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知識 » 農村家屬有什麼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農村家屬有什麼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2-16 12:32:19

① 農村所說的判斷親戚的標准「五幅」是什麼

五服
中國封建社會是由父系家族組成的社會,以父宗為重。其親屬范圍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後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孫的九個世代,通常稱為本宗九族。在此范圍內的親屬,包括直系親屬和旁系親屬,為有服親屬,死為服喪。親者服重,疏者服輕,依次遞減,《禮記·喪服小記》所謂「上殺、下殺、旁殺」即此意。服制按服喪期限及喪服粗細的不同,分為五種,即所謂五服:1、斬衰三年,用極粗生麻布為喪服,不縫衣旁及下邊。2、齊衰,用次等粗生麻布,縫衣旁及下邊。按服喪期限長短,齊衰又分齊衰三年、齊衰杖期(一年)、齊衰不杖期(不執杖,一年)、齊衰五月和齊衰三月五等。3、大功九月,用粗熟布為喪服。4、小功五月,用稍粗熟布為喪服。5、緦麻三月,用稍細熟布為喪服。緦麻是最輕的服,表示邊緣親屬。五服之外,同五世祖的親屬為袒免親,袒是露左臂,免是用布從項中向前交於額上,又後繞於髻。宋人車垓說此儀久廢,當時人的袒免親喪服是白闌縞巾;明、清時,素服,以尺布纏頭。同六世祖的親屬便是無服親了。故《禮記·大傳》雲:「四世而緦,服之窮也,五世袒免,殺同姓也,六世親屬竭矣。」
《儀禮·喪服》章所載親屬間各種服制被後世奉為權威性的准則,歷代遵行,但也有所變通。

② 農村老人去世,親戚們交給死者家人的錢叫什麼錢

農村老人去世,親戚們交給死者家人的錢叫帛金。以前人們生活不富裕,親友家裡發喪,出席喪禮的都會送些數目為單的錢,幫補一下親友辦喪事支出,除了是對死去的人聊表心意,也實實際際地幫助一下在生的人。

親友們向亡者家屬送上帛金,除了對亡者表示敬意外,也是減輕亡者家屬在辦喪事時的財政負擔的最實際方法。

(2)農村家屬有什麼圖片擴展閱讀:

通常在送帛金的時候以白包包裹,而且給帛金的金額宜單數不宜雙數,免得「壞事成雙」,也不可以用九,因為九有「長長久久」之意,好事不怕多,不幸的事一樁已夠了。

傳統上會在整數的銀碼上加多一個一元硬幣,原因有二。一為銀碼以「零一」作結,含有「只有一次」的意思。其次,如親友送上的帛金銀碼是整數,當減除吉儀內的一元後,尾數便是九,就有「長久」的隱喻。

③ 如何看待農村越來越多的「少奶奶」,不用幹活,為啥家人最擔心她出去打工

在農村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少奶奶,之所以用“少奶奶”這個詞來稱呼她們,主要是因為這些留守在農村的婦女,她們平時都不用幹活,哪怕是在家裡最簡單的家務活她們都不幹。也許她們想走出去在外面打工賺錢,但是家人卻以擔心她們為由,拒絕她們出去打工。為什麼會這樣呢?

媳婦外出打工,也有丈夫對她的不舍,畢竟她是一個柔弱的女人。在外面打工不比在家裡,遭受世人的冷眼,她對待工作稍有怠慢,可能就會遭到老闆無情的責備。在外打工非常辛苦,可能你勞碌一個月下來都掙不到很多錢。如此還真不如待在家裡,把孩子看好,把父母照顧好。就算她們什麼都不幹,也總比在外面學壞好的多。這就是農村人的普遍心態,有些可憐,也有些可笑。

④ 軍屬待遇有哪些

軍人家屬有什麼待遇

軍屬待遇就是軍人家屬待遇。它與軍人的自身待遇也有著密切的聯系,涉及到軍人家屬物質生活待遇、社會待遇、政治待遇等方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軍人家屬有什麼待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軍隊幹部家屬來隊探親待遇

