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知識 » 五子連珠圖片怎麼畫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五子連珠圖片怎麼畫

發布時間: 2023-02-06 17:21:33

㈠ 五子棋簡介

五子棋簡介

五子棋又名五子連珠棋,是一項有趣、益智的棋類游戲。五子棋容易上手,老少皆宜,而且趣味橫生,引人入勝。它不僅能增強思維能力,提高智力,而且富含哲理,有助於修身養性。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五子棋簡介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簡介

五子棋是一種兩人對弈的純策略型棋類游戲,是起源於中國古代的傳統黑白棋種之一。早在「堯造圍棋」之前,可能民間就已有五子棋游戲。發展於日本,流行於歐美。

五子連珠棋五子棋容易上手,老少皆宜,而且趣味橫生,引人入勝;不僅能增強思維能力,提高智力,而且富含哲理,有助於修身養性。

五子棋是起源於中國古代的傳統黑白棋種之一。現代五子棋日文稱之為 「 連珠 」 ,英譯為 「Renju」 ,英文稱之為 「Gobang」 或 「FIR」(Five in a Row 的縮寫 ) ,亦有 「 連五子 」 、 「 五子連 」 、 「 串珠 」 、 「 五目 」 、 「 五目碰 」 、 「 五格 」 等多種稱謂。

五子棋不僅能增強思維能力,提高智力,而且富含哲理,有助於修身養性。五子棋既有現代休閑的明顯特徵 「 短、平、快 」 ,又有古典哲學的高深學問 「 陰陽易理 」 ;它既有簡單易學的特性,為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又有深奧的技巧和高水平的國際性比賽;它的棋文化源淵流長,具有東方的神秘和西方的直觀;既有 「 場 」 的概念,亦有 「 點 」 的連接。它是中西文化的交流點,是古今哲理的結晶。

傳統五子棋

五子連珠棋傳統五子棋的棋具與圍棋大致相同,棋子分為黑白兩色,棋盤為15×15,棋子放置於棋盤線交叉點上。兩人對局,各執一色,輪流下一子,先將橫、豎或斜線的5個或5個以上同色棋子連成不間斷的一排者為勝(正規比賽中黑棋只能連成5個。6-9個一排算禁手,另外黑棋還有33和44禁手。黑棋禁手判負。白棋沒有限制)。

因為傳統五子棋在落子後不能移動或拿掉,所以也可以用紙和筆來進行游戲。

稱謂:

五子棋,日文亦有「連五子、五子連、串珠、五目、五目碰、五格、五石、五法、五聯、京棋」等多種稱謂,英文則稱之為「FIR (Five In A Row的縮寫)、Gomoku(日語「五目」的羅馬拼音)、Gobang、connect 5、mo-rphion」。捷克語piskvorky,韓語omok……

五子連珠棋許多國家的人對五子棋都有不同的愛稱,例如,韓國人把五子棋稱為「情侶棋」,暗示情人之間下五子棋有利於增加情感的交流;歐洲人稱其為「紳士棋」,代表下五子棋的君子風度勝似紳士;日本人則稱其為「中老年棋」,說明五子棋適合中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和思維方式;美國人喜歡將五子棋稱為「商業棋」,也就是說,商人談生意時可邊下棋邊談生意,棋下完了生意也談成了。

起源:

五子棋相傳起源於四千多年前的堯帝時期,比圍棋的歷史還要悠久,可能早在「堯造圍棋」之前,民間就已有五子棋游戲。有關早期五子棋的文史資料與圍棋有相似之處,因為古代五子棋的棋具與圍棋是完全相同的。在上古的神話傳說中有「女媧造人,伏羲做棋」一說,《增山海經》中記載:「休輿之山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五色而文狀鶉卵。」李善注引三國魏邯鄲淳《藝經》中曰:「棋局,縱橫各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可見,五子棋頗有淵源。亦有傳說,五子棋最初流行於少數民族地區,以後漸漸演變成圍棋並在炎黃子孫後代中遍及開來。

在古代,五子棋棋具雖然與圍棋相類同,但是下法卻是完全不同的。正如《辭海》中所言,五子棋是「棋類游戲,棋具與圍棋相同,兩人對局,輪流下子,先將五子連成一行者為勝。」。

現代五子棋

隨著五子棋的發展,逐步發現先手優勢非常大,最後得出「先手必勝」。五子棋要成為競技運動,核心問題是怎樣解決傳統五子棋下法中「先手必勝」的問題。

「交換」思維

「交換」思維有個形象的比喻:一個人切蛋糕,一個人選蛋糕。即:一人開局,另一人選擇黑方還是白方。此方法最為公平、最有效率,且最為簡潔實用。不過此方法使開局者不走已知的必勝,把棋藝的較量演化為對局者開局的博弈,而「先手必勝」依然存在。

如:歐洲的Swap2、Swap1;中國的Swap3、第一手交換規則等。

「禁手」思維

禁止以某種手段取勝。為了平衡先後手之間的差距,削弱先手優勢,日本連珠提出「禁手」。後來連珠的發展證明禁手並不能平衡先後手之間的差距,依然是「先手必勝」。

「泡沫」原理

像泡沫一樣會破滅。如「吃子」五子棋。連成5個後消失,同時拿掉對方一個棋子,自己再補一子。此原理的的特點是:把五子棋金球制改成了「進球制」,同時也最大效率地利用了棋盤和棋子,帶來了全新的思維。問題是怎樣計算勝負。

「井字游戲」原理

井字游戲又叫圈叉棋,圈叉棋是和棋,原因是空間很小。

通過縮小棋盤來抑制五子棋先手的優勢。如:15路棋盤,13路棋盤等等。問題是多大的棋盤才能是和棋,知道和棋後還能成為競技運動嗎。

「蹺蹺板」原理

五子棋始終是先手領先一子。如果雙方輪流領先一子呢?

台灣教授發明的六子棋,就如「蹺蹺板」一樣。先手先下一子,然後雙方輪流下兩子,先連成6子者勝利。六子棋為第11屆奧林匹亞計算機游戲程序競賽項目,驗證其公平性與復雜性。

職業制傳統五子棋

由於傳統五子棋具有不公平性,而現代五子棋五子棋禁手規則令一部分棋手望而怯步.於是產生了職業制傳統五子棋,職業制傳統五子棋雖然准備麻煩,但勝在簡單公平,而且難度增加(復雜程度高於中國象棋,接近圍棋),久而習之,思維活躍.

