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古代男喪妻被人們稱為什麼
古代男喪妻被人們稱為鰥夫、斷弦。
「鰥夫」出處: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孟子·梁惠王下》
譯文:老了沒有妻子的人稱為鰥,老了沒有丈夫的稱為寡,老了沒有兒女的稱為獨,小時候就沒夫妻的稱為孤,這四種人,是天下間貧窮的人因為他們沒有可以依靠的人。
斷弦:古時以琴瑟比喻夫婦,故稱妻子死了叫斷弦,也指指斷絕的弦音。
(1)男生彈琴斷弦的圖片擴展閱讀
續弦典故:
古人常用琴瑟比喻夫婦,夫妻婚配叫「琴瑟和弦」,還有用「琴瑟和諧」或「琴瑟相調」來比喻夫妻感情好、融洽和諧的。所以男子喪妻稱為「斷弦」,再婚自然就叫「續弦」了。關於續弦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時期,伯牙很擅長鼓琴,他的妻子也對他的琴技大加贊賞,常常讓伯牙彈琴給她聽。可是後來他的妻子得了重病,伯牙請來很多名醫為妻醫治,總不見效。伯牙為此感到很憂慮,也就無心再彈琴了。
妻子的病一天比一天嚴重,可有一天,妻子感覺好多了,於是就讓伯牙彈琴給她聽。伯牙趕緊取來琴,為妻子彈了一曲又一曲,正當他彈得雅興正濃時,「嘣」的一聲,琴弦斷了,就在這時,妻子也不再呻吟了。伯牙急忙來到床邊,看見妻子已經咽氣了,伯牙抱頭痛哭,從此便不再彈琴。
一年後,他的親戚為其說媒。伯牙與妻感情深厚,本不想再娶的,但礙於朋友的勸說,只好勉強去看看女方後再定。因伯牙各方面的條件都較好而且很有才華,所以女方對他很滿意,但有一個要求,想聽他彈奏一曲後再定親。
伯牙也看中了女方,雖然還在懷念先妻,但人死不能復生,於是回去把斷了年多的琴弦拆去,又續了一根新弦,在眾人面前又重新鼓琴。一曲曲悠揚動聽的琴聲,讓大家聽得如痴如醉,琴聲停了好久大家才有所醒轉,接著就是一陣陣喝彩聲,女方當下就答應了這門親事。
這個故事在民間很快就傳開了,後來人們便把妻子死後丈夫再娶稱為「續弦」。
『貳』 建設雅馬哈和雅馬哈的區別
1、總部不同
YAMAHA是日本的一個品牌,其總部在日本,在日本本土外投資/合資了許多公司,建設雅馬哈是日本雅馬哈與重慶建設廠合資的一個品牌。
2、來源不同
雅馬哈是進口,建設雅馬哈是國產。進口雅馬哈的發動機和製造水平肯定要比國產的好,當然價格肯定要貴。
(2)男生彈琴斷弦的圖片擴展閱讀:
雅馬哈與建設·雅馬哈摩
雅馬哈(Yamaha、山葉)品牌於1887年在日本前橋創立。雅馬哈產品從鋼琴、電子琴、合成器等鍵盤樂器,銅管、木管等管樂器,小提琴、大提琴等弦樂器,以及所有的打擊樂器,直至最高級的專業音響設備都有涉及。
重慶建設·雅馬哈摩托車有限公司(簡稱「CJYM」)是由建設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日本雅馬哈發動機株式會社共同出資創辦的大型摩托車企業,於1992年11月經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1994年正式投產。公司總投資額8100萬美元,注冊資本6500萬美元。
公司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制,董事會下設執行委員會,對董事會負責。
『叄』 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的意思是什麼
「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的意思:伯牙認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於是,他把自己最心愛的琴摔碎,終生不再彈琴。
原文: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譯文:
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高山,鍾子期說:「 好啊!簡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心裡想到流水,鍾子期又說:「好啊,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從我心中流過!」不管伯牙心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准確地道出他的心意。鍾子期去世後,伯牙認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於是,他把自己最心愛的琴摔碎,終生不再彈琴。
(3)男生彈琴斷弦的圖片擴展閱讀:
伯牙子期:
文章記敘了伯牙喜歡彈琴,鍾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鑒賞能力。不管伯牙彈奏什麼,鍾子期都能准確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子期死後,伯牙絕弦,終生不再彈琴。表明了「士為知己者死」的一種真知己的境界。
