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知識 » 麝香圖片長在麝的哪裡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麝香圖片長在麝的哪裡

發布時間: 2022-03-03 14:19:17

1. 麝香是什麼動物身上的哪個部位

麝香是麝的雄獸腹部下方生長的香腺和香囊中分泌和貯存的一種外激素或信息化合物。

香囊是雄獸的副性徵之一,為橢圓形的袋狀物,埋於生殖器前的組織深處,香腺處於香囊的前方和兩側,主體部分包繞在香囊的前方,向後側方逐漸變細,伸向囊的腹面兩側。

麝香由香腺部和香囊部的皮脂腺分泌形成,香腺主要是由腺泡細胞和疏鬆結締組織組成,高柱狀的腺泡細胞游離部脫離腺泡細胞進入腺泡腔,成為麝香的初香液。

初香液經導管進入香囊腔後與皮脂腺所分泌的大量皮脂共同形成麝香,並進行熟化和貯存,大約需要兩個月的轉化過程,才形成粉粒狀的「螞蟻香」和顆粒狀的成熟的「擋門子香」。

(1)麝香圖片長在麝的哪裡擴展閱讀

麝香的作用:

我國的麝類動物有林麝、馬麝、原麝、黑麝和喜馬拉雅麝等5種,漢朝的《神農本草經》,明朝的《本草綱目》等諸多本草葯典均將麝香列為諸香之冠、葯材中的珍品。

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經,消腫止痛的功效。主治閉證神昏,瘡瘍腫毒,瘰癧痰核,咽喉腫痛,血瘀經閉,症瘕,心腹暴痛,頭痛,跌打損傷,風寒濕痹,難產,死胎,胞衣不下。

2. 麝香是動物的哪個部位

麝香是麝科動物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 馬麝M. sifanicusPrzewalski或原麝M.moschiferus L.雄體香囊中的乾燥分泌物。

麝香香囊經乾燥後,割開香囊取出的麝香呈暗褐色粒狀物,品質優質者有時亦析出白色晶體。固態時具有強烈的惡臭,用水或酒精高度稀釋後有獨特的動物香氣。

麝香主要含有水分23.56%,灰分3.62%(其中含鉀、鈉、鈣、鎂、鐵、氯、硫酸根、磷酸根離子等),含氧化合物(其中含碳酸銨1.15%,銨鹽中的氨1.89%,尿素0.40%,氨基酸氮1.07%,總氮量9.15%),膽甾醇2.19%,粗纖維0.59%,脂肪酸6.15%,麝香酮2.2%。麝香主要有效成分為麝香酮。

(2)麝香圖片長在麝的哪裡擴展閱讀:

麝香採制方法:

一般在十月到翌年3月為狩獵時期,但以11月間獵得者質量較佳,此時它的分泌物濃厚。將雄麝的臍部腺囊連皮割下,撿凈皮毛等雜質,陰干,然後將毛剪短,即為整香,挖取內中香仁稱散香。

現四川馬爾康飼養場試行了三種活麝取香的方法,有「捅槽取香」、「手術取香」及「等壓法」等,取香後生長正常並能繼續再生麝香,而且生長速度也較快。

麝在3歲以後產香最多,每年8~9月為泌香盛期,10月至翌年2月泌香較少。取香分獵麝取香和活麝取香兩種。

麝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捕獵野生麝是嚴重違法行為!因為人們為了獲得麝香而不斷獵殺它們,各種麝類動物已經成為瀕危物種,我國的麝資源和天然麝香資源也已處於極為缺乏的狀況。

麝香是中國特產的一種名貴葯材。主產於西藏自治區的喜馬拉雅山、大雪山脈、沙魯里山脈、寧靜山脈、雀兒山脈等地。

此外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自治州理縣、松潘、茂汶羌族自治縣,貴州、雲南、廣西之橫斷山脈、大瑤山、大苗山,甘肅、陝西之祁連山脈、岷山、秦嶺山脈、賀蘭山脈,安徽、湖北之大別山脈、潛山、霍山,內蒙古之陰山山脈,東北之大小興安嶺及長白山脈。

