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農村不知名的野菜,你見過哪些
老家東北大農村,雖然不是山區,但黑土地上的各種野菜還是不匱乏的。答主小時候每逢春夏之際,也沒少和姐姐去野地挖野菜,為家裡青黃不接時的飯桌添菜
那時的野菜種類可真多呀!現在因為開荒以及施撒農葯等多種原因,很多野菜在老家那裡已經絕了跡。當然,現在野菜的身價與那時也不可同日而語,早已堂而皇之的走上了城裡人的餐桌。
答主每年春季還是會跑去郊外挖幾次野菜。現在是冬季,只能挑選手機里有存圖的給題主說幾樣:
這個是芨芨菜,也有寫薺薺菜的。有些許辣味,不重,蘸農村大醬吃還可以,最好是包餃子,簡直人間美味。
熟悉吧?小頭蒜,像小蔥一樣辣,蘸大醬吃比別的野菜更下飯。夏季多的時候,我媽腌製成鹹菜,美味且保存時間長。
這個曲麥菜,不知道是不是這幾個字,苦的很,小時候最不愛吃的就是它。
我們叫婆婆丁的,學名蒲公英吧。最有用的一款野菜了,可入葯的,現在我媽還常常在夏季挖了曬干,冬天泡水喝,對膽囊炎有奇效,真的。
還有老山芹,槍頭菜,很稀少了,我都兩年沒挖到過了。還有車軲轆菜,山韭菜,挖到過,但沒存圖,就說這些吧
農村的野菜很多的,常見的比如:馬齒莧、苦菜、魚腥草、灰菜、薺菜、蕨菜和車前草等等
春天農村裡的田間地頭是有很多野菜,有認識的,有不認識的,有些是可以吃的,有些是不能吃的,所以春天去農村釆挖野菜時,如果自己對野菜不熟悉的情況下,最好是找一個會認識野菜的朋友或者是當地的人帶著一起釆挖,別把不能吃的給釆挖回了。
題主中說的不知名的野菜,都見過哪些?農村裡野菜有很多種,叫不出名的也見過很多,都叫不岀名字了,就是見過也不好介紹,下面說說見過,叫的出名字的幾種野菜吧。
一、蒲公英:蒲公英在農村的田間地頭,馬路邊,果園里都會有,也是春天時常見的野菜之一,蒲公英釆挖回來清洗干凈後可做成菜吃,可以炒,也可以涼拌。
二、蕨菜:蕨菜也是農村裡比較多的野菜,春天時山裡比較多,蕨菜還是挺多人喜歡釆摘的,蕨菜也是可以炒著吃或者是涼拌著吃。
三、鼠麴草:鼠麴草也就是人們常說清明草,它的葉子是淺綠色的,會開小黃花,人們喜歡釆摘清明草回來做成清明粿。
四、田艾草:田艾草也是農村田間里比較多的野菜,它和清明草一樣,可以用來做粿,我們這叫它艾草粿。
五、香椿:香椿對於生活在農村的人來說並不陌生,每年清明前後就是釆摘香椿的時候,香椿頭茬最好吃,人們一般都是用香椿來炒雞蛋。
農村裡的野菜還有很多種,因地方不同,有些野菜也會不一樣,你那邊還有哪些野菜可以分享的呢?
我是農村的孩子,小時候也是經常拔草的,那些雜草中,有很多野菜,綠色無公害,味道鮮美,關鍵是營養價值也很高。
1.馬蜂菜(馬齒莧)
馬齒莧是農村野地里最長見的一種野菜,尤其是菜園里最常見。馬齒莧生命力極其旺盛,而且不易曬干。
拔出來在野外曬幾天,一場雨一沾地便又活了。馬齒莧又稱死不了。肥厚的莖葉,開水焯一下,放上蒜泥、醬油、醋、香油、涼拌,酸酸的特別好吃。
2.薺菜
薺菜在麥地里比較多,小麥返青的時候,薺菜也開始生長了。嫩葉還沒開花的時候最好吃,做包子餡,很多人都愛吃。不過筆者總覺得有一股泥土的味道。
3.苦菜
苦菜味道雖然苦,卻是袪火的好菜。新鮮的苦菜洗凈後,蘸上甜面醬、黃豆醬,味道清爽,唇齒留香。
4.婆婆丁(蒲公英)
婆婆丁嫩芽,春秋兩季都可,有點苦,不過比苦菜要好多了。蒲公英生吃,或者做包子都好吃。最重要的是,還有抗癌的功效。
5.苣蕒菜
我們又叫它曲曲菜,曲曲芽,也是一種苦菜之一。生吃蘸醬最好了。鄉間很多野菜,味道都是苦的,不過消炎袪火,都是很好的保健菜呢。
農村的野菜太多,一說就要流口水了,那種鄉間味道,一輩子惦記著。
我是承德山區的,老家的野菜有很多種,比如蕨菜、苦力芽、驢龍尖、木力芽、野雞膀子、猴腿、哈拉海、薺菜等,
老家山上還有很多菌類如肉蘑、松蘑、榛蘑、草蘑、小灰蘑等,喜歡的可以看看我寫的文章都是關於老家的特產。歡迎去老家做客哦!
