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佛學的三個境界是
遠不止三個境界,修到菩薩還有52個階位
【五十二位】
大乘菩薩之五十二種階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此等菩薩之階位,諸經論所說不一,如華嚴經說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佛地等四十一位;仁王經卷上菩薩教化品說十善、三賢三十心、十地、佛地等五十一位;菩薩瓔珞本業經則舉前位十信與四十二賢聖位,稱為十信心、十心住、十行心、十迴向心、十地心、入法界心、寂滅心;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八更於十信之前說干慧地,於十迴向之後加暖、頂、忍、世第一法等四善根,合為五十七階位。其中,瓔珞經所舉之五十二位名義整足,位次無缺,故自古廣為大乘諸家所採用,其名數為:
(一)十信心,即信心、念心、精進心、慧心、定心、不退心、迴向心、護法心、戒心、願心。(二)十心住,即發心住、治地心住、修行心住、生貴心住、方便心住、正心住、不退心住、童真心住、法王子心住、灌頂心住。(三)十行心,即歡喜心行、饒益心行、無嗔恨心行、無盡心行、離痴亂心行、善現心行、無著心行、尊重心行、善法心行、真實心行。(四)十迴向心,即救護一切眾生離相迴向心、不壞迴向心、等一切佛迴向心、至一切處迴向心、無盡功德藏迴向心、隨順平等善根迴向心、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心、如相迴向心、無縛解脫迴向心、法界無量迴向心。(五)十地心,即四無量心、十善心、明光心、焰慧心、大勝心、現前心、無生心、不思議心、慧光心、受位心。第四十一地之心稱為入法界心,即為等覺。第四十二地之心稱為寂滅心,即為妙覺。此中,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與妙覺,依次配習種性、性種性、道種性、聖種性、等覺性、妙覺性等。[梁譯攝大乘論釋卷七、瑜伽師地論略纂卷十二、法華經玄義卷四下、成唯識論述記卷九末、菩薩戒義疏卷上、華嚴經探玄記卷五至卷十四](參閱『菩薩階位』5221)
2. 怎麼樣區分阿彌陀佛、葯師佛、釋迦牟尼佛圖片
一、身旁脅侍不同:
1、阿彌陀佛旁邊觀音、勢至菩薩;
西方阿彌陀佛,主管西方極樂世界,他有兩位脅侍,大勇大勢至菩薩和大悲觀世音菩薩,號稱西方三聖。一般祈禱阿彌陀佛,主要是祈求死後的解脫。漢傳佛教認為,阿彌陀佛主要是以其願力,引渡眾生到極樂世界,脫離苦難的輪回,故亦號接引佛,也因為此佛有無量壽命與光明,亦稱無量壽佛、無量光佛。
2、葯師佛旁邊日光、月光菩薩;葯師佛的左脅侍。與右脅侍月光菩薩在東方凈琉璃國土中,並為葯師佛的兩大輔佐,也是該佛國中無量菩薩眾的上首菩薩。
日光菩薩的名號,是取自「日放千光,遍照天下,普破冥暗」的意思。此一菩薩持其慈悲本願,普施三昧,以照法界俗塵,摧破生死之暗冥,猶如日光之遍照世間,故取此名。
3、釋迦牟尼佛旁邊文殊、普賢菩薩。
中央釋迦牟尼佛,主管中央娑婆世界,他有兩位脅侍,大智文殊菩薩和大行普賢菩薩,號稱華嚴三聖。他是這個世界的教化者,是佛教教主。
二、佛身不同:
1、釋迦牟尼佛是此娑婆世界現在佛;
2、葯師佛是東方凈琉璃世界現在佛;
3、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現在佛。
三、所持法器與手印不同:
1、阿彌陀佛持蓮華,表示蓮台九品,接引眾生。
3. 佛教的境界有幾種
凡人->小乘(最高果位:阿羅漢)->大乘(最高果位:法雲地)。當然也有凡人直接修大乘的。
小乘佛教: 四個果位,分別是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和阿羅漢。
大乘佛教:菩薩十地。
1·歡喜地 2·離垢地 3·發光地 4·焰慧地 5·難勝地 6·現前地 7·遠行地
8·不動地 9·善慧地 10·法雲地
最後
11.等覺 -> 12. 妙覺 即 佛
4. 佛教的標志是什麼
