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聲音嘶啞嗓子癢咳嗽 艾灸哪些穴位
聲音嘶啞可按大鍾穴試試,化痰可按豐隆或膻中穴試試,鼻塞可按孔最穴試試.
天突穴位於頸部,當前正中線上,兩鎖骨中間,胸骨上窩中央。主治打嗝、咳嗽、嘔吐、神經性嘔吐、咽喉炎、扁桃體炎等疾病。此養生穴位為人體任脈上的主要穴道之一,好比是肺開在外面的窗口。
『貳』 小兒止咳貼貼哪裡圖片
貼在胸部兩乳頭連線之中點。
要把這個穴位貼在一些肺經的穴位上,還有督脈、膀胱經的穴位上,才能起到一個疏通經絡的作用。常選用的穴位有肺腧穴,大椎穴,天突穴,膻中穴,氣會穴。
膻中穴位置
在胸部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兩乳頭連線之中點。
僅供參考。
(2)咳嗽艾灸貼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膻中穴介紹
位置:在胸部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兩乳頭連線之中點。
經屬:任脈,是足太陰、少陰,手太陽、少陽;任脈之會。氣會膻中心包募穴。被擊中後,內氣漫散,心慌意亂,神志不清。
操作:分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約揉50~100次;
推用雙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
主治病症:胸痹心痛、腹部疼痛、心悸、心煩、呼吸困難、過胖、過瘦、呃逆、咳嗽、氣喘、咯唾膿血;產婦缺乳症、乳腺炎、噎嗝,收縮等。
解剖:在胸骨體上;有胸廓(乳房)內動、靜脈的前穿支;布有第四肋間神經前皮支的內側支。
穴位配伍:
配曲池、合谷(瀉法)治急性乳腺炎;
配內關、三陰交、巨闕、心平、足三里治冠心病急性心肌堵塞;
配中脘、氣海治嘔吐反胃;
配天突治哮喘;
配乳根、合谷、三陰交、少澤、灸膻中治產後缺乳;
配肺俞、豐隆、內關治咳嗽痰喘;
配厥陰俞、內關治心悸、心煩、心痛。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附註:心包經之募穴,八會穴之氣會。別名:元兒穴,胸堂穴,上氣海穴,元見穴。
穴義:任脈之氣在此吸暖脹散。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暖燥之氣。
運轉規律:涼濕水氣由天之下部匯入本穴並吸暖下行天之上部。
功用作用:募集心包經氣血。
治法:寒則補之灸之,暖則瀉針出氣。
補充內容:(國度針灸穴位取穴規范)
『叄』 感冒艾灸哪裡效果最好 感冒艾灸哪個部點陣圖解
感冒後,我按照這個上面的方法艾灸感冒 艾灸哪裡效果好 艾灸那個部位 感冒分很多種有1.風寒感胃 2.風寒感冒頭痛較重 3.風寒感冒兼咳嗽 4.風寒感冒身痛較重 5.風熱感冒 6.風熱感冒咽痛較重者 7.氣虛感冒 8.陽虛感冒 9.流行性感冒 10.胃腸型感胃,根據自己的情況艾灸效果挺好的。
『肆』 容易感冒貼哪裡
感冒貼貼哪裡效果最好?
感冒貼貼在肺俞穴,大椎穴,膻中穴效果比較好,最好聽一下醫生的建議。
感冒貼醫治則是一種中醫學式治療法,是一種中葯材保健產品,盡管中醫學相對性葯物而言功效比較慢,但對其人體的副作用影響是較為小的。
感冒貼是如今中醫學內病外治的一種合理方式。其操作方法是運用中葯材方劑,後把葯破碎成極細粉末狀後製成便捷的膏貼在肚臍眼上的一種治療方法。一般 也稱之為臍療。
肚臍眼漢方醫葯學別稱神厥,坐落於"任脈"經脈上,是人體與身心健康的管理中心,也是精力精神及青春年少漂亮的源泉!肚臍眼受寒症容易感冒:它是一種來源於中醫葯學的叫法,但是也不是沒有依據的,臍在胚胎發育過程全過程中為腹腔最終合閉處,外皮質層超薄,皮下組織無人體脂肪組織。皮膚和肌肉筋膜、腹膜後立即相接。臍下腹膜後還含有豐富多彩的靜脈網,表淺和腹腔淺靜脈、胸腔壁靜脈相符合,淺層和腹腔左右靜脈相接,腹下主動脈支系也根據肚臍,因而對外部溫度的轉變較為比較敏感,溫度強烈的轉變會導致抵抗能力的降低,因而肚臍眼過多受涼確實容易感冒。
貼大椎穴、太陽穴位置治小兒感冒貼
大椎穴:俯伏或正坐低下頭,於第七頸椎正下方的凹隙處。
太陽穴位置:頭部側邊,眉頭和上眼瞼正中間向後一橫
常見問題:每日最好是貼8-12個鍾頭上下,建議用溫開水清理,讓皮膚舒爽幾個小時後再貼,防止皮膚黏貼處產生皮膚過敏。請將商品放到少年兒童不容易觸碰的地區。外敷,沿空缺撕掉包裝袋子,撕去疑膠防護膜,立即貼到前額或太陽穴位置,危重症貼上大椎穴。每貼可持續應用12鍾頭以上。
『伍』 咳嗽艾灸什麼穴位