在農村田裡,地里到處都是野菜。特別是現在這個春暖花開,春意盎然時節,野菜開始重新長出來,嫩嫩的,讓人愛不釋手,恨不得全摘回家。前幾天還去摘了些灰灰菜(我們不叫灰灰菜)回家,以後用糯米粉混合在一起蒸出來吃。這幾天天氣暖和,加上雨水充足,陽光普照,野菜到處都是一片一片的,象蒲公英,灰灰菜,薺菜,馬莧齒,魚腥草等好多叫不出名的野菜。要不了多久蕨菜也出來了,還有野生的竹筍,有些地方滿山都是。在農村最不缺的是野菜,農村人不怎麼吃,特別是老人,總說以前還沒吃夠?有什麼好吃的,呵呵,要是在城裡野菜就值錢了,沒施肥,沒噴農葯,純野生的,純綠色食品。時不時吃點也好,有些野菜可以治病,比吃葯還管用呢。
題主問的方式好特別,我要是叫不出名我該怎麼回答你啊……
農村的野菜可就多了哦,由於太多了我就只點名加圖片了,有注意事項的有補充。
蒲公英
薺菜
苦菜
折耳根
地皮菜
霍香
紫花地丁
雞屎藤
馬蘭頭
泥胡菜
刺兒菜
清明菜
槐花
木槿花
馬齒莧
野莧菜
牛繁縷
大巢菜 花期結果期有毒,在開花前採食。
香椿芽
蕁麻草 沸水煮熟,吃嫩葉,摘的時候戴手套順著擼。不然碰到毛刺火辣辣的疼。
車前草
水芹菜
野蔥
榆錢
灰灰菜
艾葉
暫時就想到這么多啦,有些野菜簡單做法我的往期文章有介紹,有興趣可以去翻一翻
在農村有很多野菜,其中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野菜,今天跟大家介紹幾種野菜。
苦菜
小時候玉米地里會出來很多這樣的野菜,有時間會採回家一些,把它清洗干凈以後放鍋里焯下水,在用清水浸泡幾個小時,因為這種菜不浸泡會有苦味,浸泡好以後再涼拌挺好吃的,還有就是可以那它來做酸菜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灰灰菜
灰灰菜3-4月份發芽,在農村的田地里很常見,人們採摘回家以後把它清洗干凈,焯水以後浸泡,再涼拌,也可以把它曬干以後在食用。
苜蓿
苜蓿屬多年生草本,它也是一種非常美味的野菜,可以涼拌,也可以做蒸菜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其實還有野菜是吃過的,但一時想不起名字了,朋友們你們還見過那些野菜呢?
