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知識 » 新鮮花旗參圖片是什麼樣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新鮮花旗參圖片是什麼樣

發布時間: 2023-01-28 22:24:04

❶ 盆栽西洋參很好看,又開花又結果,能告訴我怎麼養嗎,冬天落葉嗎

西洋參

(一)概述

別名花旗參、洋參、美國人參等。

五加科人參屬(Panax quinquefolium L.),以根入葯。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西洋參原產北美洲的加拿大南部和美國北部,分布於北緯30~40度,西經67~125度范圍,20世紀40年代我同江西廬山植物園曾從加拿大引種,未果。1975年以後,我國陸續從美國引進幾批種子,分別在吉林、遼寧、黑龍江、陝西、江西、貴州、雲南、河北、山東、安徽以及福建等省引種栽培成功,其中東北三省、陝西秦巴山區普遍栽培,尤其是福建、雲南等高海拔山區的引種成功,為我國西洋參栽培區域向低緯度范圍擴大生產提供了依據。雖然與人參同科屬,同為名貴的滋補強壯葯物,但在葯效和功能上又有很久的差異。人參列為補氣葯(補陽),西洋參列為補陰葯(補陰)。

西洋參是一種人參不能代替的、具有特殊治療價值的貴重補益葯品,性寒、味苦,入心、肺、腎,有退熱清火、退虛熱、補陰、生津降壓之功能。臨床上,能改善或消除津液、血液虧損症狀,如形體消瘦、目赤耳鳴、口燥咽干。煩渴少氣、腰膝酸軟、陰虛發熱、熱病傷陰、肺虛久咳、咳血等症。由於該葯之效久緩,在治療中頗受歡迎,受到國際市場的青睞。

(二)植物特性

多年生草本。全株無毛。根莖較人參短,根肉質,呈紡錘形,少有分技狀。莖圓柱形,長約25厘米,有縱條紋,或略具棱。掌狀5出復葉,通常3~4枚,輪生於莖項;小葉片膜質,廣卵形至倒卵形,先端突尖,基部換形,邊緣具粗鋸齒。總花梗由莖端葉柄中央抽出,較葉柄稍長,或近於等長。傘形花序,花多數,等片綠色,鍾狀;花瓣5,綠白色。漿果,扁圓形,成對狀,熟時鮮紅色。花期6~7月,果期7~9月。

(三)生長特性

西洋參適生於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地闊葉林地帶、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左右、年平均溫度13℃左右、無霜期150~200天、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的環境。喜蔭濕,忌強光和高溫,生長期最適溫度18~24℃,空氣相對濕度80%左右,對土壤要求較嚴,適生於土質疏鬆、土層較厚、肥沃、富含腐殖質的森林沙質壤上,PH5.5~6.5,忌連作。

(四)栽培技術

1. 選地整地

西洋參原是野生品種,後家種馴化,世界各國都在引種栽培。我國在很多地方都已引種成功,在氣候比較炎熱的地區,多選擇森林腐殖土、排水良好、氣候涼爽的山頂大小平原,腐殖質土層較深的林地,選闊葉林或肥沃的農田,地下水位較高,排水良好的壤土或腐殖質壤上,休閑地、生荒地均可栽培。

選好地後,荒地先要燒後鏟起表土堆起。農田地,先在上面蓋卜草和亂樹枝、根等草植物之後燃燒,堆土備作畦用。如果條件允許,堆土可經一冬、一夏,凍曬腐熟。忌現整現用。播地翻耕深度20厘米左右,不宜太深,使土壤風化腐熟,使枯枝落葉充分腐熟。休閑1年後,再翻耕1次,篩除石塊等雜物,按每平方米土壤拌以50%多菌靈0.08千克、腐熟廄肥2~3千克、骨粉1千克或過磷酸鈣2千克,施入土中作基肥,然後,淺耕1次,整平耙細,作業道寬80~100厘米,以利排水、空氣流通和接受散射光。地整個後做畦,寬120~150厘米,長根據具體情況而定。畦高25厘米,床南北走向,土壤消毒。用80%代森鋅每平方米0.o1~0.02克,或50%乙基托布津每平方米0.01~0.03千克,或用40%霉疫凈每平方米0.01~0.03千克,消毒效果均較好。

