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帥哥圖片 » 戲曲真人男人物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戲曲真人男人物圖片

發布時間: 2022-12-26 05:18:48

① 中國傳統戲劇中的四大角色是什麼

中國傳統戲劇有很多種。以京劇為代表來說,中國戲劇的四大角色是:旦行,生行,凈行,醜行。

1、旦行,是中國戲劇中的女性角色,通常是劇中的主角。旦行的大類有小旦、老旦和刀馬旦。

2、生行,是中國戲劇中的男性角色,分為小生、老生(須生)、武生。

3、凈行,也叫花臉,是中國戲劇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在中國戲劇的表演中,凈的表演程式是最為誇張的,尤其是臉部的化妝,塗上各種顏色,畫上各種花紋。

4、醜行(丑角),是中國戲劇里的小人物或反面人物。丑角也分成兩大類,、—類是文丑,一類是武丑。

(1)戲曲真人男人物圖片擴展閱讀:

扮演劇中人物分角色行當,是中國戲曲特有的表演體制。行當從內容上說,它是戲曲人物藝術化、規范化的形象類型。從形式上看,又是有著性格色彩的表演程式的分類系統。這種表演體制是戲曲的程式性在人物形象創造上的集中反映。

每個行當,都是一個形象系統,同時也是一個相應的表演程式系統。舉例來說,老生就是一個形象系統,其中包容著一系列中年以上的、正直剛毅的男性人物形象。

如京劇《空城計》中充滿智慧的軍事家諸葛亮,京劇《四進士》里的宋士傑等。這些人物的性格氣質比較接近,在表演上也有一整套相應的程式。如念韻白、用真聲演唱;風格剛勁、質朴、淳厚;動作造型以雍容、端方、莊重為基調。

由於這類人物必須戴象徵著胡須的髯口,因此又有一套髯口上的功夫。某些劇種還為戴紗帽的人物創造了一套耍帽翅的特技。

再如凈行,又是另一類形象,包拯、項羽、曹操等都屬於這個系統。這是戲曲舞台上具有獨特風格的性格造型。它有兩個突出的表現:

一是面部化妝要用各種色彩和圖案勾勒臉譜,所以,凈又俗稱花臉;

二是在性格氣質上都近乎粗獷、奇偉或豪邁,因而在表演上要求音色寬闊洪亮,動作造型也是粗線條的。由此可見,行當既有性格的內涵,又含有相應程式化的表現方式,是形象類型和程式的統一體。

由於戲曲人物思想情感的內在特徵必須加以外化,並從程式上對其進行提煉和規范,這就會使唱念做打各類程式無不帶有某種性格的色彩。

經過長期的藝術磨煉,一些性格相近的藝術形象以及與之相應的表演程式、表演手法和技巧便逐漸積累、匯集且相對地穩定,這就是行當的形成。

而當一個行當形成以後,它所積累的表演程式又可作為創造新的形象的手段。如此循環往復,不斷創造、不斷發展,促使了行當體制的逐步豐富和完善。可以說,行當這種表演體制,是戲曲表演程式創造形象的結果,又是形象再創造的出發點。

生、旦、凈、丑各個行當都有各自的形象內涵和一套不同的程式和規制;每個都行當具有鮮明的造型表現力和形式美。

② 古裝武俠的圖片,要是真人的,要男生的

③ 戲曲人物有哪些

戲曲人物有生旦凈末丑。

1、生是指生行;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種行當,其中包括老生:主要扮演帝王及儒雅文弱的中老年人。小生:主要扮演年青英俊的男性角色。武生:主要扮演的是勇猛戰將或是綠林英雄。紅生:專指勾紅色臉譜的老生。娃娃生:劇中的兒童角色等幾大類。