俞伯牙與鍾子期是一對千古傳誦的至交典範。伯牙善於演奏,鍾子期善於欣賞。這就是「知音」一詞的由來。後鍾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萬分,認為世上再無知音,天下再不會有人像鍾子期一樣能體會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絕弦」,把自己最心愛的琴摔碎,終生不再彈琴了。
(注意:經考證,伯牙原本就姓伯,因鍾子期遇伯牙,後人就把遇和伯牙連在一起,稱俞伯牙。說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在小說中的杜撰。)
『肆』 古代男喪妻被人們稱為什麼
古代男喪妻被人們稱為鰥夫、斷弦。
「鰥夫」出處: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孟子·梁惠王下》譯文:老了沒有妻子的人稱為鰥,老了沒有丈夫的稱為寡,老了沒有兒女的稱為獨,小時候就沒夫妻的稱為孤,這四種人,是天下間貧窮的人因為他們沒有可以依靠的人。
斷弦:古時以琴瑟比喻夫婦,故稱妻子死了叫斷弦,也指指斷絕的弦音。
(4)男生彈琴斷弦的圖片擴展閱讀:
典故:
在春秋時期,楚國有一位著名的音樂家,他的名字叫俞伯牙。俞伯牙從小非常聰明,天賦極高,又很喜歡音樂,他拜當時很有名氣的琴師成連為老師。
學習了三年,俞伯牙琴藝大長,成了當地有名氣的琴師。但是俞伯牙常常感到苦惱, 因為在藝術上還達不到更高的境界。俞伯牙的老師連成知道了他的心思後,便對他說,我已經把自己的全部技藝都教給了你,而且你學習得很好。至於音樂的感受力、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沒學好。我的老師方子春是一代宗師,他琴藝高超,對音樂有獨特的感受力。他現住在東海的一個島上,我帶你去拜見他,跟他繼續深造,你看好嗎?俞伯牙聞聽大喜,連聲說好!
他們准備了充足的食品,乘船往東海進發。一天,船行至東海的蓬萊山,連成對伯牙說:「你先在蓬萊山稍侯,我去接老師,馬上就回來。」說完,連成劃船離開了。 過了許多天,連成沒回來,伯牙很傷心。他抬頭望大海,大海波濤洶涌,回首望島內,山林一片寂靜,只有鳥兒在啼鳴,像在唱憂傷的歌。伯牙不禁觸景生情,由感而發,仰天長嘆,即興彈了一首曲子。曲中充滿了憂傷之情。從這時起,俞伯牙的琴藝大長。其實,成連老師是讓俞伯牙獨自在大自然中尋求一種感受。
俞伯牙身處孤島,整日與海為伴,與樹林飛鳥為伍,感情很自然地發生了變化,陶冶了心靈,真正體會到了藝術的本質,才能創作出真正的傳世之作。 後來,俞伯牙成了一代傑出的琴師,但真心能聽懂他的曲子的人卻不多。
有一次,俞伯牙乘船沿江旅遊。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時,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邊避雨。伯牙耳聽淅瀝的雨聲,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動景象,琴興大發。伯牙正彈到興頭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異樣的顫抖,這是琴師的心靈感應,說明附近有人在聽琴。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見岸上樹林邊坐著一個叫鍾子期的打柴人。
伯牙把子期請到船上,兩人互通了姓名,伯牙說:「我為你彈一首曲子聽好嗎?」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聽。伯牙即興彈了一曲《高山》,子期贊嘆道:「多麼巍峨的 高山啊!」伯牙又彈了一曲《流水》子期稱贊到「多麼浩盪的江水啊!」伯牙又佩服又激動,對子期說:「這個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聲,你真是我的知音啊!」於是兩個人結拜為生死之交。
伯牙與子期約定,待周遊完畢要前往他家去 拜訪他。 一日,伯牙如約前來子期家拜訪他,但是子期已經不幸因病去世了。伯牙聞聽悲痛欲絕,奔到子期墓前為他彈奏了一首充滿懷念和悲傷的曲子,然後站立起來,將自己珍貴的琴砸碎於子期的墓前。從此,伯牙與琴絕緣,再也沒有彈過琴 。
續弦典故:
相傳,春秋時俞伯牙善鼓琴,其妻極贊賞他的琴技,常讓俞伯牙彈琴給她聽。後伯牙妻重病,卧床不起。盡管伯牙請遍名醫,悉心照料,但是妻子的病依舊不見好轉。
眼看妻子的病一天比一天重,俞伯牙心急如焚,突然有一天妻子精神好轉,說想聽丈夫撫琴一曲,俞伯牙忙取琴調弦,「錚錚淙淙」地彈奏起來,好讓病中的妻子從美妙的琴聲中得到歡快和慰藉。聽了俞伯牙彈奏的琴音,妻子精神大好。俞伯牙為了讓妻子趕緊好起來,彈了一曲又一曲,當他彈得雅興正濃時,突然「崩」一聲,琴弦斷為兩截。就在這當兒,妻子也不呻吟了。俞伯牙丟下拔子,急忙到床前一看,妻子已經咽氣了。伯牙抱頭痛哭了一陣後,就招呼家人料理後事。從此再不彈琴了。