野菜,還是農村比較多,我是陝西人,我給大家說說我見過的哪些野菜。
春天來臨的時候,樹木發芽,萬物復甦,地下的小草,野菜都悄悄的破土而出,春上農村是比較缺菜的,所以都會挖野菜吃,有薺薺菜,灰灰菜,還有香椿芽,蒲公英,小蒜,五月初有蕨菜,又名雞爪菜,還有五倍子芽,特別的多。
到了秋天野菜不是很多,有苦菜,降火,利尿婆婆丁,
可以清熱解毒,消腫利尿,馬齒菜,可以降血壓,血糖,
還有水芹菜可以降血壓。真的很多,這些菜春秋都有,隨時都可以食用,但是要注意方法,也不可多食之。
每年的春夏交接之時,老家的房前屋後田間地頭,都會生長很多不知名的野菜。有的能說出名字,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野菜。鄰居們閑著沒事拿著小鐵鏟都去挖野菜吃,薺菜可以蒸著吃或者是涼拌下鍋很好吃,蒲公英用熱水焯一下涼拌很好吃,馬齒莧可以蒸著吃和涼拌也很好吃,還有很多不知名的野菜也很好吃。
小時候生活差沒少吃野菜,現在農村隨著生活越來越好了,野菜也很受大家的歡迎,很多野菜吃了對身體確實有一定的好處。看到村裡老人和帶小孩的婦女沒事經常去村子周邊挖野菜吃,野菜吃起來經濟環保又對身體很好,所以大家都去挖野菜吃,也說明現在農村也很注重 養生 了。
有很多野菜長的很好看就是說不出名字,大家吃的也不是很多。要說最好吃的野菜就是,下過雨之後地皮上長的地皮菜,還有枯樹上長的野木耳。地皮菜洗干凈炒雞蛋吃,真的是非常的好吃比肉都香,現在只要是有機會下過雨都會弄點來吃的,這個是大人和小孩的最愛。
枯樹上長的野生木耳洗干凈炒菜吃,也是十分的好吃,這些不尋常的野菜現在吃起來很難得。
㈡ 上海男子被封2月,吃綠化帶發現84種草葯43種野菜,如何分別是否有毒
我覺得你可以把這些野菜用水煮一煮,如果在煮的時候冒泡比較嚴重的話,那麼一定是有毒的。
㈢ 農村能吃100種野菜圖片大全
農村能吃的野菜有:
1、薺菜。
薺菜在農村是最為常見的一種野菜,它不僅味道獨特鮮美,營養豐富,深受人們的喜愛。薺菜的做法多樣,最常見的是做餡料、炒煮或做湯。吃後滿嘴留香,那種香令人回味。而且薺菜的葯用價值也很高,具體可以查閱資料參考。
2、蒲公英。
蒲公英也叫婆婆丁,可以清炒、生食、涼拌,泡茶,做餡料,根部還可以用來煮湯喝,它的味道清香略苦,蒲公英的作用還是蠻多。
3、馬蘭。
馬蘭又稱馬蘭頭,有紅梗、青梗兩種,還有一種看上去全是毛絨絨的那種不好吃。馬蘭個兒細小,在路旁並不起眼,但作為野菜,它可以焯水後涼拌著吃,也可以炒著吃。
4、莧菜。
莧菜俗稱大葉菜。常吃莧菜可增強體質,莧菜中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其所含的蛋白質比牛奶更能充分被人體吸收,所含胡蘿卜素比茄果類高,可為人體提供豐富的營養物質,有利於強身健體,提高機體的免疫力,有「長壽菜」之稱。
5、苦菜。
苦菜又名苦苣菜,含有蛋白質和鉀、鈣、鎂、磷、鈉、鐵等多種維生素,其嫩葉可採食。生吃略帶苦味,用開水燙一下加熱制熟,苦味可除。苦菜可炒肉、炒蛋、做湯,或加些大豆粉做成小豆腐吃,亦可沸水燙後蘸面醬食用。
㈣ 農村有哪些野菜堪稱美食能否曬曬照片
農村的山間田野無人耕作打理,時間久了自然就遍地都是生長的野菜,而且野菜種類特別多,前幾天我剛回答了「南方有什麼好吃的野菜嗎?」的問題,可以看下,現在又看到農村有哪些野菜堪稱美食?能否曬曬照片?,也是忍不住想進一步完善問題。野菜要絕對堪稱 美食 的話,得因人因地域不同評價也不同,但野菜不是經常吃,偶爾吃一頓也算是嘗鮮,所以每一種野菜都可以說是堪稱 美食 。下面就通過名稱和照片曬出來吧!
1.假蒟
2.魚腥草
3.垂柳芽
4.薴麻
5.紅蓼
6.虎杖
7.野蕎麥
8.地膚
9.豬毛菜
10.商陸
11.土人參
12.婆婆指甲菜
13.麥藍菜
14.野芥菜
15.諸葛菜
16.蔊菜
17.委陵菜
19.野鴉椿
20.蕹菜
21.豬殃殃
由於篇幅有限,圖片只有曬到這里了。其餘美味野菜還有石胡荽、東風菜、清明菜、菊芋、秋英、茼蒿、革命菜、菊花腦、茵陳蒿、金盞菊、兔兒傘、刺兒菜、泥胡菜、蒲公英、苦苣菜、黃鵪菜、多頭苦蕒菜、眼子菜、野慈姑、毛竹筍、鴨跖草、野百合、野韭菜、小根蒜、牛尾菜、野黃花菜、孔石蒓、鵝腸菜、鵝掌菜、裙帶菜、羊棲菜、條斑紫菜、圓紫菜、長紫菜、雞毛菜、角叉菜、毛木耳、地錢、蕨菜、薇菜、蠣菜、石蒓……太多了,只要處處留心,在美麗鄉間小路邊,隨處都能找到你喜歡的野菜。
春暖花開、萬物蘇醒,又到了挖野菜做各種 美食 的最佳季節。不過,今年初春由於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還未結束,因此在城裡的大小菜市場里,各種野菜依舊難覓蹤跡。
其實談到野菜,我相信六七十年代出生的農村同齡人,會與我一樣內心深處五味雜陳——挖野菜、吃野菜是我們既痛苦又甜蜜的童年回憶。
1. 紫背菜 (這種菜有專家說會致癌,所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野菜也不宜多吃的。)
我們那個年代的大多數農村人,全家無論男女老少每天早出晚歸、累死累活,卻依然窮得叮當響。
七八歲的小孩子不管是放學還是周末或多或少都得幫家裡分擔一些家務或農活,比如洗衣做飯、帶弟弟妹妹、放牛放羊、打豬草、喂豬喂家禽等等。嘿嘿,用現在的話來說,當年我們的童年可真是非常接地氣啊!
