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豫劇國家一級演員有哪些
國家一級演員:張寶英、牛淑賢、劉忠河、賈廷聚、蘭力、金不換等。
牛淑賢(1946年—),河南商丘柘城縣人。國家一級演員,豫劇名旦。豫劇皇後陳素真大師的弟子。有「五歲紅」之美譽,當代豫劇十大名旦,河北邯鄲東風豫劇團團長,現已退休,曾獲得第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榜首,中國國寶級藝人稱號,亞洲傑出藝人金獎。
1990年,中國劇協主席曹禺曾稱牛淑賢為:「承前啟後,豫劇之光」;中國劇協副主席趙尋譽她為:「當代豫劇大王,當代豫劇皇後」。
藝術評價
牛淑賢多才多藝,戲路寬廣。她主攻花旦,兼演小生、閨門旦,集花旦、閨門旦、青衣、小生於一身,以花旦見長,塑造了眾多栩栩如生的舞台人物形象。她的演唱既委婉細膩,俏麗多彩,又活潑明快,舒展流暢。她以表演優美瀟灑、風趣自如、真切傳神,「渾身是戲」而著稱。
2. 豫劇的花臉的顏色各代表什麼人
豫劇的角色行當,按一般的說法是四生、四旦、四花臉。
四生是大紅臉(又叫紅凈、戲生)、二紅臉(又叫馬上紅臉)、小生、邊生(又叫二補紅臉);
四旦是正旦(青衣)、小旦(花旦、閨門旦)、老旦、帥旦;
四花臉是黑頭(副凈)、大花臉、二花臉、三花臉。
正因為是男八女四的行當,把四生四花臉叫做外八角,以男角為主的戲叫做「外八角戲」。
傳統戲曲臉譜的顏色是以一種顏色象徵某個人物的品質、性格、氣度,這種顏色稱為「主色」,它是一個臉譜最主要的直覺表現手段。藝術家用紅、藍、白、黑、金、紫、銀等顏色,以誇張的手法,突出劇中的人物形象。表現在形、神、意三個方面,寓意褒貶,愛憎分明。表現出人物的忠、奸、善、惡等。
中國傳統戲曲臉譜的各種顏色分別代表的意義為:
紅色:代表忠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黃飛虎、關羽。
藍色:代表剛強、驍勇、有心計的人物性格,如:竇爾敦。
黑色:代表正直、無私、剛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
白色:代表陰險、疑詐、飛揚、肅煞的人物形象。如:曹操。
綠色:代表頑強、暴躁的人物形象。如:武天虯。
黃色:代表梟勇、兇猛的人物,如:宇文成都。
紫色:代表剛正、穩練、沉著的人物。
金色、銀色:代表各種神怪形象。
3. 豫劇"五大名旦"分別是誰如今她們各自的現狀怎樣
1980年三四月間在鄭州舉行了「豫劇流派匯報演出」。通過匯報演出,大家提高了對豫劇藝術流派的認識,確立了以常香玉、陳素真、崔蘭田、馬金鳳、閆立品五大名旦在豫劇藝術流派中的地位。
桑振君
如果在邯鄲的桑振君參加了這次演出,閆立品能不能進入五大名旦還不好說呢。如果按姓氏筆畫,馬金鳳排在了第一位,閆立品又排在了第二位,這怎麼能行呢?誰的筆畫少就排在前面,太沒有技術含量了,而且會讓人誤以為馬金鳳和閆立品在藝術上排在前兩名呢。如果按拼音字母順序呢?專家們的眼睛一亮,發現順序是:常、陳、崔、馬、閆,這個順序恰好是符合五大名旦在他們心中的順序的,從藝術水平、影響力、代表劇目的多少等等方面綜合考慮,這樣排是最公平的。最後,公布的豫劇五大名旦是:常陳崔馬閆。按拼音字母排序,不分先後。
4. 從事豫劇最早且成名最早的豫劇六大名旦,分別是誰
豫劇六大名旦:陳素真,常香玉、崔蘭田、馬金鳳、閻立品、桑振君。這六大名旦中陳素真是年齡最大、從事豫劇最早、成名最早的豫劇大師,為中國豫劇六大名旦之首。
中國戲劇評論家給六大名旦每人一個字的評價,直接反映各人特色:
陳素真——「美」,常香玉——「勁」,崔蘭田——「韻」,馬金鳳——「脆」,閻立品——「秀」,桑振君——「巧」。
梅花-陳素真
(1918.4.30 -1994.3.29)
為豫劇界第一代旦角女演員。1934年被譽為「河南梅蘭芳」,1935年榮獲被譽為「豫劇皇後」稱號。
圖片模糊,建議替換或刪除 ×
蘭花-桑振君