一年後,俞伯牙一位朋友為他介紹了一門親事。因俞伯牙還沉浸在亡妻之痛中,本不打算再娶了,可經不住眾人的勸說,只好勉強答應先去女方家相看後再定。沒想到這一看不要緊,俞伯牙竟然對那個姑娘一見鍾情,而對方也因俞伯牙才華橫溢,有意嫁他為妻,但她提出一個條件,要先聽俞伯牙為自己彈琴一曲,才肯嫁給他。
俞伯牙回家取來那張斷了一根琴弦的琴,拆去一直沒心思接的斷弦,續了一根新弦後,為姑娘彈奏起來,一曲曲悠揚動聽的雅韻,一會兒如高山流水,一會兒如碧空飛雲,真是出神入化,一派仙樂。大家聽得似痴如呆,琴聲停後好一陣才醒轉,接著就是一陣喝彩聲,就連一向拘謹的閨秀也情不自禁地拍起了巴掌。當下就答應了這門婚事。
這個故事傳開之後,民間便開始用「續弦」指喪妻再娶。
『伍』 伯牙絕弦的意思是什麼
意思是:認為世界上沒有像鍾子期那樣的知音,值得他再彈琴。
出自戰國時期《呂氏春秋》里的一個故事。
原文:
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釋義:
伯牙彈琴,鍾子期聽他彈琴。伯牙在彈琴時心裡想著高山,鍾子期說:「你彈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太山。」不一會兒,伯牙心裡又想到流水,鍾子期又說:「你彈得真好呀,就像那奔騰不息的流水。」鍾子期死了以後,伯牙摔琴斷弦,終身不再彈琴,認為世上再沒有值得他為之彈琴的人了。
(5)男生彈琴斷弦的圖片擴展閱讀
作品賞析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雲煙萬里,佳話千載。純真友誼的基礎是理解。中華文化在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闡釋,莫過於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了。「伯牙絕弦」是交結朋友的千古楷模,他流傳至今並給人歷久彌新的啟迪。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的人際關系與友情的標准。
伯牙簡介
伯牙,春秋戰國時期晉國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伯牙是當時著名的琴師,善彈七弦琴,技藝高超。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為「琴仙」。
『陸』 吉他斷弦是怎樣的有沒有圖片
就是這樣子的:六根弦當中斷了其中的1根或者幾根
『柒』 吉他斷弦危險嗎
不危險,保證正確的彈琴姿勢斷弦的話一般是橫向的,不會對人產生危害。
首先在彈奏的時候盡量避免弦接觸水,在彈奏之前注意擦一下手上的汗,彈奏完畢後用乾的手巾擦一下琴弦。吉他在流行音樂、搖滾音樂、藍調、民歌、佛朗明哥中,常被視為主要樂器。
而在古典音樂的領域里,吉他常以獨奏或二重奏的型式演出;當然,在室內樂和管弦樂中,吉他亦扮演著相當程度的陪襯角色。
(7)男生彈琴斷弦的圖片擴展閱讀:
彈奏吉他注意事項:
1、在不能准確的完成樂曲的每一樂句的節奏下,先不要做自由式的處理。
2、任何一個基礎動作練習不好,都會導致將來的一系列問題。
3、為一首樂曲確定指法前非常謹慎,指法對彈奏的影響比一般習琴者認為的要重要的多。
4、不要隨意的否定或接受書上其他彈奏者的指法標注。
5、一個不好的指法常常包含了指法連用,安排指法時候要特別的注意。
6、每個階段以至每次的練習都要有清晰的目的。
7、如果練習時間不是很多,但又有幾個練習類型要練習,那麼應該一次就集中練習一個類型,下次在集中練習另一個類型。
8、慢速練習對於練習的意義是非常大的。
『捌』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的解釋是什麼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的解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的方是才、剛剛的意思,這句話意思是伯牙正彈奏到意在描繪泰山的樂曲,出自戰國鄭人列禦寇著《列子·湯問》,「伯牙絕弦」是交結朋友的千古楷模,流傳至今並給人歷久彌新的啟迪。
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的人際關系與友情的標准。伯牙彈琴,鍾子期聽他彈琴。伯牙在彈琴時心裡想著高山。
鍾子期說:「你彈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不一會兒,伯牙心裡又想到流水,鍾子期又說:「你彈得真好呀,就像那奔騰不息的流水。」鍾子期死了以後,伯牙摔琴斷弦,終生不再彈琴,認為世上再沒有值得他為之彈琴的人了。