已婚幹部與愛人分居兩地,又不能利用公休假日團聚的,愛人每年可來隊探望一次,往返車船費由單位報銷,愛人單位不能報銷的,由部隊報銷。

未婚幹部的未婚妻(夫)來部隊結婚的,來隊結婚的車船費如地方不能報銷的,由部隊報銷,但當年不再報銷來隊探親的車船費。

來隊家屬探親路費報銷范圍是:

火車硬席座位票(含加快費、空調費);輪船三等艙位票!長途汽車票按本單位規定標准計發;城市交通費從部隊駐地至車站、碼頭和從車站、碼頭至部隊駐地的車票、輪渡費憑據報銷(計程車輛費不予報銷);民用交通費按本單位規定標准計發;中轉住宿費每夜在不超過15元以內按實報銷。來隊家屬探親路費每年只報銷一次。

軍隊幹部家屬差旅費待遇

隨同幹部、職工調動工作、轉業、復員、離休、退休、退職的家屬,其差旅費按照有關規定予以報銷。

經批准隨隊居住的父母、愛人、子女和必須贍養的家屬,隨同調動、轉業、復員時,車船費、住宿費和途中伙食補助費均按被調入人員的標准執行,其中購兒童票的小孩,不報銷卧鋪票!如有兩個小孩時,可合買一張卧鋪票。不滿7周歲的小孩,途中伙食補助費減半,夫婦雙方都是部隊工作人員,同時調動時,其車船費、住宿費可按職級高的一方標准執行;如一方是國家機關或軍內外企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其有關費用由原工作單位發給,所發車船費低於部隊工作人員的標准時,可憑證明,由部隊補發差額。已滿16周歲(含)子女的車船費按義務兵標准執行。

工作調動時,因組織上暫不準家屬隨行,以後單獨前往時,由新工作單位發給有關費用。符合乘坐卧鋪時間的,其家屬可購火車硬卧鋪或輪船三等艙位票,由調入單位報銷;伙食補助、住宿費按與同行幹部的標准執行。子女乘車按與幹部隨行的規定辦理。已滿16歲的子女、車船、住宿和伙食補助費按被調人員的標准執行。

幹部回家探親一並接家屬前往安置地的,其家屬的有關費用按照其單獨前往的有關規定執行。

未經批准隨軍,但已經在部隊的直系和非直系親屬,隨幹部本人從部隊到安置地點的家屬,路費自理。但分配到西藏、新疆、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雲南等偏僻地區工作的轉業幹部攜帶家屬(包括原來非隨軍家屬及非直系親屬),不論順途回家或專程回家,其差旅費由部隊發給。到達工作地點後,家屬的費用,由調入單位負責發給。

已經批准隨軍,但尚未來隊經批准一起調動的直系家屬,從家鄉到幹部安置地的有關費用,未參加工作者,由幹部原單位發給,其標准按在隊家屬單獨前往幹部安置地的規定執行;已參加工作者,由其工作單位發給。經批准將家屬接來部隊一起走的,來隊後,從部隊到安置地點的費用,按在隊家屬與幹部、職工調動同行的有關規定執行。本人回去接家屬的費用自理。家屬按隨軍來隊的有關規定執行。

幹部、職工調動、轉業、離休離隊時,本人及其同行家屬的車船費和途中住宿費、途中伙食補助費,由調出單位按乘車路線、規定標准發給,向調入單位結算,多退少補。

經組織批准隨軍來隊的幹部配偶和親屬(均指未參加工作的),其來隊的車船費、途中住宿費,按來隊探親規定的標准報銷;其來隊的車船費,可按工作調動有關規定報銷。住院後經醫院介紹轉院的幹部、職工隨軍家屬,其往返車船費可予報銷(因病住院、病癒出院路費自理)。門診介紹不得視為轉院。幹部、職工陪送入院、轉院的費用自理;病情嚴重的,經組織批准,可以報銷。

