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代上朝時間那麼早,那些上朝的是住在哪裡上完朝又在哪裡工作
上朝,又稱「早朝」,有點類似於後世單位的晨會,指「臣子到朝廷覲見(又稱『朝謁』)君王,奏事議政」。但卻是古代一個國家最高級別的「晨會」,講究也更多。
那麼,各朝代上朝的官員級別、日期、時辰、禮節、注意事項、幹些什麼、住在哪裡、散朝後又在哪裡工作等方面,又有哪些說法呢?
哪些官員需要上朝?
以唐、宋、明為例說說吧。
唐代:上朝分「大朝參和小朝參」兩個級別
《唐會要》和《儀制令》中記載:「在京文武官員職事九品以上,朔望日朝;其文武官五品以上及監察御史、員外郎、太常博士、每日朝參。」
唐朝時,九品以上的京官都要在「朔望」上朝,而「朔望」則指農歷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即:「朔日」和「望日」,指「大朝參」。
但是,五品以上的京官則要「每日朝參」,也就是天天上朝,指「小朝參」。
宋代:上朝單一級別制
從六品以上的京官每日都要上朝。
清代各官署工作分布示意圖
如:戶部奏報財稅、賑災等;吏部奏報官員任免、爵位封降、官員考評、科舉等;兵部奏報國防、軍事等、刑部奏報社會治安、刑獄案件等;禮部奏報外交以及皇家祭祀、婚喪等;工部奏報交通、水利、住宅等建設工程等。
同時,也會有諫官出來彈劾違律官員;地方官員回京述職等。
隨後,由眾大臣商議出解決方案,由皇上拍板決定。
其實,上朝的內容和現在公司召開的會議形式並無大多差別,只是大小不同而已。
退朝後各官員又在哪裡工作?
退朝,又稱「散朝」或「放班」。
上朝約一個時辰後,隨著司禮太監高唱一聲「退朝」,若無特殊情況(被皇上留下議事或想找皇上私聊),一般都會回到各自的署衙開展工作,而回京述職的地方官員則會去對應的署衙處理工作。
以清代為例:
禮部、吏部、戶部、工部、宗人府、欽天監等官署,設在東宮牆外(今中國歷史博物館和革命博物館附近);五軍都督府、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等署衙,則設在西宮牆外(今人民大會堂附近)。
也就是說,官員工作的署衙在哪裡,他們就在那裡工作。
不過,雖有人羨慕「五更」上朝官員們的名利,但也有人羨慕睡到日上三竿的隱士或僧侶。這也說明,人生的追求不同,人生的經歷也就不同,或精彩,或苦難。若喜歡,苦難變精彩;若厭煩,精彩變苦難。一切,都取決於對人生的不同態度吧。然而,人生無論怎麼選擇,卻都逃避不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規則約束。
圖片來源網路
B. 在古代,那些達官顯貴的男子是如何化妝的呢
化妝這件事兒總會被狹隘地認為是女人的專利。愛美之心人人皆有,當代男人是,古代男人也如此。尤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男人對外貌的追求已經登峰造極,不化妝都不好意思出門。來看看古代男子如何護膚、打底和上妝。
護膚打底
每個愛化妝的人一定都非常注重護膚。古代男子最愛用的護膚類化妝品是面脂和口脂,功效類似於現代人使用的面霜和潤唇膏。
古代美男標准
古代美男子的首要標准就是皮膚白,最好能達到「膚色白皙,宛如珠玉」的程度。白不僅能遮百丑,還能讓人生出愛憐之心。漢朝的美男子張蒼違法被判死刑,行刑日全身赤裸趴在砧板上。監斬官王陵一看,張蒼身材高大魁梧,全身皮膚白皙潤澤,這樣的美男子死了就太可惜了,於是請求劉邦寬大處理。張蒼大難不死,最後成了西漢丞相。
但東方人膚色本來就是黃的,要想變白,只能通過塗粉來實現了。傅粉,即敷粉,從現代角度看就是打粉底。最古老的妝粉有兩種成分,一種是用米粉研碎做的,另一種是把白鉛化成糊狀,俗稱「胡粉」,也叫「鉛華」。
美男子除了皮膚要白,還要「面若桃花」。白里透紅,就成了古代男子化妝最極致的追求。傅粉施朱,通俗地講就是塗上白粉底,再抹點胭脂,相當於打了腮紅。
三國時魏國尚書何晏非常愛美,不化妝不出門,素有「敷粉何郎」之稱。史書上記載他:「粉白不去手,行步顧影。」成天揣著化妝品補妝,時時刻刻關注著自己的妝容,愛美程度和今天那些吃個飯要補幾次妝的女人簡直不相上下。