規則如下:

1.准備19×19棋盤兩張

2.黑白子數目必須滿足

3.第一回合先手只能下一手,其餘回合可以下連續兩手

4.後手每回合均可以下連續兩手

5.每顆子所投的棋盤沒有限制

6.只要任意一方在兩個棋盤上且同一個回合上連為五子為勝

7.若任意一方在兩個棋盤上且不同一個回合上連為五子為負

8.若任意一方在不足兩個棋盤上且同一個回合上連為五子為負

綜合效應

「禁手」思維+「交換」思維+「井字游戲」原理=連珠

如:RIF規則、Sakata規則、Yamaguchi規則Tarannikov規則等。

現代五子棋的現狀

五子棋、六子棋、連珠已經成為歐洲現代五子棋的組成部分,舉行了很多次大大小小的比賽,並且將三種棋的世界錦標賽聯合舉行。

中國的現代五子棋還處於起步階段。2003年中國棋院《中國五子棋競賽規則》參考了RIF規則,同時兼顧發展傳統五子棋。

五子棋能開發智力

單機五子棋

五子棋單機[5]是目前最流行的游戲玩法,同時好處也是非常多的,對於實力提高是非常的明顯的,下五子棋的實力的提高,最快最便捷的方法不是通過時間的積累,不是通過無數的理論知識奠定,而是給予玩家在下棋的時候,無數虐待才會真正的提高,當大家在下棋的時候,能夠有深深的記憶,就是在自己輸棋中,五子棋單機游戲中的電腦,就可以給玩家這種記憶,電腦能力是非常強的,能夠抓住大家下棋的每一個弱點,所以很多高手玩家都不能夠戰勝電腦,而新手玩家想要快速提高自己的實力,與五子棋電腦玩家大戰幾百盤實力必定突飛猛進。

游戲中,大家會有真正的下棋記錄,同時是有些教育的意味的,因為每一次下棋不管是輸還是贏,都會為大家記錄下來,而想要了解自己當時在下五子棋心情如何,就可以通過這些記錄來了解,並且這種記錄會幫助玩家在下棋的是,有更多實力提高的機會,因為可以找到自己在下五子棋出現的失誤,進而改正這種錯誤,給予自己實力真正提高的機會。

發展歷史

日本

據日本史料文獻記載,中國古代的五子棋先由中國傳到高麗(朝鮮),然後於公元1688年至1704年日本的元祿時代再從高麗傳到日本,最初在皇宮和貴族大家庭中流行,到元祿末期,開始在民間盛行。1899年,對傳統五子棋進行規則改良後,經過公開征名,「聯珠」這一名稱才被正式確定下來。取意於「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聯珠」。現寫做「連珠」。

歐洲

20世紀初傳統五子棋及連珠從日本傳入歐洲,五子棋稱為「Five In A Row」(縮寫為FIR),同時根據日語的羅馬拼音,「五目、五目碰」稱為"Gomoku、Gobang",「連珠」則稱之為「Renju」。

1958年以及1979年,瑞典和前蘇聯分別成立了連珠聯盟。1988年,日本、前蘇聯以及瑞典三個國家的連珠組織在瑞典成立國際連珠聯盟(Renju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簡稱RIF).

20世紀90年代歐洲一些國家將傳統五子棋引入「交換」等規則後,經過發展逐漸形成一系列的Gomoku新規則,中歐一些國家成立了Gomoku組織,並和六子棋共同成立了國際聯盟(GCIF)。

21世紀初在舉辦世界連珠(renju)錦標賽的同時也舉辦世界Gomoku錦標賽(GT)及六子棋國際公開賽(CT)。

2009年8月在捷克共和國(CzechRepublic)帕爾杜比采市(Parbice)將舉行第11屆世界連珠錦標賽和第3屆世界Gomoku錦標賽。

中國

長久以來五子棋在中國一直沒有得到發展。

2001年,國家體育總局批准中國棋院試辦全國性五子棋比賽。

2002年8月2-4日,中國棋院舉辦了首屆全國五子棋個人邀請賽,此後每年舉辦一次。

2003年,國家體育總局批准了中國棋院審定的《中國五子棋競賽規則》(試行)(參考資料)和《中國五子棋段級位制》(試行)(參考資料)。

2006年2月,國家體育總局對五子棋正式立項,作為圍棋下的一個二級項目。全國各地相繼成立了新的五子棋俱樂部。

2007年5月和10月中國棋院先後舉辦了首屆全國五子棋團體錦標賽和首屆全國五子棋個人錦標賽。

2008年6月和12月中國棋院先後舉辦了第二屆全國五子棋團體錦標賽和第二屆全國五子棋個人錦標賽。

2009年5月28-30日中國棋院舉辦了第三屆全國五子棋團體錦標賽。

2009年11月,首屆全國智力運動會將五子棋作為的正式比賽項目(參考資料)。

段級位制

中國五子棋段級位制 (試行) (具體內容見參考資料)

五子棋的段級位對象:參加中國棋院認可的國內外五子棋比賽的五子棋愛好者。

第四條 段位共分九個等級,最高是九段,以下分別是八段、七段、六段、五段、四段、三段、二段、初段。段位以下共分十個等級,最高是一級,以下分別是二級、三級、四級、五級、六級、七級、八級、九級、十級。

第五條 根據中國五子棋愛好者在國內、國際交流中所體現出來的實際水平,在五子棋段級位制度實施初期,對愛好者授予的最高段位暫定為六段。隨著中國棋手參與國內外交流機會的增加和技術水平的提高,逐步增加所授予段位的上限,直至九段。

棋盤和棋子與記譜方法

五子連珠棋相傳中華民族的祖先軒轅黃帝無意之中畫下了十七條橫線十條豎線,這無意中的發明造就出了五子棋。早在公元595年古人就用瓷來燒制五子棋盤了。千百年來,人們用各種材質來製造圍棋的棋子,如:玻璃、瓷器、玉、瑪瑙、銅等等。

古代五子棋棋盤與圍棋棋盤是通用的,漢魏時為十七路(17×17)棋盤,至南北朝時即已流行十九路(19×19)棋盤,直至1931年,才出現所謂五子棋專用棋盤,如圖所示,為十五路(15×15)棋盤,形狀近於正方形,平面上畫橫豎各15條平行線,線路為黑色,構成225個交叉點,鄰近兩個交點的距離縱線約為2.5厘米,橫線約為2.4厘米。棋盤正中一點為「天元」。棋盤兩端的橫線稱端線,棋盤左右最外邊的兩條縱線稱邊線。從兩條端線和兩條邊線向正中發展而縱橫交叉在第四條線形成的四個點稱為「星」。天元和星應在棋盤上用直徑約為0.5厘米的實心小圓點標出。

五子棋棋子亦稱「棋石」分黑、白兩色,形狀為扁圓形,有一面凸起或兩面凸起等形狀,厚度不超過0.8厘米,直徑為2.0~2.3厘米;一副棋子總數為225枚,其中黑子113枚,白子112枚。按質地的不同,可分為玻璃、陶瓷、塑料、智石、磁鐵、蛤貝、燒料、水晶、瑪瑙、玉石等棋子。

五子棋正規的記譜方法為用「五子棋稿紙」,即專供五子棋愛好者記錄對局或著法的稿紙。其上印有正規專用棋盤圖形,記錄時只要按相應位置在紙上標明行棋的先後,即可反映對局的進行過程。非正規的記譜方法為用格子紙記錄,即用單數1、3、5等記錄黑方的走法,用雙數2、4、6記錄白方的走法,同樣可反映對局的進行過程。另外還有北京京都五子棋協會為了推廣盲人下五子棋,以及正常人下盲棋並背誦五子棋棋譜,專門設計的盲棋記譜法等。

