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代的劍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劍由劍身、劍柄和劍鞘三部分組成。
一、劍身包括劍鋒、劍脊、劍從、劍鍔和劍臘五部分。
劍鋒:劍身前端鋒利部分;
劍脊:劍體中線凸起;
劍從:脊兩側成坡狀部分;
劍鍔:從外的刃,即劍身兩旁的刃;
劍臘:脊與兩從合稱為臘。
二、劍柄包括劍莖、劍格、劍首、劍箍、劍緱、劍韁和劍穗七部分。
劍莖:也就是劍柄的把手部分,主要有扁形與圓形的兩種;
劍格:劍莖和劍身之間的護手,又稱為衛、璏、劍鏜;
劍首:莖的末端常有的圓形部分,又稱為鐔;
劍箍:莖上的圓形凸起的紋飾;
劍緱:在莖上纏繞的繩子;
劍韁:系在劍首的皮繩,用於懸掛在手腕上便於取用;
劍穗:系在劍首的流蘇,又稱劍袍,有穗的劍稱為文劍,佩戴於文人權貴身上,無實際用途。
三、劍通常配有劍鞘,又稱為「室」,套在劍身之上,有保護劍身和方便攜帶的作用。
古代名劍:
一、越王勾踐劍
通高55.7厘米,寬4.6厘米,柄長8.4厘米,重875克。1965年冬天出土於湖北省荊州市附近的望山楚墓群中。劍上用鳥篆銘文刻了八個字,「越王勾踐,自作用劍」。
這把青銅寶劍穿越了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但劍身絲毫不見銹斑,且依然鋒利無比,閃爍著炫目的青光,寒氣逼人。
二、吳王光劍
總長77.3厘米,劍格寬4.8厘米,劍體長65厘米,重1公斤。此劍於1993年春安徽南陵縣盜掘出土,旋即流入香港古玩商肆,後由上海博物館以重金購回。
這把劍身飾有精美花紋的吳王光劍在歷經2500餘年後仍鋒利無比。由於此劍劍身近臘處有兩行陰刻篆字銘文:「攻吾王光自乍(作),用劍以戰戍人。」從而可以確認是吳王光(即吳王闔閭)使用的劍。
三、兵馬俑秦劍
此劍出土於秦兵馬俑二號坑,出土時被一尊高級軍吏俑壓彎。但是之後,這把被壓彎千年的劍竟然彈直,當場去土銹後,表面光亮如新,劍刃非常鋒利,一劍可劃透12層報紙。
科研人員測試後發現,劍的表面有一層10至15微米的含鉻氧化物保護層,表明曾採用鉻鹽氧化處理技術。這些兵器的表面有一層含鉻化合物的氧化層,其含鉻量達到0.78%至2.32%,厚度為10至15微米。
㈡ 秦始皇嬴政那把劍叫什麼
秦始皇嬴政的劍叫鹿盧劍。
鹿盧劍是是歷史上歷代秦王的佩劍,其意義深遠,象徵著王權。還有其他的名字:「背手劍」、「秦王劍」、「宇宙鋒」。
劍長四尺多,鋒利無比。當年白起自殺用的便是這把「宇宙鋒」。白起死後,又被送還給秦王。荊軻刺秦,當年斬斷荊軻大腿的劍也是「宇宙鋒」。
秦始皇征戰多年,功績卓越,秦始皇便把這把劍上給了它,又引出了「劍斬趙高」的故事。泰阿是古代十大名劍之一,曾是楚國的鎮國之寶。傳說這把劍是威道之劍,楚國曾因為這把劍險遭滅國之難。後來這把劍到了秦始皇手中,死後還用於陪葬。
(2)古人的劍有什麼形狀最好圖片擴展閱讀:
秦俑坑中共發現青銅劍二十二把,劍身通體窄長,像柳葉的形狀,長短不一,最長的95厘米,最短的81厘米。劍作為近身格鬥的兵器,增加其長度,能提高自衛和殺傷力。因此,隨著復合鑄劍技術的出現,青銅劍的長度大為增加。