卐」是上古時代許多部落的一種符咒,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臘、埃及、特洛伊等國的歷史上均有出現,後來被古代的一些宗教所沿用。最初人們把它看成是太陽或火的象徵,以後普遍被作為吉祥的標志。隨著古代印度佛教的傳播,「卍」字也傳入中國。這個字梵文讀「室利踞蹉洛剎那」,意思是「吉祥海雲相」,也就是呈現在大海雲天之間的吉祥象徵。它被畫在佛祖如來的胸部,被佛教徒認為是「瑞相」,能湧出寶光,「其光晃昱,有千百色」。
中國佛教對「卍」字的翻譯也不盡一致,北魏時期的一部經書把它譯成「萬」字,唐代玄奘等人將它譯成「德」字,強調佛的功德無量,唐代女皇帝武則天又把它定為「萬」字,意思是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卍」字有兩種寫法,一種是右旋,—種是左旋(「卐」)。佛家大多認為應以右旋為准,因為佛教以右旋為吉祥,佛家舉行各種佛教儀式都是右旋進行的。這個被佛教徒視為吉祥和功德的具有神秘色彩的符號,竟被德國法西斯頭子希特勒用來做了他的黨旗標志。當然這與佛教毫無關系。希特勒親自設計的黨旗為紅底白圓心,中間嵌一個黑色「卐」字。希特勒對他們設計非常滿意,認為「這是一個真正的象徵」。他在《我的奮斗》一書中說:紅色象徵我們這個運動的社會意義,白色象徵民族主義思想。『卐』字象徵爭取雅利安人勝利斗爭的使命。後來,希特勒還為他的沖鋒隊員和黨員設計了「卐」字臂章和「卐」字錦旗。
希特勒選「卐」字做標志的原因,有幾種說法。一說是根據納粹黨名設計的。納粹黨的意思是「國家社會黨」,在德文中「國家」和「社會」的字頭都是「s」,兩個字頭交錯重疊在一起,就形成了「卐」字形狀。不過,佛家「卍」是金色,納粹「卐」是黑色。另一種說法是美國學者羅伯特。佩恩提出的。佩恩認為,希特勒從小就有一股崇拜權威,追求權力的強烈慾望。小時候,他家附近有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修道院的過道、石井、修道士的座位以及院長外套的袖子上都飾有「卐」字標志。希特勒崇拜院長的權勢,把「卐」視為院長權威的象徵。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像院長那樣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佩恩認為,這是他後來選用「卐」字做黨旗符號的原因。還有一種說法是,希特勒受到一個名叫新聖堂騎士團反猶組織的影響。這個組織認為,雅利安人是最優秀的民族,必須保持其純潔的血統,世界才有希望。這與希特勒的觀點是一致的。這個組織的發起者是一個傳教士兼占星家,他為希特勒占卜,預言他日後將是震憾世界的人。聽了這些話,希特勒很振奮。這個組織的標志符號就是「卐」字。所以,他在後來設計黨旗時,選用了這一符號。
這一頗具神秘色彩的「卐」字稱號,曾使無數納粹黨徒為之瘋狂,他們曾聚集在這一旗幟下干盡了壞事。第二次世界大戰法西斯戰敗,這一標志也隨即被粉碎。但是,在2000年11月,一位英國記者卻在離柏林110公里處的一片叢林中從高空拍到了一幅用樹木組成的「卐」字這一法西斯標志。它是由48棵與周圍不同樹種的樹組成的,長度和寬度均為60米,線條分明,標志明顯。這48棵樹屬落葉松,周圍都是四季長青的針葉松。春夏兩季它們沒有區別,但每到深秋和初冬,落葉松的葉子逐漸變成黃色,一個黃色的「卐」字元號便凸顯出來了。據查,這是希特勒活動猖獗時,一個法國鄉下的土財主特意栽種的。照片一經刊出,立即引起人們的抗議,紛紛要求法國政府立即將其鏟除。法國法律也不允許在任何場合公開展示納粹黨標志,所以這個由樹木組成的納粹標志很快就被消除了。
5. 佛、道境界
一 佛學
青年學者劉周在「從唯物主義角度理解佛學四諦的一些思考」一文中,認為佛學的主要理論「苦集滅道」四諦都是唯物的而不是唯心的。理論界把佛學框定為唯心主義的主要依據:「生死輪回說」——只是佛學中的一種「權法」,而不是實法。佛學在本質上具有唯物主義的屬性。該文觀點如下:
從唯物主義角度理解佛學四諦的一些思考
佛學不同於佛教。
佛學在本質上是屬於唯心主義的還是屬於唯物主義的?