④ 梅蘭芳大劇院的藝術作品

在梅蘭芳大劇院的大廳的正中,安放著銅制的梅蘭芳先生坐像,雕像寬1.5米,厚2.5米,是雕塑大師根據梅蘭芳先生生前的照片製作的,梅蘭芳的兒子梅葆玖看過後曾流下熱淚,連說「太像了、太像了」。每一個進入梅蘭芳大劇院的人第一眼就能看到梅大師的風采,不禁油然而生一種對所藝術大師神聖的崇敬感。
梅蘭芳是我國戲曲藝術大師,傑出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對現代中國戲曲藝術的發展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在半個多世紀的舞台實踐中,他繼承傳統,勇於革新,發展並提高了京劇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藝術,形成了具有獨特風格、大家風范的藝術流派——梅派。因此他在國內外一致被譽為偉大的演員和美的化身,他是我國向海外傳播京劇藝術的先驅者,對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以梅蘭芳為代表的中國戲曲表演藝術被認為是當今世界三大體系之一。
梅蘭芳是中國表演藝術的象徵。正因為他在中國戲曲界的特殊地位,我們不但要傳承梅先生的藝術精神,也當仁不讓地要承擔弘揚中國國粹——京劇藝術的歷史使命。對於梅蘭芳大劇院來說,能夠安放梅蘭芳大師的雕像,既是一種榮譽、又是一種振興京劇藝術的責任。 梅蘭芳大劇院的後台安放了戲曲祖師爺唐明皇像,這尊像是有來歷的,大約1900年,新加坡華人社團「濟公堂」堂主姚久儒借一次祭祀活動,飄洋過海把祖師爺像由中國請到新加坡,供奉於「濟公堂」。幾年後,姚久儒把祖師爺像贈給新加坡「同樂大京班」班主趙永春。趙是新加坡著名梨園女傑,她把潘月紅挖到自己旗下,捧成紅角。數年後趙永春把祖師爺像傳給潘月紅,並宣布她是唯一有資格得傳此寶之弟子,2007年潘月紅又把祖師爺像贈送給中國京劇院,讓它回歸祖國,這尊像至今已過百載,潘月紅現年94,當時由於年幼不知誰是造像師,有關祖師爺的詳細的信息由於年代的久遠和知情人的逝去已無從得知了。
戲曲祖師爺唐明皇之像是一個不帶胡須的凈臉的形象,身上穿著紅色莽袍,是純手工製作的,神像兩旁是一副小鑾駕,擺放金瓜、鉞斧、朝天鐙,這是原來傳統戲班中各行人員都需祭拜的神靈。按過去的規矩演員登台前,先要在後台敬祖師爺,然後再開始化妝扮戲。而由於唐明皇最愛扮演丑角,因此演員勾臉也是要小花臉先勾第一筆,別的演員才能開始勾臉,以示對祖師爺的尊重。
綜觀中國歷史,既有輝煌政績,又有才能、技藝的全才皇帝似乎只有一位唐明皇能算得上。史書上說他「性英武,善騎射。通音律、歷象之學」,「性英斷多藝,尤知音律,善八分書」。在這多方面的才藝中,他成就最卓越的應該說是音樂,但最享盛譽卻是在戲劇方面。
「梨園」二字是由唐明皇是教習訓練藝人的組織「梨園」而來的。梨園,實際為我國第一座國立戲曲學校,後來成了戲曲界的代稱。演員稱梨園子弟。舊日的戲曲界,即梨園行,認為唐明皇對戲曲有開山之功,所以尊奉他為行業神和祖師爺。現在的中國戲曲界,只有台灣國立劇團還保留演員上台前要拜祖師爺的傳統。
在中國以前各行各業都有自己供奉的祖師爺.行業祖師崇拜是民間文化的一個分支,過去各行業都很重視,視其為本行業的保護神。民間有″三百六十行,無祖不立″的說法。祖師爺們都是些很有名望的人,直接或間接地開創、扶持過本行業。直至解放前,舊戲班還設唐明皇神位,遇年節慶典或收徒謝師都要敬香參拜。
在今天梅蘭芳大劇院在後台安放京劇祖師爺像,這可不是講封建迷信,這是演員對於自己職業的莊重感,及對自己職業的開山始祖的敬重,更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敬重。 關羽歷來是中國京劇界崇敬的對象,被認為是仁、義、勇、智、信、忠、孝的化身,有關關羽的戲被稱為老爺戲,演員演出前要沐浴,以示對關公的尊敬。
梅蘭芳大劇院在大廳設立了5m×8m 規格的大幅騎馬的關公像,他出自著名畫家范曾先生之手,范曾的關公畫清新典雅,瀟灑飄逸,栩栩如生, 呼之欲出,風骨獨具。被製成漆畫後,掛在劇院大堂,極有氣勢和厚重感。而范曾先生所畫的另一幅規格為3m×6m的關公騎馬像設立在中國京劇院大廳。
在中國古代層出不窮的名人之中,被後世尊為「聖人」的, 一個是「文聖」孔子,一個是「武聖」關公,也就是關羽關雲長,「武聖」關羽還擁有關夫子及明代萬曆冊封的「協天大帝」「伏魔大帝」等身份。
關羽在我國諸多樣式的文學作品中都是以忠貞、守義、勇猛和武藝高強的形象出現。被文人譽為集「儒雅」、「英靈」、「神威」、「義重」於一身的古今以來名將中的第一奇人,說他「做事如青天白日,待人如霽月光風」。在傳統上、關公被賦予整個中華民族「護國保民」的神聖地位。
