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帥哥圖片 » 印度男人軍裝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印度男人軍裝圖片

發布時間: 2022-12-25 09:56:04

1. 你認為歷史上哪國的軍服最漂亮呢

軍服是一個國家軍隊的重要象徵,庄嚴的軍裝能夠讓人們感受到軍隊的威武氣勢,帥氣的軍服能夠讓人們眼前一亮。說起來歷史上最帥氣的軍服 大多數朋友都會想到二戰時期的德國軍服。二戰時期的德國軍服修身帥氣,讓人看上去就感覺眼前一亮。德國士兵能夠擁有這樣帥氣的軍服,主要是因為德國的領導者希特勒的大力支持。希特勒在成為軍人之前,曾經做過一段時間的畫家,在藝術家思想的影響下,希特勒對於軍服的外觀要求非常高。

2. 請問14陸軍儀仗隊男女軍裝禮服在製作方面有什麼不同嗎

儀仗隊新式禮賓服於2014年8月1日正式啟用穿著。此次換發的禮賓服是在07式禮賓服基礎上融合我軍傳統和民族特色進行調整改進的,在樣式、用料、顏色和標志服飾等方面都進行了創新式設計,14式儀仗禮服夏、春秋、冬均使用新式貢絲錦面料,大衣使用麥爾登呢面料,布料光澤度和抗皺性能較往代禮服有明顯提高,首次設立夏禮服,外觀與春秋、冬禮服無區別,但夏禮服與夏襯衣使用更加透氣的面料,以保證夏季穿著的舒適性。禮服所採用配色與07式相同,海軍不再設水兵服,三軍官兵均使用開領4粒扣樣式禮服。禮服袖口有V形金色機綉裝飾與印度絲刺綉五星,褲側有金色金屬絲裝飾帶。褲子為無囊馬褲樣式,更加修身貼腿。佩用儀仗隊專用高光放大版07式軍裝胸標,放大版07式軍官領花,專用國防服役章和專用標識徽,士兵使用專用兵肩章,軍官使用專用官肩章。左胸有金屬絲材質綬帶,綬帶背部有暗扣,方便固定。左右臂均有臂章,士兵使用金色金屬絲腰帶,軍官使用金色金屬絲斜挎腰帶,執行隊長使用紅色皮質斜挎腰帶。陸空大檐帽與禮服同色,海軍白色大檐帽。帽檐有印度絲刺綉帽檐花,帽瓦佩用專用大帽徽。首設夏季大檐帽,帽頂使用網眼透氣材料。女軍官與女士兵均戴與軍種同色的卷檐帽。三軍禮服均內著白色襯衣和軍種領帶。禮服外兜全部封死,內襯和褲子無口袋,搭配新式14式馬靴,腳腕處增加疊褶,使舒適性更強。14式儀仗禮服較往代更加修身,大部分為量體定製,使禮服實現絕對合體。調整改進後的儀仗隊禮賓服分性別、軍種和官兵,共有18個品種。

3. 男明星的軍裝來襲,帥氣逼人,你覺得誰的最好看

軍人題材的影視劇一直很受我們歡迎,不少男演員也都扮演過軍人的人物。穿上軍裝的他們給人的感覺完全不一樣,看起來愈加的成熟和干練,我們今天就來盤點一下,穿軍裝最帥的幾位男明星,看看誰更勝一籌呢?每次看到穿軍裝的男生好多女生會說這個小哥哥好帥,那些帥哥都上交給國家了。就來看看明星穿上軍裝是什麼樣子的。

李易峰扮演的是夏拙,軍裝造型的李易峰是又颯又甜,胡歌在電視劇《偽裝者》中扮演的明台在少爺、武士、卧底這三個身份之間切換自如。軍裝造型的他有一種痞帥的感覺吳京吳京的軍裝造型雖然不是特別的帥,可是吳京在《戰狼2》扮演的冷鋒一角讓我們看到了軍人身上的無畏和勇氣。在許多朋友的心目之中,吳京可是軍人的代表人物。