海南、邊防部隊隨軍在隊且無工資收入的幹部、職工家屬,經衛生部門介紹去上一級醫療單位或合同醫療單位看病。其往返的車船費憑據予以報銷。

在鄉軍人家屬的醫療優待

對在鄉軍人家屬的醫療優待,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半費或免費待遇。幹部家屬臨時來隊治病,應根據統一定價分別按直系家屬半價、非直系家屬全價收費。臨時來隊的幹部、戰士的父母、愛人和未獨立生活的子女患急病,由醫生證明,經團以上單位批准者,可免費治療。

(2)醫療包干待遇。在部隊駐地所在縣、市結婚,不符合隨軍條件的軍隊幹部的愛人和子女,可以在部隊辦理半費醫療包干;符合隨軍條件,但在原籍居住的軍隊幹部愛人、子女持團以上單位證明,到當地軍隊醫療部門辦理醫療包干。

(3)領取醫療補助費。幹部家屬居住的地區沒有軍隊醫療單位或本人不願醫療包乾的,由幹部所在單位按月給其妻子及子女發醫療補助費。每人每月44元。

遺膀,均按規定的撫恤金標准發給遺屬生活補助費。

不符合隨軍條件的遺蠕不能享受由部隊發給的遺屬生活補助費,但可申請由地方政府按照有關規定的標准發給軍人遺屬生活補助費。

遺屬生活補助費的標准為:

無固定工資收入的隨軍遺蠕定期生活補助費為:

A、幹部生前職務級別為團職(含相當職務的級別)以下的,每人每月500元;

B、幹部生前職務級別為師職的,每人每月600元;

C、幹部生前職務級別為軍職的,每人每月700元;

D、幹部生前職務級別為大軍區職以上的,每人每月800元;

E、犧牲、病故幹部或遺孀本人為紅軍時期及其以前參加革命工作的,生活補助費再增發200元;

F、對有固定工資收入的遺孀,其工資收入總額低於上述生活補助費標準的,由軍隊補足差額部分;

G、不符合隨軍條件的遺孀:在享受當地政府撫恤優待以外,如遇到特殊困難時,部隊原單位可酌情給予補助;

H、犧牲、病故軍官、文職幹部的未滿16歲及雖滿16歲,但在校讀書或因殘疾喪失勞動能力的子女,經批准投靠軍官、文職幹部生活的無固定工資收入且喪失勞動能力的父母,也發給一定的生活補助費,標准為每人每月250元。

(2)軍隊士官家屬在士官犧牲、病故後的撫恤待遇,按軍隊幹部有關規定執行。

(3)隨軍幹部遺踴另擇配偶者,從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下一月起不再發給定期生活補助費。

(4)享受定期生活補助費的隨軍遺屬去世後,可一次發給6個月的本人生前領取的定期生活補助費,作為喪葬費包干使用。已移交地方管理的軍隊遺屬去世後的喪葬費,由地方按有關規定執行。

軍人家屬生活困難補助費是怎樣規定

(l)駐邊疆國境縣(市)、沙漠區、國家確定的邊遠地區中的三類地區和總部確定的一、二類島嶼(國務院、中央軍委國發〔1984)14號文件劃定的范圍)的部隊幹部,符合隨軍條件,經批准其配偶隨軍來隊後,安排不了工作、無固定收入的,每月發生活困難補助費170元;

(2)凡屬(國發(1984)14號文件)規定范圍以外地區的部隊幹部家屬符合隨軍條件,經批准其配偶隨軍後,無工作、無固定收入的,每月發生活困難補助費150元。

生活困難補助費從批準的下年度1月起,按月隨幹部工資發放,暫列入生活費決算「福利費」科目報銷,不作為計領其它費用的基數。

(3)有下列情況應停發其家屬生活困難補助費,

①安排了工作者,從安排工作的下月起;