梅蘭芳大劇院設立關公像,不僅是因為戲曲表演中有「關公戲」,也由於其忠、義、勇、武的品格操守值得現代人來宏揚,還因為關羽的形象,符合中華民族幾千年傳統的審美理想,這一形象深深地紮根在所有中國人的意識里。由此,我們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與模式,對振興民族文化的崇高使命感有更加確切的理解。 梅蘭芳大劇院還安放著同光十三絕的瓷畫,瓷畫下是雕花的木托,它是由京劇票友為慶祝中國京劇院四十周年而贈送的,記錄了100多年前中國京劇繁榮發展時的著名京劇演員的形象。
同光名伶十三絕,是指京劇史上有一幅聞名遐邇的名伶彩色劇裝寫真畫。該圖為清代光緒年沈容繪制,是參照清代中葉畫師賀世魁所繪京腔十三絕戲曲人物畫之形式,挑選了清同治、光緒年間京劇舞台上享有盛名的13位演員,用工筆重彩把他們所扮演的劇中人物繪畫出來,個個栩栩如生,顯示出畫師的深厚功力。
畫上自左至右:郝蘭田《行路訓子》飾康氏、張勝奎《一捧雪》飾莫成、梅巧玲《雁門關》飾蕭太後、劉趕三《探親家》飾鄉下媽媽、余紫雲《綵樓配》飾王寶釧、程長庚《群英會》飾魯肅、徐小香《群英會》飾周瑜、時小福《桑園會》飾羅敷、楊鳴玉《思志誠》閔天亮、盧勝奎《戰北原》飾諸葛亮、朱蓮芬《琴挑》飾陳妙常、譚鑫培《惡虎村》飾黃天霸、楊月樓《探母》飾楊延輝。
這幅畫的面世,正值京劇盛世的歷史時期,它對於人們了解當時演員的扮相、服飾及前輩藝術家的風采提供了極為珍貴的文獻資料。
梅蘭芳大劇院放置的同光十三絕瓷畫不僅可以提升梅蘭芳大劇院的文化品位,也可以讓觀眾更多的了解京劇文化知識。 梅蘭芳大劇院四樓的京劇藝術館,長期展覽具有代表性的京劇人物造型的人偶,46個真人大小的精美京劇人偶流光溢彩,人物神態生動逼真,臉部的狀容自然,逼真之處體現在細節,如:人偶的眼睫毛長長的,感覺它隨時都會眨動眼睛,與觀者交流,還有就是人偶的扮相是模仿國家京劇院的演員在自己的代表劇目中所飾演的角色的形象,人偶中有著名京劇演員鄧敏在《圖蘭朵公主》中的所飾的圖蘭朵公主,袁慧琴在《楊門女將》中所飾的佘太君,張建國在《瀘水彝山》中所飾的諸葛亮,李文林在《紅燈記》中所飾的李玉和,李陽鳴在《三打祝庄》中所飾的石秀,唐禾香在《悅來店》中所飾的十三妹等人物造型,這些人偶是仿照被選中的演員真容製作的,觀者初進陳列人偶的藝術館,乍一看還真以為這些京劇名角齊聚於此呢。
人偶身著的戲裝色彩紛呈,綉工細致,極其賞心悅目,具有觀賞價值,觀眾在欣賞京劇演出的同時,還能通過展覽零距離地走近京劇文化,還可以和自己喜歡的人偶拍照留念,從而使大眾更深入了解京劇角色的神態及形象。做為中國京劇的演出場所,我們要不遺餘力地弘揚我國的國粹,向大眾充分展示京劇藝術的魅力。 梅蘭芳大劇院內部裝飾融入了中國傳統建築形式的精髓,紅色的立柱,紅色的大牆,鑲嵌著數十個金色的圓形浮雕,材質是樟木貼金箔,它們是由著名雕塑藝術家,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教授隋建國主持設計,青年教師王偉、楊靖參與設計,並由素以「建築之鄉」「雕刻藝術之鄉」著稱於世的福建惠安的民間雕刻師運用民間傳統雕刻工藝雕刻而成的。梅蘭芳大劇院的木質圓形浮雕凝固和再現了200年來京劇承傳的精華。
惠安木雕具有強烈的民族、宗教內涵和鮮明的藝術特徵、表現手法,在中國雕刻藝術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有「北有東陽,南有惠安」之稱。惠安傳統木雕源於中原文化的雕梁畫棟,融合閩南地區的傳統文化審美意象,具有古樸、淳厚的藝術風格,其線條流暢、人物造型生動,既具有明顯的中原雕刻手工藝的痕跡,又具有南方雕刻文化精巧的成分,與傳統的北方木雕呈現出不同的審美意向,是我國南方雕刻藝術的典型代表。
梅蘭芳大劇院牆上所鑲嵌的圓形浮雕是具有三維立體的效果,可多面觀賞。通常採用高、低、鏤、透、通等多種手法來表現,浮雕的周圍被鏤空使雕像如剪紙般顯出清晰的影象效果,被稱為鏤空雕,主要用於傳統的古建築木雕裝飾上,它是高度嫻熟、精緻的工藝技術與具有民族特色的典型藝術相結合的一種藝術品。
梅蘭芳大劇院的浮雕上刻有國家京劇院曾經上演過的戲曲劇目,其中選中的傳統劇目有:《竇娥》、《白蛇傳》、《秦香蓮》、《將相和》、《四郎探母》、《鎖麟囊》等;現代劇目有:《紅色娘子軍》、《紅燈記》、《江姐》、《平原作戰》等,由於中國傳統木雕蘊涵了豐富的傳統文化價值,具有傳統文化的審美意象,是我國優秀民間藝術發展的一個縮影,具有永恆的魅力,而梅蘭芳大劇院正是傳承傳統文化的一個演出劇場,木雕和它氣質相近,相得益彰。

