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月球是什麼樣子要圖片
月球表面有陰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區域,亮區是高地,暗區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帶,分別被稱為月陸和月海。早期的天文學家在觀察月球時,以為發暗的地區都有海水覆蓋,因此把它們稱為「海」。著名的有雲海、濕海、靜海等。
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脈,那裡層巒疊嶂,山脈縱橫,到處都是星羅棋布的環形山,即撞擊坑,這是一種環形隆起的低窪形。月球上直徑大於1000米的撞擊坑多達33000多個。
位於南極附近的貝利撞擊坑直徑295公里,可以把整個海南島裝進去。最深的山是牛頓撞擊坑,深達8788米。除了撞擊坑,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脈。
(1)月亮是什麼樣子的圖片擴展閱讀
據美國《新聞周刊》報道,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稱,月球內部可能蘊含「白金寶藏」——埋藏著鉑、鈀等貴重金屬。研究人員在《自然·地球科學》雜志撰文指出,雖然他們沒有直接檢測到這些金屬,但他們認為,在月球火山岩樣本中檢測到的硫與其內部存在的硫化鐵相關,而硫化鐵是儲存鉑和鈀等貴金屬的好地方。
解釋月球形成的一種主流假設認為,45億年前,一顆大小與火星相當的小行星與地球相撞,形成了月球。因此科學家認為,月球和地球的組成成分相似。如果這一假設正確,月球火山岩中貴金屬的含量應與地球相當,但測量結果卻遠低於預期,這讓科學家們困惑不已。
為釐清這個謎題,最新研究負責人、加拿大達爾豪西大學的詹姆斯·布倫領導的團隊首先在實驗室里重現了月球內部的極端壓力和極端溫度,以觀察有多少硫化鐵形成。
結果發現,在月球內部形成的大多數貴重金屬都附著於硫化鐵礦床上,這意味著它們不能被岩漿帶到月球表面,同時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月球岩石樣本中發現的貴金屬數量如此之少。
B. 一個月里月亮在每天的形狀是什麼樣
一個月里月亮在每天的形狀為:
1、新月(朔月,農歷初一):基本看不見,或者隱約看見一彎細線;
2、蛾眉月(農歷的初二~初六):如眉似弓;
3、上弦月(農歷初七~初八):半圓;
4、漸盈凸月(農歷初九~十四):橢圓;
5、滿月(望月,農歷十五~十六):圓盤;
6、漸虧凸月(農歷十七~二十三):橢圓;
7、下弦月(農歷二十三左右):半圓;
8、殘月(農歷二十四~月末):如眉似弓;
9、農歷月最後一天又變為新月:基本看不見,或者隱約看見一彎細線。
(2)月亮是什麼樣子的圖片擴展閱讀:
月相是指天文學中對於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明部分的稱呼。月球繞地球運動,使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對位置在一個月中有規律地變動。因為月球本身不發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見發亮部分是反射太陽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陽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陽光。
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陽直接照射的部分,這就是月相的來源。月相不是由於地球遮住太陽所造成的(這是月食),而是由於我們只能看到月球上被太陽照到發光的那一部分所造成的,其陰影部分是月球自己的陰暗面。
陰歷與月相:
陰歷在天文學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來安排的歷法。以月球繞行地球一周(以太陽為參照物,實際月球運行超過一周)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為確定歷月的基礎,一年分為十二個歷月的一種歷法。在農業氣象學中,陰歷俗稱農歷、殷歷、古歷、舊歷,是指中國傳統上使用的夏歷。
