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萬年前的稻米長啥樣
萬年前的稻米已經碳化,變成黑色。
一粒炭化碳化,靜靜躺在展櫃中。它已有萬年歷史。「這是我們在上山遺址中發現的第一粒稻米。通過鑒定,它處於馴化狀態,是上山稻作文明的代表性遺存。」上山文化發現者、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蔣樂平說。
1月15日,「萬年浙江,從這里開始——上山文化考古成果展」在浙江杭州開幕,萬年稻米、世界最早彩陶等重磅展品在展出之列。
上山遺址發現於2000年,2006年正式命名了上山文化,這是目前浙江乃至整個東南地區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此次展出了浦江上山遺址、義烏橋頭遺址、仙居下湯遺址出土的陶器和石器,分別代表上山文化早、中、晚三個階段。
談到此次展覽最大的「明星」,蔣樂平指了指展廳中央一個看似空置的展櫃。湊近一看,才能發現有一粒黑色的稻米靜卧其中。這是一粒「萬年米」,已經碳化,只能通過放大鏡去觀察其細微之處。
稻米雖小,但蔣樂平表示,其意義非凡。「通過鑒定,這粒米處於馴化狀態,已有萬年歷史,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早的稻米馴化證據,也實證了上山是稻作文化的起源地。」
擴展資料
夾炭陶片中都發現稻殼遺存:
在上山遺址出土的大量夾炭陶片中,都發現了稻殼遺存。「陶片斷面,都有稻殼的痕跡。」蔣樂平說,這說明一萬年前的人民對稻的利用已有了相當規模,上山人可以說是世界上第一批從事稻作的農人。
除了稻作文明,上山文化另一張「金名片」是彩陶。展覽現場,距今9000年的義烏橋頭遺址出土的彩陶引人注目。據悉,這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彩陶。雖已距今近萬年,但在展櫃中,陶器色彩艷麗,彷彿穿上了一件紅衣。
「這是獨樹一幟的彩陶。」蔣樂平指了指一件彩陶上的太陽紋符號,說這不會是人們隨意的繪畫,可能有太陽崇拜的理念。
對於另一件彩陶上形似八卦的白色線條,他表示,是不是八卦另當別論,但是它與先秦時期的卦象文字和占卜文化間的關系,可以進行下一步追尋。
❷ 萬年前的稻米是在哪裡發現的
是在上山文化遺址。1月15日至3月14日,「萬年浙江,從這里開始——上山文化考古成果展」在浙江省博物館展出,展覽由浦江上山遺址、義烏橋頭遺址、仙居下湯遺址出土的上山文化最新考古成果組成,展示了考古發現的萬年稻米,還有大口盆、陶杯等上山文化早、中、晚不同時期的特色陶器,帶領觀眾穿越萬年歷史的變遷。
據介紹,上山文化屬新石器時代文化類型,經過考古專家碳14測定,年代距今約11400年至8400年,其中上山文化遺址發現的碳化稻米,被考古學界認為是世界稻作文明的起源地。「上山遺址發現的百分之八九十的陶器裡面都摻有稻殼,這充分說明一萬年前的上山人已經在吃大米了。我們又發現了他們碾磨脫殼的工具,就是石磨盤和石磨棒。通過實驗考古,脫殼效果很好。」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蔣樂平表示。
(2)萬年稻米的圖片長什麼樣擴展閱讀
上山文化的義烏橋頭遺址
上山文化中的義烏橋頭遺址,還發現了大量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的精美陶器。資料顯示,橋頭遺址距今約8000-9000年,自2012年發掘以來,出土了很多上山文化中晚期彩陶,數量和完整度都令考古界關注。這些彩陶,陶衣鮮亮,以紅衣為主,也有乳白衣,在目前發掘的上山文化遺址中,數量最多。
其中,還有一些陶器上還繪有不同形狀的圖符,專家表示,其含義至今仍待解讀。另外,橋頭遺址當中還發現了符合釀酒工藝的痕跡,證實了1萬年前,人們已經開始掌握釀酒的工藝。
❸ 萬年前的稻米長啥樣
10000年前浙江先民如何生活
上山文化考古成果最大規模展出
什麼是上山文化?20年前,在浦陽江上游一個低矮的台地上,發現了一個古遺址,粗陋的陶器和石器,很不起眼,但年代測定讓人大吃一驚:最早數據達11000年!比大家熟知的餘姚河姆渡遺址早了整整4000年。這就是浦江上山遺址。20年來,這類遺址已經發現了19處,它們分布在錢塘江及附近區域。考古學界將這一史前文化定名為「上山文化」。
浙江的上古歷史從上山文化開始,經歷跨湖橋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最後形成吳越文化的發祥地。
「萬年浙江,從這里開始——上山文化考古成果展」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博物館、浦江縣人民政府、上山文化遺址聯盟主辦,浦江縣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義烏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仙居縣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承辦。展覽將一直持續到3月14日。
這次「上山文化考古成果展」在杭州重磅亮相,是「上山文化考古成果展」全國巡展的第一站,也是上山文化考古成果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一次展出。它首次全面系統展示20年來上山文化考古工作取得的系列成就,集中呈現浦江上山遺址、義烏橋頭遺址、仙居下湯遺址出土的上山文化最新考古成果。
中國考古學泰斗、北京大學資深教授嚴文明曾說過,「上山文化是世界最早的稻作農業起源地、世界最早的彩陶發現地;兩個世界第一,完全有資格申請世界文化遺產」。
「萬年浙江」究竟有多恢宏久遠呢?10000年前,浙江人吃的稻穀長什麼樣呢?稻穀是如何研磨出來的?10000年前,浙江人到底是如何生活的呢?可以說,這場考古成果值得每一位浙江人都去看一看。
開幕式現場,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上山文化發現者蔣樂平在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報告廳作學術報告,講述「從河姆渡到上山——浙江新石器時代新認識」背後的故事。
10000年前的稻穀長什麼樣
9000年彩陶上的神秘符號又是什麼
都說上山文化的核心內容是稻作遺存,上山遺址發現了包括水稻收割、加工和食用的較為完整的證據鏈,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稻作農業遺存。
所以,這次展覽中最重量級的展品也是來自10000年前的神秘「稻穀」。
上山遺址稻穀
展廳中央有一粒看起來非常不起眼,甚至完全會被忽略的小小稻米,大家去觀展的時候,一定要看仔細了,它可是來自10000年前的「寶貝」。
除了小小的稻米,還有來自不同時期的陶器。比如義烏橋頭遺址發現的彩陶,距今9000年,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歷史最久遠的彩陶。
上山遺址陶杯
大家去看彩陶的話,一定要湊近看看,上面可是有神秘符號的。神秘的短線組合圖符常被專家學者認為是原始卦象。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上山文化發現者蔣樂平在現場指給大家看一隻陶壺:「栩栩如生的太陽紋,反映了文明初創階段人類的精神生活和審美旨趣,還有一些無法解釋的神秘圖案,雖然我們現在沒法去解釋,但它肯定是代表了當時一種觀念形態。」他透露,隨著考古發掘不斷深入,上山文化遺址群的范圍也在不斷擴大,更多的考古謎團尚待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