相關術語

【對局相關術語】

〖黑方〗執黑棋一方的簡稱。

〖白方〗執白棋一方的簡稱。

〖勝局〗有一方獲勝的對局。

〖和局〗分不出勝負的對局。

〖終局〗對局結束。

〖復盤〗對局雙方將本盤對局全過程的再現。

【行棋相關術語】

〖陽線〗即:直線,棋盤上可見的橫縱直線。

〖交叉點〗陽線垂直相交的點,簡稱「點」。

〖陰線〗即:斜線,由交叉點構成的與陽線成45°夾角的隱形斜線。

〖落子〗棋子直接落於棋盤的空白交叉點上。

〖輪走方〗即「行棋方」,有權利落子的黑方或白方。

〖著〗在對局過程中,行棋方把棋子落在棋盤無子的點上,不論落子的手是否脫離棋子,均被視為一著。

〖回合〗雙方各走一著,稱為一個回合。

〖開局〗在對局開始階段形成的布局。

〖連〗同色棋子在一條陽線或陰線上相鄰成一排。

〖長連〗五枚以上同色棋子在一條陽線或陰線上相鄰成一排。

〖五連〗只有五枚同色棋子在一條陽線或陰線上相鄰成一排。

〖成五〗含有五枚同色棋子所形成的連,包括五連和長連。

〖四〗在一條陽線或陰線上連續相鄰的5個點上只有四枚同色棋子的棋型。

〖活四〗有兩個點可以成五的四。

〖沖四〗只有一個點可以成五的四。

〖死四〗不能成五的四。

〖三〗在一條陽線或陰線上連續相鄰的5個點上只有三枚同色棋子的棋型。

〖活三〗再走一著可以形成活四的三。

〖連活三〗即:連的活三(同色棋子在一條陽線或陰線上相鄰成一排的活三)。簡稱「連三」。

〖跳活三〗中間隔有一個空點的活三。簡稱「跳三」。

〖眠三〗再走一著可以形成沖四的三。

〖死三〗不能成五的三。

〖二〗在一條陽線或陰線上連續相鄰的5個點上只有兩枚同色棋子的棋型。

〖活二〗再走一著可以形成活三的二。

〖連活二〗即:連的活二(同色棋子在一條陽線或陰線上相鄰成一排的活二)。簡稱「連二」。

〖跳活二〗中間隔有一個空點的活二。簡稱「跳二」。

〖大跳活二〗中間隔有兩個空點的活二。簡稱「大跳二」。

〖眠二〗再走一著可以形成眠三的二。

〖死二〗不能成五的二。

〖先手〗對方必須應答的著法,相對於先手而言,沖四稱為「絕對先手」。

〖三三〗一子落下同時形成兩個活三。也稱「雙三」。

〖四四〗一子落下同時形成兩個沖四。也稱「雙四」。

〖四三〗一子落下同時形成一個沖四和一個活三。

【戰術相關術語】

〖風車輪〗指在一定區域內來回地繞著連續進攻的戰術或技巧,就像一個風車輪一直在轉著似的,這樣的取勝方法也稱之為「風車勝」。

〖二頭蛇〗指某一方以活三進攻時,無論對方防守於哪一頭都難免被蛇頭咬傷,因為此時的活三如同二頭蛇一樣,兩頭都有厲害的殺著。也稱「兩頭蛇」。

〖一子雙殺〗一子落下同時形成兩種取勝方法而對方無法同時防守的取勝技巧。

〖一子多殺〗一子落下同時形成兩種以上取勝方法而對方無法同時防守的取勝技巧。

〖一子雙防〗一子落下同時形成防守兩種取勝方法的防守技巧。

〖八卦陣〗以「日」字的一組對角點為棋型,互為馬步的防守陣型。構成五子棋八卦陣。

〖VCF〗英文 Victory of Continuous Four 的字頭縮寫,是利用連續不斷地沖四這種絕對先手,直至最終取得勝利的戰術技巧。

〖VCT〗英文 Victory of Continuous Threat 的字頭縮寫,是利用連續不斷地活三、沖四、做殺等先手,直至最終取得勝利的戰術技巧。

【比賽相關術語】

〖個人賽〗計算個人成績的比賽。

〖團體賽〗計算運動隊團體成績的比賽。

〖輪空〗賽制中部分選手直接從中間某輪開始參加比賽,某輪未比賽的安排就叫輪空。

〖節〗一個比較集中的比賽單位時間(如一個上午或一個下午或一個晚上)稱一「節」。

〖輪〗參賽的各隊(團體賽)或各名棋手(個人賽)普遍出場比賽一次(個別輪空者除外)稱一「輪」。

〖次〗團體賽中的同一輪兩隊之間完成的比賽稱為一「次」比賽。

〖場〗兩名棋手之間完成的兩局制或多局制的一次比賽稱為一「場」比賽。

〖局〗兩名棋手之間完成的一盤比賽稱為一「局」比賽。

【殘局技巧】

從取勝的'途徑來分類,五子棋的殘局技巧可分為兩類:四三取勝和抓禁手取勝。由這兩類技巧又可派生出一子雙殺、一子多殺、一子殺禁、VCF、VCT等等精妙的入局方式。

一子雙殺

所謂「一子雙殺」是指對局中出現一方有兩個叫殺點(一般是有兩個沖四活三點),而對方無法同時防守的情形。對局中,人們往往發現,並非每一步棋都必須是先手(特指活三或沖四)才能贏棋。有時候,某一步棋本身並不是先手,但是,有了這步棋,就出現了兩個勝點或兩種獲勝著法,迫使對方來不及防守或無法防守而獲勝,這就是「一子雙殺」。可以說,「一子雙殺」的技巧是五子棋技術的一層新階梯,如果掌握了這種技巧,就表明了你的五子棋技術已經有一定的水平。

一子雙禁

所謂「一子雙禁」是指白方利用禁手的規則,通過一著妙棋使黑方陷入同時面臨兩個禁手點的困境,黑方將無法同時避免兩個禁手點的情形。從另一種意義上說,這是白棋的一子雙殺。

一殺一禁

所謂「一殺一禁」是指對局中出現白方有兩個取勝點,其中一個為沖四活三叫殺,另一個為抓禁手取勝的棋形。

一子多殺

所謂「一子多殺」是指對局中出現一方有兩個以上(如三個、四個或五個)的叫殺點,而對方無法同時防守的情形,其實質也是一子雙殺。

必勝

所謂「必勝」是指某一方行至某一手後,針對對方以後的每一個防點都有一套或一套以上的勝法的著,比一子多殺的范圍廣。

必敗

所謂「必敗」是指某一方行至某一手後,對方針對這一手擁有一套或一套以上的勝法的著。

VCT

所謂VCT是英文Victory by Continuous Threat的縮寫,不斷利用沖四、活三、做殺等先手進攻最後取得勝利。

VCF

所謂VCF是英文Victory of Continuous Four的縮寫,亦稱追四,即以連續不斷的沖四取得勝利。VCF是五子棋殘局和各種排局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取勝技術。所以,學習並掌握VCF技術是對於提高五子棋愛好者的棋藝水平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五子棋排局是人為排列出來的局面習題。