2. 白花菜 (此種野菜比較常見,在兩廣、雲南等地一年四季均有,跟豬肝、瘦肉、雞蛋煮湯味道鮮美,餘味回甘。)
那個缺肉少油的年頭,誰會稀罕吃什麼鬼野菜哦!煮野菜不僅耗油多,而且大多數野菜都具有自身獨特的芳香或苦澀味,吃下肚刮腸洗胃的寡水得很,餓得快。
一般是在三種情況下才會吃野菜: 一是家裡實在是沒什麼菜煮;二是有些小病小痛,比如感冒咳嗽、上火咽喉痛、積食、中暑之類的,不需要或沒錢去醫院治療,就摘些有針對性的野菜或草葯或煮或煨水吃;三是用時令野菜做糕點、粑粑改改口味,圖一下新鮮感。
3. 鼠麴草 (也叫清明菜,多用於做糯米糍,廣東潮汕以之做出的糯米糍稱之為「清明粿」。)
那時候野菜的最大作用就是喂豬。一般家庭都養有兩三頭豬,開春時買小豬崽回來,養到春節前賣一兩頭,剩下一頭劏做年豬。
一頭豬要吃的潲水多得很,但是家裡連人都吃不飽,哪來的余糧喂豬!所以,周末我們這些小孩子的任務就是背上個比自己身體還要大許多的竹簍,去田間地頭找野菜喂豬。
4. 艾草 (艾草是我們最常見、也是用途最廣泛的一種野生植物,可用嫩芽做粑粑、煮湯,亦可用其老葉洗葯浴、製作艾條等。)
講真,以前用野菜養的豬那種肉質、那種香味才真正是讓人吃了唇齒留香、餘味無窮啊!主要是我們撿的野菜五花八門、種類繁多,剁碎煮成潲水再喂豬,豬相當於每天都在喝百草湯,而且養殖時間比較長,與現在養殖的速成豬真是沒有可比性的!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轉眼間,幾十年就過去了,真應了那句「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老話,恐怕連野菜自己也沒想到,當年四處泛濫只能喂豬的它們,如今居然可以身價不菲,從每斤十幾元、幾十元甚至上百元不等地擺在人們的餐桌上。並且為了迎合現代人的口味,許多曾經的野菜如今都正兒八經的由人工繁殖和種植了。 5. 益母草
當然,這么貴的價格一般都是吃膩了大魚大肉的城裡人、或長期在城裡務工的人員才會買,野菜或苦或甘或清香的滋味讓他們的味蕾享受到不同的體驗及對身體 健康 的益處。
6. 茵陳
不過,即便如今生活條件好了,再也不需要去挖野菜喂豬了,但是長住鄉下務實的農村人也不會經常吃野菜。
7. 五加皮
畢竟在農村,勤勞的村民隨便扒拉一小塊地種各種各樣的蔬菜,吃都吃不完,沒必要去挖野菜吃,而且各種野菜的性味不同、效果不一,也不宜常吃和多吃。除非想要達到某種針對性的療效,才會常吃。 8. 灰灰菜
他們仍然像當年那樣,只是偶爾挖些時令野菜製作各種傳統 美食 或糕點等,換換口味,改改饞而已。
9. 莧菜
記憶中,我曾經認識的野菜多達七八十種,但是現在已有許多種類的野菜銷聲匿跡了,加之有部分野菜無法找到圖片,所以只能給大家在此文中推薦約40餘個品種的野菜。各個地方對野菜的稱呼不同,有些我只知道我本地方言版名稱,不知學名,還望大家海涵! 莧菜 (莧菜有很多種類,如紅莧、白莧、反枝莧、凹頭莧、皺果莧、刺莧等等。)
10. 刺莧菜
11. 香椿 (香椿近年大受城裡人的青睞,看看價格可見一斑。)
12. 紅蕨 (蕨菜也有好多種類,我只羅列了三種。) 13. 山蕨
