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帥哥圖片 » 余男生日快樂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余男生日快樂圖片

發布時間: 2022-12-24 22:31:28

A. 錯過蔣雯麗,拋棄余男,背叛張雨綺,風流導演王全安最終怎麼樣了

導演圈有三位大名鼎鼎的光頭導演,一個是管虎,一個是徐崢,另一個是王全安。現在的王全安過上「太平日子」,之前的他則因為「風流」給自己惹了不少麻煩事。

2016年,王全安的小28歲女友左燁在社交平台公開承認戀情,還附上一句「除了彼此喜歡,其它問心無愧」。王全安的這一優秀操作,又讓人想起《讓子彈飛》中,姜文的一句台詞「砸了嗎?我怎麼覺得剛開始啊!」

不可否認,作為國內第六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王安全確實有著數不盡的才華,稱「才子導演」一點不為過。可那些「風流往事」,王全安再想起時,不知作何感想,只能是一言難盡。

B. 適合情侶一起看的電影

1、《同桌的你》

《同桌的你》是2014年郭帆執導的青春愛情電影,由周冬雨、林更新等聯袂主演,影片的靈感來源於1994年高曉松創作的校園民謠《同桌的你》。

影片主要講述了周小梔和林一這一對同桌從初中、高中、大學直至畢業十年後的青蔥記憶和甜蜜戀情。於2014年4月25日在中國大陸首映。

該片通過不同年齡段五對戀人的愛情故事講述了一個人一生的愛的寓言,全年齡段、全方位的展現愛情。

C. 佟麗婭個人資料_佟麗婭個人資料簡介

佟麗婭個人資料簡介:

佟麗婭,1983年8月8日出生於新疆伊犁察布查爾 ,中國內地影視女演員、舞者。2006年,佟麗婭因出演情感劇《新不了情》而踏入演藝圈 。2008年,她因在古裝劇《母儀天下》中飾演趙飛燕而嶄露頭角。

2011年開始,佟麗婭憑借穿越劇《宮鎖心玉》、愛情劇《北京愛情故事》獲得更多關注 。並義務出任錫伯族形象大使。2014年,她憑借家庭劇《斷奶》獲得第13屆華鼎獎中國百強電視劇最佳女演員獎 。

2016年,佟麗婭憑借現代劇《平凡的世界》獲得第19屆華鼎獎中國當代題材電視劇最佳女演員和第28屆中國電視金鷹獎觀眾喜愛的女演員獎。2018年,佟麗婭獲得了「中國電視好演員」綠寶石女演員獎 。

其主演的愛情片《超時空同居》則位居國產電影年度票房前十,她也憑借該片獲得了第17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女演員提名 。2019年4月28日,佟麗婭獲得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受歡迎女演員獎 。



(3)余男生日快樂圖片擴展閱讀:

2010年,佟麗婭與霍建華、劉詩詩、馬天宇等人合作出演了古裝武俠劇《怪俠一枝梅》,而她在劇中則飾演了聰明貌美、善解人意卻最終香消玉殞的悲情女子荊如憶;隨後,她又與眾多藝人共同出演了都市時尚懸疑劇《無懈可擊之美女如雲》。

同年,佟麗婭還與高露、戚薇、杜淳等人合作主演了現代都市愛情劇《我的經濟適用男》,並在劇中飾演了外形靚麗且內心細膩的都市女白領何小君 ,此外,她還主演了現代家庭情感劇《錯恨》。

D. 有哪些明星是9月5日出生的嗎

1、吳秀波,1968年9月5日出生於北京市,中國內地男演員。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

2010年,憑借諜戰劇《黎明之前》獲得第26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表演藝術男演員和受觀眾喜愛的電視劇男演員等獎項。2013年,憑借愛情喜劇片《北京遇上西雅圖》獲得第32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2、余男,1976年9月5日出生於遼寧省大連市,中國內地女演員。1999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

3、王心凌(Cyndi Wang),1982年9月5日出生於台灣省新竹縣,中國台灣女歌手、演員。

2016年1月2日,首度登上台北小巨蛋,舉辦「2016王心凌Cyndi Wants!世界巡迴演唱會」。2017年,重啟「Cyndi Wants!世界巡迴演唱會」。

4、金晨,1990年9月5日出生於山東省濟南市,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民族舞專業,中國內地影視女演員、模特。

2017年5月29日,主演的都市偶像情感劇《小情人》在深圳衛視播出;7月3日,其主演的都驚悚奇幻劇《鬼吹燈之牧野詭事》在愛奇藝上線播出。2018年6月8日,其主演的古裝宮逗劇《萌妃駕到》在優酷上線播出。

5、王雅捷,1979年9月5日出生於安徽省合肥市,中國內地女演員,畢業於安徽大學藝術學院舞蹈中專班以及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

2003年出演趙本山執導的電視劇《馬大帥》飾演玉芬。2005年參演《馬大帥3》飾演女一號玉芬。2009年獲得第21屆「金星獎」。2010年獲得第4屆「華鼎獎」電視劇女演員。6月推出自己首張同名音樂大碟《夜色北京》。2011年獲得第13屆中國電影表演學會獎金鳳凰獎。2012年參演情感勵志劇《風花雪月》飾演李暢。

E. 如何評價 《殺生》這部電影

《殺生》改編自一部名為《設計死亡》的小說,其實這個故事更像是「設計閹割」。黃渤飾演的男主人公牛結實,我個人覺得此人是隱喻我們這個民族的男根,也就是說黃渤演的其實是一根屌,一根抽象的、精神層面的屌。這根抽象之屌是生猛活力之源,也是自由個性之源。如何閹割這根抽象之屌?這是中國文化的一個內核。

蘇有朋飾演的那個牛醫生是專制權力的隱喻,專制權力痛恨自由個性,所以專制權力設計一種文化,一種無處不在的「凝視」,進而借大眾之手完成對自由個性的閹割。
任達華飾演的那個角色則是現代科學理性的隱喻,現代科學理性會不斷「去魅」,即不斷去神秘化和去神聖化。某種意義上,所有專制社會都喜歡利用神秘化和神聖化這兩種手段來維持自身順利運轉。而在真正意義的現代社會,沒有任何神秘的東西,也沒有任何神聖的東西。當然,現代科學理性也是雙刃劍,它有可能創造出一個貌似徹底無解的後專制社會,一個大眾看似可以擁有自由個性,看似可以盡情享受性自由,但實際上被權力很隱秘地全方位合法監管、規訓的社會。雖然這樣的後專制社會也有其恐怖之處,但相對於大玩神秘化和神聖化的那種專制社會,它應該也算是一種進步吧。

F. 《左右》裡面那兩個女主角是誰

余男,剛得的大學生電影節最受歡迎女演員
余男
開放分類: 大陸女明星
姓 名:余男

籍 貫:湖南

生 日:9月5日

身 高: 169CM

體 重:50KG

星 座:處女座

血 型:A型

語言特長:法語、英語

教育背景「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1995級

電影作品

《流浪藝人》(2008) 導演:王全安 (籌備中)
《火鳳凰》(原名:紡織姑娘,2008) 導演:王全安 (拍攝中)
《極速賽車》(Speed Racer,2008) (後期製作中)
《雙食記》(2008)
《權杖》(Dimond Dogs,2007) 扮演Anika
《基因決定我愛你》(2007) 扮演Marlene,導演:李芸嬋
《左右》(2007) 導演:王小帥
《圖雅的婚事》(2006) 扮演圖雅,導演:王全安
《驚蟄》(2004) 扮演關二妹,導演:王全安
《狂怒》(Fureur,2003) 扮演晴(Chinh),導演:Karim Dridi
《月蝕》(1999) 扮演雅男/佳娘,導演:王全安

獎項與榮譽

2007年,突尼西亞(迦太基)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最佳女演員,獲獎影片:《圖雅的婚事》(2006)
2007年,芝加哥國際電影節銀雨果(Silver Hugo)獎最佳女演員,獲獎影片:《圖雅的婚事》(2006)
2005年,中國電影表演家協會最佳女主角獎
2004年4月,中國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女演員
2004年4月,法國巴黎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獲獎影片:《驚蟄》(2004)
2003年10月,第2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演員,獲獎影片:《驚蟄》(2004)
2001年,法國杜維爾電影節最佳女演員表演獎(Acting Prize——Best Actress),獲獎影片:《月蝕》(1999)

