因子、金嬰子
蒔蘿子:為傘形科植物蒔蘿的果實。處方別名:時美中、蒔蘿椒、癟谷茴香
使君子: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的果實。處方別名:使君、使君子、使君仁、川君子、留求子、風稜御史
訶子:為使君子科植物訶子、絨毛訶子的果實。處方別名:訶子、訶子肉、訶黎、訶黎勒、煨訶子、
沒食子:為沒食子蜂寄生於殼斗科植物沒食子樹幼枝上的蟲癭。處方別名:墨石子、無食子、沒石子、沒食子
棕櫚子:為棕櫚科植物棕櫚的果實。處方別名:敗棕子、棕樹果、棕櫚果
光明子:為唇形科植物羅勒的果實。處方別名:蘭香子、光明子、羅勒子
預知子: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葉木通、白木通的種子。其果實稱「八月札」、莖稱「木通」、根稱「木通根」。處方別名:八月瓜、預知子、玉支子、八月炸、八月札、聖知子、聖先子、先兆子
娑羅子:為七葉樹科植物七葉樹、天師栗的果實或種子。處方別名:莎婆子、蘇羅子、索羅果、梭欏子、天師栗、娑羅子、開心果
馬錢子:為馬錢科植物馬錢、雲南馬錢的種子。處方別名:馬錢、馬錢子、番木鱉、苦實、馬前子、方八、大方八
川楝子:為楝科植物川楝的果實。處方別名:川楝、楝子、楝實、川楝子、金鈴子、炒川楝、醋楝子
混淆品:香鈴子:為楝科植物香椿的果實。香鈴子、椿樹子、香椿鈴
苦楝子:為楝科植物苦楝的果實。處方別名:苦楝、苦楝子、苦楝豆
石蓮子:為睡蓮科植物蓮的帶種皮的果實。處方別名:藕實、蓮實、蓮蓬子、石蓮子
混淆品:苦石蓮:為豆科植物南蛇竻的種子。苦石蓮、老鴉枕、青蛇子、廣石蓮子、蓮子竻、石蓮勒、喙莢雲實
蓮子:為睡蓮科植物蓮的去殼種子。處方別名:蓮子、蓮肉、白蓮子、建蓮子、湘蓮子、石蓮肉
覆盆子:為薔薇科植物華東覆盆子的果實。處方別名:覆盆、覆盆子、西國草、畢愣伽、木麥莓
楮實子:為桑科植物構樹的果實。處方別名:楮實、谷實、谷樹子、楮桃、楮實子
梧桐子:為梧桐科植物梧桐的種子。處方別名:桐子、梧桐子、青桐子
南瓜子:為葫蘆科植物南瓜的種子。處方別名:南瓜、南瓜子、番瓜子、蠻南瓜子
車前子:為車前科植物車前、平車前的種子。處方別名:車前、車前子、車前實、當道、
苣勝子:為菊科植物萵苣的種子。處方別名:白苣子、萵苣子、巨勝子、苣蕂子、蕂菜子
冬瓜子:為葫蘆科植物冬瓜的種子。處方別名:冬瓜子、白瓜子、冬瓜仁、炒冬瓜子
蔓荊子:為馬鞭草科植物單葉蔓荊、蔓荊的果實。處方別名:荊子、蔓荊子、蔓京子、大荊子、炒荊子
黃荊子:為馬鞭草科植物黃荊的果實。處方別名:黃荊、山黃荊、山荊、黃京子、山京子
菟絲子:為旋花科植物菟絲子的種子。處方別名:菟絲、吐絲、菟絲子、吐絲子、菟絲餅、鹽菟絲、酒菟絲、黃網子、無根藤、玉女
白芥子: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種子。處方別名:白芥、芥子、白芥子、辣菜子、炒白芥
混淆品:黃芥子:為十字花科芥菜的種子。芥子、芥菜子、黃芥子、炒黃芥
萊菔子:為十字花科植物蘿卜的種子。處方別名:萊菔、萊菔子、杜蘿卜子、蘿卜子、炒萊菔子、炒蘿卜子
葶藶子:為十字花科植物獨行菜、播娘蒿的種子。處方別名:丁藶、帝力、丁力子、丁葯、葶藶、葶藶子、北葶藶、南葶藶、炒葶藶
蒼耳子:為菊科植物蒼耳的果實。處方別名:蒼耳、蒼耳子、老蒼子、葈耳、槖耳、胡蒼子
青箱子:為莧科植物青葙的種子。處方別名:青葙、青箱子、土雞冠子、狗尾花子
蘇子:為唇形科植物紫蘇的果實。處方別名:蘇子、赤蘇、香蘇子、玉蘇子、炒蘇子、黑蘇子、紫蘇子
地膚子:為藜科植物地膚的果實。處方別名:地膚、地膚子、灰菜子、掃帚子、千心子、千頭子
桑椹子:為桑科植物桑的果實。處方別名:桑葚、桑椹、桑椹子、黑桑葚、烏椹
蔥 子:為百合科植物蔥的種子。處方別名:蔥子、蔥實、蔥種
韭菜子:為百合科植物韭菜的種子。處方別名:韭子、韮子、韭菜子、陳韭子、起陽草