14. 苦山蕨 15. 地皮菜
16. 薄荷
17. 野生竹筍 (野生竹筍的種類也不少,比如金竹、毛竹、刺竹、苦竹、甜竹等,野生竹筍一年四季都有,但數清明筍和重陽筍口感最佳。)
18. 水芹菜
19. 車前草
20. 紅花菜(紫雲英)
21. 水蠟燭(香蒲)
22. 竹葉菜 23. 菊花菜 24. 紫蘇 (紫葉) 紫蘇 (綠葉)
25. 野藠頭
26. 假蔞
27. 魚腥草 28. 野洪菜
29. 枸杞芽
30. 鵝腸菜
31. 鬼針草
32. 薺菜
33. 蒲公英
34. 面條菜
35. 麥蒿 36. 馬齒莧
37. 雷公根
38. 馬蹄金
39. 木耳菜
40. 一點紅
農村野菜那就多了去了。能做 美食 的也不計其數,例:蒿子,薺菜,蕨菜等等。堪稱 美食 的就數蒿子粑粑了!下面給大家分享這道 美食 的源遠文化以及製作方法。蒿子粑粑不僅是一道 美食 也是一篇 歷史 ,它傳承了千年的文化,每年的寒食節江淮都要吃蒿子粑粑,是這一帶民間傳統習俗。祖祖輩輩傳下來的說法,因為每年寒食節(農歷三月初三)這天家家戶戶都吃蒿子粑粑是紀念先人亡者,祈願家人不為邪惡所侵,祝願家人健 健康 康,平平安安。
(野蒿)
蒿子要選香蒿,香蒿比較稀少,可用白蒿代替。葉底微白帶點絨毛。老話說的好:三月的茵陳四月的蒿,這種白蒿必要在清明節的前後也就是二三月分,打春之後野草發芽,我們掐其嫩芽即可。錯過了這一季就得等到下一年。採集於田埂野地,洗凈搗碎,泡去汁水,揪干,臘肉爆香,米面燙熟,製成蒿子粑粑。貼滿一大鍋,底殼香脆,表面香糯可口。其乃最具地方代表特色的美味佳餚。
(野薺菜)
江淮地區的蒿子粑粑和安徽皖南一帶(長江以南例:池州,宣城,黃山,廣德等)是以另一種製作方法我稍微了解過,那邊是用糯米面加上蒿汁製作出出來的裡面夾心可配筍干,豆沙等。那邊稱為蒿子饃饃或青團。因為以前皖南居民為了躲避戰亂跑到江北城市(舒城,六安,霍邱,金寨,霍山)安家,就把小吃也帶過來。皖北還沒有完全認識這種小吃。
(野香椿)
製作方法
所需材料:牡蒿(找不到香蒿就用白蒿),米面(就的大米磨的面),糯米粉少量,農家臘肉,大蒜,菜籽油。
1、把田根野地里摘的嫩鮮蒿葉尖,洗干凈,找一塊干凈的石板把蒿子搗碎並搓出汁水,在再放入清水漂去汁水,並且擰干汁水(汁水沒有擰
干蒿葉會發苦,發黑)。
2、把做好的蒿子切成末,農家臘肉切丁,大蒜切末。
3.鍋底留油把臘肉丁炒出油,加入准備好的米面和糯米面(少量),切好的蒿子,,大蒜末。用開水澆入,攪拌均勻。手蘸涼水做成粑粑形
狀即可。
4.另起鍋,農村大鐵鍋由於過的形狀和過的本質特點不需要帶油,鍋底留水,貼滿粑粑蓋上鍋蓋等著聞香即可,一鍋能做好幾十個呢!!沒
有大鍋的條件就平底鍋放油煎制就行了。
好了一道特色風味的蒿子粑粑製作完成,底殼香脆,表面香糯可口,入口滿口蒿香和臘肉的芬芳,回味無窮。別吃太多,吃多了猝心。。。
在農村,不僅僅是野菜是美味,在每個季節,特別是春天,那些滿山遍野,地頭的野花也是難得的美味,一起來看看吧。
圖一,棠梨花,採摘回來後,焯水浸泡兩天,洗凈可以超韭菜或者酸腌菜吃。
圖二,白刺花。採摘回來後,焯水浸泡兩天,洗凈可以超韭菜吃,或者青煮豆米吃。