經歷
1978年9月5日,余男出生在美麗的北方海濱城市大連。余男從小隨全家住在大連老虎灘附近,在4歲時,還在幼兒園的余男客串了電影《舞戀》——胸前別著一塊花手絹被人抱上了一艘大輪船。初中時候余男當了一部MTV的女主角,除去這兩次出鏡機會直到18歲「偶然」考上北京電影學院之前,她的生活與一般城市女孩子並無太多差異。

1995年,當時的余男是個准備高考的高三學生,就讀於大連市第二中學,順從家裡的選擇,余男打算報考外語學院。但北京電影學院第一次在大連招生改變了她的人生,負責招生的是演員謝園,當時他是北京電影學院的老師。余男和同班的二十幾個女生,抱著好玩的想法去湊熱鬧,結果一出《姐妹之間》的小品讓余男脫穎而出,她背著父母填報了志願,從而成為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1995級學生,她是唯一的應屆高中畢業生,而班主任正是謝園。謝園認為余男「沉靜有內涵,這個姑娘大有潛力可挖」。

在同學老師們的記憶中,余男是個很特別的學生。一方面,她幾乎大門不出,不善交際,顯得很「乖順」;另一方面,她又不那麼「聽話」,如果她覺得老師的課講得很「應付」,她會大模大樣地從教室「退席」,躲到圖書館,忽略了作息時間,甚至忽略了上下課的鈴聲。

回憶這段時光,余男說自己並不是一個好學生,「在同學眼裡,我有點特立獨行,在老師眼裡,我還不太聽話。」講起自己逃課的歷史,余男有點不好意思,「這不太好說,因為我看電影時常常達到一種痴迷的狀態,如果電影看到一半,而這堂課的內容難不到我,那我就不去上課了。」大學期間,余男最大的愛好是在拉片室里看電影,尤其是法國電影和義大利電影。

在大一時,余男為了交「作業」,曾與徐靜蕾一同主演過電視劇《北京愛情故事》,不過並未引起人們的注意。

1998年,也是從北影表演系畢業的王全安導演打算開拍自己的首部長片《月蝕》,到北京電影學院挑選女演員時,王全安一眼相中當時正在和老師為「義務獻血」據理力爭的余男,他就把這個女孩叫了出來,說讓她看看劇本,如果願意演就給他打電話。按王全安的說法,「這個學生好,有點意思」。

1999年的《月蝕》借鑒了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薇羅妮卡的雙重生活》,余男出演了片中的雅男與佳娘兩個角色,她在這部注重形式的影片中表現出了良好水準。這一年余男從北影表演系畢業。

2001年她的表演處女作《月蝕》受邀參展法國杜威國際電影節,那一次的法國之行,讓余男被法國星探相中,她出演了法國商業電影《狂怒》,並且只用6個月的時間,就從不識一個單詞到可以用法語「蒙騙」法國人。

2003年《驚蟄》中,余男以黑黑粗粗的農村女孩關二妹形象出現,對於該類角色,她不認為自己是靠農村角色贏得大家的關注,同時她也覺得一個演員能在國際影壇獲得認可並不是因為她拍了國外導演的戲,或者因為她拍了個特「中國」的戲,而是因為它會從一個平等的角度去要求自己。只有當自己能達到國際上的標准和素質,才有資格成為真正的國際影星。

2006年2月,精通英文、法文的余男主持了在中國電影資料館舉辦的讓·雷諾北京見面會暨影片展映。在這一年她還接下了好萊塢影片《權杖》以及王小帥的新片《左右》、台灣導演李芸嬋的新片《基因決定我愛你》。

2006年余男在王全安的第三部作品《圖雅的婚事》中擔任圖雅一角,影片順利入圍2007年柏林國際電影節競賽單元。最終《圖雅的婚事》斬獲最高榮譽金熊獎,這比之前余男被看好有望獲得柏林影後更令人喜出望外。

2007年3月,余男將和吳鎮宇共同演繹《雙食記》,此外她還將投入王全安的第四部電影《紡織姑娘》。
在畢業之後的好幾年時間里,余男除了電影作品外,沒有拍過任何電視劇和廣告。余男目前與美國最大的演藝經紀公司CAA(Creative Artist Agency)簽約。
劉威葳
開放分類: 娛樂、影視、演員、人物、演藝
劉威葳
曾用名:劉薇薇

小檔案

學歷: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 本科
身高:165cm
體重:46kg
血型:A型
生日:1975年11月3日
星座:天蠍
籍貫:哈爾濱
幸運數字:6
最喜歡的顏色:藍色
最喜歡的食物:生的、辣的
最喜歡的書:《杜尚訪談錄》
最喜歡的地方:西班牙
最喜歡的足球隊伍:英格蘭、巴西
嗜好:跳舞 游泳

6歲入黑龍江電視台小天鵝藝術團
哈爾濱市第十八中學念高中
1992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

作品一覽
學校期間作品:
《小廟》
《雷雨》
《原野》

電視作品:
《黑土》
《夜未央》
《谷穗黃了》
《南來北往》
《雲雀行動》
《沖出絕境》
《撕開你的傷口》飾女主角:二丫頭
《保密局的槍聲》飾女主角:程菲
《又見一簾幽夢》飾女主角:隨心
《紅十字方隊》飾女主角:司琪
《征服》飾女主角:李梅
《蛻變》飾女主角:楊淑樺
《角力》飾女主角:馮雲琦
《決不饒恕》飾女主角:楚潔
《絕勝天良》飾女主角:冷小月
《青春正點》飾女主角:李蘭
《不想重來》飾女主角:葉瑜
《古城諜影》飾女主角:洛春憶
《女人背後的女人》 劉威葳--飾俞悅侯
《命案十三宗》 (合作演員:劉威葳) 《撕開你的傷口》 劉威葳--飾二丫
《權利場》 劉威葳--飾馮雲漪

主持:
《祖國各地》外景主持

電影作品:
《東京審判》飾醉漢甲妻
《左右》飾女一號枚竹
《女人花》 飾女主角:阿姊導演:王進

劉威崴被觀眾評為「內地最會哭的女演員」

說起會哭的女演員,每個人腦海里都會有一串長長的名單。比如說因為出演《藍色生死戀》里小恩熙而廣為人知的文根英,最有名的可能就是那兩如同安裝了水龍頭般眼淚召之即來的眼睛。但是,哭得快,不等於哭得巧,哭得賺人眼淚。最會哭的女演員,應是善於拿捏觀眾情感節奏的演員:自己沒有哭時觀眾已經辛酸難受,等到演員的眼圈紅時觀眾早已聲淚俱下,被演員帶入戲了。按這個標准,說起最會哭的女演員,在內地數不到三個就能數到劉威崴。
對於電視觀眾來說,劉威崴這個名字並不陌生,她之前出演過《征服》、《蛻變》、《角力》、《撕開你傷口》等多部熱門電視劇,是高群書的御用女演員。而之前觀眾們對於劉威崴的印象也大都來源於她演過的電視劇,如《征服》,《蛻變》和《古城諜影》等里的「壞女人」形象。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的劉威崴終究不願意將事業局限於小屏幕上,憑借王小帥最新電影《左右》里悲情母親形象徵戰銀屏,成功征服觀眾的心,勇奪「內地最會哭的女演員」的稱號。
《左右》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一部電影。劉威葳扮演的枚竹帶著女兒再婚後,發現女兒得了白血病,惟一的治療方法就是自己與前夫再生一個孩子,為患病的女兒提供配對的骨髓,通過幹細胞移植來救女兒。尷尬的是,兩人都已有了新的家庭。一心想要救女兒枚竹鐵了心要懷上前夫的孩子,她不惜突破倫理常規,跨過道德底線,而她的兩個丈夫——張嘉譯和成泰生也都被她逼著做出讓步。片中枚竹和前夫成泰生嘗試配孕卻連續三次失敗,最後他們決定真正試一次,同時還要隱瞞個自家人,枚竹心中的矛盾與掙扎可想而知。而影片到了最後,枚竹終於如願以償地懷上了前夫的孩子,生活終於又重新充滿了希望。
在電影《左右》裡面,劉威崴卻徹底顛覆了她以前的形象,塑造了一個類似於都市版「秋菊」的悲情而內心卻又堅強不屈的女人形象。她似乎永遠帶著紅眼圈,綳著青筋到男人們那裡去討一個說法。枚竹看起來弱不禁風,其實非常堅韌和執著,劇中她為了救自己的女兒,一心一意要和前夫再生一個孩子,她目的很明確,只管做決定,而別人則要承擔後果,比如前夫的生活被搞得一團糟,因為他顧及的東西太多。而枚竹就不同,她的想法很單純,為了幫助女兒,她什麼都願意做,有點不計後果。這似乎就是枚竹的魅力所在。枚竹在那些關乎生命的,道德的,倫理的情感的親情的抉擇中掙扎,卻讓我們相信無論前路多麼艱難,困難終將被克服,生活也必將延續下去。這或許就是劉威崴演戲的魅力所在,只所以說她最會哭,就是因為她能夠讓我們去相信,也能夠讓我們去思考。