4. 大家認為世界上最漂亮的軍裝是哪個國家的

我覺得世界上最漂亮的軍裝就是咱們中國人的軍裝,你看中國的軍人穿上軍裝多麼的英姿颯爽,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你看印度的軍裝邋裡邋遢。

5. 抗戰時,中國駐印軍是什麼樣的

今年9月3日是抗戰勝利75周年,電影《八百》正在上映。此時聯想起家中老人(當年曾在國防部外事局工作)說過許多與抗戰相關的往事,再結合諸多當年親歷人的回憶錄說說當年中國駐印軍的二三事。

這里先說個引子: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4午夜國軍三方面軍副司令長官鄭洞國攜24位官兵(機上還裝載1輛美製吉普車以方便在滬時活動)搭乘盟軍C54運輸機柳州起飛,9月5日凌晨飛抵上海江灣機場。

這,就是國軍第一批抵滬接管在滬日軍投降的軍事人員。在這架飛機上有位年輕的上尉參謀,他就是後來成為著名文史學者的黃仁宇。這一重要時刻後來被他寫入了自己的回憶錄。

不熟悉這段歷史的人或許不明白,為啥是三方面軍來上海接管在滬日軍的投降?這是因為當年三方面軍下屬各部多為王牌主力,如新6軍因在滇緬作戰中大敗日軍精銳第十八師團戰功突出,被安排在南京負責最重要的受降儀式,同樣,參加過抗戰時多次會戰的94軍負責接管上海與蘇州地區的日軍投降。這也是三方面軍歷史上最高光的一刻。

經駝峰航線運到中國的美械裝備多配發中國遠征軍,少量配發其他部隊。圖為1945年5月,國軍第74軍在即將參加芷江戰役時獲得配發的美械裝備1門75毫米美式山炮。從這位少年兵和他腳上草鞋看,當年王牌第74軍的兵員與裝備不會強到哪裡去。

從國內初到向印度蘭姆伽基地的中國士兵以補充駐印的新編1軍與第6軍。到1944年5月,中國駐印軍共有5個師。全裝美械,還配備兩個坦克營,其中有30輛重32噸的謝爾曼中型坦克。

補充到印度的官兵一到印度後即被要求脫去身上破爛軍裝,換上新配發的軍裝。當年駐印軍士兵配發軍服 伙食基本是向美軍看齊。

當年中國駐印軍的蘭姆伽基地在印度中部,處加爾各達到新德里間,面積有30平方公里,各種設施完善,配有游泳池、電影院等娛樂設施。

6. 歷史上多數人認為德國的軍服最漂亮,最丑的軍服是哪國的呢

二戰德國軍服最帥,印度軍服最丑。二戰德國的軍裝裁剪非常得體,穿上德國軍裝的德軍顯得高大威猛,而且德國軍裝還有收腰和讓人姿勢挺拔的效果,因此二戰後各國軍裝禮服的設計思路都不約而同的參考了二戰德軍軍裝。德軍軍裝優美,手段酷烈,因此被歐洲人稱之為「優雅的惡魔」!

印度軍隊在二戰時期隸屬於英國,擁有130萬人部隊,主要任務是協助英軍防備日寇進攻印度,同時協助英軍保衛英國的其它海外殖民地。在新加坡保衛戰中,守衛新加坡的英國軍隊有13萬,其中印度軍隊8萬多人,結果3萬多日寇佔領了新加坡。在北非戰場上,印度軍隊與義大利軍隊打的風生水起,雙方勢均力敵。北非戰場上,隆美爾俘獲了九千印軍,這支印軍協助德軍作戰,但是戰績平平。另外有一支十萬人的印軍跟日寇聯合作戰,但是戰力太差,在英帕爾戰役中折損過半,還脫累了日寇。印軍不僅戰鬥力差,軍裝也是最丑的。