———苦集滅道四諦是佛學創始人釋迦牟尼的基本教義,本文就從四諦說起。
一、苦諦 苦諦講苦的現實。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則,弱肉強食是生命運動的永恆規律。在浩渺的宇宙萬物中,一種生命的維持必然依靠於對另一種生命的扼殺。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羊吃草,狼吃羊,老虎吃狼———這種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食物鏈,是生命運動的基本模式。沒有了這種模式,生命運動便不復存在。因而一切的生命運動都永恆地充滿著露骨的或隱蔽的弱肉強食。生命界的生存斗爭冤怨相報永無止境(故稱苦海),這就是生命運動的殘酷性和痛苦性。這種痛苦加上生命個體生老病死的痛苦,即構成了苦諦的基本內容。苦諦的基本理論完全基於對生命現實的透徹了解,其立論是唯物的而不是唯心的。
二、集諦 集諦講苦的產生。
列寧說:世界上只有運動的物質和物質的運動,運動是物質的基本屬性。佛學認為物質運動的普遍原理便是「因緣聚合」。何謂因緣聚合呢?因緣聚合就是說,物質運動的各種現象無論怎樣復雜,它們之間都有著嚴格的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因果聯系。任何現象的產生都是由一定的因(主要原因)和緣(次要原因)聚合到一起而造成;一個現象既是其它現象所產生的結果,同時又是產生另外的現象之主要的或次要的原因。所以,任何現象都有其產生的原因,任何現象都必然產生一定的結果。一切物質運動現象的產生都不能脫離永恆的因果聯系;一切的物質運動都遵循著永恆的因緣聚合原理。
因此概括地講,弱肉強食是生命運動的現象,而因緣聚合則是生命運動(生命運動是物質動的一種)的原理。弱肉強食講苦的現象,因緣聚合講苦的產生。集就是因緣聚合。因緣聚合理論完全契合辯證唯物主義關於「原因和結果」的論述。所以集諦的基本理論是唯物主義的而不是唯心主義的。
三、滅諦 滅諦講滅苦的哲學原理。
根據因緣聚合理論,任何事物都是由一定的因和緣聚合到一起而造成,而任何事物的因和緣又都各有其所以產生的因和緣。所以第一,任何事物中真正有實在性的是構成該事物的因和緣,因為我們看到的任何事物歸根到底不過是———構成該事物的因和緣,在一定的時空條件下(時空條件也是因緣)聚合到一起———這樣一個事實。所以我們在談論該事物的時候,本質上實際只是在談論這些因和緣。離開了這些因和緣,該事物便不復存在,便是空的。所以該事物本身不具有實在性,它只是依託於這些因和緣才存在的,這些因和緣才具有實在性。第二,任何事物的因和緣又都各有其因和緣,所以任何事物的因和緣也都沒有實在性。由此一直推去,任何事物———包括它們的因和緣以及因和緣的因和緣———沒有一個事物是具有實在性的。所以任何事物都具有「空」性。其本性都是「空」。
這個空不是真的什麼都沒有,而是物質的一種根本屬性。正如蘇東坡詩中所言「橫看成嶺側成峰」一樣,這個所謂的空與我們日常接觸到的物質的———「有」———的關系,其實也只是橫看與側看的不同。從直觀的角度我們看到的是「有」,站到哲學思辯的高度我們看到的就是空。空和有不是兩個東西,而是一個東西的兩面。從這面看它是存在是有,從另一面看它就是不存在是空。所以,空就是物質,物質就是空———這就是《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中「色(指物質)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真義。
因為「空就是物質,物質就是空」,所以「苦」作為物質運動的一種現象,也不具有實在性,苦的本性也是「空」的———覺悟「苦」的空性,這便是滅苦的哲學原理。