G. 電影《夜色撩人》經典台詞

《夜色撩人》是由夏鋼執導,余男、南宮珉、王千源主演,根據小說《淡綠色的月亮》改編的劇情片。電影《夜色撩人》經典台詞是為大家整理的,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電影《夜色撩人》經典台詞


1.常常懷念過去,只因它再也回不去。


2.我覺得,我和橋北我們兩個回不去了。



3.那天晚上之後,我的生活就不一樣了。


4.要是那天晚上,你先反抗,會怎麼樣。


5.你說人嗎?把錢看得比命還重要。


6.就這樣問下去,你會後悔的?你會問心無愧嗎?


《夜色撩人》:《夜色撩人》聊的是婚內失聰


3月10日,國產片《夜色撩人》上映了。看了看,排片不多。正常,符合我的預期。不過,這部眼看就要被《金剛狼3》之類進口動作片淹沒的文藝小片卻讓我有寫一稿的慾望。一,是故事細膩動人。二,它或者是國產片之後立足的一個方向。


原作者:她是誰?


劇本改編自須一瓜的小說《淡綠色的月亮》。因為作者曾是一名政法記者,所以其作品多是根據社會上真實發生過的案件改編而來。對於這種有著豐富社會閱歷的作者,我是由衷地喜愛的。因為見過太多不靠譜的故事情節,一看就知道,作者壓根沒見過、光憑想像瞎編。


比如說某系列偶像電影里的那個時裝雜志社和那群時尚編輯們的衣著。我問過無數國內一線大牌的時尚編輯和記者,她們都快笑岔氣了:「你說,如果我們都穿女主那雙高跟鞋,你覺得我們還能跑得動采訪嗎?」


好,不扯遠了。總之一句,有生活基礎的故事會相對動人的。信我!


故事:撩的是誰?



劫匪走了、落網了。可芥子的心情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她不停地在糾結:他們不就兩個人嗎?只有一把刀,還那麼瘦弱,你為什麼不反抗?他猥褻我的時候,你不生氣嗎?……你還真的愛我嗎?你愛過我嗎?……芥子心中完美丈夫的形象崩塌了,她感覺生活「不一樣了」。


可更糟糕的是,橋北毫無感覺。芥子想盡一切辦法要忘掉那晚的情景,甚至為他當晚的行為找盡各種借口,內心也經歷了驚濤駭浪,這個男人只驚訝地說了一句:「你怎麼還在想這件事兒?不是早過去了嗎?」


最後,芥子做人流,放棄了這段婚姻。


撩人:婚內失聰


故事很簡單,從畫面上看,絕對就是一個作女在各種自我糾結,最後作到沒了老公。按照中國數千年來「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邏輯,芥子這種擁有「有錢專一帥老公」的女人竟然要離婚,簡直就是神經病。但是,她的痛苦你檢視過了么?你是否曾經也有過類似的痛苦?


首先,心中曾經信任、依賴的那個形象瞬間崩塌了。精神世界的支柱消失了。他在危險面前,首先選擇妥協、進而放棄了自己。這種感受估計很多女性都會介意——如果匪徒把我殺了,你是否還是不反抗?如果把我強奸了,你還是無動於衷嗎?你在乎我嗎?


很多男性會認為:你這不是幻想當現實了么?有必要這么糾纏嗎?他們可能不明白,女人要的並不是這一次的答案,而是她們對未來已經產生了不確定!這種游移的迷惑,會徹底摧毀你在她心中的形象。注意,很多男人會覺得女人愛的是他這個人。可是很多時候,女人更愛你留在她心中的那個形象。因為相比起你本人,那個活在腦海中的人可能更完美。


你可以比這個有著你外表的、只活在空氣中的形象差一些,但最好不要有本質的區別;否則,將是無休止的自取其辱。很多婚後暴露出各種缺點的男人總是叨叨一句:她怎麼變成這樣!其實,男人是不明白,她總是拿心裡的那個你,和現實中的你在做比較啊。誰讓你當初表現得那麼好,好到不真實呢。露餡了吧。


其次,芥子和橋北最後的分手,很多人認為是「質疑太多」導致的。看過片之後,我認為這是典型的「婚內失聰」。夫妻兩人感受不同步,主動傾訴的一方卻得不到被動一方任何的回應,交流只有單方面,這並不能讓問題淡凈下去,反而讓更大的危機蓄勢待發。多少恩愛夫妻就此分手?理由只有外人不能理解的一句話:沒話可說了。


回首當初,沒有愛不可能成婚,不可能在一起生活那麼久。可到底是從什麼時候、哪件事情、哪個細節開始,你我的感受南轅北轍,你厭煩我的反復訴說甚至把那當做「啰嗦」呢?


嚴重的婚內失聰,最後導致好的壞的都記不起來了,最後的病症就是感受不同步——有可能是你養家跑在外、我照顧家常年與世隔絕產生的心理差異。也有可能是當初就埋下的文化差異隨著歲月的變遷加劇。更有可能是你忽視了婚後感情的培養。


誰說結婚了就萬事無憂?能夠擁有一起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能從這一段關系中彼此各自獲取正能量,這才是一段健康的關系,才能夠持之以恆吧。一個婚禮就能一勞永逸的事情,勸你千萬別相信。尤其是現在這個誰都不肯遷就誰的年代。


我覺得這個話題比較有意思。電影么,不就是反映生活、啟發思考、讓人最終獲得前進力量的快樂源泉么?我覺得像這種片子看過之後,你會覺得生活的無限可能,讓人更加覺悟:珍惜每一次和身邊人對話的機會。


有話好好說。


主演:我心中的實力派


整部電影的基調很安靜,鋪張的不是洶涌澎湃的情節,而是余男和王千源細膩的演技,尤其是余男。她幾乎是我中國女演員中最喜歡的一個。長相有特點,美麗、性感,可以知性、可以野性也可以清純。


曾經做過她的專訪,聊了30分鍾,我更加喜歡她:懂外語、肯摸索、有想法。或者可以這樣說,她是一個願意花上一個月甚至幾個月去農村體驗生活,然後回來演一段戲的一個專業演員。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假設她肯去跑流量、接商演,那收入肯定是以千萬元計算的了(我已經很低估她了)。


但,余男能夠做到,演大片小片都認真對待,細致地去把自己的角色揣摩好。說句公道話,她也演過不少爛戲。但就算是爛戲,只要有她的,我基本也一一看過了。很欣慰,爛的地方基本不在她身上。就算別人怎麼荒唐,她總是能把自己的角色演得尚算自圓其說。因為沒有采訪機會直接問,我不知道,余男本人有無現場改劇本的習慣。如果劇本在其他人手裡可以不堪入目,只有在她這里變得稍微像話一點。我相信,她已經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假如她能夠看到這條稿子,我還得向她作真誠的道歉。上一次為了《智取威虎山3D》我采訪過她,最後卻因為沒有把采訪筆記最後一個「關於王全安」的話題刪去,而導致編輯把這個問題的答案拿上了標題,對她造成了傷害。


其實相對於整個采訪來說,余男最後的回答完全沒有信息量。她沒有回答!我只是做了一個記錄,隨手提了一句,「和我無關,我不回答」。結果,其他精彩的內容都沒有上標題,就這個點上了標題。非常理解編輯的苦心,但實作為采訪記者和原文作者,本人也表示無法接受!這真的是毫無信息量的好嗎。


本來想著余男肯定會找我晦氣的。可是她再也沒有給我來過電話,連信息都沒有一條,好像就沒發生過這事兒一樣。我更加內疚了,真對不起!