7. 為什麼印度軍裝不採用國際主流樣式呢

建國前 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初期,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時部隊穿的是國民革命軍的服裝,系紅領巾以示區別。同年9月,毛澤東同志領導的湖南秋收起義,穿的是各式服裝,佩帶紅布袖章,以此象徵是一支紅色部隊。這個時期,一部分軍服是靠打土豪或從戰場上繳獲來的,另外一部分則依靠當地群眾義務縫制,沒有統一的樣式。>>> 抗日戰爭時期,我軍的軍服,八路軍為土黃色,新四軍為灰色,布料有粗布,也有細布,號碼不分大小,上衣長度一律為「二尺五」。 解放戰爭時期,我軍的服裝樣式與抗日戰爭時期相同。1946年10月,我軍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取消「八路」、「新四軍」臂章,各部隊分別佩帶標有番號的臂章或胸章。解放戰爭後期,我軍接管了一批國民黨軍隊的軍需工廠,從而初步具備了統一生產和供應服裝的條件。1949年1月,軍委後勤部規定了全軍統一的服裝樣式。軍服為草綠色棉平布中山裝,胸前佩帶長方形布胸章,印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字樣,頭戴解放帽,帽徽為「八一」紅五角星。1949年10月參加開國典禮閱兵式的部隊穿的就是這種軍服。 建國後,人民解放軍自從1950年統一軍服制式,經歷了1955年軍銜服裝、1962年定型生產的「六二」式軍裝。此後,解放軍軍服幾經更新換代,先後進行了12次軍服改革調整。 「五五」式軍服圖文 「六五」式軍裝 1965年6月1日取消軍銜制後,改裝「六五」式軍裝,全體官兵一律戴解放帽,綴紅五角星帽徽和紅領章。 「七一」式軍裝 1969年,隨著我國化纖工業的發展,研製了滌錦棉三元混紡單衣,1973年裝備部隊,稱「七一」式服裝。應用合成纖維紡織品作軍需服裝和裝具,這在我軍服裝發展史上,是一次劃時代的改革。 「七八」式軍裝 「七八」式服裝是「七一」式的改進型,它以減重為目的,全面應用合成纖維紡織品的新成果。 「八五」式軍裝 「八五」式軍裝基本沿用1955年樣式,與「七八」式服裝相比,其明顯區別在於布料和樣式的徹底更新換代。 「八七」式軍裝 「八七」式軍服是1987年經中央軍委批準定型的。1988年10月1日起陸續裝備部隊。這套服裝除分禮服、常服、作訓服外,還特別設置了文工團員用的演出服和軍樂團、儀仗隊的禮賓服。另外,還有地勤服、迷彩服、防化服、坦克服、航空服等近10種特種服裝。1990年開始配發了87式制式襯衣。1992年,中央軍委決定:文職幹部配發制式服裝,戴文職肩章、領花。用「八七」式系列軍服裝備部隊,是我軍軍服史上一個突破。 「九七」式軍裝 1993年初,我軍開始研製面向21世紀的新一代軍服。新一代軍服保留了「八七」式服裝的優點,吸取了國際上先進國家軍服的長處,與87式軍服相比,在結構、用料、顏色、服飾及配套方面均有較大的改善。尤其是樣式、顏色更為美觀、大方和協調,形成了陸軍以棕綠色為主色調、海軍以白色和藏青色為主色調、空軍以蔚藍色為主色調的三軍顏色體系。97式軍服共分禮服、常服、作訓服和工作服四大系列,與87式服裝相比,主要增加了禮服、夾克常服、毛衣、體能訓練服、戰士皮鞋、作戰靴及國際通用的貝雷帽等品種,新增了綬帶、軍種胸標、姓名牌、臂章等服飾標志。 