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絲絛一詞本意是什麼,在詩中指什麼
絲絛( sī tāo )一詞的本意是絲帶,在晚清以前古代人們習慣把絲帶稱之為絲絛。
唐朝詩人賀之章所作的《詠柳》中的「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中的絲絛是指像絲帶一樣的柳條。
《詠柳》是盛唐詩人賀知章寫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是一首詠物詩。詩的前兩句連用兩個新美的喻象,描繪春柳的勃勃生氣,蔥翠裊娜;後兩句更別出心裁地把春風比喻為「剪刀」,將視之無形不可捉摸的「春風」形象地表現出來,不僅立意新奇,而且飽含韻味。
絲絛是絲編織的帶子或繩子。通常搭配道袍、圍裙等衣物。屯堡人至今頭系「絲頭腰帶」,後吊長長絲絛,在袖口、衣襟處鑲嵌美麗的花邊。
Ⅱ 絲絛和柳條形狀有什麼相似的地方
絲絛是絲編織的帶子或繩子,用來裝飾衣物。絲絛和柳條相似的地方就是它們的形狀,要理解這一點就要聯系起「萬條垂下綠絲絛」的上一句:「碧玉妝成一樹高」。
「碧玉妝成一樹高」寫的是:柳樹就像一位經過梳妝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根據詩人的描寫,我們可以自然地把眼前這棵柳樹和那位古代質朴美麗的貧家少女聯系起來,而且聯想到她穿一身嫩綠,楚楚動人,充滿青春活力。
所以,第二句「萬條垂下綠絲絛」就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那垂垂下墜的柳葉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墜的綠色的絲織裙帶。中國是產絲大國,絲綢為天然纖維的皇後,向以端莊、華貴、飄逸著稱,那麼,這棵柳樹的風韻就可想而知了。
什麼是《詠柳》?
《詠柳》是盛唐詩人賀知章寫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是一首詠物詩。詩的前兩句連用兩個新美的喻象,描繪春柳的勃勃生氣,蔥翠裊娜;後兩句更別出心裁地把春風比喻為「剪刀」,將視之無形不可捉摸的「春風」形象地表現出來,不僅立意新奇,而且飽含韻味。
作者簡介:
賀知章,唐代詩人,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市)人。證聖進士,入麗正殿書院修書,參加撰寫《六典》和《文纂》。後遷禮部侍郎,累遷秘書監,因而人稱「賀監」。為人曠達不羈,有「清談風流」之譽。
唐天寶三年(744)告老還鄉為道士。賀知章與張若虛、張旭、包融齊名,被稱為「吳中四士」。《全唐詩》存詩十九首。其寫景之作,清新通俗,無意求工而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