香菜子:為傘形科植物芫荽的果實。處方別名:胡荽子、芫荽子、香菜子
冬葵子:為錦葵科植物冬葵的種子。處方別名:葵子、葵菜子、冬葵子、滑菜、露葵
急性子:為鳳仙花科植物鳳仙花的種子。處方別名:急性子、鳳仙子、金鳳花子
水紅花子:為蓼科植物紅蓼的種子。處方別名:水公、水紅子、水紅花子、水葒子、河蓼子、葒草實
馬藺子:為鳶尾科植物馬藺的種子。處方別名:馬蘭子、馬藺子、馬蓮子、蠡實
蛇床子:為傘形科植物蛇床的果實。處方別名:蛇床、蛇床子、蛇常、蛇粟
蓖麻子: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種子。處方別名:萆麻子、蓖麻子、蓖麻仁
甜瓜子:為葫蘆科植物甜瓜的種子。處方別名:甘瓜子、香瓜子、甜瓜子、甜瓜仁
鳳眼草: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果實。處方別名:樗樹子、樗莢、臭椿子、鳳眼子、鳳眼草
紅花子:為菊科植物紅花的果實。處方別名:紅藍子、紅花子、白平子、紅藍花子
酸棗仁:為鼠李科植物酸棗的種子。處方別名:棗仁、酸棗仁、山棗仁、樲仁、生棗仁、炒棗仁、焦棗仁
砂仁:為姜科植物陽春砂、綠殼砂、海南砂的果實。處方別名:砂仁、縮砂仁、陽春砂、綠殼砂、海南砂
杏仁:為薔薇科植物山杏、西伯利亞杏、東北杏、杏的種子。處方別名:杏仁、苦杏仁、炒杏仁、燀杏仁、甜杏仁(甜杏)叭噠杏仁、巴旦杏仁
蕤仁:為薔薇科植物單花扁核木的果核。處方別名:蕤仁、蕤核、蕤子、白桵仁
郁李仁:為鼠李科植物郁李、歐李的種子。處方別名:李仁、郁李仁、郁子、奧李、郁李、爵李、郁里仁
桃仁:為薔薇科植物桃、山桃的種子。處方別名:桃仁、川桃仁、大桃仁、生桃仁、炒桃仁、有一種寫法將木和兆上下寫。
益智仁:為姜科植物益智的果實。處方別名:益智、智仁、益智仁、益志子、鹽益智
柏子仁:為柏科植物側柏的種仁。處方別名:柏子、柏仁、柏子仁、柏子仁霜
火麻仁:為桑科植物大麻的種子。處方別名:麻仁、火麻仁、大麻仁、火麻子
黑丑:為旋花科植物裂葉牽牛、圓葉牽牛的種子。色黑者「黑丑」、色黃白者「白丑」。處方別名:二丑、黑丑、白丑、黑白丑、牽牛、丑牛、丑牛子、牽牛子、炒白丑、炒黑丑
蓮心:為睡蓮科植物蓮的種子中的幼葉及胚根。處方別名:蓮芯、蓮子心、蓮子芯、蓮子蕊
佛 手: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果實。處方別名:佛手、佛手柑、佛手片
山楂:為薔薇科植物山楂、山裡紅的果實。處方別名:山楂、楂肉、山查、紅果、山裡紅、山裡果、酸楂、炒楂、焦楂
木瓜:為薔薇科植物貼梗海棠的果實。處方別名:木瓜、木梨、宣木瓜、皺皮木瓜、光皮木瓜、炒木瓜
白蔻:為姜科植物山豆蔻、爪哇豆蔻的果實。處方別名:白蔻、白叩、白豆叩、白蔻仁、原豆蔻、印尼白蔻、紫油蔻
紅 蔻: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的果實。處方別名:紅蔻、紅叩、紅豆蔻
草蔻:為姜科植物草豆蔻的種子團。處方別名:草蔻、草叩、草豆蔻、草豆叩、草蔻仁、大草蔻
木饅頭:為桑科植物薜荔的花序托。處方別名:木蓮、木鐸、木饅頭、薜荔果、涼粉子、涼粉果、鬼饅頭
薏苡仁: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種仁。處方別名:薏米、苡米、薏仁、薏苡仁、生苡仁、米仁、炒苡仁
芡實:為睡蓮科植物芡的種仁。處方別名:芡實、蘇芡實、雞頭米、卯蔆、蒍子、炒芡實
山萸肉: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果肉。處方別名:萸肉、芋肉、山萸肉、山芋肉、山茱萸、棗皮、炒棗皮、酒萸肉
資料來源:http://zghgz.haodf.com/wenzhang/101028.htm