這批青銅劍,就是目前巳知的戰國之際最長的青銅劍。劍的製作工藝很規整,有的劍出土時仍套在劍鞘內,鞘已腐朽。這些青銅劍在地下兩干多年後,出土時仍然光亮無比,寒氣逼人。經過科學檢測,發現劍身表面經過鉻鹽氧化處理,在表面上形成一層厚10微米的緻密的氧化層。
這個發現使世界為之震驚。因為用鉻化處理防銹的工藝,是20世紀30,年代才由德國人取得的專利,而中國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用於兵器防銹,實在是一大奇跡。
秦始皇作為一代雄主,他好大喜功,「可寶者多」,他所佩之劍應為當時最先進,也就是說其長度至少不會短於90厘米。於是,在荊軻刺秦時,發生了情急之下一時不能拔劍出鞘的險情。
㈢ 中國古代著名的劍的名字。
中國古代有十大名劍,它們的名字是軒轅劍、湛瀘劍、赤霄劍、太阿劍、七星龍淵劍、干將劍、莫邪劍、魚腸劍、承影劍。
1、聖道之劍——軒轅劍:
軒轅劍的劍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而劍柄兩則,一面書農耕畜養之術,一面書四海一統之策。後來黃帝將這把象徵著華夏民族之氣的聖道之劍,傳給了夏禹,所以此劍也有軒轅夏禹劍之稱。
2、仁道之劍——湛盧劍:
傳說湛盧劍是一柄神奇之劍,它會滴血認主,唯有仁道之君,方可使用此劍。
3、帝王之劍——赤霄劍:
赤霄劍長三尺,劍身以玄鐵鑄造,人離劍七步之外,即可感覺到一股濃重的帝王之氣。據說赤霄劍出爐之時,烏雲密布、狂風四起、雷雨交加,連王氣所集的秦王宮殿,都為之震動不已。
4、威道之劍——泰阿劍:
相傳有一日楚王登上城頭雙手捧劍,長嘆一聲:泰阿劍啊,泰阿劍,我今天將用自己的鮮血來祭你,於是,拔劍出鞘,引劍直指敵軍。
只見一團磅礴劍氣激射而出,城外霎時飛砂走石遮天蔽日,晉國兵馬大亂,片刻之後,旌旗仆地,流血千里,晉軍全軍覆沒。
5、誠信高潔之劍——七星龍淵劍:
據說當年歐冶子攜妻女,來到仙人指點的秦溪山時,只見在兩棵千年古樹下面,整齊地排列著七口井,其形如北斗七星,井中寒泉清洌見底,歐冶子認定此地是鑄造寶劍的最佳地點。
歐冶子汲水淬劍,當他將第一把劍放在石墩錘打時,突然烏雲四起,狂風大作,雷電交加,七條金龍從井口鑽出,沖上雲霄,爾後齊向劍坯上噴了口水後,就騰雲駕霧而去。
歐冶子舉劍觀之,只見劍身剛柔並濟,劍鋒銳利無比,他隨手舉劍向巨石劈去,只聽啪的一聲,巨石被劈成兩瓣。
6、愛情之劍——干將劍:
干將劍刃長三尺,柄長六寸,刃寬約三寸許,系紅櫻劍絮,重九鏘,即三斤十二兩,劍身有龜紋雕飾,舞動時有如虎嘯。
7、愛情之劍——莫邪劍:
莫邪劍刃長四尺,柄長一尺,刃寬約兩寸許,系湖綠劍絮,重約十鏘,即約四斤二兩七分,劍身有漫冶,即水紋雕飾,舞動時銀光流瀉,如銀蛇吐信。
干將莫邪劍是雄雌雙劍。當看到其中一柄劍時,就必然會看到另一柄劍。這兩柄寶劍是永不分離的。
8、尊貴華美之劍——純鈞劍:
純鈞劍,外觀雖然精緻華美,觀之,令人賞心悅目,但鋒芒決不因其華美而減之,它斬金截鐵,依然如同摧枯拉朽。也就是它將亮麗優美與鋒芒不減完美地融為一體,被喻為尊貴無雙的千古絕唱之劍。
9、義勇不法之劍——魚腸劍:
魚腸劍,是歐冶子在湛盧山上鑄造的五柄名劍之一。此劍能藏到魚腸之中。
10、有影無形之劍——承影劍:
承影劍是一柄最奇特的名劍。相傳它鑄造於商朝,為春秋時衛國人孔周所收藏,這是一把有影無形的長劍。
㈣ 千年不生銹,吹毛即斷。世界最珍貴的帝王佩劍有哪些,有何精妙之處
千年不生銹,吹毛即斷,世界最珍貴的帝王佩劍有越王勾踐劍、乾隆的神鋒寶劍以及拿破崙的寶劍。這幾把珍貴的帝王配件有非常精妙的地方,這里一一說道。
再者,就是拿破崙的寶劍了。拿破崙的這把劍最大的特點就是劍尖被削掉了,以顯現拿破崙作為君王的仁慈。也是作為拿破崙登基的時候使用的加冕之劍,劍柄上鑲嵌了大量的鑽石,看起來也是顯得比較的華貴大氣。尤其是那140克拉的攝政王鑽石最為引人矚目,這顆鑽石原先是點綴在國王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的王冠之上的。
㈤ 我國古代有哪些名劍
1:軒轅劍
軒轅劍,傳說中的神兵,又名軒轅夏禹劍,是一把聖道之劍。由眾神采首山之銅為黃帝所鑄,後傳與夏禹。劍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劍柄一面書農耕畜養之術,一面書四海一統之策。此劍後為商湯所得,大敗上古三大邪刀,其內蘊藏無窮之力,為斬妖除魔的神劍。(此為現代網游、小說加工設定,史載黃帝確有佩劍,但劍名不詳,亦無准確來歷說明)
2:湛盧劍
據《辭海》及《中國地名大辭典》記載:"湛盧山位於福建北部松溪縣南部,山高嶺峻,四季霧凝,相傳為春秋時歐冶子鑄劍處,遂以劍名山。""乾坤開勝地,紫氣抱盧山",從古至今,有關湛盧的詩文有很多,但總不免要提到歐冶子,提到那把"天下第一劍"之譽的湛盧寶劍。春秋時期,諸侯爭霸,戰亂不斷。交戰各方為了增強戰鬥力,紛紛選派國內的能工巧匠,研製克敵制勝的武器。作為短兵相接的主要武器,劍在當時被稱為"百兵之師"。地處東南地區的吳越諸國,水網縱橫,林草密布,不利車戰,因而鋒利輕便的劍就愈顯其重要。
3:赤霄劍
赤霄劍,十大名劍之一。赤霄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寶劍。頗具歷史價值。
漢高祖所得,鐵,銘曰赤霄大篆書,三尺,高帝以秦始皇三十四年得於南山及貴常服之斬蛇。高祖劉邦佩劍,起義時有鑄劍師打造的青銅劍。劍身仿秦劍。秀有花紋。"斬白蛇、提三尺劍立不世之功"都指這把劍。
4:泰阿劍
楚國的都城已被晉國的兵馬圍困了三年。晉國出兵伐楚,是想得到楚國的鎮國之寶:泰阿劍。世人都說,泰阿劍是歐冶子和干將兩大劍師聯手所鑄。但是兩位大師卻不這樣認為,他們說泰阿劍是一把諸侯威道之劍早已存在,只是無形、無跡,但是劍氣早已存於天地之間,只等待時機凝聚起來,天時、地利、人和三道歸一,此劍即成。
5:七星龍淵劍
龍泉劍,又名龍淵劍,中國古代名劍,是誠信高潔之劍。傳說是由歐冶子和干將兩大劍師聯手所鑄。
相傳歐冶子和干將為鑄此劍,鑿開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鑄劍爐旁成北斗七星環列的七個池中,是名「七星」。劍成之後,俯視劍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淵,飄渺而深邃彷彿有巨龍盤卧。是名「龍淵」。故名此劍曰「七星龍淵」,簡稱「龍淵劍」。