2.繁殖方法

種子繁殖、育苗移栽或直播。

(1)種子處理

西洋參、人參、三七均為好形果,但西洋參的種子處理不同於它們,西洋參果實雖然紅了,但種胚未成熟,發育很小,需經過胚熟和生理後熟階段才能發芽。通常採用人工催芽法,一般種子需經18個月的胚熟和生理後熟。若自然室溫在12~18℃就能滿足種胚發育過程中所需要的溫度,可採用層積沙埋法。

一層濕沙土含水量10%~15%一層種子,土:沙:種子=1:2:1。具體做法是秋天紅果採收後,先用水洗去果肉,之後選擇子粒飽滿的種子,放在一定的容器內,如花盆或特製的搪瓷桶進行層積沙埋。放於常溫下,每一個月篩選一次種子,棄去霉爛的種子,選留好種子,風涼曬至冷,之後仍進行層積處理,直至室外溫度達5℃。選留的好種子連同容器,放在室外50厘米深的地下坑內,上蓋一層草,草上覆土,經自然低溫冷凍貯藏,要防鼠害。早春取出放在樹下或播種地里。

(2)種於消毒

種子表面常帶有各種病原菌,致使種子在催芽中和播種後引起爛種或幼苗病害。一般有效消毒方法是砂藏前以鮮種重的0.30%多菌靈(50%可濕性)粉劑拌種或以此葯500倍液浸種30分鍾,或用0.2%~0.3%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0~20分鍾或福爾馬林1%溶液浸種10~15分鍾,撈出後晾至種子表面無水時,即可進行催芽或播種。還可用霉疫凈1%浸種10分鍾,1%甲基托布津浸種10~20分鍾,0.2%乙基托布津浸種10~20分鍾,效果較好。或用5%乙基托布津(浸劑量5%~10%)、45%代森胺(劑量0.1%一0.2%),15%嗪胺靈(乳劑量0.1%~0.3%)拌種,或0.1%硼酸溶液浸泡10~20分鍾,保苗效果也很好。比較先進的風干種子催芽法:縮短150天的管理,采紅果,去果肉,洗凈晾乾,於第二年5月進行催芽處理,事先用清水浸泡24小時,撈出種子,進行消毒,溫度控制,種胚發育前期溫度約為18~20℃,80天,種胚後熟期為12~16℃,2個月;生理後熟期為0~5℃,3個月。

(3)播種

播種分春、秋兩季。陝西省秋播好,苗齊、苗壯。播前澆透底水,待水滲下後,疏鬆土壤,採取條播6厘米*6厘米,播後覆土3-5厘米,上面蓋草、落葉、鋸末、草木灰,6厘米左右,以利保墒出苗,此外利用地膜更好,既能保墒又能防雜草病害。採取條播更好、溝底平、出苗齊、好管理。

參種發芽率:西洋參種子發芽率最高者80%~90%,播種後出苗率僅為60%~70%,除與溫度、土壤水分條件影響外,還與種子本身不飽滿,種胚發育不完全,催芽、貯存過程中霉爛等有關。催芽種子一定要粒選,選用充實飽滿、已裂口(種胚發育完全)、無病種子作播種材料,必要時進行種子生活力測定,用優質種子提高出苗率。

(4)移栽

播種2年後,植株已大,需要的營養和光照與幼苗期都不一樣了,所以當播種後第二年秋或第三年春天移栽,正是西洋參休眠期,即在萌動之前挖出,做到邊招邊裁,蘆頭距離地面6~8厘米斜栽,行株距20厘米*20厘米。把參根主體上所長的須根或多餘支根剪去,人為地促進參根體形美觀,同時集中營養於主根,提高質量。