⑤ 戲曲角色

戲曲角色分為:生、旦、凈、末、丑。

一,生:指男性,分為: 小生、 老生、 武生 、娃娃生。

生:戲曲表演的行當的主要類型之一,主要是男性人物的扮演者,有老生、小生、與武生之別。

1、武生,擅常武藝的角色;

2、老生,又稱須生,戴胡須(髯口),扮演中年以上男子;

3、小生,比較年青的角色,不戴胡須。

二,旦:指女性,分為: 花旦 、刀馬旦、 老旦、青衣。

旦:戲曲表演的行當的主要類型之一,主要是女性人物的扮演者,有正旦、花旦、武旦、老旦和彩旦 五個分支。

1、青衣(正旦),扮演端重、嚴肅、正派的角色;

2、花旦,又可分為閏門旦、玩門旦、潑辣旦、刺殺旦、扮演青年女性角色;

3、老旦,又分唱功老旦、做功老旦,扮演老年婦女角色;

4、武旦,又分短打武旦、長靠武旦(刀馬旦)扮演精通武藝的女性角色。

5、彩旦俗稱丑婆子,表演、化妝都很誇張,是以滑稽和詼諧的表演為主的喜劇性角色。

三,凈:指男性花臉。

凈:戲曲表演的行當的主要類型之一,俗稱花臉。有大花臉、二花臉等分支。凈角以面部化妝運用各種色彩和圖案勾勒臉譜為突出標志,主要表現或粗獷豪邁;或剛烈耿直;或陰險毒辣等不同性格的男性角色。可分正凈、副凈和武凈三類。