它雖然不是實戰對局的產物,但是,其主題的構思往往接近於實戰殘局;而且,絕大多數是由字、數、形等圖案構成的VCF練習題,給人以美的享受及解謎的魅力。精彩的排局和字謎往往構思精到深奧,變化引人入勝。擬制排局和拆解排局有助於鍛煉全局觀念和殘局中攻擊點的選擇,培養思考和想像能力,有助於提高棋藝水平。

自由取勝

自由取勝,也就是復合取勝或混合取勝,利用一切手段,無論是活三,沖四,還是做殺,抓禁手等等方法,自由取得最後勝利的技術。最常見的自由取勝包括「風車輪」、「二頭蛇」等等。

攻防策略

下五子棋須得法,法中變化有莫測;五子之變如水勢,因勢避高而趨下。戰不過攻守,法不過奇正,奇正之法:往復循環,「不竭如江海,無窮如天地」。

其詳法如下:圍、擊虛、就實、寡眾。

(圍)由於五子棋源於圍棋,故下五子棋若想立於不敗之地,須以圍棋之法行棋,說白了就是「包餃子」,試想:如果對方的棋子被圍住了,左沖右突都不行,前闖後退更不見效,此時他心理極度郁悶,已無鬥志,棋還能下好嗎只能是輸的份了招用於防守。

(擊虛)兵法有雲:「避實擊虛」,下五子棋之精髓也在其理。不過此舉貴在進攻,進攻若能攻其空虛之處,且得法,將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而破竹將對手擊敗。此招用於進攻。

(就實)老子《道德經》中講了萬物正反兩個方面及消長之理,攻守亦不過如此,故有「避實擊虛」則就有「就實讓虛」。「就實讓虛」就是對方往哪裡走棋,咱就往哪裡走棋,好比隨形附影一般。這招要把握好火候,不能過度也不能失度,因為下棋很容易攻守易勢(攻之極乃守時,守之極乃攻時;攻中生守,守中生攻),此招用於防守。

(寡眾)《孫子·虛實》中曰:「備前則後寡,備後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此招用在五子棋中則反其道而行,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具體招法是「堵了前面則堵後面,堵了後面則堵前面,堵了左邊則堵右邊,堵了右邊則堵左邊」,前後左右四面八方都堵,則對方則無路可逃,無棋可下此招和(圍)連用。無所不勝,用在防守。

另外,有時在有計算的前提下,連續沖三、沖四(vct、vcf)有可能創造新的進攻機會;反之,一味的VC,只能遲滯敗亡的步伐,反而使自己被「圍」陷入鐵桶陣(一般叫馬桶陣)中。除了這些外,八卦陣是防守的無二秘寶,只是明八卦太過明顯,因此暗八卦(用部分八卦點做主力,少量雜子作障眼)的功底就成了衡量技術的重要指標。

【其他玩法】

農村流傳的一種玩法,也叫進豬籠、五馬飛、九子棋。一方選石塊,一方選樹棍。每人九子,五子上陣,四子後備,吃對方一子則添加一子,最後9子圍對方一子進側方豬籠為贏。棋盤為四相連米字格,加側面一田字格「豬籠」,行棋可直線也可斜線,不限制步數,不能跳過棋子。吃子方式有,夾、挑、雙夾、雙挑,掃四。能看棋2步為熟練,3步為高手。

夾:兩子單獨夾住一子,同線上兩子外不能有其他子。

挑:一子走入兩子中間,同線上兩子外不能有其他子。

雙夾:走為四子對稱夾住一子,同線上四子外不能有其他子。

雙挑:一子走入對稱四子中間,同線上四子外不能有其他子。

掃四:一子走到連續四子兩頭,同線上四子外不能有其他子。

;

㈡ scratch五子棋怎麼判斷五子連珠

1、基本原理:
五子棋判斷輸贏,其實就是一個二維坐標上,判斷上下、左右、兩個45度直線,是否有五個相同的直連棋子。
2、判斷時機:
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遍歷棋盤的每個點,從這個點出發,判斷是否有五連子。但是實際上,我們並不需要這樣做,因為我們在落子時,肯定當前其他地方沒有五連子。我們要做的,就是從當前落子的位置判斷,4個方向上是否有五連子。

當我們玩游戲的時候,都會有游戲規則,當我們遵守游戲規則的時候,游戲就會很順暢。但是對程序來說,當有違反游戲規則的動作發生時,程序如何響應就成了游戲好壞的關鍵。遵守游戲規則只有一種情況,做起來往往不難,但是違反游戲規則的情況就會有很多種,如何提前把這些情況規劃好,並做到程序中就是一個辛苦活了。
游戲思路:
1、首先畫個棋盤(這個比較容易,CC哥畫了個真實的圍棋盤,19 * 19的。有了棋盤,其實每個落子點的位置都是可以計算出來,這樣位置信息就可以對應成編號信息)
2、黑子和白子的落子程序(CC哥這點還是想做的生動些,不會象有些例子里做的,用滑鼠一點,就出來個白字或黑子,CC哥想做成從棋盒裡拿起一顆子,然後再拖動到棋盤上)
3、盡可能的處理好規則(也就是程序要判斷出來落子的順序,包括落子位置是否合理,比如是否落在棋盤上,或者是否落在了下過子的位置。)
4、勝敗的檢測(每落一子,就要檢測是否有輸贏,5個棋子四個方向如果連成一條線就算勝利,是否有最簡單的演算法來檢測輸贏)

㈢ 五子棋描述陽線和陰線怎麼區分

直線為陽,斜線為陰。

㈣ 五子棋 中國象棋!!!!!!!!!!!!!!!!!!!!!!!!!!!!!!!!!!!!

五子棋
【五子棋簡介】
五子棋是一種兩人對弈的純策略型棋類游戲,是起源於中國古代的傳統黑白棋種之一。發展於日本,流行於歐美。
五子棋容易上手,老少皆宜,而且趣味橫生,引人入勝;不僅能增強思維能力,提高智力,而且富含哲理,有助於修身養性。
傳統五子棋:
傳統五子棋的棋子分為黑白兩色,採用圍棋棋盤,棋子放置於棋盤線交叉點上。兩人對局,各執一色,輪流下一子,先將橫、豎或斜線的5個或5個以上同色棋子連成不間斷的一排者為勝。
因為傳統五子棋在落子後不能移動或拿掉,所以也可以用紙和筆來進行游戲。
稱謂:
五子棋,日文亦有「連五子、五子連、串珠、五目、五目碰、五格、五石、五法、五聯、京棋」等多種稱謂,英文則稱之為「FIR (Five In A Row的縮寫)、Gomoku(日語「五目」的羅馬拼音)、Gobang、connect 5、mo-rphion」。捷克語piskvorky,韓語omok……
許多國家的人對五子棋都有不同的愛稱,例如,韓國人把五子棋稱為「情侶棋」,暗示情人之間下五子棋有利於增加情感的交流;歐洲人稱其為「紳士棋」,代表下五子棋的君子風度勝似紳士;日本人則稱其為「中老年棋」,說明五子棋適合中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和思維方式;美國人喜歡將五子棋稱為「商業棋」,也就是說,商人談生意時可邊下棋邊談生意,棋下完了生意也談成了。
起源:
五子棋相傳起源於四千多年前的堯帝時期,比圍棋的歷史還要悠久,可能早在「堯造圍棋」之前,民間就已有五子棋游戲。有關早期五子棋的文史資料與圍棋有相似之處,因為古代五子棋的棋具與圍棋是完全相同的。在上古的神話傳說中有「女媧造人,伏羲做棋」一說,《增山海經》中記載:「休輿之山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五色而文狀鶉卵。」李善注引三國魏邯鄲淳《藝經》中曰:「棋局,縱橫各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可見,五子棋頗有淵源。亦有傳說,五子棋最初流行於少數民族地區,以後漸漸演變成圍棋並在炎黃子孫後代中遍及開來。
在古代,五子棋棋具雖然與圍棋相類同,但是下法卻是完全不同的。正如《辭海》中所言,五子棋是「棋類游戲,棋具與圍棋相同,兩人對局,輪流下子,先將五子連成一行者為勝。」。

