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手的分解圖,各個部位的名稱
按照解剖學來說:手由腕骨,掌骨,拇指,指關節,指骨,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構成。
其分解圖如下圖。
手的各部位解釋:
腕骨:是短骨,位於手骨的近側部,共有8塊,分為兩列,每列各4塊,均以其形狀命名。
腕骨包括:與橈骨相連的近側列的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以及與掌骨相連的遠側列的大多角骨、小多角骨、頭狀骨、鉤骨。
掌骨:共5塊,為小型長骨,由橈側向尺側依次為第1~5掌骨。
拇指:通常指手的第一個指頭,最粗而短的手指為大拇指,幫助我們握住東西。
指關節:由掌骨小頭與近節(第1節)指骨底構成,拇指掌指關節屬於滑車關節,其餘四指為球窩關節。
指骨:在靈長類動物中,拇指為兩節,其餘各指均有3節指骨,由近側向遠側依次為第1節指骨(近節指骨),第2節指骨(中節指骨),第3節指骨(末節指骨)。指骨是小型長骨,屬於附肢骨。
(1)第二掌骨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1、長骨long bone
形似長管狀,分為一體兩端。體又稱骨幹,內有空腔容納骨髓稱骨髓腔。
兩端較膨大,稱為骺。
骺的表面有關節軟骨附著,形成關節面。
骨幹與骺相鄰的部分稱干骺端,幼年時保留一片軟骨,稱骺軟骨,成年後骨化遺留一線,稱骺線。
2、短骨 short bone
形似立方體,多成群分布於連結牢固且稍靈活的部位,如手腕、足的後半部和脊柱等處。
能承受較大的壓力,常具有多個關節面形成微動關節。
參考來源:網路-骨骼
2. 合谷穴在哪個位置圖
合谷穴在第二掌骨中點旁邊的肌肉上,握拳肌肉突出的高點處。
也可以用圖示方法取:以右手取左合谷為例,右手拇指指腹橫紋壓准左手虎口指蹼,對准第二掌骨中點彎曲右手拇指、指尖所按的地方就是合谷。
2種方法可以對照著用。
3. 第二掌骨的穴位在什麼方位
第二掌骨穴位群分布於掌背的第二掌骨橈側面,從掌骨頭後凹陷處開始一直到掌骨基底部——沿著食指指背的根部輕輕往下推至靠近腕部,就能非常清晰地摸到一根硬硬的骨頭,這就是第二掌骨。依次分布有頭、頸、上肢、肺心、肝、胃、十二指腸、腎、腰、下腹、腿、足12個穴區。在頭穴與足穴之間的中點為脾胃穴;頭穴與胃穴的中點為心肺穴;將頭與肺心之間作三等分,其間分別為頸和上肢;心肺穴和脾胃穴中點為肝膽穴;將胃與足之間作六等分,其間分別為十二指腸、腎、腰、下腹、腿穴。心肺穴和頭穴中間是肩頸穴,脾胃和腳的中間是是腎臟穴,脾胃與腎臟再分二分之一為腰腹穴,腎和腳穴二分之一處分為下肢穴。
4. 我想知道人手的二掌骨在哪
你好!人手的二掌骨就是手掌上的第二條骨頭,正對著食指。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之間有一個常用的穴位叫合谷穴。
5. 第二掌骨在哪,給個圖
掌骨共5塊,為小型長骨,由橈側向尺側依次為第1~5掌骨,第二塊為第二掌骨。
1、掌骨形狀
掌骨也分一體兩端,近側端稱為底,與遠側列腕骨相關節,其中第1掌骨底關節面呈鞍狀,與大多角骨相關節。體呈稜柱形,稍向背側彎曲。遠側端為掌骨小頭,呈球形,與指骨相關節。
2、有關掌骨滋養動脈的來源
3、3掌骨的滋養動脈來源變化較多,分別主要來自掌深弓第1穿支、第1掌心動脈和掌深弓第2穿支、第2掌心動脈4掌骨滋養動脈主要來自掌深弓第2穿支。
(5)第二掌骨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手掌保養:
1、冬季雙手晚乾燥,特別是北風一吹,手部肌膚更容易出現裂痕。所以護手霜是秋冬季節必須常備的護膚品之一。勤抹護手霜護手霜的主要作用是及時補充手部皮膚所需油分,滋潤保濕,緩解乾燥皸裂症狀。含有維生素A、B、E等成分的護手霜,更是手部保養的好東西。
2、經常做手部的健美操,可以消除過多的脂肪,加速血液循環,有助於保持手指的柔美和靈巧。最好在塗潤膚油的同時做按摩,以幫助皮膚對營養物質的吸收,並促進新陳代謝。按摩時自指尖開始螺旋下行,按摩到手指底部,動作要柔和。每次按摩數分鍾,每日堅持數次。
6. 第二掌骨為什麼能最直觀地告訴你身體的好與壞
第二掌骨全息反射區是由原山東大學全息生物研究所所長張穎清教授發現的。
我給病人診病,首先就是摸這個人的第二掌骨。這不同於其它的面診、舌診、耳診、手紋等這些都是針對一個個具體的臟器,而當你摸到第二掌骨的時候,一個人身體的整體狀況及身體本質就會全部清晰地顯現在你的面前。
當你沿著食指指背的根部輕輕往下推至靠近腕部,就能非常清晰地摸到一根硬硬的骨頭,這就是第二掌骨。如果這根骨頭上沒有多餘的肉,沒有疙疙瘩瘩的凸起與凹陷,而且不缺鈣,骨質很強硬,說明這個人小的時候身體鍛煉做得不錯,現在身體素質也很棒。如果是這一類的人身體出現了不適,我會告訴他,你身體的底子很好,而身上的症狀只是外在因素對身體的干擾造成的,比如是不是抽煙、喝酒、生活沒有規律;是不是最近比較忙,嚴重缺少睡眠;是不是心情不好,事業、家庭不順等等。這個時候只要提醒他排除外部事情的干擾,同時再教給他一些飲食和按摩調理的方法,並讓他多到室外運動,他的身體就會很快恢復。
如果感覺骨頭上到處疙疙瘩瘩的,就說明這是一個從小就多病的人。遇到這類人時,你不要管他現在是哪個病重,哪個病輕,只要去調理他的脾胃,告訴他不僅要安排好營養豐富的一日三餐,還要將食物盡量做得軟、細、爛、以便於消化吸收,並囑咐他每天晚上臨睡前要用熱水泡腳,以增加血液循環。只有及時地補足氣血,才是治他的病、保他的命的根本。這種人千萬別讓他多去鍛煉身體,只限於散散步就可以了,同時,在睡覺前做一些簡單的利於睡眠的按摩,如耳部的按摩、梳梳頭、拍拍肩、拍拍膀子,將氣往上提,這對身體虛弱的人很實用。時間一長,氣血補足了,睡眠好了,他的許多毛病都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地消失。你並沒有單獨去治他哪個病,而是整體提高了他的身體素質,增強了抵抗力。只要將食療和按摩長年堅持下去,他同樣能夠健康地活到百歲。
還有就是介於這兩者之間的人了,這是我見得最多的。他們的骨頭摸上去還算清晰,但仍會摸到一處或幾處的凸起,這時你就根據第二掌骨圖中所標明的位置去找,看它對應的是哪個臟器。如頭穴與足穴連線的中點為胃穴,胃穴與頭穴連線的中點為肺心穴,肺心穴與頭穴連線分3等份,從頭穴端算起的中間兩個分點依次是頸穴和上肢穴,肺心穴與胃穴連線的中點為肝穴。胃穴與足穴的連線分為6等份,從胃穴端算起的5個分點依次是十二指腸穴、腎穴、腰穴、下腹穴、腿穴。
掌握了這些器官在第二掌骨上對應的具體位置後,你一摸就知道他是哪個器官有病了,而且在這些凸起的地方你一使勁按壓,病人馬上會感到非常的疼痛;還有的病輕,得病時間短的,在骨頭上的凸起不明顯,你就一邊按壓一邊往下走,如果某處有明顯的麻、脹、重、酸、痛的感覺,都代表此處對應的臟器有病。另外,兩個手的第二掌骨都要摸,當左手第二掌骨穴位的壓痛感較右手的同名穴位強時,表明左側病重或病在左側;當右手第二掌骨骨側相應穴位壓痛反應較左手的同名穴位強時,表明右側的病重或病在右側。