如果當年不能栽或需要修須根時,將挖出參苗存放室內,經過下須整形參根上留有傷口,容易感染病菌,因此栽前必須消毒,方法是:用120信波爾多液浸苗5~10分鍾,代森鋅200倍溶液浸苗10~20分鍾,代森胺800倍稀釋液浸根,或多菌靈、退菌特等殺菌葯液浸根,浸根時勿使芽苞接觸葯液,以防葯害。

(5)遮蔭

西洋參屬典型的喜陰植物,怕強光,忌直射光。喜漫射光、斜射光。由於它是陰性植物,長期生於林下。因此栽種期間應遮蔭,棚架的形式有弓形棚、單透棚、雙速棚、平頂棚等,要因地制宜。也可採用雙畦棚、多畦棚或雙速棚(透光、透雨),在畦面上做成弓形,下雨時用薄膜遮雨,遮蔭物就地取材。樹條、竹子、蘆葦均可。

(6)參棚溫濕度的調節

西洋參雖然是陰生植物,但在整個生長發育階段也需要一定的光和溫度。濕度,如果溫濕度不夠,不利於它生長和發育,西洋參生長期比人參長,同年生相比,西洋參比人參的植株矮小,但主根比人參長得快,因喜濕、耐濕、喜弱光、散射光,怕中午直射光,怕旱、怕嚴寒,要求郁閉度70%(即70%的光照被遮,30%的光透入),棚高200厘米適宜,通風應良好。因生長發育要求涼爽、濕潤的土壤,這樣的土壤單純依靠遮蔭是不能滿足的,所以在地表面,採取覆蓋措施,在參根部蓋上樹葉和乾燥沒有發霉的玉米棒子的苞葉,或新鮮的鋸末,它使土溫的日變化和季變化幅度縮小。白天涼爽,夜暖,保持土壤水分,防止蒸發,雨水沖刷土壤,避免得立枯病。表土層濕潤,有利於土壤微生物的活動,有利於產生良好穩固的土壤結構,防止土壤板結和雜草叢生,當苗出齊後,覆蓋根部,另外,在苗未出前也可用地膜覆蓋,當苗一抽鼻(彎曲時)蓋上地膜,在附近打小洞,苗從小洞頂出,這樣,保護土壤防雜草,對防治病蟲害有利。

3.田間管理

第一應注意清理參園,將摟掉物堆積一旁曬干,用火燒毀做成肥料。第二應注意在越冬芽未出土前,用1%硫酸銅將床面、作業道、棚架等全部噴灑一遍,殺死病原菌。第三應注意在乾旱時在畦間的作業道上蓋樹葉,要經常澆水。第四應注意鬆土和除草,保持土壤疏鬆有利通風透光和保持水分。在防寒物撤去後,要淺鋤板結的土壤進行鬆土,增強土壤的通透性,以利於出苗,苗齊結合覆蓋護根物,也要進行除草鬆土,以後隨時見草隨時鋤或拔。第五應注意的是搞好掛簾擋陽工作,西洋參喜陽光又怕強直射,最怕寒風雨的侵襲,採取前後檐掛面簾的辦法來防治,既擋風雨,強光曬死苗,又可防乾旱,減少水分的蒸發,每日堅持做,早放簾,晚卷簾,一直到立秋。第六應注意打蕾,西洋參3年開花結果,2年也有個別抽薹開花,要及時進行打蕾,打去中央部分的花,可增強種子的飽滿度,增強抗病性。第七施肥,6~8月為西洋參生長旺盛時期,用2%過磷酸鈣溶液,或0.3%磷酸二氫鉀溶液,或0.3%尿素液肥,於上午10時前或下午3時後進行根外追肥,增產效果顯著。6、7、8月每月進行1次,以上3種液肥可以交替使用。每年10-11月於地上莖葉枯萎時,在植株間開淺溝重施冬肥,每平方米施人由腐熟廄肥2.5千克、骨粉0.5千克。復合肥0.05千克3種肥料混拌均勻的復合肥,撒入溝內,施後用細上蓋肥。這次冬肥可結合覆蓋防寒士進行。