97式軍服於1997年5月1日起首先在駐港部隊試穿,1999年裝備駐澳門部隊,駐國外武官配發了97式禮服,全軍其他單位未裝備 2000年5月1日起,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開始統一配發99式長、短袖制式襯衣和貝雷帽,同時取消已裝備部隊多年的87式長、短袖制式襯衣。99式制式襯衣採用了先進的紡織和原液染色等技術,與87式制式襯衣相比,在樣式結構、用料、顏色和加工工藝等方面均有較大改善,提高了穿著舒適性。長袖制式襯衣官兵均為束腰式;短袖制式襯衣軍官、文職幹部為夾克式,士兵為束腰式。陸海空三軍襯衣顏色為各軍種基本色,陸軍為淺綠色,海軍為本白色,空軍為淺蔚藍色,體現了三軍特色,形成了系列。這次向全軍官兵配發的貝雷帽為我軍首次裝備。貝雷帽採用國際通用樣式,用料為細羊毛,顏色為陸軍深棕綠色、海軍深藏青色、空軍深蔚藍色。貝雷帽的配發,較好地解決了過去官兵在夏季戴大檐帽太重、太熱和不便攜帶的問題。 2004年12月12月1日,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士兵和部分軍校學員統一換發用仿毛面料製成的04式冬常服。2005年5月,士兵換發用同一材料製成的04式夏常服。我軍士兵現行著穿的87式夏常服用俗稱「的確良」的滌棉平布製成,冬常服用俗稱「滌卡」的滌棉卡其布製成。04式士兵常服使用「多重多異復合化纖長絲織物」為服裝面料,外觀、質感與毛料無異,保暖性、防風性、透氣性和密度都達到毛料的指標,而且有更好的抗皺保型性,能抗靜電,可水洗,易干,耐磨。 04式士兵常服樣式與87式常服相同,服裝板型有一定改進,腰身比較明顯,共有04式士兵夏常服、士兵冬常服、水兵服、士兵大檐帽、水兵帽、士兵冬帽等6個品種。04式士兵大檐帽、空軍士兵冬帽和陸軍士兵夏常服、冬帽、冬常服由草綠色改為棕綠色,04式海軍士兵夏常服、水兵服、冬帽、冬常服由藏藍色改為藏青色,04式空軍士兵夏常服、冬常服由上草綠下藏藍改為上棕綠下藏藍。 為配合04式士兵常服著穿,我軍首次為除海軍海勤和駐香港、澳門部隊以外的士兵配發02式士兵皮鞋。02式士兵男皮鞋顏色為黑色,樣式為素頭外耳系帶式,用料為超細纖維合成革;02式士兵女皮鞋顏色為黑色,樣式為素頭外耳系帶式,用料為黃牛正面革。 200511月11日,空軍開始統一換發05式常服。空軍新常服顏色為藍灰色。新常服的正式換發,標志著空軍從此擁有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與使命任務相配套的常服,結束了50多年來空軍常服採用陸軍土黃色上衣和海軍藏藍色褲子上下顏色不統一的歷史,實現了與空軍工作、訓練、作戰環境相一致。 07式陸海空男軍官禮服 07式軍服 經黨中央、中央軍委批准,全軍從2007年起換發07式服裝。這次是我軍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換裝,涉及禮服、常服、作訓服和標志服飾4個系列共644個品種。陸軍軍服顏色調整為松枝綠,海軍軍服調整為深藏青色和白色,空軍軍服在深藍灰色基礎上作了適當加深。大檐帽調整了翹度,軍官增加了帽檐(牆)花;夏常服為束腰式,陸、空軍和海軍白色春秋常服為獵裝式,使體型更顯修長;增加了級別資歷章、國防服役章、臂章等,海軍首次增加袖章,重新設計了三軍統一的帽徽、領花,體現了軍人榮譽,強化了軍服美感。國旗、軍旗、長城、天安門等中國軍隊的傳統重要標識,簡潔地融入到了臂章、領花、胸標等標志服飾上。 07式軍裝全軍從2007年7月1日起由駐京、駐港和駐澳部隊先行裝備,8月1日起全軍軍官開始穿著,預計在09年前完成全軍換裝