初學者最好先找一個身體健康的年輕人,摸一下他(她)的第二掌骨,再找一個老人摸一下,然後再去找體弱多病的人去摸,慢慢地就能體會到不同的體質特點,然後再去問他們有什麼病,去找他第二掌骨的壓痛點,反復揣摸。這種最簡單的診病法很容易學會,這時再去學其他的診斷方法,如手診、耳診、面診等,來進行綜合判斷,就更准確了。
第二掌骨骨質的軟硬,除了與人在骨骼發育時期(6~20歲之間)的體育鍛煉有很大的關系以外(那些愛運動的人,骨質都很強硬),不同地域的人的第二掌骨也有很大區別。在南方,很少能摸到強硬的骨頭,而在北方,強硬的骨頭則較多,這與當地的水質與日照時間的長短有關系。南方長年陰雨連綿,日照時間短,不利於鈣的吸收,而北方長年日照充足,利於鈣的吸收,從而使骨骼強硬。
第二掌骨還有一個非常實用的好處,就是不但能診病,而且還能治病。只要你摸到自己的第二掌骨處有壓痛或有凸起,就說明你身體相應的部位有病,有空的時候你就經常按按揉揉。不要用拇指的指腹去按壓,因為這個穴位的區域比較小,用手按壓時面積太大,不容易按准。要用拇指的關節處去按,這樣刺激的作用集中,力度大,還可以用筆、梳子等硬物的鈍處去按壓有痛點的部位,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如果突然胃疼,就在第二掌骨的中點按壓100下,左右手都要按,很快胃就不痛了;常對著電腦的人要是頸椎不舒服,隨時點壓第二掌骨部對應頸椎的穴位,就能放鬆和緩解;頭痛時直接按壓掌骨對應頭部的穴位,效果很好;如果女士得了婦科病,可以有空時就按壓第二掌骨上腰、下腹的穴位,每次最少也要上百下,要有足夠的刺激量。每天堅持2~3次;血壓高的人,可以他們在第二掌骨處的皮膚上塗上潤膚油,然後從頭穴往足穴推,兩只手各推200次後就有明顯的降壓作用,但此方法不能常用,常用瀉氣,只能用於應急。比如突然感到血壓高了,頭暈了,你就趕緊推,慢慢地就能感覺到頭部輕鬆了,心裡不燥了;胸悶時按壓心肺的穴位同樣能緩減不適。
當吃了不舒服的東西後,胃腸難受,你就從第二掌骨的胃穴往下推至足部,只需推2分鍾,胃難受想吐的感覺可以消失,繼續推,兩只手都推,一邊推一邊用勁按,很快就有要大便的感覺,當你及時排出吃下的不易消化食物,人很快就舒服了。以前,我的胃腸非常不好,不敢隨便在外面吃東西,有時吃了不消化的食物,胃、腸要難受好長時間,掌握了這個方法後,只要一不舒服,我就推這個部位,不出半小時,就能及時排掉不消化的食物,很快就不難受了。有人問,那麼此方用來治便秘不也行嗎?我說也只是臨時用,不能多用,多用同樣瀉氣。
指甲上的半月形——人體疾病的報警器
觀察指甲上半月形的多少可以判斷人的體質是寒輕、寒重、還是大寒。體內寒重的人,肯定血脈運行不暢,就如一件衣服,乾的時候是輕的,濕的時候就變得很重,所以,如果體內寒重,血液流動就會變得緩慢而滯澀,這會給心臟帶來很大的壓力,所以寒重的人時間久了心臟都會出現問題。此外,寒重導致血脈運行不暢,血液不容易到達人體的神經末梢,像四肢、皮膚等,就會造成手、腳的冰冷,讓皮膚色澤發暗,容易長斑、長皺紋。指甲是人體的末梢,如果長年血流不暢,就無法在指甲下部生成半月形。另外,體內寒重會造成胃、腸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氣血的生成就會減少,所以這個半月形不但能判斷人身體內寒濕的輕重,同時也可以判斷體內氣血的多少。