再說王千源。ok,誰采訪過他都知道,這大老爺們雙商不要太高了。在貴圈回答問題之高妙,除了黃渤就是他,兩人真是話精啊!有時間,我給大家做一個講解,分析兩人的談話藝術,絕對不止是套路。正常人,在記者環繞咄咄逼問的現場,能有那樣的反應,那該有多麼高的智商和情商。那修為,飛升上神都夠用了。


so,就憑這樣的智商和情商,你就相信吧——他演技不會太差的。你說做人成功的,哪哪兒不是得有點演技呢。從《解救吾先生》開始,王千源就進入我的視野,就算是我不太能欣賞的《健忘村》,依然不得不承認裡面演得最靠譜的就是他。好吧。這回他演的是副線。作為一個暗戀著芥子的派出所警察出現在劇中,傾訴著他的人生經歷:


曾經有著大好前途的他,因為穿著警服,在火車上卻沒能制服幾個持槍歹徒,因而被憤怒的群眾圍毆、因此還丟了前程。在芥子糾結「丈夫為什麼不救我」之後,他在一次劫匪搶銀行的突發事故中勇往直前,最後英勇犧牲了。


電影里沒有交代,王千源扮演的這個角色是否為了心上人去冒這個險,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地做她理想中的英雄。但悲劇的意味卻在他想愛卻沒來得及愛的遺憾中蔓延。


由於余男飾演的芥子各種糾結,以及王千源扮演的警察各種無法表達的愛意,在最後王千源犧牲的時候,一個慢鏡頭都成為了催動你眼中淚水的那管芥末。哭吧,你就哭吧。人生沒有回頭路……


閑話:slogan撩錯了


看了一些宣發的資料,不明白這部片子為什麼會被冠上的「燒腦」的slogan。對不起,請容許我小小地批判一下:這怎麼就叫做燒腦片呢?這片燒腦嗎?這部電影最大的賣點分明是,演員用演技把文字上的意識流轉化為畫面,用表情和肢體語言表現細微的感受,引發思考啊啊啊啊啊。可憐我心愛的余男和王千源演得那麼好哦。


或者,我建議你們考慮一下,「如果不能用生命來愛你,這樣的愛人你還要不要」,又或者「不是不愛,而是愛不夠,你是將就還是別離」這種文青方向的slogan吧。如果你不服,歡迎來找我聊聊。哈哈。


亮光:這也許是個方向


最近讓我印象深刻的小片子還有一部,是姜武主演的《完美有多美》。國產片小製作。也沒敢說它有多好,但它用一個奇幻的穿越故事,討論了一個人生價值觀的大問題:「你對現實不滿意么?你幻想中的生活就一定適合你嗎?」


《完美有多美》和《夜色撩人》讓我在美國進口動作片林立的檔期中,感受到一股帶著國產片希望的清風。說真的,本仙姑一天5部電影(其中3部3D動作片)看下來,真的要看吐了。清一水的好萊塢游戲改編、行走的荷爾蒙、肌肉+機槍……能把銀幕都打穿了。但能不能有點故事?沒有!


可是,作為一個觀眾,你可能很少為2D故事片買單,而只想把錢花在「回家看不了的3D動作片」上。這就是外國片商為什麼專門做「中國特供3D」、「後期假3D」的理由了。看,你們自己只愛看3D呀。我這個寫薦影話的人還真是沒話反駁。


這一次看到這兩部小片子的時候,我稍微有點幻想:他們正在嘗試做好萊塢大片做不到的事情——中國人的故事我們的心聲,在狂轟濫炸的視覺片夾縫中求生存!這是不是一條成功之路呢?我也不敢說。希望在中國實行電影分級制度、院線細分經營之後,這種國產文藝片會有一個較大的發展。

電影《夜色撩人》台詞


《夜色撩人》講述了原本有著美滿生活的一對夫婦,在遭遇一夜入室搶劫之後,由於丈夫未能挺身而出保護妻子,而將婚姻引向不可控軌跡的故事。精選電影《夜色撩人》台詞是想跟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瀏覽。


精選電影《夜色撩人》台詞


1.常常懷念過去,只因它再也回不去。


2.我覺得,我和橋北我們兩個回不去了。



3.那天晚上之後,我的生活就不一樣了。


4.要是那天晚上,你先反抗,會怎麼樣。


5.你說人嗎?把錢看得比命還重要。


6.就這樣問下去,你會後悔的?你會問心無愧嗎?


《夜色撩人》:撩人的不是夜色,是你我的心魔。


偶然間知道了有這么一部電影上映,決定去看,也是沖著余男。余男這個演員比較低調,沒有那麼多緋聞,但是出演了很多部影片,我還都看了。比如:《雙食記》、《西風烈》、《殺生》、《北京愛情故事》等等,印象深刻!覺得余男的表演很內斂但是很有味道,我不是專業影評者,不太會評價,就是一直很喜歡這名演員。所以打定主意去看。


這部電影太低調了,在這個炒作滿天飛的時代,註定排片率低的嚇人。錯過了幾場之後,還是在一個相對方便的時間自己去看了,還是熟悉的盧米埃,直到開始播放,都只有我一個人,後來又來了一個人。這樣的觀影,讓我很擔心這部影片的票房。


說說電影吧。


余男整部影片基本算是素顏演出吧?沒有過多的妝容,偶爾幾次,也都是見謝高的時候,這點很值得玩味。一直素顏,造成的結果就是和橋北極度的不協調,怎麼看都像是姐弟戀,是橋北「傍上」了一個富婆,可是實際情況,遠非如此,橋北應該是一個公司的經理之類的。兩個人的年齡差距,從表面上看至少相差10歲,這也許就是為什麼最後,橋北找了一個比他小10歲的小女友結婚。導演在這點上面也許在暗示著什麼!


影片的核心就是那天夜晚的搶劫,以及是否余男受到了侵害?我想,大家和我一樣,也是想通過蛛絲馬跡來推理、判斷以及發現導演的意圖,我也是如此,不過,影片結束,燈光亮起,我覺得,沒有那個必要了。你可以說,導演一開始就沒有打算讓觀眾弄明白;也可以說,從核心思想來說,既然沒有一個確定的態度,那麼,過程就註定是模糊的;亦可以說,其實那個過程是不是清楚已經不重要了,因為每個人都有一個「那天的過程」,每個人的過程都不一樣,所以,每個人的過程都是真相,真相也就不存在了。這部影片就是在說這個「點」,謝高最終還是沒有能夠躲開那個石頭,離開的不是沙漠,離開的是這個世俗的規則世界;余男亦沒有能夠克服這個糾結,所以,她選擇離開,真的離開了沙漠,但是離開沙漠,下一站是去那裡呢?橋北是克服了,可惜,我一直覺得,這點事情壓根就沒有影響橋北,或者說,從陰謀論的角度,橋北參與了這場活動,不過,後者的可能應該不在本部影片的討論范圍之內(從我自身而言,或者從一個男人的自身而言,你可以搶奪財產,但是如果侵犯我的配偶,這個會讓人失控的。所以,此時就不在存在生命和財產哪個重要的話題了。)在這里,我沒有特殊的討論影片的過程和細節,比如捆綁橋北的繩子看上去鬆散、捆綁的也不是那麼緊等等。因為,這部電影強調的是觀點討論,而不是確定的結論。


所以,接下來要說,這部影片的情節不是很緊湊、節奏比較鬆散,一度讓我覺得有點「慢」,這很影響觀影的感受。情色鏡頭在這部影片裡面一樣比較雞肋,說深不深說淺不淺,拍攝手法和鏡頭有點「老」。後來,看豆瓣App上面的一個推送,才知道夏鋼導演已經十多年不拍電影了,一直從事教學工作。這才恍然大悟,也許是因為脫離市場太久了?讓我覺得這個電影這兩個方面有點「老」,到底老在哪裡?其實我也說不上來。這不算是批評,有個影評說這部影片拍攝手法比較傳統,可能就是這個意思吧?