圖三,小黃花,採摘回來後,洗凈,舂細,放紅糖和糯米面,油煎做粑粑吃。好香,還有葯用。
圖四,羊耳朵花,採摘回來後,洗凈,舂細,放紅糖和糯米面,油煎做粑粑吃。好香,還有葯用。
農村美味,到處都是,歡迎關注交流。
今天剛採的馬蘭頭(圖一二),前幾天採的野小蒜(圖3.4),還有薺菜,忘記拍圖片了
地菜,也叫薺菜,做餡,包餃子,包包子,還有直接燙火鍋或者涼拌
你能吃出春天的味道
開花就不能吃了
我們這里經常能見到的野菜有六、七種,比如竹筍,每年陽歷五月中旬,有許多竹子,竹筍是可以搬來吃的;這段時間是薺菜、魚星草、莆公英,見圖2,圖3;到四、五月份,還有水琴菜,(大多生長在山野水塘邊、水庫邊緣),到四月底五月初,又能見到一種名叫谷根菜的野菜(見圖1),此菜微苦,聽說有清熱去火之功效。總致陝西農村野菜很多,被當地的農家樂用到了極致。
我是河南的,現在春季正是吃野菜的時候,麥田裡很多的芨芨菜。灰灰菜都是不錯的選擇,芨芨菜包包子,包餃子都很好吃的,小時候經常吃的。
小時候經常去地里邊挖野菜,想想那個時候還真是很快樂呢,現在就分享一下我小時候挖的最多的野菜。
1.薺菜,這個真的是我最愛吃的了,可以做湯,下火鍋,包子餡兒,餃子餡。。。薺菜要數田埂邊野生的好吃,葉子深褐色,根很粗,吃的時候連著根一起吃,麥地里長的薺菜就是綠油油的,因為有肥料的關系,根很細,這種吃的時候要把根去掉。
2.野蔥,小的時候靠近河灘的地里經常長這種野菜,但是大人老是嚇唬我們說這個是死人的頭發[捂臉][捂臉][捂臉],我估計是怕我們挖著挖著就去河裡洗澡了,河裡水流很急,到夏天的時候還經常發洪水,所以大人最怕小孩子往那邊走。
3.野枸杞,這個經常長在池塘邊,雜草叢生的那種野外池塘,下面會經常有蛇,所以也是大人禁止去的,好像墳地也經常長野枸杞。所以這個大人編什麼謊言來騙我們就忘了,反正都是和鬼有關,也枸杞小的時候就是偷偷吃過一兩回,就被大人嚇回來了。
4.野莧菜,要用開水燙一下去除苦味,然後拿來涼拌,味道很好。小的時候大人嫌比較麻煩,畢竟家裡種的莧菜長得快,一般都吃不完,所以野莧菜比較少吃。
5.馬齒莧,這個小時候都拿來喂豬了,也是怕麻煩,其實夏天的時候大人忙著收割,都比較忙,好多人都不願意做,偶爾媽媽會拿來蒸,和蒸槐花一樣。
6.香椿,拿來炒雞蛋。也是美味啊。
7.黃姑娘果,這個我們老家叫什麼忘記了,這個是大人唯一允許我們吃的野果子,等到它變成黃色,酸酸甜甜的,很好吃。
春天來了,農村郊野各種野菜應有盡有,我最喜歡的是薺菜,沒有特殊味道,涼拌做餡或做湯都可,每天早上荒野徒步,方圓幾里哪兒地方長哪種野菜都一清二楚,老同學或朋友們想吃哪種野菜去哪裡能挖到都會問我,有時我就多采些送給他們,我的冰櫃里現在還存著不少野菜,前幾天發了盆面,冰櫃里找出一袋槐花蒸了一大鍋槐花包子,滿屋槐花香,特別好吃。
㈤ 帶你認識16種不同的野菜,附帶圖片和吃法,若見到請珍惜