唐朝時因避高祖李淵諱,便把「淵」字改成「泉」字,曰「七星龍泉」,簡稱「龍泉劍」。
6:干將劍
干將是古代傳說的一把劍,十大名劍之一。干將、莫邪是干將、莫邪鑄的兩把劍。干將是雄劍,莫邪是雌劍。干將「采五山之鐵精,六合之金英」,以鑄鐵劍。三月不成。莫邪「斷發剪爪,投於爐中,使童男童女三百人鼓橐裝炭,金鐵乃濡,遂以成劍」
7:莫邪劍
干將、莫邪是兩把劍,但是沒有人能分開它們。干將、莫邪是兩個人,同樣,也沒有人能將他(她)們分開。干將、莫邪是干將、莫邪鑄的兩把劍。干將是雄劍,莫邪是雌劍。
8:魚腸劍
古寶劍名。《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使專諸置魚腸劍炙魚中進之。」意謂極小之匕首,可藏置於魚腹中。一說謂劍之文理屈襞蟠曲若魚腸。見《淮南子?修務訓》:「夫純鉤魚腸之始下型,擊之不能斷,刺之不能入」漢高誘注。參閱宋沈括《夢溪筆談?器用》。魚腸劍,也稱魚藏劍,據傳是鑄劍大師歐冶子為越王所制,他使用了赤堇山之錫;若耶溪之銅,經雨灑雷擊,得天地精華,製成了五口劍,分別是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和巨闕。
9:純鈞劍
純鈞劍,十大名劍第九位。銅錫合金,是一把尊貴無雙的劍。相傳為春秋戰國時期越國人歐冶子所鑄。
10:承影劍
上古名劍,曾為商天子、春秋時衛人孔周所有,與含光,宵練齊名,並稱商天子(王帝君主聖帝)三劍,《列子?湯問》中有記載。
商天子三劍,從辭源角度看,「商天子三劍」本是一個哲學的用語,以上古存在的三把神劍喻道,它首出於《列子?湯問》篇。
《列子?湯問》篇中之"劍"本意是比喻道家的形上本體之"道",三種不同形態。 由於"道劍"滲入了神秘性內涵,因而道教對其進行了借用與發揮。在在內丹術中,"道劍"是內丹修煉的別名。道教內丹學是心性之學在其理論上的表現,隨著內丹學的發展,"道劍"又被看作覺理的代稱。道教賦予"道劍"以宗教與信仰的內涵,其對"道劍"這個特殊概念的借用和發揮,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列子》對道教的深刻影響,以及道家與道教的親緣關系。
承影是一把精緻優雅之劍,十大名劍之一。鑄造時間不明曾被商王帝所收藏,與含光劍、宵練劍並稱殷(依燕穎)商王帝(天子君主)三劍。相傳出爐時,"蛟分承影,雁落忘歸",故名承影。後有由春秋時衛國藏劍名家孔周收藏。
11:鎮客土藏
由於有一部分是傳說的,比如軒轅劍。15 51 96 14 05 3
只有純鈞劍現存在世,純鈞劍便是舉世聞名的越王勾踐青銅劍。其他的找都找不到,不要說收藏了。越王勾踐劍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㈥ 中國古代的八大名劍是啥帶上圖片。時期:【春秋戰國】
第八 魚腸
魚腸劍是一把勇絕之劍。
第七 干將 第六 莫邪
干將、莫邪是兩把劍,但是沒有人能分開它們。干將、莫邪是兩個人,同樣,也沒有人能將他(她)們分開。干將、莫邪是干將、莫邪鑄的兩把劍。干將是雄劍,莫邪是雌劍。干將是丈夫,莫邪是妻子。干將、莫邪是一把摯情之劍。