王千源也是一個我比較喜歡的演員,認識他,是源自《綉春刀》這部影片。後來查了下,嚇壞了,原來王千源演過這么多的電影和電視劇,難怪第一次看《綉春刀》,就覺得這個大哥演的真好啊。王千源很有鏡頭感,你看他的表演的時候,一點都感覺不到做作,這很難得,作為一個演員,氣場也很足。不管是錦衣衛千戶(一直沒有當上)還是扮演謝高,都及其出色,演的讓人覺得很舒服,很過癮,另外,王千源的嗓音還是蠻讓人喜歡的。尤其是幾場和余男的對手戲,演的都很好。至於謝高和余男之間的情愫,應該是有的。這點,成人世界裡面的情愫,想必大家都能領會的。


南宮珉,一查,果真是韓國人,難怪讓我覺得不太喜歡,總是覺得很做作,也許這就是我不喜歡韓劇的主要原因?主要是覺得橋北的眼睛不太對勁,眼睛裡面的內容總是和電影脫節。很多鏡頭的表情、眼神都不知所以,不知道要表達什麼樣的內容,讓人感覺特別別扭,怎麼看都覺得和余男不是夫妻。這點尤其是在激情戲的時候,那個別扭呀!!!


這部電影很多細節值得玩味:一是謝高這個角色,應該是一個分局的科長之類的,可是騎得是寶馬摩托車、開大眾的途銳,似乎有點超越了這個角色的社會收入;二是橋北開的車是卡宴,這款車和途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兩個人開的車如此有意思,應該是導演刻意為之吧?三是回憶了一下,這部電影是不是應該算是一部小成本電影?場景翻來覆去就是那麼幾個地方,感覺比較單一。四是密碼的問題,余男回憶,密碼是橋北讓她說的,為什麼如此,值得探究,另外余男的回憶是否接近真實情況,這點無法去討論,只能見仁見智了,來來回回的核對密碼,是不是意味著劫匪有充足的時間侵犯余男?五是新保姆不斷的摔杯子,為什麼設置這樣的一個角色?應該是有用意的吧?意味著兩個人的感情也要破碎了?


總之,我覺得是一部不錯的電影(我一向對國產影片比較寬容),類似的主題不多,這也可以算是這部影片的特色所在吧。其他地方中規中矩,沒有特別出彩倒是也沒有特別不好,一部缺乏關注的電影,不過,值得一看。

電影經典台詞


1、從現在開始,你只許疼我一個人,要寵我,不能騙我,答應我的每一件事都要做到,對我講得每一句話都要真心,不許欺負我,罵我,要相信我,別人欺負我,你要在第一時間出來幫我,我開心了,你就要陪著我開心,我不開心了,你就要哄我開心,永遠都要覺得我是最漂亮的,夢里也要見到我,在你的心裏面只有我,就是這樣了。」《河東獅吼》

2、「當你年輕時,以為什麼都有答案,可是老了的時候,你可能又覺得其實人生並沒有所謂的答案。每天你都有機會和很多人擦身而過,有些人可能會變成你的朋友或者是知己所以我從來沒有放棄任何跟人磨擦的機會。有時候搞得自己頭破血流,管他呢!開心就行了。」《墮落天使》

3、生命中充滿了巧合,兩條平行線也會有相交的一天。《向左走,向右走》

4、Tomorrowisanotherday!明天是另外的一天!《亂世佳人》

5、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你怎麼退出?」《笑傲江湖:東方不敗》

6、往往都是事情改變人,人卻改變不了事情。《無間道》

7、什麼是權利?當一個人犯了罪,法官依法判他死刑。這不叫權利,這叫正義。而當一個人同樣犯了罪,皇帝可以判他死刑,也可以不判他死刑,於是赦免了他,這就叫權利!《辛德勒名單》

8、如果你真的有權力,也是因為你能寬容誰,而不是能夠懲罰誰。《辛德勒的名單》

9、上帝會把我們身邊最好的東西拿走,以提醒我們得到的太多!《四根羽毛》

10、牽著你的手,就象左手牽右手沒感覺,但砍下去也會疼!《一聲嘆息》

11、我們要學會珍惜我們生活的每一天,因為,這每一天的開始,都將是我們餘下生命之中的第一天。除非我們即將死去。《美國麗人》

12、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幸運的過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有樓有車當然好了,沒有難道哭嗎?所以呢,我們一定要享受我們所過的生活。《新不了情》

13、失去了的東西永遠不會再回來。《冷山》

14、真相是一種美麗又可怕的東西,需要格外謹慎地對待。《哈里波特》

15、能力越大,責任越重。《蜘蛛俠》

16、當我們沒有得到正確答案時,那隻是因為我們問錯了問題。《AmericanHistoryX》

17、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決定都會改變你的人生。《羅拉快跑》

18、拯救一人,如同拯救整個世界。《辛德勒名單》

19、不要忘記你的名字才能找到回家的路。《千與千尋》

20、人們總是喜歡用「如果」去勾勒一些莫須有的奇跡。可大部分「如果」都不可兌現,不過是從希望到絕望的一個緩沖地帶。《阿司匹林》

21、你先得放棄一切,你必須沒有恐懼,面對你總有一天會死的事實。只有拋棄一切,才能獲得自由。《搏擊會》

22、有信心不一定會成功但是沒信心一定不會成功。《英雄本色》

23、你不能因為一點點缺陷就拋棄一個完整的生命。《奔騰年代》

24、我們的戰爭充其量不過是內心之戰;我們最大的恐慌就是自己的生活。《搏擊會》

25、夢想是自由的,但是能夠實現夢想,過上幸福生活的人只有一小撮而已。生而為人,對不起。不在於別人為你做了什麼,而是你為別人做了什麼?《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love電影經典台詞


1、我很挑剔,我很難搞,我講話難聽,我常常臉臭,可是那就是我啊,我就是沒有辦法像你一樣聽話順從,又犧牲奉獻。就因為我沒有這么偉大,我就不配愛人,我就不值得被愛嗎?


(其實,並沒有所謂的配不配,或值不值得被愛。再糟糕的人,也一定有Ta值得被愛的亮點。我相信,每一個人最終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那個人,即使Ta並不完美,即使Ta身上有這樣那樣的小缺點、小毛病。)


2、我不喜歡過生日,也不需要有人陪,因為要是習慣有人陪,就會擔心有一天可能會失去那個人。如果不去擁有,就不用想念。想念是很痛苦的,你懂嗎?