滅諦的理論是對物質世界進行哲學思辯的產物,不存在任何主觀臆測和玄秘虛妄之談。滅諦的理論沒有唯心主義色彩,其立論完全是唯物的。
四、道諦 道諦講滅苦的方法
———即通過修行以達到涅盤極樂境界覺悟成佛的方法。
何謂涅盤極樂境界呢?涅盤極樂境界與苦海同是一物,並非兩個世界。苦海所以苦是因為生命界的弱肉強食;而涅盤所以樂也未脫離或改變生命界的弱肉強食。那麼苦海與涅盤極樂的區別究竟在哪裡呢?苦海與極樂的區別用中國的五行學術來闡釋最容易使人明白。
五行學說根據物質的性質性狀,將宇宙萬物分為五類。用木、火、土、金、水五行作為五類事物的代表。五類事物之間的關系有相互促進相互利益的一面,也有相互制約相互傷害的一面。因此就用五行之間的相生相剋來說明這種關系。五行之間的相生相剋可以用下面的圖來表示:
木 木
水 火 水 火
金 土 金 土
五行相生圖 五行相剋圖
相生的關系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這一種是良性循環系統。
相剋的關系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這一種是惡性循環系統。
木、火、土、金、水五行———就是這同樣的五類物質———可以有相生的良性循環,也可以有相剋的惡性循環。而且是有相生必有相剋,有相剋必有相生。因此生命界的弱肉強食也是這種情況———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體現的是五行相剋的惡性循環運動。但是正如五行之間有相剋必有相生一樣,以食物鏈模式進行弱肉強食的生命個體之間,除了相剋的惡性循環系統,還有一種相生的良性循環系統在發揮作用。這種良性循環系統指的是生命個體之間相互促進相互利益的聯系系統。這個系統與弱肉強食的惡性循環系統是同時存在的。
因此,所謂苦海就是指,生命個體陷於相剋的惡性循環系統,雖有相生的良性循環系統發揮作用,但是相剋的關系占據主要位置,因而充滿永無止境的痛苦。所謂涅盤極樂就是指,生命個體之間相生關系占據主要位置,而使相剋關系永久淡化(但並未實際消滅)的微妙境界。這就是佛學追求的最高境界:不可思議境界亦即「佛」的境界。
一切修行法門均以達到此佛的境界為最終目標。圍繞這個目標而生出許許多多的修行方法,佛學上稱之為修行法門。道諦所講的便是這些法門。修行法門雖然千差萬別,但總以放下對現象的執著、覺悟苦的空性,從而超越生命界的弱肉強食,以促進生命界的良性循環為主要原則。
所以,道諦就其修行法門的指導原則來講,也是唯物的而不是唯心的。
綜上所述,就其本質而言佛學是唯物主義的。那麼它為什麼被認為是唯心的呢?筆者認為主要是因為人們對佛學「生死輪回說」的誤解。「生死輪回說」是理論界將佛學框定為唯心主義的主要依據之一。然而必須澄清的是,生死輪回說在佛學體系裡只是「權法」。何謂權法呢?權法是釋迦牟尼為了適應眾生的接受能力而講的權宜方便之法,講權法是為了給講實法(實法即佛說四諦)鋪路,這在佛學中叫做「為實施權」。「施權」只是手段,最終還要「廢權立實」。那麼,為什麼說「生死輪回說」是權法而非實法呢?第一,生死輪回說的全部目的歸結於一點,那就是為了警示眾生向善,也即是為了促進生命界的良性循環,所以釋迦牟尼講生死輪回說,只是一種手段。第二,佛的意思就是覺者,覺就是覺悟苦的空性,放下對物質世界的執著,跳出弱肉強食的惡性循環系統,達到涅盤極樂的微妙境界,所以佛學上講「放下即佛」,無所執著即佛。而生死輪回說則講從善積德就可受賞升天,作惡就要罰下地獄。這與佛學的根本理論四諦實法是不相符的。第三,佛學認為空是物質世界的本性實相,善惡只是一種差別相———因為在現實世界中「凡救一物必害一物,凡害一物必救一物」———殺死一隻狼,對狼來說是惡,而對於時刻可能被這只狼吃掉的羊來說則是善;救活一隻狼,對狼來說是善,而對於受狼威脅的羊來說則是惡———所以,同樣的事物,站在這個角度看是善,換個角度看就成了惡。所以,善和惡都不是該事物的本性實相。善和惡都是由弱肉強食的生命運動中產生出來的差別相。佛學認為只有破除對差別相的執著,才可覺悟苦的空性,才可登於涅盤聖境。但是「生死輪回說」則拘泥於善惡果報,加重人們對種種差別相的執著。所以「生死輪回說」決非佛學的根本理論。