第五 七星龍淵
七星龍淵是一把誠信高潔之劍。
第四 泰阿
泰阿劍是一把威道之劍。
第三 赤霄
這把劍就是斬蛇起義的赤霄劍。赤霄劍是一把帝道之劍。
第二 湛瀘
湛瀘是一把劍,更是一隻眼睛。湛瀘:湛湛然而黑色也。這把通體黑色渾然無跡的長劍讓人感到的不是它的鋒利,而是它的寬厚和慈祥。它就象上蒼一隻目光深邃、明察秋毫的黑色的眼睛,注視著君王、諸侯的一舉一動。君有道,劍在側,國興旺。君無道,劍飛棄,國破敗。 五金之英,太陽之精,出之有神,服之有威。歐冶子鑄成此劍時,不禁撫劍淚落,因為他終於圓了自己畢生的夢想:鑄出一把無堅不摧而又不帶絲毫殺氣的兵器。所謂仁者無敵。湛瀘劍是一把仁道之劍。
第一 軒轅夏禹劍
眾神采首山之銅為黃帝所鑄,後傳與夏禹。劍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劍柄一面書農耕畜養之術,一面書四海一統之策。軒轅夏禹劍!對這樣一把劍我們還能說些什麼呢。 黃帝、夏禹!對這樣兩個人我們還能說些什麼呢。勇氣、智慧、仁愛……一切歸於兩個字:聖道。軒轅夏禹劍是一把聖道之劍。
實在沒圖
㈦ 中國古代名劍有哪些
一把寶劍配俠士,劍開之處見正氣。古人愛劍,愛劍的瀟灑,愛劍的英氣,愛劍的鋒翠......
作為後人,我們依然愛劍,愛它的故事,愛它的蒼蒼,愛它的斂藏......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我們劍中的劍,中國古代十大名劍,領略一下它們的風采!
軒轅夏禹劍:排名第一。
軒轅夏禹劍,又名軒轅劍,為眾神采首山之銅為黃帝所鑄,後傳與夏禹。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劍柄一面書農耕畜養之術,一面書四海一統之策。此劍與其說是一把利器,不如說是一件祭器,其更多的體現了一種「聖道」精神,是一種正氣的化身。
湛瀘劍:排名第二。
湛盧劍為春秋鑄劍名匠歐冶子所鑄。《越絕書》中寫道: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請求鑄劍大師歐冶子鑄劍,歐冶子允諾之後就帶著妻女從閩侯出發來到湛廬山,在那裡發現了鑄劍所需的神鐵(鐵母)和聖水(冰冷的泉水)。於是其在這里闢地為廬,經三年,終鑄成湛瀘劍。
赤霄劍:排名第三。
此劍為漢劉邦斬蛇所用之劍,其劍上有七採珠、九華玉以為飾,刃上常若霜雪,光采射人。劉邦用此劍斬妖魔,開太平,奠定大漢400年基業。
泰阿劍:排名第四。
泰阿劍,又名太阿劍,為歐冶子與干將聯手所鑄,為楚國鎮國至寶。有成語曰:「泰阿倒持」。
七星龍淵劍:排名第五。
七星龍淵劍,又名龍淵劍,也是歐冶子所鑄。歐冶子為鑄此劍,鑿茨山,放山中溪水,引至鑄劍爐旁成北斗七星環列的七個池中,是名「七星」。劍成之後,俯視劍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淵,因此「龍淵」。故名此劍曰「七星龍淵」,簡稱龍淵劍。唐時為避李淵諱,改名為「七星龍泉劍」,簡稱龍泉。
干將莫邪劍:排名第六、七。