❸ 龍齒的功效與作用_龍齒的葯用價值

導讀: 中葯專區,為您詳細介紹、圖片的副等,要更多龍齒的與相關知識,不妨來關注一下。

  • 龍齒簡介
  • 龍齒圖片
  • 龍齒的與作用
  • 龍齒的葯用附方
  • 龍齒的食用方法
  • 龍齒的副作用

龍齒簡介


龍齒,為古代哺乳動物如象類、犀牛類、三趾馬等的牙齒的化石。呈青灰色或暗棕色(青龍齒)或黃白色(白龍齒)不規則碎塊狀。具棕黃色條紋及斑點,間有琺琅質存在,具光澤,質疏鬆,無光澤,粘舌性強。氣微,味淡。

龍齒圖片


龍齒的功效與作用


鎮驚安神;清熱除煩。主驚癇;癲狂;心悸怔忡;;身熱心煩

1、《本經》:「主小兒大人驚癇,癲疾狂走,心下結氣,不能喘息,諸痙。」

2、《別錄》:「小兒驚癇,身熱不可近,大人骨間寒熱。」

3、《葯性論》:「鎮心,安魂魄。」

4、《日華子本草》:「治煩悶,癲癇,熱狂。


【葯名】龍齒

【別名】青龍齒、白龍齒

【葯材基源】龍齒為古代哺乳動物如象類、犀牛類、三趾馬等的牙齒的化石。

【性味】澀、甘、涼

【歸經】心經、肝經

鎮驚安神、清熱除煩。

【主治】驚癇、癲狂、心悸怔忡身熱心煩。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打碎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

龍齒的葯用附方


1、治小兒驚熱如火,亦治溫壯:龍齒為末。調服。(《小兒衛生總微論方》龍齒散)

2、治因驚成癇,狂言妄語:龍齒(研)、鐵粉(研)、凝水石(研)各一兩,茯神(去木)一兩半。上四味,搗研羅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溫米飲下。(《聖濟總錄》龍齒丸)

3、治小兒天釣,手腳掣動,眼目不定,有時笑啼或嗔怒,爪甲皆青:龍齒半兩(細研),鉤籐、白茯苓各半兩,蟬殼二七枚(微炒),黃丹一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銼),鐵粉一分(細研),硃砂一分(細研),川大黃一分(銼碎,微炒)。上件葯搗羅為末,入研了葯令勻。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六分,量兒大小,分減溫服。(《聖惠方》龍齒散)

龍齒的食用方法


1、龍齒琥珀散

材料::茯神1兩,人參3分,龍齒3分,琥珀3分,赤芍3分,黃耆3分,牛膝(去蘆)3分,麥門冬1兩半(去心),生地1兩半,當歸半兩。

製法:上為粗末。

用法:每服3錢,水1盞半,煎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功效:主治產前產後血虛,心神恍惚,語言失度,睡卧不安。