而在天文學中認為夏歷實際上是一種陰陽歷,這是由於陰陽歷比傳統的陰歷要額外地增設閏月和節氣、節令類信息。
C. 月亮是長什麼樣子的
月亮的樣子是:
月球表面有陰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區域,亮區是高地,暗區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帶,分別被稱為月陸和月海。早期的天文學家在觀察月球時,以為發暗的地區都有海水覆蓋,因此把它們稱為「海」。
著名的有雲海、濕海、靜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脈,那裡層巒疊嶂,山脈縱橫,到處都是星羅棋布的環形山,即月坑,這是一種環形隆起的低窪形。月球上直徑大於1千米的環形山多達33000多個。
位於南極附近的貝利環形山直徑295公里,可以把整個海南島裝進去。最深的山是牛頓環形山,深達8788米。除了環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脈。高山和深谷疊現,別有一番風光。
結構特徵:
月球平均亮度為太陽亮度的1/465000,亮度變化幅度從1/630000至1/375000。滿月時亮度平均為-12.7等。它給大地的照度平均為0.22勒克斯,相當於100瓦電燈在距離21米處的照度。
月面不是一個良好的反光體,它的平均反照率只有9%,其餘91%均被月球吸收。月海的反照率更低,約為7%。月面高地和環形山的反照率為17%,看上去山地比月海明亮。
D. 今天晚上月亮是什麼樣的(照片)
E. 中秋的月亮是什麼樣的(圖片)
中秋是8.15,月亮已經最圓了,陰歷就是按月亮的圓缺來形成的,十五這天地球擋的太陽光最小,所以月亮全部反光發亮,
F. 初一至三十的月亮是什麼樣子的
月相變化規律:
1、農歷每月三十或初一,稱為新月或朔,在地球上看不見月亮,因為被擋住了光線。
2、農歷初三、初四,稱為新峨眉月,月面朝西 ,太陽落山時出現在西邊四十五度左右的天空上,晚上九點左右消失在西邊的地平線上。
3、農歷初七、初八,稱為上弦月,月面朝西,太陽落山時出現在正午太陽的位置,晚上十二點左右消失在西邊的地平線上。
4、農歷十一、十二,月相變成凸月,月面朝西,太陽落山時出現東邊四十五度左右的天空上,凌晨三點左右消失在西邊的地平線上。
5、農歷十五、十六,稱為滿月或望,月面呈圓形,太陽落山時從東邊地平線升起,第二天太陽升起時消失在西邊的地平線上。
6、農歷十八、十九,月相又變成凸月,月面朝東,晚上九點左右從東邊地平線升起,第二天太陽升起時消失在西邊四十五度左右的太空上。
7、農歷二十二、二十三,稱為下弦月,月面朝東,晚上零點左右從東邊地平線 升起,第二天太陽升起時消失在地面的正上方。
8、農歷二十七、二十八,稱為殘娥眉月,月面朝東,凌晨三點左右從東邊地平線升起,太陽升 起時消失在東邊四十五度左右的太空上。
四種主要的月相:新月(農歷初一日),上弦(農歷初八左右),滿月(農歷十五日左右),下弦(農歷二十三左右),它們都有明確的發生時刻,是經過精密的軌道計算得出的。
(6)月亮是什麼樣子的圖片擴展閱讀
月相的意義
(1)潮汐
月相和海洋的潮汐有關系,因為潮汐和月球的引力作用有直接關系,比如在滿月的時候會引起大潮。潮汐變化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像軍事、旅遊、遠洋航海、海洋漁業、海水養殖,海洋工程、科學實驗及沿岸各種生產活動都要受到潮汐的影響。
(2)照明
因為夜晚天空中照明主要是靠月亮,所以,月相也是人們夜間活動時必須考慮的,尤其是在邊遠荒蕪的地區。
(3)宗教
和某些宗教活動有關系,特別是伊斯蘭教,伊斯蘭教中有齋月一說。
(4)寓意
中國自古就有花好月圓的講究,月有陰晴圓缺,而滿月往往代表著圓滿、順利和吉祥的意味。
G. 月亮真實的樣子是什麼樣的
月球平均亮度為太陽亮度的1/465000,亮度變化幅度從1/630000至1/375000。滿月時亮度平均為 -12.7等(見)。它給大地的照度平均為0.22勒克斯,相當於100瓦電燈在距離21米處的照度。月面不是一個良好的反光體,它的平均反照率只有9%,其餘91%均被月球吸收。月海的反照率更低,約為7%。月面高地和環形山的反照率為17%,看上去山地比月海明亮。