生死輪回說是佛學體系中一種重要的「權法」,但卻不是佛學的本質,因此,以生死輪回說框定佛學為唯心主義是不科學的。所以正確的結論應該是———唯心主義只是佛學的一種表象,唯物主義才是佛學的本質。
二 道學
道學的最基本理論就是講一元事物的一分為二,陰陽對立統一,也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由此而造陰「 」陽「 」兩種最基本的符號,以其按照中國古典哲學的天道、地道、人道合一理論所構成的奇數「三」用陰陽符號分別自重,得到八經卦中代表天、地、父、母的乾「 」、坤「 」兩個圖案畫作為綱領。這就體現了「道生一,一生二」,「易有太極,是生兩儀」的哲理;爾後依陰陽相交而產生萬物的道理,就可產生出八經卦中的其他六個卦畫。道學理論認為,陽交陰,陽主動,所產生的事物呈現陽性;陰交陽,陰氣就盛,產生的事物就呈現陰性;同時,凡陰陽相交,促使新生事物產生、發展,都是由小而大、由弱而強、由低而高的一種漸變發展,卦畫產生也同樣要遵循這個道理。因此,陽交陰依次得出的是「 」、「 」、「 」三個卦畫。按照自然現象,天地相交,一陽始生而交之與陰,首先表現為春雷震動,其隨之出現的是雨水,最後是霧罩於山或高山積雪,如此,就有了代表「雷」、「水」、「山」的三個圖案畫,這在今本《周易》之中分別稱《震》、《坎》《艮》。若依人事而言,則先生者為「長男」,次產者為「中男」,最後產生者為「少男」;陰交陽由地而上交於天者,首先為風氣,其次為火氣,風之吹拂,火熱蒸騰,上升於天便雲生雨降……如此,便有了代表「風」的《巽》卦,具有「中虛之象」、代表火的《離》卦,以及代表水澤的《兌》卦。而按人倫之理,則其產生的這三個圖案畫,依次便代表「長女」、「中女」、「少女」。如此,在也就能體現出自然界「天地定位,風雷相薄,水火相射,山澤通氣」的大化流行,滋生萬物的基本條件。故,以此而作為立卦原則,以為天地之道蘊涵、表達的基礎;按人道而言,「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母)子(女)。有父子,然後有君臣……」由家庭而社會,人類社會文明發展規律的演繹基礎也就有了。這,事實上也就能初步表達了陰與陽「二生三,三生萬物」的道學理論了。
當然,陰陽符號之創,八經卦之立,只是為道學理論的建立,樹立起了一個最基本的理論框架,確立了立卦原則與象術原理。但只用這八個圖案畫是遠遠不能完成天道、地道、人道、時變這個四維一縶哲學理論體系完整表述的。其一,萬事萬物都各具陰陽,而在八經卦代表天、地、人這三個方面,各才有一個爻位,不論是天道、地道、人道,不是孤陰,便是孤陽。而在哲學理論上,則是孤陰不生、獨陽不長的;其二,在天、地、人這一大自然范圍之內,萬事萬物紛紜復雜,只這八個卦畫遠不能表達其復雜的變化與道理;其三,凡事物之變,有內因也有外因,內外因、主客觀相結合才有事物的變化,而八個經卦則還不能表達內因與外因相互作用的道理;其四,中國的道理講時變,講「與時偕行」,以八經卦的三個爻位,是效法不了時變觀念的。因此,就以八個基本圖案畫為經、為緯,作八八相重,變為六十四個圖案畫,這些問題就都解決了。
以八經卦作八八相重,也是嚴格地按著「天地定位,風雷相薄,水火相射,山澤通氣」的立卦原則進行的,而不是無原理、無順序、無規則,想怎麼重,想如何排列都可以的。我們依此立卦原則畫出一個六十四卦相重表附在下面,以供讀者玩味其整個卦畫哲理傳承系統的設立,以觀其道理之蘊涵。因為,通過這種觀察與研究,就可以知道伏犧作「八卦」並非只是八個經卦,而是一個卦畫傳道的完整系統。