2、龍齒安神茶

材料:龍齒9克,石菖蒲3克。

製法:將龍齒鍛過,並研碎,石草蒲切碎,水煎即成。

用法:每日1劑,代茶飲。

功效:健腦開竅,安神益智,適用於,記憶力減退者。

3、龍齒魚頭湯

材料:龍齒50克,草魚(鯇魚)頭200克,竹筍50克,薏苡仁10克,香櫞10克,生薑3片。

製法:草魚頭洗凈,去鰓。竹筍切成片。薏苡仁、香櫞洗凈。草魚頭、竹筍、薏苡仁、香櫞一起放入鍋內,加水適量,文火煮0.5~1小時。再放入生薑、食鹽等佐料,再煮,加鹽調味,隨意飲用。

功效:清肝解郁,化痰安神。

4、清宮安神茶

材料:鍛龍齒9克,石菖蒲3克。

製法:將龍齒研碎,石菖蒲切碎,水煎代茶飲,每日1劑。

功效:寧心安神,適用於睡卧不寧、不眠多夢等症。該茶以龍齒定志鎮靜、寧心安神為主葯。

龍齒的副作用


者不宜飲用。

1、《本草經集注》:得人參、牛黃良。畏石膏。

2、《雷公炮製葯性解》:畏乾漆、蜀椒、理石。

以上就是一些龍齒的相關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葯,請繼續關注養生之道網頻道。

【龍齒的功效與作用】、【龍齒的葯用價值】、【】、【】、【】

❹ 龍齒有什麼功效

龍齒 (《本經》)
【來源】為古代哺乳動物如象類、犀牛類、三趾馬等的牙齒的化石。

【採集】挖出後,除去泥土,敲去牙床。

【葯材】呈完整的齒狀或破碎成不規則的塊狀。
完整者可分為犬齒與臼齒。
犬齒呈圓錐形,先端較細或略彎曲,長約7厘米,徑約3厘米,近尖端處常中空。
臼齒呈圓柱形或方柱形,一端較細,略彎曲,長約5厘米,多有深淺不同的溝棱。
其中呈青灰色者習稱青龍齒,呈黃白色者習稱白龍齒。
有的表面尚具光澤的琺琅質。
質堅硬,斷面粗糙,凹凸不平,或有不規則的突起棱線,吸濕性強。
無臭,無味。
以不帶牙床、吸濕性強者為佳。
習慣以青龍齒品質較好。
主產河南、河北、山西、內蒙古等地。

❺ 中葯青龍齒和龍齒是同一種葯嗎

青龍齒和龍齒是同一種中葯。青龍齒 來源本品為少常用中葯。"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附於龍骨項下。現市售分青龍齒,白龍齒和龍齒墩三種,習慣認為青龍齒品質較佳,龍齒墩較次,但一般多混合使用。 表面為青灰色或暗棕色者,習稱「青龍齒」;表面為白色或黃白色者,習稱「白龍齒」。

❻ 龍齒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一、龍齒是什麼

為古代哺乳動物如象類、犀牛類、三趾馬等的牙齒的化石,具有鎮驚安神、清熱除煩等功效。

叢生如貫眾根者,海馬齒也,舐之亦能粘舌。世多以等類偽充,不可不祥。」根據以上記載,古本草所載之龍齒當是動物牙齒骨骼的化石,只是古人無法區分動物來源,現代研究中葯的龍齒應包括多種古代大型哺乳動物如三趾馬、象類、犀牛類等牙齒骨骼的化石。

呈完整的.齒狀或破碎成不規則的塊狀。主要為犬齒及臼齒。犬齒呈圓錐形,先端彎而尖,直徑約3厘米,近尖端處常中空。臼齒呈圓柱形或方柱形,一端較細,略彎曲,多有深淺不同的溝棱。表面牙白色、青灰色或暗棕色,粗糙或有毒可見具光澤的琺琅質。質堅硬,斷面不平坦,亦粗糙,有吸濕性。無臭,無味。龍齒的功效很多,主要有鎮驚安神、清熱除煩、主驚癇、癲狂、心悸怔忡、失眠多夢、身熱心煩等功效。

二、龍齒的功效與作用

1、龍齒龍齒用於驚癇癲狂,心悸煩熱,失眠多夢。

2、龍齒功擅鎮心安神,治療因驚成癇,癲狂澹語,可配鐵粉、凝水石、茯神等,如《聖濟總錄》龍齒丸;