河南伏牛山等山林地區都有生產。以康藏高原及四川阿壩草原為中國麝香之主要產地,銷全國,並出口。其中四川已開始飼養,並且從活獸香囊中割取麝香,給麝香的生產開辟了新的途徑。

3. 麝香在雄鹿的什麼部位

麝香主要是長在雄鹿的肚臍和生殖器之間,麝香是雄鹿身上的一個囊腺分泌物。被摘後可以通過乾燥加工成顆粒狀,會有比較特殊的味道產生。

麝鹿等鹿科動物被提取的分泌物質並不是它的生殖器官,而一種獨立的囊體,被人體去除之後對它們的傷害並不是很大,過段時間會再長出來,不會導致麝鹿死亡的。

(3)麝香圖片長在麝的哪裡擴展閱讀;

麝香性狀;

1、毛殼麝香:為扁圓形或類橢圓形的囊狀體,直徑3-7cm,厚2-4cm。開口面微突起,皮革質,棕褐色。密生白色或灰棕色短毛,從兩側圍繞中心排列,中間有1小囊孔,直徑1-3mm。另一面為棕褐色略帶紫的皮膜,微皺縮,偶顯肌肉纖維。

質松有彈性,剖開後可見中層皮膜呈棕褐色或灰褐色,半透明,內層皮膜呈棕色,內含顆粒狀、粉末狀的麝香仁和少量細毛及脫落的內層皮膜(習稱「銀皮」)。

2、麝香仁:野生者質柔,油潤,疏鬆;其中顆粒狀者習稱「當門子」,呈不規則圓球形或顆粒狀,表面多呈紫褐色,油潤光亮,微有麻紋,斷面深棕色或黃棕色;粉末者多呈棕褐色或黃棕色,並有少量脫落的內層皮膜和細毛。

飼養者呈顆粒狀、短條狀、或不規劃的團塊;表面不平,紫黑色或深棕色,顯油性,微有光澤,並有少量毛和脫落的內層皮膜。氣香濃烈而特異,味微辣、微苦帶咸。








4. 麝香是一種動物,麝是一種葯材。麝長在麝香的那個部位

你的問題錯了
麝是一種動物,麝香是一種葯材
在雄麝的肚臍和生殖器之間有一個腺囊叫麝香腺,它的分泌物才是麝香

5. 麝香長在什麼動物身上的哪個部位

  1. 麝香長在麝鹿成熟雄體的肚臍和生殖器之間的腺體中。

  2. 麝香:葯名。出《神農本草經》。又名寸香、元寸、當門子、臭子、香臍子。為鹿科動物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 馬麝M. sifanicusPrzewalski或原麝M.moschiferus L.雄體香囊中的乾燥分泌物。主產四川、西藏、雲南、陝西、甘肅、內蒙古等地。辛,溫。入心、脾、肝經。開竅,活血,散結,止痛。

  3. 兩歲的雄麝鹿開始分泌麝香,10歲左右為最佳分泌期,每隻麝鹿可分泌50g左右。此外,麝香鼠等其他有香動物也有類似麝香分泌物。 乾燥後呈顆粒狀或塊狀,有特殊的香氣,有苦味,可以製成香料,也可以入葯。是中樞神經興奮劑,外用能鎮痛、消腫,也十分珍貴。

  4. 麝香有破血化淤功效,孕婦不宜食用。

  5. 麝香(別名:寸香、原寸、香臍子、當門子;拉丁名:Moschus)為中葯材開竅葯的一種,該葯出自《神農本草經》,有開竅醒神的功效。麝香的葯用來源為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麝科動物,如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馬麝(Moschus sifanicus Przewalski)或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 Linnaeus)等成熟雄體位於肚臍和生殖器之間的腺體中的乾燥分泌物。麝香葯性辛、溫。入心、脾經。

  6. 麝香由於其來源的不同其產地迥異。林麝一般分布在中國的四川、甘肅、陝西一帶,海拔為3000m的針葉林區;馬麝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區,而原麝則主要分布在東北大興安嶺、小興安嶺以及長白山一帶地區。