8. 八國聯軍中各國軍隊穿的分別是什麼樣的軍服

http://sheljeanns.blog.hexun.com/15001269_d.html

圖片 在裡面

介紹下

1-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列兵
2-美國海軍陸戰隊列兵
3-法國海軍裝備燧發槍的海軍陸戰隊
3-俄國海軍水手

1-奧匈帝國海軍水兵
2-俄國列兵
3-德國海軍陸戰隊第三營士兵[該部隊竟然有大量的中國人]

1-日本騎兵
2-日本第5步兵聯隊士兵[日本鬼子聯隊編制相當於中國一個團]
3-中國第一軍團,也即「華勇營」,是英國在威海建立的僱傭軍

1-義大利士兵Bersagliert是義大利頭盔上帶羽毛的部隊,1836年由義大利將軍拉馬爾多拉所設立,後並入義大利陸軍
2-法國海軍陸戰隊
3-德國遠東特譴隊

1-第16孟加拉槍騎兵
2-旁遮普第一錫克教徒前線軍
3-第四廓爾喀來復槍士兵
以上都是印度阿三追隨英國的炮灰

1-日本騎兵少佐
2-美國步兵上尉
3-英國皇家威爾士燧發槍上尉

9. 軍服的軍服材質

圖片和正文內容無關~內容由於比較難搜集,來源於貼吧博主的簡介~

西周(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771年)
西周是青銅台鑄發達時期,鎧甲已經向金屬材料發展。西周初年開始實行「國人」當兵的制度。《周禮.春 官.司服》詳細記載了周天子、諸侯的各種冕服,其中的韋弁服是為「兵事之服」。西周軍隊中還沒有武官,天子及諸侯就是軍隊的統帥,他們出征所穿韋弁服,就 是專用戎服。帥與兵的戎服區別只在與兵的裳要比帥的短些(以便於奔跑);衣裳簡陋些,衣料粗些。西周武士身著的「練甲」大多以縑帛夾厚綿製作,屬布甲范 疇。


東周(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 年)
春秋戰國除大量使用皮甲胄外,也使用青銅鎧甲。戰國後期,出現 了鐵制鎧甲。春秋戰國時期的戎服開始採用深衣。深衣是一種上衣與下裳連成一體的衣服。黃河流域的不少諸侯國已經開始創建騎兵,騎兵的出現必然要改變服裝, 於是緊身窄袖、長褲皮靴的胡服便成為了戎服。
戰國皮甲,多以犀牛、鯊魚等皮革製成,上施彩繪;皮甲由甲身、甲袖和甲裙組成;甲片的編綴方法,橫向均左片壓 右片,縱向均為下排壓上排;胄也是用十八片甲片編綴起來的。另外,鐵甲出現於戰國中期,它的前身為青銅甲,是一種比較簡單的獸面壯胸甲。戰國時期的鐵甲通 常以鐵片製成魚鱗或柳葉形狀的甲片,經過穿組聯綴而成。


秦(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
秦代的戎服,上自將軍下至士卒形制全部相同,一律上穿深衣,下穿小口褲,士卒腿上裹有行纏, 足穿靴或履。
兵的首飾有四類。一類為幘,有兩種,一種為騎兵,一種為軍吏的。第二類是冠,為騎兵所戴。第三類為帽。第四類是發髻。靴履也有四種,根據形象 定名為高統靴、方口翹頭履、方口齊頭履、方口尖頭履。靴和履都用帶縛於腳背和足踝。戎服一般都束腰。腰帶用皮革做成。帶用帶勾系接。這種鎧甲為臨陣指揮的 將官所穿。胸前、背後未綴甲片,皆繪幾何形彩色花紋,似以一種質地堅硬的織錦製成,也有可能用皮革做成後繪上圖案。
甲衣的形狀,前胸下擺呈尖角形,後背下 擺呈平直形,周圍留有寬邊,也用織錦或皮革製成,上有幾何形花紋。胸部以下,背部中央和後腰等處,都綴有小型甲片。全身共有甲片一百六十片,甲片形狀為四 方形,每邊寬大處理厘米。甲片的固定方法,用皮條或牛筋穿組,呈「V」字形並釘有鉚釘。另在兩肩裝有類似皮革製作的披膊,胸背及肩部等處還露出綵帶結頭。