4.病蟲害防治

西洋參病蟲害的防治要從多方面著手。

(1)預防病蟲害的發生

①土壤

西洋參為多年生宿根性植物,整個生長期要求大量養分,選疏鬆的森林腐殖土,充分休閑、腐熟、風化,忌連作,播種前土壤消毒。

②種子

種子進口要嚴格檢疫,無論是進口種子,國內外地引進種子,或自采種子,播前種於要消毒。

③溫濕度

西洋參整個生長期需溫暖濕潤的氣候,但溫濕度過高和過低,都易造成病蟲害發生,溫度過高易得生理病害,畦面和作業道,放樹葉。麥草等物。濕度過大易得斑點病。參床要做成弓背形防止積水,四周挖排水溝,參床不露雨。

④勤

勤檢查,見到病株及時拔掉,燒毀,病株穴位要消毒。勤拔草,有些雜草也容易造成病害,同時爭奪養分,見有雜草立刻拔除。勤澆水,乾旱季節和乾旱地區要勤澆水,否則植株生長的衰弱、也易得病害。勤鬆土,土壤疏鬆有利十各種微生物的活動,植物生長快。當土壤板結時,立枯病最容易發生。

(2)防治病蟲害

①立枯病

春天土壤板結,通透性不好,一年生小苗在氣候變化大時易發生在干濕土交界處的莖部。初呈淡黃褐色,嚴重時呈黃褐色斑腐爛,植株倒伏,並向四周擴散。

防治方法:注意觀察,有病株立即拔掉燒毀,病穴深挖換土,並用硫磺粉土壤消毒(每10平方米用0.005千克),播前混合撒,每1000平方米撒9千克。用代森鋅500倍液:水10升,代森鋅0.02千克。特別3-4年生以上的植物,注意噴灑莖部。每月打1~2次。

②斑點病

又叫黑斑病,主要發生在葉部也叫葉斑病。嚴重時危害植物的花、果實、種子、莖等。多雨季節斑點病發生流行蔓延。雨季到來交替打波爾多液。在6~7月份氣候乾旱、無雨、空氣濕度大,溫度在20℃左右,潛藏在種子是、土壤中,枯枝落葉的病原菌,開始活動,侵害植株。在這種氣候條件下,一年可發生多次。被害位呈圓形或不規則的如同水浸樣的斑點,逐漸擴大成暗褐色斑,末期中間呈黃褐色,外側有輪紋,嚴重時葉片枯死。當侵害到葉柄、花梗、莖葉時,初呈綠色長斑,後為褐色,蔓延很快;濕度大時病斑上有一層黑色霉狀物,嚴重時早期死亡,果實初感染呈黃褐色,後期暗褐色,使果實變干,外面露一層暗綠色霉,種子不成熟。

防治方法:①選飽滿無病蟲害的種子,播前種子消毒,用福爾馬林10%浸種15分鍾左右,或用1:1:100倍的波爾多液浸種10分鍾,取出用清水洗凈,或用大蒜液25%浸種1-2小時,陰干備播種。②撤防寒物後,對參棚內進行徹底消毒,除打掃田間衛生外,用10%硫酸銅全面消毒。③發現病株,剪除病葉,掛簾擋陽,展葉開始至7~8月份,每7-10天打一次葯。波爾多液160倍、代森錳500~600倍液,代森鋅600~800倍,多抗黴素100-200單位液,敵克松900倍液,敵菌靈500借液,多菌靈1000倍液。