一般來說,健康的人的大拇指的半月形應佔到整個指甲的1/4,其他的手指(小手指除外),也應佔有1/5~1/6。如果只有大拇指有半月形,說明體內寒重;如果5個手指甲上都沒有半月形,說明體內大寒而且營養狀況及氣血的情況都不好。還有的人手指甲上的半月形過大,說明他們在年輕的時候身體比較棒,氣血足、內熱大、食量大、不怕冷、好動、不知疲倦,到了中年,因為內熱大,所以脾氣容易暴躁,血壓容易高。這種人還特別貪涼,更容易造成體內的寒重和經絡的瘀堵,常表現出陰虛火旺的情況,還容易患上糖尿病、高血脂,他們一貫的身體自我感覺不錯,但身體消耗大,又不注意保護身體,這樣,就很容易引發腦溢血、心肌梗塞等重大疾病。
還要注意半月形顏色的變化,如果半月形長得圓滑,手指甲上是淡淡的粉紅,而半月形的乳白色很清晰,說明你過去和現在的身體狀況都很好,如果半月形長得不錯,但上面的乳白色有些發暗、發灰了,說明你以前身體棒,但現在的身體狀況已明顯下降了。
還有,要看指甲上有無縱紋。去看看老年人的指甲,很少有平整、光滑、有光澤的,再去看看小孩子,就知道這指甲上的區別有多大,人越老,手指甲上就越缺乏營養,縱紋就會越長越多,越長越深。縱紋的多少與深淺反映了你身體衰老的程度,這時,我們如果通過身體的全方位調理,就會發現手指甲上的縱紋開始變淺,只要堅持,就會有明顯好轉。
7. 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在手的哪個位置上圖示
第1掌骨體是所有掌骨中最短和最粗大的一塊骨,它位於掌骨底和掌骨頭之間。
第2掌骨是所有掌骨中最長的一塊骨,定位它的底對於觸診小多角骨很重要。第2掌骨底的中央與小多角骨相鄰,外側與大多角骨相鄰,內側與頭狀骨相鄰。
(7)第二掌骨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第2掌骨骨質的軟硬,與人在骨骼發育時期(7~20歲之間)的體育鍛煉有很大的關系。那些愛運動的人,骨質都很硬。此外,不同地域的人的第2掌骨也有大區別。
南方人的骨質一般比較軟,而在北方,骨質硬的人比較多,這與當地水質及日照時間有關系。南方陰雨連綿的天氣比較多,日照時間短,不利於鈣的吸收;而北方則長年日照充足,利於鈣的吸收,從而使骨骼強壯。
8. 腳掌圖片各部位名稱
腳掌的各部位名稱如本圖所示。腳與人體的其它部位一樣是一個有生命力的有機體。它是由皮膚、韌帶、汗腺、血管、神經、肌肉和骨骼等構成。
腳骨骼的結構負擔腳更強壯與支撐身體重量,腳共有26塊骨組成且分成三大部分;跟部、腰部和前掌部。跟部為7塊骨組成其負責直接承受體重,且大部分身體重量(50%)都落在跟部。
腳前掌由14塊小骨組成其具有承受體重和平衡身體及抓著地面不致身體倒斜。為了起到支撐整個體重的作用,腳的底部產生了若干拱形,特別是內弓較為發達,既大又牢固,通過脛骨,由上方筆直加上的體重,為相當於傳遞關節的距骨一度支承後,又被以跟骨底部內側的前端和第一足骨接地點為兩個基點的強韌的內弓完全承受下來。
(8)第二掌骨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腳部作為人的第二心臟,而腳踝是左右腳部血液流動的重要關口。人體下半身血液循環的暢通與否,對全身的氣血流通影響很大。腳踝是左右腳部血液流經的重要部位,如果腳踝柔軟有彈性,則回心的靜脈血液就能順利通過腳踝;如果腳踝僵硬、老化,則回心血液就會淤滯在腳踝附近,使正常的血液循環受到影響。
因此,通過體操或按摩,使腳踝保持柔軟靈活的狀態,對人體健康大有裨益。腳踝柔軟有彈性,那麼回心的靜脈血液就能順利通過腳踝;如果腳踝老化僵硬,那麼回心的靜脈血液就會像「塞車」一樣淤滯在腳踝附近,這樣會使心臟的負擔加重,長期下去就可增加患高血壓的危險。
通過做體操或按摩,使腳踝由僵硬轉化為柔軟靈活狀態,尤其對於老年人,不但可以使回心血液順暢地通過腳踝,還可以緩解高血壓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