【相關術語】
【對局相關術語】
〖黑方〗執黑棋一方的簡稱。
〖白方〗執白棋一方的簡稱。
〖勝局〗有一方獲勝的對局。
〖和局〗分不出勝負的對局。
〖終局〗對局結束。
〖復盤〗對局雙方將本盤對局全過程的再現。
【行棋相關術語】
〖陽線〗即:直線,棋盤上可見的橫縱直線。
〖交叉點〗陽線垂直相交的點,簡稱「點」。
〖陰線〗即:斜線,由交叉點構成的與陽線成45°夾角的隱形斜線。
〖落子〗棋子直接落於棋盤的空白交叉點上。
〖輪走方〗即「行棋方」,有權利落子的黑方或白方。
〖著〗在對局過程中,行棋方把棋子落在棋盤無子的點上,不論落子的手是否脫離棋子,均被視為一著。
〖回合〗雙方各走一著,稱為一個回合。
〖開局〗在對局開始階段形成的布局。
〖連〗同色棋子在一條陽線或陰線上相鄰成一排。
〖長連〗五枚以上同色棋子在一條陽線或陰線上相鄰成一排。
〖五連〗只有五枚同色棋子在一條陽線或陰線上相鄰成一排。
〖成五〗含有五枚同色棋子所形成的連,包括五連和長連。
〖四〗在一條陽線或陰線上連續相鄰的5個點上只有四枚同色棋子的棋型。
〖活四〗有兩個點可以成五的四。
〖沖四〗只有一個點可以成五的四。
〖死四〗不能成五的四。
〖三〗在一條陽線或陰線上連續相鄰的5個點上只有三枚同色棋子的棋型。
〖活三〗再走一著可以形成活四的三。
〖連活三〗即:連的活三(同色棋子在一條陽線或陰線上相鄰成一排的活三)。簡稱「連三」。
〖跳活三〗中間隔有一個空點的活三。簡稱「跳三」。
〖眠三〗再走一著可以形成沖四的三。
〖死三〗不能成五的三。
〖二〗在一條陽線或陰線上連續相鄰的5個點上只有兩枚同色棋子的棋型。
〖活二〗再走一著可以形成活三的二。
〖連活二〗即:連的活二(同色棋子在一條陽線或陰線上相鄰成一排的活二)。簡稱「連二」。
〖跳活二〗中間隔有一個空點的活二。簡稱「跳二」。
〖大跳活二〗中間隔有兩個空點的活二。簡稱「大跳二」。
〖眠二〗再走一著可以形成眠三的二。
〖死二〗不能成五的二。
〖先手〗對方必須應答的著法,相對於先手而言,沖四稱為「絕對先手」。
〖三三〗一子落下同時形成兩個活三。也稱「雙三」。
〖四四〗一子落下同時形成兩個沖四。也稱「雙四」。
〖四三〗一子落下同時形成一個沖四和一個活三。
【戰術相關術語】
〖風車輪〗指在一定區域內來回地繞著連續進攻的戰術或技巧,就像一個風車輪一直在轉著似的,這樣的取勝方法也稱之為「風車勝」。
〖二頭蛇〗指某一方以活三進攻時,無論對方防守於哪一頭都難免被蛇頭咬傷,因為此時的活三如同二頭蛇一樣,兩頭都有厲害的殺著。也稱「兩頭蛇」。
〖一子雙殺〗一子落下同時形成兩種取勝方法而對方無法同時防守的取勝技巧。
〖一子多殺〗一子落下同時形成兩種以上取勝方法而對方無法同時防守的取勝技巧。
〖一子雙防〗一子落下同時形成防守兩種取勝方法的防守技巧。
〖八卦陣〗以「日」字的一組對角點為棋型,互為馬步的防守陣型。構成五子棋八卦陣。
〖VCF〗英文 Victory of Continuous Four 的字頭縮寫,是利用連續不斷地沖四這種絕對先手,直至最終取得勝利的戰術技巧。
〖VCT〗英文 Victory of Continuous Threat 的字頭縮寫,是利用連續不斷地活三、沖四、做殺等先手,直至最終取得勝利的戰術技巧。
【比賽相關術語】
〖個人賽〗計算個人成績的比賽。
〖團體賽〗計算運動隊團體成績的比賽。
〖輪空〗賽制中部分選手直接從中間某輪開始參加比賽,某輪未比賽的安排就叫輪空。
〖節〗一個比較集中的比賽單位時間(如一個上午或一個下午或一個晚上)稱一「節」。
〖輪〗參賽的各隊(團體賽)或各名棋手(個人賽)普遍出場比賽一次(個別輪空者除外)稱一「輪」。
〖次〗團體賽中的同一輪兩隊之間完成的比賽稱為一「次」比賽。
〖場〗兩名棋手之間完成的兩局制或多局制的一次比賽稱為一「場」比賽。
〖局〗兩名棋手之間完成的一盤比賽稱為一「局」比賽。
[編輯本段]【那氏五子兵法】
中國現代五子棋的開拓者那威榮譽九段,多年鑽研五子棋,潛心發掘五子棋的中國民間陣法,他總結了五子棋行棋的要領和臨陣對局的經驗,得出一套「 秘訣 」 ,謂之《那氏五子兵法》:
先手要攻,後手要守,以攻為守,以守待攻。
攻守轉換,慎思變化,先行爭奪,地破天驚。
守取外勢,攻聚內力,八卦易守,成角易攻。
阻斷分隔,穩如泰山,不思爭先,勝如登天。
初盤爭二,終局搶三,留三不沖,變化萬千。
多個先手,細算次先,五子要點,次序在前。
斜線為陰,直線為陽,陰陽結合,防不勝防。
連三連四,易見為明,跳三跳四,暗劍深藏。
己落一子,敵增一兵,攻其要點,守其必爭。
勢已形成,敗即降臨,五子精華,一子輸贏。
【五子棋的開局】
五子棋的開局也稱布局,一般在3~7手左右完成。五子棋的開局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情況下,一局五子棋的著數在20至40著之間,因此,它的開局階段是非常短暫的,大約在七八著至十幾著之間。在這一階段的爭奪中,雙方的布局、應答將對以後的勝負起著關鍵的作用。一般來說,黑棋以攻為主,而白棋則以防為主。
在開局階段,雙方主要是二的爭奪。雙方必須設法創造自己的連二、活二、跳二或大跳二等,同時要阻擋對方的活二。無論哪種開局,均體現出這一規律。
可以說,哪一方的二做得多 ( 有兩個以上的活二 ) ,或者有效地阻擋住對方的活二,那麼,哪一方的勝率就比較大。另外,開局時每一個次序、每一種節奏都不能忽視,輸贏就在一步之差。
直止打法開局為了便於記憶、區分以及比賽。只對前3步組成的棋形進行了部分取名。
中國五子棋競賽規則的五子棋開局
開局形狀均以「星」和「月」命名。(參考資料[1]中「第三條」)
斜止打法開局全國正式比賽均採用26種開局,包括斜指開局的長星局、峽月局、恆星局、水月局、流星局、雲月局、浦月局、嵐月局、銀月局、明星局、斜月局、名月局、慧星局和直指開局的寒星局、溪月局、疏星局、花月局、殘月局、雨月局、金星局、松月局、丘月局、新月局、瑞星局、山月局、遊星局。
黑方必負開局
可用《彭氏口訣》進行記憶:
二十六局先棄二,直指遊星斜慧星。
寒星溪月疏星首,花殘二月並白蓮,
雨月金星追黑玉,松丘新宵瑞山腥。
星月長峽恆水流,白蓮垂俏雲浦嵐,
黑玉銀月倚明星,斜月名月堪稱朋。
【五子棋的數學思考】
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五子連珠游戲其中包含著一個極為深刻的數學問題。為什麼不是四子連珠,或者是六子連珠?你可能會說,四子連珠,那就太容易啦,下幾步就勝了。而六子連珠呢,則太難了,誰也別想連成。這就說明,五子連珠極可能是一個最佳攻守平衡值,一個達成連珠的最大值。增一子、減一子都會打破這個平衡。四子連珠太易,攻方處於絕對優勢;而六子連珠太難,守方處於絕對優勢。而游戲規則必須是讓游戲雙方處於平等的位置才可能進行,否則游戲就不成其為游戲。要想黑白棋連珠成為一種符合游戲規則的智力游戲,五子連珠無疑是一個最佳方案。中華民族的祖先在發明五子連珠的過程中,猜想肯定也不是一撮而就,而是極可能經歷了四子連珠、六子連珠的嘗試過程,最後才確定為五子連珠,並流行開來。
這個問題,被當代科普作家傅小松稱之為五子連珠問題,又稱五子連珠猜想。其准確表述是:
在以橫線、豎線互相交叉(一般各為15條)的方形平面(棋盤)中,黑白兩種「點』(棋子)先後沿橫線、豎線排列(行棋),在平面(棋盤)橫線、豎線、斜線(無實線連接)上形成連續的同色「點」(棋子),五個「點」(棋子)為可能達成連珠的最大值。
五子連珠是黑白棋連珠的一個最佳方案,這在實際中早已不會有人懷疑。並且,五子連珠已經存在並發展了幾千年,成為了一種趣味性強,同時技巧比較復雜、競爭激烈的棋類游戲,與圍棋、國際象棋、中國象棋的巧妙性、復雜性也有一拼。這似乎足以證明五子連珠的最佳性。但從科學真理的角度看,一萬次實踐的證明也不能代替邏輯和數學上的證明。要確定五子連珠是黑白棋連珠的一個最佳方案,五子連珠是一個最佳值、最大值,必須進行數學上的證明。
「五子連珠問題」的證明可能非常復雜,這是因為,第一,它不是一個靜態的問題,而是一個動態的問題。棋盤是一個靜態的二維平面,但行棋博弈是一個的動態的過程。第二,這不是一個線性和確定性問題的,而是一個非線性和模糊性問題。所謂「五子連珠」的最佳值,是在千變萬化的攻與防中達到的一種默契。因此,要解決「五子連珠猜想」,可能要運用到博弈論、模糊數學等工具。
[編輯本段]五子棋攻防策略
五子棋源於中國,後傳入日本名為「連珠」。學從中國,傳至中國。
下五子棋須得法,法中變化有莫測;五子之變如水勢,因勢避高而趨下.戰不過攻守,法不過奇正,奇正之法:往復循環,「不竭如江海,無窮如天地」。
其祥法如下 :圍、擊虛、就實、寡眾
(圍)由於五子棋源於圍棋,故下五子棋若想立於不敗之地,須以圍棋之法行棋,說白了就是「包餃子」,試想:如果對方的棋子被圍住了,左沖右突都不行,前闖後退更不見效,此時他心理極度郁悶,已無鬥志,棋還能下好嗎?只能是輸的份了!!!此招用於防守。
(擊虛)兵法有雲:「避實擊虛」,下五子棋之精髓也在其理。不過此舉貴在進攻,進攻若能攻其空虛之處,且得法,將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而破竹將對手擊敗。此招用於進攻。
(就實)老子《道德經》中講了萬物正反兩個方面及消長之理,攻守亦不過如此,故有「避實擊虛」則就有「就實讓虛」。「就實讓虛」就是對方往哪裡走棋,咱就往哪裡走棋,好比隨形附影一般。這招要把握好火候,不能過度也不能失度,因為下棋很容易攻守易勢(攻之極乃守時,守之極乃攻時;攻中生守,守中生攻),此招用於防守。
(寡眾)《孫子●虛實》中曰:「......備前則後寡,備後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此招用在五子棋中則反其道而行,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具體招法是「堵了前面則堵後面,堵了後面則堵前面,堵了左邊則堵右邊,堵了右邊則堵左邊」,前後左右四面八方都堵,則對方則無路可逃,無棋可下!此招和(圍)連用。無所不勝,用在防守。
另外,有時在有計算的前提下,連續沖三、沖四(vct、vcf)有可能創造新的進攻機會;反之,一味的VC,只能遲滯敗亡的步伐,反而使自己被「圍」陷入鐵桶陣(一般叫馬桶陣)中。除了這些外,八卦陣是防守的無二秘寶,只是明八卦太過明顯,因此暗八卦(用部分八卦點做主力,少量雜子作障眼)的功底就成了衡量技術的重要指標。
參考【棋經十三篇】
【五子棋貢獻分析法】
五子棋作為民間游戲來說,也是頗有智力韻味的,下面介紹一下理論中的五子棋的貢獻問題與法則:
設以圍棋棋盤左下角為坐標原點建立直角坐標系xOy,若(9,10)(9,11)(10,10)(11,9)上有黑子,(8,12)(10,9)(11,8)上有白子,現在到白棋走子,若走(10,12)(11,11)就屬於斜向走子,但是通常直向的(緊貼著棋子走的)走子要比斜向的走子對防守的貢獻大,若走(8,11)(8,10)(8,9)(9,9)其中一個的均屬於單側走子,而另一側則空虛,所以也不好,若走(11,10)也不好,因為在(11,8)的子已經對防守有了一定的貢獻了,同理走(10,11)的也不好,因為(10,9)的子也對防守有了一定的貢獻.所以說此時最佳的走子方法就是走(9,12)
若(8,10)有白子,(10,10)(11,10)(12,10)有黑子,到白子走,由於(8,10)對防守貢獻了一部分,所以應該走(13,10)而不走(9,10)。若為黑走,就應該走(13,10)而不走(9,10),因為白子的(8,10)會削弱它對攻的貢獻象棋目錄