(1928-2004)
她主演的《打金枝》、《下陳州》、《八件衣》、《白蓮花》、《桃花庵》、《對綉鞋》、《觀文》、《投衙》等劇目,早上世紀中葉就由中國唱片社錄制發行。
5. 河南豫劇前三十名演員有哪些
根據中國著名豫劇演員排行榜排名分別是:
張寶英,汪俊麗,吳心平,崔蘭田,魏雲,牛淑賢,菅愛梅,閻立品, 陳素真,李金枝,吳碧波 ,李喜華,張梅貞,陳淑敏,虎美玲,劉雯卉,郭英麗,王素君,王紅麗,關靈鳳,常香玉,趙曉梅,汪荃珍,馬金鳳,馬雙枝,白文芝,朱巧雲,趙玉英 ,原淑靜 ,張美蓮 。
河南豫劇的30名著名演員各個實力相當,在業內名聲十分大,其中常香玉、陳素真、崔蘭田、馬金鳳、閻立品、桑振君等六人,被稱為豫劇六大名旦。建國後,現代戲創作又出現了高潔、馬琳、魏雲、王善朴、柳蘭芳等豫劇五大主演。
(5)豫劇男人物圖片擴展閱讀:
豫劇也可分豫東、豫西、豫南、豫北四大派,按影響最大的條件分為西府調和祥符調這兩個大流派,或稱作豫西調和豫東調兩個派,另外,也有把反調、平調、懷調、宛梆視為豫劇的分支,當作豫劇流派的。
歷史上豫劇有豫東調,豫西調,祥符調,沙河調諸調,以祥符調為基本源頭,按地域風格、唱腔不同劃分。目前所謂豫劇的派別一般指目前以個人風格劃分的各個流派,著名的有六大名旦:陳素真陳派、常香玉常派、崔蘭田崔派、閻立品閻派、馬金鳳馬派、桑振君桑派。
其中陳派、閆派、桑派原來多宗祥符調,馬派偏豫東調,崔派以豫西調著稱;常香玉原唱豫西調,後漸漸融合東西派別於一身,形成鮮明風格。此外還有很多流派如唱生角的唐喜成先生的唐派,豫東黑頭李斯忠,丑角牛得草的牛排等等。豫東紅臉很有名的如劉忠河等。
6. 豫東紅臉王劉忠河弟子名單表
男弟子名單:
1、魏建新、劉小河、於天佑、劉示河、石貴、劉少河、王振強;
2、劉傳河、張發仁、劉承河、盛建成、劉繼河、寇傳信、劉子河;
3、金萬民、劉金河、王洪生、劉順河、景福倉、劉星河、張連忠;
4、劉立河、焦道峰、劉藝河、付青松、劉雙河、周懷忠、劉全河;
5、張新民、宋惠民、小忠河、連福宇、劉福河;
女弟子名單
1、張秀雲、劉秀河、李素蓮、劉蓮河、張珍、劉珍河、閆蔻雲;
2、劉雲河、楊松慧、劉慧河;
第三代傳人
張由峰、小小河、孫海濤、小河河、王永志、小志河、曹麗梅、小少河;
劉忠河,河南商丘人,國家一級演員,被稱作豫東紅臉王、豫劇「馬連良」。
自1980起其唱段即被錄製成唱片發行全國及東南亞各國。其代表劇目有《打金枝》、《三打金枝》、《血濺烏紗》、《十五貫》、《轅門斬子》、《清風亭》、《三哭殿》等。
(6)豫劇男人物圖片擴展閱讀
劉忠河
劉忠河被譽為「豫劇馬連良」,馬連良是誰?那是與梅蘭芳、周信芳並立的京劇大師,又在京劇「前後四大須生」中都占據一席,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大師,而劉忠河能夠被譽為「豫劇馬連良」,足以見識到他非比尋常的唱紅與實力。
所以題目說劉忠河為什麼能夠自成一派,征服河南甚至全國戲迷,被稱做是「豫劇馬連良」;
劉忠河出生於1943年,今年已經75歲高齡了,他的唱腔古樸豪放,大方獨特,自成一派,除了「豫劇馬連良」之外,他還被譽為豫東紅臉王、豫劇豫東調代表人,他的弟子無數,桃李滿天下,他的唱法也形成了獨特的「劉派」藝術。
豫劇曾經錄制過「八大紅臉王」唱片專輯,劉忠河、張枝茂、劉新民、索文化、洪先禮、謝慶軍、朱坤芳、陳傳明等八人並稱為豫東「八大紅臉王」,而劉忠河也位列八大紅臉王之首。
7. 河南地方戲中豫劇十大紅臉王都有誰啊
「紅臉王」最初是豫東觀眾對唐玉成先生的專有稱呼,已經逐漸被人們接受。
後來,唐玉成的弟子楊啟超因在同輩弟子中表現突出,被人們稱為「小紅臉王」(以區別於「老紅臉王」)。
20世紀八十年代初恢復古裝戲,劉忠河及其紅臉劇目走紅。八十年代中期,音像公司出版了劉忠河、張枝茂、劉新民、索文化、洪先禮、謝慶軍、朱坤芳、陳傳明等人的錄音錄像,發行了命名為《豫劇八大紅臉》的6碟裝VCD。從此便有了比較流行的「豫劇八大紅臉」的說法。