6. 佛的各種手勢都代表什麼
佛的手勢也就是手印,常見的有說法印、無畏印、與願印、降魔印、禪定印5種,即「釋迦五印」。
禪定印: 以雙手仰放下腹前,右手置於左手上,兩拇指的指端相接。這一手印表示禪思,使內心安定之意。據說釋迦佛在菩提樹下禪思入定修習成道時就是採用這種姿勢。
7. 大徹大悟的境界圖片
大徹大悟的境界圖片
大徹大悟的境界圖片,在佛學中,很多的大智慧都是可以悟出來的,領悟更多的人生道理。 大徹大悟的佛學智慧 ,人貴在大氣。 下面和我來看看大徹大悟的境界圖片吧。
大徹大悟的境界圖片1
大徹大悟是人生至高無上的境界,達到這種境界就到雲水禪心地步了
有句俗語:「看破紅塵驚破膽,識透人情寒透心。」說這話的人似乎有些高屋建瓴的意味。我以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把紅塵看破,能把人生看透。既是那些守著青燈古佛修行的人,也沒有達到大徹大悟的境界。真正大徹大悟的人不會悲觀厭世,遠離紅塵逃避生活,而是自由自在的生活在紅塵中。
人如果能真正看破紅塵,看透人生,就不會在意人生起伏和時運潮漲潮落;不會在意人情冷暖和世俗的目光;不會羨慕別人的輝煌和穿越終南捷徑的人;不會憤世嫉俗怨天尤人,一定會平靜的去看待一切,坦坦盪盪為人處事。
人如果能真正看破紅塵,看透人生,就不會前仆後繼「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就不會信奉「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能把錢財看成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身外之物的人,才會懂得生命健康是最珍貴的東西,才會認真對待生活,好好生活,才會感恩上天賜予的一切。
人如果能真正看破紅塵,看透人生,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煩惱,不會有那麼多的耿耿於懷。人只有看透看淡才不會斤斤計較,才會遠離虛偽,坦露真誠,做一個性情中真真實實的人。看透看淡的人會經受得起大起大落,放得下大悲大喜,笑對人生。
人如果能真正看破紅塵,看透人生,你就會明白活著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所有的榮華富貴和生命相比較都顯得微不足道,所有的處心積慮都變得那麼自欺欺人。
世上的人很難看透看淡一切,做到一心一用。幾乎是所有的人都在利害得失中穿梭,囿於浮華的寵辱,滋生種種思量和千般妄想。人們因此而迷失了自己,失去了看淡事物的平常心。要知道,只有將心靈融入世界,用心感受生命的珍貴,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諦。
的確,人們總是不能滿足,常常羨慕別人的富有,懊惱自己的貧窮。其實,人生百年,轉眼成空。所有的一切都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別讓自己在憂傷中度過,別讓自己在貪婪中掙扎,隨緣順安,開心生活。人,活的是心態,心態端正平順,人生就端正平順了。
人活一世,從來就沒有看透過世事人心,看得懂就不錯了。人如果能看懂看淡一切,其領悟力就超越常人境界了。看懂是一種智慧,看淡是一種定力,既有智慧又有定力的人生就是一個非凡的人生。
大徹大悟是人生至高無上的境界,真正達到這種境界的人也就到了雲水禪心地步了。
佛說,人生若得雲如水,鐵樹開花遍地春。但願塵世間所有的凡夫俗子都擁有一顆看淡一切的平常心吧!