四,末:指年紀較大的男性。

末行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多數掛須。又細分為老生、末、老外。

老生:所扮角色主要是正面人物的中年男子。

末:一般扮演比同一劇中老生作用較小的中年男子。傳統昆劇演出整部傳奇之首出,照例皆為副末念誦詞曲開場。

五,丑:指丑角 :分為文丑 與武丑。

丑:戲曲表演的行當的主要類型之一,屬喜劇角色,也稱小花臉。按扮演人物的身份、性格,分文丑和武丑兩大支系。

或稱小花臉、三花臉,醜行特點是鼻樑上用白粉塗一粉塊;醜行有扮演反面人物,也有扮演正面人物。

⑥ 戲曲人物有哪些呢

戲曲人物有生、旦、凈、末、丑五角。

1、生角 :中國戲曲表演主要行當之一。泛指凈、丑之外的男角色。生的名目最早見於宋元南戲,指劇中男主角,與元雜劇的正末相當。清以後又衍化為老生、小生、外、末4個支系。按其扮演人物屬性、性格特徵和表演特點,大致可分為老生、小生、外、末、武生、娃娃生等類。

2、旦角 :京劇中旦角即女性角色,旦行中有青衣(正旦)、花衫、花旦、刀馬旦、武旦、老旦。

3、凈角 :京劇中凈角即相貌品質有些特異的角色俗稱花臉。以各種色彩勾勒的圖案化的臉譜化妝為突出標志,表現的是在性格氣質上粗獷、奇偉、豪邁的人物。這類人物在表演上要音色寬闊宏亮,演唱粗壯渾厚,動作造型線條粗而頓挫鮮明,「色塊」大,大開大合,氣度恢宏。

4、末角 :京劇中末角即中年男子角色的介紹。在北雜劇中,末稱「末泥」或「末尼色」,泛指末本正角,與宋元雜劇所稱的「生」同,而與「末」的涵義不同。宋元南戲所稱之「末」實即「副末」,除擔任報台,介紹劇情梗概和劇目主題的開場外,還在戲中扮演社會地位低下的次要腳色。

5、丑角 :即插科打諢和昏庸糊塗的角色。(小花臉或三花臉),是喜劇角色,在鼻樑眼窩間勾畫臉譜,多扮演滑稽調笑式的人物。在表演上一般不重唱工,以念白的口齒清晰流利為主。可分文丑和武丑兩大分支。

⑦ 戲曲人物有哪些呢

戲曲的角色:1、生行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行當,在京劇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生行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紅生、娃娃生等幾個門類。除紅生和勾臉武生以外,生行一般都是素臉,內行術語稱為「俊扮」,即扮相都是潔凈俊美的。

戲曲的角色:2、旦行

女性角色,根據人物需要又可分為正旦,又名青衣。泛指以唱功為主的比較端莊的角色(如王寶釧、秦香蓮等)、老旦(如佘太君)、花旦泛指青春活潑的小姑娘(如紅娘)、武旦、刀馬旦、彩旦(媒婆)、花衫(梅蘭芳大師首創,融合了青衣花旦的特長,邊唱邊舞如虞姬)等。

戲曲的角色:3、凈行

凈是戲曲表演行當的主要類型之一,俗稱花臉。以面部化妝運用各種色彩和圖案勾勒臉譜為突出標志,扮演性格、氣質、相貌上有特異之點的男性角色。或粗獷豪邁,或剛烈耿直,或陰險毒辣,或魯莽誠朴。演唱聲音洪亮寬闊,動作大開大闔、頓挫鮮明,為戲曲舞台上風格獨特的性格造型。凈,分為文凈和武凈。一般有黑臉、老臉、奸白臉、架子花臉等。

戲曲的角色:4、醜行

醜行,俗稱「小花臉」。因化妝時在鼻樑上抹一小塊白粉,故而以「丑」為名。又因和凈行的大花臉、二花臉並列,又稱「三花臉」。醜行的「丑」是指扮相不俊美,並非專指品質上的丑惡。醜行扮演的角色既有陰險狡詐的人物,也有正直善良的形象。醜行分為文丑、武丑兩種。