逐漸地,又把「豫劇八大紅臉」的稱呼,演變成了「豫劇八大紅臉王」的稱謂。八大紅臉王源於唱片公司所錄制的影碟唱腔專輯,劉忠河、張枝茂、劉新民、索文化、洪先禮、謝慶軍、朱坤芳、陳傳明並稱為豫東八大紅臉王 。
(7)豫劇男人物圖片擴展閱讀
豫東紅臉唐門流派創始人——唐玉成:
唐玉成(1895-1973),男,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人,著名豫劇大師,原名子信,譽名「紅臉王」,豫劇「麒麟童」。唐玉成是豫東紅臉唐門流派創始人 ,豫東調最有代表性的須生演員。
師從況鳳仙,1920年後拜師馮垛,賜名玉成,他虛心學習馮垛的演唱技巧,技藝提高,名聲大震。其扮相壯美,表演細膩灑脫,善於刻畫人物的性格情態,唱腔不同一般,別具風采。
演唱多是真假嗓結合,剛柔相濟,渾厚朴實,耐人尋味。特別擅長運用偷字、嵌字、閃板及哀顫(寒顫)等巧妙唱法,使人聽起來既感到粗獷豪放,又別具風采。
」河南紅臉在豫東,豫東紅臉出唐門。自唐玉成以其獨特的高亢激越的唱腔創立紅臉一派以來,紅臉廣為戲迷津津樂道。其所創立"唐門「紅臉流派對後來豫劇老生流派及豫東紅臉影響頗深使唐派藝術得到繼承和發展。
代表劇目:《火燒紀信》、《串龍珠》、《陽河堂》、《白玉杯》、《晉陽宮》、《闖幽州》、《泗水王》、《劉公案》、《取成都》、《回西岐》、《江東橋》、《黃鶴樓》、《臨潼山》、《刀劈三關》、《卧龍奔喪》、《將相和》、《千秋燈》、《七星燈》、《白馬關》等。
1949年,他參加了虞城縣人民劇團,還先後演出過現代戲《小女婿》、《王貴與李香香》、《白毛女》、《傳槍》等。
8. 豫劇的著名演員
1,張寶英
張寶英,女,漢族,1940年12月生,畢業於安陽豫劇院。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1959年拜豫劇大師崔蘭田為師,是崔派優秀傳人,是當今豫劇十大名旦之首。
2,牛淑賢
牛淑賢,河南商丘柘城縣人。國家一級演員,豫劇名旦。豫劇皇後陳素真大師的掌門弟子。
3,王清芬
王清芬,1943年出生於河南新鄉人,豫劇旦角名家、國家一級演員。13歲開始學戲,15歲登台演出,主攻閨門旦、花旦。國家一級演員。
4,虎美玲
虎美玲,出生於河南省鄭州市。國家一級演員,豫劇名旦,主攻青衣、閨門旦,兼花旦、刀馬,且能反串小生。代表劇目主要有《花木蘭》、《破洪州》、《斷橋》、《白蛇傳》、《粉黛冤家》、《奇妙姻緣》、《五女拜壽》、《紅燈記》等。
5,李喜華
李喜華,1952年生,女。藝名李品梅。湖北襄陽人。湖北省豫劇團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湖北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
9. 著名的豫劇藝術家有哪些
清末民初四大名旦: 李劍雲、林黛雲、時倩雲、賈碧雲。加閻彩雲豫劇五雲。民國中後四大名旦:陳素真、司鳳英、常香玉、加馬雙枝。建國初期四大名旦:陳素真、常香玉、馬金鳳、閻立品。80年代五大名旦:常香玉、陳素真、崔蘭田、馬金鳳、閻立品。2006年後六大名旦:陳素真、常香玉、崔蘭田、馬金鳳、閻立品、桑振君。又稱:陳、常、崔、馬、閻、桑。
10. 豫劇表演藝術家都有誰
陳素真、常香玉、馬金鳳、李樹建、閻立品等。
1、陳素真
陳素真(1918年4月30日-1994年3月29日),女,乳名:佩玉,原名:王若瑜。祖籍:陝西富平,出生於:河南開封,名門望族,官宦之家。曾居住於:陝西、湖北、甘肅、河北,而後定居於:天津市。
曾擔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河南省文聯副主席,河南省人大代表,河南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河北省戲劇家協會名譽主席,河北省文聯委員,天津市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天津市文化局顧問、天津市表演藝術委員會委員等社會榮譽職務。