宋朝文學家 美食 家蘇軾曾在長江邊這樣寫道:「春江水暖鴨先知,桃花流水鱖魚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而春天早已悄然來臨,也正是蔞蒿滿地蘆芽短的時節。長江十年禁漁期,鱖魚,河豚是吃不上了,但蔞蒿、蘆芽這樣的野菜,也是十分美味的。當然,這兩樣野菜可能有的地方沒有,那也不用著急,野菜的種類特別多,帶你認識16 種不同的野菜圖片大全,並附帶吃法,若有機會見到,請好好珍惜它們。
蔞蒿是菊科蒿屬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植株自帶清香味,只要吃它的嫩莖葉,也有隻吃嫩莖的,在江蘇、上海等地市場上也有銷售。
可自己種植,用植株或者根莖就能繁殖,吃法主要是煎炒,用來炒肉,特別是炒臘肉味道很香。
茵陳蒿的吃法有講究,所謂「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茵陳蒿主要食用季節是每年的2、3月,最多吃到4月,以後的茵陳蒿也就老了,且味道很沖,不適合食用。
但是春天的茵陳蒿還是很好吃的,由於其嫩莖葉上覆蓋有白色的棉毛,也叫白蒿,茵陳蒿的吃法主要是焯水涼拌或者煎炒,也可以炒肉吃。
蕨菜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植株秋冬凋零,春天發嫩芽,其嫩芽卷縮如拳頭,顏色有深綠色或紫紅色,嫩嫩的,脆脆的,吃起來略苦,吃不慣苦味的朋友可焯水後浸泡幾天,期間進行換水操作,就沒有苦味了。
蕨菜的吃法主要有焯水涼拌和煎炒兩種,炒肉,炒臘肉味道都很香,還很脆,特別好吃。也可以焯水後暴曬或者烘烤,做成干蕨菜,也是非常受歡迎的,腌制蕨菜也是美味。
面條菜喜歡生長在莊稼地里,特別是麥子地里,其植株高大,分枝多,可採摘的嫩莖葉也比較多。但是最好吃的面條菜還是沒有長莖之前的,葉片更厚實,味道更脆。
面條菜由於喜歡生長在麥地里,其花又有一個像瓶子一樣的東西,因此也叫麥瓶草,其吃法主要是煎炒,涼拌,也可以煮湯,煮雞蛋湯,特別是煮麵條更是一絕。
薺菜是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它也是非常受歡迎的一種野菜,薺菜的葉片不完整,有很多深裂,喜歡生長在莊稼地里,道路邊,田埂上等等,也是春天非常常見的野菜之一。
其吃法主要是用來煎炒,或者焯水後涼拌,用來炒雞蛋更是一絕,把薺菜剁碎一些,然後調和到雞蛋之中,熱鍋燒油煎炒,放上食用鹽等即可,味道很香。
香椿芽是一種小喬木或者灌木的嫩芽,剛生長出來的嫩芽顏色鮮紅,等到嫩芽長到10厘米左右就可以採摘了,不可太晚,否則開枝散葉,就有木質化傾向了,很老。
香椿芽也有季節限制,只能在春天食用,夏天也有香椿的嫩葉,但是一生長就很老,而且剛生長出來就開枝散葉,一晚上就不能吃了。香椿芽的吃法也很簡單,煎炒,炒臘肉,炒肉,炒雞蛋都可以,也可以焯水後涼拌,味道很香。
野豌豆很容易辨認,它的莖葉因酷似豌豆而得名,有研究者認為豌豆就是通過野豌豆改良品種而得到的。它的葉片顏色深綠,很脆,很嫩。
野豌豆的吃法也是用來煎炒,或者煮湯,煮麵條,煮雞蛋湯都不錯,但野豌豆在有些地方是不能採摘的,要注意哦。
刺嫩芽和人參同屬於五加皮科,其營養價值也很豐富,因此有人拿它和人參相提並論,由於它生長在樹上,因此被稱為「樹上人參」!