  7. 麝香的採制一般是人工取香,在冬春兩個季節內捕獵,之後割去麝的香囊,陰干,此為「毛殼麝香」;而取出香囊中的分泌物,則成為「香囊仁」。

  8. 麝,拉丁文學名:Moschus moschiferus L.別名:香麝、獐子、山驢子。當門子,臍香,麝臍香,四味臭,臭子,臘子,香臍子,遺香,心結香、生香、元寸香。科屬分類:脊椎動物門Vertebrata、哺乳綱Mammalia、偶蹄目Artiodactyla、鹿科Cervidae林棲獸類。

  9. 體形較小,體重8~13公斤,身長65~95厘米。被毛粗硬,曲折如波浪狀,易折斷。雌雄均無角。耳直立,上部圓形,眼圓大,吻端裸露,無眶下腺及跗腺。

  10. 雄性的上犬齒特別發達,長而尖,露出唇外,向下微曲。雌的犬齒很細小,不露出唇外。四肢細長,後肢比前肢長,主蹄狹長,側蹄顯著。尾甚短。雄獸鼠蹊部有麝香腺,呈囊狀,外部略隆起,香囊外毛短而細,稀疏,皮膚外露。麝毛色均勻,為深棕色,體背及體側毛色較深,腹面毛色較淺。背部有不明顯的肉桂色斑點,排列成四五縱行,腰部和臀部兩側斑點比較明顯。嘴、兩頰、耳背、肩膊、體側至尾及四肢外側毛色為棕灰雜以肉桂黃色的麻斑。額部毛色稍深,耳尖及耳背純棕灰色,耳廓內側白色,耳基部有土黃色斑點,下頜白色,頸部兩側毛色發白延至右肩膊呈兩條白帶紋,臉部毛色較淺,鼠蹊部呈淺棕灰色。毛色及斑點差異較大。有些個體斑紋少,隱約可見,有的則較明顯,連成片斷的黃色斑塊。

  11. 棲於多岩石或面積較大的針葉林和針闊混交林中。很少在平坦的樹林、平原、池沼或沒有森林的山地。無固定的棲息地,多在蔭蔽、乾燥而溫暖處休息。在早晨及黃昏活動,白天休息。平時雌雄獨居,而雌獸常與幼獸在一起。能輕快敏捷地在險峻的懸崖峭壁和深雪地上走動,具攀登斜樹的習慣,善於跳躍。視覺聽覺靈敏,性懦怯。以松樹、冷杉和雪松的嫩枝、葉子、地衣、苔蘚、雜草及樹枝嫩芽、野果等為食。

  12. 在中國分布很廣,東北地區的大、小興安嶺及長白山、三江平原等地,華北地區,西北的祁連山區,青藏高原,雲貴高原,東北、內蒙古、四川、新疆等地均有。

6. 麝香是一種什麼樣的葯材產地在哪裡

麝香為雄麝的肚臍和生殖器之間的腺囊的分泌物,乾燥後呈顆粒狀或塊狀,有特殊的香氣,有苦味,可以製成香料,也可以入葯。是中樞神經興奮劑,外用能鎮痛、消腫。簡稱「麝」。
本品為常用中葯,"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其原動物為麝。[效用]
[性味] 辛、溫。
[功用] 開竅,通經絡,消腫止痛。
[主治] 驚癰昏迷、中風痰厥、寒邪腹瀉、癰疽腫毒、跌打損傷等症。
[用量] 內服入丸散,隨配方。外用無定量。
[禁忌] 陰虛體弱及孕婦忌用。
【各家論述】
1.《本經》:主辟惡氣,溫瘧,癇痙,去三蟲。
2.《別錄》:療中惡,心腹暴痛,脹急痞滿,風毒,婦人破產,墮胎,去面黔,目中膚翳。
3. 陶弘景:療蛇毒。
4.《葯性論》:除心痛,小兒驚癇、容許,鎮心安神,以蘭門了一粒,細研,熱水灌下,止小便利。能蝕一切州滄膿。
5.《日華子本草》:殺臟腑蟲,制蛇、蠶咬,沙虱、溪、瘴毒,吐風痰。納子宮暖水臟,止冷帶疾。
6.《仁齋直指方》:能化陽通胰理。能引葯透達。
7. 王好古:療鼻室不聞香臭。
8.《綱目》:通諸竅,開經絡,透肌骨,解酒毒,消瓜果食積。治中風,中氣,中惡,痰厥,積聚症瘕。
9.《本草正》:除一切惡瘡痔漏腫痛,膿水腐肉,面墨斑疹。凡氣滯為病者,俱宜用之。若鼠咬、蟲咬成瘡,以麝香封之。
10.《本草備要》:治耳聾,目翳,陰冷。