(曾經,我也真的這樣覺得,如果從來不曾擁有過,就不必害怕失去。


可是,現在覺得,一切,順其自然就好。一個人有一個人的精彩,兩個人有兩個人的快樂,享受好當下的快樂,不管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隨遇而安,知足常樂。沒必要去羨慕,沒必要太渴望,沒必要太期待,沒必要刻意推開。)


3、「我會負責,我會照顧你們兩個,你不用擔心,跟我回家好不好?」


「我不想成為他的負擔。」


「幹嘛要成為他的負擔,這是我們家的小孩。」


「我也不想成為你的負擔。」


「你不是啊,他才是嘛。而且,是又怎樣?沒有在怕的啦。我跟你說,他的未來,我全包了。」


(聽到這句台詞的時候,真心覺得阮經天很man!心裡被感動填滿了。我想說,有這樣的哥哥,真好。)


4、豆豆,你記住這句話,永遠不要去想念你不曾擁有過的。


(Never miss anything that you have never had. 真理啊。)就因為我沒有這么偉大,我就不配愛人,我就不值得被愛嗎


5、我很好,我很好,我很好,我很好,我很好,我很好……


(難過的時候,絕望的時候,快要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對自己說上一百遍「我很好」,那麼一切,一定都會慢慢好起來,我的世界,也依然會是晴朗一片。)愛情真偉大,偉大到我承受不住


6、你有沒有發現……我們倆的擁抱……有回到家的感覺。


(天長地久,相伴到老的愛情,或許不是那麼的怦然心動,或許不是那麼的轟轟烈烈,但一定是讓人覺得安穩、踏實、心安的。不論發生什麼,只要跟他在一起就好;不論身處何地,只要在他身邊,就有種回到家的感覺。)永遠不要去想念你不曾擁有過的,如果不去擁有,就不會想念


7、「你不覺得我是個混蛋了?」


「你當然是個混蛋。但聽說,每個混蛋的身體里都住著一顆受傷的心。」


(我相信,大部分的人,剛出生的時候,都是天使,受傷之後,才變成了惡魔。但並不是我們被人傷害了,就有傷害別人的權利。我們應該學會寬容,寬恕,釋然,淡然。如果一切都耿耿於懷,那麼必將失去愛人的能力。在我看來,沒有愛人的能力,比會受傷更加可怕。)


8、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了,對你而言,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呢?就算睡在一張床上,一夜之間也可能變成陌生人。


(答案是毫無疑問的。)


9、你如果真的愛他,就勇敢一點吧。我真的好希望你可以回到我身邊,每天想得心都痛了。可是你活得開心,才是我最想要看到的。其實我還蠻喜歡那小子的,因為,你喜歡他。我看過你跟他在一起時候的那張臉,那大概是我怎麼努力都沒辦法給你的,可是,他做到了。那個你,看起來很幸福,無所求,像一個小女生……還有一段,我刪掉了。如果你願意回頭,你會發現,其實我一直在這里,沒有走開…… 沒有愛的能力,比沒有性的能力更可悲。

H. 有那些名人或明星是在9月5日生日的呢

1、余男

余男,1976年9月5日出生於遼寧省大連市,中國女演員。1999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

代表作品有月蝕、驚蟄、左右、殺生、戰狼、敢死隊2、全民目擊、無人區、圖雅的婚事、智取威虎山、戰狼Ⅱ等。

代表作品有愛你、睫毛彎彎、第一次愛的人、大眠、當你、Honey、我會好好的、那年夏天寧靜的海等。

I. 余男曝生日寫真,黑色深V高開叉長裙實力秀美腿,為何以往被稱「男人婆」

我覺得應該是平時穿著品味比較獨特,服裝偏中性。她是一個傑出的女人。在我熟悉的年輕演員中,她是一個習慣於體驗表演生活的人。《無人區》的劇本給了她。我什麼都不需要做。她知道如何表演和產生什麼效果。她是真正的演員,不是明星,不是藝術家,而是演員。


當時余男和同班的幾個女生,也是抱著好玩的心態去湊熱鬧,結果在《姐妹之間》的小品讓余男脫穎而出,她背著父母填報了志願,從而成為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1995級學生,她是唯一的應屆高中畢業生,而班主任正是謝園。謝園認為余男沉靜有內涵,這個姑娘大有潛力可挖。

J. 殺生影評專業分析

《殺生》是一部沒有拍成功的好電影。它之所以不成功,是因為導演管虎的野心太大了,大到超出了他的駕馭能力。他想要在一部電影里涵蓋的東西實在太多,以至於最後呈現出來的只是這些思想的碎片,轉換成各類隱喻散落於影片各處。《殺生》的這些隱喻為影評人提供了大量的闡釋空間,讓他們可以長篇大論地盡情揮灑,釋放解讀的熱情,但是卻沒有給普通觀眾帶來一個好的故事,以滿足促使他們走進電影院的基本沖動。

管虎從處女作《頭發亂了》開始,就毫不掩飾地宣告了自己在電影上的野心:對束縛人心的庸常現實的批判、對生命意義的追索、對荒謬歷史的詰問……但從這部片子開始也暴露了自己的缺陷:缺乏駕馭這種野心的能力。他似乎缺乏把自己巨大的想法,轉換成一個完整故事的能力,只能在影片中用一些彼此之間毫無邏輯可言的生活片段,建構起一個支離破碎的故事:從樂隊排演的舊倉庫,到女主角在醫學院的課堂,再到人潮湧動的北京街頭,甚至到主角們記憶中的胡同……正是在這些片段中,管虎把自己對社會的批判轉化為搖滾樂中的憤怒,把對歷史荒謬性的揭示轉換為女主角尋根的失敗,把對生命意義的探求轉化為男女主角在胡同里和醫院過道中沒有目的地的狂奔,而銜接這些場景的則是女主角同樣缺乏邏輯的、如詩般的內心獨白。但這部電影的成功在於,管虎用這些碎片營造出了一種真誠而感人的氛圍。盡管這些與青春相關的心理和情感:不安、沖動、迷惘、懷舊、理想主義……早已淪為一種俗套,但在任何時代都會具有動人的力量。

快20年過去了,人到中年的管虎,仍然沒有解決他的野心和表達能力的局限之間的矛盾,於是這一矛盾就不可避免地進入了同樣野心勃勃的新作《殺生》之中。管虎一直公開表示,關於《殺生》,觀眾感到的是什麼,那就是什麼。但他同時又在電影海報上予以提示「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相」、「心由境生」。可見,這兩句話其實就是導演的重點所在。《殺生》的主角是黃渤飾演的農民牛結實,為了揭示這兩個平行的主題,管虎分別引入了兩位敘述者:任達華飾演的外來醫生和蘇有朋飾演的本地人牛醫生。

在任達華敘述的故事裡,牛結實的舉動可以有兩種理解。從村民也就是世俗社會的角度看,牛結實是一個作惡多端的潑皮無賴,他白吃白拿、調戲婦女、掘人祖墳、玷污聖水、偷窺人家房事、在飲用水裡亂撒春葯……嚴重擾亂了長壽鎮的正常秩序。但在任達華這個外來醫生眼裡,牛結實是一個反抗社會束縛的「狂人」,他將內心的善良、生命的激情以及對自由的渴望,以一種怪誕的、世俗社會不能容忍的方式表現出來,他變成了自由與生命力的化身。在這一點上,《殺生》延續著《頭發亂了》的主題,只是農民牛結實相對於女大學生葉彤,少了思想層面的糾結,卻多了能產生實際效果的行動力。而這種行動力對於社會來說則是破壞性的,於是,人們群起而欲將牛結實除去,魯迅的《狂人日記》似乎也同時浮現了。

但就是這么一個故事,管虎似乎也沒有辦法把它說好。打破現在與過去的時間區隔,在過去與現時之間不斷穿梭的敘述方式,放在30年前,當然是一種創新,但在先鋒文學已經過去很久的21世紀,在一部電影中,導演還玩弄這樣的敘事花招,是不是有些過時了呢?而更關鍵的問題在於,就這個故事本身來講,完全沒有這么折騰的必要。影評現實與歷史交替呈現,往往是為了表明兩者之間的互滲關系,但是在牛結實死後,醫生背著他的屍體重新造訪長壽鎮,除了剛開始人們誤以為他又活著回來了,因此引起一陣不必要的恐慌外,牛結實這個以前人們煩惱的「中心」,在其死後似乎就從人們的生活中被完全擯除了。既然形式沒有獲得內容上的支撐,那就只能淪為毫無意義的空殼。管虎背負著這副花哨的皮囊,把一個故事講得四分五裂,製造出觀眾理解上的障礙。

但也正是在這些碎片化的故事中,管虎可以任意設置隱喻。把他所有關於社會、關於生命、關於人與人的關系、關於世界、關於意義……關於一切宏大主題的模糊概念統統設置在點到為止的隱喻中,解讀與闡釋的任務都交給具有哲學家頭腦的影評人。「《殺生》是一部多義性的電影,不同的人從中看到不同的東西」,管虎從一開始就在誘惑那些自以為高明的影評人,誘惑他們把他自己用影像說不明白的東西都講出來。這是管虎的狡詐,也是他駕馭不了自己野心的無奈。