3、恍惚多忘,癲癇狂亂,屬氣血不足者,可配人參、當歸,酸棗仁、遠志等補氣養血以安神,如《世醫得效方》歸神丹;

4、心氣不足,以致心悸怔忡,夢寐不寧者,宜配入人參、菖蒲、硃砂等養心安神葯中用之,如《張氏醫通》遠志丸;

5、若傷寒陽痙,通體大熱,心神煩悸者,可與水牛角、牛黃同用;

6、若驚癇兼痰實壯熱者,可與大黃、枳殼、朴消等導熱化痰之品同用,如《聖濟總錄》龍齒湯。

7、現代常用本品合麥冬、地黃、棗仁等冶療神經衰弱之失眠驚悸、夢遺等證。

8、治小兒天釣,手腳掣動,眼目不定,有時笑啼嗔怒,龍齒可配鉤藤、蟬蛻、硃砂等,如《聖惠方》龍齒散;

9、龍齒與白芍、大黃等同用,可用於小兒驚啼,煩熱,夜卧不安,如《證治准繩》龍齒散。

10、《本草經集注》:得人參,牛黃良。

三、龍齒的八種常用配方

1、治小兒驚熱如火,亦治溫壯:龍齒為末。調服。(《小兒衛生總微論方》龍齒散)

2、治因驚成癇,狂言妄語:龍齒(研)、鐵粉(研)、凝水石(研)各一兩,茯神(去木)一兩半。上四味,搗研羅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溫米飲下。(《聖濟總錄》龍齒丸)

3、治小兒天釣,手腳掣動,眼目不定,有時笑啼或嗔怒,爪甲皆青:龍齒半兩(細研),鉤藤、白茯苓各半兩,蟬殼二七枚(微炒),黃丹一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銼),鐵粉一分(細研),硃砂一分(細研),川大黃一分(銼碎,微炒)。上件葯搗羅為末,入研了葯令勻。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六分,量兒大小,分減溫服。(《聖惠方》龍齒散)

4、治鬼黃,病人汗不出,漸加困重,啜氣心脹,唇黑,遍身黃,妄見異物:龍齒、麥門冬(去心,焙)、人參各一兩,遠志(去心)三分,甘草(炙,銼)一分。上為粗末。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鬼黃,宜烙中脘穴,更灸二七壯,次烙背心及灸上囟一七壯,又烙心俞、肝俞、腎俞。(《聖濟總錄》龍齒湯)

5、治小兒百日以來,痰實壯熱兼驚:龍齒、大黃(銼,炒)各一分,枳殼(大者)一枚(去瓤,麩炒黃),朴消、甘草(炙,銼)各一分。上為粗末。每服一錢匕,水半盞,煎至三分,去滓,食前溫服,一日二次。(《聖濟總錄》龍齒湯)

6、治傷寒陽痙,通體大熱,心神煩悸:龍齒一兩,前胡(去蘆頭)一兩,犀角屑半兩,牛黃(別研)半分,麥門冬(去心,焙)二兩。上為細散,入牛黃同研均勻。每服二錢,以竹瀝調下,不拘時候溫服。(《聖惠方》龍齒散)

7、治小兒驚悸夜啼:龍齒、茯苓、白附子(炮)、蟬蛻、甘草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一小錢,臨卧薄荷湯下。(《朱氏集驗方》龍齒散)

8、治牙齒根宣露挺出,爛肉,黑血不止,疼痛搖動,臭氣,欲脫落:龍齒、黃礬、白石脂各二兩,桂心一分,芎藭半兩,皂莢刺一兩(銼,微炒)上為末,不津器中盛之。每食後,用少許貼之。有津勿咽。(《聖惠方》龍齒散)

四、龍齒的食用方法

1、龍齒琥珀散

材料::茯神1兩,人參3分,龍齒3分,琥珀3分,赤芍3分,黃耆3分,牛膝(去蘆)3分,麥門冬1兩半(去心),生地1兩半,當歸半兩。

製法:上為粗末。

用法:每服3錢,水1盞半,煎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功效:主治產前產後血虛,心神恍惚,語言失度,睡卧不安。