刺嫩芽的吃法主要是用來煎炒,也可以炒雞蛋,炒臘肉,還可以用來焯水涼拌,或者煮白水,也可以用來腌制,吃法很多,很脆。
花椒很多人都知道,它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調味品,但很少人知道花椒的嫩芽也是非常美味的。它生長在花椒樹上,春夏都有生長。
花椒芽的吃法很多,比如裹上麵粉油炸,或者煎炒,用來做燒烤其實也不錯,燒烤或者油炸之後的花椒芽特別脆,味道特別香,非常好吃。
外來入侵物種構樹的花穗,長在構樹上,很長條,外表有毛,構樹的繁殖能力特別強,枝繁葉茂的,花朵也非常多。
採摘構樹的花穗清洗干凈,然後瀝干一下水分,裹上麵粉油炸,蒸熟,味道都非常不錯,也是很好吃的。
以前人們是捨不得吃核桃花穗的,因為核桃的價格很貴,不過好在經過很多年的種植,核桃已經很普及了,價格也不貴了。
但它的花穗價格卻很貴,是一種非常好的野菜,其吃法和構樹花穗差不多,也是可以裹上麵粉蒸熟蘸醬料吃,或者裹麵粉油炸,味道都很香的。
蒲公英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莖深入地下,肉質,分枝也很強壯,且年限越久,根莖越大。蒲公英的種子很多,因此常成片生長,採集起來也方便。
蒲公英的吃法主要是用來焯水涼拌,或者煮湯,煮肉片湯,煮雞蛋湯,煮麵條都不錯,也可以用來煎炒,或者剁碎炒雞蛋,也可以焯水曬干之後泡水喝,蒲公英也是非常出名的花草茶之一。
榆錢是榆樹上的一種野菜,因為其外觀像古代的銅錢而得名,它也是非常著名的野菜之一,在春天的榆樹上非常多,採摘非常方便,一棵樹能采幾十斤。
榆錢的吃法有很多,可以用來加上麵粉蒸,蒸熟以後直接吃或者蘸醬料吃,還可以用來做窩窩頭食用,或者用來焯水煎炒等等。
酸筒桿也是一種很常見的東西,它是虎杖的嫩莖,也是成片生長的,採摘的時候只需要輕輕一掰,啪的一聲就能採摘下來。
酸筒桿味道略酸,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焯水之後涼拌,或者炒著吃,特別是用來腌製成酸菜,更是經典。
小根蒜因為其根莖像蒜的縮小版而得名,其宿根越長越大,年年生長,可供採摘。採摘之後還能繼續生長,在很多莊稼地里都有它的存在。
小根蒜很香,可以用來涼拌,也可以用來煎炒,好可以用來做調料,搞燒烤等等,它的味道比蒜香,也比小蔥大蔥香,若見到,別錯過。
竹筍是竹子的嫩苗,由於剛生長,尚未木質化,其口感很脆,竹筍的種類非常多,也是很容易採摘到的。苦竹筍,水竹筍,大竹筍,筒筒筍,冬筍,春筍等等都很好吃。
竹筍的吃法也非常多,可以用來煮瘦肉湯,臘肉湯,或者煲雞湯等等,也可以煮熟以後炒著吃,焯水之後曬干煮熟吃,或者製作成酸筍,也是非常好吃的,苦竹筍可以生吃。
蘆芽是蘆葦的嫩芽,也叫蘆葦芯,剛長出來的蘆葦芽像細細的竹筍,也叫蘆筍或者蘆尖,也是一種非常好吃的野菜。古人在烹飪河豚(一種有毒魚類,需要專業人士烹飪)時常用到蔞蒿和蘆芽兩種野菜,因此蘇東坡才發出「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的感慨。
蘆芽也非常珍貴,其採摘期非常短,一般只有10天左右,採摘也不容易,市場上很難見到,其吃法主要是用來煎炒,炒雞蛋等,也可以煮湯,味道非常鮮美,還可以用來泡酸菜等等。
㈥ 野菜的種類和圖片大全
野菜的種類和圖片大全:
1、鼠麴草
鼠麴草是一種開著黃色小花的植物,葉子上有很多白色的小絨毛,鼠麴草也叫清明菜是一種用來作清明粑的食材之一。
春天是很多人都喜歡的季節之一,因為春天氣溫上升的,讓很多的花苞都開花而且很多樹芽都開始發芽,很多人出去外面遊玩的時候會發現一些可以食用的野菜都長出來了,沒錯春天正是野菜挖野菜的黃金季節,野菜不需要人工種植是一種綠色食材。
㈦ 農村有哪些野菜堪稱美食能否曬曬照片
先和大家推薦一下薺菜,這次因為疫情我們在老家呆了最長的一個春節假期,也不能到處亂走,只能在家裡附近隨便逛逛。就在老家旁邊的菜地里無意間發現了很多薺菜,我們給挖回來老婆包了幾次包子和一次餃子,那味道真的是美味極了,吃了還想再吃的那種!
野莧菜,要用開水燙一下去除苦味,然後拿來涼拌,味道很好。小的時候大人嫌比較麻煩,畢竟家裡種的莧菜長得快,一般都吃不完,所以野莧菜比較少吃。
馬齒莧,這個小時候都拿來喂豬了,也是怕麻煩,其實夏天的時候大人忙著收割,都比較忙,好多人都不願意做,偶爾媽媽會拿來蒸,和蒸槐花一樣。
香椿,拿來炒雞蛋。也是美味啊。
一般過敏體質或服葯期間最好不吃或少吃野菜,以免引起對身體不利。