而在蘇有朋扮演的牛醫生的故事裡,主要講述了牛結實如何走向死亡的故事。這部分圍繞牛醫生團結村民編造謊言的計謀如何實現,又是如何把牛結實一步步逼向死亡的深淵而展開。當牛結實面對村民個體作戰,當戕害的勢力只是分散的時候,他是不可戰勝的;但是當這些勢力聚合起來變成一種統一的力量,變成一種生存的整體境況時,再強大的心也會崩潰。因為這時他面對的不是一個有形的戰斗對象,而是一種無處不在,但是又無法捉摸的龐然大物,包圍著你,但當你揮拳的時候,擊中的只有空氣,這就是魯迅所說的「無物之陣」。但由於此處的敘事者是牛醫生,在這個限制的視角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牛結實如何身處謊言的包圍,在自我懷疑的深淵中越陷越深,以至無法自拔,但是我們看不到牛結實走向死亡時的感受,看不到他在受困於這個眾人擺下的「無物之陣」時的無奈,我們只能從黃渤時時仰望天空的眼神,看到他對世界的眷戀;從他把奏著「祝你生日快樂」的音樂盒放在棺材上,感受到他對生命的不舍。當然,管虎還採取了一種最直白的方式,用反復出現的「心由境生」四個大字,告訴觀眾牛結實的死因。在這些散落一地的隱喻中,管虎實現著他思想家和哲學家的夢想。

當馬寡婦抱著牛結實的孩子走出大山的時候,長壽鎮的天空開始坍塌。這個孩子的自由是牛結實用自己的生命換來的,他掮住了黑暗的閘門,把兒子放到了光明的外面。到最後,魯迅的幽靈仍盤旋在管虎的意識中——「救救孩子」。

殺生影評(二)

文/梁愷

昨天看了管虎的《殺生》。影片一如既往地貼著帶有「管虎作品」標簽的黑色、震撼與張力,充滿了對於人性與社會的審視與思考。

影片的風格依然是粗糲有力的,整部影片中處處充斥著蒼老與醜陋:從不斷發生山崩和地震的小鎮,到一個個灰頭土臉的村民,再到滿臉皺紋或雀斑齙牙的一干老少男女。除了余男後背的裸體,你幾乎看不到什麼「美」的東西——而她還是個本應被溺死的寡婦。這種粗糲與醜陋恰恰也是導演力求表現的一種質感,即在一個這樣的以年齡為最高GDP的「長壽鎮」里,「青春」、「美」和「慾望」是否還有合法存在的空間呢?

給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情節上的巨大轉折(對管虎來說,這種出人意料的情節設置顯然只是「敘述」的一部分,或者說是實現「故事性」或「商業性」的一個必備環節,其背後潛藏了更重要的「管虎式內核」),而是片中時刻不忘的每一個細節的隱喻。這些隱喻隱蔽而又精妙,時刻映照出古老並且正在上演著的現實,讓每一個經歷過類似現實的觀者在看完後能有所思索。可以說這部影片除了一些必要得不能再精簡的商業元素,剩下的就是一部由象徵、符號和隱喻構成的民族寓言。當詹明信提出「民族寓言(國族寓言Nationalallegory)」時,主要將其界定為後進入現代化(第三世界)的國家或民族的一個特定現象;從《殺生》里,我們不難看出像《讓子彈飛》那樣對於第三世界革命的時代性的暗示,但是管虎這次超越了單一民族的范疇,甚至可以說把解剖的手術刀對准了整個人類的歷史和困境——當然我承認,有些民族和人群在這種困境里陷得特別深。

下面我就說幾個給我印象比較深的細節,並且做一下個人的解讀。

首先,影片的開頭是一個純粹想吸引人眼球的情節。但實際上我剛看到黃渤從麻袋裡露出頭來就覺得很狗血:一個人被打了那麼多棍子,扔下百十米的懸崖,又被車碾,連塊青都沒有?但影片看到後來才漸漸理解,這種設置其實只是情節上的噱頭而已——你總不能要求卡夫卡去花太多功夫描寫吃喝拉撒吧?——藝術應該只負責發現和展示最高的「真實」。但是至少這樣的一個開頭緊緊抓住了觀眾的眼球,而且這個插敘式的設計為後來的敘事增添了一定的商業化原素。

其次,關於長壽鎮的諸多隱喻。

1.長壽。長壽鎮可以說是十分貧窮:貧瘠的地貌,險惡的自然環境,灰頭土臉的鎮民。但就是這樣一個鎮子,卻因為盛產「壽星」而遠近聞名。鄉長(記不太清了,也許是縣長)家裡那張布滿灰塵的「百壽圖」就凝聚著這個鎮所有的好名聲。年齡(數字)可以說就是這里最漂亮的GDP。當然,反過來說也成立,即GDP其實不過是一個「好看不好吃」的數字——為了打破長壽(數字化)的紀錄,祖爺爺要在身上插滿各種管子,努力地在死之前多掙紮上幾個時辰。另外,鎮子里說話最有分量的人都是老人,這個情節設計恰恰諷刺了「老人政治」——長壽鎮最自以為傲的東西,並且也為整個鎮子麻木、無能、老態龍鍾、幾乎停滯的氛圍做了很好的鋪墊。

2.寡婦。片中的寡婦是個啞巴,但是在這樣一部「審丑」的片子里,她擁有令人驚羨的肉體。正是這樣一個存在,使得她與大多數鎮民的衰老、「正常」與循規蹈矩形成了鮮明對比。寡婦年輕美艷,但是卻不得不面對被殉葬的命運。這一方面是由於鎮里的習俗,另一方面是否也與她的「啞」有關?當一個人無法像其他人一樣發出自己的聲音時,也往往意味著她失去了為自己選擇生活的權力。這一關於「啞」的隱喻不得不讓人聯想到言論自由與保障公民表達意見的權利。當一個人無法正常地表達時,她的生命如何被尊重?無論是專制社會還是民主社會,這樣的問題都一直存在,只是涉及的對象和程度不同罷了。在本片里,管虎很「仗義」地設置了一個「英雄救美」的情節,讓牛結實救下了險些溺亡的寡婦。而且當寡婦的裸體面對那些侮辱她的村婦時,她真實的肉體是那樣的光亮,把其他女人的卑微和粗陋暴露無遺——那一刻,大家都是赤裸的。在影片後半部分,懷孕的寡婦又時刻展現著母性的光輝,同時也讓牛結實的死不顯得那麼悲愴凄涼。可以說這個角色的設置是片子的一大亮點。

3.肉體與性。這是解讀本片的一個重要部分。鎮子里的肉體符號主要分為這樣幾種:首先是牛結實這樣年輕氣盛的「潑皮」,「性」在他那裡就是赤裸裸的、大膽的、真誠而不加掩飾的肉慾。其次是寡婦,盡管擁有美艷的形體,但是仍然受鎮子里觀念的束縛,不敢或不能主動追求性愛,但當受到來自其他同鎮女性的侮辱時,她也絕不低頭,而且敢於為了牛結實這個肉體上的「丈夫」從精神和身體兩方面進行奉獻。第三個是幺嬸夫婦,一對總在努力圓房卻始終要面臨不舉的夫妻。這對夫妻恰恰是關於長壽鎮對個人正常慾望壓抑的最好隱喻:當惟老人、惟年齡的統治籠罩在鎮子里時,性交和勃起也成了一種奢侈。他們的遭遇也為後來牛結實投放催情葯做了最好的注腳,說明了牛結實在多次惡作劇式的偷窺之後決定「幫他們和全村中青年男女一把」。第四個是一個隱含的肉體,即鎮中老人衰老的身體。這種衰老除了能換回「好名聲」以外,不會給鎮子的未來帶來更多好處,相反,懦弱、多慮、無能和自我壓抑和壓抑別人恰恰是這種「長壽」最好的體現。在影片的色調上,管虎從始至終也特意強調一種壓抑感,一直到最後一幕的出現。可以說整個長壽鎮就是一個垂垂老矣、行將就木的軀體,牛結實的調皮搗蛋是這個「活死人」唯一的生氣。