此為雌雄劍,共兩把,為干將與莫邪合鑄。倆人為夫妻,他們所鑄之劍亦情意綿綿、難舍難分,是兩把情義劍。
魚腸劍:排名第八。
魚腸劍「逆理不順,不可服也,臣以殺君,子以殺父。」此劍又一股邪氣,專用來弒君殺父的,傳吳王闔閭曾收藏。
純均劍:排名第九。
純鈞劍就是我們現在依然能夠看到的越王勾踐青銅劍。劍全長為55.6厘米,其中劍身長45.6厘米,劍格寬5厘米。劍身滿飾黑色菱形幾何暗花紋,劍格正面和反面還分別用藍色琉璃和綠松石鑲嵌成美麗的紋飾,內鑄有極其精細的11道同心圓圈。此劍隨經千年風霜,但出土之日依然劍氣逼人,鋒利無比。
承影劍:排名第十。
遠古寶劍,曾為商天子所有。承影是一把精緻優雅之劍,相傳出爐時,「蛟分承影,雁落忘歸」,故名承影。
㈧ 中國古代劍分幾種
柳葉劍
柳葉形扁莖式,其整體呈柳葉形,沿鍔磨成圓鋒銳角,臘中央略微隆起,沒有劍格,臘和莖沒有明顯的分界,莖扁而有兩穿。
圓莖劍
薄臘無格圓莖劍流行於春秋早中期,典型式樣有:薄臘圓莖短體式,其臘如葉狀,中脊起棱,至從末端延長成為圓莖,雖莖較為細長,然而整體仍為短劍式;薄臘銳下圓莖式,其臘扁平而薄,鋒斷,下端斜收呈尖銳狀,脊凸起延長成圓莖,但無首亦無格。
扁莖劍
無格斜從扁莖劍流行於春秋晚期,其基本式樣為:兩從較寬而臘短,中脊呈直線狀隆起,兩從微斜而凹,下端平,無格,或格不連鑄,扁莖有穿。
厚格劍
厚格劍流行於春秋戰國之際,典型式樣有:斜寬從狹前鍔厚格圓莖有箍式,其背呈直線,斜從而寬,前鍔所收略同,格為倒凹字形,但圓莖上有兩道箍,便於纏緱。
薄格劍
薄格劍盛行於戰國時期,兩從均勻,臘有長有短,劍格薄,圓莖無箍。
(8)古人的劍有什麼形狀最好圖片擴展閱讀:
倚天劍是三國時曹操佩劍,與青釭劍齊名並稱絕世雙劍,均為曹操所有。傳為取宋玉的《大言賦》中的名句「長劍耿耿倚天外」命名。倚天劍鋒銳無比,後成為寶劍之代稱。
干將劍,春秋時吳國人,中國古代傳說中造劍的名匠,曾為吳王造劍。後與其妻莫邪奉命為楚王鑄成寶劍兩把,一曰干將,一曰莫邪(也作鏌鋣)。干將將雌劍獻與楚王,雄劍傳給其子,被楚王所殺。
魚腸劍,也稱魚藏劍,據傳是鑄劍大師歐冶子為越王所制,他使用了赤堇山之錫;若耶溪之銅,經雨灑雷擊,得天地精華,製成了五口劍,分別是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和巨闕。
㈨ 中國古代的十大神劍都是什麼劍。詳細
湛瀘、赤霄、太阿、龍泉劍、干將、莫邪、魚腸、純鈞、承影、軒轅。
1、湛瀘
湛瀘(又名湛盧),是春秋時期鑄劍名匠歐冶子所鑄名劍之一。十大名劍之一,五大蓋世名劍之首。據《越絕書》記載,公元前496年, 越王允常懇求天下第一鑄劍大師歐冶子為己鑄劍。
歐冶子奉命之後,帶著妻子朱氏和女兒莫邪,從閩侯出發,沿閩江溯流而上,來到了山高林密海拔1230米的湛盧山,這里發現了鑄劍所需的神鐵(鐵母)和聖水(冰冷的泉水)。歐冶子在這里住下後,闢地設爐,用了三年的時間,終於煉成。又叫醇劍。
2、赤霄
赤霄,十大名劍之一,是帝道之劍。漢高祖劉邦所得,劍身鐫刻兩個篆字:赤霄。長三尺,劉邦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得於南山。
3、太阿