不過,何晏本身就是個美男子,《世說新語·容止》里寫他「美姿儀,面至白」。到底有多白呢,魏文帝曹丕也想知道,他認為一定是何晏塗了粉的緣故。為了檢測他到底有沒有化妝,曹丕在一個大熱天里把他叫到跟前,賜他一碗熱氣騰騰的面片湯。何晏當場吃得大汗淋漓,一邊用衣袖擦去臉上的汗。讓曹丕意料不到的是,何晏一點粉都沒有掉,皮膚還更加白里透紅了——誰知道這個何晏到底塗了什麼粉,又或者他早就猜到了曹丕的心思。
在京劇里,曹操那張煞白的臉譜也不是空穴來風。三國時,敷粉竟是曹氏的「家風」,不論是曹姓族人,還是曹家快婿,都愛敷粉。曹操的兒子曹植也是愛美之人。《魏志·王粲傳》里記載,曹植非常敬佩的邯鄲淳第一次去拜訪曹植時,曹植剛洗完澡。盡管他非常迫切地想和邯鄲淳大聊特聊,但這個粉不離面的人,為了敷粉,讓他尊敬的客人在大堂里足足等了一個多時辰。
其實,古代男子化妝還是有相當大的爭議。北齊的顏之推強烈抨擊化妝的貴族子弟,在《顏氏家訓》中說:「梁朝全盛之時,貴族子弟,不學無術……無不熏衣剃面,敷粉施朱。」到了武則天時代,對男子化妝的抨擊愈發強烈,「油頭粉面」成了對男子化妝的貶稱。
C. 古代男女都穿裙子,為啥現在男人不愛穿裙子女人卻喜歡穿
雖然說穿衣服是個人自由,但更多的還是要受到別人的約束,冬夏不能反著穿,別人會說你是神經病;而男女又有分別,男人講究嚴實,而女性也追求暴露,盡最大可能的把潔白和纖細展現給看她的人。女性可以穿男性的衣服,那麼男人為什麼不穿裙子呢?
就算是男女平等的現今社會,總體而言男性還是要比女性的工作更累更苦,也更忙,穿裙子還是不太方便的。很多職業基本都是被男性承包了,比如建築工地、軍人、重工業生產車間、礦山、測量等等,需要巨大的活動量和堅實的體魄,而且從事這類工作具有危險性,更要靈活的移動,只有結實貼身的衣服才能更好的起到保護作用,穿裙子就不讓你進入現場。而女性做辦公室的比較多,跑業務、搞影視、拍廣告、做文秘、服務員等,就需要寬松舒適的衣服,女性愛美,更愛把自己的美展現給別人分享,所以裙子是最好的裝飾品。
D. 古代男子都有哪些非常時尚的發型
中國古代男子的發型通常都是四方髻,只不過不同朝代有著所不同變化,到滿清時期就全部變成了辮子。戰國、秦、西漢是前面類似中分,頭上的發髻略向左偏。再就是不同的時期可能有些人上面的發髻高低有所不同,對頭發的裝飾也是不同的。大多數男子的頭發都應該是束起來的,無論貴族、官吏,還是良民。
雖然不許剪頭發,但是絕不可能所有人為了裝酷而披散著頭發。並且古代男子頭飾為束發冠笄。冠的形制有高冠、弁、梁冠、籠冠、小冠、等等。還有各種冠帽之名,如委貌冠、通天冠等等,可達數十種。也戴各式頭巾如四方頭巾、萬字巾、雲巾、軟巾、幅巾、葛巾、華陽巾等。
所以古代男子的發型大多都是一樣的,沒有什麼時尚不時尚的說法。如果是說古代男子帥氣,那一定是他的長相和氣質。
E. 中國古代的美男子有哪些圖片和資料
潘安
真正的蘭陵王名高長恭,又名高孝瓘,是東魏大權臣北齊奠基人高歡之孫。北朝時期的蘭陵王是給後世留下無限遐想的美男之一。他有著成為傳奇所需要的一切必要條件,比如既顯赫又神秘的出生,比如驍勇善戰,比如他那充滿血腥和殺戮的家族,又比如盛年時的含冤而死。而這傳奇中最絢爛的一筆,無疑是他那攝人心魄的美貌。據說因為他面相太柔美,不足以威赫敵人,每每打仗都要帶上猙獰的面具。最著名的一次是救援洛陽,他帶領五百騎士,沖過周軍重重包圍,突入洛陽城下,城上齊兵認不出誰來了,懷疑是敵人的計謀。蘭陵王摘下盔胄(注意,這是個把臉遮了很大部分的頭盔,而不是面具。有人懷疑「蘭陵王面具」的典故只是後來的編舞者編出來的。)示之以面容,城上軍心大振,吊下弓弩手數百名,前來接應。很快周軍被迫撤走。為慶祝勝利,武士們編了《蘭陵王入陣曲》,戴著面具邊跳邊歌。史載:「長恭貌柔心壯,音容兼美。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共之」。可惜的是,歷史上並沒有他的畫像流傳下來,這倒也給了我們更多想像的空間。值得一提的是當時還留下一樁八卦:皇帝賞他20個侍妾,他只收下1個,美男子的眼光真是高,在他眼中19個都是恐龍,就1個勉強算是美女。
不過還有其他版本的中國古代四大美男。
有人說這四大美男是:潘安、衛玠、曹植、沈約;
有人說是:潘安、衛玠、宋玉、蘭陵王。