象棋
象棋,又稱中國象棋(英文現譯作Xiangqi,舊譯Chinese Chess)。根據2009年2月23日國家體育總局《關於重新公布我國正式開展的體育運動項目的通知》(體競字[2006]123號),「中國象棋」是我國正式開展的78個體育運動項目之一。為促進該項目在世界范圍內的普及和推廣,現同意將「中國象棋」項目名稱更改為「象棋」,英文譯名採用「Xiangqi」[2]。
[編輯本段]象棋的歷史
中國象棋具有悠久的歷史。戰國時期,已經有了關於象棋的正式記載 ,如:《楚辭 · 招魂》中有 " 蓖蔽象棋,有六簿些;
曹並進,遒相迫些;成梟而牟,呼五白些。 " 。《說苑》載:雍門子周以琴見 孟嘗 君,說: " 足下千乘之君也, …… 燕則斗象棋而舞鄭女。 " 由此可見,遠在戰國時代,象棋已在貴族階層中流行開來了。據上述情況及 象棋的形制推斷,象棋當在周代建朝(公元前 11 世紀)前後產生於中國南部的氏族地區。早期的象棋,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種器具組成。兩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別為:梟、盧、雉、犢、塞(二枚)。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箸,相當於骰子,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種方形的棋盤。比賽時 ," 投六箸,行六棋 " ,鬥巧鬥智,相互進攻逼迫,而制對方於死地。春秋戰國時的兵制,以五人為伍,設伍長一人,共六人,當時作為軍事訓練的足球游戲,也是每方六人。由此可見,早期的象棋,是象徵當時戰斗的一種游戲。在這種棋制的基礎上,後來又出現一種叫 " 塞 " 的棋戲,只行棋不投箸,擺脫了早期象棋中僥幸取勝的成分。
秦漢時期,塞戲頗為盛行,當時又稱塞戲為 " 格五 " 。從湖北雲夢西漢墓出土的塞戲棋盤和甘肅武威磨嘴子漢墓出土的彩繪木俑塞戲 ,可以映證漢代邊韶《塞賦》中對塞戲形制的描寫。三國時期,象棋的形制不斷地變化,並已和印度有了傳播關系。至南北朝時期的北周朝代,武帝(公元 561 ~ 578 年在位)制《象經》,王褒寫《象戲 · 序 》,庚信寫《象戲經賦》,標志著象棋形制第二次大改革的完成。隋唐時期,象棋活動穩步開展,史籍上屢見記載,其中最重要的是《士禮居叢書》載《梁公九諫》中對武則天夢中下象棋頻國天女的記敘和牛僧孺《玄怪錄》中關於寶應元年(公元 762 年)岑順夢見象棋的一段故事。結合現在能見到的北宋初期飾有 " 琴棋書畫 " 四樣圖案,而以八格乘八格的明暗相間的棋盤來表示棋的蘇州織錦,和河南開封出土的背面繪有圖形的銅質棋子,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唐代的象棋形制,和早期的國際象棋頗多相似之處。當時象棋的流行情況,從詩文傳奇中諸多記載中,都可略見一斑。而象棋譜《樗薄象戲格》三卷則可能是唐代的著作。 宋代是象棋廣泛流行,形制大變革的時代。北宋時期,先後有司馬光的《七國象戲》,尹洙的《象戲格》、《棋勢》,晁補之的《廣象戲圖》等著術問世,民間還流行 " 大象戲 " 。
開局——是指雙方按各自的戰略思想把棋子布成一定陣勢的階段,通常在10回合之內,但有的已達到15回合。
中局——是陣勢布列後雙方棋子接觸,進行扭殺的階段,介於開局與殘局之間。
殘局——是尾聲階段,主要特點是兵力消耗過半,通常以雙方各剩兩個大子時為殘局。
九宮——將帥活動區域 棋盤的「米字格」,當對方棋子逼近時,通常要轉為防守
中線——棋盤中第五條直線,五(紅方)5(黑方)代表中路
底二路——河界下第三條橫線,進攻將、帥的險要道路
肋道——中線左右的四、六(4、6)路,屬於攻防要道
巡河—一方的棋子(一般指車、炮)在己方河界上
騎河—一方的棋子在對方河界上稱騎河
將—稱將軍、照將等,攻擊敵方帥、將
應將(解將)—對於將軍採取反擊、躲避、防衛的辦法
將死—照將無法應將稱將死
困斃—走棋一方無棋可走,稱困斃
殺—走子企圖下一步將軍,將死對方者,稱殺著,簡稱「殺」
捉—走子後造成下一著吃掉對方某個無根子
打—將、殺、捉等攻擊手段統稱打
兌—走子與同等子互換吃者,稱「兌」
閑—不屬於打的棋,統稱閑
先手—1、開局時紅先2、對局中的主動者
後手—1、開局時黑後2、對局中的被動者
均勢—雙方局勢均衡、兵力相等
優勢—一方兵力多於另一方,或掌握了棋局的主動,明顯好走
勝勢—一方多子占優,局勢大局已定,勝利在望的一方稱勝勢
入局—一方兵力攻入對方陣地,連續將軍(或步步催殺)而取得勝利的過程
妙著—對局中,一方走出出人意料的棋,從而取得戰術上的成功,或棋局的主動權
正著—當時棋局下必須走的一著或數著,也指正確著法或官著
劣著—一方弈出著法無全局觀念,或進攻不當,防守不力,往往導致局勢不利或失敗
起著—開局第一著
獻—— 凡走子送吃者, 謂之「獻」
攔—— 凡走子攔阻對方子力之左右進退移動者,謂之「攔」。
解殺 凡走子直接化解對方之殺著者,謂之「解殺」,若「解殺」同時給予對方「殺」,則稱「解殺還殺」。
有根——凡被捉子如有另子保護,可以反吃者, 謂之「有根」否則謂之「無根」。
真根——凡有根子之「根」(即保護子) 於該子被對方吃去時, 確可反吃敵子者, 謂之「真根」。
假根——凡有根子之「根」於該子披吃去時, 不能移動反吃敵子者, 謂之「假根」。