大徹大悟的境界圖片2
大徹大悟的人生,在現實生活當中是自私不能存在的一種幻想性。
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達到這種境地,而使別人擁戴自己為神,但是現實生活當中,我們總是因為物質的誘惑而放棄了許多政治與善良的舉動,我們雖然口號兒震天喊地,但是在利益面前總是不能放棄。
越是不能在現實生活當中完美呈現的願望,越能成為人類的信仰和禮讓的對象,我們人類所有在精神當中形成的無窮熱望,都是要在大徹大悟中使生命的所有快樂得到完全的釋放。
現實總是將無窮的痛苦與災難,拋棄在人類的頭頂之上,使得人類的願望在千百萬年的進化當中總是向天長嘆,而不能在現實生活當中得到完全的實現。
光明的理想是大徹大悟人生的唯一願望,他們恨不能使自己的意志在每個人的心中紮根發芽而實現人類大同的良好崇高願望,但是事實確實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利益互相在權力當中奮場景存在。
真正大徹大悟的人生,在人類現實生活當中絕不可能出現,他只是我們永遠追求在天空中的一個美妙幻想,是指引我們朝辭此目標奮斗的行動指南。
沒有大徹大悟的人,不知道大徹大悟的境界;已經大徹大悟的人,又不能用語言向你描述,如魚飲水,冷暖自知;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末學也只能用這些自己都不懂的語言來回答你了。
兩頭皆斬斷,一皆倚天寒!這就是大徹大悟。
如是,如是,這就在大徹大悟。
萬古長空,一朝風月,這就是大徹大悟。
大徹大悟的`境界圖片3
問:何謂「大徹大悟」?
答:(1)生死已經解脫,煩惱徹底熄滅;了萬物由我,明妙覺在身。
(2)身心狀態:平靜安寧,自在無憂;氣脈通暢,法喜充滿。
(3)佛眼觀世間:處處皆是凈土;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4)任運逍遙,隨緣點化眾生和諸菩薩 ......
問:什麼是「生死已經解脫」?
答:證到自己不生不滅的本來面目;確知「夢生夢死、因果輪回」的宇宙真相; 確知觀察者的靈魂是宇宙間唯一的真實。 以上其實就是通常所說的「開悟」,故曰:知夢即醒、離幻即真、開悟者即是永恆。
問:解脫生死者是永遠不死的嗎?
答:宇宙是心靈(靈魂)的夢幻! 解脫生死者是已經覺悟的人,別人看他可能是有生有死的,但他自己卻發現自己是永遠不死的。 凡夫眾生的死亡會出現大昏沉、中陰身生起、然後是入六道輪回的過程;而覺悟者是「動極靜生、靜極動生」,無昏沉、無散亂的常寂光狀態。
問:整個宇宙到底有多少佛?
答:若從宗教的角度來說,已經大徹大悟,並且在一方世界做弘揚佛法的創始人(即教主)的人,才可以稱為「佛」。按佛法的開示,整個宇宙有無數個世界(按現代科學,可勉強解釋為太陽系或銀河系之類)和無數個佛;釋迦牟尼只是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佛或佛祖;在他方世界還有很多很多其他的佛或佛祖。
但按佛法的究竟智慧來說:「三界所有,唯是一心」,整個宇宙皆是心靈的夢幻! 所以一切眾生其實都是同一個眾生,就是你自己! 所有的佛其實也都是同一個佛,就是毗盧遮那佛(或稱為法身佛)! 故最高的秘密或真理: 阿彌陀佛 = 釋迦牟尼佛 = ...... = 你自己(自性法身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