②幹部轉業、復員、離休、退休,從下達命令的下月起;

③幹部犧牲病故後,其配偶從領取遺屬的定期生活補助費的當月起。

軍人家屬的社會與政治待遇

軍人家屬的社會與政治待遇主要指的是3個方面:

子女的安置;子女的入學入托;軍人的婚姻保護。

軍人子女安置待遇

(1)退休幹部家屬子女的安置。易地安置的退休幹部,其配偶、未成年的或待業子女,可隨同前往;易地安置後,身邊無子女照顧的,可准許調一個已工作的子女隨遷。有工作的配偶、子女,隨遷後由安置地區的人事或勞動部門負責分配。退休幹部和家屬的戶口,由安置地區民政部門開具證明,公安部門辦理落戶口手續。家屬原為城鎮戶口的,包括隨退休幹部到農村安置的,隨遷後不改變,仍吃商品糧,一切都按當地城鎮戶口辦理。

幹部退休前已隨軍供養的現在部隊服役的子女,退伍後可到退休幹部安置地區落戶,並與當地城鎮退伍軍人一樣安排工作。

對退休幹部隨遷的待業子女,應和城鎮待業青年一樣(到農村安置的優先),由勞動人事部門安排就業。

(2)離休幹部子女的安置。幹部離休時,身邊無子女的,可商請安置地區的人事、勞動或知青部門調一名子女(包括配偶)到安置地區工作。離休幹部的配偶和子女隨遷、調動,按在職幹部調動的有關規定辦理。離休幹部到農村安置的,家屬原為城鎮戶口的,包括隨離休幹部到農村安置的,隨遷後不改變,仍吃商品糧,一切都按當地城鎮戶口辦理。

(3)隨離休幹部易地安置配偶及待業子女、未成年子女,接收安置地區應准予落戶,需要安排工作的,由當地勞動、人事部門安排。離休幹部的子女,從軍隊復員、退伍到離休幹部安置居住地落戶時,當地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接收安置。離休幹部身邊無子女的,由當地人事、勞動部門負責調1名在外地工作的子女(包括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到離休幹部安置居住地工作。

軍人子女的入學待遇

軍人子女的入學入托待遇是指邊防海島部隊駐地附近無學校,地方目前沒有條件辦學,或部隊駐少數民族地區當地學校沒有漢語班,部隊幹部子女入學確有困難的,部隊可以自辦一些學校解決子女入學問題。辦學應堅持以下原則:邊防海島部隊現有的子女學校需要擴建的,可以適當擴建。凡地方上有條件辦學的,部隊就不再單獨辦,能同地方合辦的就合辦,或給予適當的資助。部隊幹部子女需到較遠的城鎮就學,學校沒有食宿條件的,可在這些城鎮設立學生食宿站。

軍人的婚姻保護

我國婚姻法、刑法及其他法律、法規,對軍人婚姻採取特殊的法律保護,對革命軍人的婚姻家庭,採取同非軍人有區別的專門保護措施。這是由革命軍人特殊的工作性質、工作特點和肩負的特殊的工作任務所決定的,也是祖國和人民及社會主義利益的要求。對於破壞軍婚者,要依法嚴懲。

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1)對明知是現役軍人的配偶而與之同居或者結婚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利用職權,從屬關系,以脅迫手段姦淫現役軍人妻子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嚴重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3)破壞軍婚的條件不同於一般的民事案件處理,處罰程度較其他同類犯罪要嚴,充分體現出軍人婚姻保護的特殊性。

(4)現役軍人的配偶要求離婚,須得軍人同意。這也是嚴於同類情形的。這從法律上保證了軍人家庭、婚姻的基本穩定。

(5)我國法律這樣特殊的規定,是有利於鞏固部隊、鞏固國防,也是符合全國人民利益的。

「革命烈士家屬「、「因公犧牲軍人家屬」、「病故軍人家屬」、「現役軍人家屬」的區分。

(1)「革命烈士家屬」是指經規定機關批准,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制發《革命烈士證書》的家屬。