③葉銹病

感病葉片的背面,初期出現黃色孢子堆,最後逐漸擴大至全葉背面,使植株變黃乾枯。

防治方法:同黑斑病。

④綉腐病

從幼苗到各年生植株均能發病,是對西洋參危害普遍而又嚴重的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地下莖、芽苞和根部。參根和蘆頭受害後,出現鐵銹狀的黃褐色病斑,以後逐漸擴大,使內部組織受破壞,病部出現松軟的顆粒物質,最後使表皮破裂。越冬芽受害後,芽苞變為黃褐色,腐爛後不能出苗。

防治方法:①土壤充分腐熟,疏鬆,通風排水良好。②移栽時選無病的植株,勿傷根,並用抗黴素二百萬分之一稀釋浸根15分鍾,干後移栽。③土壤消毒,栽參前每平方米用10-15克多菌靈進行土壤消毒。

象鼻蟲、螟蟲危害參葉,打苯硫磷600倍液或西維因500倍液。

地下害蟲為螻蛄、地老虎、金針蟲,人工捕殺和誘殺或拌毒土(25%敵百蟲粉劑加腐殖士20千克)施入床上。用50%鋅硫磷乳油700倍液或50%可濕性敵百蟲粉劑800-1000倍液澆灌床上。

❷ 花旗參怎麼做好吃,花旗參的吃法

1.五花肉洗凈切片備用

2.水魚洗凈殺好,扒掉外面一層膜(我叫賣水魚的幫忙處理干凈的)

3.將水魚、五花肉、還有薑片倒入鍋中,加水煮沸,期間別加蓋子,等到水魚沸騰時,會有些泡沫,這時要將泡沫撇掉出來。

4.加入適量的花旗參

5.蓋上蓋子,用中火煮沸後轉小火燉30-50分鍾,最後加入適量枸杞,加入鹽調味後即可出鍋

❸ 西洋參軟枝和硬枝區別

軟枝西洋參的加工難度大,溫濕度控制、排潮等技術要求比較嚴,且相對的出貨量也低,需要10-15天左右出爐,加工軟枝一般5-6斤鮮參出來1斤干貨。硬枝西洋參的加工方式沒有困參這個步驟,並且乾燥的時間相對也比較短,只需要4-6天就可以出爐,加工硬枝一般3-4斤鮮參出來1斤干貨。

一、西洋參軟枝和硬枝區別

1、西洋參軟枝的加工難度大,溫濕度控制、排潮等技術要求比較嚴,且相對的出貨量也低,需要10-15天左右出爐,加工軟枝一般5-6斤鮮參出來1斤干貨,用途多一些,大多以切片為主。

2、硬枝西洋參的加工方式沒有困參這個步驟,並且乾燥的時間相對也比較短,只需要4-6天就可以出爐,加工硬枝一般3-4斤鮮參出來1斤干貨,大多用於打粉、燉湯、泡酒。

二、軟枝西洋參的加工方法

1、 選參

首先將新鮮的西洋參,按照直徑大小等分為三個等級。一等在30mm以上、二等在25mm左右、三等15mm左右。

2、 困參

將新鮮的西洋參擺放在倉庫中,上下分別用10cm厚的濕潤細沙進行覆蓋,使根部的部分澱粉轉化為糖。困參的時間一般是在3-5天左右,個頭大的可以適當延期。

3、 洗參

將困好的西洋參用水先泡大約15-30分鍾,然後進行清洗。清洗的時候注意不要損壞其表皮和根須,盡量保持完整。

4、 晾曬

將洗好的西洋參,放置於太陽下晾曬一天左右,讓西洋參表面的水分蒸發掉。注意要時常進行翻動,均勻的晾曬。

5、乾燥

將曬過的西洋參放入乾燥室,前3天的溫度控制在32-34°左右,中間的4天溫度在35-37°左右,後面的5天溫度要保持32-34°左右。整個乾燥的過程大概是在12天左右,中途一定要注意排潮,每隔1-2天注意翻動,使其均勻乾燥。