現代的象棋型式,到宋代方才制定。宋代的理學家程顥有一首詠象棋的詩說:「大都博棄皆戲劇,象戲翻能學用兵。車馬尚存周戲法,偏神兼備漢官名。中軍八面將軍重,河外尖斜步卒輕,卻憑紋愁聊自笑,雄如劉項亦閑爭。」他詩中還沒提到炮,炮這兵種,是最後加入的,當然是要在中國人發明了火葯火器之後,才反映在象棋上。
印度原來的象棋由四個人下,好像打麻將一般,每人要先擲骰子,憑點數來下棋。被將死的一家退出戰局,殘存的棋子都歸戰勝者俘虜,俘虜降一級使用。四家淘汰為兩家後,兩家再決勝負。宋司馬光曾創七國棋,七個人可以合縱連橫,戰勝者兼並俘虜,增加自己實力。現在日本的「將棋」俘虜了對方的棋子也可供自己使用,這些規矩都源自印度象棋。在軍事上,利用敵人的俘虜,那麼中國象棋與國際象棋是比較人道主義些吧。
流行在歐美的國際象棋與印度象棋相同的一點,是都有六十四個方格,棋子放在格子中間。中國人卻想到了一個聰明辦法,棋子不放在格子之中而放在線路交叉的地方,這樣棋盤只增加一條線而位置卻從六十四增為九十,我想這或許是從圍棋得到的靈感,因為圍棋子是放在線路交叉處,而象棋盤又剛巧是圍棋盤格數的四分之一。
印度象棋傳到歐洲後,名稱上作了一些改變,如士變為後、象變為主教(俄國不變)、車變為炮台(或船),皇後本來威力極小,但歐洲把她改為縱橫斜飛無敵,遠勝於車。
朝鮮棋是從中國象棋中變化出來的。據說在朝鮮戰爭時,美國的狄安將軍被俘,後來就學會了這種棋,在被俘期間天天與看守他的人下棋消遣。
此外有馬來棋、緬甸棋、逞羅棋、現代印度棋(共有三種),雖然大致相同,但也有相異之處。
法國人布阿葉寫了一篇談象棋的文章,他說,歐美一般人雖然以為國際象棋具有世界性,其實它盛行的地帶只佔世界人口百分之四十,中國會下象棋的人,或許比全世界下國際象棋的人還要多些。
[編輯本段]棋詩