文丑,京劇中的各類詼諧人物均由文丑扮演。武丑,俗稱「開口跳」,扮演擅長武藝、性格機警、語言幽默的男性人物。

戲曲的角色:5、末行

末行又細分為老生、末、老外。昆劇老生不分文武。末行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多數掛須。老生:所扮角色主要是正面人物的中年男子。末:一般扮演比同一劇中老生作用較小的中年男子。傳統昆劇演出整部傳奇之首出,照例皆為副末念誦詞曲開場。老外:所扮角色多半是年老持重者,其扮演對象頗廣,上至朝廷重臣,下至僕役方外。近代以來,不少劇種的「末」行已逐漸歸入「生」行。

⑧ 戲曲中臉譜顏色代表什麼樣的人物

紅色臉

象徵忠義、耿直、有血性,如:「三國戲」里的關羽、《斬經堂》里的吳漢。

黑色臉

既表現性格嚴肅,不苟言笑,為中性,代表猛智。如「包公戲」里的包拯;又象徵威武有力、粗魯豪爽,如:「三國戲」里的張飛,「水滸戲」里的李逵,「楊排風」中的焦贊。

白色臉

表現奸詐多疑,含貶義,代表凶詐,如:「三國戲」里的曹操、《打嚴嵩》中的嚴嵩。

黃色臉

勇猛、暴躁。如典韋。

藍色臉

表現性格剛直,桀驁不馴,如:《上天台》中的馬武,《連環套》里的竇爾墩。

紫色臉

表現肅穆、穩重,富有正義感,如:《二進宮》中的徐延昭,《魚腸劍》中的專諸。

其他:面色不好,醜陋。

金色臉

象徵威武庄嚴,表現神仙一類角色。如:《鬧天宮》里的如來佛、二郎神。

銀色臉

表現奸詐多疑或威武庄嚴,表現鬼怪或神仙一類角色如:《攻潼關》中的木吒。

(8)戲曲真人男人物圖片擴展閱讀:

臉譜是中國傳統戲曲演員臉上的繪畫,用於舞台演出時的化妝造型藝術。臉譜對於不同的行當,情況不一。「生」、「旦」面部妝容簡單,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麵」、「潔面」。而「凈行」與「醜行」面部繪畫比較復雜,特別是凈,都是重施油彩的,圖案復雜,因此稱"花臉"。

戲曲中的臉譜,主要指凈的面部繪畫。而「丑」,因其扮演戲劇角色,故在鼻樑上抹一小塊白粉,俗稱小花臉。

戲曲臉譜基本介紹:

京劇清代英雄戲中有所謂「八大拿」戲。素材源於施公案,故事出自京杭運河兩岸,是宣揚清朝政治經濟及施公打通運河漕運的戲。八出戲有連貫性,都是以官府緝捕、擒拿土豪劣紳、庄頭霸主為由,而展開的系列武戲。由於每出戲都有黃天霸出現,也可以說是黃一家保清、做官的戲。

演出這些戲的年代久遠,早見於清代道光四年,慶昇平班的戲目。這些戲中人物眾多、形象鮮明、武打精彩,各戲又有特色。清末民初「八大拿」戲頗受歡迎,曾紅極一時。對黃天霸人物的定性素有不同看法,由於他的特殊性格,及其有投靠官府,不講綠林義氣、驕橫跋扈等劣跡,學術界向來頗有爭議。

新中國成立後,曾一度禁演黃天霸戲,1956年才准予公演。此後又經十年浩劫等周折,1985年由譚元壽正式對外公演《連環套》,黃天霸戲才算又恢復起來。但有關「八大拿」戲,都寥寥無幾,只有《八蠟廟》、《落馬湖》偶有演出,其他劇目已鮮於舞台。

⑨ 請問這幾個是哪個戲曲中的誰(4-6)

4-6是戲曲中的誰:
第一張④是阮桂英
第二張⑤是孫尚香
第三張⑥是樊梨花
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