❹ 西洋參怎麼切片

1、將整顆的西洋參放在砧板上,如圖所示:

(4)新鮮花旗參圖片是什麼樣擴展閱讀

主要作用

1、緩解體力疲勞;

2、能益氣養陰,涼心脾,益肺腎,調補五臟;

3、有滋陰降火﹑益氣生津之功效;

4、能促進細胞新陳代謝,有平衡血壓、降膽固醇、平衡血糖、強精、助消化及消除疲倦的功效,

服用方式

1、煮服法

將西洋參切片,取3克放入砂鍋內,加水適量,用文火煮10分鍾左右,趁早飯前空腹,將參片與參湯一起服下。

2、燉服法

將西洋參切片,每日取2~5克放入瓷碗中,加適量水浸泡3~5小時,碗口加蓋,再將基置於鍋內,隔水蒸燉20~30分鍾,早飯前半小時服用

❺ 鮮西洋參怎麼保存

1、將鮮西洋參用無污染的苔蘚包裹,放在溫度為-2-2℃的保鮮櫃中,每隔10天取出透一次氣,並不定時噴水霧。2、把新鮮的西洋參直接放在裝有茶葉或稻糠的容器中,按一層茶葉(或稻糠)一層西洋參來放置,最後將瓶口密封,放陰涼乾燥處保存。3、在酒精棉球瓶的瓶蓋上扎幾個小孔,將西洋參放入瓶中,再蓋上蓋子即可。

鮮西洋參怎麼保存

西洋參,又名西洋人參、洋參、美國人參、花旗參、廣東參,五加科、人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西洋參是一種「清涼」參,其味苦、微甘,性涼,具有滋陰補氣、生津止渴、除煩躁、清虛火、扶正氣、抗疲勞的功效,其中含有一種叫人參皂苷的成分,具有提高人體抵抗力的作用。

西洋參沒有明顯的成熟期,一般生長4-5年即可收獲。收獲一般在深秋進行。採收時去掉地上莖,切勿傷及參根。刨下的參根要及時去除泥土、雜質、須根,然後洗凈,利用熱風爐進行乾燥或者直接出售鮮參。

比起新鮮西洋參來說,乾燥西洋參比較容易保存,且可以保存的時間更長。最簡單的保存新鮮西洋參的方法是冷藏法。將西洋參嚴密地包緊了以後放入冰箱內的冷藏室中,溫度保持在5℃最好。但是一定要注意,平時多對包裝進行檢查,查看是否破損。

❻ 請問圖片里的是花旗參么,為什麼越小的越貴

花旗參也叫西洋參,並不是越小越貴,是按它的生長周期來的,沒切片跟切片的比,沒切片的要貴,周期越長也越貴,選購西洋參時應注意西洋參的生長期,生長期越長越好。識別時可從參體蘆頭上的疙瘩數量看出,參身的生長期為一年,而蘆頭長一個疙瘩,又為一年,即兩年生;長兩個疙瘩,則為三年生,以此類推。一般以質堅、體輕、形條均勻、橫紋緊密、清香味濃的為上。

❼ 花旗參的種子長什麼樣子圖片

黑黑的,像大豆。

❽ 新鮮花旗參怎麼保存

西洋參怎麼保存最好
1.蠟封密封法:首先要將西洋參用脫脂棉或者是吸水紙好好地包裹起來,然後放進鐵質的餅干盒,瓷罐或者是木箱中,蓋上蓋子,然後在蓋口處用蠟封好。

2.酒精防霉密封法:或者也可以用一個酒精棉球瓶,在瓶蓋上扎幾個小孔,放入存儲西洋參的罐中,隨著酒精的揮發,也能夠起到很好的防霉效果。

3.茶葉稻糠密封法:主要就是將西洋參直接放入存放有茶葉或者稻糠的容器中,,一層茶葉或者稻糠一層西洋參地保存,也要注意將瓶口密封好。當然也可以在容器內放入生石灰或無水氯化鈉也可,但是切記千萬不要直接接觸到西洋參。