伯牙絕弦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伯牙游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像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玖』 《伯牙斷弦》的翻譯
《伯牙斷弦》——呂不韋(戰國)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伯牙游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像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伯牙斷弦》的翻譯如下:
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擅長傾聽琴聲。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巍峨的泰山,鍾子期聽了贊嘆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彈琴時,心裡想到寬廣的江河,鍾子期贊嘆道:「好啊,宛如一望無際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動!」
無論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會清楚地道出他的心聲。鍾子期去世後,伯牙就此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他的知音了。於是,他堅決地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挑斷了琴弦,終生不再彈琴,以便絕了自己對鍾子期的思念。
(9)男生彈琴斷弦的圖片擴展閱讀:
伯牙斷弦的賞析: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雲煙萬里,佳話千載。純真友誼的基礎是理解,中華文化在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闡釋,莫過於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伯牙絕弦」,是交朋結友的千古楷模,它流傳至今並給人歷久彌新的啟迪。
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人際關系與友情的標准,說它是東方文化之瑰寶也當之無愧。
故事盪氣回腸、耐人尋味。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鑒賞能力。伯牙把感情溶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於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於宇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伯牙絕弦 (歷史典故)
『拾』 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古琴,以為世無足為古琴者的意思
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古琴,以為世無足為古琴者。
譯文:俞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高山流水遇知音,後來子期離世,俞伯牙痛失知音,非常傷心,破琴絕弦,再也不鼓琴。沒有知音,世間沒有值得他再鼓琴的人了。
出自《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10)男生彈琴斷弦的圖片擴展閱讀:
《伯牙絕弦》寫出了俞伯牙和鍾子期之間情誼深厚、重情重義的情感和知音難覓的現象。明代小說家馮夢龍根據這個傳說創作了《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伯牙、鍾子期相傳為春秋時代人,關於他們二人成為知音的傳說《列子》《呂氏春秋》等古書均有記載,也流傳於民間。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雲煙萬里,佳話千載。純真友誼的基礎是理解。中華文化在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闡釋,莫過於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了。
「伯牙絕弦」是交結朋友的千古楷模,他流傳至今並給人歷久彌新的啟迪。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的人際關系與友情的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