2、龍齒安神茶

材料:龍齒9克,石菖蒲3克。

製法:將龍齒煅過,並研碎,石草蒲切碎,水煎即成。

用法:每日1劑,代茶飲。

功效:健腦開竅,安神益智,適用於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者。

3、龍齒魚頭湯

材料:龍齒50克,草魚(鯇魚)頭200克,竹筍50克,薏苡仁10克,香櫞10克,生薑3片。

製法:草魚頭洗凈,去鰓。竹筍切成片。薏苡仁、香櫞洗凈。草魚頭、竹筍、薏苡仁、香櫞一起放入鍋內,加水適量,文火煮0.5~1小時。再放入生薑、食鹽等佐料,再煮10分鍾,加鹽調味,隨意飲用。

功效:清肝解郁,化痰安神。

4、清宮安神茶

材料:煅龍齒9克,石菖蒲3克。

製法:將龍齒研碎,石菖蒲切碎,水煎代茶飲,每日1劑。

功效:寧心安神,適用於睡卧不寧、不眠多夢等症。該茶以龍齒定志鎮靜、寧心安神為主葯。

❼ 中葯龍齒有什麼功效

和龍骨一樣,有平肝潛陽,鎮靜安神,收斂固澀作用,可用於肝陽上亢的頭痛、頭暈、高血壓等,也可用於失眠多夢、癲狂、心悸等,此外還用於遺精、帶下、虛汗、崩漏等,還有收濕斂瘡作用,可外用於濕瘡癢疹、瘡瘍潰後久不癒合

