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雪魚長什麼樣
大雪魚形態特徵:背鰭11~15,15~23,18~21;臀鰭20~24,19~22;胸鰭i-17-i;腹鰭6;尾鰭60。體長形,稍側扁;尾柄顯著。頭較大。吻稍突出。眼較小,側上位。眼間隔寬平,微凸。口大,稍低。唇厚。下頜中央有1頦須。上頜稍長於下頜。上頜後端達眼下方。
兩頜及犁骨前端具數行細尖牙。鰓孔大。鰓蓋膜互連,與峽部分離,頭和體均被小圓鱗。側線1條,完整。背鰭3個,明顯分離,均由鰭條組成;第一背鰭始於胸鰭基後上方;第二背鰭略後於第一背鰭;第三背鰭位於第二臀鰭上方。
相關信息
鱈魚是冷水性中下層魚類,為群居魚類,大部分生活在水溫為0~16°C的寒冷海里,成魚主要棲息在175-225米水層,幼魚在80-100米。成、幼魚均有晝夜垂直移動的習性,成魚有從深水向淺水產卵洞游、幼魚有集群分布的習性。
以無脊椎動物及小型魚類為食,如磷蝦、糠蝦、胡瓜魚、毛鱗魚等。夏、秋季棲息於黃海冷水區,冬季洄遊於水深50~80 m的沿海泥底區越冬。一般4-5齡性成熟。產卵期在12月到翌年4月,盛期在1-2月,懷卵量為25-100萬粒,萬粒,沉性卵,卵徑為0.98-1.05 mm,受精卵在6-7°C水溫下12-17天孵出。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鱈魚
『貳』 鱈魚長什麼樣
鱈魚(鱈魚科)Gadousmacrocephaius
鱈科(Gadidae)大型冷水性重要經濟魚,學名Gasmorhua。產於北大西洋兩側,一般棲於近底層,其分布由近岸帶到深海區。是名貴食用魚,其肝可制魚肝油。具三背鰭、二臀鰭、一齶須。體色多樣,從淡綠或淡灰到褐色或淡黑,也可為暗淡紅色到鮮紅色;體上並有深色斑點。一般捕撈個體的體重可達11.5公斤(25磅),但最大的可達1.8米(6英尺)長,91公斤(201磅)重。以其他魚類及無脊椎動物為食。食量大,是貪食的洄遊魚類。北太平洋東部及西部均產的大頭鱈(G.macrocephalus)與大西洋鱈很相似,但較小,最大可達75厘米(30英寸),斑駁的淺褐色,側線白色。
形態特徵:體延長,稍側扁,尾部向後漸細一般作長25~40厘米,體重300~750克。頭大,口大,上頜略長於下頜,頸部有一觸須,須長等於或略長於眼徑。兩頜及犁骨均具絨毛狀牙。體被細小圓鱗易脫落,側線明顯、背鰭3個,臀鰭2個,各鰭均無硬棘,完全由鰭條組成。頭、背及體側為灰褐色,並具不規則深褐色斑紋,腹面為灰白色。胸絡淺黃色,其他各鱔均為灰色。
產地、產季:分布於北太平洋。我國產於黃海和東海北部。主要漁場在黃海北部、山東高角東南偏東和海洋島南部及東南海區。漁期有冬、夏兩汛,冬汛是12月至翌年2月份;夏汛為4~7月份。
經濟價值:屬冷水性底層魚類,為北方沿海出產的海洋經濟魚類之一。鱈魚每百克肉含蛋白質16.5克、脂肪0.4克。其肉質白細鮮嫩,清口不膩、世界上不少國家把鱈魚作為主要食用魚類。除鮮食外,還加工成各種水產食品,此外鱈魚肝大而且含油量高,富含維生素A和D,是提取魚肝油的原料。鱈魚大部分生活在太平洋、大西洋北方水溫0℃~16℃的寒冷海里。
『叄』 鱈魚的外形特徵
鱈魚的基本特徵:鱈魚的頭部很大,嘴巴裂口深,從下齶處 垂下一根細長的須。鱈魚體長通常為40-80厘 米,體重1.8 -4.0千克不等。鱈魚從頭部至尾 部貫穿一條顏色較淺的橫線,厚實豐滿的身體 上覆蓋著細小的鱗片,皮膚顏色會根據棲息地的不同而產生很大差別。