文人詩作

北宋理學家程顥 (公元1032-1085年),有詠象棋詩一首:
大都博弈皆戲劇,象戲翻能學用兵。
車馬尚存周戰法,偏裨兼備漢宮名。
中軍八面將軍重,河外尖斜步卒輕。
卻憑紋楸聊自笑,雄如劉項亦閑爭。
我自己的摹寫:
熒屏嘈嘈皆韓劇,紋枰離離可用兵。
車馬馳奔無定法,士相輔弼有威名。
中軍帳坐堪自重,九宮陣里煩憂輕。
飛象過河君莫笑,孤身一帥亦堪爭。
明正德年間(公元1506-1521年),進士毛伯溫有詠象棋詩一首:
兩國爭雄動戰爭,不勞金鼓便興兵。
馬行二步鴻溝渡,將守三宮細柳營。
擺陣出車當要路,隔河飛炮破重城。
幄帷士相多機變,一卒功成見太平。
我自己的摹寫:
黑雲壓城起紛爭,金鱗灼日列鏖兵。
馬踏飛鴻天塹渡,將定奇謀錦官營。
列陣運車當歧路,揮旗平炮須瞄城。
緘默士相少靈變,豎卒如虎敵虜平。
清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5年),進士劉墉有詠象棋詩一首:
隔河燦爛火荼分,局勢方圓列陣雲。
一去無還惟卒伍,深藏不出是將軍。
沖車馳突誠難御,飛炮憑陵更逸群。
士也翩翩非汗馬,也隨彼相錄忠勤。
我自己的摹寫:
星漢遙迢罡煞分,威勢塞川氣干雲。
捨身赴難惟卒伍,視死如歸是監軍。
揮車往來城可御,屯炮葉底更超群。
士也默默謙勝馬,斜庇帥哥獻殷勤。
...................................................................

象棋譜式

象棋譜式
將軍不離九宮內,士止相隨不出官。
象飛四方營四角,馬行一步一尖沖。
炮須隔子打一子,車行直路任西東。
唯卒只能行一步,過河橫進退無蹤。
宜用心機
象棋易學最難精,妙著神機自巧生。
得勢舍車方有益,失先棄子必無成。
他強己弱須兼守,彼弱吾強可橫行。
更熟此書胸臆內,管教到處有芳名。
中炮局
起炮在中宮,觀棋氣象雄。
馬常守中卒,士上將防空。
象要車相附,卒宜左右攻。
居將炮車敵,馬出渡河容。
士相局勢
炮向士角安,車行兩路前。
過河車炮上,炮在後為先。
集車拿士相,仍教炮向前。
敵人輕不守,捉將不為難。
飛炮局勢
炮車邊塞上,臨陣勢如飛。
虛隙井圖象,沖前敵勢危。
絕敵尋先子,無語自沉吟。
車將車破敵,變化少人知。
象局勢
象局勢能安,行車出兩邊。
車先河上立,馬在後遮攔。
炮急常行動,上士必相圓。
象眼深防塞,中心卒莫行。
勢成方動炮,攻敵兩河邊。
勸君依此訣,捉將有何難。
破車勢
一車在中營,鴛鴦馬上攻。
一車河上立,中卒向前沖。
引車塞象眼,炮在後相從。
勝宜得先
得子得先名得勝,得子失先卻是輸。
車前馬後須相應,進退應須要付車。
[編輯本段]口訣
「馬」走「日」,
「象」走「田」。
「車」、「炮」走直路,
「吃子炮」翻「山」。
「將」在「九宮」轉,
「士」只走斜線。
小「卒」攻過「河」,
可橫可向前。

㈤ 初中生音樂課堂上可以玩什麼游戲

1、探索空間

玩法:在跟學生介紹打擊樂器的時候。准備一個密封的盒子,裡面裝了打擊樂器,請學生伸手去摸,感覺其形狀,並把它畫出來,猜是用什麼做的。可以引導學生給樂器起名,再深入解釋它的名字,探索它怎樣敲最好聽。最後用樂器為歌曲伴奏。



2,五子連珠。

玩法:首先找一張加厚的白紙,用圓珠筆。一筆一筆的畫好格子,兩個人分別拿鉛筆選不同的符號開始鬥志斗勇,游戲結束以後呢,再拿橡皮,小心翼翼的把游戲的痕跡擦乾凈,盡量不要留下任何痕跡,整張紙跟新的一樣。

3,英語單詞接龍

玩法:就像語文課堂上的成語接龍一樣的。還可以讓同學們預習課文之後,每個人都有機會當2-3分鍾的老師,通過自己的理解,講出這句課文的意思,激發學習興趣。要求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近來。

4、地面五線譜

玩法:在地面鋪設彩色橡皮筋,形成五線譜狀,可同時容納4—5人。活動前,學生在「下加一線處」做准備。教師彈奏單音或樂句。

參加游戲的同學聽辨音高,辨別後准確找到相應位置。其間,座位中的同學們可以為參與游戲的同學配音、演唱,幫助他們快速找准線間位置,並監督跳格位置與音高是否正確。

參與游戲的同學可以是自由參加,也可以是各小組推選的代表,形成小組間的比賽。在游戲的過程中,未出現差錯的同學,就發給一朵紅花以示鼓勵,游戲結束後,看哪一組紅花最多,哪一組就為優勝組。

5、小貓釣魚

教學准備:做4張視唱卡片,每張卡片的左上角編上號,將4張卡片依次貼在黑板上,然後將4張卡片的編號分別寫在「小魚」形狀的卡片上。

游戲過程:學生戴「小貓」頭飾「釣魚」,教師隨機排列「小魚」順序,並指導學生按「小魚」卡片的順序識譜。或每組推出一名同學,代表本組參加比賽,根據識唱情況(唱名、音準、節奏等因素)評出小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