(2)「因公犧牲軍人家屬」是指經規定機關批准,取得《革命軍人因公犧牲證明書》的家屬。

(3)「病故軍人家屬」是指經規定機關認定,取得《革命軍人病故證明書)的家屬。

(4)「現役軍人家屬」是指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的規定,正在服現役的軍人的家屬。

「軍人自幼曾依靠其撫養長大,現在又必須依靠軍人生活的其他家屬」是指什麼人。

是指軍人出生至18周歲期間,因喪失父母或父母無撫養能力,其他親屬自願或受託連續撫養軍人逾7年以上,經鄉(鎮)人民政府證明或法律公證,由縣、市、市轄區人民政府批准者。其他親屬以外的人員符合規定的撫養人條件的,也按撫養人對待。

⑤ 革命烈士直系親屬有什麼待遇···

1、國家建立烈士褒揚金制度。烈士褒揚金標准為烈士犧牲時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倍。戰時,參戰犧牲的烈士褒揚金標准可以適當提高。烈士褒揚金由頒發烈士證書的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發給烈士的父母或者撫養人、配偶、子女;沒有父母或者撫養人、配偶、子女的,發給烈士未滿18周歲的兄弟姐妹和已滿18周歲但無生活來源且由烈士生前供養的兄弟姐妹。2、烈士遺屬除享受本條例第十一條規定的烈士褒揚金外,屬於《軍人撫恤優待條例》以及相關規定適用范圍的,還享受因公犧牲一次性撫恤金;屬於《工傷保險條例》以及相關規定適用范圍的,還享受一次性工亡補助金以及相當於烈士本人40個月工資的烈士遺屬特別補助金。不屬於前款規定范圍的烈士遺屬,由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發給一次性撫恤金,標准為烈士犧牲時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加40個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排職少尉軍官工資。3、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烈士遺屬,享受定期撫恤金:(一)烈士的父母或者撫養人、配偶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或者收入水平低於當地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的;(二)烈士的子女未滿18周歲,或者已滿18周歲但因殘疾或者正在上學而無生活來源的;(三)由烈士生前供養的兄弟姐妹未滿18周歲,或者已滿18周歲但因正在上學而無生活來源的。符合前款規定條件享受定期撫恤金的烈士遺屬,由其戶口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發給定期撫恤金領取證,憑證領取定期撫恤金。4、烈士生前的配偶再婚後繼續贍養烈士父母,繼續撫養烈士未滿18周歲或者已滿18周歲但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且由烈士生前供養的兄弟姐妹的,由其戶口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參照烈士遺屬定期撫恤金的標准給予補助。5、符合住房保障條件的烈士遺屬承租廉租住房、購買經濟適用住房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給予優先、優惠照顧。家住農村的烈士遺屬住房有困難的,由當地人民政府幫助解決。

⑥ 農村地下黨員家屬有沒有生活補貼有什麼待遇

請問你說的家屬是如何定位的,父母妻兒這一代,還是好幾代後的玄孫一輩?
直系親屬一代,父母妻兒已經得到了很好的待遇和照顧,至於幾代之後的後代,還要接曾祖上的余蔭,有點太不爭氣了。
望採納。

⑦ 家裡有人去世,家屬手臂上帶的那個黑色的叫什麼

家裡有人去世,家屬手臂上帶的那個黑色的叫:黑紗

黑紗,表示致哀。而中國習慣是纏戴白麻布,近年來也採用戴黑紗的習慣。中國,日本是白色;非洲是紅色;歐美是黑色。古人穿哀服與今人大不相同,其主要目的在於偽裝自己,以避免死神認出來。