H. 月亮都有什麼形狀
月相共分八種:
新月(朔月,農歷初一):基本看不見,或者隱約看見一彎細線
蛾眉月(農歷的初二~初六):如眉似弓
上弦月(農歷初七、初八):半圓
漸盈凸月(農歷初九~十四):橢圓
滿月(望月,農歷十五、十六):圓盤
漸虧凸月(農歷十七~二十三):橢圓
下弦月(農歷二十三左右):半圓
殘月(農歷二十四~月末):如眉似弓
農歷月最後一天又變為新月:基本看不見,或者隱約看見一彎細線
(8)月亮是什麼樣子的圖片擴展閱讀:
月相意義
1、潮汐
月相和海洋的潮汐有關系,因為潮汐和月球的引力作用有直接關系,比如在滿月的時候會引起大潮。
潮汐變化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像軍事、旅遊、遠洋航海、海洋漁業、海水養殖,海洋工程、科學實驗及沿岸各種生產活動都要受到潮汐的影響。
2、照明
因為夜晚天空中照明主要是靠月亮,所以,月相也是人們夜間活動時必須考慮的,尤其是在邊遠荒蕪的地區。
3、宗教
和某些宗教活動有關系,特別是伊斯蘭教,伊斯蘭教中有齋月一說。
4、寓意
中國自古就有花好月圓的講究,月有陰晴圓缺,而滿月往往代表著圓滿、順利和吉祥的意味。
5、其他
順便說一下,因地球緯度不同,在南北半球看月相的左右是顛倒的,這個其實也不難理解,如果你在北半球上,倒立拿大頂,看到月亮的情況就是在南半球的樣子,月亮的臉它真會「偷偷的在改變」。
I. 月亮是什麼樣子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這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佳句。在我國民間傳說中,月球是個美好的世界。那裡有珠光寶氣的廣寒宮,有「起舞弄清影」的嫦娥仙子。但實際上,那裡是既無空氣又無液態水的不毛之地,一點生氣都沒有。
月球上沒有大氣層,所以永遠不會有風霜雨雪。因為沒有了大氣層,聲音也就無法傳播,所以這是一個無聲世界。登月的宇航員要相互交流,只能依靠無線電來聯絡。
沒有大氣的保護,紫外線及高能量的宇宙線都可長驅直入,一切生命都無法駐足。沒有大氣保護的另一可怕後果就是不會有液態水,沒有水的地方當然是生命的禁地。那些大大小小的隕石會撞擊月球,以至月球的表面變得滿目瘡夷。
由於沒有大氣調節溫度,月球上的溫度變化十分劇烈。陽光照射到的地方,溫度高到127℃,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溫度降到零下183℃,比冰天雪地的南極溫度還低。
月球是一個自己不發光的星球,它是依靠反射太陽光而發光的。
月球的直徑是3476千米。只有地球的3/11。體積是220億立方千米,約是地球體積的1/49。質量是7350億億噸,只有地球的1/81。在太陽系的100多顆衛星當中,月球並不算小,它的體積僅小於木衛三、土衛六、木衛四、海衛一和木衛一,排在第6位。它的表面重力只有地球的1/6,一個60千克重的宇航員到月面上會「身輕如燕」,只有10千克了。據登月者說,在月球上行走最好像袋鼠那樣,一蹦一跳地跳躍式前進。
像地球一樣,月球也是一個堅實的固體星球。其中心的核由鐵元素構成:中間一層是月幔,由軟流層與岩石構成;最外的月殼表面是瓦礫的風化層。美國「阿波羅」宇航員登陸月球時,在月面上踏出了許多深深的腳印。這些足跡很可能會在荒涼的月面上得到永遠的保存。
月球離地球最近時的距離為356400千米,最遠時為406700千米,平均為384000千米。除了繞地球公轉外,它還在不停地自轉著。月球總是以同一半球朝向地球的,這是因為月球的自轉周期與公轉周期完全相同的結果。在1959年前蘇聯的「月球3號」繞到月球背面以前,人們從不知道月球背面是什麼樣的。
不同的時日月亮呈現出完全不一樣的姿態,在農歷三十、初一兩天,月亮大體與太陽同時升落,所以一般見不到月亮;在初二、初三日,太陽落山時,一勾彎月如細眉,出現在西方地平線附近的天空中;到初七、初八時,太陽落山,半圓的上弦月移到正南方天空;在十五、十六日,日落西山時,一輪滿月升東海;再往後,太陽落山時,月亮還在「地底」下遲遲不肯出來;及至農歷二十八、二十九日,天空出現殘月時,東方已經破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