她8歲拜師,10歲登台,成為豫劇界第一代女演員。13歲收徒,人稱豫劇甘羅。她是戲曲教育家、豫劇改革家(將古典舞、啞劇融入豫劇)。
並首創豫劇界第一個流派「陳門(陳派)藝術「,被觀眾及劇作家和戲曲大師們譽為:豫劇一代宗師、豫劇舞台上的一尊美神、河南梅蘭芳、豫劇皇後、豫劇三鼎甲之首、梆子大王(豫劇大王)。
陳素真在豫劇六大名旦中年齡最大,從藝最早,成名最早,並且是唯一一位有著生、旦、凈、丑等各行當藝術功底的豫劇大師。
此外,豫劇六大名旦中有五位都以唱為主,而陳素真則是邊打邊唱、邊唱邊舞,唱、念、做、打、舞綜合運用,精湛的藝術,被視為中國豫劇六大名旦之首。
2、常香玉
常香玉(1923年9月15日-2004年6月1日),原名張妙玲,出生於河南省鞏縣(今鞏義市),豫劇表演藝術家。
常香玉為第一、二、三、五、六、七屆全國人大代表,是中國文聯榮譽委員,曾擔任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河南省戲劇家協會主席、河南豫劇院院長、河南省戲曲學校校長、沈陽音樂學院教授等職。
常香玉,唱腔字正腔圓,運氣酣暢,韻味淳厚,格調新穎,以聲繪情、以情帶聲;表演剛健清新、細膩大方,內涵深邃、性格鮮明。在表達人物內在的思想感情上,細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
代表作有《花木蘭》、《拷紅》、《斷橋》、《大祭樁》、《人歡馬叫》、《紅燈記》等。
3、馬金鳳
馬金鳳,原姓崔,小名金妮,河南省洛陽市人,1922年出生於山東省曹縣,豫劇演員,豫劇六大名旦之一。
馬金鳳,6歲隨父學河北梆子,7歲登台配戲,9歲改學豫劇。14歲正式登台擔當劇目主演,早期藝名「花蛾子」,40年代末唱紅於安徽省界首市,綽號「蓋九州」,代表作有「兩花一掛」即《穆桂英掛帥》、《花打朝》《花槍緣》。
馬金鳳,曾任商丘、洛陽豫劇團團長,中國戲劇家協會名譽理事,中國劇協河南分會副主席。
代表作品有《穆桂英掛帥》、《花打朝》、《花槍緣》、《楊八姐游春》等。
4、李樹建
李樹建,男,漢族,1962年4月生於河南汝州市寄料鎮觀音堂村,中共黨員,當今豫劇領軍人物,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劇協副主席,全國人大代表,河南豫劇院院長、河南省文聯副主席、劇協主席,國家一級演員。
豫劇「李派老生」 創始人。 主演代表作有豫劇《清風亭》、《程嬰救孤》、《大登殿》、《鞭打蘆花》和現代戲《鄉村警官》、《試用丈夫》、《兒大不由爹》等。
曾在第十屆、第二十五屆兩次獲得中國戲劇「梅花獎」,上海「白玉蘭」獎,「香玉杯」藝術獎,首屆中國豫劇節金獎,第十屆「文華」大獎表演獎等。
《程嬰救孤》入選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獲第十屆「五個一工程」獎。
5、閻立品
閻立品(1921年2月7日~1996年8月11日),女,原名閻桂榮,豫劇演員。封丘縣荊隆宮鄉仝蔡寨村人。
早年拜楊金玉為師,1954年被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收為弟子。曾當選河南省政協委員、開封市人大代表,曾任中國戲劇家協會河南分會副主席,是中國豫劇名旦六大家之一。
還是少女時候,她即遭受人生重創,立誓終身都不嫁。五十年來,慘淡匠心經營,錚錚鐵骨無所畏懼,真真是一曲弔孝催人淚,品高藝也精。1996年8月11日閻立品病逝於家鄉封丘縣,享年75歲。
閻立品的代表劇目《秦雪梅》、《碧玉簪》、《盤夫索夫》、《游龜山》、《西廂記》。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豫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