漢(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
漢代的戎服在整體上有多方面與秦代相似,軍隊中不分尊卑都上穿禪衣,下穿褲。禪衣為深衣,又稱沙轂禪衣(即有縐紋的單衣)。漢代軍人的冠飾基本上是平巾幘外罩武冠。
東漢時期,武吏還有在平巾幘外加沙冠的習慣。漢代戎服外一般束兩條腰帶,一條為皮製,一條為絹制。武士主要穿靴履,以履為主,有圓頭平底、月牙形頭 等樣式。
漢代是我國武官制度初步形成的時期。春秋以後,軍隊規模日益擴大,軍、兵種和戰略戰術也不斷復雜,於是出現了一些專門的軍事家,形成了實際上的專職武官。
區別官兵身份的不僅是服飾,還有軍服上的徽識。軍服上標出徽識在先秦時代已有制度。漢代的徽識,主要有章、幡和負羽三種。章的級別較低,主要為士 卒所佩帶,章上一般要註明佩帶者的身份、姓名和所屬部隊,以便作戰犧牲後識別。幡為武官所佩帶,為右肩上斜披著帛做成的類似披肩的飾物。負羽則軍官和士卒 都可使用。騎兵在漢末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這主要歸功於馬鞍、馬鐙的發明。

魏晉時期(公元220年至公元420年)
魏晉時期的戎服主要是戰袍和褲褶服。袍長及膝 下,寬袖。褶短至兩胯,緊身小袖,袍、褶一般都是交直領,但也有盤圓領。褲則為大口褲。東晉與西晉相比較褲腳更大,很像今天的女裙褲。
冠飾主要有武冠、鶡 冠、卻敵冠、樊噲冠、幘、幅布和帢等。軍人一般都穿圓頭靴,靴尖不起翹。鎧甲和戎服外均束帶。左側為鐵制筒袖鎧,是一種胸背相連、短袖,用魚鱗性甲片編綴 而成,筒袖鎧的外形與西漢的鐵鎧很相似,從頭上套穿,這種筒袖鎧堅硬無比。胄基本沿襲東漢的形制,胄頂高高地豎有纓飾。
右側為魏晉時期的戎服,主要是袍和 褲褶服。袍長及膝下,寬袖。褶短至兩胯,緊身小袖,袍、褶一般都為交直領,右衽,但也有圓領。

元(公元1279年至1368年)
元朝之所以能東征西討,依靠的是一支強大的軍隊,蒙古主力軍全部是騎兵,組織嚴密、裝備精良,而且還配有火器,尤為突出的是甲 胄。甲身全部用網甲製成,外表用銅鐵絲綴滿甲片,內層用牛皮為襯,製作十分精巧。
元代的戎服在建國之初無論將帥士兵,只有本民族的服飾——質孫服。蒙古式 戎服的冠是帽和笠。蒙古統一中國後,為了鞏固政權,爭取漢族上層人士、特別是知識分子的支持,在各方面都遵行漢法。
定都北京後,朝廷制定百官的禮服、公 服,大都採用漢制。公服與宋代相同,武士的戎服是唐宋形成的式樣。平時一般都穿靴。元代鎧甲有柳葉甲、有鐵羅圈甲等。鐵羅圈甲內層用牛皮製成,外層為鐵網 甲,甲片相連如魚鱗,箭不能穿透,製作極為精巧。
另外還有皮甲、布面甲等。戎服只有一種本民族的服飾,即質孫服,樣式為緊身窄袖的袍服,有交領和方領、長 和短兩種,長的至膝下,短的僅及膝。
還有一種辮線襖與質孫服完全相同,只是下擺寬大、折有密襇,另在腰部縫以辮線製成的寬闊圍腰,有的還釘有鈕扣,俗稱 「辮線襖子」,或稱「腰線襖子」。這種服裝也是元代的蒙古戎服,軍隊的將校和宮廷的侍衛、武士都可服用。