4.孩子。孩子的出現表明了人性當中的天真和尚未被完全馴服並玷染了衰老的真誠。關於孩子的細節,印象較深的有兩點:一是說實話的胖孩子。「牛結實,他們都在唬你嘞」這一句話揭穿了皇帝的新衣,但說實話的結果可想而知——被套上腳鐐囚禁在地下室。孩子被囚禁的鏡頭在片中出現了至少兩次,這也是對歷史和現實的一個莫大諷刺。第二點是眾多跟隨牛結實玩耍的孩子。他們不害怕牛結實,和牛結實一起撒尿,一起搗亂,一起去醫生那裡「抄家」。但是他們也害怕。在被告知不能和牛結實玩以及要演戲之後,他們見到牛結實時終於哭了。這哭泣與其說是害怕牛結實,到不如說是害怕「演戲」,害怕父母,害怕於無形扼殺童年與純真的「長壽鎮」。孩子們的真實也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教誨」下慢慢走向蒼老。在幾千年專制的長河裡,當我們意識到童年的早逝時,往往已經無力挽回。

5.兩個醫生。任達華和蘇有朋飾演的兩個醫生是情節轉折的重點。蘇有朋推動了情節的發展並最終導致了牛結實的死亡;任達華力圖尋找真相並且為牛結實完成了最後的救贖。在現實中,這樣的人物並不多,但也是必不可少的「紅線」式的人物。蘇有朋甫一出場的英氣與最後狼狽相的對比,充分展示了導演的立場;任達華不僅解開了謎團,最後形象上的轉變也完成了對於牛結實精神的繼承。盡管長壽鎮最後的出殯依舊讓我們難以看到改變的影子,但任達華意味深長的一笑卻告訴我們希望還在。

6.其他鎮民。看似忠厚實則奸詐的肉店老闆、一味維護老人秩序、為了「演戲」提前結婚的青年人、3月天大雨中起舞和送葬隊伍中表情麻木的青年人、毆打侮辱寡婦的婦女,所有這些都構成了鎮民日常狀態的肖像。在這里我們並沒有看到導演去哭天搶地的譴責「高壓統治」「專制」這些抽象的概念,而是展現了類似於魯迅小說中「黑衣人」這樣的群氓,通過表達一種無意識的戕人與自戕,矛頭直指幾千年的專制文化,富有極強的反思力度和批判性。

7.牛結實。這是一個惡作劇式的人物。在影片開始,我原以為片子會像《讓子彈飛》或《鬼子來了》那樣講述一群懦弱的老實人不敢反抗、不知反抗、不會反抗,最後反抗成功的故事,但管虎羅生門似的敘述還是讓我有喜出望外之感。正如宣傳海報上所說:「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實」——醫生的講述把一個原本公認的受害者瞬間轉變成了害人的原凶,這很讓我感到些魯迅《吶喊》的意味。牛結實前半部分的「作惡多端」都在後半部分變成了這潭死水裡的微瀾,是他的童真和種種惡作劇讓鎮上有了一絲生氣。但這種「生氣」顯然與長壽鎮老邁壓抑的氛圍格格不入,因此也就成了人人喊打的對象。而牛結實主動選擇了死亡也顯示了他在與鎮子的斗爭中最終敗下陣來。一個「真人」是敵不過眾多「假人」和「愚人」的。不過他最後為了孩子而作出的犧牲讓我想起了老道格拉斯主演的電影《斯巴達克斯》的最後一幕: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斯巴達克斯犧牲了,但他收獲了孩子不再為奴的希望。他是最後的勝利者。在《殺生》中,最長壽的其實是牛結實,因為他的精神沒有死,他用自己主動求死的意志換回了理解與新生。

第三,村民的反應。在影片的前半部分我還在感嘆鎮民的善良與懦弱,居然幾十年都不能找到對付這個「潑皮」的辦法,還要求助於外援;後半部分卻變成了對他們的蔑視與同情,同時也思索著這樣的局面到底是個人還是制度造成的。結論是當專制與蒙昧成為習慣時,每個人都在自覺地維護這種狀態,並且害怕被主流所拋棄。《浪潮》中描繪的極權主義實驗以及阿倫特所說的「平庸的惡」又一次得到了展現。當然,我相信除了牛結實、寡婦和孩子,鎮上還一定有不甘於在這種窒息氛圍中被扼殺的人,但是他們的聲音太微弱,而且還一再遭到威脅,比如牛醫生說「不會演就閉嘴!」。在我們的這片土地上,這種「不會演就閉嘴」的鬧劇一再重復上演,可悲的是我們還習以為常,直到最後終於學會了主動「閉嘴」。

影片看完,我也聽完了一個叛逆者寓言般的敘述;這敘述,曾經來自魯迅,曾經來自北島,曾經來自王小波,在這次的109分鍾里,一個令人有些意外的結局來自黃渤和他背後的管虎,也來自於幾千年的歷史和綿延著的現代,更來自於一顆顆蒙昧而不自知的心。如果說房龍的《寬容》帶著一種對人性冒險精神的贊嘆和褒揚的話,《殺生》則更像是對人性內心深處的愚蒙與衰老的一種絕望的反叛:盡管反叛,但已絕望;盡管絕望,仍要反叛——先於時代走出叢林的英雄都是異端——人生的悲劇性與偉大也正在於此。所有的喜劇都是夢,所有的悲劇都是寓言——至於悲喜劇,我想,那就是「現實」。

殺生影評(三)

在大陸電影中,本部影片從內容、風格、鏡頭、寓意等角度看都是一部奇葩,可謂中國式cult片。它令人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本片講述了鄉村醫生來到一個古鎮治療治療傳染病,卻因男主角的死開啟「犯罪現場調查」。(www.lz13.cn)首先此片有懸疑、驚悚的基因,男主角因何而死是貫徹整部電影的主線,通過村民講述、小男孩揭秘和醫生自我推理等逐漸揭示了男主角的生前全貌:一位與古鎮格格不入的小惡霸,屢次破壞鎮規,遭鎮里人痛恨。在留洋醫生的指引下,村民開始了對男主角的集體謀殺。其次,本片有cult基因,不論鏡頭快節奏的剪切、穿插敘事的風格、村民宗教式的生活都表現出此片與中國傳統電影的格格不入,本片在中國電影的位置,就像男主角在古鎮中的角色,彷彿在沉悶的舞台中嘶吼著自己的朋克音樂。再次,本片並不膚淺,男主角手中的鑰匙、伴隨左右的音樂盒、地震、催情葯都藏著小寓意,而古鎮的生活狀態、男主角的性格行為、集體的「殺生」都藏著大寓意。最後,影片里還有一個愛情故事,無「惡」不做的男主角和險遭集體「殺生」的女主角相愛,男主角用惡霸的方式愛著,女主角用傳統的方式回饋。另外說句廢話,本片有黃渤的影子,緊張不失調侃,嚴肅不乏對平淡的戲謔和挑戰,除了導演的新意,黃渤的表演是本片另一大看點。

本片的敘事風格最引爭議,個人認為導演似乎用力過猛,故事講得吸引眼球卻略顯混亂,也許這只是導演個人對電影新風格的大膽嘗試,希望在管虎的下部影片中看到同樣精彩而更為清晰的故事敘述。

本人臆測:「殺生」是相互的,村民殺了主角的生;究其動機,是主角殺了古鎮的生。男主角被殺死的是性命,古鎮被殺死的是傳統。男主角刀槍不入的身體最終抱病而亡,古鎮的傳統因一個小流氓、一個本該作為祭品犧牲卻活下來的女人(生下男主角的孩子)、一溪「春葯」、一個策劃殺人的留洋醫生而脫離了人性的麻木和唯一「值得稱道」的善良。最終,隨著巨石的滾落一切消失在茫茫的時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