4.冷藏法:將西洋參嚴密地包緊了以後放入冰箱內的冷藏室中,溫度保持在5℃最好。但是一定要注意在平時多對包裝進行檢查,查看是否破損,要嚴格防止冰箱里的濕氣會吸附在西洋參上,導致霉變、生蟲。

2
鮮西洋參如何曬干
鮮西洋參想要曬干應放在光照足的陰涼處讓它自然晾乾,不要放在強光直射下暴曬,否則會將其它的食用價值,營養價值。曬干之後再保存存放的時間會更久,也不容易變質。曬干後放在乾燥的地方就行。

3
西洋參片用不用放冰箱
西洋參可以放在冰箱保存,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放在冰箱需用密封裝好保存不能受潮。建議最好將西洋參放在玻璃瓶里密封保存,玻璃瓶務必洗凈晾乾,確保乾燥。把西洋參用紙包好放入瓶子以後,有條件的話,可以適當放入乾燥劑,如生石灰、木炭、硅膠等,然後將瓶口加蓋密封,放入冰箱冷藏室保存,這樣可以防蟲蛀、霉變,也可以避免冰箱內物品串味,或葯味走失。

採用冷藏法保存的西洋參,一旦從冰箱取出後,就要立即食用,以免吸附在空氣中的水分會吸附在已經沒有包隔的西洋參上導致西洋參霉變。

4
鮮西洋參怎麼處理
1.乾燥保管法 在可密閉的缸、筒、盒的底部放適量的乾燥劑,如生石灰、木炭、硅膠等,使保存環境乾燥。再將參用紙包好放入,加蓋密閉,可防蟲蛀、霉變。應保證乾燥劑不會與參直接接觸。

2.低溫保存法 將干透的參用塑料袋裝好,放入冰箱冷藏櫃內。這樣一來可以防參在冰箱內受潮,二來也可以避免冰箱內物品串味,或葯味走失。如參未乾,應先乾燥後再放入冷藏櫃內。

3.陽光曝曬法 對於已生蟲的參也不要丟棄,可以先輕輕敲打以除去蟲卵、蟲尿及蟲體,再置陽光下曝曬或50℃烘烤,以殺死蟲卵和蟲體。

4.常規保存法 對確已干透的參,可用塑料袋密封以隔絕空氣,置陰涼處保存即可。

❾ 人參長什麼樣子的葉子圖片

人參復葉掌狀,小葉3-5片,中間3片近等大,有小葉柄;小葉片橢圓形或微呈倒卵形,長4-15厘米,寬2-6.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細鋸齒,上面脈上散生少數剛毛,下面無毛,最下1對小葉甚小,無小葉柄。

(9)新鮮花旗參圖片是什麼樣擴展閱讀:

人參莖直立,圓柱形,不分枝;一年生植株莖頂只有一葉,葉具三小葉,俗名「三花」;二年生莖仍只一葉,但具5小葉,叫「巴掌」;三年生者具有二個對生的5小葉的復葉,叫「二甲子」;四年生者增至3個輪生復葉,叫「燈檯子」;五年生者增至4個輪生復葉,叫「四匹葉」;六年生者莖頂有5個輪生復葉,叫「五匹葉」。

人參(Panax ginsengC. A. Mey)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陰涼,葉片無氣孔和柵欄組織,無法保留水分,溫度高於32度葉片會灼傷,郁閉度0.7-0.8。

通常3年開花,5-6年結果,花期5-6月,果期6-9月。生長於北緯33度-48度之間的海拔數百米的以紅松為主的針闊混交林或落葉闊葉林下,產於中國東北、朝鮮、韓國、日本、俄羅斯東部。人參的別稱為黃參、地精、神草、百草之王,是聞名遐邇的「東北三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