鱈魚是葡萄牙最有名的一種特產,在北歐,北極鱈魚被稱為"餐桌上的營養師",葡萄牙人就更直接把它稱為"液體黃金",可見它的營養價值之高。鱈魚的肉質厚實、刺少、味道鮮美,營養專家指出,它的蛋白質含量非常高,而脂肪含量極低至少於0.5%,幾乎等於鯊魚肉。更重要的是,鱈魚的肝臟含油量高達45%,同時含有A,D和E等多種維他命。在葡萄牙,每年都有"鱈魚文化節",城市中也隨處可見專做鱈魚的餐館。據說,當地至少有365種鱈魚的烹飪方法,其中最著名的是"蒸鱈魚"。做法是在鱈魚上放上土豆(土豆)和洋蔥片,然後放進蒸鍋蒸熟,最後用煮熟的雞蛋和黑橄欖裝飾。除了蒸著吃以外,烤鱈魚、蒜香鱈魚、玉米果仁鱈魚也是葡萄牙人常做的吃法。至於腌制的鱈魚干,更是葡萄牙人家家戶戶飯桌上的最愛。這種鱈魚干可以混合在土豆泥中,拌成沙拉,也可以直接食用。它又咸又硬,卻正是葡萄牙人的傳統食物。鱈魚低脂肪、高蛋白,刺少,是老少皆宜的營養食品。鱈魚具有高營養、低膽固醇、易於被人體吸收等優點。鱈魚魚脂中含有球蛋白、白蛋白及磷的核蛋白,還含有兒童發育所必需的各種氨基酸,其比值和兒童的需要量非常相近,又容易被人消化吸收,還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和鈣、磷、鐵、B族維生素等。
類生理學的研究結果表明,一般魚類在-1℃就凍成"冰棒"了。鱈魚卻能在-1.87℃的溫度下活躍地生活,若無其事地游來游去。原來,在鱈魚的血液中有一種特殊的生物化學物質,叫做抗凍蛋白,就是這種抗凍蛋白在起作用。抗凍蛋白所以具有抗凍作用,是因為其分子具有擴展的性質,好像其結構上有一塊極易與水或冰相互作用的表面區域,以此降低水的冰點,從而阻止體液的凍結。因此,抗凍蛋白賦予鱈魚一種驚人的抗低溫能力。
『肆』 鱈魚長什麼樣子圖片
鱈魚體稍側扁,尾部向後逐漸狹小。體長一般為20-30cm,大者可達50-70cm。
鱈魚體稍側扁,尾部向後逐漸狹小。體長一般為20-30cm,大者可達50-70cm。頭大,吻長,鈍尖。眼中大,上側位。口大,前位,上頜突出,上頜骨後延達瞳孔前緣下方;下頜略短,下頜前端下方有一觸須。兩頜與犁骨均具牙群,牙圓錐形,外行牙較大。鰓孔寬大,鰓蓋膜與頰部相連。
鱈魚側線前部高位,漸向下彎,成側中位。側線鱗150。背鰭3個,鰭條分別為13-15、16-20、15-21,第2背鰭基較其他兩背鰭基為長。臀鰭2個鰭條分別為17-22、16-20。分別與第2、3背鰭相對。胸鰭短。腹鰭喉位。尾鰭後緣略凹。體背灰褐色,具很多不規則棕色和黃色斑紋,各鰭灰色,腹麵灰白色。
生長環境
鱈魚大多生活在海洋底層和深海中下層的,分布在世界的各大洋。比如說生活在太平洋、大西洋北方水溫0℃到16℃的寒冷水域。只要會動的東西,它都會吃,因為吃得多,所以長得也快,一般10年多就能長到1米長,繁殖力也非常的強,一般都是集體生活,因此捕捉起來很容易,自古就是相當有名的食用魚。
『伍』 鱈魚長什麼樣圖片
鱈魚體稍側扁,尾部向後逐漸狹小。
鱈魚體延長,稍側扁,尾部向後逐漸狹小,頭大,口大,上頜略長於下頜,體重300~750克,頸部的觸須須長等於或略長於眼徑,兩頜及犁骨均具絨毛狀牙。體色多樣,從淡綠或淡灰到褐色或淡黑,也可為暗淡紅色到鮮紅色;頭、背及體側為灰褐色,並具不規則深褐色斑紋,腹面為灰白色。
鱈魚簡介
鱈魚是指鱈屬魚類,分為大西洋鱈魚,格陵蘭鱈魚和太平洋鱈魚。鱈魚是全世界年捕撈量最大的魚類之一,是具有重要的食用和經濟價值。鱈魚又名大頭青、大口魚、大頭魚等,這里的大頭魚要區別另一種大頭魚。
我們最常見的應該是大西洋鱈魚,生活在大西洋北部,是一種冷水魚,最大可以長到近兩米長,一兩百斤重。鱈魚肉質細嫩,肉味清淡,體型大,產量大。有說法在鱈魚魚汛的時候,人們可以踩著它們的背在海面行走。
大西洋鱈魚在20世紀,曾因為捕撈技術也越來越先進,而數量急劇減少。甚至成為瀕危魚種,後來有慢慢恢復。鱈魚的魚肉為雪白色,肉質嫩滑結實而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