你好,中醫認為,列缺、尺澤、肺俞穴是治療咳嗽的常用穴位。點燃艾條挨近這3個穴位3~5分鍾。若皮膚感受發疼可擺盪艾條,增減艾條與皮膚之間的間隔。
如果艾灸療法配合按摩療法,效果更佳。按摩方法為:用大拇指指尖按壓雙側列缺、尺澤穴,每一個穴位按15~30次,用食、中二指端按肺俞穴約15~30次,用兩手大拇指指腹,自肺俞穴沿肩胛骨後緣向下分推,約分推30~50次。
『陸』 日常咳嗽時,如何選用艾灸進行緩解和治療
關於咳嗽
咳嗽,呼吸系統常見的病,有聲無痰的為咳,有痰無聲的為嗽,一般多痰聲並見,故稱為咳嗽。常與吐痰、悶氣、喉癢、胸痛等症狀同時出現,主要以咳嗽為主,但應及時排除肺癆、肺癰、哮喘等肺部疾病而引起的咳嗽。這里需要說一下咳嗽的原因不離外感和內傷,外感之咳嗽由於客邪外侵,肺氣被束而不宣;內傷之咳嗽大都為陰虛於下,肺燥於上,或是脾陽不運,生濕生痰而發。本病灸療應以列缺穴為主穴,平常生活應隨節氣變化增減衣物,防止感冒,飲食宜清淡,少肥甘厚膩之物。
艾灸可以緩解和治療,選取的穴位:膻中穴、膏肓穴
膻中穴:位於胸部正中線,平第四肋間隙,兩乳頭連線的正中點。主治咳嗽、氣喘、胸脅痛。《千金方》道:「上氣咳逆,灸膻中五十壯。」灸法為艾條灸3?7分鍾。肺俞穴:位於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主治咳嗽、氣喘、咳血、肺癆。《灸法秘傳》稱:「咳嗽見血者,灸肺俞或灸行間。」灸法為艾條灸5?15分鍾。
膏肓穴:位於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處。主治肺癆、咳嗽、氣喘、盜汗、神經衰弱。《針灸資生經》說:「久咳嗽宜先天膏肓,次灸肺俞。」灸法為艾條灸7?15分鍾。
另外,對於免疫力較低的人感冒後常常出現反復咳嗽,這類患者多屬虛寒體質,空調冷氣、初秋早晚間的涼氣即可使感冒後咳嗽反復發作,這類咳嗽多數是輕咳,程度不劇烈,但反復發作持續時間長。有的患者吐少量清稀痰;有的沒有痰;有的患者大便稀或較軟;有的患者早晨起床咽喉不適。一般認為抗生素屬寒性葯物,所以虛寒體質者不宜長時間使用抗生素。針灸、拔罐、穴位紅外線照射綜合療法治療效果比較好,不妨一試。如果由於工作忙等原因沒有時間到醫院治療,可以自己在家用艾條灸穴位,堅持治療一段時間後不但可以使咳嗽好轉,還可以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列缺、尺澤、肺俞是治療咳嗽的常用穴位,取穴簡單、操作方便,適合在家進行。
列缺: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處。取穴時兩手掌心向下,虎口交叉;左手在上時,左手食指指尖處為右手列缺穴;右手在上時,右手食指指尖處為左手列缺穴。
尺澤: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取穴時掌心向上,手臂上抬,手臂內側中央處有粗腱,腱的外側處即為尺澤穴。雙側尺澤穴取穴方法相同。
肺俞: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取穴時低頭,頸後突出的椎骨是第七頸椎棘突,其下第三突起處即為第三胸椎,肺俞穴(雙側)在第三椎骨旁邊開一指處。
具體操作方法:點燃艾條靠近穴位10分鍾。若皮膚感覺發疼可晃動艾條,增減艾條與皮膚的距離。若艾條沒有用完,在艾條燃燒端滴幾滴水熄滅艾條,防止意外情況發生。在艾灸之前推按這些穴位,可以增強療效。具體方法為:大拇指指尖按壓雙側列缺、尺澤穴,每個穴位15?30次;用食、中二指端按揉肺俞穴約15?30次;用兩手大拇指腹自肺俞穴沿肩胛骨後緣向下分推,約分推30?50次。
『柒』 咳嗽艾灸那些部位
有些人可能是因為支氣管炎引起的咳嗽,有些人可能是受涼引起的咳嗽,一般來講肺主皮毛,如果肺有問題的話,那麼就很容易抵抗不了外邪導致咳嗽,還有些人可能肺火比較旺盛也會導致咳嗽等問題的。
所以我們艾灸的話首先要艾灸一下肺俞穴,宣肺氣,而且肺俞穴的話一般調理呼吸道疾病效果很好的,例如肺炎、支氣管炎以及咳嗽等問題,另外像鼻炎等問題也可以艾灸肺俞穴的,因為肺開竅於鼻!
這是咳嗽艾灸的一些主要穴位,另外還有一些人會增加一些穴位,例如膏盲穴、合谷穴等,當然有些人會灸一灸關元、氣海等補氣、補元氣穴位來增強體質以及抵抗力這些都是可以的,這些輔穴的話大家根據自己的情況去決定添加或者減少即可。
因為這些穴位的話位置比較特殊,你想手持艾灸吧不太好艾灸,所以可以用隨身灸會方便一些,如果家裡有人幫你艾灸,那麼也可以找人幫忙手拿著艾灸這樣方面,但是如果自己一個人的話,那麼不太好手持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