7. 請問麝香在什麼動物身上長的那個部位

麝香長在麝鹿成熟雄體的肚臍和生殖器之間的腺體中。雄性麝鹿從2歲開始分泌麝香,自陰囊分泌的淡黃色、油膏狀的分泌液存積於位於麝鹿臍部的香囊,並可由中央小孔排泄於體外。

傳統的方法是殺麝取香,即切取香囊,先行乾燥,腺囊乾燥後,分泌液變硬、呈棕色,成為一種很脆的固態物質,呈粒狀及少量結晶。麝香香囊經乾燥後,割開香囊取出的麝香呈暗褐色粒狀物,品質優質者有時亦析出白色晶體。固態時具有強烈的惡臭,用水或酒精高度稀釋後有獨特的動物香氣。

(7)麝香圖片長在麝的哪裡擴展閱讀:

麝香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是雙向性的,小劑量興奮,大劑量則抑制,增強中樞神經系統的耐缺氧能力,改善腦循環;麝香具有明顯的強心作用,能興奮心臟,增加心臟收縮振幅,增強心肌功能;麝香對由於血栓引起的缺血性心臟障礙有預防和治療作用;

麝香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與氫化可的松相似;麝香對子宮有明顯興奮、增強宮縮作用,尤對在體妊娠子宮更為敏感,對非妊娠子宮的興奮發生較慢,但作用持久,麝香酮能明顯增加子宮收縮頻率和強度,並有抗著床和抗早孕作用,且隨孕期延長,抗孕作用更趨顯著。

8. 林麝的麝香在其身上哪裡提取

麝香主要是從鹿科動物林麝馬麝或原麝的腹部下方的生長腺以及香囊中提取。

通常兩歲的雄麝鹿開始分泌麝香,10歲左右為最佳分泌期,每隻麝鹿可分泌50克左右。麝香主要是由西南部、西北部地區和北印度、尼泊爾等寒冷地帶雄性鹿科動物身上提取的。

能生產麝香的動物比較稀少,所以產量十分有限,所以說麝香是一類比較珍貴的中葯材。中國麝類資源豐富,有林麝、馬麝、原麝、黑麝和喜馬拉雅麝等5種。

麝類

我國的麝類動物有林麝、馬麝、原麝、黑麝和喜馬拉雅麝等5種,漢朝的《神農本草經》,明朝的《本草綱目》等諸多本草葯典均將麝香列為諸香之冠、葯材中的珍品,認為它能通諸竅、開經絡、透肌骨,主治風痰、傷寒、瘟疫、暑濕、燥火、氣滯、瘡傷、眼疾等多種疾病。

很多著名的中成葯,如安宮牛黃丸、大活絡丹、六神丸、蘇合香丸、雲南白葯等都含有麝香的成分。現代臨床葯理研究也證明麝香具有興奮中樞神經、刺激心血管、促進雄性激素分泌和抗炎症等作用。