潘安、衛玠是可以確定在內的。
F. 古代男子出席不同場合需要穿些什麼服飾
其實古代服飾也是劃分等級的。在古代,平民百姓是沒有資格穿綾羅綢緞的。通常,只有皇室宗族、達官貴人能夠身著錦帛。沒身份、沒地位的平民百姓只能穿粗布麻衣,因而,古代的平民百姓又被稱為「布衣」。
有一些場合需要我們非常正式的出席,這樣才會提現出我們 對這個場合的認真與尊重。但一些小的場合我們沒有必要非常正式,因為過於正式會嚇到對方。所以其實無論現代還是古代,不同場合要求的不同服飾都是我們所傳承下來的文明習俗,這也是體現一個人教養的時候。
畢竟古代是一個封建的社會,對方方面面的要求也是比較嚴格的,我們只有小心謹慎的才不會犯錯。不過在古代,出席任何場合之前,家中都會有教養嬤嬤來提醒他們怎麼穿著。
G. 秦兵馬俑的發型非常精緻,當時生活中男人的發型都是由誰打理的
古代人比我們現代人還要愛干凈,他們的頭發都是自己打理的,而且對於頭發,他們是打心眼裡愛惜,古代的男人都是精緻的豬豬男孩!他們護理頭發四步走,每一步都至關重要!上班族百姓每星期都會放一次假去沐浴,而且古人都有“三日一沐發,五日一沐浴”的習慣
四、養發
其實古人對養發都是講究身心健康,氣血充足的,並且以食療和塗抹護發膏為主。關於食療的話,養發的食材主要有黑芝麻,而葯材主要有何首烏、當歸和人參。而在塗抹護發膏這方面,古人用的比較多的是豬身上的油脂,而且他們還會在裡面混合香料。塗抹之後頭發不僅會變得烏黑亮麗有光澤,還會散發出香氣沁人心脾。
總結
我個人認為古代人之所以會愛發如命,是因為他們認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因此,古人們從生下來到去世都不會剪自己的頭發,因為他們認為剪自己的頭發就是對自己的父母大不敬
所以古代人無論任何時候,都會保護身體上的任何地方,古代人以孝當先,頭發很容易被損傷,所以他們很是愛惜頭發
H.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除了女子,古代男子是如何打扮自己的
愛美不是女人的專利,相比現在的男人,古代的男人其實更注重自己的儀表打扮。在男權社會,合適的打扮不僅是身份地位的象徵,更是一個人品味的體現。因此,古代的男人可以說是非常講究了。
早在漢朝,就有男子敷粉的記載。也就是說在漢朝男人們就開始用粉撲了。據傳主要有米粉和鉛粉兩種粉撲,米粉就是由糧食加工製作的,使用效果不如鉛粉。因而鉛粉在當時很受歡迎。成語洗盡鉛華中的鉛就是指鉛粉。我們現在知道,鉛有很好的美白效果,但是有毒。由此可見,一白遮百丑此言不虛,在古代男人們就開始追求美白了。
此外,在古代男人們還用口脂、唇脂和面葯,就相當於現在的唇膏、口紅和面膜。這類東西在唐朝十分常見,估計是因為唐朝的國力強盛,男人們都有時間和精力把自己收拾的美美的。
I. 為什麼古代的男人肌肉很多,現在的男生肌肉很少
時代不同,因此呈現出來的身體素質也是不一樣的,為什麼現在男生的肌肉很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3,飲食不同。我們再來看看飲食方便,古人的生活條件自然沒有我們現在的好,那時候他們更多的是吃素,而且三餐能吃飽就算很好了,還要進行大量的體力勞動,因此他們的身體是比較結實的,而現在的人,都是大魚大肉,各種食物變換著花樣吃,油炸的,燒烤的,都是高熱量的食物,吃完了之後又沒有運動,身上都是虛胖,一點也結實。
J. 古代沒電,到了夜晚,男人、女人分別都在干什麼
古代的時候沒有電,但是們的生活依舊豐富多彩,尤其是古代男人的夜生活是相當豐富的,如下我們了解男人到了夜晚經常會干以下兩件事:
這是男人到了夜晚經常會乾的事情,但是古代女人的夜生活,就沒有這么豐富了,古代女人的夜生活只能在家裡悶頭看書,或者在家裡做一些縫縫補補的工作,比如說綉花。還有一些女人到了夜晚的時候會約閨蜜一起打牌或者聊天,從而熬過古代的夜晚,可見古代女人的夜生活有多無聊了。
對比來看,男人的夜生活要比女人豐富很多,畢竟古代對女人存在嚴重的封建思想,導致很多女性出門玩耍都有講究,而古代普通女人雖然可以出來買東西,但做買賣的卻非常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