許多原始民族中存在一種觀念,即只要有人去世,死者的親屬立刻把自己偽裝起來:或在身上塗黑色泥巴,穿上乾草衣服;或用黑布將全身包裹起來。

他們的用意無非是不讓死神認出來。在古代歐洲,如果一個貴族死了,他的僕役都要為他穿黑色喪服致哀。英國僕役在購不起喪服的情況下,首倡用一塊黑紗佩戴在左臂上表示致哀。就這樣,節儉易行的佩黑紗喪禮在全世界廣泛流傳開了。

葬禮禮節

喪家開孝的多寡,要以年景和家境而論。長子為主孝,其他兒子、兒媳及女婿次之,家門戶族開到侄兒侄女輩。無兒無女的孤老,也要有生前認叫的戴孝,不然就無人抱靈牌或捧遺像。主孝孝布與棺材蓋齊長,其餘的略短一些。

戴時用麻絲纏捆,即所謂「披麻戴孝」。孝子對來人要搭禮叩頭,若有要事到別人家去,要卸下孝布。孝子所執「哭喪棒」,若父死,用竹做;若母死,用泡桐木做。城鎮青年多不戴孝,戴扎有「孝」字黑底白字的袖章。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黑紗

⑧ 常見的農村喪葬習俗都有哪些有何講究

閩南地區的喪葬習俗豪華而帶有神秘的色彩。古話有雲,吃要蘇杭二州,死要在泉州。其實就是泉州地區的喪葬規格非常豪華,可以說在古代喪葬是人們非常重視的事情。

1、入殮。人死了要入殮,入殮的衣服非常有講究,都必須是單數的,我們這里通常是上衣7件褲子3件。遇到非常高壽的人,或者是地位非常崇高的人,就必須要上衣9件褲子5件。遇到短命夭折,或者是意外死亡的,就是上衣5件褲子3件。這些都有具體的規格,不可以隨便亂用。而且壽衣的件數不是平常的演算法,而是一層就算一件。有的夾衣是兩層的,那就算兩件。

2、守靈。在泉州,守靈一般都是3天為起點,如果有人沒有停靈三天就出殯,那會被人戳斷脊樑骨。而且三天守靈都要哭喪,早上7點開始女兒就要不斷哭喪,哭足三天。現在哭不動,就都是請人來哭喪,十幾分鍾50塊,有錢的人就是一整天請,沒有錢的就哭一會兒再請一場,不過再便宜一天下來也要大幾百塊。

3、出殯賀儀。今年我隔壁家有兩個老人去世了,一家是19隊的樂隊,一家是27隊。出殯的時候請樂隊來熱鬧一下是我們的習俗,花圈反而還沒有那麼流行。樂隊有很多形式,西樂、腰鼓、惠安女等等,一隊基本是二十個左右的人,價格是3000塊左右。人越多,價格越貴。雖然花費很昂貴,但是場面非常風光熱鬧。

4、送殯。我們這里出殯,要抬著棺材,送殯的人跟著一起繞村裡的路走一圈,然後再繞大概3公里的公路,才會讓棺材上靈車。而且路面上走的時候,所有樂隊不能斷,必須從頭到尾演奏。且每走一段路都要停棺,讓子孫跪下來哭。我去送過我干奶奶,一路上跪的膝蓋都快腫了。

⑨ 人死後家屬有什麼禁忌,和當地習俗有哪些關系

在人們死後,家屬是有一些禁忌的,比如不能在葬禮以及守靈的過程當中穿顏色鮮艷的衣服,這樣是對去世的人的不尊敬。而且有的地方流行將去世的人放在一個固定的地方停留一晚進行守靈,這時候他的家人們紛紛都回來悼念,當然和他有比較親密關系,例如子女、父母、兄弟之類的人都需要哭喪。他們認為如果你哭的越厲害,就證明了你對於去世的這個人越在乎,有的人甚至是要哭出聲了,才能表達出自己對於失去親人的痛苦之情。

如果家屬對於逝者莫不關系,這才是最大的禁忌。無論是誰最終老去,都應該保持著人與人之間的熱情,不應該對此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