9. 麝香是從哪個部位取出來的

麝香為鹿科動物林麝、馬麝或原麝雄體香囊中的乾燥分泌物。通常兩歲的雄麝鹿開始分泌麝香,10歲左右為最佳分泌期,每隻麝鹿可分泌50克左右。

香囊經乾燥後,割開香囊取出的麝香呈暗褐色粒狀物,品質優質者有時亦析出白色晶體,固態時具有強烈的惡臭,用水或酒精高度稀釋後有獨特的動物香氣。

麝,又稱香獐,是一種哺乳類動物,麝的前肢短,後肢長,蹄小耳大,雌雄都無角,雄性有發達獠牙。中國麝類資源豐富,有林麝、馬麝、原麝、黑麝和喜馬拉雅麝等5種。

原麝和馬麝體較大,淺褐色。因其分泌物乾燥後可形成一種香味十足的葯材,因此被人們稱為這個世界上最香的動物,不過也因此遭到了人們的不斷獵殺,數量銳減。

只有原麝全身具白斑點。麝棲居於山林,多在拂曉或黃昏後活動,聽覺、嗅覺均發達。雄麝臍香腺囊中的分泌物乾燥後形成的香料即為麝香,是一種十分名貴的葯材,也是極名貴的香料。這也導致麝的數量急劇下降——因為人們為了獲得麝香而不斷獵殺它們。

(9)麝香圖片長在麝的哪裡擴展閱讀

中國原本麝類資源豐富,有林麝、馬麝、原麝、黑麝和喜馬拉雅麝等5種,原麝和馬麝體較大,淺褐色。只有原麝全身具白斑點。麝多棲息於針葉林、針闊葉濕交林、疏林灌叢地帶的懸崖峭壁和岩石山地。很少見於平地的樹林、平原、池沼或荒山禿嶺。

多在拂曉或黃昏後活動,聽覺、嗅覺均發達。白晝靜卧灌叢下或僻靜陰暗處。食量小,吃菊科、薔薇科植物的嫩枝葉、地衣、苔蘚等,特別喜食松或杉樹上的松蘿。營獨居生活,頗警覺。行動敏捷,喜攀登懸崖,常居高以避敵害。喜跳躍,能平地起跳2米的高度。

雄麝臍香腺囊中的分泌物乾燥後形成的香料即為麝香,是一種十分名貴的葯材,也是極名貴的香料。所以導致很多人為了獲得麝香而不斷獵殺它們,使得麝的數量急劇下降。

由於各種麝類動物已經成為瀕危物種,我國將它們均從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升格為一級保護動物。目前我國麝類動物資源的總蘊藏量估計約有60萬頭,僅為50年代的五分之一。

其中林麝最多,以下依次為原麝、馬麝、黑麝和喜馬拉雅麝。我國對麝類的生存和發展,已經採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不僅在其分布區內建立了許多自然保護區,保護野生麝類資源。

而且早在50年代後期就發展了麝類養殖業,並改變了以往殺麝取香的方法,逐步摸索出了從香囊口直接掏取麝香的科學方法,3——8月麝腺分泌旺盛時,可以活體取香二次,為減少破壞野生種群、擴大飼養規模、提高麝香產量發揮了重要作用。

與此同時,我國科研部門還開展了人工合成麝香的研究,以及利用生物工程的最新手段,培養麝香腺細胞,為早日解決商品麝香的供求矛盾打下基礎。

10. 麝香有人見過嗎麝又是什麼動物有照片嗎

本品為常用中葯,"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其原動物為麝。 [原動物] 麝 拉丁文學名:Moschus moschiferus L. 別名:香麝、獐子、山驢子。當門子,臍香,麝臍香,四味臭,臭子,臘子,香臍子 科屬分類:脊椎動物門Vertebrata、哺乳綱Mammalia、偶蹄目Artiodactyla、鹿科Cervidae [效用] [性味] 辛、溫。 [功用] 開竅,通經絡,消腫止痛。 [主治] 驚癰昏迷、中風痰厥、寒邪腹瀉、癰疽腫毒、跌打損傷等症。 [用量] 內服入丸散,隨配方。外用無定量。 [禁忌] 陰虛體弱及孕婦忌用。 麝香,為鹿科動物麝的雄性香腺囊中的分泌物乾燥而成,是一種高級香料,如果在室內放一丁點,使會滿屋清香,氣味迥異。麝香不僅芳香宜人,而且香味持久。麝香在我國使用,已有悠久歷史。唐代詩人杜甫在《丁香》詩中遇:'晚墜蘭麝中'。麝香是配製高級香精的重要原料。古代文人、詩人、畫家都在上等麝料中加少許麝香,製成'麝墨'寫字、作畫,芳香清幽,若將字畫封妥,可長期保存,防腐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