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知識 » 春節有什麼寓意的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春節有什麼寓意的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2-10 09:30:09

A. 春節的年畫及其含義

春節的年畫及其含義如下:

1、歲歲平安

傳統的「歲歲平安」年畫上都會有爆竹、花瓶。我國民間年節燃放爆竹,由來已久。傳說古時有一叫「年」的怪獸,每到臘月三十,就出來傷人。

有一次,「年」跑過一個村莊,恰遇兩牧童甩鞭子,「年」忽聽得半空中響起啪啪聲,嚇得扭頭就跑。從此,每到「年」出來的時候,人們就燃放鞭炮,已求安寧。「歲歲平安」即年年都和平安寧,生活幸福。

2、鍾馗接福

傳說唐朝開元年間,唐玄宗李隆基赴驪山檢閱軍事演習回長安後,身體狀況欠佳,發作瘧疾,有熱無寒。御醫和巫師費盡心機,全不見效。後來,李隆基夢到終南山的鍾馗捉走了一小鬼,瘧疾痊

愈。於是李隆基下令,將吳道子所畫鍾馗捉鬼圖鏤板印刷,連同此圖由來因果,廣頒天下,讓百姓都在歲暮除夕時貼在家門上,「以祛邪魅,益靜妖氛」。

自「鍾馗捉鬼」後,還衍生「鍾馗接福」、「鍾馗斬妖」、「鍾馗出行」、「鍾馗嫁妹」等其他多種「鍾馗系列圖畫」也一概作驅邪禳解用場。

3、喜報春光

圖案為喜鵲、梅花。喜鵲在古時候曾被叫做吉祥鳥,人們認為喜鵲具有感應預兆的神異功能,「易卦」上稱喜鵲為陽鳥,先物而動,先事而應,它那透著喜氣的身姿,清脆明亮的叫聲,隨處可見可聞。

「喜報春光」喜鵲唱梅枝圖,這里寓喜,梅花是冬令之花,在冬春相交之時開花包春,喻喜事臨門。

B. 春節的風俗及寓意是什麼

春節的風俗及寓意是:

1、給壓歲錢

過年最開心的,莫過於孩子們,因為他們可以收到壓歲錢。而壓歲錢的由來最早可以追溯至漢代。

漢代的壓歲錢,也叫厭勝錢,或叫大壓勝錢,這些錢並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貨幣,而是一種佩戴的錢幣形狀的避邪品,寓意為壓祟。

祟是傳說中的小妖,每年的年三十夜裡出來害熟睡的孩子,傳說有人年夜飯後用紅紙包上八枚銅錢放在孩子的枕邊,以此助孩子把祟嚇退,因此得名為壓祟錢。由於祟和歲諧音,就變成了壓歲錢。

2、穿新衣服

隨著經濟的發展,穿新衣服已經是很平常的事了。但是在古代,能穿新衣服可是一件大事。一般普通人家的孩子,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有新衣服穿。

而過年穿新衣服的習俗,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的梁朝,也就是電視劇《琅琊榜》中虛構的梅長蘇所生活的那個朝代。

穿上新衣服寓意著去舊迎新,而色彩鮮艷的新衣服,還能給新年添加幾分喜慶。

3、守歲

守歲這一習俗最早的記錄出現在西晉時期的四川等地,據傳說,遠古時代有一種怪獸叫做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獸就要從海里爬出來傷害人畜,毀壞田園,降災於辛苦了一年的人們。人們為了躲避年獸,大年三十晚上,都不敢睡覺,坐等天亮。為消磨時光,也為壯膽,他們就喝酒。

等年初一早晨年獸不再出來,才敢出門。人們見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賀道喜,慶幸沒被年獸吃掉,這樣過了好多年,沒出什麼事情,人們對年獸放鬆了警惕。而守歲也有著辭舊迎新,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的寓意,被流傳至今。

4、貼春聯

現在過年,家家戶戶的門上都要貼上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最早的春聯出現於五代十國的後蜀,後蜀國君孟昶最先研製出了春聯,只不過那時的春聯並不寫在紅紙上。

因為人們覺得桃木有辟邪的功效,所以他就在桃木上寫下了新年納余慶,佳節賀長春這第一幅春聯,貼在了自己的卧室門口。

因為其是用桃木製作的,所以當時稱之為桃符。到了宋代,春節貼對聯已經成為一種風俗了。

5、放爆竹

最早的爆竹並不是火葯和紙製成的煙花,而是直接用火燒竹子發出的爆裂聲,所以叫爆竹。

話說年獸既不怕人,也不怕火,人們為了驅趕它,就想起在火中燃燒爆竹,用竹子的爆裂聲使其遠遁的辦法。放爆竹也就有了驅逐瘟邪,吉利平安的寓意。

到了宋代,火葯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人們就用火葯裝入竹筒,做成爆竹。再後用紙制筒,也稱爆仗或炮仗,而除夕、春節燃放炮仗也就流行起來了,一直流傳至今。

6、吃餃子

北方人在大年三十的晚上都會吃餃子。 餃子雖然歷史悠久,但是過年吃餃子這一習俗直到明朝時才出現。

當時的人們,一般提前將餃子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才開始吃,子時是農歷正月初一的伊始,新的一年由此開始。吃餃子意味著更歲交子,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