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尊重的定義和理解
尊重 (詞語解釋)
尊重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zūn zhòng,意思是尊敬、重視,古語是指將對方視為比自己地位高而必須重視的心態及其言行,現在已逐漸引伸為平等相待的心態及其言行。出自《漢書·蕭望之傳》、《新語·資質》等。
尊重 (心理學名詞)
尊重(respect):咨詢師在價值、尊嚴、人格等方面與求助者平等,把求助者作為有思想感情、內心體驗、生活追求和獨特性與自主性的活生生的人去對待。應當體現為對求助者現狀、價值觀、人格和權益的接納、關注和愛護。
尊重別人是維系社交關系的重要部分。學會尊重別人的努力、能力、觀點和個人癖好,不但會讓自己更快樂,還會擁有更多的朋友。而自尊,推己及人,可以令一個人養成尊他人的習慣。
最頂級的尊重(深度好文)
知乎上有人問:有修養的人,是什麼樣的?
最高贊的答案是:臉上和心裡都硬生生地刻著「尊重」二字。
上至長輩親友,下至晚輩兒女,他都以尊重的態度去與之相處,從不抬高自己,從不貶低別人。
人的一生總會與太多人相知相遇,沒必要將彼此之間的存在分個你高我低。
相反,與別人相處得出優越感的人,大可稱之為愚昧。
做人,就是這么一個理兒。
1
優秀的人更懂尊重別人
大學士紀曉嵐曾經去五台山遊玩。
走進廟里,方丈打量了他一番,見他儀態一般,便說:「坐」,又叫一聲「茶」,意為以隨便的茶水招待。
得知來的是京城客人,方丈恭敬站起,立馬領紀入內廳,改口為:「請坐,泡茶。」
再經過一番細談才得知來的是禮部尚書紀曉嵐時,方丈謙卑地領紀曉嵐入禪房,尷尬地賠笑道:「請上座,泡好茶。」
紀曉嵐臨走時,方丈拿出紙筆,一定要請紀曉嵐留下墨寶,以光禪院。
只見紀曉嵐和顏悅色,揮毫書寫了這樣一副對聯:「坐,請坐,請上坐;茶,泡茶,泡好茶。」
方丈見此,羞愧不已。
有句話說:別人尊重你,並不是因為你優秀,而是別人很優秀。
這對很多人也許是一記當頭棒喝,但回過頭一想,也確實如此:
當一個人不是與熟人接觸時,總是會不自覺地抬高自己,並享受他人在自己面前畢恭畢敬的模樣。
而往往一個優秀的人,則從來不會這樣想。
2
做人最忌諱的,便是太有身份感
很多人在乎自己是否體面,是為了自己能夠在別人面前抬得起頭,或者想彰顯自己的身份感。
因此,這類人與他人交往時,習慣以身份來比較。
身份高的,奴顏婢膝;身份低的,狗眼看人。
一個人的可貴之處,不在於他的身份有多高,而在於他能夠始終如一地待人謙遜。
那些自以為的尊貴,其實不值得尊重。
諸葛亮曾說:「勿以身貴而賤人。」
一個將身份拿來說事的人,一開始他就輸了。
3
真正的尊重,是一種修養
人際關系學大師卡耐基曾說:「對別人的意見要表示尊重,千萬別說:你錯了!」
魯迅先生一次於家中宴客,兒子海嬰同席。
吃魚圓時,客人無不贊嘆新鮮可口,唯有海嬰說:「魚圓是酸的!」
母親聽了,立馬責備孩子胡說亂鬧,不守規矩。
見到一旁被責備後悶悶不樂的兒子,魯迅便把兒子咬過的魚圓嘗了嘗,果然不怎麼新鮮。
人總是習慣陷入強烈的自我肯定的狀態里,固執己見。
真正的尊重並不是社交場合的禮貌,而是對人的認可與理解,更是一種難得的修養。
4
對人恭敬,就是庄嚴自己
人這一輩子擁有無限的可能性,但凡最終勝出的勇者,往往身上都有種和善的氣質。
最起碼當你接觸他時,你並不會覺得尷尬,氣氛始終溫和。
這是一種的氣場,也是一種不可多得的人格魅力。
一個真正的明白人,他比誰都清楚,對人恭敬其實是庄嚴自己,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
做人切記,勿以身貴而賤人。
5
尊重,永遠都是相互的
古人雲: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越是能力卓絕的人,越是懂得為人家考慮,懂得尊重別人。
何為尊重?
尊重就是看待任何人都是平等的,不存在性別、階級、財富等的差距。
在高位,不咄咄逼人;處低位,不自覺卑微。
尊重,是人和人之間最基本的真誠,如若沒有尊重,不會有長久的關系。
別人尊重你,是因為別人優秀
倉央嘉措說:
「我以為別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
慢慢地我明白了,別人尊重我,是因為別人很優秀。
層次越高的人,越明白尊重的重要。
不管做什麼事,都不會盛氣凌人;不管相差多遠,都不會哆哆逼人。
這樣的人,懂得和別人換位,海納百川,從來不斤斤計較。
懂得尊重別人的人,都有豁達的心胸,對生命珍視的態度。
這樣的人,甭管是人脈,還是事業,都是蒸蒸日上的。
懂得尊重別人,不嘲笑別人的缺點,不踐踏別人的尊嚴,不無視別人的難處,懂得顧及別人的想法,真心待人,顧全大局,他的付出也會被人認可,他的大度也會讓人推崇。
一個人有錢,或可以吸引很多愛錢的人。
一個人有品,卻可以吸引很多真心的人。
其實我們真正需要的,不是那些比我們高的人的施捨,而是他們的肯定。
尊重,要比金錢不知道能溫暖多少倍。
懂得尊重別人,從不仗勢欺人,以權壓人,而是給人發聲的機會,聽得進不同的意見。
這樣的人,事業風生水起,名聲響徹雲霄,是真正的德高望重之人。
尊重別人,才被人尊重
笛卡爾說:「尊重別人,才能讓人尊敬。」
其實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怎麼對待鏡子中的人,人就會怎麼對待你。
你若刻薄,沒人對你尊重;
你若瞧不起人,沒人與你往來;
你若自命清高,沒人把你高看。
面子都是自己賺的,尊重都是自己贏的。
你付出什麼,就回報什麼,你對人如何,人對你如何。
這個世界,其實我們都一樣。
都是一個嘴巴,兩只耳朵,沒有誰多特殊。
我們都是平等的關系,都理應得到對方的尊重。
難堪都是自己找的,體面都是自己給的。
如若你不懂得尊重別人,奈何要求別人尊重你?
如若你不懂得給人留餘地,別人憑啥為你讓路。
真誠待人,別人才會對你真誠;尊重別人,別人才會把你尊重;謙讓別人,別人才會給你讓路。
哲人康德所說:「我尊敬任何一個獨立的靈魂,雖然有些我並不認可,但我可以盡可能的去理解。」
其實,尊重很簡單,不要求我們事事將心比心,而是能夠為人多考慮一點,多包容,多理解,多體諒,不去歧視,不去嫌惡。
心存善意和人結交,足夠禮貌和人相處。
人這一生就是不斷耕耘的過程,播種什麼,便會收獲什麼。
尊重,永遠是相互的。先尊重別人,才被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