❽ 龍齒的炮製方法


1.龍齒:刷凈泥土,打碎。
2.煅龍齒:取刷凈的龍齒,在無煙的爐火上或入坩堝內煅紅透,取出,放涼。用時碾碎。或火煅兩淬,研末,水飛過,曬干。
3.《綱目》:修治同龍骨,或雲以酥炙。
4.鹽淬龍齒:取凈龍齒,置適宜容器內,用武火加熱煅紅透,取出,立即噴灑食鹽水,冷後研碎。每凈龍齒100kg,用食鹽12.5kg。 性狀鑒別 (1)龍齒 呈齒狀或破碎成不規則的塊狀。完整者可分為犬齒及臼齒。犬齒呈圓錐形,先端較細或稍彎曲;長約7cm,直徑0.8-3.5cm,先端斷面常中空。臼齒呈圓柱形或方柱形,略彎曲,一端較細,長2-20cm,直徑1-9cm,有深淺不同的溝棱。表面為青灰色或暗棕色者,習稱青龍齒;為白色或黃白色者,習稱白龍齒。具棕黃色條紋及斑點,有的表面呈有光澤的琺琅質(年限淺)。質堅硬,斷面常分為兩層,層間有空隙,有時間有石化的牙髓,有吸濕力。無臭,無味。以體完整、吸水力強者為佳。(2)龍齒墩(俗稱牙床) 為不規則方形,長約7cm。表麵灰白色,粗糙或光滑,在龍齒脫落處有明顯痕跡。質堅硬,斷面粗糙,亦有吸濕力。以吸濕力強者為佳,但比龍齒質次。
顯微鑒別 透射偏光鏡下:無色透明。齒化石表皮部位粒度極細;中正突起。干涉色Ⅰ級灰。內部粒徑近0.02mm,一軸晶;負光性。個別樣品的表層部位可見到磷灰石纖維狀微晶,亦為無色透明;其光性特徵與內部磷灰石晶粒一致、光性方位或不相平行,為再結晶產物。纖晶與晶粒間分布少量碳酸礦物(方解石)。 1、龍齒用於驚癇癲狂,心悸煩熱,失眠多夢。
2、龍齒功擅鎮心安神,治療因驚成癇,癲狂澹語,可配鐵粉、凝水石、茯神等,如《聖濟總錄》龍齒丸;
3、恍惚多忘,癲癇狂亂,屬氣血不足者,可配人參、當歸,酸棗仁、遠志等補氣養血以安神,如《世醫得效方》歸神丹;
4、心氣不足,以致心悸怔忡,夢寐不寧者,宜配入人參、菖蒲、硃砂等養心安神葯中用之,如《張氏醫通》遠志丸;
5、若傷寒陽痙,通體大熱,心神煩悸者,可與水牛角、牛黃同用;
6、若驚癇兼痰實壯熱者,可與大黃、枳殼、朴消等導熱化痰之品同用,如《聖濟總錄》龍齒湯。
7、現代常用本品合麥冬、地黃、棗仁等冶療神經衰弱之失眠驚悸、夢遺等證。
8、治小兒天釣,手腳掣動,眼目不定,有時笑啼嗔怒,龍齒可配鉤藤、蟬蛻、硃砂等,如《聖惠方》龍齒散;
9、龍齒與白芍、大黃等同用,可用於小兒驚啼,煩熱,夜卧不安,如《證治准繩》龍齒散。
10、《本草經集注》:得人參,牛黃良。 1、治小兒驚熱如火,亦治溫壯:龍齒為末。調服。(《小兒衛生總微論方》龍齒散)
2、治因驚成癇,狂言妄語:龍齒(研)、鐵粉(研)、凝水石(研)各一兩,茯神(去木)一兩半。上四味,搗研羅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溫米飲下。(《聖濟總錄》龍齒丸)
3、治小兒天釣,手腳掣動,眼目不定,有時笑啼或嗔怒,爪甲皆青:龍齒半兩(細研),鉤藤、白茯苓各半兩,蟬殼二七枚(微炒),黃丹一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銼),鐵粉一分(細研),硃砂一分(細研),川大黃一分(銼碎,微炒)。上件葯搗羅為末,入研了葯令勻。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六分,量兒大小,分減溫服。(《聖惠方》龍齒散)
4、治鬼黃,病人汗不出,漸加困重,啜氣心脹,唇黑,遍身黃,妄見異物:龍齒、麥門冬(去心,焙)、人參各一兩,遠志(去心)三分,甘草(炙,銼)一分。上為粗末。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鬼黃,宜烙中脘穴,更灸二七壯,次烙背心及灸上囟一七壯,又烙心俞、肝俞、腎俞。(《聖濟總錄》龍齒湯)
5、治小兒百日以來,痰實壯熱兼驚:龍齒、大黃(銼,炒)各一分,枳殼(大者)一枚(去瓤,麩炒黃),朴消、甘草(炙,銼)各一分。上為粗末。每服一錢匕,水半盞,煎至三分,去滓,食前溫服,一日二次。(《聖濟總錄》龍齒湯)
6、治傷寒陽痙,通體大熱,心神煩悸:龍齒一兩,前胡(去蘆頭)一兩,犀角屑半兩,牛黃(別研)半分,麥門冬(去心,焙)二兩。上為細散,入牛黃同研均勻。每服二錢,以竹瀝調下,不拘時候溫服。(《聖惠方》龍齒散)
7、治小兒驚悸夜啼:龍齒、茯苓、白附子(炮)、蟬蛻、甘草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一小錢,臨卧薄荷湯下。(《朱氏集驗方》龍齒散)
8、治牙齒根宣露挺出,爛肉,黑血不止,疼痛搖動,臭氣,欲脫落:龍齒、黃礬、白石脂各二兩,桂心一分,芎藭半兩,皂莢刺一兩(銼,微炒)上為末,不津器中盛之。每食後,用少許貼之。有津勿咽。(《聖惠方》龍齒散) 飲片名:龍齒
飲片性狀:呈青灰色或暗棕色(青龍齒)或黃白色(白龍齒)不規則碎塊狀。具棕黃色條紋及斑點,間有琺琅質存在,具光澤,質疏鬆,無光澤,粘舌性強。氣微,味淡。
炮製作用: 生用用於鎮驚安神,除煩解熱。
飲片名:煅龍齒
飲片性狀:呈灰白色或白色,質疏鬆,無光澤,粘舌性強。
炮製作用:煅後降低了葯的寒性,緩和了解熱鎮靜的功效,增強了收斂固澀的作用,可用於失眠多夢,有較強的安神之功,也便於粉碎。 組成: 龍齒9克、石菖蒲6克。
功效: 癲癇、癲狂、心神不寧、勞神過度、失眠、多夢、神經衰弱、心悸等
製法: 每日一劑,裝入紗布袋中放入暖瓶中,沖入600亳升開水,當茶渴即可。
注意事項: 感冒發燒者不宜飲用。 1、《本經》:主小兒大人驚癇,癲疾狂走,心下結氣,不能喘息,諸痙。
2、《別錄》:小兒驚癇,身熱不可近,大人骨間寒熱。
3、《葯性論》:鎮心,安魂魄。
4、《日華子本草》:治煩悶,癲癇,熱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