明(公元1368年至公元1644年)
明代的甲胄絕大多數是用鋼鐵製造的,技術十分先進,種類繁多。明代的武官制度是歷史 上最完備的,而軍戎服飾的等級差別也最明顯。武官九品以上有四種官服:朝服、公服、常服和賜服。除常服使用較普遍外,其餘三種都屬於宮廷服飾,不屬戎服范圍。
穿常服時要戴烏紗帽,常服和賜服雖也不屬於戎服范圍,但常服作為武官的品級制度經常要穿戴。明代軍人在穿戎服時,即可戴盔甲,又可戴巾、帽、冠。帽為 紅笠軍帽。冠有忠靜冠、小冠等。明代軍士服飾有一種胖襖,其制:「長齊膝,窄袖,內實以棉花」,顏色所為紅,所以又稱「紅胖襖」。
騎士多穿對襟,以便乘 馬。作戰用兜鍪,多用銅鐵製造,很少用皮革。將官所穿鎧甲,也以銅鐵為之,甲片的形狀,多為「山」字紋,製作精密,穿著輕便。兵士則穿鎖字甲,在腰部以 下,還配有鐵網裙和網褲,足穿鐵網靴。明代的下級軍人一般只能穿履,而不能穿靴。

清(公元1644年至公元1911年)
作戰時只穿戎服或綿甲,根本不穿鎧甲。盔在清代重新改稱胄,胄分官胄、隨侍胄、兵胄幾種。清代中後期鎧甲廢棄不用後,戎服成了軍隊的唯一服飾。戎服都是滿族衣裳。
清代的武官有朝服、蟒服、補服、行袍等幾種服飾。補服如明代的常服,以胸背上的補子區分文武官的品級。行袍為武 官的戎服,其形制與蟒服相同。官服的冠飾與袍服一樣,文武相同。
士兵的戎服要簡單的多,上身穿對襟無領上袖短袍,下身穿中長寬口褲,上衣外面一般還要罩一 件馬褂。士兵的冠飾有暖帽、涼帽、頭巾和氈帽等幾種。
清軍的軍官一般穿靴,士兵穿雙梁鞋或如意頭鞋。清代的腰帶有朝帶、吉服帶、常服帶、行帶等幾種。清代 中後期,由於久無戰事,天下太平,統治集團上層日益驕奢淫逸起來,再加上固步自封、閉關自守的封建意識作崇,居然堅持「騎術乃滿洲之根本」的愚蠢政策,放 棄對現代科學技術和兵器的研製,使國防力量迅速衰弱。
新軍軍服雖然仍然參雜很多舊色戎服,但無疑是中國近代軍服的開始。舊式戎服從歷史舞台上完全消失,則是在滿清皇朝被推翻以後。清代一般 的盔帽,無論是用鐵或用皮革製品,都在表面髹漆。
盔帽前後左右各有一梁,額前正中突出一塊遮眉,其上有舞擎及覆碗,碗上有形似酒盅的盔盤,盔盤中間豎有一 根插纓槍、鵰翎或獺尾用的鐵或銅管。後垂石青等色的絲綢護領,護頸及護耳,上綉有紋樣,並綴以銅或鐵泡釘。
鎧甲分甲衣和圍裳。甲衣肩上裝有護肩,護肩下有 護腋;另在胸前和背後個佩一塊金屬的護心鏡,鏡下前襟的接縫處另佩一塊梯形護腹,名叫「前擋」。腰間左側佩「左擋」,右側不佩擋,留作佩弓箭囊等用。圍裳 分為左、右兩幅,穿時用帶系於腰間。在兩幅圍裳之間正中處,覆有質料相同的虎頭蔽膝。

10. 菲利普親王身穿軍服的經典照片,背後的真正故事是這樣的,對此你怎麼看

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丈夫菲利普親王原來是希臘王子年輕的時候,他看起來很好,一見鍾情伊麗莎白二世在劃船比賽中第一次見到他13歲的伊麗莎白二世與這個身高1.9米,金發碧眼的藍眼睛男人一見鍾情,兩人墜入愛河為了能夠結婚伊麗莎白二世,菲利普親王必須放棄對希臘王位的繼承,並將原始基督教信仰更改為東正教信仰更改為英國國教教堂,並將名稱更改為菲利普.蒙巴頓准備好所有程序後,兩人正式成為夫妻結婚後,兩人育有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