泰阿[tài ē](又名太阿)是中國古代十大名劍之一,是歐冶子和干將兩大劍師聯手所鑄。
漢高祖劉邦憑此劍於大澤怒斬白蛇,開始其帝王一生。起義時由鑄劍師打造的青銅劍。
劍身仿秦劍。秀有花紋、飾有七彩珠、九華玉的寒光逼人、刃如霜雪的寶劍,劍身鐫刻兩個篆字:赤霄。「斬白蛇、提三尺劍立不世之功」都指這把劍。
4、龍泉劍
龍泉劍,又名龍淵劍,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距今有二千六百多年,是中國古代名劍,誠信高潔之劍。傳說是由歐冶子和干將兩大劍師聯手所鑄。
相傳歐冶子和干將為鑄此劍,鑿開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鑄劍爐旁成北斗七星環列的七個池中,是名「七星」。
劍成之後,俯視劍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淵,飄渺而深邃彷彿有巨龍盤卧。是名「龍淵」。故名此劍曰「七星龍淵」,簡稱「龍淵劍」。
5、干將
干將(gān jiāng)是古代傳說的一把劍,十大名劍之一。干將、莫邪是干將、莫邪鑄的兩把劍。干將是雄劍,莫邪是雌劍。
干將「采五山之鐵精,六合之金英」,以鑄鐵劍。三月不成。莫邪「斷發剪爪,投於爐中,使童男童女三百人鼓橐裝炭,金鐵乃濡,遂以成劍」。
6、莫邪
莫邪是古代傳說的一把劍,十大名劍之一。干將、莫邪是干將、莫邪鑄的兩把劍。干將是雄劍,莫邪是雌劍。干將「采五山之鐵精,六合之金英」,以鑄鐵劍。
三月不成。莫邪「斷發剪爪,投於爐中,使童男童女三百人鼓橐裝炭,金鐵乃濡,遂以成劍」。
7、魚腸
魚腸劍,也稱魚藏劍,據傳是鑄劍大師歐冶子為越王所制,他使用了赤堇山之錫;若耶溪之銅,經雨灑雷擊,得天地精華,製成了五口劍,分別是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和巨闕。
魚腸劍既成,善於相劍的薛燭被請來為它看相,薛燭的相劍本領猶如通靈一般,他感受到魚腸劍中所蘊藏的信息,因此回答道:魚腸劍「逆理不順,不可服也,臣以殺君,子以殺父。」
原來這把劍生就是逆理悖序的,是用來弒君殺父的,真是太可怕了。後來越國進獻寶物給吳國,這柄劍因此由越而入吳。
相傳吳王闔閭,也就是公子光,曾得到過這五口寶劍其中的三口,即勝邪(磐郢)、魚腸和湛瀘。
8、純鈞
純鈞,亦名「純鉤」,十大名劍之一。純鈞被稱為「尊貴無雙之劍」。是春秋時期鑄劍大師歐冶子所鑄。
9、承影
劍名,為古代十大名劍之一,排第十,鑄於商朝,後來為春秋時衛國人孔周所藏。
10、軒轅劍
軒轅劍,傳說中的神兵,又名軒轅夏禹劍,是一把聖道之劍。由眾神采首山之銅為黃帝所鑄,後傳與夏禹。劍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
劍柄一面書農耕畜養之術,一面書四海一統之策。此劍後為商湯所得。其內蘊藏無窮之力,為斬妖除魔的神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十大名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